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docx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篇及答案(word)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篇及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C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原子A.A B.B C.C D.D【答案】D【解析】事实解释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向空气中扩散,故A正确;B 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防止热胀冷缩,故B正确;C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离子,不是原子,故D错误。
点睛∶分子基本性质⑴分子质量非常小、分子的体积很小。
⑵、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酸碱盐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图中n的值为10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3.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答案】C【解析】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同族B.原子序数E<C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答案】B【解析】【详解】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答案】B【解析】【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B。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答案】D【解析】A、反应前乙是氧分子,变成了丙-二氧化碳分子和丁-水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于A的构成不能确定,分子的个数是否变化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生成的丙、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可知甲物质中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D、甲的化学式可能是CH2O,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符合微观示意图的反应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分析甲的元素组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结合乙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乙的属类,根据物质的质量比计算,据此逐项分析。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
8.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中有无数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通过加压减小分子间的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C.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正确;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当二者混合时,一部分分子填充了另一种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故选A。
A.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
B.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
C.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运动,不是分子消失了,错误;
B、气体膨胀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正确;
C、桂花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故选A。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同族B.原子序数E<C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答案】B【解析】【详解】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n n()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答案】A【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故B正确;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16-8=8,故C正确;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版 有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2022株洲)对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A.侯德榜B.张青莲C.拉瓦锡D.道尔顿2.(2022河池)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3.(2022娄底)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 H2B. 2H2C. 2HD. 2H+4.(2022株洲)如图为某元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7B.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该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5.(2022河池)如图中表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6.(2022哈尔滨)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D.7.(2022东营)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两个氧分子:2OB.Na2O2中氧的化合价Na22C.氢氧化钠由钠离子(Na1+)和氢氧根离子(OH1﹣)构成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8.(2022哈尔滨)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分子不断运动 B.两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升高,分子变大9.(2022东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10.(2022朝阳)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1.(2022河池)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行,冰上运动场馆的外墙采用了新型的塑料膜材料聚氟乙烯(C2H2F2)n,下列关于聚氟乙烯说法错误的是()A.由碳、氢、氟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属于有机物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12.(2022贵阳)中药千金藤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功效。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
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A.碘分子B.碘原子C.碘离子D.碘元素2.下列对物质的用途或实验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铜丝可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C.洗洁精能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D.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受热时水分子变大3.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A.-2价B.+2价C.+4价D.+6价4.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煤、酒精B.干冰、小苏打C.水银、烧碱D.金刚石、石油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不锈钢B.汽水C.氧化镁D.煤炭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7.从下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2”表示核电荷数B.图示∶和∶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C.图示∶表示的微粒符号是Mg2+D.它们属于四种元素8.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磷是金属元素B.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C.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5 D.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10.对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P2O5C.KClO3D.Cu(OH)2 11.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必然的联系,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铜13.2000L的氧气加压后能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分子间间隔变小了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14.下列有关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丙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B.正丙醇中含有12个原子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正丙醇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15.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
【化学】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1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D.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或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 Na 22.9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3.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正确;B、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C、钾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四周期,正确;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钾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钾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错误。
故选D。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1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二者只是发生电子的得失,所以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含氧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
故选B.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真题 (word)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真题(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答案】B【解析】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解题关键。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用符号表示为N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答案】C【解析】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碳>氮>氧,正确;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错误;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正确。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篇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 篇及答案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某粒子 X2﹣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有16 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答案】 B【解析】某粒子X2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有 16 个中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A、属于 16 号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错误; B、该离子核外 8 个电子,性质稳定,故 B 正确; C、该粒子已经得到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两个电子,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16= 32,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 D 错误。
点睛∶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之和。
最外层8 个电子属于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再获得或失去电子。
2.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解析】B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 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 3 个电子层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C.镁为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 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 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3 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 12,正确, 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4.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 A【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2020-2021年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

2020-2021年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答案】A【解析】【详解】A. 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中有无数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B. 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通过加压减小分子间的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C.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正确;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当二者混合时,一部分分子填充了另一种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反过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会总结分子的特征。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3.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3.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B、原子变成离子时改变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C、微观粒子间总是存在间隔的,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仍存在间隔,故C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C.镁为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镁元素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 正确;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B.由①②可知做粒的运动速率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D.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正确;B. 由①②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C.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D. 由②③分子种类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①③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比较,选项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构示意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性的粒子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分析】在原子构中,子数=子数,从而不性。
【解】从构示意可看出,①②④ 都不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子数,① 和② 原子核外只有 2 个子,在第二周期,③④ 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性的粒子是①和② ,故 A。
2.如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元素信息不全).下列法不正确的是()A.X 用符号表示NB.等量的三种物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子数不同D.子数由小到大依次C< X< O【答案】 C【解析】A、7 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N,正确;B、原子的相原子量与其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原子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 >碳,真量也是一关系,故等量的三物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序是:碳>氮 >氧,正确; C、三种元素原子的子数相同,都是 2 个子,;D、子数 =原子序数,子数由小到大依次C<X<O,正确。
故C。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构示意,有关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答案】B【解析】【详解】A 、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 2 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不相似,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在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 个电子【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 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答案】C【解析】A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 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 D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 B 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 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 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 D【解析】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 A 瓶混合较快, B 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 D【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7 .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 F—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D 同族B.原子序数E<CC. A、 B 同周期D. C、F 化学性质相似【答案】 B【解析】【详解】A、 A、D 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 E 大于 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 A、 B 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C、F 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5D.原子核外有 6个电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答案】 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 C。
9.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 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 A 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 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 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0.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 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答案】 D【解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A、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最近,我国研发出了“发电玻璃”,又名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原理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涂抹上 4 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由此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镉元素的信息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x=8B.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64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答案】 C【解析】由题中信息知, A 、图中 x=48- 18-18- 8- 2= 2,故 A 错误; B、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 B 错误; 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 112- 48= 6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 C 正确;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 D 错误。
点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3.下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只含有氢、氧两种原子,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的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反应物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广西柳州九江河发生镉污染,在湖南又检出大米镉超标,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镉 -镍”充电电池。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D.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答案】B【解析】【详解】A、镉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镉( Cd)的原子序数为 48,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48,故选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