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蜻 蜓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红蜻蜓》。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感受红蜻蜓的美丽和自由。
学会使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文学修养。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红蜻蜓》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意象和寓意的学习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诗歌《红蜻蜓》的文本。
红蜻蜓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写作纸张和文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创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引发对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向学生介绍诗歌《红蜻蜓》的主题和背景。
4.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4.3 解析与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红蜻蜓的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4 创作练习:给予学生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红蜻蜓为题材写一首小诗。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发挥创造力进行创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朗读与背诵的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5.2 学生解析与讨论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5.3 学生创作练习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包括词语运用、句子结构和寓意表达。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观察自然: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红蜻蜓的自然栖息地,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2 红蜻蜓手工艺品制作:指导学生利用纸张、竹签等材料制作红蜻蜓手工艺品。
红蜻蜓之红蜻蜓解析
红蜻蜓之红蜻蜓解析红蜻蜓,这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是蜻蜓中的一种。
区别于蝴蝶的轻盈和柔美,红蜻蜓则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力量与活力。
红蜻蜓的外表鲜艳夺目,身体呈现出鲜红色,犹如佩戴了一身华丽的战衣。
它的双翼宽大而有力,似乎可以带它飞越千山万水。
红蜻蜓展翅翱翔时,周围的空气仿佛也为之一振,感受到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力量。
红蜻蜓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着不同的含义和意象。
在中国的文学中,红蜻蜓往往被用来描绘勇敢、阳刚和坚定的形象。
例如,我们可以从《红蜻蜓》这首著名的儿歌中就可以看到红蜻蜓的阳刚之处。
这首儿歌描述了红蜻蜓翩翩起舞的场景,歌词中饱含了红蜻蜓的自由与飞翔,展现出了一种坚定、积极向上的力量。
而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红蜻蜓往往被用来象征恐惧和死亡。
著名的英国作家戴尔·斯坦纳所著的小说《红蜻蜓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小说中的红蜻蜓被描绘成了一个魔鬼般的存在,使人感到恐惧和绝望。
这种截然不同的描绘方式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想象是多样的。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红蜻蜓还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红蜻蜓是有益昆虫的一种,它们以小虫为食,对农作物的害虫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因此,在农田中,红蜻蜓往往被视为农民的朋友,代表着农作物的丰收和平安。
红蜻蜓的价值不仅仅限于象征意义和生态作用,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
当我们在田野、湖泊等自然环境中,看到一只红蜻蜓在空中飞翔,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宁静和美好。
红蜻蜓在青葱的草地上穿行,或者在碧绿的湖水面上翩翩起舞,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综上所述,红蜻蜓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实用价值。
它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展现出了阳刚、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同时也被用来象征恐惧和死亡。
红蜻蜓在自然中的生态作用和美感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享受。
红蜻蜓的出现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奇妙多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感悟的机会。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分析《红蜻蜓》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小说中所揭示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情感描写,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理解《红蜻蜓》的主要情节,包括人物发展和故事线索。
- 能够解读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 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文学作品的评析和解读。
3.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堂课:小说概述和背景介绍-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红蜻蜓》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文学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堂课:情节解读和主题讨论- 深入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探讨其中的转折点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可能存在的主题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展示个人思考和见解。
第三堂课:文学评析和创作- 介绍文学评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红蜻蜓》中的文学特色。
- 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训练,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某一段落进行评析。
-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篇和《红蜻蜓》相关的短文或故事,展示个人的创作能力。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个人作业的评估,来判断学生对《红蜻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估内容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社会背景的把握以及对文学评析的运用能力。
5. 教学资源- 《红蜻蜓》小说原文- 课堂讨论和思考题目- 文学评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讲解材料- 学生个人作业本和文学创作本6. 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在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加入更多的导读材料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小说。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教案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蜻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的时候,有没有在池塘边或者草地上见过红蜻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蜻蜓的奥秘。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对红蜻蜓的生活习性的观察不够仔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红蜻蜓等生物,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蜻蜓的形象、特点以及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红蜻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红蜻蜓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4.审美情趣:通过感悟课文中红蜻蜓的优美形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健康审美观念。
另外,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最后,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为淡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红蜻蜓 昆虫纲蜻蜓目动物
红蜻蜓,腹长约3厘米,后翅长约四厘米。
是蜻蜓中的一种。
红蜻蜓是蜻蜓科赤蜻属的总称。
生物
红蜻蜓,腹长约3厘米,后翅长约四厘米。
成熟雄蜻蜓体色为朱红色,翅膀透明;雌虫则为黄色,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
红蜻蜓主要出现在4-12月份,常在水域附近的草丛附近活动,是常见的蜻蜓之一。
红蜻蜓是蜻蜓科赤蜻属的总称,有半黄赤蜻和夏赤蜻等约21种。
这种蜻蜓雌性成虫和未成熟的雄性都是黄色的,但是雄性在成熟过程中就会慢慢“变色”,从黄色变成了红色。
此前人们以为,这种性别的颜色差异是为了便于其繁殖时的辨识。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集了夏赤蜻等3种红蜻蜓的体内色素研究发现,它们属于红色特征较强的眼黄素(某些昆虫体壁和翅膀上的还原型色素)等眼色素,加入氧化剂时会变成黄色,再加入还原剂时则又变回红色。
如果向黄色的雌性蜻蜓体内注入还原剂,它们也会变成红色。
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雄性红蜻蜓体内引起还原反应的抗氧化物质较多,因此它们在阳光下能减少紫外线等的氧化作用。
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动物身上确认色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有望应用于开发抗氧化剂 [1] 。
意义
红蜻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象征着消灭害虫,另一层代表着喜庆、吉祥,也有“胜利”之意。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红蜻蜓》教学设计1课题《红蜻蜓》课型表演唱课时两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感受日本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感受为主,通过节奏训练、歌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能完整的表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童年回忆”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
是一首反映童年美好生活的日本儿童歌曲,虽然词中已经是以长大了的角度来描写的童年,但其中的美好镜头都是由美丽童年构筑的词曲结合自然,很形象的描述出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热爱.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表演唱能力,但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记忆歌词,并准确演唱歌曲。
2、准确区分:“X X X”“__ X X”“X X __”三条节奏。
教具多媒体录音资料、播放器、红蜻蜓道具教学流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播放《红蜻蜓》主题歌律动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打破常规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就能以轻松的心情感受三拍子的旋律。
二、体验感受初听歌曲;1、听情绪、感受三拍子歌曲的旋律特点。
2、感受三拍子强弱规律X X X__ X XX X __根据课标要求,遵循音乐学习规律,以听觉入手,初步聆听歌曲,抓住节奏作为突破点,解决歌曲难点。
三、歌曲教学1、歌曲介绍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
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2、按节奏读词师:随着我一起来讲这个故事,看看谁的节奏最准确。
音乐《红蜻蜓》课件ppt
《同桌的你》
老狼的经典之作,回忆学生时代的青涩与纯真,旋律简单易记。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高晓松的作品,描述宿舍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旋律动听。
《青春无悔》
朴树的经典之作,歌词充满诗意,旋律悠扬动听,讲述青春的美好 与无悔。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
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单三部曲式,即由三个段落组成,包括主歌、副歌和过 渡段。
段落分析
主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平稳,节奏感强;副歌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 旋律起伏较大,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过渡段则起到连接主歌和副歌的作用,使 整个曲调更为流畅。
旋律特点
旋律走向
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以平缓为主,但在副歌部分出现了较大的起伏,形成了高潮 。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结合歌 词的意境和音乐的旋律来感 受音乐的情感表达。例如, “晚霞中的红蜻蜓”这一句 歌词与音乐的旋律相结合, 可以让人感受到对过去的怀 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意境 ,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 涵,从而更深入地欣赏音乐 。
04 音乐应用
在学校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
学校通常将《红蜻蜓》作为音乐欣赏或歌唱课程的一部分,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歌唱技巧。
音程跨度
音程跨度较大,旋律变化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节奏与节拍
节奏特点
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强烈,运用了切分 音和附点音符,使旋律更加动感。
节拍变化
在副歌部分,节拍由四四拍变为四二 拍,增强了节奏感,使歌曲更具张力。
03 音乐欣赏
听音乐,感受情感
总结词
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描述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的情 感变化,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喜怒哀乐。
小学语文教案:《红蜻蜓》的课文分析与创作
小学语文教案:《红蜻蜓》的课文分析与创作一、《红蜻蜓》的课文分析《红蜻蜓》是中国著名作家郑渊洁创作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文通过一个红蜻蜓对自己成长和生活环境的描绘,给小读者们带来了温馨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同时展现了蜻蜓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之处。
一、文章梗概本文通过主人公红蜻蜓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红蜻蜓从孵化出生到长大蜕变的一系列经历。
红蜻蜓从最初的蛹期到成长为一只捕食猎物的猎手,展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和生存的艰辛。
红蜻蜓在飞行的过程中收获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感受到了风的轻柔、雨的滋润、阳光的温暖等等。
最终,红蜻蜓成为了一个快乐、成熟的蜻蜓,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美丽的翅膀为世界带来快乐和欢笑。
二、文章特色1.情感共鸣《红蜻蜓》以红蜻蜓的视角讲述故事,引起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
红蜻蜓代表了每个小朋友,通过它成长的过程,小朋友们可以感受到自己陪伴着红蜻蜓一同成长,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同时,红蜻蜓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会了孩子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不畏艰辛。
2.自然的描写文中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如风、雨、阳光等元素。
这些描写使文本更加鲜活,读者仿佛能够感觉到风轻轻拂过脸庞,雨水洒在身上,阳光温暖自己的内心,从而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描写也有助于培养小读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励志正能量《红蜻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成功的过程和付出的意义。
红蜻蜓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努力,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样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同时,红蜻蜓也展现了乐观向上的个性,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勇敢面对,积极寻求变化与突破。
二、课文创作《红蜻蜓》这篇作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以下是几个创作题材和思路供大家参考:1.我的成长历程以《红蜻蜓》为灵感,写一篇讲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
可以从小学入学、结交新朋友、学会独立等方面入手,以自身亲身经历为依据,展示自己成长的变化和心路历程。
《红蜻蜓、红蜻蜓》故事内容
《红蜻蜓、红蜻蜓》故事内容《红蜻蜓、红蜻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话故事,它通过一只可爱的红蜻蜓展示了生活中的努力和奋斗,传达出了许多有用的指导意义。
故事中,主人公红蜻蜓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红蜻蜓从小就渴望飞得更高、更远,并希望能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不凡之处。
红蜻蜓通过练习和努力掌握了飞行技巧,但是它渐渐发现自己身边的其他昆虫并不欣赏它的能力,反而嫉妒和排斥它。
面对这些困难,红蜻蜓并没有气馁。
它决定寻找更大的舞台,寻找能真正欣赏它的人。
于是,红蜻蜓飞离了花园,开始了它的冒险之旅。
在红蜻蜓的旅途中,它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它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无论是遇到风暴还是恶劣的天气,红蜻蜓都坚持不懈地寻找着它的目标。
最终,红蜻蜓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人们所向往的乌托邦,大家都非常欢迎红蜻蜓的到来。
红蜻蜓以它的飞行技巧及美丽的外表征服了每一个人。
在这个地方,红蜻蜓收获了许多夸赞和特权,并成为了众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红蜻蜓当然非常开心,但是它并没有忘记它的起点。
为了帮助身边那些经常被否定和排斥的小伙伴们,红蜻蜓开始给他们传授飞行技巧,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
在红蜻蜓的带领下,那些被歧视的小伙伴们也取得了进步,他们一起飞翔,成为了翱翔天空的英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追逐梦想,并不怕困难和挫折。
正如红蜻蜓一样,只有不断努力和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被排斥的人。
我们应该以正面的态度去影响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红蜻蜓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也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无论是追逐梦想还是帮助他人,我们都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向红蜻蜓学习,展翅飞翔,成就自己的辉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以自然界中的红蜻蜓为主题,旋律优美,词曲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红蜻蜓飞舞的美好景象。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接触更多富有童趣的歌曲。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充满好奇,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4.通过对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童趣和美好景象。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红蜻蜓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红蜻蜓》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红蜻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这一美好景象。
同时,播放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人教版
4.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其社会担当。
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科素养,为新教材要求下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红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红蜻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例如,红蜻蜓翅膀的颜色、捕食方式、生长环境等,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便学生掌握。
(2)儿歌《红蜻蜓》的学唱: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唱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耐心指导,从简单的旋律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3)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如何让学生理解红蜻蜓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注重课堂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其探究自然、关爱生态的意识;
2.通过学习儿歌《红蜻蜓》,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这节课的亮点。学生们对于红蜻蜓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活跃。这让我意识到,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以下几点: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红蜻蜓》。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用词语描述自然景物和动物。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诗歌的魅力。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学会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诗歌《红蜻蜓》2.2 教学资源:教材《红蜻蜓》诗歌文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2.3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红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
阅读诗歌: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欣赏诗歌: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3 创作法: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作文,培养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3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作文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红蜻蜓和其他自然景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对红蜻蜓的记忆和故事,增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5.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作文比赛,展示学习成果,培养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2 第二步:朗读诗歌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诗歌《红蜻蜓》。
教师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传达。
6.3 第三步: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二年级红蜻蜓,红蜻蜓好词和佳句摘抄大全
二年级红蜻蜓,红蜻蜓好词和佳句摘抄大全
以下是二年级红蜻蜓,红蜻蜓好词和佳句摘抄:
好词:
1.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2.闪亮登场:形容人或物光彩照人地出场。
3.漫天飞舞:形容很多雪花在天空中飘舞。
4.晶莹剔透:形容物体纯净透明,没有杂质。
5.欢歌笑语:形容欢乐愉快的气氛。
佳句:
1.红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轻盈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整个天空布满了飞舞的红蜻蜓,它们像一团团火球在夏日阳光下翻飞。
3.那片森林里,红蜻蜓们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飞翔。
4.晶莹剔透的水珠落在红蜻蜓的翅膀上,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5.红蜻蜓像一架架小飞机,在湖面上飞来飞去,漫天飞舞的红蜻蜓让整个夏
天充满了生机。
红蜻蜓的故事
红蜻蜓的故事
红蜻蜓,一只身上红色鲜艳,翅膀透亮的小昆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红蜻蜓孵化出壳子,蓬勃地迎接这美好的世界。
红蜻蜓最喜欢飞翔了。
每天,它快乐的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留下翅膀飞舞的美丽痕迹。
在花丛中穿梭的红蜻蜓,肆意飞舞,忘却了时间。
但是有一天,红蜻蜓却在飞行途中被困在了一个大山洞内。
这里昏暗潮湿,充满了一股古老的气息。
这时,它发现了一个被困在洞内的小蝌蚪。
红蜻蜓立刻明白,肩负是拯救小生命之责的使命。
于是,它帮助小蝌蚪爬上一个小水池,成功脱离了这个险境。
这种勇敢和善良的表现,赢得了山洞中所有的动物的称赞。
从此以后,红蜻蜓成为了众人心中的英雄,每个人都会伸出手,对它友好地微笑。
慢慢的,红蜻蜓也变得更加勇敢,敢于冒险、挑战自我。
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努力去新的环境里探索,去寻找新的生命。
红蜻蜓,在黄昏的时候,总会找到一朵花儿,静静地停在那里。
此时,翅膀的光芒被阳光衬托得更加美丽。
它的到来带来一丝生命之光,在花儿中洒下无限的希望。
它不是普普通通的小昆虫,而是走过泥泞、经历过寒冬的“小英雄”。
《红蜻蜓》教案5篇
《红蜻蜓》教案《红蜻蜓》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蜻蜓》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蜻蜓》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3、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 。
重点难点: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一、介绍歌曲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二、学唱歌曲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4、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5、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1、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置。
2、吹一吹歌曲《红蜻蜓》四、小结《红蜻蜓》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蜻蜓》的音乐魅力。
(2)运用集体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蜻蜓》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3. 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红蜻蜓》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蜻蜓》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 演唱实践:(1)学生单独演唱《红蜻蜓》,教师点评并指导。
(2)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演奏实践:(1)教师演奏《红蜻蜓》,学生跟随演奏。
(2)学生独立演奏,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1)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效果:(1)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红蜻蜓》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 总结经验:(1)总结本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红蜻蜓》音乐教案(6篇)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 篇〕《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力气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学问目标:理解和把握不同的力度记号教学重、难点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
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格外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
在教学中,要留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把握,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预备手风琴竖笛教学方法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惊奇回忆,旋律秀丽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构造。
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一样,先上后下,节奏也根本相像,因此,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开头两小节从“ ”心情一下子进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
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格外深情。
其次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根本一样,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
由于这首歌曲秀丽的旋律和朴实的情感深受人们宠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二、学习歌曲1.赏识《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学习第一声部曲谱。
〔《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留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学习歌词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示学生在演唱时,请留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准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其次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学习其次声部曲谱。
〔《红蜻蜓》其次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留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红蜻蜓》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生能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对红蜻蜓的喜爱之情。
(3)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表现手法。
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引出本课诗歌《红蜻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如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生命的敬畏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朗读实践(1)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表演展示(1)学生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诗歌《红蜻蜓》。
(2)学生书写课后心得,思考诗歌对自身的影响。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见过的红蜻蜓及其生活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红蜻蜓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课堂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红蜻蜓》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红蜻蜓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好奇心。
2. 询问学生对红蜻蜓的了解和印象。
3. 分享《红蜻蜓》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 引导学生思考红蜻蜓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诗歌朗诵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分配学生朗读诗歌的任务,并指导朗读的技巧。
2. 让学生朗读诗歌,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诗歌的情感。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的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情况。
第三章:诗歌分析与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批判性思维和解读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指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主题和寓意。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解读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元素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2. 提供写作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展开创作。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彼此反馈。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2. 记录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反思能力。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蜻蜓
低低地飞,低低地飞,你这红靖蜒,你丢失了什么?
飞得这样低,飞得这样低。
草坪里,铺着嫩绿。
花丛里,漫着香气。
湖面上,闪着涟漪。
红蜻蜓,你丢失了什么?
是被晒干的露水,还是雨天的记忆?
你也许没有找到你丢失的东西,
你飞得倦了,伏在我家的竹篱上,静静地休息。
我悄悄地悄悄地走近了你,一把捏住了你透明的双翼。
天,下起了小雨,一滴,一滴,
我把红蜻蜓,放在绿纱窗上,它望着窗外迷迷蒙蒙的天地。
难道它还在寻找它丢失的东西?
雨过天晴。
我推开窗子,放走了那红蜻蜓,
让它飞向晴朗的天空和开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