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历史: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教案:《2018年高考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考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2018年高考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考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高考教案高二历史教案高考教案》教学设计一、经济制度1、一条鞭法(1581)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容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响首辅①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名田(1669)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容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响“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1、推广新作物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1、手工业进步特征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朝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朝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揭开杨辉三角的“秘密”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揭开杨辉三角的“秘密”

n
n
1 5 1 5 n n A A 5 1 5 1 5 2 2 ( n N ) (2) 或 , an 。 5 2 2 B 1 5 B 1 5 2 2 点拨:杨辉三角有很多性质,与此类似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 1:杨辉三角中,第 m 条斜线(从右上到左下)上前 n 个数字的和,等于第 m+1 r r r r r 1 条斜线上第 n 个数,即 Cr Cr 1 Cr 2 Cn1 Cn (n r )
1
A. 144 B. 146 C. 164 D. 461 2 1 1 解析:由图知,数列中的首项是 C2,第 2 项是 C2,第 3 项是 C2 3,第 4 项是 C3,„,第
1 15 项是 C2 9,第 16 项是 C9, 2 1 2 1 2 ∴S(16)=C1 2+C2+C3+C3+„+C9+C9 1 1 1 2 2 =(C2 +C3 +„+C9 )+(C2 +C3 +„+C2 9) 2 1 1 1 2 2 2 =(C2 +C2 +C3 +„+C9 -C2 )+(C2 2+C3+„+C9) 3 =C2 10+C10-1=164。
1 5 1 5 设 an k1 k 2 2 2 ,则由 a1 a2 1 得
1 5 1 5 k1 2 k2 2 1 1 1 , k1 , k2 5 5 3 5 3 5 k1 2 k2 2 1 n n 5 1 5 1 5 ( n N ) 因此, an 。 5 2 2 答案: (1) an 2 an1 an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理科班本学期将进行学业测评考试,本学期主要以复习三本必修来帮助学生复习达到学业测评考试要求。

而文科班本学期开始在学习选修的同时,针对性的进行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主要是落实基础知识点。

二、指导思想根据备课组要求,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

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备考)的活动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三、学情分析文科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

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这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

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理科生对于学业测评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不断的让其认识其重要性,三本书两个月复习完任务繁重,需要师生相互配合进行有效复习。

三、复习目标文理科通过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保证历史学科在学业测评考试和高考中成绩突出。

四、复习思路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依据根据《考试大纲》、《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学业测评指导》。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8年秋冬学段高二年级历史组教学计划2018年11月1日高二年级历史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扎扎实实地讲解学习完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并复习迎接学业水平考试。

原则是:速度宜慢不宜快,知识点宜细不宜粗。

在讲解时以岳麓版为主线索,结合人教版、人民版等各不同版本,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古今中外文化的系统学习。

在通过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穿插单元过关练习,做到有讲有练,实现节节清、单元清、人人清.二、总体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三、教材内容分析文化发展历程是有关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简史,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是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一部历史,需要从宏观角度比较的去引导学生学习。

四、学情分析尖子生极少,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不了理科才选的文科。

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

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

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五、具体措施方法1、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实际,实行新的课改模式教学,着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实行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编制学案。

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编制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第二教材——“导学案”。

2018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8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教课计划备课组长:李亚为了更好的达成新学期的教育教课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依据高二文科班的实质状况特制定本学期历史教课工作计划以下:一、教课指导思想我们将本着拓展教课思路、创新教课模式、提高教课技术、放宽教课视线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踊跃探索和总结教课规律,赶快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课的新打破。

二、主要工作1、本学期的教课任务是:达成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回眸》的新授,在此基础上对必修一进行一轮复习。

2、在备课组内努力推动优良高效讲堂教课工作,建构优良高效的讲堂教课模式,优化讲堂教课构造,显现知识的发现、发展及形成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极大地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确实的体验、感觉,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培育能力,提高素质。

3、研究新课程下的考情与学情,仔细备考,编制、优选模拟试题,做好阅卷、讲评工作。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培育创新思想,为高三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固基础,赢在起点。

三、工作要求及举措方法1、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相联合。

要求每次集体活动前,中心讲话人作好教材剖析讲话准备,提出教课的假想,其余教师也要仔细研究课标有关内容及教材。

经过教师间的合作研究,解决教材中的要点、难点问题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课质量。

在备课过程中, 应着重研究教材和学情。

要求做到教课资源的优化处理。

集体备课既要做到凝齐集体力量,又要充足地发挥教师的个性。

2、自始自终地贯彻、履行并进一步加强落实教课惯例管理。

备课组将依照学校、年级组的要求,在平常教学中仔细贯彻教课《惯例》,在备课、上课、课后作业、指导、测试等环节上常常敦促教师自觉履行教课《惯例》的要求。

特别是作业部署必定要做到适当适合,讲堂教课要做到精讲巧练。

在惯例有效的管理下,保证讲堂质量的高效、有序落实。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向预测】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历年高考的频率可谓居高不下,其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趋时更新,故始终占据着中国正统主流思想的地位,因此可以断定,先秦诸子的主张及董仲舒的主张,依旧将成为未来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

要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疑点解析】“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相互诘难和争论的局面。

1. 背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具体原因:①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②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③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④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 主要派别:3. 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3)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结提升】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 成就:(1)思想主张(核心:仁):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

③提倡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思想: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3)编订典籍: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高三历史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高三历史2018年第二学期个人教学计划
XXX
今年上半年我担任1501班和1503班的教学。

今年是高考的冲刺阶段,特制订本计划,以指导高考复。

二轮复从2018年3月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

复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

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

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

“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内容的主要依据。

)实际出发,明确复内容设计的要求,
提高复内容的针对性。

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一)内容设计策略
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小说中次要人物及物象的作用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小说中次要人物及物象的作用

一、次要人物的作用【技法点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 结构上: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陪衬作用;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合理。

3. 人物上:侧面描写,突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上: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5. 如果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我”,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多起到叙述者、见证人的作用,增强真实性。

【典型例题】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土墙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中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吧。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秦汉至明清的政治制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秦汉至明清的政治制度
四、宋朝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后三者分宰相政权、 兵权、财权。
五、元朝
中央的中书省替代三省实行一省制,是最高行政机关,宰相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权力很大。
2
六、明朝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 背景 (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2)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 过程 (1)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2)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 责。 (3)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评价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 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4. 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2)修建驰道——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4)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5)整顿各地风俗(视时间解释驰道、度量衡、秦权。) (6)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二)内阁的出现 1. 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 过程 (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
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考点突破高考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将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认识两者的异同,归纳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即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是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高考一般从积极方面进行考查,要求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积极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对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 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被破坏,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被削弱,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2)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变法的结果是逐渐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度。

2. 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各民族(或部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的变法使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加强,这些因素为完成统一奠定了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乱使广大人民饱受苦难,结束战乱,完成统一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实现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国力迅速发展,逐步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措施得当是统一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2)统一的概况秦国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权力的高度集中,皇权至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文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文学

【考点精讲】文学的概念: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一、浪漫主义文学1. 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 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特别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 特点(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4. 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2)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3)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5.实例分析(1)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2)简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神父克洛德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美拉达,途中被骑兵上尉队长弗比斯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弗比斯。

但弗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杀,他没有死。

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洛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推出而摔落地上,最后卡西莫多抚摸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1.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

2.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述。

4.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能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

2.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

3.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及鸦片战争。

4.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影响。

5.第三课时:甲午战争与近代化探索。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出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规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参考书: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资料。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等。

4.实验设备:无特殊要求。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物理:机车拐弯问题解读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物理:机车拐弯问题解读

本讲讨论机车拐弯问题中的力和运动问题,首先要搞清拐弯问题中的力学问题,其次搞清实际的物理情景。

思考:铁轨和路面是水平的吗?
1. 火车拐弯中的动力学问题
(1)要想使轮缘与内外轨道间均无相互挤压,转弯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向心力公式r
v m
F 2
=向,火车受力如上图所示,支持力N 的水平分力(即G 与N 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即r v m mg 2
tan =θ,可得θtan gr v =。

(2)当速度大于这一理想值时,轮缘与内轨还是外轨间有相互挤压?
当v
生向内的侧压力。

(3)当速度小于这一理想值时,轮缘与内轨还是外轨间有相互挤压?
当v
外侧压力。

(4)若火车车轮无边缘,火车转弯时速度过大或过小将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①速度过大,即v离心运动。

②速度过小,即v向心运动。

2. 汽车转弯中的动力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拐弯问题。

2018-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18-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本学期担任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共72名学生,市高二全市模考本科上线33人,命中22人。

二、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新高考、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济宁市教科院关于本学期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本届学生的基础情况,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优生的提优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为冲刺高三强力奠基。

1、在上学期学习基础上,继续狠抓基础知识。

2、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每一堂课使学生都有不同收获,全面调动学习兴趣。

3、扎实打好基础,授课落实主干知识,把重难点分析透彻,同时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如阅读、分析、归纳等历史能力。

4、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独立思考的习惯、错题整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等。

三、主要教学措施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更新教育思想, 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 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 管理好自己的课堂, 加强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 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 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 做到精心命题, 细心阅卷, 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作业,教师平时加强监督, 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通过练习、检测发现学生的不足,做好评讲,解决学生的存在问题。

5、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在如何学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题技巧上多下功夫,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四、教学时间、进度及授课安排。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古希腊政治文明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古希腊政治文明

一、考纲要求雅典民主政治二、考题规律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热点多集中于“公民”的概念及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解读,往往采用提供新案例、设置新情境的方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回答的能力。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的命题模式则是以材料之一的形式作为材料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命制,且量不大。

三、考向预测案例一直是命题的主流形式,故预测以新案例的模式考查基础知识将成为未来高考的命题要点。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背景1. 地理条件与政治希腊地区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其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2. 地理条件与经济希腊地区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

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

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

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1)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2)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旧氏族贵族不满。

(3)普通民众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

2. 奠基: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①依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个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等。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重要考点】说明:(1)五种形式各有优点和局限性,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般常用的是点斜式和斜截式。

在用点斜式时应注意已知定点时,要按下面的步骤来列方程:(2)直线的两点式可由点斜式导出,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0时,不能用两点式,此时直线与坐标轴重合或平行,直线方程更简单。

已知直线上的两点坐标时,通常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

(3)在一般式Ax +By +C =0(A 2+B 2 ≠0)中,若A =0,则BCy -=,它表示一条与y 轴垂直的直线;若B =0,则ACx -=,它表示一条与x 轴垂直的直线。

一般式化斜截式的步骤: ①移项:C Ax By --=; ②当0≠B 时,得BC x B A y --=。

一般式化截距式的步骤: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得C By Ax -=+; ②当0≠C 时,方程两边同除以C -,得1=-+-CBy C Ax ,即1=-+-BC yA C x 。

(4)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解题时,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应把最后结果化为一般式。

2. 几种特殊直线的方程①过点),(b a P 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为 x =a ;过点),(b a P 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为 y =b 。

②已知直线的纵截距为b ,可设其方程为 x =b 或y =kx +b 。

③已知直线的横截距为a ,可设其方程为 y =a 或y =k (x -a ) 。

④过原点且斜率是k 的直线方程为 y =kx 。

【易错点提示】1. 求直线方程时,若不能断定直线是否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否加以讨论。

2. 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能确定,则需分类讨论。

3. 截距与距离不是一回事,截距是直线与x 轴(或y 轴)交点的横(或纵)坐标,因此可正、可负,也可为零,而“距离”必须是非负的。

例题1 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教案题目: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2. 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其带来的影响;3. 能够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2.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其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谈谈对明清时期的印象,了解学生对该时期的认知。

2. 讲授(25分钟)(1)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 讲解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落;- 讲解清朝开国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

(2)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讲解明清政权交替的原因和过程;- 讲解明清社会制度的变革,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等;- 讲解明清经济状况的变革,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等。

(3)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影响- 讲解社会变革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商人阶级等;- 讲解社会变革对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讨论。

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该社会变革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4. 展示和总结(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研究进展;2. 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六、课堂作业1. 选择一个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2.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1000字的研究报告,探讨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但是,在讲授内容时可能会遇到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需要更好地控制讲解的节奏。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物理:非匀强电场中的电势与等势面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物理:非匀强电场中的电势与等势面

非匀强电场中的电势与等势面的相关问题是用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电场线的特点来求解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牢记各类典型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以便与题目给出的情景对照分析,还要灵活运用电场线的特点以及等势面的特点。

如在等势面上任意两点间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等势面与电场线一定垂直;电场线的疏密可表示场强大小等。

电场线1. 正、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①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集,场强越强。

方向是正点电荷由点电荷指向无穷远,而负点电荷则由无穷远处指向点电荷;②在正(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不存在场强相同的点;③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相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不相同。

2. 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①两点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场线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场强大小可以计算;②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方向均相同,即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线)垂直。

在中垂面(线)上到O点等距离处各点的场强相等(O为两点电荷连线中点);③在中垂面(线)上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总与中垂面(线)垂直,因此,在中垂面(线)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3. 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场强为零,此处无电场线;②两点电荷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零;③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线)上,场强方向总沿面(线)远离(等量正电荷);④在中垂面(线)上从O点沿面(线)到无穷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强后变弱;⑤两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与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完全相同,只是电场线的方向相反。

4. 点电荷与带电平板间的电场线等势面(1)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2)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如下图所示。

①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面: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②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面:是两簇对称曲面;③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面:是两簇对称曲面;。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先秦的政治制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先秦的政治制度

一、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

二、考题规律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针对王位世袭制及其取而代之的禅让制命题不多,命题热点集中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特别是宗法制及其所蕴含的理念,一直都是命题要点,往往采用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的方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回答的能力;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为主。

三、考向预测分封制和宗法制一直是命题热点,而礼乐制度命题不多,故预测礼乐制度将成为未来高考的命题要点。

要点1:夏商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的王位世袭制1. 建立: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禹死后,启继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 特点:从传贤到传子。

3. 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1. 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设有侯、伯。

2. 王权充满神权色彩。

要点2: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4. 内容:①受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税、朝觐述职。

③诸侯国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分封卿大夫。

④等级制度:诸侯国内再依次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密等级制度。

5.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 作用:加强周天子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土地、扩大统治区域、加强中央集权。

7. 弊端:诸侯国力量过强,易引起诸侯争霸。

二、通过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景、特点、体现及评价。

难点: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体现。

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1. 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同很多国家一样实行君主制。

但在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各邦贵族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于是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这就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2. 民主制度的确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①背景: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②内容: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注意:废除债务奴隶制,不等于废除奴隶制。

b.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c.确立新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有利于工商业者地位的提高。

③意义:梭伦的民主改革是伟大的历史创举,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①内容:陶片放逐法。

公民大会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这就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②意义:通过进一步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小结: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1. 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 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关。

(1)公民大会①性质、职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考点精讲】
一、废除旧体制(政治)
1.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当然,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

2.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一方面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发展新经济(经济)
1. 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 土地改革(1872年)
(1)内容: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作用: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 地税改革(1873年)
(1)内容: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
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2)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 殖产兴业
(1)背景:“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

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①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A. 具体措施: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B. 作用: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植的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③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文教)
1.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的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表现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

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

(2)评价
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 大力推行西化
(1)表现:采用西方历法。

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

(2)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如:①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②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

四、建立新军队(军事)
1. 军事改革
(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2)为了确保这支常备军的实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
(3)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2. 武士道教育
“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尚武”等精神。

所有的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