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于1997年出版其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政治》。 •跨欧亚的安全体系目的是加强欧亚地缘政治多元 化的稳定性,排除单一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出现。 该体系内,北约首先必须扩大,同时将俄国纳入 一个更大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 •另外,美国与日本必须紧密磋商和协作,以在远 东地区启动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政治与安全三角 对话。
(三)领土位置
•由于海陆位置差异,有沿海国家(如法国、荷兰
等)、岛屿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以及内陆 国家(如蒙古、阿富汗等)之别,也有既有漫长 的海岸线,又有广阔陆地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 称为海陆兼备型国家(如中国、美国等)。由于 政治及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有的国家成为大 国之间的缓冲国,有的成为通道型国家(如爱沙 尼亚)。
家宣布领海宽度为3 海里的有22个国家(英国、美国、 比利时等国),12海里的有81个国家(中国、日本、加 拿大等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的有15个国家 (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国)。
第3节 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要素 •(一)领上空间(地理位置、领土面积) •(二)自然资源 •(三)人口规模 •(四)经济水平 •(五)军事力量 •(六)科学技术 •(七)国民士气 •(八)政府的质量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一)领上规模
国家类型
特小国 小国 中等国
领土面积/万km2
<2.5 2.5—15 15—35
举例
黎巴嫩 荷兰 英国
大国
特大国
35—250
>250
法国
俄罗斯
(二)领上形状
•领土形状对一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理意义,一般
来说,紧实型国家便于管理和控制;延伸型国家 延伸部分一般难于管理和控制;狭长型及分离型 国家多因联系不便而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 穿孔型及飞地型也因两国关系容易产生磨擦而给 国家外交制造麻烦。
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
演化的根本动因 •(二)国际关系核心行为决定着全球政治格局运 作的性质
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一)马汉的“海权论” •马汉(1840—1914年)是美国的海军军宫、历史
学家。 •他通过对海战历史,特别是对美国海军发展史及 其对海上霸权形成史的研究,提出了海权理论。 •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充分控制公海, 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
•政治地理单元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级的,即具
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 列支敦士登等);二是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 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台国等)组 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 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 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
实力,(5)防卫实力(6)国民意志,()友好 同盟关系。 •第三,强制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下: •(1)军事实力,(2)战略物质和技术,(3) 经济实力,(4)外交能力。
第4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 •(一)欧洲的殖民扩张
•(二)主权国家的产生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 •(三)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 •(四)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 •2、第二阶段:一强多极的格局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一)首都(中心) •(二)核心区 •1、起源型核心区 •2、经济型核心区。
四、边界与边疆
•地理学家按传统把边界分成“自然边界”和“人
为边界”两类。自然边界是以双方共认的某种自 然特征(如山脉、河流、湖伯等)作为边界。 •在人为边界上突出的是几何边界。在美国与加拿 大之间,埃及和利比亚之间以及毛里塔尼亚和马 里之间有的边界线呈直线,其方向与经、纬度平 行。 •在陆地上有边界线,在海洋上,同样也有边界线。 •根据《世界知识年鉴))(1982)统计,136个沿海国
二、国家实力分析
•(一)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 •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定量估什分析国力的公式,
即“国力方程”,其表达式为: •PP=(C+E+M)·(S+W) •式中: PP表示被确认的国力; •C表示基本实力,包括人口和领上; •E表示经济能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中的各部 门; •M表示军事能力,等于战略力量加常规军事力量; •S表示战略意图; •W表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四)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柯恩是美国的地理学家。
•在1982年,柯恩对其模型作了适当修改,首先强调了美、
苏、西欧、日本、中国的多极性,成为世界上重要地缘 政治区。其次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成为第三个破碎 带。第三是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已成为区域性大国, 在其周围起着重要作用。 •柯恩在1991年,又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出现的 形势,对其模型重新修改。他把东欧分出,作为陆心与 欧共体之间的通道地区,对破碎带只留下中东一个。
(二)“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
•第一,国际贡献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下: •1、基础实力:(1)经济实力,(2)金隔实力,
(3)科学技术实力; •2、政策能力:(4)财政实力,(5)对外活动 的积极性,(6)在国际杜会中的活动能力。
•第二,生存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下: •(1)地理,(2)人口,(3)资源,(4)经济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黄虎国
第1节 政治地理要素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
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
•因此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
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区域可以自 治、努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地理环境被 赋予政治含义而形成政治地理现象,它就会变得 极不稳定。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等。
(二)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
•麦金德(1861—1947年)是英国著名地理学家。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
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指欧亚大陆);谁统 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三)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
•斯皮克曼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国际关
系。 •认为影响全世界的战略不在“陆心”,而在“陆 缘”。 •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 •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
•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现
象。
•(一)政治扩散(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政治整合(政治集团) •(三)政治分离(国家的政治分裂) •(四)主权的变化
第2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一、国家
•定义: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
(于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 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拥有确定的领土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三)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 等职能的政府 •(四)拥有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