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访谈 课件(31张)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连续性文本阅读类型2访谈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连续性文本阅读类型2访谈课件
3.诱导法。指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引导出来。这种提问可以进一 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
4.追问法。指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逻辑,连珠炮式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 既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
关键技法
访谈的阅读方法
1.通读全文。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访谈的背景、访谈的话题,梳理访谈的进程、访谈的线索, 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分开阅读。将关于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阅读,先阅读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 问题,合并同类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再阅读与访谈对象有关的文字内容,总结其阐述分析的内容,提炼要点,连 缀成句。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 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
熊育群: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 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 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 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 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高考复习选考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 PPT课件

高考复习选考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 PPT课件
•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 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 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 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2007广东高考卷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 纳为哪几个方面?
、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 分析鉴赏分三步走: • ⑴指出有什么特色; • ⑵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深入思考为什么要
营造这一特色。 • ⑶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针对不
足进行深入思考时可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4.探究评价访谈内容要考虑的问题:
⑴基本思维:辩证分析 ⑵具体角度:灵活综合 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②个人因素—社会因素 ③积极因素—消极因素 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⑤个别利益—公众利益 ⑥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⑦传统文化—现代观念 ⑧继承传统—扬弃革新 ⑨人文思想—科学精神 ⑩零和思维—双赢战略 ⑾竞争时代—合作意识 ……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和评价被访者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思路:傅雷的话讲到“做人”与“做艺术家”之间是 必要条件关系。原文中哪些地方讲到这些意思呢?
第一步“划定区域”:明确③⑤⑥三问是回答这个 问题的。第二步“摘录词句”:找出所有谈到“做人” 与“艺术家”的词句。第三步“整理答案”:相同意 思的合并,零散的意思归拢,具体的表现提升。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2.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 ⑴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 ⑵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 ⑶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 ⑷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 ⑸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适当发

全国通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9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课件

全国通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9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课件

1.第 1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远写“奖状”飞机给人的第一印象,与下文近写形成 对比。②引入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第 2 段描绘出“奖状”飞机怎样的特点? 【答案】体积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装货” 能力也不小,电子设备多。 3.第 2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突出“奖状”飞机内部空间“狭小”的特点。②以 条件的艰苦衬托出军人的伟大。 4.第 3 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介绍“奖状”飞机的飞行经历。作用:通过列举 入藏、进疆次数,飞行面积,以及所完成的任务,说明“奖状”飞机在 科技及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 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 在 13 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 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 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 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 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 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 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 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 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 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7.“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段在文中有何 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承上,突出“奖状”中队屡建奇功;启下, 引出下文对“奖状”中队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 献精神的赞美。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 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 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 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 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 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 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 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 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 ‘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 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 补一点。 ”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 6 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和访谈阅读2访谈阅读课件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和访谈阅读2访谈阅读课件
答案:提问方式是运用比较法,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 人)作比较。这样发问的目的是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 人之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 倡导?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访谈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 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相关的 句子,再加以整合。这篇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 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 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 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 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 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 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 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 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答案:①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 寂寞。②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 ③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
2.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 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答案:①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分把学者放在 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 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 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 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 授用了 20 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ppt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ppt

①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摈弃世俗的价值观 •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鋼琴, (不应该把艺术作为成名成家的捷径); 你怎么看这件事? ②应该有“大爱之心”; •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 ③应该有不计成败地献身艺术的精神(对艺术具有 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 “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 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
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 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
• 【答案参考】 • 能摈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 身艺术的精神; • 有坚持原则的勇气; • 有“赤子之心”(真诚)。
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 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6分)
• 第⑥问“做人、弹琴的原则”。
• 第⑦问 “对音乐的看法”。
整合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 哪几个方面?(4分)
• • • •
【答案参考】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 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阅读 Nhomakorabea法指导】
•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 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 价访谈的收效。 • 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在文本中,最明确提到“如何做人”的 是 。 傅聪对第六个问题(“……这是不是你做人、弹 琴的原则”)的回答。 “应该具有‘赤字之心’”或“真诚第一”是答 案的要点之一。 另外,第五个问题的回答中也有相关内容。采访者问: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从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坚持原则的勇气、 坚持真理的勇气等。
其余要点可以从采访者提出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入手 分析概括,傅聪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涉及一个人(艺 术家)的“追求”问题。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新闻访谈整体阅读课件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新闻访谈整体阅读课件
点 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 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 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 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 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如《九天 神眼》中,“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一方 面衔接前后文,另一方面又暗合文章中心。
目标。
第二步: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新闻的内容,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 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 意人物和事件,分析什么人干了什么事,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风貌和观点态度。如《九天神眼》除概述性的文字外,还重
点叙述了两件事,我们需要通过描述性的内容研究机组人员
在两件事中的表现,需要提炼这种表现背后所反映的人的精
神内涵。
第三步: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借助时间、地点的切换或其他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 顺序,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借此准确地剖析文章框架结构。 如 《 九 天 神 眼 》 是 按 照 “奖状”飞机 → 机组人员 → 飞行经历 → 舍小为大 的顺序组织文字的。
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
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 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 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③而这也 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
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
第三步: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 推问等。访谈对象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 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第四步: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高考语文全国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访谈阅读

高考语文全国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访谈阅读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 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 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 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 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 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 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 理论学好。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 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 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 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 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 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 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 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内容 4步骤
步骤一:迅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 关键内容。
步骤二: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 问者)的问题,把握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 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 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步骤四: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课件

•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 “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 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 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 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
• 【考纲解读】 •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要求是:阅读和评 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考查方向】 • 实用类文本被定为必考内容。2017年新《考试大纲》将 “新闻”提到“传记”的前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向。 一直以来,占据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位置的传记终于 “退居二线”,让位给“新闻”。新闻终于走到了前台, 信息时代这一最实用、应用也最广泛的文体展现了新姿态。 随之而来的2017年全国卷落实了对“新闻”的考查,从某 种意义上讲,2018年“新闻”的热度还将高于“传记”。 • 新闻类阅读的命题侧重对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对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主要 原因”错,从材料二第2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 低,会影响……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又影 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 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既与民众有关,也与政府有关。 • [参考答案]D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 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 解之道。 •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 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的意识。 •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 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八访谈阅读课件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八访谈阅读课件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 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 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 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 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 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 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 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 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 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 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 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 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 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 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 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 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 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 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 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 常必要的。
主持人:2003 年,您在 80 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 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 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 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 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 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 回事。

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访谈
永恒的骄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 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了解高考同类阅读考点的基本解题 要领.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 端敲起”,而如今原始的敲打乐已逐渐 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转而变成了沉默。 雨打在瓦屋上的意境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纵横交 错的现实感涌上心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在瓦屋听雨 感秋意 思故园
答题小窍门之二: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 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 问题三: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邓先生冲进 本 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 探 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 讨 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
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去掉是否能够 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
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感秋意思思故园雨乐成了绝响在瓦屋听雨在公寓听雨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这篇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再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再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之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交织成了一个形象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2、对文章提出质疑,把问题写在课本 上,如: 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 质疑。 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质疑。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3.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真实性、准确性、新鲜性和及时性。而新 闻的真实性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2)准确性。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很少主观评论。 (3)新鲜性。报道内容一般是新人新事,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4)及时性。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学案二 理解、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选择题) 学案三 归纳、比较与评价探究文本内容(简答题)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 • 切高考之脉搏
在新高考山东、海南样卷中,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整合, 仍以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主,未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近年 高考卷命题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呈现以下特点:
2018、2019高考全国卷以及2020山东、海南新高考样卷考查
20情况卷如别下:
山东样卷
海南样卷
20 考查情况
×
×
卷别
全国卷Ⅰ(12 分) 全国卷Ⅱ(12 分)
全国卷Ⅲ(12 分)
关键词语
文化遗产修复
中国桥梁
志愿服务
选文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
20 19 选
择 题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 第 4 题 文化遗产“修复” 内容的梳理,不正 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的一般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 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基本类型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 新闻等;狭义的专指消息。高考主要考查消息文本阅读。消 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 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 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 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 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 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 次。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 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 《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 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 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 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 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3.访谈的阅读步骤 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 (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 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 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 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 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 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考向一 新闻的写作技巧 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新闻的真实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 现出来的。 (2)新闻的结构技巧,既包括新闻的结构方式技 巧,也包含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 实时如何处理的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访谈阅读复习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访谈阅读复习课件
话题四:采用实地采访的写作方式的原因。答:①实地采访是作者写作 的常态;②作者也重视虚构、想象,但想象要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③细节来 自生活,有着现实的力量。
2.总体把握采访者设问的目的,明确访谈对象要表达的观点。 (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钟红明的四个问题是从传记写作的动机、写作传主过往的目 的、用“时代的记忆”概括钟南山的原因和写作方式几个方面提出问 题的,熊育群在采访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表达《钟南山:苍 生在上》没有因为钟南山是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使作 品的文学性被埋没的观点。(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提问、回答的内容,可以判断选项正确。
考点2 赏析访谈技巧
访谈文本从形式上看是一问一答连环下去组成的一篇文章,但 问答中也有互动的内容,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访谈 需要双方充分配合。访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 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谈类试题考查的艺术技巧通常是针对访问 者而言的,考查基本的提问技巧。因此考生在阅读时要着重关注访 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2.方法点拨 四方面归纳访谈技巧
(1)采访目的 (2)采访态度 (3)提问方式
(4)提问技巧
正面、积极。 平等、尊重、学习、理解等。 直问、旁问、追问等。 围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平实 的口语等。
3. 答题术语 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用请教的方式,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适时的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便于沟通 紧扣主题,不蔓不枝
“访谈”是就某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去 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 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5《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阅读(含访谈)》ppt课件1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5《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阅读(含访谈)》ppt课件1

-12 -
其实,完全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 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 本,较2012 年 上升了0.51 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 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 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 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 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 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的不同?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 的成年国民更倾 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 过 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8-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 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 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6.97 本,较2012 年提高了1.48 本,其中14-17 周岁未成年人课外 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 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 分析发现,2013 年我国0-8 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 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6.5%, 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 费23.87 分钟陪孩子读书。
-14 -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 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第一则更侧重于报道在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下,数 字化阅读的相关情况;第二则侧重报道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不 同的方面介绍国民阅读情况。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的信息,范围依然是“材料一”和“材料 二”但, 比较的角度是“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的报 道。可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比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 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 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 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延伸、对照。 提问技能——环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
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 绵阳一诊 • 自202X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X年,粥建设潮不断 • 涌来,各大城市纷纭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讯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 • 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讯产业,基本上到达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 • 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 • 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3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 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讯手机的操作系统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 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 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提示] 提问的质量即提问的技能。必须结合
文本予以回答。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

高考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访谈)》 课件 (共48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访谈)》 课件 (共48张PPT)
写法,撰写者断定没有足够设臵到章节的思想家,于是把这些“二三流”
的思想一概忽略不计,于是,思想史仿佛有了断裂,有了空白。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空白”恰恰是一种有意思的内容,而 “断裂”恰恰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在中国书论画论中有一种据说是最中 国化的理论,就是画的空白处也是画,字的笔断处即见精神,纸上未曾着 色的地方,可能是云天水色,也可能是需要阅读者以体验补充与想象的地 方,蕴涵了最富有包孕性的内容,飞白处恰恰特见意趣,笔笔丰润饱满, 可能就有夯实之嫌。问题是,思想史并不是艺术性的书画,它不能总是一
实用类(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自学在前 类题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从思想史的叙述 形式上说,也许是因为天才思想的缺席,使习惯于过去按照思想家来分配 章节的撰述者觉得无从措手,于是使思想史不得不出现“空白”;从思想 史的叙述观念上说,也许是因为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思想史家相信,这只
笔带过,去指望阅读者自己想象和填充思想史的空白,照理说,思想史不
仅要写那些充满“变异”的时代,而且要写那些平缓地“绵延”的时代, 历史阅读者和艺术欣赏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不能随意想象空白处的历史 。
可是,似乎思想史写作者很看不上那些平庸和停滞的历史时段,于是思
想史也留下了一些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并没有像书画中的空白和飞白那样, 给人深刻的意味,却使得思想史显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正常 的现象,因为,思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 上看来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所谓稳定秩序和改变秩序之间的紧张,延续传统
不过是可以省略的时段,他们的责任是把思想史写成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
大链条;从思想史的写作心情上说,也许是这个时代的平庸难以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答题小窍门之二:注意采 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 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 内容变化的标志。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三、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 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 核弹头的情景,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我觉得 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 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 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为什么 鲁豫还要保留这部分的内容。去掉不是能够使 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吗?
请同学们将提出来的问题和小组 分享,解决简单的问题,找出最有价 值的问题,并说明这个问题是针对文 本的哪个方面提出来的。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学习目标】



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通过质疑文本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 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观点。 角度一、同情许鹿希,认为她牺牲很多。不管什 么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再谈其他的 贡献。 角度二、邓先生的工作是伟大的,值得牺牲。邓 先生的努力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 角度三、许鹿希痛并幸福着,虽然她牺牲很多, 但是依然觉得邓先生所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 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
任务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请同学们针对文本提问。
提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问: 1 、 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 疑。 2、 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 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 、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 疑。
任务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分享问题,推荐问题。
第二课时
——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 许鹿希
复习检查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问题二 、请你 说说访 谈的 基本特征。 问题三、请你说说访谈 《 永恒 的骄傲 》主要 包括 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习任务


任务一、初读文本、梳理文本。 任务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任务四、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任务五、学以致用、练习延伸。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学习目标】



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 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 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
预习检查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问题二、请你举例说明
访谈的基本特征。
小结
答题小窍门之一:注意 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 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 主题思想。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二、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很 多不同的提问方式,她为什么要 这么做?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什么 不同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
( 1)
( 2)
( 3)
针对性 专题性 典型性
第一课时
——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初读文本、梳理文本。 任务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任务四、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任务五、学以致用、练习延伸。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典型细节与基本事实的关系: 在内容剪裁上,这篇访谈有别于一般科学家事 迹的采访,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紧 紧扣住与“夫妻”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选 择蹬门的细节,凸显科学家生活情趣的另一面, 描述十分生动,典型、细腻地表现出一个妻子 对丈夫的深情。
任务一、初读文本、梳理文本。 ——请你为文本拟写一个三级提纲
相识相知(1-5) ——回顾邓先生和许鹿希相识相知的过程。
相恋相爱(6-7) ——回顾邓先生和许鹿希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邓先生为了工作离家远行(8-9) 相离相思(8-15) 邓先生的功绩(10-12)
永 恒 的 骄 傲
邓先生工作的危险性(13-15) 生死两茫茫(16-18) ——邓先生对工作的执着和许鹿希对邓先生的理解 与支持。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 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 报道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 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 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 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 的是人物专访。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题目“永恒的骄傲”是 什么意思?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 为什么是永恒的?从这篇访谈中 可以找到哪些相应的内容呢?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题目的多层含义解读: 1 、邓先生的事业是他自己永恒的骄傲。 (9.13.16) 2、邓先生是许鹿希的永恒的骄傲。(17) 3、邓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永 恒的骄傲。(14.15)
小结
答题小窍门之三:关注 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 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 的关系。
任务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四、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 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 献,可是我始终觉得许鹿希很可怜很 痛苦。邓稼先先生的成就是建立在家 庭的痛苦 —— 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 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邓 先生是不是应该对许鹿希和家人更多 一点爱和关怀呢?
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2.4.9.11.14.15.17) 2.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话 题。(5.6.8.10.13.) 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3) 4.用请教的方法,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12) 5.欲擒故纵。(1) 6.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 续话题。(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