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蓄热式燃烧技术比较

合集下载

蓄热燃烧法名词解释

蓄热燃烧法名词解释

蓄热燃烧法名词解释
蓄热燃烧法是一种常见的清洁能源应用技术,也被称为蓄热式燃烧技术。

它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将燃料中释放的热量部分或全部用于加热燃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以提高热效率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蓄热燃烧法的原理是通过在燃烧炉内设置热能储存体来实现的。

燃烧时,燃料释放的热量首先被用于加热热能储存体,使其温度升高。

当燃烧停止时,热能储存体会继续释放热量,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燃烧炉内的其他物质,从而实现热能的有效利用。

蓄热燃烧法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显著提高燃烧炉的热效率。

通过将热能储存体置于燃烧炉内,可以有效地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减少能量的浪费。

同时,由于热能储存体能够在燃烧停止后继续释放热量,可以实现热能的延续利用,提高整个能源利用过程的效率。

此外,蓄热燃烧法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提高燃烧炉的热效率,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由于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可以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总的来说,蓄热燃烧法是一种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充分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蓄热燃烧法有望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供暖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TO和RCO主要性能及关键运行参数对比

RTO和RCO主要性能及关键运行参数对比

RTO和RCO主要性能及关键运行参数对比蓄热式氧化技术(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和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Regenerative Catalytic Oxidition,RCO)因对VOCs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应用成熟,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

然而,它们因技术原理、运行参数等差异化导致其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今天小E简要梳理总结两种技术的主要性能及关键运行参数,供读者参考~一技术简介1RTORTO主要包括固定床式RTO和旋转式RTO,其中固定床式RTO又可分为两室和多室等类型。

以三室RTO为例,其工作原理为将待处理的低温有机废气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蓄热室A,陶瓷蓄热体释放热量温度降低,而有机废气升至较高的温度之后进入燃烧室D。

在燃烧室D中,在燃烧室中燃烧器燃烧补充热量,使废气升至设定的氧化温度(一般为760℃),废气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CO2和H2O。

废气成为净化的高温气体后离开燃烧室,进入蓄热室B(上两个循环陶瓷介质已被冷却吹扫),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后排放,而蓄热室B的陶瓷吸热,“贮存”大量的热量(用于下个循环加热使用)。

蓄热室C在这个循环中执行吹扫功能。

完成后,蓄热室的进气与出气阀门进行一次切换,蓄热室B进气,蓄热室C 出气,蓄热室A吹扫;再下个循环则是蓄热室C进气,蓄热室A出气,蓄热室B 吹扫,如此不断地交替进行。

图1 RTO工作示意图2RCO同样以三室RCO为例,三室RCO与三室RTO整体流程相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填装催化剂以及运行温度水平。

在三室RTO每个蓄热室的蓄热体上部填装催化剂即可转换为三室RCO,催化剂床层布置于蓄热体床层三室上部,并通过格栅板与蓄热体分层。

其工作原理如下:有机废气从A室进入,在催化氧化炉内被加热到250~300℃后有机废气在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无焰燃烧,废气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CO2和H2O,通过B室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后排放,而蓄热室B的陶瓷吸热,“贮存”大量的热量(用于下个循环加热使用),同时C室执行反吹动作;在切换新周期后,废气从B室进入,经催化氧化处理通过C室释放热量后排出,同时A室执行反吹动作;再下个周期则是废气从C室进入,经催化氧化处理后通过A室释放热量后排出,同时B室执行反吹动作;如此循环往复。

蓄热式燃烧单双预热对比

蓄热式燃烧单双预热对比

双预热和单预热的比较1、双预热烘烤装置示意图2、双预热装置原理说明如上图所示为双预热蓄热式烘烤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烘烤装置上有二对四个蓄热体,每一对为一个空气/煤气组合式蓄热体,中间被阻断。

当其中一对工作时,另一对排放高温烟气并蓄热;空气/煤气通过一个三位八通换向阀或二组三位四通换向阀来现实转换。

空气和煤气进入各自的蓄热体内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能否加热到800℃~1000℃则不一定),从蓄热体中喷出,在二者喷出的下方面(实际已经开始了强制性混合燃烧)制作一个空腔,收缩后向包内喷出,此时,另一组蓄热体则承担了排烟的任务,在排出烟气的同时将烟气内的热量提取,蓄热体被加热。

然后进行第二次换向。

3、单预热烘烤装置示意图4、单预热装置原理说明单蓄热式的工作原理与双预热式基本相同,只是它只将空气预热到设计温度而不预热煤气。

一对二个蓄热体,一个工作则另一个蓄热。

在蓄热体的中部安装了专用的烧嘴,通过一个三位六通或一个双层换向阀来现实空气/煤气/烟气的转换。

A/B交替工作。

5、二者比较单预热蓄热式燃烧和双预热蓄热式燃烧并无谁更先进或谁更好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特别是在具体运用到单台设备上时,就存在了一个选择的问题。

只有在根据设备的差异性分析,在经过严谨的科学的计算、评估后才可以确定哪种方式更适合。

不能因为其先进就无限制引用。

特别是在烘烤器上使用,如果不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强行引入,不但起不到所期望的效果,还会给以后的生产和维护带来诸多麻烦,那样的话,双预热就只不过是个噱头了。

总的来说,蓄热式燃烧作为钢铁生产中的一项节能减排技术是值得在更多的企业里推广应用的,但在推广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各企业现有设备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实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单(双)预热装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温燃烧技术,它们都具备了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的大部分特点如:节能降耗/提高燃烧利用率/包内温度均匀/提高内衬寿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蓄热热力燃烧技术(RTO)

蓄热热力燃烧技术(RTO)

有机废气净化的燃烧法是基于废气中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氧化的特性,将废气中可氧化
的组分转为无害物质。

RTO的工作原理即将VOC废气经预热室吸热升温后,进入燃烧室高
温焚烧,使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再经过另一个蓄热室蓄存热量后排放,蓄存的热量用
于预热新进入的有机废气,经过周期性地改变气流方向从而保持炉膛温度的稳定。

基本的
RTO系统由1个公共燃烧室、两台或多台蓄热室、换向装置和相配套的控制系统组成。

该技术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技术特点:
²RTO 宜用于处理2~8 g/m3浓度的有机废气,对于低热值气体(如乙酸乙酯等)浓度可达12 g/m3,特别适用于难分解组分的焚化,且净化率较高(一般三室>99%,两室95%~98%)。

²RTO可适应废气中VOC组成和浓度的变化波动,且对废气中夹带少量灰尘、固体颗粒不敏感。

²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例如换热式热氧化),RTO高的热回收率使补充燃料的使用量显著减少,从而节约运行费用。

尤其是处理量大、有机物含量低的工业气体,效果更加显著。

²蓄热式热氧化处理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焚烧处理技术有明显的优势,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以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的的RTO 技术将是VOC 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之一。

在当前能源价格飙升的背景下,组织力量研究开发并推广使用该项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还可获
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杜会效益。

TNV、TAR、RTO、TO、RCO到底有什么区别

TNV、TAR、RTO、TO、RCO到底有什么区别

TNV、TAR、RTO、TO、RCO到底有什么区别原创2016-08-31tzjyq3启瑁涂装精英圈:点击↑"启瑁涂装精英圈"订阅涂装第一自媒体上周六,小编参加了涂装VOC治理专题沙龙,会上各路大咖介绍了各种在涂装行业VOCs处理的高端应用和技术,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高端汽车涂装技术沙龙研讨会VOCs治理专题(一)在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成功举办当时听到与会的各位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TNV、TAR、RTO、TO、RCO,小编也搞的一知半解,回来后只能恶补一下,到底这些高大上的东东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以下是小编学习和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欢迎各位专家在底部留言区纠正、补充!TNV回收式热力焚烧系统(TAR)回收式热力焚烧系统(德语Thermische Nachverbrennung 简称TNV)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直接燃烧加热含有机溶剂的废气,在高温作用下,有机溶剂分子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配套的多级换热装置加热生产过程需要的空气或热水,充分回收利用氧化分解有机废气时产生的热能,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

因此,TNV系统是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热量时,处理含有机溶剂废气高效、理想的处理方式,对于新建涂装生产线,一般采用TNV回收式热力焚烧系统。

TNV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废气预热及焚烧系统、循环风供热系统、新风换热系统。

该系统中的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TAR)是TNV的核心部分,它由炉体、燃烧室、换热器、燃烧机及主烟道调节阀等组成。

其工作过程为:用一台高扬程风机 将有机废气从烘干室内抽出,经过TAR内置的换热器预热后,到达燃烧室内,然后再通过燃烧机加热,并滞留0.7~ 1.0 s,在高温下(750℃左右)将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有机废气变成CO2和水。

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内的换热器和主烟气管道排出,排出的烟气作为烘干室循环风进行加热,为烘干室提供所需的热量。

在系统末端设置新风换热装置,将系统余热进行最后回收,将烘干室补充的新风用烟气加热后送入烘干室。

蓄热式燃烧技术(插图)

蓄热式燃烧技术(插图)

蓄热式燃烧技术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工业炉做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如何尽快推行高效、环保的节能技术成为重中之重。

蓄热式燃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加热炉的能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低热值燃料(如高炉煤气)的合理利用,既减少了污染物(高炉煤气)的排放,又节约了能源,成为满足当前资源和环境要求的先进技术。

另外,蓄热式燃烧技术的采用又强化了加热炉内的炉气循环,均匀炉子的温度场,提高了加热质量,效果也非常显著.二、发展历史蓄热式燃烧方式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很早就在平炉和高炉上应用。

而蓄热式烧嘴则最早是由英国的Hot Work与British Gas公司合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

当初应用在小型玻璃熔窑上,被称为RCB型烧嘴,英文名称为Regenerative Ceramic Burner。

由于它能够使烟气余热利用达到接近极限水平,节能效益巨大,因此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1984年英国的Avesta Sheffild公司用于不锈钢退火炉加热段的一侧炉墙上,装了9对,其效果是产量由30t/h增加到45t/h,单耗为1.05GJ/t。

虽然是单侧供热,带钢温度差仅为±5℃。

1988年英国的Rotherham Engineering Steels公司在产量175 t/h的大方坯步进梁式炉上装了32对RCB烧嘴,取代了原来的全部烧嘴,600℃热装时单耗0.7GJ/t,炉内温度差±5℃。

日本从1985年开始了蓄热燃烧技术的研究。

他们没有以陶瓷小球作蓄热体,而是采用了压力损失小、比表面积比小球大4—5倍的陶瓷蜂窝体,减少了蓄热体的体积和重量。

1993年,日本东京煤气公司在引进此项技术后作了改进,将蓄热器和烧嘴组成一体并采用两阶段燃烧以降低NOx值,其生产的蓄热式烧嘴称FDI型。

开始用于步进梁式炉,锻造炉,罩式炉以及钢包烘烤器等工业炉上。

日本NKK公司于1996年在230t/h热轧板坯加热炉(福山厂)上全面采用了蓄热式燃烧技术,使用的是以高效蜂窝状陶瓷体作蓄热体的热回收装置和喷出装置一体化的紧凑型蓄热式烧嘴,烧嘴每30s切换一次。

蓄热燃烧技术的应用

蓄热燃烧技术的应用

蓄热燃烧技术的应用蓄热燃烧技术是基于蓄热室的概念回收废气的余热,实现余热极限回收和助燃空气的高温预热,达到节能效果。

蓄热室最早发明于1858年,主要用在玻璃熔炉、平炉、熔铝炉等工业路上。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节能降耗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蓄热式燃烧技术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出炉烟气的热量,大幅度地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减少CO2和NO x的排放量。

因此,该技术在国际上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

1.蓄热式燃烧器九十年代至今, 美、日、英等国开发出蓄热式燃烧器,并不断加以发展完善,实现了高效节能与低污染排放,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加热炉、热处理炉、锻造炉等工业炉上。

蓄热式燃烧器是一种集燃烧器、换热器、排烟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燃烧器,主要通过蓄热体,利用烟气热量将空气预热至高温,很大地提高热能利用率;同时又采用了分级燃烧和烟气回流技术,减少了燃烧污染的排放量。

蓄热式燃烧器主要有陶瓷蓄热室、燃料喷口、高温空气喷口、绝热管道、换向阀等组成。

燃烧器喷口既是火焰入口又是烟气排出口。

蓄热室大多紧靠在燃烧器上,蓄热体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一般采用直径为十几毫米的陶瓷球。

近来已发展采用蜂窝陶瓷体作为蓄热体,蜂窝陶瓷蓄热体比陶瓷球蓄热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蓄热效率更高。

蓄热式燃烧器必须成对安装,两个为一组。

其中包括两个相同的燃烧器,两个蓄热器、一套换向阀门和配套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

A烧嘴工作时,燃料和空气由A 烧嘴喷入,燃烧生成的火焰加热物料,高温烟气进入B烧嘴,并通过辐射、对流传热将热量传给蓄热体,烟气温度降低到200℃以下经过换向阀排出。

然后换向工作,冷空气通过B烧嘴的蓄热室后,已含热量的蓄热体再以对流换热为主的方式将空气预热至高温(一般空气预热温度与排烟入口温度仅差50~150 ℃),而使传热蓄热体被冷却。

换向阀一般以30~200s的频率进行切换,使两个蓄热体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地运行。

浅谈在工业炉上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

浅谈在工业炉上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

些问题 , 进而在优化设计方面提 出相 应的建议 。 关键词 : 蓄 热 式燃 烧 技 术 ; 工业 炉 ; 应用
室安装在 炉子的底部 , 同时在炉墙浇注 喷 口和通道 , 并与高 效 回收 1蓄热式燃烧技术在不 同炉型工业炉上的应用 余热装置 合为一体 , 构成 同时具有排烟 、 供热 和回收余热功 能的集 1 . 1在推钢式连续加热炉上的应用 蓄热室和 普线厂 、 中型厂 和部分 中板厂主要应用该 炉型 , 以加热普钢 和 成式加热炉。它具有 的优点是在炉体 内集 中了介质通道 、 使外部高温管道 占地减少 , 只进行简单 的系统 布置 , 设备体积 低合金钢等钢种为主 , 也同来加热优质碳 素钢和高合金钢。而且存 喷 口, 设计供热能力有很大 的余地 。因为简 在三种各有优缺点的蓄热实现形式 。 ( 1 ) 普线厂 。 因为没有特殊的加 和布置方式不限制加热 能力 , 可以有多种选择进行 喷 口设 计 , 从 而使加热 质量 的需要 热要 求 , 普线 厂较多地采用集 中蓄热和换向的方式 , 而且具 有设 备 化了喷 口, 此外 , 因为换 向控制和蓄热 比较集中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简单 、 可靠性强 、 方便操作的优点 。 ( 2 ) 中板厂。 因为钢 的温度需要调 得以满足 。 使燃料供入压力 比较大地影 响加热 能力 。集成式加热 节, 中板厂 目前 主要采用蓄热烧嘴式 , 其换 向的方式 主要包括 两种 , 了供 热调节 , 可 以采用集 中分段 蓄热 、 换 向和双 预热 。 即集 中换 向与分散换 向。其中分 散换 向具 有灵 活的调节 手段 , 能使 炉尤其适合低热值 的煤气 , 因为在炉墙 内设置有煤气 、 助燃空气通道 , 中板加热的需要得 到满足 , 但 也有复杂 的设备 、 难度较 大的操作维 但是这一结构 的加热炉 , 在进行 浇注料施 工的过程 中具有较 护的缺点 。 ( 3 ) 合金钢加热。 主要是利用 蓄热和常规两个烧 嘴相结合 所 以具有较为复杂 的内模结构 , 大 的难度。 所以采用复合 炉体 , 整体进行浇注 , 为了使 炉体 的质量得 的形式 , 其能够解决合金 钢热裂等问题 , 但是常规 系统 的工况和蓄 到保证 , 可 以选用莫来石 自流浇注料。因为具有高触变性 的 自流料 热之间相互 干扰 , 使 系统运行受 到影响 。 浆体 , 不需在施工时振动 , 可 自行流动 、 脱气 、 密 实 , 所 以在施工 时产 1 . 2在步进式加热炉上的应用 通过材料理化性能指标 的提 主要应用 于高线厂 和小型连轧厂。 采用 的大 多是外置蓄热装置 生 的孔洞和裂缝可以大大减少 。此外 , 使炉体 的热震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 证 , 重烧 线的变化也很小 , 从 式, 包括集 中蓄热 、 换 向和分散蓄热 、 换 向两种 。 它的特点是 : 应用最 高 , 避免 了煤 气泄 先进 的换 向组合 , 不但减少 了换 向时煤气 的损失 , 而且确保 了换 向 而有效地保证了通道之间的密封性 和炉体 的整体性 , 过程 的安全 。对相对分散蓄热 和喷 口布置进行优化后 , 保证了空间 漏 的事故发生 。 的燃烧 , 不存在炉 内的局部高温和火焰 盲区。 2 . 3外王蓄热器式加热炉 外王蓄热器式 加热炉是一 种处于集 成式加热 炉和 蓄热烧 嘴式 1 . 3在室式加热炉上 的应用 室式加热炉主要包括室式锻 造用 加热炉 、 室式均热炉和室式热 加热炉之间的结构形式 。其特点主要是 : 把 蓄热 室和高温通道设置 使 之与炉 内喷 口直接连接 , 从 而形 成外 处 理炉等 。目前 国内在这几种室式 加热炉上应用蓄热式技术都取得 在集成式加热炉 的炉体外 , 采用分段换 向和相对 集中的蓄热室。这样的结构形式 了很好 的效果 。因为不是长期连续单台使用室式加热炉 , 所 以开发 置蓄热系统 , 引发了系统设计很多积极 的变化 ,相 比于前两种形式更加 的灵 活 。 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是 比较适合的。 首先 , 能够依照现 场的需要对蓄热室进行 灵活 的设计 , 同时增加上 1 . 4在钢包烘烤器上的应用 喷 口的设计和换 向燃烧方式也更加灵 在钢包 盖上安装蓄热式热 回收装置 , 鼓 风机 、 换 向阀、 排烟和燃 下蓄热室的调节手段 。其次 , 活 , 以及喷 E l 的燃烧组合更具多样性 。 料引入装置 , 把常规烤包烧嘴替换 掉 , 用于烘烤钢包 , 这一技术 具有 5 0 %以上 的节能效果 、 使烤 包温度和均匀性提 高 、 排 烟污染减 少等 3在 设计 蓄热式加热炉过程中应 注意 的问题 优点 。但是 目前 要着力使设备造价降低 , 换 向设备的可靠性提高 。 3 . 1优化蓄热室结构 的参数 蓄热 室结构参数 的热力 和阻力特性 密切关系着介质压 力 、 流量 1 . 5在钢管热处理炉上 的应用 因为温度和供热量不高 , 主要采用茧青石质 陶瓷蜂窝体小型蓄 和 换 向 时 间 , 所 以应 该 进 行 定 量 计 算 。 热烧嘴 , 但 这对控制温度方面 的要求很高。 3 - 2优化炉体结构 2 蓄 热 式 轧钢 加 热 炉 的 几 种 应 用 形 式 加热炉采用墙 内通道集中蓄热方式的 , 很 关键 的步骤 就是布置 炉体的整体性 、 气密性 和喷 口, 因为加热炉能否正常生产 , 能否取得 2 . 1蓄热烧嘴式加热炉 要更严 蓄热式烧嘴具有 的特点是 : 燃烧器 和回收蓄热室 的余热装置集 理想的燃烧效果受其直接影响 。因此对于蓄热式烧嘴 而言 , 选 成为一体 , 配成一对类 似于常规烧嘴 的燃烧 系统 , 各个 蓄热式烧 嘴 格地要求蓄热室结构 ,要根据生产单位加热炉 的具体炉膛 尺寸 , 都 周期性地予 以使用 。通常情况下 , 一座炉 子由多对 蓄热式烧 嘴为 择合适 的蓄热箱结构 和蓄热体材质与形状 。 其供热。相关 的资料显示 , 蓄热烧 嘴式加热 炉在 国外 被较 为普 遍地 4 结论 本文论 述 了在不 同炉型 的工业 炉上应用 蓄热式 高温空气 燃烧 采用 , 而且 已经具备了非常成 熟的蓄热技术。从 使用的蓄热体 材料 方面来说 , 国外 主要使 用瓦砾 、 陶瓷蜂窝体 、 陶瓷球等 , 尤其是 高度 技术 , 分 析了三种加热炉优点和缺点 , 从 而得 出结论 : 选择哪一种形 要依据不 同的炉型 、 燃料条件 和加热工 重视具有小巧结 构的陶瓷蜂窝体蓄热式烧嘴。 国内主要使用陶瓷蜂 式 才能达到最优化 的效果 , 并进行有 针对性的设计 , 同时要多种选 择换 向阀和蓄热体结构 窝体和 陶瓷球两种蓄热体 。 近两年 国内才开始将蓄热式烧嘴使用在 艺 , 大 型加 热炉上 , 并 且适 当改进 了烧 嘴的结构布置 , 主要是部分 蓄热 及材料等核心设备 。 体埋进 了炉墙 , 使“ 皮厚囊小” 的原有结构得到 了改善 。蓄热式烧嘴 因为它多具有 的调节灵 活性 , 选 择炉型 的多样性 , 以及能 够适应不 同工艺的要求等优 势和特点 , 在未来的发展 中, 成为蓄热 式高温空 气燃烧技术很重要 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 国内已有专利的单体 自身蓄 热烧嘴 , 因其简单 的结构 、 很小的体积而竞争力更强 , 对 于改造 旧炉 子具有 节省投资 的优点 。 2 . 2集成式蓄热加热炉 集 成式 蓄热加热炉是 国内较早应用的一种形式 , 其特点是 蓄热

蓄热催化燃烧RCO技术分析

蓄热催化燃烧RCO技术分析

蓄热催化燃烧RCO技术分析RCO技术主要包括废气预处理、燃烧和蓄热三个步骤。

废气预处理是为了去除废气中的杂质和湿度,以保证后续的催化燃烧过程的正常进行。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冷凝、提纯和干燥等。

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蓄热媒介(如陶瓷颗粒)吸收并储存起来。

蓄热媒介的选择是关键,它应能够在燃烧温度下稳定运行,并能迅速吸热和释放热量。

催化燃烧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高效地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催化剂通常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如铂、钯、二氧化钛等。

催化剂的选择应考虑废气组成、温度、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RCO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RCO技术具有高效的处理效果。

由于催化剂的存在,RCO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燃烧,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和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生成。

研究表明,RCO技术可以将有机物的转化率提高到90%以上。

其次,RCO技术是一种低温燃烧技术。

与传统的高温燃烧技术相比,RCO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和设备的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烟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生成。

此外,RCO技术还具有一定的资源回收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和操作,可以将废气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组分(如烃类、溶剂和可回收材料等)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尽管RCO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催化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废气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和杂质,催化剂容易受到毒性物质的污染和损失活性。

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其次,RCO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高湿度废气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废气的前处理措施和催化剂的优化设计,以确保废气的彻底净化。

最后,RCO技术的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催化剂和蓄热材料,以降低设备成本和能耗。

总之,蓄热催化燃烧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温燃烧和废气净化效果好的技术。

尽管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RCO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蓄热式加热炉的蓄热燃烧技术应用及操作优化探析

蓄热式加热炉的蓄热燃烧技术应用及操作优化探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蓄热式加热炉的蓄热燃烧技术应用及操作优化探析高 阳摘要:当前许多钢厂的轧钢产线加热炉仍使用的是三段式步进蓄热加热炉,与其他类型加热炉相比,三段式步进蓄热加热炉具有加热均匀,温度可控,余热可回收,废气排放量低、燃料选择面广等优点,适合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天然气等各种燃料,并且可以有效利用本厂产生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或者转炉煤气等作为燃料,既保证了加热质量,有效降低钢坯的氧化烧损,又实现了节能减排,降本创效,受到了国内许多钢厂的青睐。

本文主要介绍了蓄热式加热炉及蓄热燃烧技术的原理,并简述了蓄热式加热炉蓄热燃烧技术在河钢张宣科技型材作业区的应用效果及操作优化相关情况。

蓄热式加热炉及其蓄热燃烧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仅给大多数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其技术的应用在节能环保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蓄热式加热炉;蓄热燃烧;蓄热体;技术应用;节能;环保;操作优化1 概述河钢张宣科技型材作业区设计产能为70万吨/年,生产钢种为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等,为适应轧线工艺和燃气条件的要求、提高钢坯加热质量、降低钢坯氧化烧损及控制脱碳,河钢张宣科技型材作业区选用的是三段式步进梁式蓄热加热炉,自投产以来,本加热炉生产运行安全稳定,有效利用了本单位炼钢厂产生的转炉煤气,加热质量指标优良,生产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但是在实际操作使用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例如操作不当、管理不到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加热炉的炉况寿命、经济指标、节能降耗和使用效率。

下面就以上问题重点对蓄热式加热炉、蓄热燃烧技术应用和操作优化及节能环保进行探析。

2 蓄热式加热炉首先,对蓄热式加热炉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蓄热式加热炉主要由加热炉炉体本身、换向系统、蓄热室蓄热体、供风系统、燃料、汽化冷却、液压润滑和排烟及各种管路等系统构成。

实质上就是蓄热式换热器与常规加热炉的结合体。

工业炉蓄热式燃烧技术

工业炉蓄热式燃烧技术
(2)强化炉内传热的技术:富氧燃烧技术、脉冲燃烧 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及强化传热技术。
强化炉内传热技术永远是工业炉节能前瞻性主题。
➢2.推广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扩大 技术应用领域
①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燃烧技术。高温
空气燃烧技术通过蓄热室将烟气热量进行热交换,可使空气预热温度达 烟气温度的95%,接近极限地回收烟气余热。 ②采用富氧燃烧技术
富氧助燃技术具有减少工业炉排烟的热损失、提高火焰温度、提高 工业炉产量、缩减设备尺寸、利于CO2和SO2的回收综合利用和封存等 优点。
③采用脉冲燃烧技术。 脉冲燃烧技术是高速气流燃烧技术与脉冲控制技术的联合应用,可
使燃烧器在燃烧过程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通过控制实现炉内强烈 的气体循环,增加炉内对流传热量和炉温均匀温度,尤其适合中低热 处理炉子的应用。
用户
炉型 燃料 燃烧方式 烧嘴型式 蓄热体 设计单位
使用情况及问题
宝钢热轧厂
步进炉
混合煤气
平焰烧嘴 +单蓄热烧嘴
美国套筒 式
小球
马钢中板厂 推钢炉 高炉煤气
双蓄热
左右喷口 布置
小球
济钢
推钢炉 混合煤气
双蓄热
左右喷口 布置
小球
单耗1.4GJ/t 问题:①煤气热值低,蓄热式效 果不明显②均热段大量平焰烧嘴
自1997年开始,蓄热式燃烧技术开始在我国轧钢加热炉等加热设 备上推广使用,并且发展迅速,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在400多座加 热炉上获得应用。尤其是空煤气双蓄热技术(中国创造)的使用,取 得了节能、减排显著成果。
➢2.蓄热式燃烧技术国内发展特点
(1)冶金行业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先行者。轧钢连续加热炉 为最早的应用对象。

国内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系统分析

国内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系统分析

蓄热 式燃 烧技术 在轧钢 厂加热 炉上 已经应用
由表 1 以看 出 ,“ 嘴式 ” 蓄 热燃 烧 系统 可 烧
了十多 年 ,蓄 热 式 燃 烧 系统 也 经 历 了从 早 期 的 “ 道式 ” 到 目前 的 “ 嘴式 ” 通 烧 。早 期 的 蓄热 式
具有 “ 通道式 ” 蓄 热 燃 烧 系统 无 法 比拟 的 优越 性 ,故而 “ 道式 ” 蓄热燃 烧系 统被 “ 嘴式 ” 通 烧
“ 嘴式 ” 蓄热燃 烧 系统根 据 换 向 系统 的 型 烧
式分 为 :半 集 中换 向系统 、全分散 换 向系统 、大
分散 小集 中换 向系统 。 ( ) 半 集 中换 向 系 统 ,是 指加 热 炉 分 两 段 1 或 多段供 热 ,每段 的空气/ 烟气 系统和煤 气/ 气 烟
和全分散换向系统的融合。不同换 向系统的比较
这 导致能 量 损 失 ,而 裂 解 产 生 的大 量 的 C又 加
不同可 以分 为:空煤气 双蓄热 、空气单蓄热两 种。 ( )空煤 气双 蓄热 1 ’ .
空 煤气 双蓄 热是 国 内用得 较 多 的蓄热 方 式 , 空 煤气 在各 自的喷 嘴 内能 预热 到 9O 以上 。空 O℃ 煤 气双 蓄热燃 烧 系统 多用 于燃 料为低 热值煤气 的
冶 金


V0 . No 2 129 .
M a . 0l r2 O
ENERGY F0R ETALL M URGI CAL NDUS I TRY
国 内加 热 炉 蓄 热 式 燃 烧 系统 分 析
朱 理 朱 宗铭
( 中冶华天 工程技术 有限公 司 )
摘 要 介绍了国内加热炉常用 的几种蓄热式燃烧系统 , 并分析 了各蓄热式燃烧系统的优缺点。

RTO和RCO比较

RTO和RCO比较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一. RCO净化设备适用范围RCO设备可直接应用于中高浓度(1000mg/m3-10000 mg/m3)的有机废气净化;RCO设备也可应用于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用于替代催化燃烧和加热器部分。

RCO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热回收率需求高的场合,也适用于同一生产线上,因产品不同,废气成分经常发生变化或废气浓度波动较大的场合。

应用行业包括汽车、造船、摩托车、自行车、家用电器、集装箱等生产厂的涂装生产线。

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涂料、制鞋粘胶、塑胶制品、印铁制罐、印刷油墨、电缆及漆包线等生产线的废气处理,尤其适用于需要热能回收的企业或烘干线废气处理,可将能源回收用于烘干线,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可处理的有机物质种类包括苯类、酮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醚类和烃类等等。

二. RCO净化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尾气通过引风机进入设备的旋转阀,通过选转阀将进口气体和出口气体完全分开。

气体首先通过陶瓷材料填充层(底层)预热后发生热量的储备和热交换,其温度几乎达到催化层(中层)进行催化氧化所设定的温度,这时其中部分污染物氧化分解;废气继续通过加热区(上层,可采用电加热方式或天然气加热方式)升温,并维持在设定温度;其再进入催化层完成催化氧化反应,即反应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的热量,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经催化氧化后的气体进入其它的陶瓷填充层,回收热能后通过旋转阀排放到大气中,净化后排气温度仅略高于废气处理前的温度。

系统连续运转、自动切换。

通过旋转阀工作,所有的陶瓷填充层均完成加热、冷却、净化的循环步骤,热量得以回收。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使用旋转阀替代了传统设备中众多的阀门以及复杂的液压设备。

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热回收率达到95-97%。

三. 设备特点1.操作费用低,RCO一般在有机废气达到一定浓度(1000mg/m3以上)时,净化装置中的加热室不需进行辅助加热,节省了费用;2.不产生氮氧化物(NOX)等二次污染物;3.全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4.安全性高、净化效率高达99%以上;5.高效的热量回收率,热回收效率≥95%。

浅谈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钢铁行业的使用

浅谈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钢铁行业的使用
如 前所 述 , 单纯地 从 节 能角度 考虑 使 用 蓄热 式燃 烧 技 术是得 不 偿 失 的。 别是 一 个 特 大 型 联 合 企业 设备 稳 定 运 行 对 于 整个 生产
段 , 气 出炉 后还 有空 气换 热器 或 空 、煤气 烟 换 热 器 ,所 以最 终 从 烟 道排 走 的烟 气 温 度
为 了追 求 表 面 上 的先 进 性 而 盲 目地 推 广 蓄 热 式燃 烧 技术 。 焦炉 煤 气和 高炉 煤气 的价 值 实 际上 完 全 取 决 于 各 个 企 业 高炉 煤 气 的 利
此 实际节 能效 果应 该 是这部 分 差值 。 据 加 根
热 炉 的 热平 衡 计 算 ,一 般 烟 气 带走 热 量 约 占全 炉 总 热 量 支 出 的2 %左 右 ,所 以采 用 0 蓄热 式 燃 烧 技术 的加 热 炉 其 最 大 节 能效 果
运行 成 本 。 以单 从节 能 角度考 虑 ,蓄热 式 所 燃烧 技术 并 不像我 们想 象 的那 样具 有优 势 ,
煤炭 的新 型生产 模 式 。 用这 种 方式将 给 冶 采 金行 业 的清 洁 生产 、 金行 业 周边城 镇 环境 冶
1 9
改善 以及 减轻 铁 路 运 输 负 担 开拓 一条 新 的 途 径 ,同 时也 为 蓄 热 式 燃烧 技 术 在 冶 金 行 业 的广 泛推广 提 供 了发展 空 间 。
现 有 蓄 热 式 技 术 在 人 型加 热 炉 上 应 用
目前 蜂 窝 蓄 热 燃烧 系 统 的换 向时 问 增加 了
数倍 。 同样 换 向设备 的动 作频 率 降低 了数倍 ,
存 在 换 向装 置 需 频 繁 换 向,在 设 备 寿 命 和 运 行可 靠性方 面存 在 问题 。 使该 项技 术在 连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1. 什么是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技术。

RCO是指"Regenerative Catalytic Oxidizer",意为再生式催化氧化装置。

该技术结合了蓄热和催化氧化两种处理方法,通过催化剂促使有机废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废气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2.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进气、预热、催化氧化和蓄热再生。

首先,有机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系统,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可能的颗粒物和污染物。

接下来,废气进入预热器,与从系统中排出的燃烧废气进行热交换,将废气预热至催化反应所需的高温。

这样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

然后,预热后的废气进入催化氧化室,接触到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使有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产物。

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废气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

最后,经过催化氧化后的废气进入蓄热器,其中的热量被吸收并储存下来。

然后,系统会周期性地改变进气和排气的方向,利用蓄热器释放储存的热量,再次加热进入的废气。

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并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3.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的优势是什么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相比其他废气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a. 高效处理:催化剂的存在使得废气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b. 节能环保:通过蓄热再生的方式,可以将废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

c. 安全可靠:催化燃烧过程中,温度控制较为精确,不会产生高温燃烧或副产物,减少了对环境和设备的损害。

d. 适用性强:RCO技术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废气,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都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e. 操作维护简单:RCO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相对容易,不需要频繁更换催化剂,降低了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通过催化剂和蓄热再生的方式将有机废气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2种不同换向方式的蓄热式燃烧技术在宽厚板蓄热式加热炉中的应用

2种不同换向方式的蓄热式燃烧技术在宽厚板蓄热式加热炉中的应用
造 时应用能完全分 隔空气及煤气 2种介质的新型烧嘴 以及在 l号加 热炉上应 用集 中换 向燃烧 技术 的建议 ,
以提升 蓄热式燃烧技术 的应用水平 。 关键词 蓄热式加热炉 烧 嘴 换 向阀 集 中换 向方式 分散换 向方式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Re g e ne r a t i v e Co mb us t i o n Te c hn o l o g y wi t h Two
e n c o u n t e r e d i n d a i l y u s e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s ma l l t h r e e r e v e r s i n g v lv a e h a v e a s p e c i a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a b o u t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n e w b u r n e r wh i c h c a n s e p ra a t e t h e a i r a n d g a s c o mp l e t e l y w h e n t h e t w o s e n t h e a t i n g f u na r c e s a r e t r a n s f o r me d .T h i s me t h o d c a n e n h a n c e t h e
Di fe r e n t S wi t c h i n g Wa y s o n He a v y P l a t e Re h e a t i n g F u r n a c e

浅谈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的设计特点

浅谈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的设计特点

不易堵 塞 , 命较 长, 寿 部分 小球 可重 复使 用 ; 缺点 是空 煤气流 经 蓄热 体时 阻力损 失大 , 特
别是 当高炉 煤气 压力较 低 时 , 膛 内燃烧 火 炉
焰 的刚性 明显变 弱 , 烧效 果变 著 ,降低 了 燃 钢 坯加 热质量 和 产量 。此 时,需要 加 人煤气
2 换 向装置
பைடு நூலகம்
0 2 1 向阀 的结构形 式 .换
蓄 热 式 烧 嘴 由空气 蓄热 室 和 煤 气 蓄热
室 组合 隔 开配置 , 预热 的高温 空 气和 高温煤 气 分别 入炉 后 ,进 行斜 交 混合燃 烧 。
烧 嘴组 合配 置可 分为 上 、 下组 合及 左右 组 合两 种 ,各有 特点 :
特点,简单总结为以_儿个方面: 卜
1 蓄热式烧嘴
件 下 , 等质 量气 体换 热 到 同一 温度 时 的蜂 将
窝体 体积仅 为球 状蓄 热 体 的 1 ~ 1 , 量 / 3 / 重 4 仅 为球 的 11 /o左 右 ,构 造 更轻 便 、结构 更
紧凑 。缺 点是 相 对 小球 状 的蓄 热 体 易堵
离 ,在 燃 烧 段 之 间 交错 的位 置 布 置煤 气 喷
置 了空 、煤气 蓄热 式 交换器 ( 蓄热 室 ) ,回
收烟气 的 余热 , 可将 空 、 煤气 预热 至 I0  ̄ O 0C
以上 ,排烟 温度 降至 10 以下 ,从而 使低 5℃ 热 值煤 气 ( 高 炉煤气 ) 泛地 用 于轧钢 加 如 广
热炉成 为现 实 , 高 了加热 炉 的热 效率 ,实 提 现 了大 幅度 节 能。
1 1蓄热体 形式 .
蓄 热 式烧 嘴 采 用 小球 状 或 陶 瓷 蜂 窝状

RTO与催化燃烧在有机废气治理中的技术对比分析

RTO与催化燃烧在有机废气治理中的技术对比分析

RTO与催化燃烧在有机废气治理中的技术对比分析催化燃烧分为:蓄热式催化热力氧化RCO(Regeneration Catalytic Oxidizer)和换热式催化热力氧化 CO(Catalytic Oxidizer)。

催化燃烧和蓄热式热力焚烧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ezer)废气治理技术,是目前能够实现VOCs达标排放的成熟技术。

两种技术从去除率、达标能力上来讲是一致的,但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区别的。

下面对两种技术进行比较。

一、催化燃烧技术反应温度低催化燃烧反应温度一般在250~400℃,热损失小,所需的能耗低;而RTO反应温度一般在800~1000℃(个别资料提到反应温度760℃,但需增加反应停留时间),热损失大,所需的能耗高。

二、催化燃烧技术不产生NOxRTO的反应温度比较高,会将空气中的氮气部分转化为NOx,并且这一转化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停留时间的延长会迅速提升,催化燃烧不会生成NOx。

据研究:1)一套20万m3/h处理量的RTO设备,其NOx排放量约等于一台35t/h的燃煤流化床锅炉。

2)在930℃时,在空气气氛下,N2和O2反应生成的热力型NOx平衡浓度可以达到210ppm(265mg/m3),如果停留时间足够长,生成的NOx还会进一步增加。

3)《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5.5.1一般规定:在一般规定中,对治理工程处理后可达到的排放水平以及净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监测要求等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关于净化系统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的控制在规范6.4中进行了规定。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RTO 处理为高温燃烧,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生成NOx,需要对其净化予以考虑,具体排放要求执行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基于此,如果采用RTO技术治理VOCs,后续要采取脱硝措施。

三、催化燃烧技术不产生二噁英1.催化燃烧技术不产生二噁英催化燃烧技术作为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也是目前能够实现VOCs达标排放的成熟技术。

RTO和RCO性能比较

RTO和RCO性能比较

RCO的中文翻译是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而RTO的中文翻译为蓄热式热力焚烧废弃治理技术。

两者都是一种实现VOCs达标排放的技术。

两种技术从达标能力和去除率来说差别很小,但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还是需要了解这两项技术的差异的。

一、RTO概念及特点RTO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摄氏度以上,使废气中的VOCs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

陶瓷蓄热体应分成三个(含三个)以上的区或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

蓄热室“放热”后应立即引入部分已处理合格的洁净排气对该蓄热室进行清扫(以保证VOC去除率在99%以上),只有待清扫完成后才能进入“蓄热”程序。

RTO 蓄热式废气处理设备,运行费用省,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高的优点,适应废气浓度1000~10000mg/m3 ,分解效率:99%--99.5%。

是目前最为经济可靠的达到50mg/m3严格的排放标准的VOCs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RCO概念及特点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作用原理是:结合蓄热式氧化及触媒氧化,在陶瓷蓄热体上部填充催化剂,借助催化剂使有机废气在相对较低的起燃温度(280-500℃)下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另一个蓄热室继续催化氧化反应放热,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

RCO装置与RTO 装置相类似,多采用床式设计,蓄热室底部填充陶瓷蓄热体,催化剂填充在陶瓷蓄热体与氧化室之间。

RTO与RCO性能对比表(处理风量30000m3/h)三、综合处理能力及成本分析1)达标性1 RCO常用为堇青石陶瓷蜂窝为载体的贵金属蜂窝催化剂,贵金Pd、Pt为活性组分。

由于催化剂对废气成分具有选择性,而烟包印刷采用多种成分溶剂混合使用,因此任何一种催化剂都不能确保所有成分VOC都能够彻底氧化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对煤气的压力要求非常高, 通常从375mm水柱到1500 mm水柱 由于苛刻的煤气压力要求而 使得烧嘴的调节能力较低, 仅 能达到: 2:1
两种技术的比较
10. 烧嘴使用寿命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由于采用厚重的高质量的耐 没有耐火材料导流档板, 煤 火材料导流档板, 可达到相当 气喷嘴将煤气喷入炉内, 煤气 长使用寿命 喷嘴易损坏, 然后煤气漏入炉 墙, 边燃烧边进入炉内, 使炉 壳温度过高而损坏炉壳锚固 钉, 整个炉墙与炉壳间分离而 使炉墙的坍塌。
两种技术的比较
2. 技术先进性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当今世界蓄热式烧嘴市场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 最先进的低NOX技术 过时的低NOX技术,由于其技 术的本身内在弱点,没有改进 和提高的空间
两种技术的比较
3. NOx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两种蓄热式燃烧技术比较
2008年8月
典型蓄热燃烧技术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公司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公司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特点:
Bloom(布洛姆)公司
燃气和空气均通过烧嘴头喷入炉膛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特点:
日本公司
燃气在烧嘴头外部炉墙上的开孔喷入炉膛
两种技术的比较
1. 主要特点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两种技术的比较
7. 步进加热炉适用性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非常好的火焰形状, 非常适 用于步进加热炉侧壁燃烧的 应用 是在側燃烧加热炉中唯一的 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火焰及 燃烧的方法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火焰没有一定的形状及无法 控制导致火焰易于直接喷射 到钢坯上, 增加钢坯的烧损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 没有办 法确认钢坯的加热质量, 烧损 率甚至 吨钢燃耗率
多次风燃烧 导流挡板混合 中心燃料喷嘴 不需额外的燃气喷嘴空间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燃料喷射燃烧或扩散燃烧 没有采用导流挡板 每个烧嘴需要两个煤气喷射 器或煤气喷嘴安装在炉墙上, 要求空间大
两种技术的比较
1. 主要特点
该燃气分级烧嘴的燃气 喷嘴应布臵于烧嘴头外 左右两侧,但因没有足 够空间而用一个喷嘴, 且布臵在上面,性能更 差。 燃气分级技术的 燃气喷嘴
两种技术的比较
7. 步进加热炉适用性
右图为燃气分级技术导 致钢坯烧损严重 燃气分级技术的 高烧损率
两种技术的比较
8. 加热质量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极好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低于可接受的标准
两种技术的比较
9. 燃料压力-适用性-烧嘴调节能力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非常宽的煤气压力要求 (从 30mm水柱到500mm水柱 极大的烧嘴的调节能力: 4:1 以上

两种技术的比较
4. 火焰形状及控制性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非常好的火焰形状 火焰能够很好地进行控制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没有定型的火焰 火焰无法控制 非常糟糕的燃烧性能
两种技术的比较
4. 火焰形状及控制性
燃气分级火焰几何尺寸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两种技术的比较
10. 烧嘴使用寿命
燃气分级技术的 燃气喷嘴烧坏
两种技术的比较
10. 烧嘴使用寿命
右图为燃气分级技术燃 气喷嘴烧坏后,导致炉 墙烧坏 燃气分级技术的 喷嘴和炉墙烧坏
两种技术的比较
11. 操作维护成本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少的维护要求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双煤气喷嘴” 的维护量相 当大, 一般要每年更换一次或 更频繁。
能够明确界定烧嘴火焰的直 由于火焰没有一定的形状, 径和长度几何尺寸 没法提出烧嘴火焰的直径和 长度几何尺寸
两种技术的比较
6. 火焰辐射性能/加热效率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Bloom 燃气分级燃烧技术 日本
提供非常好的辐射传热性能 火焰没有光亮性, 导致极低 的”光亮”火焰 的热辐射传导性能. 热辐射传热性能差,炉子加 热质量低下, 钢坯加热质量的 低下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