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专题研究性学习(通用)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索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通过以读促写,在探究中养成写作的兴趣和习惯;精设课题,在研究中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把握;自评互改,在研讨中完善写作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接受式作文教学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而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常以教师命题、作前指导、作后评讲这种约定的格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接受式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缺乏主动地思索,文章缺乏自己的思想、情感,缺乏有创意的表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加剧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要改变这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就要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以解决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参与的问题,实现由完成任务到感受成功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就是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

习方式引入到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读促写,在探究中养成写作的兴趣和习惯

读写结合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读”。即注重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忽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前进,学生没有充分的发挥和表达,阅读只是教师讲解下的阅读,没有利用阅读引导学生说和写,读和写不能有效地结合。这样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并且导致学生平时在阅读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的奥妙,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可以就一篇文章,通过问题设计铺设台阶的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源于学习中的问题,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在问题设计上,我们既可以一文多题,也可以一文一题。比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动怒的原因分析。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课文,搜集材料,旁征博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研究,终于找到了如下几点原因:其一,孔子治国的理念是“礼义教化”,他曾为此而周游列国,身体力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二,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及季氏伐附庸小国颛臾,是非常不满的;其三,孔子对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的两面派行为表示愤怒。一句话:孔子面对这种理念受阻,季氏无道,弟子不争气的状况必然要大动肝火。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课文,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可以就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比较,可以是内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召公谏厉王弭谤》等文章后,我指导学生就“劝谏”技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劝谏成败原因分析”的研究。在比较研究中,除了同类文章可以进行比较外,异类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对同一单元文体不同的四篇文章,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以外,也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作了比较性研究。我们还可以指导同学们从时空上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如对朱自清不同时期散文的比较等等。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成长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阅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阅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呢?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也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搞成“研究”。它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起点。学生只要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实际上便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会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创设多种情境,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探索的愿望。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就解决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研究性”地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也是如何使它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语文科对“‘研究性学习’进课堂”的研究、探讨有较多的优越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本应如鱼得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进课堂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一、遭遇“滑铁卢”

高一时,我在教学上贯彻“学生为主体”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我把预习放到课堂上。据调查,90%的学生课前都没有预习,如此一改,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加上教师的指导,预习的效果出奇的好。其次我淡化了篇章结构的分析,把学生的精力放到文章内容的探讨、鉴赏上。这是新教材的要求,也是贯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本调动起来了。

上高二了,我准备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然而却是当头一捧,把我弄得晕头转向。

开学之始,我备课相当充分,在上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我搞了个自认为是精彩的开场白,对课文作了简略的整体把握后,就把自己精心设计的,供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亮出来。这些问题分为两部分:(一)、“整体把握”有——(1)找出上下片各一个关键词;(2)上下片各有什么意象?(3)上下片的最后一句的设问句,其之间有什么联系?(二)、“局部理解”有——(1)找出有领起作用的字;(2)上片的写景与“谁主沉浮”的发问如何联在一起;(3)写秋景不写“悲秋”而写“乐景”的用意。这样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我布置学生去准备,自己就悠然自得地在想象着第二天学生争得脸红耳赤的场面。这一节就要过去,我环顾一下,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好象挺投入的呢。第二天,我自信的走上讲台,闲话少说,马上转入正题,提问一位学生,希望他能引起一场“文斗”,没想到他说“没有准备”,再问下一位结果亦如此,我不甘心,提问一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她说的还是那句话。检查那些要他们作书面表达的研讨话题,全是空白。终于,我泄气了。

对初中语文式学习开展[论文]

对初中语文式学习开展[论文]

对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语文素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

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要使学生这一“主体能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性学习论文

语文教学性学习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观点整理、分析研究,对阅读文本所涉及的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进行理解、阐

述、发现和探究的文化行为。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为取得高分而学,不再把掌握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应把重心放到学生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上,同时,学校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阅读时空,每天下午给学生安排有一小时的阅览时间,对他们开放杂志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其次,职中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9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虽仍占优势,但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已有所发展;最后,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可能。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改变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从教材出发,开展有趣而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在中职语文高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关于”人与月”的专题学习,在尝试中我感受到了这种探究学习的巨大魅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意识。教学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学生有收获,而且我本人也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新的见解。为此我尝试了一次关于”

人与山水”的专题学习。

教师作为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者,首先通过自己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专题学习的兴趣以及激起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从中寻找乐趣。教师作为在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者,责任是面向每一位学生,指导所有的学生理解专题学习的活动过程。从确定方向、拟定题目,到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形成学习成果。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兴趣、个性差异帮助他们确定题目,指点收集材料的途径,或者形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比如针对”人与山水”的专题,我在确定方向,拟定题目上,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拟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文学爱好者可以选择文学方向,推荐题目如: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山水;中国现代文人笔下的山水;外国文人笔下的山水。故事爱好者推荐题目如:中国古代山水的传说。地理爱好者推荐题目如:中国的名山大川;外国的名山大川。科学爱好者推荐题目如:人们对山水的认识;山的构造和地质形态;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文艺爱好者推荐题目如:中国歌曲中的山与水;中国绘画中的山与水等等。接下来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拟定的题目,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从书籍中、报纸中寻找,最便捷的方法是从网络中寻找收集,并要求学生将收集的材料、摘要制成专题卡片,要求他们利用晚自习上机的时间在网络上收集,按规格制作成电子卡片,利用他们普遍有的mp3或mp4以及u盘将材料拷贝、打印,以备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收获,这个过程在班级活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性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性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之我见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也叫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多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使研究性学习步步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主体地位

21世纪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目前教育界正在进行一场教育的革命:打破或抛弃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为基本的学习载体;在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心理体验的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改革模式。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向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让他们经常地运用创新发散性思维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是何等重要,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建构多元立体的探究模式都具有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起立一一作答一一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想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1998年南京市教研室提出了“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八种课型(预习课、讲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作文课、测评课)。我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这八种课型,有机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片学习的蓝天碧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矿藏。特别是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作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中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的基本实施流程有两种,其一是:理解课文——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总结评价。

例如:我教《社戏》时,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线索,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之后,把“社戏探美”作为该课学习探究的话题。在大组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谈“社戏的景美、情美”,有的小组谈“船头看戏朦胧美”,有的小组谈“归航偷豆三美”,等等。其中,对“偷豆三美”的探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探得的三美是“农家子弟情意美”、“偷豆全程童趣美”、“行文构思照应美”。“农家子弟情意美”表现在孩子们偷豆偷的不是别人的豆,偷的是自家的豆,“偷豆”表现了农家子弟的美德,也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偷豆全程童趣美”表现在作者写了建议偷豆、商议偷法、偷豆入舱、剥豆、煮豆、吃豆、抛豆壳等全过程,偷豆全程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读了令人陶醉,特别有意思的是用了八公公柴火,还认真研究对付八公公的策略,真让人忍俊不禁,更使看社戏归途中的这场“小戏”平添了一份童趣。“构思引文照应美”表现在构思缜密,文笔美妙。前文写去赵庄看戏途中“两岸的豆麦”,表明有豆可偷;归航途中,夜深人饥,此时偷豆势在必行;八公公船上柴火现成,煮豆条件具备。“有豆”、“人饥”、“有柴火”就构成了合情合理的偷豆“小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6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作用 新人教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6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作用 新人教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6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中教

师角色及作用新人教版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来适应研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传授型的传统形象。

首先,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整体发展的学生观。

研究性学习要求以解决问题为载体,教师所做一切都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考虑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其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变化;在施教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水准,而且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教师要把教学同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与传统观念相比,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更为丰富多彩,社会性、实践性更加突出,而且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主张全员参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的目光往往集中在少数尖子生上。而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综合的问题,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每个学生有各自的长处,有的擅长社会调查,有的擅长实验操作,教师把目光放在全体学生上,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志趣和才能。

其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

传统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天、地、国、亲、师”中的一员,教师高高在上,传统的师生观是“师道尊严”,现阶段虽然有所好转,但许多人骨子里还来彻底抛弃。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帮助和引导,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意识,敢于提问、评论、发表不同见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课题的准备,包括课题内容的选择及方案的设计上不宜过细,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只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二、探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不重在引导学生研究出什么结果,而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在研究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应指导学生立足本地区,如方言研究、名人研究、县史、村史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应允许学生走弯路、犯错误,通过失败走向成功。

三、实践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索、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正确的结论。

四、综合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开展中往往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多途径、多方位的定位,学生必须将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知识整体。

五、协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活动和集体合作的统一。课题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集体的合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意见;活动成果也应体现出集体的智慧。

研究性学习论文(最新8篇)

研究性学习论文(最新8篇)

研究性学习论文(最新8篇)

浅议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论文篇一

一、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例如,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初中语文性学习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性学习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研究发生性学习的分析,提出了三种策略,对于推动和促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狭义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探求问题,掌握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所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积极的研究意识,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其本质意义上的价值取向包括: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研究的“主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背景差异,在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圈子里,学生只能带着镣铐跳舞。语文研究性学习则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

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施展;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个体只有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思维敏捷、流畅,从而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参与者,研究性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热情,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肤浅的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一、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研究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研究方式,都要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

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

2、从课内出发,向课外延展。

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广告牌、博物馆、布告栏、报廊等等。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民间文学、书法、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科技发展、日常生活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也都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内的实施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内的实施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内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尝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并逐渐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学习。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语文研究性学习呢?这是因为原有的学习方式基本上只有接受性学习,它需要有研究性学习方式相补充。因为接受一个结论是很容易的,但弄清楚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则更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热潮中,有些同仁没有弄清研究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区别,将教材中的专题处理成讲读课文而一味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又有些同仁似乎对每一篇课文都试图衍生一些研究性的东西,而不辨选文属何种类型、研究采何种样式,因而挖掘出一些怪模怪样的研究课题,比如《拿来主义》——尼采哲学的再认识,《过万重山漫想》——如何看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触龙说赵太后》——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的调查研究,《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研究。这些“课题”并非没有“研究”价值或学生不宜“研究”,但那样的“研究”,与选文关系不大,它不但歪曲了这些选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会使这些选文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之所以作为语文教材的依据。

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教材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的典型材料,它完全可以充当研究的载体。因此,我认为,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论文

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研究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引领小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呢?

策略之一:指导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作为研究学习的专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启发学生审视身边的环境,自主发现研究专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他们村子中央原本水清鱼乐的小池由于遭到人为的破坏,现今已变成臭气熏天、生命绝迹的死池。于是,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学生踏上了研究学习的行程。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为小池“整了容”,使它恢复了原来的清新秀丽。最后,学生又根据研究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撰写了《环境保洁倡议书》,张贴在村子里显眼的地方,呼吁人们爱护身边的环境。

策略之二:指导从疑惑处找寻研究内容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并认真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对对碰”的形式组织教学,即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自主提问、自主答疑。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口气,结合文本,以“我是玻璃”为题,要求分别从种类、功能等方面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在这样的“自主问答”和“自由表达”中,经历了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精心组织语言、圆满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

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打通了学科,打通了课内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1.专题学习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比如专题《荷》,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是个聚焦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能很好的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也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其他花卉的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荷的属性。但决不可以随意发挥,必须要以“荷”为聚焦点。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专题学习的开放性

①专题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一般的语文学习都是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专题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确定了自己探究的小专题后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可以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狼》

专题前,可以上网观看狼的影片,了解一些关于狼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讨论,这肯定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

②专题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既可以是传道者的角色,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收集到老师不了解的知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平等、民主尊重的和谐关系。

3.专题学习的探究性

在专题学习之前,教师就该告诉学生,“专题”中的内容是别人研究的结果,但只能是较好的,而不是最好的,还有待我们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探究本就是无止境的。学生要改变以前的依赖老师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题”学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能力形成的过程。

4.专题学习的综合性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专题”的设计是跨学科的,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冲破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如《狼》专题的内容就综合了文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狼的文学作品,也能了解一些关于狼这种动物的特性。以《荷》的专题为例,可以将文学(写荷

咏荷)、生物学(荷的生物属性)、地理学(荷的生长环境)、药物学(荷的药用价值)、经济学(荷的经济价值)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囊括进来,师生共同探究。

5.专题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和书本上,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眼,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专题学习正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生活中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狼》的专题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狼的文章,参观有关狼的图片,写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狼的知识,并通过互相的讨论研究,形成对狼的独立的认识。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专题的教学是一种全新课程,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学生上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查找课外资料的方式和途径也多了,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作为语文老师要积极的投身到专题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相信,通过任何一个专题的学习,学生都会获得新知,都会提升审美情趣,也都能能感受到“天地大语文”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