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生趣——交流评价点拨提升
哪找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你们的结论?
a.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b.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c.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漂亮漂漂亮亮仔细仔仔细细
耳朵旁:阳、那、都展趣——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1、声音是由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消失。
教
材
解
读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声音的内容标准而设计。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找到上述问题和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
课题
一、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有利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具准备
课件、铃鼓、豆子、音叉、一杯水、钢尺、纸筒、橡皮筋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导学过程
二次修改
寻趣——情境引入确定自主探究内容
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说一说你从大自然中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冯帅
苏教版科学四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全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全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时间五课时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办法;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通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扰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听周围的声音,然后汇报;6、设法让保鲜袋和自己的身体发声;7、小结:我们周围充满自然或人为的声音,为我们传递信息。
(注:第一部分是听自然的声音,第二部分是制造人为的声音)二、研究声音的产生1、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2、按要求,把一些物体发声,并进行记录;1)、将橡皮筋、钢尺、音叉、鼓、塑料袋等物体进行发声;2)、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发现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反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1)、问: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那声音是否消失了呢?2)、学生做音叉实验。
(注:其实可以将上面几个物体都拿来做一遍,重点是振动时间长一些的物体)三、小结:声音就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教学反思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开头制造声音是让学生有一定感受,我让学生看书,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声音,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的几个实验,并且做自己能做的实验,以这里找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音叉,让学生知道,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在另一个班讲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制造声音,我跟他们说,除了人发出声音外,还可以用其他物体造出声音,然后让他们用自己手头上的东西造声,我则用音叉盒发声,对于音叉,先让几个学生上来摸发声的音叉,后来干脆走下去,让每个学生都亲身感受了一下。
补充:上面的反思是去年下半年上完课后写下的,今天再看这份教案时,我想,上这课时,能不能不要课本,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最后自己得出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呢?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怕不容易做到。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教案苏教版
(3)你能从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知道些什么?
2、保鲜袋发声
(1)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2)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3、身体发声
(1)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2)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2)学生做音钹和喉咙发声的实验
(3)学生汇报
(4)有些物体在发声时,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三、总结:
1、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实验交流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教 具
尺子、小鼓、饮料瓶、钹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
(1)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②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③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4、[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声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声音世界》中第二节《奇妙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传播、声音类型和特点,以及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提高他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特点。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产生和传播,学会区分不同类型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气球、绳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个音响和一个鼓,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之间关系。
当音响发出声音时,鼓也会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幼儿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不同物品(如气球、绳子等)制作声音,并观察声音传播过程。
4. 声音类型和特点学习(10分钟)讲解声音类型(如乐音、噪音等)和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类型和特点声音。
5. 声音在生活中应用(5分钟)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理解,分享他们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水等介质3. 声音类型:乐音、噪音等4. 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色等5. 声音在生活中应用:电话、电视、音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声音让幼儿记录下他们在生活中听到声音,并描述这些声音特点和类型。
2. 答案示例:声音1:汽车喇叭声(噪音,音量大,音调高)声音2:鸟儿鸣叫声(乐音,音量适中,音调多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有更深入解,但在区分声音类型和特点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 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课。
作为声音学习的其始课,将引领学生进入声音世界,去留心声音的事情。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听声音、造声音到探究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三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亲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运用假设与搜集证据去解决问题”的目标。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提出与事实相一致的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本课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重点,将为本单元《声音的传播》、《不同的声音》等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课为单元起始课。
在本单元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各自具有不同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在声乐或器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对于声音更是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对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然而我们也发现,虽然学生知道许多发声的方法,但其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并未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且往往把发声的方法理解为声音产生的原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关注解释这些发声方法和发出声音之间具有的规律性的联系。
在学习能力方面,因为有了前面《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假设已不再陌生,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与表达,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的学生思维能力。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等探究教学的思想为指导,重视从学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从制造声音的开放性活动,到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核心问题的假设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均由学生完成。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2、科学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学会尊重事实。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
2.演示材料:带有音乐的小布熊、音钹一副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
)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题,板书课题)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一)制造声音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本上。
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科学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10)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课前准备二、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
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与纸片振动快慢有关系,纸片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①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②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
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③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①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③学生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①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听声音的过程,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并实验验证。
2. 能够根据鼓膜的构造提出其功能的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利用实验进行骨传导的听力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爱心,主动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而且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所以对耳朵如何听到声音有极大的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耳朵的构造了解的却很少,耳朵的构造与功能是相互对应的,所以由构造了解功能是本节课的重心。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击鼓上课:
师、刚才鼓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生、鼓面震动发出声音的。
师、鼓面的声音是谁传到你耳朵这里的? 生、空气。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讲课时刻: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进程与技术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作声音的各种方式,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利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转变和停止发声时的转变,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转变。
科学知识1.通过实际观察,成立振动的概念,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明白摩擦、弹拨、敲击、吹气能够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作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功效:估计学生能够● 找出使保鲜袋发作声音的各种方式,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转变和停止发声时的转变,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转变。
● 通过实际观察,成立振动的概念,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明白摩擦、弹拨、敲击、吹气能够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作声音。
●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功效评价概念进展层次1:学生没有成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
层次2:学生同意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但只把振动看成是摩擦、弹拨等一样的发声方式,而没有熟悉到声音产生的本质。
层次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成立振动的概念,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讨能力:利用间接观察方式观察物体的转变。
层次1:学生不能通过间接观察方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和停止时的转变。
层次2:学生能够通过间接观察方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和停止时的转变。
但不能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转变。
层次3: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转变和停止发声时的转变,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转变。
教学材料:食物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教学步骤】集中话题一、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板书] 学生的汇报师:你能将方才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板书]人为自然二、保鲜袋发声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让这只保鲜袋发作声音,一会儿告知大家。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材料-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苏教版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证明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制作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罂,派一个听觉灵敏的人去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以确定方位。
“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1)、声音能在固体气体中传播。
(2)、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或者说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不能听到铃声,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和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教案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一些要求来建构的。
科学探究
1.能比较清晰的描述有关现象,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其他人。
2.能清晰阐述对现象和运动规律推断的合理性。
3.能制作简单的工具,能综合运用所学,创造性地制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
3.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体验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证,目的是认识客观规律。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调查问卷)
1、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当别人说话你听不见时,你会对别人说什么?
4、你认为噪音是怎么回事?
5、唱歌时有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
6、声音会传吗?通过什么传?可能会怎么传?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案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一些要求来建构的。
科学探究1.能比较清晰的描述有关现象,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其他人。
2.能清晰阐述对现象和运动规律推断的合理性。
3.能制作简单的工具,能综合运用所学,创造性地制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
3.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体验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证,目的是认识客观规律。
1.声音的产生课程标准:《课程标准》3.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目的:过程与技能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科学知识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没有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
层次2:学生同意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但只把振动看成是摩擦、弹拨等一样的发声方法,而没有认识到声音产生的本质。
【精选】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声的方法也很多。
(二)作出假设1.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三)实验验证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
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
(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四)得出结论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4)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2、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
3、学生汇报假设。
4、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
5、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6、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7、学生上台表演。
通过老师的连问,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总结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
1.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运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能够完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体会与他人交流、倾听,感受探究声音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和学会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保鲜袋、尺子、皮筋、鼓、音叉。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请同学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声音。
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播放课件,摩托车发动行驶的声音,池塘里青蛙小虫叫的声音,大海潮声,海鸥鸣叫声,电闪雷鸣声)2.提问: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有声音吗?生:有!师:你们想更深入地研究声音吗?生:想!3.师:关于声音,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畅所欲言)4.师:非常好,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啊,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遨游一番。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大胆猜测1.师: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给大家一个保鲜袋,你会通过什么方法制造出声?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保鲜袋,问: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1)学生自行制造声音。
(2)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3.让学生进行一场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看谁能发出更多种声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分析苏教版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根底,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根底上形成种种解释: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存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根底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2.5能刑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科学知识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上下。
1.2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1.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利·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单元,我们不仅要致力于让学生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所发现的规律的一致性。
随着他们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和能观察到的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理解将得到持续加强。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教案苏教版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3、提问: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4、学生交流、实验、汇报
5、小结:声音可以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2、学生制作并使用,交流发现。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
三、拓展
1、你能用你学得的知识来解释成语“伏罂而听”吗?
3.2声音的传播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2声音的传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3、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2、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视频演示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学生制作
土电话
教学反思
制作土电话的材料、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2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课前准备
二、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
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与纸片振动快慢有关系,纸片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①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②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
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
③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③学生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
(4)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
①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知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②填空:课本第55页的空白。
③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
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
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这个实验。
)
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讲述: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2)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3)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4)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5)讲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
(以下内容,需用手的左右振动辅助说明。
)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空气振动得就慢;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大,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大;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小,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小。
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出示水波、声波图。
)
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
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
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
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如果发声物体周围没有空气,也没有其他的物体,那么就不会形成声波,声音也就不会向外传播,我们也就听不到声音。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
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还是在钢轨、大地中传播快?)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四)布置作业
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随着音乐声飘动起来。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快乐的小乐队(11)
一、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
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
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