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统计指标
港口指标集锦
![港口指标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9e3be16f1a37f111f0855b2b.png)
主要港口指标港口指标是一组综合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
一、吞吐量:吞吐量是港口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产量指标,它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
1、旅客吞吐量:是指由水运乘船进出港区范围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
2、货物吞吐量:是指经水运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
二、装卸工作量指标装卸工作量指标是指反映装卸工作进行情况,并对港口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描述的一组指标。
1、装卸自然吨:指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包括进港后不再出港,在港内消耗的物资等),不论经过几次操作,均只计算为一个装卸自然吨。
2、操作量:指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的货物数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
3、货物起运量:是反映港口装卸机械工作量大小的指标,所以又叫装卸机械起运量指标。
三、装卸效率指标1、船舶平均每停泊艘天装卸货物吨数(又称总定额),是装卸货物吨数与船舶总停泊时间的比值。
2、船舶平均每装卸艘天装卸货物吨数,等于装卸货物吨数与船舶生产性停泊时间的比值。
3、平均船时量:是指来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艘船每小时所装卸的货物吨数,计量单位是吨每艘时。
4、平均舱时量:是指在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一舱口1小时所装卸的货物吨数,计量单位是吨每舱时。
5、装卸工时效率:是指装卸工人(包括机械司机及其助手)平均每人工作1小时所完成的操作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每工时。
6、装卸工日产量:是指装卸工人(包括司机和助手)平均每个装卸工日所完成的操作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每工日。
四、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是指运输船舶或车辆自进港到离港的一段在港停留时间,简称车船停时。
1、船舶在港的主要指标(1)、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泊天数:是船舶从进港时起到出港时止的平均每艘船在港停泊时间。
(2)、船舶平均每次作业在港停泊天数:是指船舶从进港起到出港止平均每艘每次作业在港的停泊时间。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dcac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2.png)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系统吞吐量、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事务数)或者QPS(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数)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用于评估系统在一秒内能够处理的事务或查询的数量。
通常来说,系统吞吐量越高,代表着系统处理能力越强。
用户并发量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请求数量。
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时,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来应对并发请求。
用户并发量既受系统架构、硬件设施等因素的限制,也会受到用户行为、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性能测试是一种评估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方法,通过模拟实际负载情况来观察系统在不同压力下的表现。
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性能的瓶颈,优化系统架构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常用的公式包括:1. 吞吐量(Throughput)= 完成的事务数量 / 测试运行时间吞吐量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事务数量。
通常以每秒钟处理事务的数量(TPS)来衡量。
2.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总响应时间 / 完成的事务数量响应时间指的是系统处理一个事务所花费的总时间。
通常使用平均响应时间作为衡量指标。
3. 并发用户数(Concurrent Users)= 同时发起请求的用户数量并发用户数用来表示同一时间段内系统能够处理的用户请求数量。
4. 性能指标(Performance Indicator)= 完成的事务数量 / 响应时间性能指标综合了吞吐量和响应时间两个因素,用来评估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性能表现。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设计负载模型,模拟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并发请求,并收集系统的各项指标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向,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系统吞吐量、TPS(QPS)、用户并发量和性能测试概念及公式是评估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和方法。
吞吐率吞吐量
![吞吐率吞吐量](https://img.taocdn.com/s3/m/e22be441c850ad02de804193.png)
带宽指的是链路传送能力,一般用bps表示,比如10M以太网。
吞吐量指的是链路上有用数据的传送能力,小于带宽,因为有附加位等开销。
吞吐量的测试方法是:在测试中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如果发送的帧与接收的帧数量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如果接收帧少于发送帧则降低发送速率重新测试,直至得出最终结果。
吞吐量测试结果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
吞吐率就是指在一指定时间内由一处传输到另一处或被处理的数据量。
以太网吞吐率的单位为“兆比特每秒”或“Mb/s”。
调度业务知识(3)吞吐量指标
![调度业务知识(3)吞吐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00a23c3b9f3f90f76c61b25.png)
调度业务知识第三讲吞吐量指标货物吞吐量是港口最重要的指标,它一方面反映了港口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则反映了港口在国际上的地位,吞吐量计划则反映了国民经济对港口的要求。
另一方面,吞吐量也是港口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港口设施和经营管理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港口企业的计划体系中,吞吐量计划是最重要的计划,其他计划的编制都以它为基础。
在港口规划中,也是根据对吞吐量的预测确定港口规模的。
货物吞吐量:是指报告期内经水路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
货物吞吐量由出口吞吐量和进口吞吐量两部分组成。
出口吞吐量是指从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数量,进口吞吐量是指由水运运进港口卸下的货物数量。
货物吞吐量的计算方式:1)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计算为出口吞吐量;2)由水运运进本港卸下的货物,计算为进口吞吐量;3)由水运运进港口经卸下后又装船运出的转口货物,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算一次吞吐量。
水水中转吞吐量包括船—岸—船转口和船—船直接换装转口;4)货物吞吐量必须以该船需要在本港装卸的货物全部卸完或装妥并办完交接手续后一次进行统计。
货物吞吐量统计的截止时间,一律以统计期末的最后一天的18时整为截止时间,也就是在这以前全船装完或卸完的船舶才能列入本期完成的吞吐量,否则统计为下期完成的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的统计一律按重量吨统计,以吨为计量单位。
集装箱吞吐量:是指报告期内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集装箱的数量。
计算单位:TEU、吨。
计算方法:集装箱吞吐量以箱量和重量分别计算。
以箱量计算,按集装箱的实际箱数折合为20英尺集装箱(TEU)数计算;以重量计算,按集装箱的总重和货重计算。
无法取得集装箱实际重量时,每TEU按8吨折算。
注:20英尺箱为1个国际标准箱(TEU)。
怎么理解TPS、QPS、RT和吞吐量指标
![怎么理解TPS、QPS、RT和吞吐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ab6353c6bec0975f565e29b.png)
理解TPS、QPS、RT 和吞吐量指标通常我们都从两个层面定义性能场景的需求指标:业务指标和技术指标。
这两个层面要有映射关系,技术指标不能脱离业务指标。
一旦脱离,你就会发现你能回答“一个系统在多少响应时间之下能支持多少TPS”这样的问题,但是回答不了“业务状态是什么”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系统要支持1000 万人在线,可能你能测试出来的结果是1 万TPS,可是如果问你,1000 万人在线会不会有问题?这估计就很难回答了。
我在这里画一张示意图以便你理解业务指标和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这个示意图显然不够详细,但也能说明关系了。
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在有业务场景的前提下指定的,而技术指标和业务指标之间也要有详细的换算过程。
这样一来,技术指标就不会是一块飞地。
同时,在回答了技术指标能否满足的同时,也能回答是否可以满足业务指标。
有了这样的关联关系,下面我们看一下性能测试性也常用性能指标的说法。
我将现在网上能看到的性能指标做了罗列,其中不包括资源指标。
因为资源类的比较具体,并且理解误差并不大,但是业务类的差别就比较大了。
对这些性能指标都有哪些误解QPS 一开始是用来描述MYSQL 中SQL 每秒执行数Query Per Second,所有的SQL 都被称为Query。
后来,由于一些文章转来转去,QPS 就被慢慢地移到了压力测试工具中,用来描述吞吐量,于是这里就有一些误解,QPS 和TPS 到底是什么关系呢?RPS 指的是每秒请求数。
这个概念字面的意思倒是容易理解,但是有个容易误解的地方就是它指的到底是哪个层面的Request?如果说HTTP Request,那么和Hits Per Second 又有什么关系呢?HPS,这也是个在字面意思上容易理解的概念。
只是Hit 是什么?有人将它和HTTP Request 等价,有人将它和用户点击次数等价。
CPS,用的人倒是比较少,在性能测试行业中引起的误解范围并不大。
同时还有喜欢用CPM(Calls Per Minute,每分钟调用书)的。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80ff6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9.png)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PS:下面是性能测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公式,记录下:一.系统吞度量要素:一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力)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紧密关联。
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统接口、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统吞吐量几个重要参数: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QPS(TPS):每秒钟request/事务数量并发数: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事务数响应时间: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很多人经常会把并发数和TPS理解混淆)理解了上面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一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相对极限值,在应用场景访问压力下,只要某一项达到系统最高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力继续增大,系统的吞吐量反而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工作,上下文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决定系统响应时间要素我们做项目要排计划,可以多人同时并发做多项任务,也可以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串行工作,始终会有一条关键路径,这条路径就是项目的工期。
系统一次调用的响应时间跟项目计划一样,也有一条关键路径,这个关键路径是就是系统影响时间;关键路径是有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等等组成。
二.系统吞吐量评估:我们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初步预估。
而通常境况下,我们面对需求,我们评估出来的出来QPS、并发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日PV。
通过观察系统的访问日志发现,在用户量很大的情况下,各个时间周期内的同一时间段的访问流量几乎一样。
比如工作日的每天早上。
只要能拿到日流量图和QPS我们就可以推算日流量。
通常的技术方法:1. 找出系统的最高TPS和日PV,这两个要素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除了放假、季节性因素影响之外)2. 通过压力测试或者经验预估,得出最高TPS,然后跟进1的关系,计算出系统最高的日吞吐量。
无线网络的优化—吞吐量问题的的方法
![无线网络的优化—吞吐量问题的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3db5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5.png)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2)单用户平均吞吐率
(3)单用户边缘吞吐率
(4)小区峰值吞吐率 (5)小区平摄图均网吞给你吐创率意和灵感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吞吐量异常表现
吞吐量一般观察应用层的吞吐量或者MAC层的吞吐量:
异常主要有2种表现: 吞吐量波动大(通过Netmeter等吞吐量统计直观观察) 存在掉坑、裂缝等异常表现 终端不动,出现超过50%的波动
速率 环功控, 内存在 干扰
分集
力限
不
不足 ICIC
其他用
不平
制
足
户在做
衡
业务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eNB侧主要和基线参数进行核对,商用网络如果出现参数和基
线参数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查清为什么会出现该种情况;
终端侧参数检查:主要是PC窗口的大小,会影响TCP业务;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摄图网给你创意和灵感
步骤2:空口/非空口问题隔离定位
判断是否是TCP问题 最简单的方法-UDP灌包 尝试多线程下载或同时下载多个文件 若吞吐率明显要大于TCP业务吞吐率,则判断为TCP问题,进 入TCP问题排查; 若吞吐率与TCP业务基本持平,或者比TCP还低,则进入空口 问题排查;
吞吐量问题的优化方法
学习 目标
01 吞吐量相关指标定义 02 吞吐量异常表现 03 吞吐量异常定位思路
吞吐量相关指标定义
吞吐率定义:单位时间内下载或者上传的数据量。
吞吐率公式:吞吐率 = ∑下载上传数据量 / 统计时长。
吞吐率主要通过如下指标衡量,不同指标的观测方法一致,测试场景选择和限
制条件有所不同: (1)单用户峰值吞吐率
步骤3:空口问题定位、解决方法
吞吐量指标问题回答
![吞吐量指标问题回答](https://img.taocdn.com/s3/m/9adc597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7.png)
吞吐量指标吞吐量指标,也称流量指标,是指系统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或物流量。
在计算机领域中,吞吐量常常被用来衡量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
在工业领域中,吞吐量可以用来衡量生产线或设备的处理能力。
在交通领域中,吞吐量可以用来衡量道路或车站的容量。
吞吐量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或每天处理的数据量或物流量为单位来表示。
例如,一个计算机系统每小时可以处理1000个查询请求,那么它的吞吐量就是1000个查询请求/小时。
一个物流系统每天可以处理10000个包裹,那么它的吞吐量就是10000个包裹/天。
吞吐量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计算机领域中,吞吐量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影响着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如果系统的吞吐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那么用户会感到系统反应迅速、处理能力强大。
反之,如果系统的吞吐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那么用户会感到系统反应缓慢、处理能力弱。
在工业领域中,吞吐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生产线或设备的吞吐量影响着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它也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如果生产线或设备的吞吐量高,那么企业可以更快地生产出产品并提高生产效率。
反之,如果生产线或设备的吞吐量低,那么企业的生产速度和效率将受到影响。
在交通领域中,吞吐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道路或车站的吞吐量影响着交通流量和通行速度,它也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况和旅客的交通安全。
如果道路或车站的吞吐量大,那么交通流量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交通通行速度也可以提高。
反之,如果道路或车站的吞吐量小,那么交通流量将受到限制,交通状况和旅客的安全也将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吞吐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在计算机领域中,可以通过优化算法、调整硬件配置、增加服务器数量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在工业领域中,可以通过调整生产流程、增加设备数量、改进设备质量等方式来提高生产线或设备的吞吐量。
在交通领域中,可以通过增加车道数量、改善信号灯控制、优化车辆配额等方式来提高道路或车站的吞吐量。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eba452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c.png)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PS:下面是性能测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公式,记录下:一.系统吞度量要素:一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力)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紧密关联。
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统接口、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统吞吐量几个重要参数: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QPS(TPS):每秒钟request/事务数量并发数: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事务数响应时间: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很多人经常会把并发数和TPS理解混淆)理解了上面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一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相对极限值,在应用场景访问压力下,只要某一项达到系统最高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力继续增大,系统的吞吐量反而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工作,上下文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决定系统响应时间要素我们做项目要排计划,可以多人同时并发做多项任务,也可以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串行工作,始终会有一条关键路径,这条路径就是项目的工期。
系统一次调用的响应时间跟项目计划一样,也有一条关键路径,这个关键路径是就是系统影响时间;关键路径是有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等等组成。
二.系统吞吐量评估:我们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初步预估。
而通常境况下,我们面对需求,我们评估出来的出来QPS、并发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日PV。
通过观察系统的访问日志发现,在用户量很大的情况下,各个时间周期内的同一时间段的访问流量几乎一样。
比如工作日的每天早上。
只要能拿到日流量图和QPS我们就可以推算日流量。
通常的技术方法:1. 找出系统的最高TPS和日PV,这两个要素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除了放假、季节性因素影响之外)2. 通过压力测试或者经验预估,得出最高TPS,然后跟进1的关系,计算出系统最高的日吞吐量。
吞吐量指标
![吞吐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5aef2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3.png)
吞吐量指标一、引言吞吐量指标是指衡量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工作量或者数据量的指标。
在计算机领域中,吞吐量指标常常用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吞吐量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以及提高吞吐量的方法。
二、定义吞吐量指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系统、网络或者过程传输的数据量或者完成的工作量。
吞吐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数量、数据传输速率、并发用户数等来衡量。
吞吐量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性能、效率和稳定性。
三、计算方法1. 事务吞吐量计算方法事务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事务数量。
计算事务吞吐量的方法如下:1.统计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事务数量。
2.将统计的事务数量除以单位时间,得到事务吞吐量。
2. 数据吞吐量计算方法数据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或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计算数据吞吐量的方法如下:1.统计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2.将统计的数据量除以单位时间,得到数据吞吐量。
3. 并发吞吐量计算方法并发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请求或者用户时的性能。
计算并发吞吐量的方法如下:1.统计单位时间内的并发请求数量。
2.将统计的并发请求数量除以单位时间,得到并发吞吐量。
四、应用场景吞吐量指标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吞吐量指标常常用来衡量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可以评估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吞吐量指标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优化网络拓扑、增加带宽和改进网络协议,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2. 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吞吐量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数据库的性能和处理能力。
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事务数量,可以了解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
吞吐量指标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优化查询语句、增加硬件资源和改进数据库设计,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
3. 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吞吐量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能力。
jmeter吞吐量指标
![jmeter吞吐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8be1b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jmeter吞吐量指标
JMeter吞吐量指标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通常用每秒钟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 RPS)来衡量。
在JMeter中,吞吐量通常通过聚合报告来展示。
JMeter聚合报告中的吞吐量指标包括:平均吞吐量、标准偏差、中位数、90%线、95%线、99%线、最小值、最大值等。
其中,平均吞吐量是最基本的指标,它是所有请求数量的总和除以测试时间所得的结果。
标准偏差表示吞吐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中间的值,即50%的请求在该值之前完成,50%的请求在该值之后完成。
90%线、95%线和99%线分别表示90%、95%和99%的请求在该值之前完成。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吞吐量指标的评估有助于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向。
如果吞吐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值,说明系统能够处理高负载并保持稳定的性能。
如果吞吐量低于预期,可能需要优化系统架构、调整参数配置或增加服务器等措施来提高性能。
总之,吞吐量指标是JMeter性能测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帮助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和提高系统性能。
- 1 -。
吞吐量统计指标
![吞吐量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a8154f46294dd88d0d26b77.png)
港口生产调度
三、港口生产调度的工作制度 值班制度。做到生产不停,调度不停。 会议制度。包括生产总结会、计划布置和 平衡会(确定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平衡,布 置各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和生产布置 会。 汇报制度。 调度统计和分析。调度分析常有日常分析、 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
第三节 港口生产统计指标
三、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生产作业计划是港口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化, 是为了保证年度生产计划的完成而制定的。主要 包括港口企业的月度、旬度、昼夜计划和班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导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具 体行动计划。通过作业计划,把港口的生产计划 落实到装卸公司、装卸他、直至装卸组和工人, 使企业的每一环节、每一队组、每日每班都有明 确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便于 对生产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
一、港口计划管理体系
二、按时间划分 长远计划 年度计划 季度计划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
二、港口生产计划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计划 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是指计划期经由水运运进、 运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它是衡量港口 生产任务大小的主要数量指标,也是计算港口劳 动生产率、财务收入的主要依据。 (二)年度装卸工作计划 根据港口货物吞吐量计划,对港口装卸作业进行 合理安排,确定企业为保证港口吞吐量计划的完 成,各方面工作应达到的水平。
吞吐量统计指标
(一)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吞吐量:指经由水运运进、运出港区范围 并经装卸的货物(箱)数量。包括邮件及 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船 舶的燃料、物料和淡水。计算单位为“吨 或TEU”。 “港区范围”是指各港口港章中规定的或 经港口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的港口陆域、水 域范围。“箱”仅指集装箱。
系统吞吐量、TPS(Q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
![系统吞吐量、TPS(Q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c0e6f8240c844769eaeed4.png)
系统吞吐量、TPS(Q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2013-02-21 19:47 139692人阅读评论(2) 收藏举报分类:软件工程(25)PS:下面是性能测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公式,记录下:一.系统吞度量要素:一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力)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紧密关联。
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统接口、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统吞吐量几个重要参数: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QPS(TPS):每秒钟request/事务数量并发数: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事务数响应时间: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很多人经常会把并发数和TPS理解混淆)理解了上面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或者并发数= QPS*平均响应时间一个典型的上班签到系统,早上8点上班,7点半到8点的30分钟的时间里用户会登录签到系统进行签到。
公司员工为1000人,平均每个员上登录签到系统的时长为5分钟。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QPS = 1000/(30*60) 事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5*60 秒并发数= QPS*平均响应时间= 1000/(30*60) *(5*60)=166.7一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相对极限值,在应用场景访问压力下,只要某一项达到系统最高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力继续增大,系统的吞吐量反而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工作,上下文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决定系统响应时间要素我们做项目要排计划,可以多人同时并发做多项任务,也可以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串行工作,始终会有一条关键路径,这条路径就是项目的工期。
系统一次调用的响应时间跟项目计划一样,也有一条关键路径,这个关键路径是就是系统影响时间;关键路径是有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等等组成。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
![系统吞吐量(TPS)、用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e246c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4.png)
系统吞吐量(TPS)、⽤户并发量、性能测试概念和公式PS:下⾯是性能测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公式,记录下:⼀.系统吞度量要素:⼀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IO等等紧密关联。
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外部系统接⼝、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越低,反之越⾼。
系统吞吐量⼏个重要参数: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QPS(TPS):每秒钟request/事务数量并发数: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事务数响应时间:⼀般取平均响应时间(很多⼈经常会把并发数和TPS理解混淆)理解了上⾯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个相对极限值,在应⽤场景访问压⼒下,只要某⼀项达到系统最⾼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继续增⼤,系统的吞吐量反⽽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作,上下⽂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决定系统响应时间要素我们做项⽬要排计划,可以多⼈同时并发做多项任务,也可以⼀个⼈或者多个⼈串⾏⼯作,始终会有⼀条关键路径,这条路径就是项⽬的⼯期。
系统⼀次调⽤的响应时间跟项⽬计划⼀样,也有⼀条关键路径,这个关键路径是就是系统影响时间;关键路径是有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等等组成。
⼆.系统吞吐量评估:我们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初步预估。
⽽通常境况下,我们⾯对需求,我们评估出来的出来QPS、并发数之外,还有另外⼀个维度:⽇PV。
通过观察系统的访问⽇志发现,在⽤户量很⼤的情况下,各个时间周期内的同⼀时间段的访问流量⼏乎⼀样。
⽐如⼯作⽇的每天早上。
只要能拿到⽇流量图和QPS我们就可以推算⽇流量。
通常的技术⽅法:1. 找出系统的最⾼TPS和⽇PV,这两个要素有相对⽐较稳定的关系(除了放假、季节性因素影响之外)2. 通过压⼒测试或者经验预估,得出最⾼TPS,然后跟进1的关系,计算出系统最⾼的⽇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定义
![港口吞吐量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43f2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f.png)
港口吞吐量定义
港口吞吐量是指一个港口在一定时间内处理的货物总量,通常以吨或万吨为单位。
它是衡量港口运输能力和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港口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吞吐量包括进口货物、出口货物以及经过港口的中转货物。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卸吞吐量:指在港口进行的装卸作业所涉及的货物总量。
这包括装卸船舶的集装箱、散货、液体货物等。
2.内河吞吐量:指通过港口输送到内陆地区的货物总量。
这
些货物可能经过港口转运,然后通过内河或铁路运输到目
的地。
3.中转吞吐量:指经过港口转运的货物总量。
这些货物通常
不是最终目的地,而是在港口转运至其他地区或国家。
港口吞吐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港口的运营效率和贸易活动水平。
较高的吞吐量表明港口具备较强的货物处理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运营大量的货物流动。
这对于港口的发展和吸引更多的贸易活动非常重要。
吞吐量数据通常由港口管理机构、海关和相关统计部门提供,可以用于港口的评估、监测和比较。
此外,港口吞吐量也是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对于货物流动和经济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物资吞吐量的定义
![物资吞吐量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37ba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物资吞吐量的定义
物资吞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某个港口、仓库、物流中心或其他物流设施进出的物资数量。
它是反映物流设施处理物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物资吞吐量的计算通常包括物资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可以按重量、体积、数量或价值等单位进行统计。
对于港口来说,物资吞吐量包括了进口货物的卸货量和出口货物的装货量;对于仓库或物流中心来说,物资吞吐量则是指物资的入库量和出库量。
物资吞吐量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物流设施的规模和能力,包括港口的码头数量、仓库的存储容量、物流中心的处理设备等。
其次是物资的种类和性质,不同的物资在装卸、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时间。
此外,物资的来源和目的地、运输方式、市场需求等也会对物资吞吐量产生影响。
通过对物资吞吐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物流设施的运作效率、物资流动的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对于物流企业、港口管理部门和相关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资源配置、规划发展战略和优化物流运作。
总之,物资吞吐量是衡量物流设施处理物资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物资在物流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对于评估物流设施的性能和管理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4a1b03e195f312b3069a5a0.png)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一、港口、码头、泊位统计指标1、港口个数指报告期末港口的实际数量。
在计算港口个数时,一般按一城一港的原则进行计算。
计算单位:个。
2、港区面积指报告期末港区的实际面积,包括水域和陆域面积。
计算单位:平方公里。
3、港区岸线长度指报告期末港区陆域与水域毗邻地段的实际长度。
包括码头、护岸和自然岸坡度。
计算单位:米。
4、码头泊位长度指报告期末港口用于停系靠船舶,进行货物装卸和上下旅客地段的实际长度。
包括固定的、浮动的各种形式码头的泊位长度。
对固定式码头,计算顺水域自码头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全部长度。
对浮动式码头,只计算其本身的正面长度,不包括浮动式码头的两端及内档和各种护岸和自然岸坡的长度。
计算单位:米。
5、码头前沿水深指码头前沿在设计低水位下的水深。
可分别按设计水深、维护水深和实际水深统计。
计算单位:米。
设计水深是指码头建设时设计文件上规定的水深;维护水深是指经过疏浚应该经常保持的水深;实际水深是指实际达到的水深。
6、泊位个数指报告期末泊位的实际数量。
计算单位:个。
7、靠泊能力指在当地设计低水位时,一个泊位所能靠泊并进行装卸货物、上下旅客等正常作业的最大满载船舶的吨级。
计算单位:吨级。
8、泊位通过能力指一个泊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可靠泊船舶所载货物(旅客)的额定数量,即设计或核定的通过能力。
计算单位:万吨(万TEU、万人次、万辆次)/年。
9、泊位综合通过能力泊位综合通过能力是指一个泊位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装卸、存储、集疏运各环节相互适应时能够通过货物的额定数量。
计算单位:万吨(万TEU、万人次、万辆次)/年。
二、仓库、堆场统计1.库场总面积指报告期末库场内部的总面积。
仓库面积不包括墙壁厚度,多层仓库总面积指仓库各层内部面积之和。
堆场面积不包括场外道路。
计算单位:平方米。
2.库场有效面积指报告期末库场中实际可用于堆存货物的面积。
为库场总面积中减去办公室、墙距、柱距、货堆间距、消防设备间距、安全通道等不能用于堆存货物的面积。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af4a248cbb68a98270fefa38.png)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第十一章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集装箱码头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安全质量统计指标生产经营成果统计指标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生产设备(设施)及运用统计指标船舶在港停泊时统计指标燃料、物料消耗统计指标财务收支及资金占用统计指标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吞吐量统计指标装卸工作统计指标运输船舶停时统计指标码头泊位运用统计指标库场运用统计指标码头生产设备(设施)实有数统计指标装卸机械运用统计指标道口流量统计指标经济效益统计指标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一、吞吐量统计指标(一)统计范围凡在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所完成的吞吐量均应列入统计。
(二)统计目的反映港与港之间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联系,反映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反映港口的发展规模及速度。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吞吐量统计指标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自然箱系数中转吞吐量、本地吞吐量(三)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1、吞吐量指经由水路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包括补给运输船舶燃、物料和淡水)。
它是反映港口船舶装卸任务量的指标。
计算单位为“吨”或“TEU、UNIT”。
“港区范围”是指各港口港章中规定的或经港口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的港口陆域、水域范围。
“箱”仅指集装箱。
吞吐量的计算方法:(1)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区的货(箱)计算一次出口吞吐量。
(2)由水运运进港区卸下的货(箱)计算一次进口吞吐量。
(3)由水运运进港区,经装卸又由水运运出港区的转口货(箱)。
不论是船到船直接转口,或是经过库场后再装船转口,均分别按进口卸船和出口装船,各计一次吞吐量。
(4)补给国内外运输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计算为出口吞吐量。
(5)由水运运进港区的建港物资、人防物资和防汛物资,并在港内消耗的(包括港用机械、设备等),计算进口吞吐量。
(6)由水运运进、运出港区的邮件、行李、包裹,分别按进口或出口计算吞吐量。
下列情况不计算吞吐量:(1)港区范围内的水上运输货(箱);(2)船舶运载进港后,未经装卸又原船运载出港的货(箱);(3)自船上卸下,继而又装到同一船上的货(箱);(4)装船后未运出港区,又卸入本港区范围内其它地方的货(箱)。
TCP协议通信中的吞吐量与带宽指标解析(九)
![TCP协议通信中的吞吐量与带宽指标解析(九)](https://img.taocdn.com/s3/m/45cfa1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0.png)
TCP协议通信中的吞吐量与带宽指标解析在现代互联网通信中,TCP协议是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层协议之一。
吞吐量与带宽是评估网络连接性能和传输速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TCP协议通信中的吞吐量与带宽进行解析。
一、什么是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连接或设备传输的数据量。
在TCP协议中,吞吐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通常以比特/秒(bps)的单位来表示。
二、带宽与吞吐量的关系带宽指的是网络连接或设备能够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通常以比特/秒(bps)来表示。
带宽是一个固定的值,而吞吐量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网络状况、拥塞程度、传输协议等。
理论上,吞吐量不会超过带宽,但实际中吞吐量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
三、TCP协议中的流量控制TCP协议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接收方处理不过来或发生丢包。
TCP协议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返回的确认信息调整发送的数据量,以确保在网络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吞吐量。
四、拥塞控制对吞吐量的影响拥塞控制是TCP协议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用于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当网络拥塞时,会引起丢包和延迟增加,进而影响吞吐量。
TCP协议通过拥塞窗口机制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会减小拥塞窗口,降低发送速率;当网络状况好转时,发送方会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提高发送速率。
通过拥塞控制机制,TCP协议能够动态调整发送速率,以适应网络的变化,从而提高吞吐量。
五、优化TCP协议通信的方法为了提高TCP协议通信的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使用更大的窗口大小:通过增大TCP滑动窗口的大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但是需要注意,过大的窗口可能会引发网络拥塞问题。
2. 合理设置拥塞窗口大小:在网络拥塞时,适当减小拥塞窗口的大小,以避免丢包和延迟增加。
在网络状况好转时,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提高发送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港口计划管理体系
按业务范围和计划内容划分 按时间划分
港口生产计划
基本建设计划 劳动工资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 成本计划
长远计划
年度计划 季度计划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
财务计划
设备修理、更新计划 科研、技术革新和改造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一、港口计划管理体系
一、按业务范围和计划内容划分 港口生产计划:是港口计划的主体和核心,是编制港口其他计划的依据和 基础。 基本建设计划: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规定了计划期内新企业的建 设、现有企业的扩建和技术改造的规模和速度等。 劳动工资计划:规定了完成生产建设计划所需要的各类人员数、工资总额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劳动定额等。 物资供应计划:规定了计划期内主要原材料、燃料、机电设备等主要物资 的需要量和库存量等。 成本计划:反映了企业为完成生产计划需要支出的费用,并规定了装卸总 成本、单位成本和成本增减率等。 财务计划: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的全部财务支出和收入,所需的流动资 金及其周转速度,企业的利润和节约等。 设备修理、更新计划。 科研、技术革新和改造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一、港口计划管理体系
二、按时间划分 长远计划 年度计划 季度计划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
二、港口生产计划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计划 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是指计划期经由水运运进、 运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它是衡量港口 生产任务大小的主要数量指标,也是计算港口劳 动生产率、财务收入的主要依据。 (二)年度装卸工作计划 根据港口货物吞吐量计划,对港口装卸作业进行 合理安排,确定企业为保证港口吞吐量计划的完 成,各方面工作应达到的水平。
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多方面相互联系的综合体,它的发 展变化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反映经营活动的全貌,就需要从不 同侧面反映港口生产活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这就是一个指 标体系。 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按说明问题的性质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和能力的水平,它们通常用 绝对数表示,如吞吐量、操作量、机械起运量、泊位数等。 质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的水平,它们通常用 相对数、平均数和比全例、比值、百分比等表示,如操作系数、船 舶平均每千吨货在港停时、泊位占用率、库场容量运用率、装卸机 械利用率等。 2、按其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港口生产调度
三、港口生产调度的工作制度 值班制度。做到生产不停,调度不停。 会议制度。包括生产总结会、计划布置和 平衡会(确定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平衡,布 置各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和生产布置 会。 汇报制度。 调度统计和分析。调度分析常有日常分析、 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
第三节 港口生产统计指标
第二节 港口生产调度
一、港口生产调度工作的职责 应在局长(或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全港 日常装卸生产的组织工作。
第二节 港口生产调度
二、港口生产调度工作的要求 总的要求是依据生产调度计划,根据港区内外各种情况的变化,科 学合理地调节配置各生产要素,使港区生产持续均衡地进行。 为做好调度工作,必须要掌握好调度工作的几个特性 1、计划性。编制好计划,并督促和检查计划的执行,灵活机动地搞好调度 工作。 2、集中性。调度工作是对港区生产经营活动统一领导和正常进行的保证。 凡港区领导对生产的领导对生产的指示和调度会的决定,均由调度 部门集中统一布置下达,也统一由调度部门组织实施。 3、及时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注意信息反馈,出现问题尽快解决。 4、经常性。港口装卸生产是一项昼夜连续不停的生产活动,则调度工作也 应是经常性的对生产的变化进行协调和平衡。 5、预见性。调度工作应对可能的问题有所预见,考虑好有效的应急措施, 当问题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二)港口昼夜分班作业计划 港口生产部门根据船舶到港的具体计划和 时间表,即各船舶代理公司汇总并报送港 务局生产调度部门的“五日船期表”,按 各港区作业分工和生产情况,编制船舶分 码头的靠泊计划。 (三)单船作业计划 港口装卸生产计划的基础是单船作业计划。
第二节 港口生产调度
三、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生产作业计划是港口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化, 是为了保证年度生产计划的完成而制定的。主要 包括港口企业的月度、旬度、昼夜计划和班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导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具 体行动计划。通过作业计划,把港口的生产计划 落实到装卸公司、装卸他、直至装卸组和工人, 使企业的每一环节、每一队组、每日每班都有明 确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便于 对生产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
港口生产调度是保证企业作业计划实现而 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督促,联系和协调, 指挥和部署工作的总称。 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港口企业与港口有关 单位的联系、持续均衡生产、协调各生产 环节的有力保证,是组织实现物流生产作 业计划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的有效组织技术措施。
第三章 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
要求了解港口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及其内容,掌握 港口生产统计指标种类及指标含义等。
第一节 港口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
港口的计划管理体系 所谓计划管理就是通过对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控制, 来组织、协调港口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完成企业 的生产任务,从而获得自身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 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港口生产的计划管理是通过港口的计划管理体系来实 现的,一个港口的计划管理体系,是港口企业经营思 路、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经营方针和策略的具体化, 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
三、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一)港口月度生产计划和旬度作业计划: 1、港口月度吞吐量计划:根据月度货物托运计划、月度外贸进出口 船货计划(外轮到港计划)、各航运单位的船舶运力材料, 以及港口码头、库场、机械设备、集疏运能力等资料,经综 合平衡后编制。 港口月度吞吐量计划的指标主要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 量(即标准箱量)。 2、港口月度装卸工作计划:为保证完成月度吞吐量计划任务而对 港口装卸作业所作的计划安排,为确保企业吞吐量的完成, 要求各方面工作应达到的水平。 3、港口旬度作业计划:是月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化。比月度计划更具 体,基本上确定了船舶的装卸货种、数量、流向及靠泊的码 头泊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