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三讲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网络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考点梳理】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有、、、和等。
2、群落(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2)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有和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3、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活学活用】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条小河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稻田里全部的水稻D.一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2.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植被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B.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C.生物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都属同一物种4.(2013 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
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
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
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
生物专题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 B
思考:
关系类型 物种 A B
种间关系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个体A得利 个体B有害 实例
互利共生 ++ 寄生 竞争 捕食
地衣
蛔虫和人
大小草履虫间
+-
--
+-
牛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
(二)水平结构
(二)水平结构
1.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水平结构的特点: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1.概念: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演替的基本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专题七
种群、群落 生 态 系 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知识网络
种群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2,性别比例:
(1)概念: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专题1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专题十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J 型种群数量/个K K/2S 型时间一、种群1.概念: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不存在_______隔离和_______隔离。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的其他特征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如果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多数情况下采用估算的调查方法:(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种群的空间特征:(瓢虫)集群分布、(水稻)均匀分布、(某种杂草)随机分布。
4.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1)数量变化内容: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实例:例如,假定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 0,每年的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都为λ,则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 t =____________。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呈现“J”型曲线。
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特点:不存在最大值(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_______,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复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 O,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三)三、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包括该区域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
2.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丰富度:指群落中_____________ 的多少。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物种丰富度变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间关系①捕食②竞争③寄生④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①垂直结构特点: 现象成因: 等f植物分层f f动物分层②水平结构特点: 镶嵌性,表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
成因: 地形变化、光照、湿度、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影响四、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2.类型:①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_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裸岩上的演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其它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弃农田上的演替过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呈J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 大致符合“J”型曲线.
产生原因:环境条件 如空间、食物、天敌 等制约. 它的特点是:随种群 密度上升,增长率下 降,有最大值.“S” 型曲线中有两个关键 点(K、K/2).
7.种群的空间分布
类型: 1、随机分布型:个体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 的影响。 2、集体分布型:如蚂蚁成窝,鱼类集队成群。 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直接落在植株周围, 就形成了集中分布。 3、均匀分布型:如荒漠中的植株,由于彼此 抑制,株距十 分 相近。正在营巢的鸟,由 于有地盘割据的习性,巢的距离十分均匀。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
2.群落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丰富度
(2)种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物不同——优势物种
五.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增长 幼年个体很多,老 种群密度会越 来越大 型 年个体很少 稳定 各年龄期的个体 种群密度在一段 型 时间内保持稳定 数目比例适中 衰退 老年个体很多,幼 种群密度会越 型 年个体很少 来越小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
老年 中年 幼年
年
A B C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一)种群: 种群:
1. 种群的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方向 影响数 量变动
年龄组成
影响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布局, 种群的空间特征。 位置状态或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3.2 P1951 P2016 P2023
3.群落的空间结构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 动物的垂直由于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 关;动物的垂直由于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 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 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等不同引起, 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等不同引起,具 有镶嵌分布的特点。 有镶嵌分布的特点。
K值:环境容纳量
增长缓慢
K/2
增长速度最快
增长加速 增长缓慢
种群增长“ 型曲线 种群增长“S”型曲线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
基本概念 种群
核心概念06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记忆版)

种群和群落一、基础再现:(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种群密度就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
4.样方法调查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5.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耐心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6.迁人率或迁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侵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7.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入t,其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S"型曲线是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三)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区分群落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丶互利共生和寄生。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中不同植物适于在分层下生长。
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不同的光照强度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7.立体农业是指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8.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9.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下列有关松花江
的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松花江里所有的鱼
C.松花江里所有的生物 D.松花江里所有的植物
【答案】 A
5.(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
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
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
物种,如图 2-1 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答案】 C
C.温度
D.空气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
减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
一个“ 级” 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4.(2019·黑龙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变式 1】(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 27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
。
(2)如图 2-7 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
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
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
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图 23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
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 【答案】C
【类题演练 2】 (2019·连云港)如图 2-4 表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方法汇总
植物 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
估
算
法
强
大
提醒——
标志重捕法直接得到的是种 群数量,而不是种群密度,需
初捕数×重捕数
要将种群数量除以调查面积 或体积才能得到种群密度。
重捕中标记数
返回
取样器 取样
微生物
血细胞计数
趋光性
较小
较大
返回
(2)生态调查误差分析 ①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返回
(2)有关“S”型曲线K值与K/2的分析与应用
返回
1.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高,一只母家鼠一年可 怀8次胎,每胎最多产15~16只幼仔。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只有每胎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即出生率高) B.该家鼠的种群数量不受性别比例的影响 C.从长期效果看,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
返回
题后归纳——种群数量增长的“λ”值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分析
返回
返回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物种数目
返回
2.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
食物
镶嵌
关注立体农 业——
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 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返回
3.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判断
联系
D.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返回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在一天中的CO2 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蛇 6 物质循环 (2)基本不变 (3)消费者或分解者 b、c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文章标题: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定义与关系一、引言在生态学领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个体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几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个体的定义与特点1.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代谢和繁衍能力。
2. 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本的生物单元角色,其健康状况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个体的存活和繁衍需要受到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
三、种群的定义与特点1. 种群是指生态学上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2. 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繁殖、竞争和协作等。
3. 种群数量的增减和变化不仅受到生物自身的特点,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群落的定义与特点1. 群落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生物总合。
2.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捕食、共生、共存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
2. 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六、生物圈的定义与特点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水、陆和空气中由生物所占据的全部部分。
2. 生物圈中包括了各类生物种类以及它们所处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的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生物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七、总结回顾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草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专题3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背记版)

第五单元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中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 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4、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数量特征中, 种群密度 是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大小。
(2)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及 迁入率 和 迁出率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 性别比例 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年龄组成 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 等距取样法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 植物 。
(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 活动范围大 的动物。
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 再捕数)/再捕标记数,算出总数再求出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 增长 、 波动 、 稳定 、 下降 。
2、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3、种群增长曲线:(1)“J ”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建立模型: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 0,年增长率为λ,则t 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 N O ·λt 条件:理想条件(空间不限 食物充足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 )(2)“S ”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预测变 化趋势 年龄组成 影响出生率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密种群度 种群数量 迁入率 迁出率①K值:也叫环境容纳量。
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此时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
②K值的应用:保护野生动物---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营养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_食__物__关__系___而形成 结构 食物网:由__食__物__链____组成
功能物 能质 量_流_循_动_环_:__单_向 __性,__递__减______性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产消分非,一个不少。 吃与被吃,不能颠倒,自我平衡,严禁干扰。
网络构建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同__种__生__物__个
体的总和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特征概念种出年__性:__群生龄__别指__密率结__比在__度和__构例一__死__定亡生率活环境中的_所__有__生__物__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中考预测】
1.以下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温州动物园里所有的鸟类
B.中山公园里所有的植物
C.湿地公园里所有的生物
D.茶山上所有的茶树
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
和。
答案 D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种群的总和 群落结构垂 水直 平结 结构 构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种群是同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是由多 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关系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解析 该题中以身边的风景名胜为素材。其实是考查 学生对种群、生物群落等概念的区别,关键是理解概 念的实质。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 答案 C 方法点拨 首先要深刻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 统等概念。其次做题时仔细审题,注意判断的对象是 什么,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宁波中考)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 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经鉴定,该动 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雕鸮。乌雕鸮 是一种大型鸟类,属于雕鸮属的动物,以鸟类、蛙、 蛇、蜥蜴等动物为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A.乌雕鸮属于卵生动物
B.雕鸮属中所有的鸟类是一个种群 C.在生态系统中乌雕鸮属于消费者 D.应将受伤的乌雕鸮救治后放归自然
二、生态系统、生物圈
考点3 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 功能 b 生物群落 和它生活的环境中 1.概念:一定区域内_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 的_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 ___________。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学用P11页)
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 a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1.种群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 (1)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_______________ 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 种群密度 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____________ 、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 ________________ 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Fra bibliotek2.群落
所有生物种群 (1) 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____________ 的 总和,简称群落。 (2) 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 植物 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 ________ 起主导作用,动 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所有植物 (3) 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____________ 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4)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 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 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 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考点2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 适应 1 .适应性:生物只有 ________ 环境才能生存。现存 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自然选择 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 _________ 的结果。形态和结 功能 构与 ________的适应(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 生活方式 与 _________(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 .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 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物的保 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 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3 .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暂 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 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 至致死的因素。
(学用P12)) 1.(温州中考)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 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 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铜铃山森林 D 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是一个 (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2.(2014•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 是 ( C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