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完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完美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在古代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业,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应深入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应注意中国古代的几种土地制度。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鉴于此,本课以神话传说探究为契入点着手设计。同时,学生通过必修Ⅰ政治专题史的学习,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感受,但对经济史内容相对陌生,本课是本册书第一课,所以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过渡性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1.以课文为基本蓝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设疑引思,探究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能力,深化情感。

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和课前准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法:布置关于中国古代四个民间传说的整理探究活动,即关于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

学习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情境资料,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鼓励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体验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人民版必修2
第十六页,共18页。
耕作(gēngzuò) 方式(技术)的 进步
小结
水利工程
(shuǐlìgōngch éng)、灌溉工 具发展
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
土地Baidu Nhomakorabea并 严重
第十七页,共18页。
赋税、力 役沉重
◆古代中国农业(nóngyè)经济的特点
1.时间: 起源(qǐyuán)早,历史 2.地位(dìw最悠è基i久):本经济形式(部门) 3.耕作方式、技术: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4.技术: 水利发达,农技成熟 5.生产经营模式、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6.土地制度: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为辅
化凋敝。
第十二页,共18页。
五、大禹(dà yǔ)和他的 继承人
第十三页,共18页。
1、战国 (Zhànguó)水利工 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jījǐn),时无荒年,谓 之天府。
第十四页,共18页。
郑国渠是公元前 246年,秦王嬴政 采纳韩国人郑国 的建议开凿。全 长300余里,灌溉 面积达18万公顷 ,成为我国古代 最大的一条灌溉 渠道。
;土地兼并严重 7.赋役:
沉重
第十八页,共18页。
都江堰
秦始皇陵兵马俑 阿房宫
第十页,共18页。
第十一页,共18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 何怒! 妇啼一何苦(hékǔ)!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手工业产品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曾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古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往往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种

种限制。

[学习目标]

学考内容考试要求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b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历程

阶段时间表现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商周时期人们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

过前代;出现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某些

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唐代

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的深

浅,提高了生产效率。

2.评价

(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图解识记]

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

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1.水利事业的发展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陕西关中),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

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学习内容】

一、神农的传说(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

1.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流域和

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并最早培植了和等作物。

(2)据说创制了原始农具。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

(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的原始阶段,直至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①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农具。如《战国策》记载的秦国“ ”,就是用牛耕种。由于采用先进的农业,所以国富民强,具有列国难以与之抗衡的实力。

②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如出现和以及播种工具;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

③唐代出现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利: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弊: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以诗说史】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此诗揭露了封建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的现实。江南的农民负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有些农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自耕农作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和赋税剥削往往导致其破产。

【课标点击】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

清单一“神农”的传说

1.地位:

(1)地位:农业占据经济的①地位,②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依据:“神农”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影响: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生活;促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清单一①主导②农业或农耕

清单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原始农业: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①,西汉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②技术。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有所改进,便于中耕的③和便于收获的④出现;东汉时,⑤耕作方式出现,牛耕和铁铧犁在⑥地区推广。

4.特点:传统农业以⑦为主,某些时期庄园是基本生产单位。

清单二①刀耕火种②牛耕③曲柄锄④大镰⑤一牛挽犁⑥淮河⑦小农户个体经营

清单三泰半之赋

1.名目繁多,赋税沉重:董仲舒说,曾有征收①“”的时代。

2.作用: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证;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清单三①泰半之赋

清单四沉重的力役

1.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①劳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1

温岭中学潘雪红

本课的设计以金文“农”为引入,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耕作方式、水利事业、经营方式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进展,让学生体会与感悟中国农耕文明的先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战国水利工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时空观,通过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相互佐证,让学生明白史料实证的重要性,课堂最后引入对古代先民和土地的颂扬诗词,使情感升华,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明白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进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明白得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进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闻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3)明白得小农经济的差不多特点,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阻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进展的缘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幸免“灌输”。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判。

(3)通过史料研习、历史时空的架构,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奇

1.功绩

(1)__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训练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奇,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

(1)__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进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演化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____技术和______工具的毁灭,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东汉时毁灭了比较轻松的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毁灭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乐观: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进展。[深化探究]

材料

画像石拓片唐代曲辕犁

思考

(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

(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

(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

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农业的起源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高一历史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二)

高一历史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

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

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

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

(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历史: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历史: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案部分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有利农业之一)

1.原始农耕技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1)在茫茫原始山林中,人们利用“火耕”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2.春秋战国农耕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2)秦国“以牛田”(用牛耕田),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3.从汉至唐的农耕技术

(1)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犁和便利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间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的作用有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等)

(2)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这有利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4.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影响和局限

(1)影响: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不利农业之二)(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制度)

1.赋税

(1)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

(2)中国古代赋税的比例和种类(名目):秦始皇时代,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赋税形式,还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及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及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及学案

【内容标准】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4)深入了解古代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材料二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淮南 江南 岭南
地区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5
4
22
3
135
后期 13
7
2
3
6
13
49
3
96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
材料三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①表现:江东出现曲辕犁(又称“江东犁”),这种犁安装犁评。②影响: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时期的垄作法(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2)西汉时赵过总结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
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刀耕火种的弊端: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 3.商周时期的农业 (1)表现: ①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及少量青铜农具。 ②耕作方法:a.表现: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b.影响:土地可以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年级__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

难点: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

【概括梳理】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____。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展: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______________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_____ 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也由经常________走向定居生活。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1.1【教学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1.1【教学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 3.水利兴修推动经济发展. 4.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赋税徭役繁重 6.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中国水利工程的典范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谢谢观看!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沉重的力役(徭役沉重) 贫者无立坠之地(土地兼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泰半之赋”与沉重的力役——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
1、古代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
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沉重的力役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册
贫者无立锥之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封建社会(春秋以来)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主要表现形式
井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2、中国古代的土地就有兼并现象
人民出版社 高一|必修二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1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1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预习】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问题思考

1

材料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

答案刀耕火种。原始农业时期。

2.商周农业

(1)概况

(2)影响

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问题思考

2

曲辕犁创制于唐朝,直到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农具的革新非常缓慢。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教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

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

1、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流域和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经济,并最早培植了和等作物。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

(3)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_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1、耕作方式的演进

(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 ”的原始阶段,直至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①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农具。

②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如出现便于中耕的和便于的收获的以及播种工具;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

③唐代出现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废除制,确立了。

(3)北魏到唐中叶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承担。

2、土地兼并

(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方式剥削农民。总之,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

(2)概况:贵族、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

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②造成和劳动者的分离,使得无数小农破产,导致的严重破坏。

③促使政治家进行改革,缓和造成的社会矛盾。

④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 ”的口号,包含

的内容。

知识点四:沉重的赋役与力役——赋税制度

1、赋税剥削: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保障。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2、徭役剥

(1)概念: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劳动。

(2) 徭役按用途分: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二是兵役。

3、影响:

(1) 农户缴纳的,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劳动者,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3)过度征发的徭役,破坏正常的秩序,使劳动者长期离开,引起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原因。

知识点五:水利事业

1.水利兴修与管理

(1)远古时期,据说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工程和郑国主持的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两汉时期,地区灌溉渠道具有合理的规划;关中农民创造出“ ”;________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2.灌溉工具的革新:古代中国发明了众多的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北方使用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

2)宋代: 3)明清:

2、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

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

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3).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

B、获得井田的贵族拥有使用权,可以自由买卖

C、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没有人身自由

D、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4).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5).唐宋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很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劳动力过剩

B、土地资源过剩

C、土地兼并严重

D、封建土地私有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