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派中的“先锋派”
贝多芬简介(古典主义时期)
贝多芬简介(古典主义时期)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简介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
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
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
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
以此类推,列出三种不同的音乐流派。
以此类推,列出三种不同的音乐流派。
一、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古典音乐是由欧洲音乐大师们在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创作的,主要以管弦乐为主,通过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古典音乐注重和谐、优雅和对比。
在古典音乐中,旋律流畅、富有变化,并且常常运用复调、对位等技巧,展现出作曲家的才华和创意。
古典音乐被誉为音乐的精髓,它的作品传世至今,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1.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古典音乐的早期流派,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
巴洛克音乐追求繁复的音乐结构和华丽的装饰,常常使用复杂的和声,以及大胆的调性变化。
代表作品有巴赫的《音乐的奉献》和《冷笑话》等。
2. 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古典音乐的流派,也是继巴洛克音乐之后的一段时期。
古典主义音乐追求简洁、对称和平衡的音乐形式,注重清晰的结构和优雅的旋律。
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他们的音乐作品深受欢迎。
3.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一种音乐流派,它对情感表达和个人主义有着特别的关注。
浪漫音乐追求宏伟的音乐形式、激情四溢的旋律、强烈的个人感受和丰富的音乐色彩。
肖邦、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作品。
二、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初的一种新兴音乐形式。
它是欧洲文化与非洲音乐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节奏、即兴演奏和独特的和声。
爵士乐的主要特点是自由、富有创造力和动感十足,它可以让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放松身心,感受到欢乐和活力。
1. 新奥尔良爵士乐:新奥尔良爵士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新奥尔良,它是爵士乐的早期形式之一。
新奥尔良爵士乐以其轻快、欢乐的风格而闻名,乐器包括小号、萨克斯管、长号和打击乐器等。
代表作品有路易·阿姆斯特朗和金尼·史密斯等乐手的作品。
世界古典音乐大师排名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美国古典音乐研究家菲尔·G·古尔丁(PhilG.Goulding)花7年时间完成《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一书,对50位世界顶尖作曲家进行了排名,使之成为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的经典之作。
不朽的:1. 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2. 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3. 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半人半神的:4. 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5. 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6. 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和最顶尖的德国艺术歌曲作曲家7. 舒伯特——古典/浪漫主义的钢琴和旋律的抒情天才,德国歌曲之王8. 舒曼——浪漫主义的化身,歌曲、钢琴曲和交响乐的诗一般的大师9. 亨德尔——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10.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卓越作曲,旋律大师天才的:11.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优美、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12.德沃夏克——在3位列入排行榜中居首位的捷克人,旋律家13.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家,交响诗的发明人14.肖邦——钢琴之王15.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先锋派领头人16.威尔第——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7.马勒——9首交响曲和歌曲作者18.普罗科菲耶夫——20世纪不协和音的俄罗斯人19.肖斯塔科维奇——苏维埃头号作曲家20.理查·施特劳斯——“新音乐”的先驱,9首著名交响诗的作者超群的:21.柏辽兹——急进的浪漫主义者,交响曲问题专家22.德彪西——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歌曲、钢琴和管弦乐作品23.普契尼——威尔第以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24.帕莱斯特里纳——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堂音乐大师25.布鲁克纳——维也纳7位交响曲作曲家中的第6位26.泰勒曼——巴洛克时期有3000部作品的大师27.圣·桑——法国极具魅力的歌剧和交响诗作者28.西贝柳斯——最早的芬兰作曲家,不仅是民族主义者29.拉威尔——优雅而严谨的法国人,通常与印象派德彪西合作30.罗西尼——威尔第前与唐尼采第同为意大利歌剧大师31.格里格——挪威头号作曲家、民族主义者32.格鲁克——后巴洛克/古典主义歌剧改革家33.亨德密特——20世纪5位“新音乐”不协和音作曲家之一34.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时期和声学的“现代主义者”、第一位歌剧作曲家35.巴托克——匈牙得20世纪不协和音作曲家36.弗朗克——和蔼、心灵美,歌曲、清唱剧、交响曲等的作者37.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多产作曲家38.比才——《卡门》等少数几部作品的作者39.穆索尔斯基——最彻底的民族主义和最无畏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40.拉摩——法国早期头号拨弦古钢琴天才、理论家和歌剧专家41.福雷——怡人的法国歌曲和室内乐作者4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中最有艺术素养的人43.唐尼采第——威尔第之前意大利歌剧界中仅次于罗西尼的人44.沃恩·威廉斯——20世纪英国民族主义者45.斯美塔纳——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46.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47.韦伯——第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联接格鲁克和瓦格纳的德国歌剧作曲家48.亚那切克——20世纪捷克人,3位入捷克人中最有现代色彩者49.库普兰——法国巴洛克时期拨弦古钢琴大师50.鲍罗丁——音调优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部分作曲家作品名目巴赫: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1-6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组曲I II键盘乐:十二平分律曲集I II 意大利协奏曲英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d小调托斯卡与赋格(管风琴)宗教音乐: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独奏曲: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3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3首组曲莫扎特:交响曲:35哈夫那36林茨38布拉格39 40 41朱庇特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3-5 钢琴奏鸣曲20-27(其实左右都挺好听的,最有名的应该是第21以及第23吧)单簧管协奏曲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3首圆号协奏曲两首长笛协奏曲歌剧:魔笛费加罗婚礼唐璜女人心其中费加罗婚礼最为优秀宗教音乐:c小调大弥撒曲安魂曲贝多芬:交响曲:3英雄5命运6田园7 9合唱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钢琴奏鸣曲:8悲怆14月光15田园17暴风雨21黎明23热情晚期五大奏鸣曲(28-32 相对于前面的比较艰深)小提琴奏鸣曲5春9克鲁采其他作品:钢琴小品致爱丽丝c小调钢琴乐队与合唱队幻想曲庄严弥撒舒伯特:交响曲:8未完成9伟大钢琴奏鸣曲:晚期三首都很出色艺术歌曲:众多,最有名的有《魔王》《菩提树》《死神与少女》等等。
交响乐历史上几个有贡献的音乐家
交响乐历史上几个有贡献的音乐家1、斯卡拉蒂——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
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斯卡拉蒂2、海顿——古典交响乐是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手上奠定基础的,他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海顿3、莫扎特——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清晰,配器注意音色效果,对后世交响曲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莫扎特4、贝多芬——贝多芬是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他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伟人,他集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华,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声。
贝多芬16-17世纪,交响乐被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被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
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
这样,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
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式、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
论述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
论述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曲乐派三杰是指中国古代音乐领域中的三位杰出音乐家和作曲家,分别是齐景公主、席慕蓉和刘昌祖。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古曲乐的深入研究,为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贡献。
这三位古曲乐派三杰都对古代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们通过对古曲乐的演奏和创作,为古曲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深入探讨他们在古曲乐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路,以及他们通过作品和演奏的方式对古曲乐的影响。
通过对这三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欣赏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接下来,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详细讨论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并对其影响进行总结和评价。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
1.1 概述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古曲乐派的概念和背景,说明它在中国音乐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可以提到古曲乐派三杰,即指代三位在古曲乐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家或作曲家。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阐述:2.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
2.1 古曲乐派三杰简介在本小节,需要对古曲乐派三杰进行简要介绍。
包括他们的姓名、生平背景、主要作品等信息,以便读者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 第一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在这一部分,需要针对第一位古曲乐派三杰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他的艺术贡献。
可以包括他擅长的音乐风格、对古曲乐派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对后代音乐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同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文献或文章,来支持对他艺术贡献的描述。
2.3 第二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这一部分与第二位古曲乐派三杰的艺术贡献进行类似的详细阐述,介绍他的擅长之处、对古曲乐派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欧洲古典音乐发展迅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知道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赶紧快和小编来看看吧。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托卡塔及赋格》;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主要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意大利的维瓦尔弟,主要作品《四季》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三人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
而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代表。
他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之大;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主要的代表著有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歌剧《费黛里奥》等大量作品。
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曼、舒伯特、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特征主要是作曲形式多样化,有了一定改革,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近代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马勒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爵士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方法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卡拉扬、伯恩思坦、阿巴多、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
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
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古典乐派整理
8、古典主义时期歌剧常指18~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
古典主义歌剧(Classical Opera)在题材上力求贴近人心,强调歌剧音乐与戏剧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
乐曲多以严肃,稳重为主,崇尚理性,而对感情的表现为含蓄内在。
讲究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和谐的音响与严密的逻辑。
旋律简洁明快,乐队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并去掉了“数字低音”写法。
以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为典型作品。
①古典乐派发展阶段古典主义时期还被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古典乐派以及维也纳古典乐派。
初期古典乐派有时候也被称之为后巴洛克时期或者洛可可时期,其代表主要有J·S·巴赫的第二个儿子C·P·E·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另一个重要代表则是格鲁克,他生于德国,曾经在意大利和法国学习过音乐,后来定居维也纳。
格鲁克以改革歌剧闻名于世,对此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盛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可以这么说,初期古典乐派是处于巴洛克与维也纳古典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但在音乐结构、器乐声乐技巧等方面依然同先前的巴洛克时期十分相似。
对西方音乐历史起到重要意义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风格上则与巴洛克时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即便是刚刚入门的听众也能够听出这两个不同时期作品在许多方面的不同。
巴洛克音乐崇尚的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强烈,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崇尚稳重守制、逻辑均衡,虽然显得过于循规蹈矩,但却不乏美感。
欣赏这个时期的作品,听众所享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优雅却又平衡、统一的优美。
在节奏上古典主义音乐一改以往巴洛克持续不断的强烈感,特别注重旋律的作用,而旋律也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最精湛和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其灵魂所在。
在旋律上,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别强调均衡和简洁。
在结构方面,古典主义时期更与巴洛克时期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核心在于古典乐派采用单旋律主音音乐结构;而在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崇尚的是复调法。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古典主义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之父”、“音乐天才”和“乐圣”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一个乐派。
它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凝练;其精神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则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
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
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
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着的区别。
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
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
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
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
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的冲击,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古典主义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一个乐派。
它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凝练;其精神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则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
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
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
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
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
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
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
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古典乐派中的“先锋派”
古典乐派中的“先锋派”作者:倪朝晖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23期【摘要】纵观人类的音乐史册,在音高一和声技法上的“革命”,可谓音乐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漫长的“革命”之一了。
通过线性逻辑和组合逻辑这两种多声思维和技术手段,无疑使贝多芬即使在调性功能和声体系盛行的时期,仍然能凸显出自己音乐中的独特个性和鲜明风格,这不仅表现在其和声思维中,也表现在他具体的写作技术上,这两种逻辑显然是贝多芬在音高一和声领域创新、探索的两个重要途径和标志。
【关键词】古典主义和声创新非功能逻辑组合逻辑线性逻辑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作为18至19世纪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音乐史上“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一代巨匠,其音乐创作涉及器乐独奏、室内乐、交响曲及歌剧等众多领域,其音乐中所流露的崇高的人文思想、深邃的哲理和极具震撼的坚强意志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后人。
如:美国作曲家的精神之父查尔斯·艾夫斯,他象贝多芬一样,追求柏拉图式的思想理念,他的《第一交响曲》常令人联想到贝多芬的音乐。
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勋伯格虽然他承认他已经放弃了过去的音乐审美理念,但仍公开宣称贝多芬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之一。
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德彪西之后最伟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的巴托克,其音乐被认为是“晚期的贝多芬和成熟期的德彪西音乐的一种结合”……可见,从观念到技法,从时代到风格,贝多芬对后人的影响事实上远远不止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这种影响可谓惊人和深远。
贝多芬一生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完成于他音乐创作的中期和晚期,如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六首弦乐四重奏和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等重要作品。
作为身处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自然也受到了在当时音乐创作中居统治地位的调性和声功能逻辑思维的较大影响,这在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但这并未阻挡住这位音乐巨匠的探索脚步和惊人创造力。
约翰·凯奇: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
约翰·凯奇: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本文导读:早年学习绘画,但并不得志,曾在Pamona大学和UCL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但未卒业。
后辗转至著名作曲家勋伯格门下学习作曲。
凯奇交不起学费,但勋伯格被凯奇欲献身音乐的精神所感动,同意免费为他授课。
但凯奇毕竟缺乏一般意义上的专业作曲家所必需的对和声的感觉,两年后勋伯格劝他不要再致力于作曲。
40年代,凯奇在北卡罗来纳的黑山学院听到了日本人铃木大拙关于佛教和禅学的讲课,深受其影响,很快成为禅宗的追随者。
他开始把禅学思想运用在对作曲的新尝试中,把音乐想象成“无目的的游戏”,认为生活只是生活本身,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从混沌和偶然中寻找出什么秩序,由此成为了“偶然音乐”作曲家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可以打破所有传统作曲技法、所有标准乐器及其标准演奏法为“音乐”所做的既成限定,用一系列连他本人都没有预料也根本不可能预料得出来的音响效果作为他的作品,给听众营造意境并昭示哲理。
例如在钢琴的弦之间夹上异物来创造新的音色,在乐谱中写明各个演奏员要根据自己当时的感觉来随意打开或关上收音机,请钢琴家在台上泼水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做法使得凯奇从成名时直到今天,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人。
但以他的作品影响之大,也已无愧于被载入20世纪的音乐史。
约翰·凯奇一生中最为石破天惊当然也是最著名的音乐作品当属《4分33秒》(首演于1952年),该作品为任何种类的乐器以及任何数量的演奏员而作,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
作品的含义是请观众认真聆听当时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声音。
这也代表了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一个纪录片,现场纪录了他那次静寂无声的演出。
他走上指挥台,拿起指挥棒,然后像木头一样静止地停在那里,整个音乐厅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古典作曲家排行榜美国古典音乐研究家菲尔·G·古尔丁(PhilG.Goulding)花7年时间完成《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一书,对50位世界顶尖作曲家进行了排名,使之成为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的经典之作。
不朽的:1. 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2. 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3. 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半人半神的:4. 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5. 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6. 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和最顶尖的德国艺术歌曲作曲家7. 舒伯特——-----古典/浪漫主义的钢琴和旋律的抒情天才,德国歌曲之王8. 舒曼—-------—浪漫主义的化身,歌曲、钢琴曲和交响乐的诗一般的大师9. 亨德尔-—----—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10.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卓越作曲,旋律大师天才的:11.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优美、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12.德沃夏克—----—--在3位列入排行榜中居首位的捷克人,旋律家13.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家,交响诗的发明人14.肖邦—----------—钢琴之王15.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先锋派领头人16.威尔第—------—--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7.马勒—--------—--9首交响曲和歌曲作者18.普罗科菲耶夫—--—20世纪不协和音的俄罗斯人19.肖斯塔科维奇—----苏维埃头号作曲家20.理查·施特劳斯——“新音乐”的先驱,9首著名交响诗的作者超群的:21.柏辽兹—----------—急进的浪漫主义者,交响曲问题专家22.德彪西—------------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歌曲、钢琴和管弦乐作品23.普契尼——----------威尔第以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24.帕莱斯特里纳—----—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堂音乐大师25.布鲁克纳—--------—维也纳7位交响曲作曲家中的第6位26.泰勒曼—----------—巴洛克时期有3000部作品的大师27.圣·桑—----------—法国极具魅力的歌剧和交响诗作者28.西贝柳斯—--------—最早的芬兰作曲家,不仅是民族主义者29.拉威尔—----------—优雅而严谨的法国人,通常与印象派德彪西合作30.罗西尼—----------—威尔第前与唐尼采第同为意大利歌剧大师31.格里格—----------—挪威头号作曲家、民族主义者32.格鲁克—----------—后巴洛克/古典主义歌剧改革家33.亨德密特——--------20世纪5位“新音乐”不协和音作曲家之一34.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时期和声学的“现代主义者”、第一位歌剧作曲家35.巴托克—----------—匈牙得20世纪不协和音作曲家36.弗朗克——----------和蔼、心灵美,歌曲、清唱剧、交响曲等的作者37.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多产作曲家38.比才—------------—《卡门》等少数几部作品的作者39.穆索尔斯基—-------—最彻底的民族主义和最无畏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40.拉摩—-------------—法国早期头号拨弦古钢琴天才、理论家和歌剧专家41.福雷—-------------—怡人的法国歌曲和室内乐作者4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中最有艺术素养的人43.唐尼采第—---------—威尔第之前意大利歌剧界中仅次于罗西尼的人44.沃恩·威廉斯—-----—20世纪英国民族主义者45.斯美塔纳——---------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46.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47.韦伯—-----------—第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联接格鲁克和瓦格纳的德国歌剧作曲家48.亚那切克——---------20世纪捷克人,3位入捷克人中最有现代色彩者49.库普兰——-----------法国巴洛克时期拨弦古钢琴大师50.鲍罗丁—------------音调优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部分作曲家作品名目巴赫: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 1-6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组曲I II键盘乐:十二平分律曲集I II 意大利协奏曲英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 d小调托斯卡与赋格(管风琴)宗教音乐: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独奏曲: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3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3首组曲莫扎特:交响曲:35哈夫那 36林茨 38布拉格 39 40 41朱庇特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3-5 钢琴奏鸣曲 20-27(其实左右都挺好听的,最有名的应该是第21以及第23吧)单簧管协奏曲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3首圆号协奏曲两首长笛协奏曲歌剧:魔笛费加罗婚礼唐璜女人心其中费加罗婚礼最为优秀宗教音乐:c小调大弥撒曲安魂曲贝多芬:交响曲:3英雄 5命运 6田园 7 9合唱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钢琴奏鸣曲:8悲怆 14月光 15田园 17暴风雨 21黎明 23热情晚期五大奏鸣曲(28-32 相对于前面的比较艰深)小提琴奏鸣曲 5春 9克鲁采其他作品:钢琴小品致爱丽丝 c小调钢琴乐队与合唱队幻想曲庄严弥撒舒伯特:交响曲:8未完成 9伟大钢琴奏鸣曲:晚期三首都很出色艺术歌曲:众多,最有名的有《魔王》《菩提树》《死神与少女》等等。
西方音乐发展流派
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一)知识梳理:1600—1750 1750—1820 1820 ——————————————————1910巴洛(罗)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知识归纳:一、巴赫:他的创作以复调为主,《马太受难曲》是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把十二平均律引入钢琴,奠定了现代钢琴技术的基础,《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他的最高杰作。
二、亨德尔:代表作品:《弥赛亚》、《水上音乐》等三、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引路人。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简称:三英五命六田九合)。
其中,《田园交响曲》是有标题的标题交响曲的先声。
《合唱交响曲》为他的创作高峰与总结,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
四、莫扎特: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原则,使其得到空前发展。
代表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第一圆号协奏曲》。
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组成“维也纳古典乐派”,同时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的成熟与高峰。
六、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一体裁,他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代表作品:《爱之梦》、《匈牙利狂想曲》。
七、肖邦:舒曼把他的作品喻为“隐藏在花从中的一尊大炮”,代表作品:《c小调练习曲》又名《革命练习曲》,是一首战斗性的作品。
八、威尔第:代表作品:《茶花女》、《弄臣》等。
九、比才:他创造了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品:《卡门》、《采珍珠者》、《阿莱城姑娘》,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十、门德尔松:独创了“无歌词”的钢琴曲体裁,也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等。
十一、舒伯特:代表作品:《魔王》、《鳟鱼》、《菩提树》等。
十二、柴科夫斯基:他的创作基本上可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不同风格的时期;前期明朗、乐观、热爱生活,后期苦闷彷徨、不知所措。
代表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
19世纪西方音乐
1.欧洲19世纪音乐流派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维也纳形成地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地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特点:理性和情感地统一,追求艺术形式地严谨和完美,创作手法是注重戏剧地对比,冲突和发展,形成当时地典范。
浪漫乐派19世纪在欧洲兴起地音乐流派前期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柏辽兹后期代表人物:瓦格纳,勃朗姆斯,柴可夫斯基。
特点: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感情,强调表现个性。
民族乐派19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各国兴起代表人物:格里格,德沃夏克,穆索尔斯基,鲍罗丁特点:主张音乐应当具有鲜明地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采用本国地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
2.欧洲19世纪群众歌曲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革命中产生了大量的群众歌曲,这些歌曲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传统:运用民间歌调,配以新词,为斗争服务。
这一时期的歌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复辟时期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各国封建王朝陆续恢复了统治地位。
法国大革命点燃的革命烈火被扑灭,欧洲进入了极其黑暗的年代。
人民反抗的呼声在这个时期的歌曲中表现出来。
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P.J.de贝朗瑞(1780~1857)所作的填词歌曲。
其中,有讽刺封建贵族卷土重来的《贵族狗告状》(采用《要有品德,但不宜过分》的曲调);有揭露和反对波旁王室的《非常渺小的人》(采用《从前有个伟大的预言家》的曲调);有影射王室即将覆灭的《小红人》;有揭露反动的教会及其僧侣的《尊敬的神甫们》;有回忆大革命的光辉年代,歌颂当年战斗过的兵士和人民的《老班长》(采用《告诉我,战士,告诉我,你可记得?》的曲调);有呼吁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君主“神圣同盟”的《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采用《好人们的上帝》的曲调)等等。
贝朗瑞的歌曲大多具有深刻犀利的思想性和质朴流畅的风格。
由于他的歌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贝朗瑞曾多次被波旁王朝逮捕判刑,但他从未屈服。
维也纳古典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总结
• 1、市民音乐有了很大发展,歌剧院、音乐厅不断 涌现,酒馆、集市等公共场合的音乐活动频繁, 乐谱出版、乐器制造业日趋繁荣。 • 2、音乐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仆人”向“自 由音乐家”过渡。 • 3、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其特 征:创作上世俗因素为主体,主调音乐占绝对优 势,形式结构严谨匀称,乐思发展富于逻辑,音 乐中的矛盾冲突突出。产出了交响曲等重大音乐 体裁。 • 4、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4、维也纳晚期 • 虽有可观收入,他对生活不在行,常为穷 朋友解囊,厨娘的欺骗,侄子的不省心, 导致他生活很拮据。 • 经过四年痛苦缄默,他再次勇敢站起来, 有意与统治地位的崇尚表面浮华的庸俗趣 味相对抗。 • 《第九交响曲》获得空前成功。 • 成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他 贫困交加如故。1827年,他去世时没有亲 人在他的身边。葬礼十分隆重,他的学生 、崇拜者以及两万名群众自发加入送葬行 列。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最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最贝多芬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1212月月1616日日1827古典乐派三杰之最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世古典乐派三杰之最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世界高峰他的音乐作品响彻全球故欧洲人界高峰他的音乐作品响彻全球故欧洲人称贝多芬为乐圣称其作品为圣经称贝多芬为乐圣称其作品为圣经
• (了 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 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 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 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
•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 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 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 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 、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 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 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 ,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 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 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乐派中的“先锋派”【摘要】纵观人类的音乐史册,在音高一和声技法上的“革命”,可谓音乐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漫长的“革命”之一了。
通过线性逻辑和组合逻辑这两种多声思维和技术手段,无疑使贝多芬即使在调性功能和声体系盛行的时期,仍然能凸显出自己音乐中的独特个性和鲜明风格,这不仅表现在其和声思维中,也表现在他具体的写作技术上,这两种逻辑显然是贝多芬在音高一和声领域创新、探索的两个重要途径和标志。
【关键词】古典主义和声创新非功能逻辑组合逻辑线性逻辑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作为18至19世纪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音乐史上“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一代巨匠,其音乐创作涉及器乐独奏、室内乐、交响曲及歌剧等众多领域,其音乐中所流露的崇高的人文思想、深邃的哲理和极具震撼的坚强意志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后人。
如:美国作曲家的精神之父查尔斯?艾夫斯,他象贝多芬一样,追求柏拉图式的思想理念,他的《第一交响曲》常令人联想到贝多芬的音乐。
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勋伯格虽然他承认他已经放弃了过去的音乐审美理念,但仍公开宣称贝多芬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之一。
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德彪西之后最伟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的巴托克,其音乐被认为是“晚期的贝多芬和成熟期的德彪西音乐的一种结合”……可见,从观念到技法,从时代到风格,贝多芬对后人的影响事实上远远不止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这种影响可谓惊人和深远。
贝多芬一生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完成于他音乐创作的中期和晚期,如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六首弦乐四重奏和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等重要作品。
作为身处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自然也受到了在当时音乐创作中居统治地位的调性和声功能逻辑思维的较大影响,这在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但这并未阻挡住这位音乐巨匠的探索脚步和惊人创造力。
在对贝多芬中晚期音乐作品中和声思维和技法的分析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传统调性功能和声体系盛行的18至19世纪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贝多芬中晚期和声中实际上已经存在明显的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中非常普遍的非功能逻辑思维的创作特征,显然,这是贝多芬区别于同时期众多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个性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更是贝多芬大胆革新、勇于探索的有力例证。
为此,本文以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广泛考证和对比分析,对贝多芬中晚期音乐作品中和声的非功能逻辑思维特征进行综合的梳理和归纳,以加深对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以及西方前调性时期和声中的非功能逻辑思维和技法的再认识。
组合逻辑和声逻辑用以控制和声的运动,组织和声材料,形成和声语言,在音高――和声领域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组织作用。
而调性功能逻辑作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重要的和声逻辑思维和技术手段,无疑成为当时作曲家们主要的音高――和声组织方式,其特点是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以三度结构原则构成的和弦为材料,以主和弦与各级和弦的功能关系为序进原则。
在调性和声功能逻辑之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贝多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和声语言,组合逻辑逐渐成为贝多芬在音高――和声领域创新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之一,这一非功能逻辑思维和技法在贝多芬中晚期音乐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不同音程之间的组合和不同调性之间的组合两种形态,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造成和声、音响的合乎逻辑地变化、运动和展开,当然这里的逻辑已不再是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功能逻辑。
例1贝多芬第23首钢琴奏鸣曲OP.57如在例1中。
如果将第2小节到第5小节音乐中的经过音、辅助音等和声外音(谱例中以+号标记)去掉,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个三声部音乐片段的音高材料实际上全部建立在bA、C、bE、bG构成的四音集合上,这四个音之间构成的各种音程在四小节的片段里以不同空间、时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呈现,音高材料展开所依赖的传统调性功能逻辑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代之以不同音高组合方式所形成的一个音响结构到另一个音响结构间张弛变化的运动和展开逻辑,简而言之,这段音乐其实就是由一个四音集合所包含的各种音程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写成的。
例2贝多芬第23首钢琴奏鸣曲OP.57而在例2中,作曲家则将组合逻辑运用于整部作品中,该奏鸣曲以第一乐章开始的3、4小节做为全曲的种子材料,当我们将该材料的基本骨架拆分后就会发现(见例2)。
纵向上这个基本骨架包含纯四度、大小三度、三全音等音程,横向上则全部由大、小二度两种音程材料构成,实际上这个基本骨架的音高材料已包含了所有的自然音程。
贝多芬没有随意地、散乱地或平均地去使用这些基本的音高材料,而是将大、小二度作为三个乐章中的核心音高材料,巧妙地组合、贯穿于整部奏鸣曲的三个乐章中,使全曲在旋律发展、和声运动逻辑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的集中统一和严密的逻辑性。
例3贝多芬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钢琴缩谱)除此之外,贝多芬还通过组合逻辑的方式,对传统调性观念进一步拓展,在纵向上将不同的调性并置,形成20世纪现代音乐中常见的复合调性,这一思维和手法无疑使他遥遥领先于众多同时代的音乐探索者和革新者们。
如在例3中,和声中的B、bB两音的并置和由此形成的对斜,在纵向上形成F大调和C大调的两个调性的叠置――双调性,这在当时调性和声功能逻辑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显然是“离经叛道”,而这些做法也进一步确立了贝多芬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中当之无愧的“先锋派”地位。
20世纪德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瓦尔特?基泽勒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我们依照希腊语的词义(Harmonik),和声技法就是Harmonia,即良好的组合,那么,它应当适用于对于一切音乐的要求。
而不管它是单声的,还是多声的。
”今天,我们已很难去考证贝多芬是否曾在希腊语中寻找启示,但通过上文的考证和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组合逻辑是存在于调性和声功能逻辑之外的一种非功能逻辑,这种与基泽勒所提到的“良好组合”相类似的逻辑思维和手法显然是贝多芬在其和声语言和音响上求新求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线性逻辑“线性逻辑”一词最先是由法国数学家基纳德(Jean-Yves Girard)在1987年提出的,它可以看做是对古典逻辑的求精,从证明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求精可从古典逻辑的根岑型矢列演算开始,首先删去两个结构规则:弱规则和缩规则。
由于删去这两个规则以后,会产生两种合取及两种析取,一种称为乘性的,而另一种称为加性的,最后再加上一种模态词称为重用算子,这样就形成线性逻辑的框架。
而在音乐和声中的线性逻辑是指表现在和声运动中,着重强调横向的声部运动方式,线性和声中的纵向结构是在各声部横向运动的基础上纵合而成的,在和弦的结构形态及其相互连接上,均可不受传统和声原则的制约。
当然,也可将两种不同的和声思维方式相结合,以横向线条为主,又在纵向结合上形成某些传统的和弦形态。
在欧洲公元9世纪出现的多声部音乐“奥加农”以及世界各地的多声部民歌中的大量平行进行中,我们可以看到简单的线性和声逻辑萌芽。
虽然,将音高――和声的线性逻辑思维运用到音乐创作中贝多芬算不上第一人,但在贝多芬中晚期音乐作品中对线性逻辑的大规模和大胆的运用却令同时代的创新者们“难忘其项背”。
线性逻辑成为贝多芬在音高――和声领域创新的另一重要途径,在他的作品中,这一逻辑思维和手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1 依附型在贝多芬这种类型的和声运动逻辑中,和弦之间的声部进行主要是平行进行,各声部问是一种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
如例4中,第2、第4和第6小节中的和声进行均采用平行进行,在2、4小节中出现的是平行三和弦,在第6小节中则出现了平行七和弦的进行,且第一个七和弦的七音未做解决,这在调性功能和声中显然是属于“犯规动作”之列。
例4贝多芬第23首钢琴奏鸣曲OP.57又如例5中,这段音乐的织体分为高、中、低三层,中间层和最底层是左右手交替演奏的十六分音符的单音,而最上面一层则是由连续的平行三和弦构成。
例5贝多芬第30首钢琴奏鸣曲OP.109例6则是贝多芬更为大胆的例子,在外声部的平行进行背景下,中音区运用连续的平行和声进行,对这种大胆的写作方式,前苏联音乐理论家尤?邱林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贝多芬首次采用而后才被其他作曲家所用的独特手法。
以上这些例子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例6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钢琴缩谱)2对比型在贝多芬这种类型的和声运动逻辑中,主要表现为各声部运动的同时,在方向或织体上也形成一定的对比,显然,在这种和声逻辑中,各声部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了。
例7贝多芬第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111如例7中,高音区是柱式织体的三和弦连续下行线条,低音区是柱式织体的三和弦及八度双音的连续上行线条,这两个线条在声部进行上构成反向进行。
例8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大赋格》OP.133(钢琴缩谱)又如例8中,颤音演奏的高音区声部形成一个半音下行的单声部线条,它与低音区分解和弦织体构成的上行线条形成反向进行,同时,高音声部还与下方的三个声部构成一前一后的模仿关系。
例9贝多芬第30首钢琴奏鸣曲末乐章,OP.109中,作曲家将颤音演奏的持续音延续达24小节(因篇幅所限。
谱例只是24小节中的一部分),途中由运动声部在纵向上与持续音声部相碰撞所形成的不协和音程也不做解决,在声部进行上,持续音声部与其他运动的声部构成各种斜向进行:在织体上,持续音声部与其他运动的声部间形成动、静的鲜明对比。
这种频繁地、大规模地使用颤音持续音的手法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第26首末乐章、第27首第一乐章、第29首第一乐章和第32首末乐章中都能看到,并成为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标志性特征。
结语穿越历史的时空,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从印象主义到序列主义,从十二音音乐到频谱音乐……纵观人类的音乐史册,在音高――和声技法上的“革命”,可谓音乐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漫长的“革命”之一了。
通过线性逻辑和组合逻辑这两种多声思维和技术手段,无疑使贝多芬即使在调性功能和声体系盛行的时期,仍然能凸显出自己音乐中的独特个性和鲜明风格,这不仅表现在其和声思维中,也表现在他具体的写作技术上,这两种逻辑显然是贝多芬在音高――和声领域创新、探索的两个重要途径和标志,并成为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在和声色彩和音响上逐渐“鹤立鸡群”的直接原因,这在他晚期音乐作品中尤为明显。
如捷克作家昆德拉在《帷幕》中所写:“它们都远离古典主义,同时又不因此而接近于年轻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说来就来的泉涌才思;在音乐的演变中,他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追随的道路;没有弟子,没有从者他那暮年自由的作品是一个奇迹,一座孤岛。
”从贝多芬和声中的组合逻辑到20世纪勋伯格、阿伦福特的十二音音乐和音集集合,从贝多芬和声中的线性逻辑到20世纪巴托克、米约的线性和声、双调性和多调性,从贝多芬和声创新中的两种途径到近现代和声中“把功能逻辑向极端化发展”和“对功能逻辑从根本上否定”的两大思维分支,当我们再次审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脉相承时,当我们再次回顾贝多芬在音高组织――和声领域的创新历程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音乐巨匠的胆识和探索精神而叹服,“音乐应当使人类的心灵爆发出火花”――这无疑是贝多芬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