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部癌[1].doc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第3期
· 专家笔谈 ·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韦荣强,邵成浩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胰腺胆道外科, 上海 200003)
[关键词] 壶腹部癌;诊断;治疗;多学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3.003
[3, 6-10] [6] [5]
。在
壶腹部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化疗方案选择上,临床 实践中也倾向于这种相似性。一些学者希望能找到 与预后相关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如MUC1、MUC2、p53、 CK7、CK20、CDX2 等) ,但未得到一致的结论。Asano
[收稿日期] 2017-05-09 [第一作者简介] 韦荣强 (1987-) ,男,广西来宾人,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简介] 邵成浩,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13801938229@。
—184—
第 29 卷第 3 期 2017 年 5 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Vol.29 No.3 May. 2017
2.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壶腹部周围占位,显示扩张的胰管、 胆管, 多用于初步筛查或随访。CT可显示壶腹部肿物 的大小范围、与胰腺的位置关系、胰胆管扩张程度 以及周围淋巴结、组织是否有转移等情况, 可提高术 前肿瘤可切除性的预测率。MRI检查效果与CT相当, 但肿瘤合并胰腺炎时,MRI显示效果要优于CT;需要 指出的是,为了达到最佳显示效果,CT和MRI均应使 用薄层动态增强技术。另外,MRCP利用水成像技术 能很好地显示扩张的胆、胰管以及梗阻部位,但其 缺点是空间分辨率不高, 易发生漏诊。 在临床实践中, 多采用MRCP联合MRI薄层动态增强的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多维成像、定位准确等特点,对壶腹部肿瘤 的诊断更加准确。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诊断壶腹部癌的 主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可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对于怀 疑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者可切取活组织检查,并能提 供直接清晰的胰胆管影像。Dacha等
壶腹癌诊疗
壶腹癌
【概述】
壶腹癌(carcinoma of the ampulla)是发生于十二指肠壶腹乳头部位的癌,由于组织上涉及胆管、胰管、十二指肠黏膜,一旦癌肿形成,病理上很难区分源自什么组织故又称壶腹周围癌。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进行性加重,偶尔有轻度波动,伴尿黄和陶土样大便,70%患者有体重下降。
2.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部分患者触不到胆囊,可能与肝脏过于肿大掩盖胆囊有关。
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质、直接胆红质、AKP、7-GT升高,近半数患者大便潜血阳性。
影像学检查
1.B超、CT、MRI可提示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40%以上患者可发现壶腹部肿块。
2.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部糜烂、溃疡、僵硬、菜花样肿大及局限性隆起,活检病理可证实肿瘤性质,造影示胆总管壶腹部狭窄、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胰管扩张。
【治疗概述】
术前可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待黄疸下降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在75%以上。
壶腹部肿瘤1例诊治报告
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 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患者。
【体格检查】
皮肤粘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腹部平坦,未见腹壁浅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 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叩诊鼓音,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 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无气过水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9.1 RBC:3.33 HGB:82.2 PLT:345 LY:1.5 NEUT%:66.4
电解质、肾功 K+:4.09 Na+:136 CL-:99.3 Ca2+:2.13 BUN:3.77 Cr:47
肝功 ALT:214 AST:174 ALB:27.5 Pre-ALB:159 TB:495.1 DB:379.3
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癌,只要癌肿未浸润十二指肠上部 及胃周淋巴结,尤其是No.5、6淋巴结无转移,保留幽门的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Traverso and Longmire
【讨论】
三、合理的营养支持是病人手术成功、顺利 康复的关键之一。
术前准确的营养状况评估
术前及时补充优于术后纠正。
【病例讨论】
壶腹部肿瘤1例诊治报告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2岁,体重56Kg,175cm,已婚, 育3子。河南省登封市人。
【主诉】
进行性黄疸2月余。
【现病史】
两个月前出现皮肤粘膜黄染,伴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 内容,无畏寒发热及其他不适。
当地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黄疸进行性加重,食欲减退,皮肤瘙痒, 尿色深黄,大便色浅,体重减轻约10Kg。 腹部CT检查示养支持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化疗方案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胰腺癌亚型,它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
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症状,壶腹癌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化疗方案在壶腹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壶腹癌的化疗方案,希望能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介绍壶腹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亚型,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占所有胰腺癌的约5%。
壶腹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等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二、化疗方案当前,壶腹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其中,化疗是壶腹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壶腹癌化疗方案。
1. 方案名称FOLFIRINOX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奥曲肽)2. 方案说明(1)药物组合:- 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一种抗代谢药物,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加细胞凋亡。
- 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种铂类药物,通过与DNA结合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
-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能够干扰DNA拓扑结构,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 奥曲肽(Octreotide):一种胰岛素样生长抑素,具有调节胰腺分泌功能的作用。
(2)用药方案:- 5-FU:400 mg/m^2 静脉输注,持续连续输注四天;- 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输注,每三周一次;- 伊立替康:180 mg/m^2 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 奥曲肽:每月28天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疗效评估壶腹癌化疗方案的疗效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等。
4. 不良反应FOLFIRINOX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过敏反应等。
1例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患者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引起精神
1例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患者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引起精神障碍的回顾性分析病史患者,男性,68岁,入院时体重50kg,诊断为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
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化疗及靶向治疗,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态较差,且肿瘤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手术难度较大,因此经过讨论后决定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复方氨基酸营养支持治疗,计划持续10天,每天输注2.4g复方氨基酸,输注速度为1小时,静脉输入。
第3天输注时,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持续时间约1小时,之后逐渐缓解。
由于复方氨基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患者继续接受复方氨基酸治疗。
第6天输注时,患者出现反复的明显的精神异常表现,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包括狂躁、兴奋、胡言乱语等,其中狂躁表现最为明显,配合口腔内啃咬物、情绪激动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担心出现有害行为。
患者所在的病房内已经安排了足够的护理人员进行监护和照顾,但情况未能得到好转。
考虑到患者的病史以及症状表现,经过综合评估和讨论,认为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与复方氨基酸相关。
为了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医生采用镇静剂控制病情,并终止了患者的复方氨基酸治疗。
患者在停止输注复方氨基酸后,精神症状逐渐缓解。
讨论复方氨基酸是一种营养支持治疗药物,主要由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旨在通过胃肠道以及静脉注射途径进行补充营养治疗。
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术后营养支持、转移性肿瘤化疗等。
然而,复方氨基酸的不良反应也很常见,例如过敏反应、血压升高、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精神障碍等。
在本例中,患者接受的复方氨基酸治疗,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精神症状,包括情绪不稳、焦虑、失眠、狂躁、兴奋、胡言乱语等,符合精神障碍的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并持续了数小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健康。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复方氨基酸的成分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出现了精神障碍表现。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壶腹癌影像学诊断⒈引言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相对较高的恶性程度的胰腺癌。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和定位壶腹癌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评估胰腺壶腹部的形态、大小和边界,并检测是否存在占位病变。
超声还可以评估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为手术前的血运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⑵ CT扫描CT扫描是确认壶腹癌诊断和评估病变的准确性和范围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常用的CT扫描模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受侵情况的详细信息。
⑶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壶腹癌的理想影像学方法之一。
常用的MRI技术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
MRI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形态、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的详细信息。
⑷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壶腹癌的代谢活性和组织学特征。
PET-CT通常用于明确初步诊断和评估病变的进展、转移情况。
⒊影像学诊断准则⑴壶腹癌的形态分类根据影像学观察,壶腹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类型:结节型、浸润性型、梗阻型等。
不同形态类型的壶腹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所差异,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⑵壶腹癌的浸润范围评估影像学可以评估壶腹癌的浸润范围,包括是否侵犯胰管、胆管、十二指肠以及周围血管等重要结构。
浸润范围的评估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⑶壶腹癌的分期分级根据影像学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将壶腹癌分期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和国际胰腺研究协会(IPMN)的分级。
分期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⒋附件信息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腹部超声检查报告、CT扫描报告、MRI报告、PET-CT报告等。
一例壶腹部癌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护理
一例壶腹部癌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壶腹部癌是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术后胰瘘、胆瘘的早期发生率较高,有的高达45%。
[1]但后期出现胆瘘较少见。
我科于2008年5月~8月成功地救治了一例行壶腹部癌切除术,拔“T”管后出现感染性休克,胆汁性腹膜炎、胸膜腔多发性脓肿。
该例患者表现为休克、高热不退、腹痛厉害。
经70d的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胀痛40余天,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18d,于2008年5月24日以“黄疸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经CT、B超,结合临床特征诊断为:①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
②中度贫血。
于2008年5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黄疸为壶腹部肿瘤所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例诊断为“壶腹部腺癌Ⅱ级”,术后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抗感染、补液、输血等积极治疗,得到纠正,切口感染,经处理后痊愈。
患者全身共留置各种引流管6根。
7月2日拔“T”管后,自觉右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
7月3日,突然出现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血压降低60/45mmHg,脉搏不能扪及等休克表现,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经B超检查提示腹部盆腔内大量积液,并行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积液100ml,给予联合应用大量广谱抗菌素保守治疗,但体温反复波动在37.9℃~39.6℃之间。
7月13日,患者腹胀痛厉害,畏寒,再次B超,结果提示胸腹腔内多发性积液,行胸腔穿刺抽出脓黄色液体约500ml,为进一步清除体内积液,急诊行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经禁食、吸氧、输血、抗炎等治疗,于2008年8月3日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顾虑较大,担心发生意外,存在矛盾心理。
我们一方面安慰她,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该手术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全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多次进行术前讨论,制订周密的医疗护理计划,消除了患者的矛盾、恐惧心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宣教,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放置T管治疗的意义。
第四节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4.其他检查
(1)胰管镜检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胰管镜已进入临床使用,它可直接进入胰管内腔进行观察,并可收集胰液、脱落细胞进行分析,检测K-ras基因等。有报道可早期发现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3.血行转移 可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自肝脏又可经上、下腔静脉转移到肺、脑、骨等处。
4.沿神经鞘蔓延 常因腹膜后神经丛被侵犯而致持续性腰背痛。 5.腹膜种植 肿瘤细胞脱落直接种植转移到大小网膜、盆底腹膜。
胰腺腺泡癌可分泌大量脂肪酶,使皮下或骨髓内的脂肪组织发生广泛坏死。有时胰腺癌还可伴有体内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是肿瘤组织阻塞了胰管,致胰蛋白酶进入血液循环,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进了血液凝固。
(2)CA242:是一种肿瘤相关性糖链抗原,其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敏感性与CAl9-9相似或略低。
(3)CA50:为糖类抗原,多见于胰腺和大肠癌细胞内,检测敏感性与CA242相似并与之呈高度正相关,CA50和CA242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敏感性。
(4)CA72-4:是一种肿瘤相关性糖蛋白抗原,在胰腺癌中,其检测敏感性为45%,阳性者多为低分化胰腺癌。测定胰腺囊性肿块液体中CA72-4水平对鉴别粘液囊腺癌与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有一定价值。
(2)CT扫描:可发现胰腺内大于1cm的肿瘤,其符合率可达89%,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且对判断血管受侵程度以及手术切除率有一定帮助。近年来,螺旋CT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在评价血管受累方面甚至优于血管造影。华山医院对32例胰腺癌行动静脉双期电子束CT(EB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边界与周围血管间关系,判断肿瘤不能切除的准确性达93.3%,通过三维成像重建方法,可以获取三维立体和旋转360‘的清晰图像,从而提高术前分期诊断的可靠性。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是指位于壶腹部位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胆道癌,常常因为
其位置山穷水尽,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只有在晚期才能得到确诊,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常规的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法都
无法真正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因此,对壶腹癌的治疗需要特殊的
化疗方案来进行。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相对于手术而言的一种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也是
治疗壶腹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同时,药物治疗还是术前和术后辅
助治疗的重要方式。
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多种抗癌药物,以提高
治愈率和预后。
二、放疗治疗
放疗治疗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局部晚期壶腹癌治疗有
着很好的效果。
同时,放疗还可以结合药物治疗来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放疗也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等。
三、手术治疗
在早期诊断的壶腹癌患者中,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方式。
手
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病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手术还
可以结合化疗来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壶腹癌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疾病,其位置特殊,治疗也相
应需要特殊的化疗方案来进行。
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是治
疗壶腹癌的主要方式,结合这些方法可以达到的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壶腹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
行全面的评估,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方三高;肖华亮【摘要】近年来,壶腹部肿瘤成为临床及病理研究的难点及热点.200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仅在胆囊与肝外胆管肿瘤栏目下列举了Vater壶腹癌的TNM 分期.2010年WHO将壶腹部肿瘤作为一个整体章节单独列举并叙述,由此表明该独特区域的肿瘤已受重视.区域癌化、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出芽及肿瘤干细胞等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纳.尽管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起源相似,但发病率、生物学特性、生存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进行鉴别诊断及个体化处理.现将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3页(P1001-1003)【关键词】壶腹部肿瘤;Vater壶腹癌;病理学;文献综述【作者】方三高;肖华亮【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1 命名1720 年Vater 描述十二指肠乳头内的膨大区,即胆胰壶腹,1742 年Santorini描述副胰管的结构;1887 年Ruggero Oddi 提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sphincterof oddi,SO)的概念;1951 年Mirizzi 描述“Mirizzi 综合征”,后人发现伴该综合征患者易患胆囊癌,尤其胆囊腺鳞癌。
壶腹部癌与Vater 壶腹癌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Vater 壶腹周围2 cm 范围内的恶性肿瘤[1-4],包括Vater 壶腹癌本身、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
国内壶腹部癌又称壶腹周围癌,国外[2,5]多将其描述为胰头及壶腹周围区癌。
胰腺癌发病率较高且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容易侵犯胆胰壶腹,导致黄疸而误诊,故广义的壶腹部癌包括胰头癌[3,6]。
尽管笼统称呼其不同来源的肿瘤仍有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正如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7]表述的那样:“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壶腹部肿瘤治疗方案
壶腹部肿瘤治疗方案第1篇壶腹部肿瘤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壶腹部肿瘤是消化系统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位置特殊,毗邻多个重要器官,治疗难度较大。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治疗目标1. 完全或部分消除肿瘤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期。
2. 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3.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治疗风险。
三、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肿瘤局部情况。
(2)明确肿瘤类型、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
(3)评估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确保手术安全性。
2. 手术治疗(1)手术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切除肿瘤组织,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侵犯范围,选择以下手术方式:- 肿瘤局部切除:适用于较小、局限的肿瘤。
- 肿瘤根治性切除:适用于较大、侵犯范围较广的肿瘤。
- 联合脏器切除:如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可考虑联合切除。
(3)术中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 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出血和损伤。
-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指导手术范围。
3. 术后治疗(1)术后康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促进术后康复。
(2)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理结果,选择以下辅助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针对肿瘤类型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 放射治疗:对局部残留或复发的肿瘤进行放疗,提高局部控制率。
- 靶向治疗:根据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 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能力。
(3)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风险及并发症预防1.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术中严密监测,精细操作,减少风险。
2. 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肝肾功能损害等,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
壶腹周围癌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壶腹周围癌的 治疗方法
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法
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 、放疗等。 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 比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是 否进行手术。
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法
化疗和放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使用。
壶腹周围癌的 预防
壶腹周围癌的预防
壶腹周围癌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保持健康 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 方式都可以帮助预防壶腹周围癌的发生 。
壶腹周围癌的科普知识PPT课 件
目录 简介 壶腹周围癌的定义 壶腹周围癌的症状 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法 壶腹周围癌的预防 结论
简介
简介
壶腹周围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 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 身体造成极大的威胁。 本PPT将为大家介绍壶腹周围癌的 一些科普知识,希望能够提高大家 的健康意识。
壶腹周围癌的 定义
壶腹周围癌的定义
壶腹周围癌是发生在壶腹周围的一种恶 性肿瘤。 壶腹是指位于胃底位置的一个边缘,是 胃的一个重要部位,癌症发生在这里会 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壶腹周围癌的 症状
壶腹周围癌的症状
壶腹周围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难 以察觉,随着癌症的发展,症 状会逐渐显露。 壶腹周围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部 疼痛、体重减轻等。
结论
结论
壶腹周围癌是一种危险的肿瘤 疾病,但只要我们注意生活方 式和定期体检,就有可能避免 或者及早发现这种疾病。
希望大家通过本PPT了解更多关 于壶腹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壶腹瘤最佳治疗方案
壶腹瘤最佳治疗方案壶腹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是由于肝内胆管阻塞导致胆汁在肝内积聚形成的。
壶腹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针对壶腹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改善胆汁排泄,减轻症状和防止疾病的进展。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内镜下的介入手术,将堵塞的胆管通畅,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则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其他治疗方式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轻度的壶腹瘤,可以首先尝试药物治疗,观察疗效。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继续恶化,就需要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而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患者需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的来说,壶腹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康复。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名词解释壶腹部癌
名词解释壶腹部癌
壶腹部癌,也称胆总管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系统中的壶腹部。
壶腹部位于胆管与胆囊的连接处,是胆管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位。
壶腹部癌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内壁型壶腹部癌和外壁型壶腹部癌。
内壁型壶腹部癌起源于胆管内壁的上皮细胞,而外壁型壶腹部癌起源于胆管外壁的间叶组织。
壶腹部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如胆管炎、肝硬化等)、胆道感染,以及胆管结石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壶腹部癌的症状可能在早期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出现黄疸、上腹部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诊断壶腹部癌通常需要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MRI等)和组织活检等方法来确认。
针对壶腹部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而定。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壶腹部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
引言概述: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较高致死率的胆道系统肿瘤,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确定病变的性质、确定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将以壶腹癌影像学诊断为主题,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文献,概述壶腹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的准确性。
正文内容:一、影像学特征及表现1.壶腹癌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壶腹部的结构改变、壶腹管扩张和狭窄等。
2.在CT图像上,壶腹癌呈现为壶腹区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且常伴有壶腹扩张。
3.MR图像显示的壶腹癌呈现为高信号肿块,壶腹壁增厚,周围结构受压。
4.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壶腹管和邻近结构的变化,如壶腹管扩张、壶腹管壁增厚等。
5.PET-CT在壶腹癌的定位和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影像学诊断准确性1.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可以通过不同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准确性。
2.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壶腹癌的诊断中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MR与CT相比,在壶腹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组织学结构的显示能力。
4.超声检查可以无创、快速地对壶腹癌进行初步筛查,但其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经验的影响。
5.PET-CT结合FDG代谢活性的定量分析可以提高壶腹癌的诊断准确性。
三、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1.影像学评估对壶腹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定位以及术前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影像学评估对于术后复发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4.影像学评估在壶腹癌的放射治疗和化疗方案的制定中也具有指导意义。
5.同时,影像学评估还可以评估壶腹癌的预后,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预测。
四、影像学诊断中存在的挑战与进展1.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分辨率的限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等。
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在壶腹癌的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
3.包括MRI、CECT、CTA、MRCP等在内的多种影像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壶腹癌的诊断准确性。
壶腹周围癌
壶腹部解剖及壶腹周围癌壶腹部: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是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通道,外覆括约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胰胆管于十二指肠壁内汇合构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大乳头(60%)胰胆管于大乳头处汇合,无壶腹结构(38%)胰胆管独立开口(2%)偶尔胰胆管提前汇合,有较长汇合管开口于大乳头十二指肠大乳头形态分为类圆形、半圆形、圆锥形和扁平形,最大径5 ~10 mm。
当最大径>10 mm 时,应警惕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壶腹周围癌:是指起源于Vater壶腹周围2cm以内的恶性肿瘤,包括Vater 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近端、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癌肿。
✓壶腹癌:肿瘤中心位于胆总管或胰管的近端(及壶腹内部分)腔内或管壁上,或位于壶腹乳头(十二指肠粘膜与壶腹粘膜的交界处),或乳头的十二指肠面(被覆十二指肠粘膜的壶腹凸起)。
这些来源不同的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有相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时也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故常作为一个类型,统称为壶腹周围癌6✓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0.5%✓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腹痛:常见的首发症状黄疸:进行性加重性梗阻性黄疸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消瘦✓血清CA199、CA153、CA125为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影像表现✓直接征象:十二指肠乳头区/壶腹部肿块、局部粘膜破坏、胆总管末段管壁不规则增厚、胰头区肿块及肿块不同程度强化✓间接征象:肝内外胆管扩张(软藤样)、胆总管末端截断/狭窄、胆囊病理性增大、胰管扩张✓大部分壶腹癌病理上分为肠型、胰胆管型✓肠型:乳头膨大、壶腹部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胰胆管型:浸润样管壁增厚、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双管征9平扫CT值43HU动脉期77HU门静脉期112HU静脉期145HU女,53岁,右上腹闷痛不适伴尿黄、皮肤黄1月余壶腹部中分化管状腺癌女,65岁,右上腹痛伴发热、眼黄、尿黄、皮肤黄1月余壶腹部中-低分化腺癌女,57岁,纳差、消瘦1月余十二指肠乳头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男,66岁,乏力、纳差1月,尿黄2周壶腹部中分化腺癌(胰胆管型)✓形态学腔内软组织肿块、肠壁偏侧不规则增厚;轻-中度强化✓间接征象:双管征平扫CT值42HU动脉期77HU门静脉期88HU静脉期66HU男,43岁,上腹部胀痛10余天十二指肠差分化腺癌门静脉期106HU 静脉期108HU 男,82岁,中上腹痛2周余十二指肠粘膜腺癌✓胆总管下端癌表现为局部不规则增厚的管壁,或腔内外软组织影,T1WI 等或稍低信号,T2WI 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出现轻度延迟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床号 27床姓名叶幼珠性别女年龄 72岁入院诊断壶腹周围MT【简要病史】患者于入院三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进行性加深。
病程中自觉乏力,胃纳下降,无腹痛、腹胀,伴皮肤瘙痒。
外院彩超检查发现壶腹部占位。
于2010.02.20收入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2010.02.23在联合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 术式)今术后第五天,病情稳定。
【辅助检查】彩超(外院):壶腹部占位CT:壶腹周围MT伴胆道地位梗阻胸片:左上肺少许慢性炎症血生化:(术前)总胆红素 266.1umol/L;结合胆红素 210.4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8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90U/L;碱性磷酸酶 937U/L;γ-GT 3097U/L(术后)总胆红素 67.6umol/L;结合胆红素 47.6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9U/L;碱性磷酸酶 331U/L;γ-GT 946U/L尿生化:尿胆原(+)血常规:(术后)红细胞计数 2.85x1012/L;血红蛋白 86g/L ;白细胞计数 20.6x109/L 【治疗】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抗菌--NS2100ml+罗氏芬2g/ivgtt Qd典典苏 100ml/ivgtt Bid营养--克林麦1000ml+克林诺250ml+辰佑100ml+诺和灵R 4U+氯化钾1g+10%葡萄糖酸钙10ml+施尼维他1支/ivgtt QdNS100ml+倍辛2支/ivgtt Qd白蛋白 20g/ivgtt Qd保肝、护心肌--5%GW500ml+龙泽瑞160mg+唯嘉能2g/ivgtt Qd化痰--NS5ml+兰苏60mg/雾化吸入 Bid抑制腺体分泌--善宁0.1mg iH Qd【引流管】胃管、颈静脉留置导管、镇痛泵接硬膜外导管、胆肠吻合口引流管、胰肠吻合口前方引流管、胰肠吻合口后方负压球、导尿管【饮食】禁食【护理级别】I级护理【排泄】肛门未排气、排便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是指壶腹部、胆总管末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腺癌。
以往胰头癌也归壶腹周围癌,但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归上二者都有明显不同,壶腹周围癌的恶性程度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故现已习惯将胰头癌单列。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壶腹周围癌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腺癌,其次为乳头状癌、粘液癌。
肿瘤生长容易阻塞胆管和(或)胰管开口,较早引起黄疸和消化不良。
淋巴结转移比胰头癌出现晚。
远处转移多至肝。
【临床表现】1.黄疸:较早出现进行性加重但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
可有尿色深粪色浅及胆盐在皮下沉着刺激神经末稍而出现皮肤瘙痒2.上腹痛:消瘦及乏力:由于饮食减少、消化吸收障碍、癌肿消耗等,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明显的消瘦和乏力。
3.消化道症状:由于胰液和胆汁排出受阻,患者常有食欲不振、上腹饱胀、消化不良、腹泻等,并出现继发性贫血晚期有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癌肿侵及十二指肠可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4.发热:合并胆道感染或邻近部位的炎症,可有寒战高热,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5.肝、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瘀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及胆囊。
【辅助检查】1.化验检查:早期淀粉酶可升高血清胆红素般多在13.68μmol/L(8mg)以上,大便潜血试验约85~100%患者为阳性,镜检可见未消化的肌纤维和脂肪,尿中可有尿糖2.十二指肠引流:引流液中有时可见鲜血或潜血阳性或可见脱落的癌细胞。
3.影像学检查:(1)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2)B超:可确定胆管扩张对无黄疸者亦能提供早期进一步检查线索(3)CT: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轮廓(4)PTC:可显示胆总管下端的阻塞部位。
造影后置管引流胆汁可减轻黄疸。
注意发生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5)ERCP: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并可活检、确诊,对壶腹癌及胰头癌(可有胰管狭窄或不显影等)的诊断均有较大帮助(6)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胰头癌诊断有益从血管位置改变可间接确定胰腺癌所在部位,对估计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有一定的意义。
4.核素检查:可了解梗阻部位【诊断要点】常见临床症状为黄疸、消瘦和腹痛,与胰头癌的临床表现易于混淆。
壶腹周围癌三种类型之间也不易鉴别,ERC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1.壶腹癌:黄疸出现早,可呈波动性,与肿瘤坏死脱落有关。
常合并胆道感染类似胆总管结石,少数患者常被误诊为胆道结石。
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ERCP可见十二指肠乳头隆起的菜花样肿物。
胆管与胰管于汇合处中断,其上方胆胰管扩张。
2.十二指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来源于十二指肠粘膜上皮。
胆道梗阻不完全,黄疸出现较晚,黄疸不深,进展较慢。
由于周六出血,大便潜血可为阳性,患者常有轻度贫血。
十二指肠镜检可见十二指肠降段粘膜溃疡、糜烂,组织活检可确诊。
3.胆总管下端癌:恶性程度较高。
发生于胆总管下段,胆管壁增厚或呈肿瘤样,致胆总管闭塞,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陶土色大便。
多无胆道感染。
胰管末端受累时可伴胰管扩张。
ERCP胆管不显影或梗阻上方胆管扩张,其下端中断,胰管可显影正常。
MRCP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治疗】一旦确诊,应行手术治疗,而后进行各种方式的消化道重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根治性手术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壶腹周围癌。
切除范围:胰头(含钩突)、远端1/2胃、十二指肠、上端空肠、胆囊和胆总管。
尚需同时清除相关的淋巴结。
Whipple术以胆肠、胰肠、胃肠顺序吻合,Child术以胰肠、胆肠、胃肠顺序吻合。
2.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对幽门上下淋巴结无转移、十二指肠切缘肿瘤细胞阴性的壶腹周围癌,可行此手术方式。
(二)姑息性手术对不能手术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内引流术,如胆总管空肠或胆囊空肠吻合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伴有十二指肠梗阻者可作胃空肠吻合,以保证消化道通畅。
(三)辅助治疗1.化学疗法一般不敏感,术后可用1~2个疗程。
2.中药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出血、胰漏、胆漏、腹腔内感染等。
1.出血:早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1~2天内,多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创面渗血、手术止血不确切或结扎线脱落等引起;晚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7天以后,多为感染、胰液或胆汁腐蚀血管引起的迟发性出血。
临床早期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引流管内引流出血性液体大于100ml/h。
护理:加强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各参数值变化,观察皮温、出汗情况等。
如出现出血,首先于患者休克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容量;并估计出血量;按医嘱正确使用止血药;配合抢救。
2.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胰漏多发生于术后5~7天。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发热、腹腔引流液内淀粉酶增高。
胰肠吻合口渗出或胰肠引流管引流出浅黄色清亮液体。
如发生胰漏,临床应用生长抑素等抑制分泌、禁食,给予TPN以促进胰漏愈合。
护理:做好用药后护理;胰漏出现后予腹腔双套管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墙式负压吸引,以减轻胰液对吻合口及体内组织的侵蚀作用,也有利于胰管粘膜的修复,不仅要观察负压吸引液的色、质、量,而且要保持引流管和负压吸引的通畅,控制冲洗液的滴速,维持负压吸引在0.01~0.02Mpa,压力过大或滴速过快可能继发损伤胰腺残余组织;胰液有腐蚀性,注意保护皮肤。
多数胰漏可自愈。
3.胆漏:多发生于术后5~10天,其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术中吻合技术、胆管壁的质地、血供有关。
临床表现为胆肠引流管引流出或腹壁伤口溢出胆汁样液体,患者可以出现发热、腹痛。
护理:特别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吻合口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逆行感染;一定量的胆漏容易造成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告知医生引流量。
一般情况下,只需引流充分都可逐渐愈合。
4.腹腔内感染:主要是由于胰漏、胆漏或腹腔积液继发感染引起的,常表现为高热、白细胞增高、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混浊或脓性液体。
护理:接触患者前、后或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按医嘱正确抗菌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一)术前1.焦虑(与担心疾病、环境陌生有关)(1)介绍自己、护士长、责任医生,介绍病区环境、入院制度等(2)热情服务,耐心解释患者及家属的询问(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家属探视(4)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2.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术前各项准备措施的必要性,取得合作(3)做好饮食、用药宣教(4)做好术前宣教及术后宣教,消除患者顾虑3.有皮肤受损的可能(与黄疸所致皮肤瘙痒有关)(1)告知皮肤瘙痒的原因(2)检查患者的手指甲,嘱患者剪短指甲(3)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感染(4)瘙痒时,可用毛巾热敷或使用润肤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纳下降有关)(1)解释充足营养的重要性,改善食物的口味和香味(2)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提供少量多餐、柔软、低脂的饮食(3)在患者食欲的最佳时间,给予高热量的营养物质(4)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支持治疗5.有体液不足的可能(与口服肠道准备有关)(1)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虚脱(2)做好饮食宣教,适当补钾,以免因解便过多造成缺钾(3)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补液支持治疗(二)术后1.疼痛(与手术切口,引流管牵拉有关)(1)评估疼痛性质与部位(2)术后血压平稳后,于半卧位,减少切口张力(3)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止痛,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泵(4)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5)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扭曲、受压2.有低效型呼吸形态的可能(与全麻有关)(1)术后持续低流量鼻塞吸氧(2)术后血压平稳后,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运动(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3.活动无耐力(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有关)(1)因下肢缺乏运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下肢静脉血流迟缓,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2)定时做足趾伸屈、内旋、外展运动,做踝关节背屈运动,做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运动等,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有体温升高的可能(与外科手术吸收热有关)(1)监测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予物理降温(2)观察患者皮温、心率等。
如皮温过高及时给予测体温,并告知医生(3)观察患者出汗情况,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5.有体液不足的可能(与禁食有关)(1)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量和出汗情况,正确记录出入水量,保证出入水量平衡(2)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防止低血容量发生(3)观察尿量和尿色,如尿色过深或尿量偏少,及时通知医生,并考虑是否因入水量过少而引起(4)肠外营养(TPN):需严格无菌操作,确保TPN的质量,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需在24小时内匀速定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