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及各单元练习(word版)
一、定义概念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进制计数法。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边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顶点边6、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8、用量角器量角: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角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3、0在左读外圈(0在右读里圈)。
9、锐角:小于900;钝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直角=900;平角=1800 ;周角=3600;10、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5、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1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
17、梯形的高与梯形的上下底互相垂直。
18、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1)如图①,已知:Rt△ABC中,AB=AC,直线m经过点A,BD⊥m于D,CE⊥m于E,求证:DE=BD+CE;(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ABC中,AB=AC,并且∠BDA=∠AEC=∠BAC=α,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③,在△ABC中,∠BAC是钝角,AB=AC,∠BAD>∠CAE,∠BDA=∠AEC=∠BAC,直线m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BC=2CF,△ABC的面积是12,求△ABD与△CEF的面积之和.【答案】(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解:结论DE=BD+CE成立;理由如下:∵∠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解:∵∠BAD>∠CAE,∠BDA=∠AEC=∠BAC,∴∠CAE=∠ABD,在△ABD和△CEA中,∴△ABD≌△CEA(AAS),∴S△ABD=S△CEA,设△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h,则△ACF的底边CF上的高为h,∴S△ABC= BC•h=12,S△ACF= CF•h,∵BC=2CF,∴S△ACF=6,∵S△ACF=S△CEF+S△CEA=S△CEF+S△ABD=6,∴△ABD与△CEF的面积之和为6.【解析】【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则AE=BD,AD=CE,即可得出结论;(2)由∠BDA=∠BAC=α,则∠DBA+∠BAD=∠BAD+∠CAE=180°-α,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即可得出答案;(3)由∠BAD>∠CAE,∠BDA=∠AEC=∠BAC,∴∠CAE=∠ABD,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得出S△ABD=S△CEA,再由不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S△ACF即可得出结果.2.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AB=3-1=2;BC=3-(-5)=8;CD=-5-(-8)=-5+8=3.(2)MN=【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 3.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120°,射线OF是∠AOE的一条三等分线,且∠AOF= ∠AOE.(本题所涉及的角指小于平角的角)(1)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BOE=15°,求∠COF的度数;(2)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FOE比∠BOE的余角大40°,求∠COF的度数;(3)当射线OE、OF在直线AB上方,射线OC在直线AB下方,∠AOF<30°,其余条件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探究∠FOC与∠BOE确定的数量关系式,请直接给出你的结论.【答案】(1)解:∵∠AOE+∠BOE=180°,∠BOE=15°,∴∠AOE=180°-15°=165°∴∠AOF= ∠AOE=×165°=55°∵∠AOC=∠AOE-∠COE=165°-120°=45°∴∠COF=∠AOF-∠AOC=55°-45°=10°答:∠COF的度数为10°.(2)解:设∠BOE=x,则∠BOE的余角为90°-x.∵∠FOE比∠BOE的余角大40°,∴∠FOE=130°-x∵∠COE=120°,则∠COF=x-10°,∠AOC=60°-x,∴∠AOF=∠AOC+∠COF=50°∵∠AOF= ∠AOE∴∠AOE=150°∴∠BOE=x=180°-150°=30°∴∠COF=x-10°=30°-10°=20°答:∠COF的度数为20°(3)解:∠FOC=∠BOE如图,设∠AOF=x∵∠AOF=∠AOE∴∠AOE=3x∴∠EOF=2x,∠BOE=180°-3x=3(60°-x)∵∠COE=120°∴∠AOC=120°-3x∴∠COF=∠AOC+∠AOF=120°-3x+x=2(60°-x)∴∴∠FOC=∠BOE【解析】【分析】(1)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及已知求出∠AOE、∠AOF的度数,再利用∠AOC=∠AOE-∠COE,求出∠AOC的度数,然后根据∠COF=∠AOF-∠AOC,可求得结果。
期末检测(三)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和检测期末综合测试(三)一、选择题( ) 1. —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mum?—If dad doesn’t go, .A. neither do IB. so do IC. neither will ID. so will I( ) 2. —Where is Kate? —Look, . She is at the school gate.A. there she isB. there is sheC. here you areD. here it is( ) 3. There seems a 1ot of money in his pocket.A. to haveB. havingC. to beD. being( ) 4. It was because I like you I speak out frankly.A. thatB. whyC. BecauseD. who( ) 5. Tom did all he could to get on well his classmates.A. which; withB. that; /C. that; withD. /; /( ) 6. I hear the tall girl wearing glasses is your new classmate. She’s from America, ?A. has sheB. isn’t sheC. hasn’t sheD. does she( ) 7. good advice you’ve told me! Thank you very much!A. WhatB. What aC. HowD. How a( ) 8 —you ever Dali?—Never. But I am going there this vacation.A. Do; go toB. Have; been toC. Have; gone toD. Will; go to( ) 9.—have you visited Nanjing? —Three times.A. How oftenB. How many timesC. How longD. How soon( ) 10. He’s never read this book before, .A. isn’t heB. does heC. has heD. won’t he( ) 11. How does this weather make him ?A. feelsB. feelC. feelingD. to feel( ) 12. Soft drinks to children for free in some restaurants on Children’s Day.A. offerB. have offeredC. are offeredD. will be offered( ) 13. When I was walking past the window, I noticed Wang Fei my homework. I really got .A. copying, annoyedB. copying, annoyingC. copy, annoyedD. copied, annoyed( ) 14. We should never till tomorrow what we can do today.A. put onB. put offC. give upD. give away( ) 15. It took her to cook the delicious food.A. three and a half hourB. three and a half hoursC. a half and three hourD. three hour and a half( ) 16.—Do you know the boy is sitting next to Peter?—Yes, he is Peter’s friend. They are celebrating his birthday.A. who; ninthB. who; ninethC. that; ninethD. which; ninth( ) 17. you have nothing important to do, why not come with me to the cinema?A. SinceB. WhenC. ForD. Because( ) 18. you say sorry to your uncle, he won’t forgive you.A. AlthoughB. UnlessC. IfD. Since( ) 19. It’s snowing heavily, so there is a lot of snow all the ground.A. AboveB. overC. onD. in( ) 20.—Where are you going your next vacation?—We decided Europe.A. on; forB. for; toC. on; toD. for; on二、完形填空Long long ago, a poor farmer had a dog and a cat. The dog and the cat 1 for the farmer and they got food from him. One night, the farmer said, “I will not get enough 2 for both of you to live in. If you work 3 than your partner, you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live in the house.” Then they 4 good night to each other.The next morning, the dog and the cat got up early. The dog went to the field and worked hard; but the cat climbed up a tree and began to 5 . When the cat woke up, he went to the field and left a lot of footprints in the field.In the evening, they both went back home. The dog told the farmer that he finished all the 6 , but the cat also told the farmer that he finished all the work, the farmer decided to go and check in the 7 the next day.What did the farmer 8 ? There were all the cat's footprints in the field.From then on, the cat lived in the 9 and the dog lived out of it. So the dog was 10 whenever he met the cat. However, the farmer never knew why.( ) 1. A. worked B. lived C. played D. made( ) 2. A. halls B. stores C. rooms D. malls( ) 3. A. earlier B. harder C. more happily D. more slowly( ) 4. A. talked B. said C. spoke D. told( ) 5. A. laugh B. cry C. sleep D. walk( ) 6. A. work B. homework C. test D. food( ) 7. A. field B. village C. market D. hospital( ) 8. A. hear B. see C. feel D. taste( ) 9. A. school B. classroom C. house D. store .( ) 10. A. excited B. worried C. happy D. angry三、阅读理解Many teenagers(青少年) feel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ir lives are their friends. They believe that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in particular(尤其是) their parents, don't know them as well as their friends do. In large families, it is quite often fo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fight(打架) with each other and then they only go to their friends for getting ideas.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enagers to have one good friend or a circle of friends. Even when they are not with their friends, they usually spend a lot of time talking among themselves on the phone. This communication(交际)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ldren's growing up, because they can discuss something difficult to their family members.Parents often try to choose(选择) their children's friends for them. Some parents may even stop their children from meetin g their good friends. The question of“choice" is an interesting one.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choose your friends? Do you choose your friends or your friends choose you? Have you got a good friend your parents don't like? Your answers are welcome.( ) 1. Who know them better than their parents for the teenagers?A. Their friends.B. Their parents.C. Brothers and sisters.D. Family members.( ) 2. How do they communicate when the teenagers stay alone?A. Go to their friends.B. Talk with their parents.C. Have a discussion with their family by phone.D. Talk with their friends on the phone.( )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A. Parents should like everything their children enjoy.B. In all family children can choose everything they like.C. Par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understand their children better.D. Teenagers can only go to their friends for help.( ) 4. What is the meaning for“Your answers are welcome."?A. You are welcomed to have a discussion with us.B. You have got an idea, so your answers are welcome.C. Your answers are always right.D. You can give us all the right answers.( ) 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 标题) of the passage?A. Only parents can decide.B. Parents and children.C. Teenagers need friends.D. A strange question.四、短文填空Failure is a common thing in our life. Everything has (1) possible results: success or failu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2) , but there is still failure in our life.What do you think of failure? (3) do you deal with the failur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 4)on failure. Some people consider it as a good thing, because they can learn a lesson (5) it. Then they try their best to find the (6 ) of failure, and correct what is wrong. So they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But some people regard it (7) a bad thing. They lose their (8) . Also they are discouraged. Finally they give it up.Which opinion is right? How about the (9 ) one? Please remember: Failure is the (10) of success. When you have failure in your life, please find out the reason of failure and do your best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五、作文。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线段AB=20cm.(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cm/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3cm/秒运动,几秒后,点P、Q两点相遇?(2)如图,AO=PO=2cm,∠POQ=60°,现点P绕着点O以30°/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后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自B点向A点运动,若P、Q两点也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答案】(1)解:设x秒点P、Q两点相遇根据题意得:2x+3x=20,解得x=4答:4秒后,点P、Q两点相遇。
(2)解:①当点P.Q在OB与圆的交点处相遇时:P点运动所用的时间为:① (秒),P点的运动速度为:(20-4)÷2=8cm/秒②当点P,Q在A点处相遇时:P点运动所用的时间为:②(60+180)÷30=8(秒),P点运动的速度为:20÷8-2.5cm/秒【解析】【分析】(1)此题是一道相遇问题,根据相遇的时候,P点所走的路程+Q点运动的路程等于AB两地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分①当点P.Q在OB与圆的交点处相遇时,②当点P,Q在A点处相遇时两类讨论,分别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算出P点运动的时间,即Q点运动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即可算出Q点的运动速度。
2.如图(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8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象棋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答案】(1)解:∵以点A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AB、AC、AD,以点C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CD、CB,以点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DB,∴共有3+2+1=6条线段(2)解:,理由:设线段上有m个点,该线段上共有线段x条,则x=(m-1)+(m-2)+(m-3)+…+3+2+1,∴倒序排列有x=1+2+3+…+(m-3)+(m-2)+(m-1),∴2x= =m(m-1),∴x=(3)解:把8位同学看作直线上的8个点,每两位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看作为一条线段,直线上8个点所构成的线段条数就等于比赛的场数,因此一共要进行场比赛【解析】【分析】(1)线段AB上共有4个点A、B、C、D,得到线段共有4×(4-1)÷2条;(2)根据规律得到该线段上共有m(m-1)÷2条线段;(3)由每两位同学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得到要进行8×(8-1)÷2场比赛.3.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CD=2AB+3.(1)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求BC-AB的值;(2)若BC=AD,求BC-AB的值;(3)若线段AC上有一点P(不与点B重合),AP+AC=DP,求BP的长.【答案】(1)解:设AB长为x,BC长为y,则CD=2x+3.若C是AB的中点,则AC=CD,即x+y=2x+3,得:y-x=3,即BC-AB=3(2)解:设AB长为x,BC长为y,若BC= CD,即AB+CD=3BC,∴x+2x+3=3y,∴y=x+1,即y-x=1,∴BC-AB=1(3)解:以A为原点,AD方向为正方向,1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A:0,B:x,C:x+y,D:x+y+2x+3=3x+y+3.设P:p,由已知得:0≤p≤x+y,则AP=p,AC=x+y,DP=3x+y+3-p,∵AP+AC=DP,BP= ,∴p+x+y=3x+y+3-p,解得:2p-2x=3,∴p-x=1.5,∴BP=1.5【解析】【分析】(1)此题可以设未知数表示题中线段的长度关系,设AB长为x,BC长为y,则AC=AB+BC=x+y,CD=2x+3 ,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 AC=CD ,从而列出方程,变形即可得出答案;(2)设AB长为x,BC长为y ,则CD=2x+3 ,由BC= CD,得出AB+CD=3BC,从而列出方程变形即可得出答案;(3)设AB长为x,BC长为y ,则CD=2x+3 ,以A为原点,AD方向为正方向,1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A点表示的数为0,B点表示的数为x,C点表示的数为x+y,D点表示的数为x+y+2x+3=3x+y+3.设P点表示的数为p,由已知得:0≤p≤x+y,则AP=p,AC=x+y,DP=3x+y+3-p,由AP+AC=DP,列出方程,并行得出P-X的值,再根据BP= 即可得出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逊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含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逊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一个人自信甚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1)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写出地球引力场的“引力场强度 E”的定义式,并结合万有引
力定律,推导距离地心为
r(r>R)处的引力场强度的表达式
E引=G
M r2
;
(2)设地面处和距离地面高为 h 处的引力场强度分别为 E引 和 E引' ,如果它们满足
E引' E引 0.02 ,则该空间就可以近似为匀强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场。请估算地 E引
02
【点睛】
本题的关键要耐心细致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动能定理、牛
顿第二定律进行处理。
2.我们可以借鉴研究静电场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周围空间的引力场,如用“引力场强度”、 “引力势”的概念描述引力场。已知地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量为 G,将地球 视为均质球体,且忽略自转。
W引=0-Ep =-Ep
即
E p =-W引
则当质量为 m 的物体自无穷远处移动到距离地球 r 处时,引力做功为W引
通过计算得
W引
G
Mm r
>0
所以
Mm Ep =-G r
引 =-G
M r
3.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小球 P 和 Q 用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已知匀强电场强度为 E, 两小球之间的距离为 L,PQ 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θ,静电常数为 k (1)画出小球 P、Q 的受力示意图; (2)求出 P、Q 两小球分别所带的电量。
【答案】(1)P 带负电,Q 带正电;(2) EL2 k sin
【解析】 【详解】 (1)依题意得,小球 P、Q 受力示意图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P 带负电,Q 带正电 ① (2)设 P 带电量为-q1,Q 带电量为 q2 根据库仑定律:
七年级代数式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整式P=x2+x﹣1,Q=x2﹣x+1,R=﹣x2+x+1,若一个次数不高于二次的整式可以表示为aP+bQ+cR(其中a,b,c为常数).则可以进行如下分类①若a≠0,b=c=0,则称该整式为P类整式;②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类整式;③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R类整式;(1)模仿上面的分类方式,请给出R类整式和QR类整式的定义,若,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2)说明整式x2﹣5x+5为“PQ类整式;(3)x2+x+1是哪一类整式?说明理由.【答案】(1)解: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故答案是:a=b=0,c≠0;a=0,b≠0,c≠0(2)解:因为﹣2P+3Q=﹣2(x2+x﹣1)+3(x2﹣x+1)=﹣2x2﹣2x+2+3x2﹣3x+3=x2﹣5x+5.即x2﹣5x+5=﹣2P+3Q,所以x2﹣5x+5是“PQ类整式”(3)解:∵x2+x+1=(x2+x﹣1)+(x2﹣x+1)+(﹣x2+x+1),∴该整式为PQR类整式.【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条件,可得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2)根据"PQ类整式"定义,由x2﹣5x+5=﹣2(x2+x﹣1)+3(x2﹣x+1) = ﹣2P+3Q,据此求出结论.(3)由x2+x+1=(x2+x﹣1)+(x2﹣x+1)+(﹣x2+x+1)= PQR,据此判断即可.2.先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解题.例:1+2+3+…+100=?如果一个一个顺次相加显然太繁,我们仔细分析这100个连续自然数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发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是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的.因为1+100=2+99=3+98=…=50+51=101,所以将所给算式中各加数经过交换、结合以后,可以很快求出结果.解:1+2+3+…+100=(1+100)+(2+99)+(3+98)+…+(50+51)= =5050.(1)补全例题解题过程;(2)计算a+(a+b)+(a+2b)+(a+3b)+…+(a+99b).【答案】(1)解:101×50(2)解:原式=50×(2a+99b)=100a+4950b.【解析】【分析】(1)根据算式可得共有50个101,据此解答即可.(2)仿照(1)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3.用正方形硬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的侧面为长方形,底面为等边三角形.(1)每个盒子需________个长方形,________个等边三角形;(2)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现有相同规格的 19 张正方形硬纸板,其中的 x 张按方法一裁剪,剩余的按方法二裁剪.①用含 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裁剪出的侧面个数,底面个数;②若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求能做多少个盒子.【答案】(1)3;2(2)解:①∵裁剪x张时用方法一,∴裁剪(19−x)张时用方法二,∴侧面的个数为:6x+4(19−x)=(2x+76)个,底面的个数为:5(19−x)=(95−5x)个;②由题意,得解得:x=7,经检验,x=7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盒子的个数为:答: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能做30个盒子.【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每个三棱柱盒子需3个长方形,2个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3,2.【分析】(1)由图可知两个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是长方形,所以需要2个等边三角形和3个长方形。
拉萨上册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拉萨上册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3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9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1m/s2【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取v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1=4m/s,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1m/s,即速度变化大小为1m/s,加速度为1m/s2,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 =-9m/s,即速度变化大小就为9m/s了,加速度为-9m/s2,加速度大小为9m/s2.所以选BD.3.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B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v t C .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 - D .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 t t t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B .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12v t ,故A 正确,B 错误; C .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 =- 故C 正确;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021212v t t sv t t t t -=='∆+∆-故D 正确。
【5套打包】深圳市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专项3___计算(二)人教新课标(word 版、带答案) 1.直接写出得数43×2 = 101×3= 400×9 = 22×3 = 21×4 = 33×3= 210×3 = 198×6 ≈ 3000×2 = 70×9 = 220×3 = 397×6 ≈110×8 = 150×0= 201×4 ≈ 398×3 ≈72÷8×4 = 70-35÷7 = 50×8-120 = 36+56÷7 = 250×4-800 = 2000×4+800 = 二、用竖式计算。
499×3 = 709×5 = 450×8 =258×9 = 502×4 = 420×5 =913×8 = 380×5 = 3×806 =563×7 = 905×9 = 670×7 =249×3 = 205×8 = 165×7 =824×5 = 313×5 = 604×8 =三、脱式计算。
(371-296)×9 (205-142)÷7 212-8×61122+=4355-=7299-=417-=3488+=6377+=219-=5166+=152+72÷9 520-160×3 42÷6×23 2000×3+1860 150×9-120 (406-385)×5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参考答案一、86 303 3600 66 84 99 630 1200 6000630 660 2400 1 880 0 800 1200 1 36 65 28044 200 8800二、1497 3545 3600 2322 2008 2100 7304 1900 2418 3941 8145 4690 747 1640 1155 4120 1565 4832三、(371-296)×9 =75×9=675 (205-142)÷7 =63÷7=9 212-8×6=212-48=164 152+72÷9=152+8=160 520-160×3=520-480=40 42÷6×23=7×23=1612000×3+1860=6000+1860=7860 150×9-120=1350-120=1230 (406-385)×5=21×5=105 四、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检测及答案一、畅游智慧宫。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求=________.(2)若,则 =________(3)同理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1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直接写答案)【答案】(1)7(2)7或-3(3)-1,0,1,2.【解析】【解答】(1)|5-(-2)|=7,故答案为:7;( 2 )|x-2|=5,x-2=5或x-2=-5,x=7或-3,故答案为:7或-3;( 3 )如图,当x+1=0时x=-1,当x-2=0时x=2,如数轴,通过观察:-1到2之间的数有-1,0,1,2,都满足|x+1|+|x-2|=3,这样的整数有-1,0,1,2,故答案为: -1,0,1,2.【分析】(1)化简符号求出式子的值;(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到x-2=5或x-2=-5,求出x的值;(3)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得到-1到2之间的整数有-1,0,1,2,得到满足方程的整数值有-1,0,1,2.2.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这次销售中,经销商获得的利润率为 42.5%.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答案】(1)解:设购进甲种手机部,乙种手机部,根据题意,得解得:元.答:销商共获利元.(2)解:A: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3000元,2000元.B:乙种手机:部,甲种手机部,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2000元,3000元.【解析】【分析】(1)甲的单价乘以部数加上乙的单价乘以部数等于总数,根据题意列出,然后解方程得到结果。
【5套打包】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单元测试(解析版)(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口算。
(0.5分×12=6分)360÷90= 40×12= 72÷6= 840÷2=14×7= 480÷80= 0×421= 243÷31≈750+90= 100-19= 80×90= 25×4=二、填空。
(第5、6、8、10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24分)1.为了积极改善空气质量,12月4日起,我市机动车开启限行方式。
限行首日,大约有1100000辆汽车被限行。
横线上的数读作(),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辆。
3.今年11月11日(双十一)全天,全网销售额达到二千五百三十九亿七千万元。
横线上的数写作()元,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元。
3.要使口96÷82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要使3口9÷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4.一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都乘2以后商是10,原来的商是()。
5.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多位数。
(1)108009500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
(2)6000606=()+600+()。
(3)在下面图1的计数器上表示出100020300这个数。
6.在图2中:∠3=()°=()个∠2=()个∠1。
7.右图中,AB∥CD,AC、BD都和CD互相(),已知AC长2厘米,那么BD长()厘米。
8.在〇里填上“>”“<”或“=”。
98989〇100001 83×7〇560 160÷32〇160÷4÷89.郑州园博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190000平方米,合()公顷。
约是()个绿城广场的面积。
(注:绿城广场的占地面积约是9公顷)10.妈妈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做以下事情:起床穿衣(3分);刷牙(3分);洗脸(2分);煮鸡蛋(8分);烤面包(2分);吃早餐(6分)。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①数轴上表示5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②数轴上表示﹣2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③数轴上表示﹣4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归纳: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应用:①如果表示数a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则可记为:|a﹣3|=7,求a的值.②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求|a+4|+|a﹣3|的值.③当a取何值时,|a+4|+|a﹣1|+|a﹣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说明理由.(3)拓展:某一直线沿街有2014户居民(相邻两户居民间隔相同):A1, A2, A3,A4, A5,…A2014,某餐饮公司想为这2014户居民提供早餐,决定在路旁建立一个快餐店P,点P选在什么线段上,才能使这2014户居民到点P的距离总和最小.【答案】(1)解:①数轴上表示5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②数轴上表示﹣2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③数轴上表示﹣4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2)解:①如果表示数a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则可记为:|a﹣3|=7,a=10或﹣4.②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a+4|+|a﹣3|=a+4+3﹣a=7;③当a=1时,|a+4|+|a﹣1|+|a﹣3|取最小值,|a+4|+|a﹣1|+|a﹣3|最小=5+0+2=7,理由是:a=1时,正好是3与﹣4两点间的距离.(3)解:点P选在A1007A1008这条线段上【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分别计算可得出答案。
(2)① 利用绝对值等于7的数是±7,就可得出a-3=±7,解方程即可;② 由已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可得出a+4>0,a-3<0,先去掉绝对值,再合并同类项即可;③ 根据线段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的和最短,可得出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必修第3册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把一个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体,以初速度v0从A端滑上斜面恰好能沿斜面匀速运动,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cos sincos sin qE mg mg qEθθθθ-+【解析】【分析】【详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N=mgcosθ+qEsinθ…①在平行与斜面方向上:f+mgsinθ=qEcosθ…②滑动摩擦力:f=μN…③由①②③可得:f qEcos mgsinN mgcos qEsinθθμθθ-=+=.【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以及摩擦定律的相关知识,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会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多力合成问题.2.有三根长度皆为l=0.3 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的O 点,另一端分别栓有质量皆为m=1.0×10﹣2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q=1.0×10﹣6C.A、B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间中存在大小为E=2.0×105N/C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平衡时A、B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A 、B 间的库仑力的大小 (2)连接A 、B 的轻线的拉力大小. 【答案】(1)F=0.1N (2)10.042T N = 【解析】试题分析:(1)以B 球为研究对象,B 球受到重力mg ,电场力Eq ,静电力F ,AB 间绳子的拉力1T 和OB 绳子的拉力2T ,共5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A 、B 间的静电力22q F k l=,代入数据可得F=0.1N(2)在竖直方向上有:2sin 60T mg ︒=,在水平方向上有:12cos 60qE F T T =++︒ 代入数据可得10.042T N = 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名师点睛】注意成立的条件,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理解三角知识运用,注意平衡条件的方程的建立.3.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带等量异种电荷(如图),两板之间形成的电场是匀强电场.板间用绝缘细线悬挂着的小球质量m=4.0×10-5kg ,带电荷量q=3.0×10-7C ,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37°.求:(1)A 、B 之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多大?(2)若剪断细线,计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小球在A 、B 板间将如何运动?【答案】(1)E =1×103N/C (2) 12.5m/s 2 【解析】 【详解】(1)小球受到重力mg 、电场力F 和绳的拉力T 的作用,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qE =mg tan α解得:537tan 410100.75 1.010N/C 310mg E q α--⨯⨯⨯===⨯⨯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右;(2)剪断细线后,小球做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37°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cos mgma θ= 解得:212.5m/s cos ga θ== 【点睛】本题是带电体在电场中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受力情况判断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的直角点A 处固定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绝缘小球。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答案】(1)解:∵∴∵∴∴(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故的关系仍成立(4)不成立| ∠EGF-∠DEC+∠BFG=180°【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DEC=∠EGH∵∴∴∠HGF+∠BFG=180°∵∠HGF=∠EGF-∠EGH∴∠HGF=∠EGF-∠DEC∴∠EGF-∠DEC+∠BFG=180°∴(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因为,所以,得到,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2.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1)如图①,将三角板MON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时,则∠MOC=________;(2)如图②,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是∠MOB的角平分线,求旋转角∠BON和∠CON的度数;(3)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③时,∠NOC=∠AOM,求∠NOB的度数.【答案】(1)25°(2)解:∠BOC=65°,OC平分∠MOB∠MOB=2∠BOC=130°∠BON=∠MOB-∠MON=130°-90°=40°∠CON=∠COB-∠BON=65°-40°=25°(3)解:∠NOC= ∠AOM ∠AOM=4∠NOC ∠BOC=65°∠AOC=∠AOB-∠BOC=180°-65°=115°∠MON=90°∠AOM+∠NOC=∠AOC-∠MON=115°-90°=25°4∠NOC+∠NOC=25°∠NOC=5°∠NOB=∠NOC+∠BOC=70°【解析】【解答】解:(1)∠MON=90,∠BOC=65°∠MOC=∠MON-∠BOC=90°-65°=25°【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得到∠MON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OC=65°,可以求得∠BOM的度数,然后由∠NOM-90°,可得∠BON的度数,从而得解;(3)由∠BOC=65°,∠NOM=90°,∠NOC= ∠AOM,从而可求得∠NOC的度数,然后由∠BOC=65°,从而得解.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3,0),线段AB平移后对应的线段为CD,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1)求点D的坐标;(2)如图(1),求△ACD的面积;(3)如图(2),∠OAB与∠O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M,探求∠AMC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B(3,0),∴OB=3,∵BC=8,∴OC=5,∴C(﹣5,0),∵AB∥CD,AB=CD,∴D(﹣2,﹣4)(2)解:如图(1),连接OD,∴S△ACD=S△ACO+S△DCO﹣S△AOD=﹣=16(3)解:∠M=45°,理由是:如图(2),连接AC,∵AB∥CD,∴∠DCB=∠ABO,∵∠AOB=90°,∴∠OAB+∠ABO=90°,∴∠OAB+∠DCB=90°,∵∠OAB与∠O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M,∴∠MCB=,∠OAM=,∴∠MCB+∠OAM==45°,△ACO中,∠AOC=∠ACO+∠OAC=90°,△ACM中,∠M+∠ACM+∠CAM=180°,∴∠M+∠MCB+∠ACO+∠OAC+∠OAM=180°,∴∠M=180°﹣90°﹣45°=45°.【解析】【分析】(1)利用B的坐标,可得OB=3,从而求出OC=5,利用平移的性质了求出点D的坐标.(2)如图(1),连接OD,由S△ACD=S△ACO+S△DCO+S△AOD,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得.(3)连接A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OAB+∠DCB=9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MCB+∠OAM==4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出∠M的度数.4.已知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且小于 )(1)如图1,在内部作,若,求的度数;(2)如图2,在内部作,在内,在内,且,,,求的度数;(3)射线从的位置出发绕点顺时针以每秒的速度旋转,时间为秒( 且 ).射线平分,射线平分,射线平分 .若,则 ________秒.【答案】(1)解:∵∠AOD+∠BOC=∠AOC+∠COD+∠BOD+∠COD=∠AOB+∠COD又∵∠AOD+∠BOC=160°且∠AOB=120°∴(2)解:,设,则,则,(3) s或15s或30s或45s【解析】【解答】(2)解:当OI在直线OA的上方时,有∠MON=∠MOI+∠NOI= (∠AOI+∠BOI))= ∠AOB= ×120°=60°,∠PON= ×60°=30°,∵∠MOI=3∠POI,∴3t=3(30-3t)或3t=3(3t-30),解得t= 或15;当OI在直线AO的下方时,∠MON═(360°-∠AOB)═ ×240°=120°,∵∠MOI=3∠POI,∴180°-3t=3(60°- )或180°-3t=3( -60°),解得t=30或4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 s或15s或30s或45s【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则,,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5.一副三角板OAC、OBD如图(1)放置,(∠BDO=30°、∠CAO=45°)(1)若OM、ON分别平分∠BOA、∠DOC,求∠MON的度数;(2)将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顺时针旋转如图(2),若OM、ON分别平分∠BOA、∠DOC,则在旋转过程中∠MON如何变化?(3)若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逆时针旋转如图(3),若其它条件不变,则(2)的结论是否成立?(4)若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逆时针旋转,其它条件不变,在旋转过程中,∠MON是否一直不变,在备用图中画图说明.【答案】(1)解:∵OM、ON分别平分∠BOA、∠DOC∴∠AOM=∠BOA,∠AON=∠AOC∵∠MON=∠AOM+∠AON=(∠BOA+∠AOC)∵∠BDO=30°、∠CAO=45°∴∠AOB=90°,∠AOC=45°∴∠MON= (90°+45°)=67.5°答:∠MON的度数为67.5°.(2)解:设∠AOM=∠BOM=x,∠CON=∠DON=y,∠AOD=α则:2x+α=90°,2y+α=45°,∴2x+2y+2α=135°,∴∠MON=x+y+α=67.5°(3)解:(2)的结论成立理由:设∠AOM=∠BOM=x,∠CON=∠DON=y,∠AOD=α则:2x-α=90°,2y-α=45°,∴2x+2y-2α=135°,∴∠MON=x+y-α=67.5°∠MON=x+y-α=67.5°(4)解:在变化,有时∠MON=112.5°。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而同理:∴∴(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3)解: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又∵∴【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再根据(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2.如图,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P 为线段 AB 上任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同时向 A 点移动,且 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D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3 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 t 秒.(1)A 点表示数为________,B 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AB=________.(2)若 P 点表示的数是 0,①运动 1 秒后,求 CD 的长度;②当 D 在 BP 上运动时,求线段 AC、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3)若 t=2 秒时,CD=1,请直接写出 P 点表示的数.【答案】(1)-8;4;12(2)解:①运动一秒后,C点为-2,D点为1,所以CD=3;②当点D在BP上运动时, ,此时C在线段AP上,AC=8-2t,CD=2t+4-3t=4-t,所以AC=2CD(3)解:若 t=2秒时,D点为-2,若 CD=1,则 C=-3 或-1,①当 C=-3 时,CP=4,此时 P=1;②当 C=-1 时,P=3.【解析】【解答】解:⑴故答案为:-8;4;12;【分析】(1)由已知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 ,且点A在点B的左边,就可求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必修第3册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 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 A=0.1 kg和m 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 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 p=0.06 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答案】(1)f=0.4N (2)2.1336W【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静止时,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所得:对A有:m A gsin θ=F T①对B有:qE+f0=F T②代入数据得f0=0.4 N ③(2)根据题意,A到N点时,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有:F+m A gsin θ-F′T-F k sin θ=m A a ④对B有:F′T-qE-f=m B a ⑤其中f=μm B g ⑥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得ΔE p =qEd ⑧ 由几何关系得x =-⑨A 由M 到N ,由v -v =2ax 得A 运动到N 的速度v =⑩拉力F 在N 点的瞬时功率P =Fv ⑪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P =0.528 W ⑫考点:受力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率【名师点睛】静止时,两物体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A 从M 到N 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力的关系方程.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可列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方程.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运动到N 的速度,最后由功率公式求出功率.2.一带正电的 A 点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 4.0×104N/C ,电荷量为+5.0×10-8 C 的 B 点电荷放在该点,求: (1)点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2)若在该点放上一个电荷量为-2.0×10-8 C 的 C 点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 【答案】(1)3210N -⨯,方向由A 指向B (2)4410/N C ⨯,方向由A 指向B 【解析】 【分析】 【详解】 (1)方向:由A 指向B(2)若在该点放上一个电荷量为-2.0×10-8 C 的 C 点电荷,则该点的场强不变,仍为方向:由A 指向B3.一个质量m =30g ,带电量为-1.7×10-8C 的半径极小的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某匀强的电场中,电场线水平.当小球静止时,测得悬线与竖直方向成30o ,求该电场的电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答案】7110/E N C =⨯,水平向右 【解析】 【分析】 【详解】小球在电场中受重力、电场力、拉力三个力,合力为零,则知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而小球带负电,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水平由图,根据平衡条件得tan30qE mg=︒得tan30mgEq ︒=代入解得7110/E N C=⨯4.如右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带负电的小球从斜直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小球通过半径为R的圆轨道顶端的B点时恰好不落下来.若轨道是光滑绝缘的,小球的重力是它所受的电场力2倍,试求:⑴A点在斜轨道上的高度h;⑵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圆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答案】(1)52R (2) 3mg【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mg=2Eq设小球到B点的最小速度为V B,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Eq=m2BvR;对AB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 (h-2R )-Eq (h-2R )=12mV B 2; 联立解得:h=52R ; (2)对AC 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Eqh=12mv c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Eq-mg=m 2Cv R联立解得:F=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为3mg . 考点:牛顿定律及动能定理.5.如图所示,一条长为l 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 ,方向水平向右.已知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偏角为α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1)小球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小球所带电荷量;(2)若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后放开手,求小球从水平位置摆到悬点正下方位置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答案】(1)正,tan /mg E α (2)tan mgl α 【解析】 【详解】(1)小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则带正电荷; 由平衡可知:Eq =mgtanα得:mgtan q Eα=(2)小球从水平位置摆到悬点正下方位置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大小为W =Eql = mgltanα6.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0.1kg m =,带电量为51.010C q -=⨯,悬挂小球的绝缘丝线与竖直方向成30θ=︒时,小球恰好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静止不动.问:(1)小球的带电性质; (2)电场强度E 的大小;(3)若剪断丝线,求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答案】(1)小球带正电 (2)45.7710N /C E =⨯ (3)211.54m /s a = 【解析】 【详解】(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电场力的方向可确定小球带正电;(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qE=mgtan300 解得:4531303=/ 5.7710/10mgtan E N C N C q -≈⨯=(3)当线断丝线后,小球的合力为030mgF cos =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22/11.54/cos303F g a s m s m ==== 小球将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的方向沿着线的反向,大小为11.54m/s 2,匀加速直线运动. 【点睛】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明确带电小球受电场力、细线的拉力和重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二定律列示求解.二、必修第3册 静电场中的能量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的第一象限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4E 0,虚线是电场的理想边界线,虚线右端与x 轴的交点为A ,A 点坐标为(L 、0),虚线与x 轴所围成的空间内没有电场;在第二象限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0.()M L L -、和()0N L -、两点的连线上有一个产生粒子的发生器装置,产生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静止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且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已知从MN 上静止释放的所有粒子,最后都能到达A 点:(1)若粒子从M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第一象限后始终在电场中运动并恰好到达A 点,求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2)若粒子从MN 上的中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求该粒子从释放点运动到A 点的时间; (3)求第一象限的电场边界线(图中虚线)方程. 【答案】(1)010qE L v m=2)0322mL t qE =3)22()y Lx x L =-(0)x L ≤≤【解析】试题分析:(1)由动能定理:200142qE L qE L mv +=,得:010qE Lv m= (2)分析水平方向的运动:粒子先匀加速位移L ,再匀速位移L 到第一象限的速度20012qE L mv =,匀加速时间102L t v =,匀速时间20L t v =,则总时间120322mL t t t qE =+=(3)设粒子从MN 线上某点由静止释放,经第一象限电场边界交点(,)Q x y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A 点,在第一象限做类平抛运动,水平:0x v t =,竖直方向:212h at =反向延长AQ 与水平位移交点为其中点,还有以下几何关系:201()22x a v yx L x=-, 且202v a L =',003/4/qE m a a qE m'== 推出边界方程:22()y Lx x L=-(0)x L ≤≤ 考点: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运动的分解、动能定理.8.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1)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 (word 版,含解析)(1)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真空中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 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 =2.0m 。
若将电荷量均为q =+2.0×10-6C 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
求: (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 (2)C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F =9.0×10-3N ;(2)37.810N /C E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库仑定律,A 、B 间的库仑力大小为22q F k L=代入数据得F =9.0×10-3N(2)A 、B 两点电荷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12q E kL= A 、B 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在C 点的合场强大小为12cos 30E E ︒=代入数据得339310N/C 7.810N/C 2E =≈⨯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2.如图所示,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q 、+q 、-q ,已知静电力常量K .(1)求C 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三角形中心O 点处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223q k a方向由C 指向O - (2)26q k a 场强方向O 向C【解析】(1)根据库仑定律,A 对C 的引力212q F k a=根据库仑定律,B 对C 的引力:222q F k 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得到:2122cos303q F F k a== ,合力方向由C 指向O(2) 设OA 距离为r,由几何关系知33r a = 则A 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1223q q E k k r a==,方向由A 指向O B 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2223q q E k k r a ==,方向由B 指向O C 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3223q q E kk r a==,方向由O 指向C 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得到:2226q qE kk r a==,合场强方向O 向C . 点睛:本题考查库仑定律以及电场的叠加问题,关键要掌握库仑定律公式、点电荷场强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数学知识求解.3.如图所示,长=1m L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
重庆育仁中学期末精选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重庆育仁中学期末精选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第五章抛体运动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45°,斜面足够长,在斜面上A点向斜上方抛出一小球,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小球与斜面垂直碰撞于D点,不计空气阻力;若小球与斜面碰撞后返回A点,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前后能量无损失,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则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A.α的值B.小球的初速度v0C.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D.小球初动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设初速度v0与竖直方向夹角β,则β=90°−α(1);由A点斜抛至至最高点时,设水平位移为x1,竖直位移为y1,由最高点至碰撞点D的平抛过程Ⅱ中水平位移为x2,竖直位移y2。
A点抛出时:sinxv vβ=(2)10cosyv vβ=(3)2112yvyg=(4)小球垂直打到斜面时,碰撞无能力损失,设竖直方向速度v y2,则水平方向速度保持0sinxv vβ=不变,斜面倾角θ=45°,20tan45siny x xv v v vβ===(5)2222yyyg=(6)()22212cos sin2vy y ygββ-∆=-=(7),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偏向角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的正切值的二倍,所以:()111111tan90222tanyxvyx vββ==-=(8)由(8)变形化解:211cos sin2tanvx ygβββ==(9)同理,Ⅱ中水平位移为:2222sin2tan45vx ygβ==(10)()212sin sin cosvx x xgβββ+=+=总(11)=tan45yx∆总故=y x∆总即2sin sin cosβββ-=-(12)由此得1tan3β=19090arctan3αβ=-=-故可求得α的值,其他选项无法求出;故选:A。
2.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绕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位置(转过了90︒角),此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B.重物M先超重后失重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Lω,此时杆水平D .重物M 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CD .设C 点线速度方向与绳子沿线的夹角为θ(锐角),由题知C 点的线速度为c v L ω=该线速度在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为1v1cos v L ωθ=θ的变化规律是从开始最大(90°)然后逐渐变小,所以1v 逐渐变大,直至绳子和杆垂直,θ变为零度,绳子的速度变为最大,为ωL ;然后,θ又逐渐增大,1v 逐渐变小,绳子的速度变慢。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上册期末精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上册期末精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故C正确;D.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t t'∆=∆-+故速度()021212v t tsvt t t t-=='∆+∆-故D正确。
故选ACD。
2.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1 s 末,物体速度为9 m/sB .0~2 s 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 2C .6~7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 .10~12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选项A 正确;B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1262v t ∆-=∆m/s 2=3m/s 2 选项B 错误;C .6~7 s 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D .10~12 s 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t v v a t-=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ABD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t v v t-,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4.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 、B 选项都不对.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18/v m 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210/v m 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t 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15/m s ,向上 B .215/m s ,向下 C .21.67/m s ,向上 D .21.67/m s ,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详解】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v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v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得 22108/15/ 1.2a m s m s --==-.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 故选A . 【点睛】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a t=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该题关键要掌握加速度定义式va t=,并知道矢量为负值的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6.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C .平均速度v v v >>甲乙丙,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位移图象确定出位移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出路程关系,再进行判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关系. 【详解】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相同,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由图得知,甲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返回,而乙、丙都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则甲的路程最大,乙丙的路程相等,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丙的平均速率相等,即v v v 甲乙丙>=,故选A . 【点睛】由位移图象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能判断出物体的位移关系.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路程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基本思路.7.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t 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B .在10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C .在20t 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D .在20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AB .在10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方向相同,A 正确,B 错误; C .在10t 时间内甲的速度为正值,乙的速度为负值,说明在这段时间内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在12t t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C 错误;D .在20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加速度均沿正方向,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 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 正确;B 、40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 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 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 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 错误;C 、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 错误;D 、根据图象可知,40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 /s ,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 正确;故选AD 。
【点睛】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3.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故C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t 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B .在10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C .在20t 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D .在20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AB .在10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方向相同,A 正确,B 错误; C .在10t 时间内甲的速度为正值,乙的速度为负值,说明在这段时间内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在12t t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C 错误;D .在20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加速度均沿正方向,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D 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来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一条直线,斜率一定,物体的加速度也一定。
5.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 ,用x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x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更短,更接近瞬时速度,故A正确;6.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解析】物体下落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速度与直升机的速度相同;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所以选择C选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的话就没有人的动作可言了,A 错误;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B错误;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C正确;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D错误。
【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不同。
考查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
8.如图所示为飞行员(丙)在跳伞训练,飞机驾驶员(甲)和地面指挥员(乙)在观察了丙的运动后,发生了争论。
关于甲、乙争论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选取了地面为参考系B.乙选取了飞机为参考系C.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D.两人选取参考系不同导致观察结果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甲、乙两人的说法分别是以飞机和地面作为参考系研究运动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鸟巢”400m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D.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20.64m/s【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在体育比赛中100比赛是直道,200米是弯道.解:A、200米比赛为弯道,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不是200m),100米比赛为直道,位移大小为100米,故A错误;B、由于200米比赛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平均速度无法求,故B错误;CD、100米比赛的位移大小为100米,因此其平均速度为:==10.32m/s,故C正确D错误;【点评】体育运动与物理中的运动学规律有很多的结合点,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B.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C.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D.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A、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辽宁舰”航母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看成质点的,如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D正确.B、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没有动作了,故C错误;故选D【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v均为2m/s,AB间的距离x1=3m,BC间的距离x2=5m,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1m/s2B.2m/s2C.3m/s2D.4m/s2【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1242B x x v T T+==;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212B A v v ax -=即22442()(2)23T T T--=⨯⨯ 解得:T =1s则加速度222m/s 2m/s 1v a T ∆=== 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 ,位移为x ,其21x 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 .0~b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 2D .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a t =+加得 02112x v a t t =+加即21x 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