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山水画刍议》
《陆俨少山水画“云法”运用与实践研究》范文
《陆俨少山水画“云法”运用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作为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雾的描绘技巧尤为关键。
本文以著名画家陆俨少的山水画“云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画作的分析和实操经验的总结,深入探讨“云法”的运用与实践。
二、陆俨少及其“云法”概述陆俨少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以云雾缭绕、气势磅礴见长。
而其独特的“云法”更是为后世所传颂。
所谓“云法”,即画家在描绘山水时,运用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构图方法,将云雾的形态、动势以及与山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云法”的笔墨运用1. 笔法:陆俨少在运用笔法时,善于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等手法,使云雾的形态多样,富有层次感。
其中,中锋运笔使云雾线条流畅,具有动态感;侧锋则使云雾边缘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2. 墨法:墨色的深浅、干湿、浓淡是表现云雾的关键。
陆俨少善于运用淡墨表现云雾的轻盈,同时通过干湿、浓淡的对比,使云雾与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四、“云法”的构图与布局在构图与布局方面,陆俨少善于运用虚实相生、远近结合的手法。
虚实的处理使云雾与山体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远近的结合则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纵深感。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表现云雾的飘渺和动态。
五、“云法”的实践运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仿陆俨少的笔法和墨法,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表现云雾的形态和动势。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构图和布局的手法,将云雾与山体、人物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在实际创作中,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运用“云法”,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六、结论陆俨少的“云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通过对“云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云法”的运用也可以为现代绘画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陆俨少(1908-2002),原名陆永熙,字俨少,号三懒居士,江苏吴县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法国留学,深受欧洲绘画艺术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陆俨少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笔墨特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他的笔墨运用、构图结构、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他山水画笔墨特征的独特之处。
一、笔墨运用陆俨少山水画笔墨运用严谨细密,注重笔墨的变化和造型的表现。
他擅长用干笔勾画,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变化,清晰而有力。
他的笔法稳健生动,所画山石层次分明,树木葱茏有致,水面波光粼粼,笔墨间相互衬托,呈现出一种宏大、奔放的气势。
他的写意山水也非常出色,笔墨潇洒自如,所画山水虽然没有细密的线条,但却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景物的意境和气韵,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二、构图结构在构图结构方面,陆俨少山水画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善于运用平面构图和对角线构图,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平衡、谐调的感觉。
他灵活运用层次递进和透视法则,使得画面深远有致,丰富多变。
在画面空间上,他处理得十分巧妙,对前景、中景、远景的安排和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有了纵深感和空间感。
他的山水画也非常注重形式的简练和整体的统一,不拘泥于细节,而追求整体的和谐和韵味。
三、色彩运用在色彩运用方面,陆俨少山水画色调丰富多变,既有写实的用色,也有想象的用色,整体呈现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感觉。
他的色彩浓重深沉,以深绿、深蓝、深紫为主,同时也注重水墨的淡墨和淡彩,使得画面明暗有致,丰富了山水画的层次感。
他也善于用色调的冷暖对比来渲染画面的气氛和情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陆俨少山水画的笔墨特征在于运笔严谨细密、构图平衡谐调、色彩丰富多变,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气韵。
他的作品给人以深远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他的艺术探索和创作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于今后的山水画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中)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中)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中)十一、传统和创新有些人的想法,认为有了传统,就是老,就要妨碍创新。
把学习传统和创新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如果学习传统而墨守成规,丝毫不化,不加发展,这样诚然有碍于创新。
但如果不在传统的基础上扎下结实的功夫,来谈创新,这个创新,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站不住脚的。
文化是积累而成,不能中间割断,好比科学技术,一定要在前人的创造发明,对大自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层,得到新的发明创造,决不能只凭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在蒙昧的基础上,好象石器时代就一步跨进原子时代,是决不可能的。
所以学习传统,就是为了创新,两者是统一的。
不过在实际情况下,是有些人学了传统,而不再创新,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只能模仿,自己无所作为;一是钻进故纸堆中,觉得满好,不再想到创新。
这后一种人归根到底是世界观的问题。
如果他热爱新的事物,向往于新的时代,热烈地要求去表现它,就一定不甘心于被古人所牢笼而不再想跨出一步,他就要在他所学到的前人传统基础上不断改进,热情地记下新时代的风貌。
绘画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要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世界观改造过来了,和时代的脉搏相谐和了,就自然而然地主观地要求创造新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内容。
到这时,扎实的传统功夫,会帮助他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画要新,这个口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
自古大家,无有不创新者。
创新愈多,后人对他的评价愈高。
有了创新的主观愿望,那末学了传统,从传统中可以得到许多借鉴的东西。
山水画法在唐以前,山石是没有皴的,所谓“空勾无皴”。
到后来慢慢用上皴法,是在山水画上前进了一大步,再加上后人无数修改补充,形成画山石的丰富传统技法。
但是祖国河山,在广大的幅员上各具特点,不相雷同。
尤其当今交通便利,画家走的路多了,看的山和水也多了,所要表现的也多了,因此老方法决不能满足需要。
以前一个画家不可能到青藏高原上去,对亘古不化的雪山,不可能留下表现的方法,就需要现代人去创造。
陆俨少山水画谱(十)
口 陆俨 少
设 色 秋 景
夹叶 秋林 画法 , 一 丛 几株 ,每 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叶 不 一 ,着 色亦 异 。红树 枝干 宜 墨青 。
丛 树的 最近 受光 处 ,可 设藤 黄梢 加 花青 ,以 别干 后面 的 青绿 色 。
设 色 已足 ,画秋 景 可 以 加 点朱 砂 或 少 许 洋 红 点 子 。不 宜 整 幅 平均 对 待 ,通 体 点 。 叮 择 ・
2 4 / 书 画 艺求 ・ 3 月 号
设色秋 山 一=
3 月号 ・ 书 画 艺 求 /2 5
面 ,或上 或 下 ,或左 或右 ,连 续 点去 ,其 它 不点 放过 ,以 避免 平 。
画秋 树 林 ,红 紫蓝 染 。先蘸 朱 砂 ,然 后用 笔 尖再 蘸 曙红 、藤黄 或 深绿 色 ,问以 纯 朱砂 点 ,点
成 唰点或 介 字点 。求 其变化 ,色彩 丰富 。
设
色
秋
设 色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陆俨少(1907-2002),原名俨书书,字麟年,号俨少,又号碧岭山人、秋石山人、山水风尘客等。
江苏省无锡人,祖籍浙江仁和县。
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篆刻家、书法家、诗人。
陆俨少师从无锡丁琳,后学于无锡著名画家欧阳中石先生。
后留学日本,师从千羽仙,与厦门学者翁照祥交游一时。
他擅长中国画,篆刻艺术,亦以诗词自称,“山水诗、词、画俱佳,亦学技法讲究”。
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宽缓宁静、一气呵成,具有韵味深沈、波澜起伏的特点。
他的山水画笔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拙朴的笔墨风格陆俨少的山水画笔墨简练、古朴,勾勒出淳朴的意境。
他主张“将泼墨、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力求画面的氛围变化”,尤其擅长“破墨法”,运用浓淡干濡、宽阔深远的笔墨,以表现山水的雄浑和大气。
二、运用泼墨技法在使用泼墨技法时,陆俨少善于通过水墨的流淌和散布,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线条,同时以不同的浓淡、湿润和干涩来塑造山体的质感和形态,使画面产生一种特有的雾润效果,使整个画面立体感十足。
三、注重墨韵的调和在山水画中,陆俨少注重墨韵的调和,通过水、墨、画面空白的统一来创造画面的意境,使画面显得神秘、空灵,给人以悠然、恬静之感。
他强调“不追求形神的复制,而追求灵气的飘逸”。
通过空白的留白和线条的混沌取势,表现出了画家的心境和情感。
四、情意绵绵的墨色运用陆俨少的山水画中,墨色的运用非常丰富多变,从轻淡到浓密,用墨泼洒、用墨拂拭,用墨点染、用墨化境,表现出深邃空灵的质感和气息。
他擅长在山石的墨色之间塑造水的灵动、风的婉转,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流动的韵味和情感,露出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陆俨少是清代著名山水画家,其山水画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笔墨是画家
表现画面的重要手段,也是画家个性表现的直接载体,下面就结合陆俨少山水画的具体作品,谈一谈他笔墨的特征。
首先,陆俨少笔墨浑厚朴实。
他的作品以古意为主,通过墨韵的表现,力图让传统的
意境与情感得以真切而鲜明地表现在画面之中。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不同程度的浓淡墨迹、笔画变化、墨色层次和调和,形成了一种自然而肆意的风格,使画作较为厚重、浑厚。
这样的笔墨特征,不仅彰显了作者的个性风格,也使作品具有一种深沉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其次,陆俨少笔画秀逸、着重描绘细节。
他的笔画流畅而细腻,控制非常到位,用笔
虽瘦而不单薄,有势有气,线条精细,造型丰满,颇具意境。
他笔下的画面细节题材丰富,常常以枯树、残石、青松等素材为主要表现。
他在掌握了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通过
变化笔墨的厚薄、干湿,以及纸面的处理等,使画面中的细节栩栩如生,增加了画面的艺
术性和立体感。
第三,陆俨少笔墨丰富多彩。
他笔下的山水画,色彩丰富,清丽透明,使画面具有鲜
明的色彩对比,同时又不失节制,艳中有静。
其实,陆俨少的色彩之美,不仅来自他对本
色彩的运用,更在于他笔下天地万物的自然之色得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他用意致浓烈、个性鲜明的画法,赋给墨色以生命力和灵气,使作品光彩夺目,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陆俨少在山水画作品中的笔墨特征主要表现为浑厚朴实、笔画秀逸和丰富
多彩。
他的作品久播不衰,对于后世的山水画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陆俨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笔墨特征,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以下是对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的论述。
陆俨少的笔墨运用非常独特,他的画笔流畅而自如,富有变化和张力。
他的笔触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淡墨轻抹,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景色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将山水景色化作点线面的构成元素,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他还善于运用颜色的对比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满和立体感。
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写实性和抽象性的结合。
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对山水之间的结构和形态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通过运用刚柔相济的笔法,准确地表现了山川的轮廓和纹理,使画面显得细腻而真实。
他又善于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景物进行抽象的处理,使画面更具意境和艺术表现力。
陆俨少的山水画笔墨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
他的画作常常流露出深情和意境,能够引发观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能够透过自然景色的表面,把握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和变化,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画作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受,使人心旷神怡,并能够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
陆俨少的山水画笔墨富有时代性和个人风格。
他生活在中国的兴衰和变革的年代,他的画作体现了这一时代的气息和精神追求。
他在笔墨结构和色彩运用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表现出他对山水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陆俨少的山水画之笔墨特征包括笔墨运用的独特性、写实性与抽象性的结合、情感与思想内涵的表达,以及时代性和个人风格的体现。
他的画作深受观者的喜爱和赞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陆俨少是中国画社会的一位著名山水画大师,他的山水画以其自然而灵动、洒脱随意的风格而著称,为人所知。
他的山水画在笔墨特征上有以下几点:1.设色情趣独特陆俨少的山水画除了设色明艳、鲜活外,还富有崇尚自然、追求意境之美的属性。
他的作品色彩丰富,各具特点,变化多端。
在设色上他时常采用多色堆砌、淡黄浓绿的技法表现水墨境界,空灵感。
这种设色过程,是艺术家代表对于景致的敏锐把握和推广。
2.笔墨力度强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笔墨秀逸的特点,他在笔墨上独具匠心,勇敢有力,笔墨力度强,注重层次感和意境的表现。
思路敏捷,对于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备加精心。
他的山水画笔势刚健有力,修炼传统笔法,自成一派,横竖不容打磨,从没打过过纸,不同层次坎坎转动,有明有暗,有浓有淡,笔锋相间,以富于变化的笔墨技巧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神态与情韵。
3.用笔流畅自然陆俨少用笔自然流畅,意境辽远,采取苍劲有力的刀刀渐转、挥洒斩空,不拘一格地能体现出自己深邃的思维和交融的感情。
他的画笔走过时空,穿越国界,融合各家细节,可以说,是一扫两宋、元代、苏轼、黄公望等诸名家经验的并蓄,综合了徐渭、米芾两人的笔墨特色。
4.造型简练大胆陆俨少的山水画造型简练大胆,妙趣横生。
他的山水画在意境上力求洒脱清逸、不拘泥于形式,凸现自然山水之美,画面所呈现出的空间感和局部表现,独具匠心,奇妙而真实。
他先将大块 background披上带颜色的墨汁,再将用刀笔再度映现石、树,从而在笔墨与色彩的协调下,形成了极为富有表现力的审美效果。
总之,陆俨少在笔墨特征上独具特点,享誉海内外。
他的山水画富有灵韵和现代气息,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以清逸超凡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位重要代表。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配图详解之三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配图详解之三上一期,我们讲到“识辨与吸收”的重要性,那么识辨与吸收的对象是什么呢?取法乎上,当然要选最优秀的学,同时还要广泛取法。
所以,《刍议》接下去的第三节叫“山水画中三大流派”,第四节叫“山水画派的兴衰”,两节属于一个主题,都在讲画史。
陆把自北宋山水画成熟,到清代之间的流派演变,按他自己的看法讲了一下,可以看作是陆氏的山水画史观。
今天我们把两节合起来讲,由于原文较长,这次直接以图片方式给出。
第三节谈“山水画中三大流派”:董巨画派(董元、巨然)、荆关画派(荆浩、关仝)、李郭画派(李成、郭熙),三大流派都是表现自然而发展出来,在自然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技法与风格,比方说董、巨在江南,擅于表现植被丛生、峰峦圆浑的山;荆、关在太行山一代,画的是危岩峭壁,林木很少的山,陆氏把范宽也算在这派里面;李、郭画黄土高原一带山水,山石外轮廓圆浑,而内部结构复杂。
此外,南宋的李唐创造斧劈皴,一开南宋法门。
董、巨、荆、关、范、李、郭,其中大部分都是五代末、北宋初的画家。
换而言之,这帮猛人一起扎堆生在五代宋初,一下子把唐末还不怎么成熟的山水画给搞成熟了,有点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轴心时代”。
唐时的山水画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人张彦远说:“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
换句话说,连人和山的比例都不能合理描绘,可以参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中的这段山水,简直是萌虎大于山。
再看看正仓院琵琶上的唐人山水真迹,也充满着原始的意味。
当然,原始、稚拙自有其妙处,就像拉斯科洞窟中原始人画的公牛壁画,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件当代艺术。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唐人《骑象乐伎图》,正仓院藏,琵琶画那么什么算是成熟呢?标志大概有三:一、皴法的出现,二、笔墨的发展,三、章法的合理化。
一,皴法的出现。
“皴”就是山石的肌理纹路,唐末已经有了简略的皴笔,比如孙位《高逸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山石便有一些稚拙的皴笔。
发展到五代、北宋,这种描绘肌理的画法变得成熟而有体系,比如说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山石肌理形似雨点,便称“雨点皴”;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短线交织,如麻衣披山,便称“披麻皴”;郭熙《早春图》中山石纹理如卷云,便称“卷云皴”。
九朽一罢 墨彩相宜——陆俨少晚年山水画色彩新境界
集承继传统与汲养现代于一身的一代宗师陆俨少,一生都在求变。
他的山水画风格独树一帜,成就了“陆氏山水”。
他著写了《陆俨少画集》《山水画刍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关于山水画技法研究的书籍,是一位将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峰的艺术大家。
陆俨少所著《山水画刍议》中详细讲到了“云水法”“山石树画法”“留白法”“墨块法”“墨法”“章法”等关于绘画的技法,为后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摹本。
陆俨少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关于他的研究以介绍其人生经历和早中期的绘画技法创新为主。
陆俨少曾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
”他早中期的作品色彩调子以仿古为主,学习范宽、董源、李唐、郭熙、黄公望、赵孟頫、高克恭等人的许多画作,或以纯水墨作画,或作青绿山水。
而到晚年,其作品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设色上清丽高雅,墨色与颜彩相互辉映,给人高古宁静之感。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陆俨少晚年山水画的色彩:首先,分析陆俨少晚期山水画色彩特点形成的原因;其次,纵向比较其晚年作品与早中期作品的色彩特点,并将他与同时代的其他山水画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分析其晚年山水画的审美情趣和设色特点;最后,结合陆俨少的性格和他晚年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因素,论证其晚年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以期对陆俨少晚年山水画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九朽一罢墨彩相宜——陆俨少晚年山水画色彩新境界□刘燕摘要:陆俨少是遵循传统而寻求突破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作为南方山水画的代表,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其晚年山水画风独具个性,集中体现了对早中期山水画技法的综合运用。
该文以陆俨少晚年的山水画色彩为立足点,分析其晚年山水画色彩境界形成的缘由,一解部分人士对其晚年山水画的“颓唐之气”之说;通过研究分析陆俨少晚年山水画代表作的设色特点,总结其晚年山水画的设色新意,二破一些人对其晚年作品的“程式化”之说。
关键词:陆俨少晚年山水画色彩图1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挖掘,对其有更进一步的立体性认知。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陆俨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广受赞誉。
陆俨少的山水画笔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墨色饱满浓郁。
陆俨少善于运用墨色的浓度和厚度来刻画山水的深邃和宏伟感。
他常常使用粗大、浓重的墨线来描绘峰峦起伏、山势险峻,使山体显得厚实有力,给人以雄浑壮观之感。
陆俨少也擅长运用淡墨渲染云雾,通过虚实、浓淡的墨色变化,营造出山间轻飘的雾气与霞光,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二、构图简练有力。
陆俨少的山水画构图简练有力,注重整体布局的均衡和谐。
他善于运用“以一为主,两头相辅”的构图原则,将主题物体放置在画面的一个主要位置,并利用对称、平衡的手法来安排其他次要物体,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稳定、有序的视觉效果。
陆俨少还注重运用形体的大小和位置来创造对比,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
三、用笔遒劲有力。
陆俨少的笔墨遒劲有力,兼注重笔力的变化和表现。
他的笔法多样,有时用拗笔,有时用骨笔,有时用点画,有时用洗笔,以及其他各种技巧。
他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笔触来描绘山石的质感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他的笔墨还兼注重速度和力度的变化,通过快慢、轻重、长短的笔触来刻画山水的形体和动势,使画面更加有活力和韵律感。
四、意境深邃内敛。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深邃内敛的意境,给人以远离尘嚣、静心观赏的感受。
他擅长通过山水的层次和远近的变化来营造出空灵、宁静的氛围。
他的作品往往以简约的线条和清淡的墨色呈现,注重通过省略和遗白来表达山水的虚实之情,以及给人留下想象和遐想的余地。
他的作品也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泊无欲、超然自足的境界,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悟。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特征方面展现出饱满浓郁的墨色,简练有力的构图,遒劲有力的笔墨和深邃内敛的意境。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山水画作品,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
陆俨少山川画刍议三十五、用笔窍门中指拨动,是用笔的窍门。
但要用到创作中,一定常常训练。
其法把注意点时辰放到中指上,使中指觉到有重量,并且好象有长一节的感觉。
无事时,空手拨动中指,让它本能地自会拨动,积久以后,对用笔大有帮助。
其余还须训练运腕,要求腕的运使圈得转。
就靠平时不断地训练画圆圈、打圈子。
把指腕运活,配搭密切,以达到圆转无碍的境地。
训练打圈子以外,还须洲练拉长线条。
长线条有直线和波涛纹曲线多种,都要中锋一笔究竟,那就不止运腕,同时还要运臂,拉时腕不可以靠在桌面上,正中端坐,利用腹部呼吸,沉住气,眼光盯住笔尖,执笔要较高,笔杆垂直竖起,中指轻轻拨动,逐渐划过去,这样无论横线直线,都能出于中锋,并且能拉得长,虽到末杪而气不断。
有的人不可以拉长线条,不到二、三寸就气断,就是不知道这个方法的缘由。
要知道线要拉得长,圈子要圈得圆,在山川画技法上,是基本功训练的两个重要方面。
三十六、落笔和整理古话“勇敢落笔,仔细整理” 。
初落笔时,胆量要大,侧重笔的运用,就是用笔要有变化。
当落笔以前,大概心中要有个稿本,至于细部,常常画了一笔,从这一笔的笔势,生发出下一笔,也就生发出一个局部的章法来,早先想是想不出来的。
因此稿子不可以打得太细,老辈画家,作画每多不打稿子。
所谓“九朽一罢” ,我的猜想,是用在人物或花鸟画上,要求形象极正直确,因此必然要经过多次的改正,刚刚定下来。
至于山川画,在大概构造上,是要用脑子经过频频斟酌,至于细部,不用早先稿子打得很明确。
我的经验,每画一图,先看幅式横直阔狭,要画什么,大概如何章法,如何取势,既定以后,至多画一个小稿,表出地点,心中记着,也不用在纸上打木炭稿,就能够下笔。
这样做,画出来就活,变化就多。
而给看的人探究不尽,挹趣无量。
勇敢落笔,不可以笔笔好,不好的笔,要随画随改,以达到笔笔能看。
粗笔细笔,按笔提笔,浓墨淡墨,枯墨湿墨,大概已定,仔细整理,不到之处,顺手勾结,修理填空,这样墨稿画好,一定设色的,就能够设色。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1. 引言1.1 介绍陆俨少陆俨少(1904-1970),江苏苏州人,原名陆良贵,字俨少,号叶庵。
早年师从徐振宗学画,后拜黄宾虹为师,深受其影响。
陆俨少擅长山水画,尤其擅长水墨山水画,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翘楚之一。
陆俨少的画作以浓淡墨色、虚实结合为特色,他善于运用干笔、湿笔相结合的技法,笔墨丰腴,意境深邃。
他的作品在表现山川河海时,常常以变幻莫测的气势展现出山水的壮美与静谧,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力。
他在构图上注重造型与意境的统一,尤其擅长表现远山近水的空灵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陆俨少的作品不仅在笔墨运用上独具特色,而且在画面色彩表现、线条运用、构图特点以及墨迹的浓淡变化等方面都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他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山水画的概述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之一,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
自古以来,山水画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山水画旨在通过笔墨描绘山川河流、树木村庄等自然景观,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瑰宝,是中国绘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山川河流、树木村庄等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笔墨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时期就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在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对笔墨的运用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通过对山水画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 正文2.1 笔墨运用的独特性陆俨少在山水画作品中的笔墨运用可谓是其独特之处。
他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使其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他的作品中,笔墨的运用准确而有力,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和韵味。
他善于运用干、湿笔墨的变化,刻画出山水中的各种细节和氛围。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陆俨少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著称。
陆俨少的笔
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墨色变化:陆俨少的山水画注重墨色的变化,他运用墨色的冷暖、浓淡、
干湿等不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远近、深浅、虚实等景物的特征。
他善于运用深重的
墨色来表现山川的峻峭和厚实感,如《雁鸣秋凉图》中的高山峻岭和陡峭的岩石,加之清
晰的纵向纹理和斗劲的线条勾勒,使得画面充满力量感和立体感。
而在表现近处的景物时,他运用清淡的墨色和轻巧的笔触,使得画面更具细腻和柔和的质感。
二、娴熟的水墨运用:陆俨少精通水墨的运用,他善于运用重、浓、干的笔触来表现
山石和树木的力度和质感,如《秋堂灯照图》中的树木和岩石,用粗重的笔触巧妙地表现
出树干的挺拔和粗糙,并用带有纹理的笔法描绘出岩石的坚硬和质感。
他也善于运用轻、淡、湿的笔触来表现水面、云雾等细腻的纹理和光影变化,如《雪霁高峰图》中的水面和
远山,用清淡的墨色描绘出水面的平静和清澈,以及远山的蓝色和朦胧感。
三、舒展的构图和笔墨的运动感:陆俨少的山水画构图舒展大气,注重景深和空间的
布局。
他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如利用明暗对比、大小
对比、虚实对比等手法来表现画面中的远近、虚实和深浅的距离感。
他的笔墨运动感极强,每一笔都充满了力度和动态感,使得整幅画面流畅自然,充满生气。
如《岳阳楼图》中的
云雾和山川,用富有节奏感和动态变化的笔触勾勒出云雾的飘逸和山川的壮丽。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陆俨少是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作品以独具特色的笔墨风格而备受
赞誉。
下面就来谈一谈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首先,笔墨温润典雅。
陆俨少所用的笔墨,不论书法和画面都显得温润典雅,色彩饱
满丰富。
在描绘山水画中,他用彩笔勾勒出画面的构图,之后再用写意笔墨展现画面细节。
他的画笔具有一种特殊的力度感,可以用不同的笔画控制线条的粗细和轻重。
同时,在刻
画水墨对比时,他采用不同的灰度调配,准确表现出山林的厚重感和水面的清澈透明。
其次,墨色浓淡相宜。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墨色清新,浓淡相宜,极具江南意蕴。
他
笔下的山水画,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优美的笔墨,将真实的山水情形呈现在了画纸上,如
同一幅美妙的盛宴,让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此外,他在画中注重变化,刻意使用不同的墨色,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再次,笔墨简约而不失精致。
陆俨少的山水画构图简洁而精致,不但在画面趣味上给
人美感享受,同时也有实用价值。
他的画笔调和了传统笔墨的刚劲,与现代意识的简洁、
精湛相结合。
画面上疏林静水,别有天地,有着独立而完整的空间形态,悠然自得、恬淡
闲适,让人感到一种静态美感。
综上所述,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温润典雅、墨色浓淡相宜、笔墨简约而不失精致。
他的艺术风格有着独特之处,深受广大山水画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
论陆俨少山水画之笔墨特征【摘要】陆俨少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闻名。
他的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线条简练而富有力量感。
运用水墨的渲染效果巧妙,使画面空间感强烈。
他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情感,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陆俨少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在艺术界广受赞誉,他的作品无疑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值得被后人传颂和学习。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与气度,体会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陆俨少的笔墨特征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功力,更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关键词】陆俨少, 山水画, 笔墨特征, 墨色浓淡, 线条简练, 力量感, 水墨,渲染效果, 画面空间感, 气势, 情感, 艺术界, 赞誉, 经典之作.1. 引言1.1 陆俨少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陆俨少(1901-1975),字希士,号西峰,广东顺德人。
早年曾师从画家朱大岳学习山水画,后又得到了著名画家黄宾虹的指导。
陆俨少擅长用水墨表现山水风景,其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闻名于世。
他笔下的山水画,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绘画风格,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展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描绘了中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壮美。
他擅长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使画面充满生机。
他的线条简练而富有力量感,在表现山水的形态结构和气势时极具表现力。
他还巧妙地运用水墨的渲染效果,使画面更富有变化与韵味。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具有强烈的画面空间感,他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情感,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陆俨少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在艺术界广受赞誉,他的作品无疑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1.2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闻名陆俨少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特征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线条简练而富有力量感,运用水墨的渲染效果巧妙,画面空间感强烈,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情感。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版本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版本一、介绍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而陆俨少则是当代山水画领域中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
本文将对陆俨少的山水画进行刍议,探讨他在这一领域中的独特贡献和艺术风格。
二、背景陆俨少,生于197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
他对山水画情有独钟,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研究。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三、陆俨少的山水画特点1. 真实与抽象的结合陆俨少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来描绘山水景观的细节,使得画面显得栩栩如生。
而与此同时,他又能巧妙地运用抽象的手法,化繁为简,将山水之美表现得更加深远。
这种真实与抽象的结合,给人以意境无限的想象空间。
2. 情感的表达陆俨少的山水画富含情感,他善于通过色彩和用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无论是柔和的色调还是强烈的画面对比,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体验。
他笔下的山水,不仅是客观的景观,更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3. 和谐与自然的追求中国古典山水画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陆俨少继承了这一传统观念,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通过山水的描绘,呼应着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四、陆俨少的代表作品1.《山水静观》这幅作品是陆俨少的经典之作,通过纯粹的黑白构图,展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神韵。
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通过留白的处理,让观者产生一种宁静的审美感受。
2.《水墨山水》这幅作品展现出了陆俨少擅长的水墨山水风格。
他运用水墨的渲染和笔触的变化,创造出了层次丰富的画面效果。
这幅作品充满了写意的韵味,让人沉浸于山水之中。
3.《山中书屋》这幅作品展现了陆俨少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通过表现山中一座孤独的书屋,寓意着内心的宁静和寻求真理的追求。
画面中的山水和屋子相互辉映,给人以一种超脱俗世的审美体验。
五、总结陆俨少是当代山水画领域中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泛论一、学画起手山水画学习的方法,起手不外临摹,从中可以得到传统的技法。
临摹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终身受累。
因为我们知道临象一家不容易,临象之后,再要不象,所谓“入而能出”,更加烦难,所以第一口奶很是要紧。
如果起手学习了风格庸俗、笔墨不高、或则坏习气很多的本子,将来要改掉,那就很不容易,反而不如一张白纸从头学起为好。
即使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也要善于学习。
因为每一个名家,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未免各有独自的习气。
或则虽有长处,但其营养,不为我所吸收,就要拣取能够吸收的东西为我所用。
例如有人说:“石涛不好学,要学出毛病来。
”我的看法,有一种石涛极马虎草率的作品,学了好处不多,反而要中他的病,传染到自己的身上来。
但他也有一些极精到的本子,里面是有营养的东西,那末何尝不可学。
要看出他的好处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石涛的好处能在四王的仿古画法笼罩着整个画坛的情况之下,不随波逐流,能自出新意二尤其他的小品画,多有出奇取巧之处,但在大幅,章法多有牵强违背情理的地方,他自己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
其实他大幅章法很窘,未能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用笔生拙奇秀,是他所长,信笔不经意病笔太多,是其所短。
设色有出新处,用笔用墨变化很多,也是他的长处。
知所短长,则何尝不可学。
二、识辨和吸收学画的提高,当然需要不断地画,在自己的实践中取得经验,这是得到提高的一个方面。
另外还须多看前人或他人的好作品。
一件好作品,在技法上总有他的好处,也一定有不足之处,所以第一必须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它的好处,有些对我有营养,可以吸收;但也有些虽属有营养,对我却是不能吸收。
要择取其可以吸收的东西尽量吸收过来,加以消化,成为我自己的血肉,这其间一定要有选择。
吸收的方法,临画是重要的。
临画不是一树一石,照抄一遍,这样的临,好处不多。
必须寻找其规律,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问个所以,为什么要这样?悉心摹仿,把他的好处,成为我的好处,方见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泛论一、学画起手山水画学习的方法,起手不外临摹,从中可以得到传统的技法。
临摹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终身受累。
因为我们知道临象一家不容易,临象之后,再要不象,所谓“入而能出”,更加烦难,所以第一口奶很是要紧。
如果起手学习了风格庸俗、笔墨不高、或则坏习气很多的本子,将来要改掉,那就很不容易,反而不如一张白纸从头学起为好。
即使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也要善于学习。
因为每一个名家,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未免各有独自的习气。
或则虽有长处,但其营养,不为我所吸收,就要拣取能够吸收的东西为我所用。
例如有人说:“石涛不好学,要学出毛病来。
”我的看法,有一种石涛极马虎草率的作品,学了好处不多,反而要中他的病,传染到自己的身上来。
但他也有一些极精到的本子,里面是有营养的东西,那末何尝不可学。
要看出他的好处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石涛的好处能在四王的仿古画法笼罩着整个画坛的情况之下,不随波逐流,能自出新意二尤其他的小品画,多有出奇取巧之处,但在大幅,章法多有牵强违背情理的地方,他自己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
其实他大幅章法很窘,未能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用笔生拙奇秀,是他所长,信笔不经意病笔太多,是其所短。
设色有出新处,用笔用墨变化很多,也是他的长处。
知所短长,则何尝不可学。
二、识辨和吸收学画的提高,当然需要不断地画,在自己的实践中取得经验,这是得到提高的一个方面。
另外还须多看前人或他人的好作品。
一件好作品,在技法上总有他的好处,也一定有不足之处,所以第一必须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它的好处,有些对我有营养,可以吸收;但也有些虽属有营养,对我却是不能吸收。
要择取其可以吸收的东西尽量吸收过来,加以消化,成为我自己的血肉,这其间一定要有选择。
吸收的方法,临画是重要的。
临画不是一树一石,照抄一遍,这样的临,好处不多。
必须寻找其规律,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问个所以,为什么要这样?悉心摹仿,把他的好处,成为我的好处,方见成效。
但是好画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也不一定有对临的条件和机会,那就必须借助于细看以及默记。
看之烂熟,默记在心,把对我有营养而可以吸收的东西拿过来,不一定经过对临,同样可以把它的好处和技法,在我的创作上加进去反映出来。
虽然临画可以一笔一笔临,放过的地方少,看画也同样可以一笔一笔看,使心中有个印象,甚至可以甩指头比划它的起笔落笔,顿挫转折之势,这样可收同等的效果,如果马虎的临,照抄一遍,反不如认真的看,得到好处。
有的人说我有些传统技法,认为临的宋元画一定很多,实则我哪有收藏,有收藏的朋友也不多,哪有条件临宋元画。
如果真的有些传统的话,也不过是看得来的。
解放以前,我看到一些故宫藏的宋元画,在上海跑裱画店,正因为看到一张宋元画不容易,遇到之后,如饥似渴地看。
解放以后,在博物馆可以系统地看到宋元画,即如明清画,很多也是从宋元的路子上来,有很多借鉴的地方。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所以有人把看画也叫“读画”,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一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
再来推陈出新,取法大自然,一定可必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创出时代的新面貌来。
三、山水画中三大流派传统山水画,到了北宋,形成三个大流派,即董巨、荆关、李郭。
三家鼎立,构成中国山水画的丰富传统。
三家面目,各不相同。
董巨写江南山,峦头圆浑,无奇峰怪石,上有密点,是树木丛生的样子。
荆关写太行山一带石山,危岩峭壁,坚实厚重,很少林木。
李郭写黄土高原一带水土冲失之处,内有丘壑,而外轮廓没有锐角,树多蟹爪,是枣树槐树的一种。
三家各因其对象的地域不同,达到真实的表现。
因之他们外在风貌各不相同,截然两样,但也有相同之处,即是都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境界。
我们试把董源的《潇湘图》(图一)(见《泛论插图》,以下略)、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图二)、荆关一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图三)、郭熙的《早春图》(图四)、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图五)(上面所说李郭是指李成、郭熙,不是李唐。
李唐后起,上接荆关,下开南宋风格。
)互相比较,董源《潇湘图》用的短笔披麻皴,巨然《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皴,李唐《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较,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皴法,风格也迥异。
然其一种气象的高华壮健,笔墨的变化多方,韵味的融液腴美,三者相同,毫无异样。
我们就是要学习这些优点,从传统技法中得到养分,从而得到启发,化为己有。
所以临是必要的,看也需要,除此二者,还要加之以“想”。
如果有机会能到江南、太行以及黄土高原一带,看真是的山水,对照古法,猜想他们怎样经过反复的实践,而创造出这种风格和皴法来,那末就不会因为临了古画而食古不化。
而且碰到另外不同的山水,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创造出新的风格和皴法来,服从对象,为我所用。
四、山水画派的盛衰斧劈皴和披麻皴,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两大流派,一盛一衰,互相替代,也好象有些规律可寻。
往往这一画派成为此一时期的主流之后,由盛而衰,另一个画派应运而起,改革上一个时期的弊病,从而得到新生。
唐代的山水画派,尚属草创时期,后来荆关出来,斧劈画派,遂趋成熟。
以至五代后期,董巨画派,以披麻为主,创为新调,于是画法大备,到达了中国山水画的全盛时期。
各家各派,自立面目,争妍竞艳,百花齐放。
但到后来,董巨画派,由盛而衰,直到南宋初年,江贯道可称董巨画派的末流,于是刘李马夏,代之而兴,以苍劲见长,斧劈为主(图六、图七、图八)。
这样延续了一百余年,亦已到达了衰败阶段,所以元代赵松雪一变南宋画派,远宗董巨,有所发展(图九)。
黄王倪吴号称元四大家,于是水墨画派,独盛画坛(图十、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
下至明初,亦已逐渐失去活力,无甚创新。
浙派继起,戴进、吴小仙、蓝瑛等只不过袭用南宋画法,建树极少,直到沈文唐仇出来,才算是代表这一时期的作者(图十四、图十五、图十六、图十七)。
唐仇是明显地运用斧劈皴,沈文亦多短笔勾斫,上加圆点,其用笔也近于斧劈。
沿袭到明末,这一画派只有老框框,干巴巴,毫无生气。
已近于衰亡了。
于是董其昌创为“南北宗”之说,而褒南贬北,实则主张恢复董巨披麻画法,下开四王恽吴,号为清六家,他们类多模拟古法,无甚生气。
同时石涛(图十八)、石豁(图十九),能于四王风气中间,挣扎出来,赋予新意,但不过是在主流中间的一个回波,还不能取而代之,一直到达解放之前,中国山水画是处在低潮时期。
现当我们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相信一定能在山水画坛,融会众长,从而开创出前所未有兴旺局面。
五、好画的标准每有人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
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标准,即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
我们看一幅画,拿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
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塑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
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
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
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
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
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
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
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
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
”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
我第三节谈到的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就是这些。
所引的董巨范郭几幅名画,是一个例子,做到示范作用。
我们看到其他的画,应以此来衡量,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要努力追求,达到这个高度。
所谓“与古人血战”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那末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在向上。
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结壳,要引以为戒。
六、创作的条件称赞一幅好画,往往有这样的评语,叫做“神完气足"。
就是说这幅画笔墨精湛,章法严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造作,不疲沓,精神饱满,气势旺盛,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要做到这点,首先画的人也要神完气足。
如得到好好休息之后,早上起来,脑子清醒,思路开通,对纸凝想,有得于心,于是全神贯注,目无旁骛,解衣盘礴,旁若无人,全部思想,进入画里,再有平日基本功的扎实,加上明窗净几,纸笔称手,创作的条件齐备,然后可以达到这个境地,所以绝对不是偶然的。
否则笔欲下而又止,划未到而已断,心中无数,疑虑重重,色厉内荏,冒充雄强,或则病体奄奄,昏昏欲睡,头重脚轻,失去重心,得过且过,懒于动弹,如果象这样的情况,且宜停画几天,等精神恢复,有所振作之时,心中好象有一幅画等着要画,酝酿成熟,然后动笔为好。
七、激情和创新从前人谈到书法,有“偶然欲书,一合也”的说法。
这个“偶然欲书”就是说胸中有一股冲动的力量,要借笔墨发泄出来。
那末写出的字,也合乎要求。
画亦同然。
所以下笔之际,要有激情。
我们对新时代,是有热爱的激情,看到新的事物,新的山川风貌,发生热爱,要借笔墨以发之,有一股激情不自禁地要求把它描写出来。
但是新事物、新山川,不同于旧事物、旧山川,客观的对象不同,在主观的描绘上,一定是老技法不够用,需要创立新技法。
技法有了创新,才能情调合拍,互相统一。
我们如果把新事物如新式楼房、拖拉机、高压电线等,置之于四王山水画中,一定感到别扭。
因为这种山川,是旧的情调,何能与新事物相调和,发生血肉相联的关系。
所以如果仅仅只在把具体的事物,生搬硬套,而没有一股对新时代热爱的激情,即使写上新的题材,画上新的具体事物,也决不能反映出新的时代气息来。
因之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新技法,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自古作者,能自名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
八、学习传统山水画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提炼而成。
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传统技法。
我们不能靠一个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所以必须学习传统。
但传统不能死学,必须化,也即是运用前人已有的技法,加进一己的感情、修养,以及技术训练,把传统技法化得更接近于对象,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学到一点传统,到大自然中,描写各地的山川,要抓住各地山川的典型特点,有了旧的,再加上新的,从古法中乘除变化,以达到较为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