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203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产业与人

合集下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一次全球性的产业变革。

下面将从技术发展、应用场景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一、技术发展1. 人工智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

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

2. 大数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数据的产生和存储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的数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将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出现,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连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都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

二、应用场景1. 智能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智能制造的突破。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自动化协调和智能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无人驾驶: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决策,使得车辆能够自主行驶。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交通运输和出行方式。

3. 医疗健康: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医疗设备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同时,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

三、影响1. 经济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推动经济的发展。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2. 就业形势: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

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

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第四次工业革命,又被称为“工业4.0”,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它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带来了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并对劳动就业产生了影响。

首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智能化就是通过设计、模拟,融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用可持续的方式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产品有更好的体验。

其次,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之间、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智能连接”,使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工业增值领域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拓展,程序化劳动被智能化设备所替代。

此外,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及中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这导致了制造过程、终端产品、生产设备、数据分析平台、价值链等方面的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

同时,新的产业结构会影响到劳动就业。

一些国家已出现了劳动市场两极化或职业结构分化现象。

这是因为一些传统职业逐渐消失或减少,而新的职业需求又不断涌现。

因此,劳动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

为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这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同时,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

同时,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尝试新的职业领域和工作方式。

政府和企业也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变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深入的认识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

深入的认识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

深入认识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编者按】本文为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胡权接受《中国信息年鉴》(2015年版)编辑委员会邀请撰写,主要对中国制造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发表于2016年2月10日,由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自从250年前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已经在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

按照德国工业4.0平台的定义,这四次工业革命分别为工业1.0、2.0、3.0和4.0,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在工业4.0时代,全球制造业强国纷纷行动起来,相继推出国家级的制造业战略,美国提出了AMP 2.0(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2.0,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则提出了包含战略、标准及路径等的工业4.0体系,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日本也结合机器人优势,计划推出“机器人革命”国家战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应该利用新概念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实现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其中,把握工业4.0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中国企业家应该重点关注的。

一、认识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未得到所有专家的认可,但从诸如哈佛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在《信息改变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一书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断来看,德国人把网络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没有什么不妥。

按照马克思的论断,只有生产力的提升,而没有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传统的生产制造价值创造体系将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德国对工业4.0的定义德国工业4.0平台明确指出,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1.0,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机械化,以电气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2.0,接着以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3.0,当然,未来的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可以称为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作者:薛澜来源:《金融经济》2018年第07期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革新组成的,这些创新会带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跟前面三次的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展和扩散速度、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革新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

未来我们能实现无人驾驶,可以在上班路上閱读报纸,我们也可以享受到成本更低的太空旅行。

其实,有更多对人类健康有巨大改善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清华大学程京教授的公司发明的耳聋基因检测,几乎每年都使1万多儿童免受耳聋的痛苦。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对美国就业情况的分析显示,美国有近一半的工作,将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被机器人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自动化所取代。

同时,一旦我们开始全面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导致定制婴儿的出现?婴儿出生之前,要不要考虑要一个IQ很高、长得更漂亮、个子更高的婴儿,这也有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的问题需要考虑。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今后政府保证公众隐私的安全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的创新能力到底怎么样?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时,一方面,中国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还被“卡脖子”。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创新水平?首先,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从1981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说中国科技投入是直线上升,已经位居全球第二。

从产出来讲,大概从2007年左右,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就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欧美国家。

其次,把知识转化成商业价值,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目前中国的专利授权数量已是全球领先,这些专利很多是由我们国际领先的企业创造的,像华为、BAT、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吉利、华大基因等等。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述、挑战机遇及对策建议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述、挑战机遇及对策建议

第四次工业革命(详细提纲)一、概念(一)四次工业革命概述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3.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4.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涵1.核心CPS(Cyber-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物理系统)包容了与工业相关的智能电网、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建筑、智能调配和智能物流等内容,它将工厂的所有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集成在一起建立网络。

CPS 可将所有相关的物理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功能。

由于CPS 有互联网支持,它创造出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程序与过程,构建起新的智能工厂。

国内已有的“物联网”但远远不是这个“物联网”。

但是国内已有的互联网成果有可能被引用到中国的CPS 中来,腾讯的微信、马云的淘宝、百度的中文搜索都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作用。

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能够管理复杂的事物,不容易受到干扰,能够更有效地制造产品。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记录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记录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双重冲击的定义与特征 (7)2.1 双重冲击的定义 (8)2.2 双重冲击的特征 (9)2.2.1 复杂性 (11)2.2.2 动态性 (12)2.2.3 不确定性 (13)三、大国博弈与双重冲击的关系 (14)3.1 大国博弈的背景与现状 (16)3.2 大国博弈对双重冲击的影响 (17)3.2.1 政治影响 (18)3.2.2 经济影响 (20)3.2.3 国际关系影响 (21)四、未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22)4.1 全球经济波动 (24)4.2 贸易保护主义 (25)4.3 科技创新竞争 (26)4.4 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27)五、大国博弈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28)5.1 政策制定与执行 (30)5.2 资源配置与国际分工 (31)5.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32)六、案例分析 (33)6.1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 (35)6.2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36)6.3 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37)七、应对双重冲击与大国博弈的建议 (39)7.1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40)7.2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2)7.3 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43)八、结论与展望 (45)8.1 主要研究结论 (46)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一、内容综述《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是一本探讨全球性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度著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书中内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的敏锐预测。

书中对于大国博弈的未来和世界经济走向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也展现了对细节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细致分析。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视角。

在阅读随笔中,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大国博弈的未来趋势。

新媒体概论笔记 浙江大学

新媒体概论笔记  浙江大学

新媒体概论韦路目录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9)1.1 什么是新媒体 (9)1.1.1新媒体的定义 (9)1.1.2 新媒体的特征 (10)1.1.3 新媒体的形式 (10)1.1.4 新媒体的内容 (11)1.2 新媒体的历史 (11)1.2.1前新媒体时代:长 (11)1.2.2计算机时代 (11)1.2.3 Web1.0:人类进入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 (12)1.2.4 Web2.0 (12)1.2.5 Web3.0 (13)第二章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13)2.1技术决定论 (13)2.1.1.媒介偏向论: (13)2.1.2 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14)2.1.3 传播时代论:倾向通过媒介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 (14)2.2 社会决定论 (15)2.2.1 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15)2.2.2 社会决定论的提出 (16)2.2.3 油门-刹车模式 (16)2.3 技术社会互动论 (16)2.3.1诞生期 (17)2.3.2成熟期 (17)第三章新媒体的采纳与扩散 (19)3.1 社会学习论 (19)3.1.1 社会学习过程 (19)3.1.2 社会榜样概念 (19)3.1.3 自我效能理论 (19)3.2 创新扩散论 (20)3.2.1 技术创新的特性 (20)3.2.2 创新采纳的过程 (20)3.2.3 创新采纳的受众 (20)3.3 技术接受论 (21)3.3.1 理性行为理论 (21)3.3.2 技术接受模型 (21)3.3.3 权衡需求理论 (22)第四章新媒体的伦理与法制 (22)4.1 新媒体伦理 (22)4.1.1 网民伦理 (22)4.1.2 行业伦理 (24)4.2 新媒体法制 (26)4.2.1 知识产权 (26)4.2.2 网络色情 (26)4.2.3 个人隐私 (27)4.3 其他控制手段 (28)4.3.1 市场控制 (28)4.3.2 技术控制 (28)第五章新媒体的社会结构影响 (29)5.1 网络社会 (29)5.1.1 网络历史 (29)5.1.2 网络类型 (31)5.1.3 社会特征(大众社会 VS 网络社会) (32)5.1.4.1 社会关系:开放性 (32)5.1.4.2 社会关系:复杂性 (32)5.1.4.3 社会关系:无标度(Scale-free) (33)5.1.4.4 社会关系:弱关系(Weak Ties) (33)5.2 阶层结构 (34)5.2.1.1 阶层理论—马克思 (34)5.2.1.2 阶层理论—马克思.韦伯 (35)5.2.1.3 阶级理论(革新发展)—布尔迪厄(Bourdieu) (36)5.2.2 阶层变迁 (38)5.2.3 阶层目标 (39)5.2.4 阶层认同 (39)5.2.5 新媒体与阶层认同 (39)5.3数字鸿沟 (40)5.3.1.1接入沟——概念层次 (40)5.3.1.2 接入沟(国家层面) (41)5.3.1.3 接入沟(个体层面) (41)5.3.2.1 使用沟(信息娱乐) (41)5.3.2.2 使用沟:多模态网络使用 (42)5.3.3.1 知识沟:经典假设(Knowlege Gap) (43)5.3.3.2 知识沟:新媒体与知识沟 (44)第六章新媒体的政治影响 (45)6.1 网络参与 (46)6.1.1 网络赋权 (46)6.1.2 社会运动 (47)6.1.3社会运动的情感动因 (48)6.1.4.1 动员机制-悲情 (48)6.1.4.2 动员机制-戏谑 (48)6.1.4.3 动员机制-道德震撼 (49)6.1.5.1 微博参与-校车事件 (49)6.1.5.2 微博参与-公共知识 (49)6.1.5.3 微博参与-行为模式 (50)6.1.5.4 微博参与-研究结论 (51)6.2 网络治理 (51)6.2.1 网络治理 (51)6.2.2 信任机制 (52)6.2.3 协调机制 (53)6.2.4英美实践-信息发布 (53)6.3 电子政务 (54)6.3.1 电子政务 (54)6.3.2 发展阶段 (55)6.3.3 绩效评估 (55)6.3.4.1 政务微博发展 (56)6.3.4.2 政务微博误区 (56)6.3.5.1 政务微信发展 (57)6.3.5.2 政务微信优势-信息发布 (57)6.3.5.3 政务微信优势-公共服务 (57)6.3.5.4 政务微信优势-危机管理、监督政府 (57)第七章新媒体的经济影响 (58)7.1 信息经济 (58)7.1.1 信息经济的概念 (58)7.1.2 信息经济的指标 (59)7.1.3 信息经济的特征 (59)7.1.4.1 信息经济的层次-知识阶层 (60)7.1.4.2 信息经济的层次-知识经济 (61)7.1.4.3 信息经济的层次-智能经济 (62)7.2 创意产业 (62)7.2.1 创意产业的概念 (63)7.2.2 创意产业的特征 (64)7.2.3.1 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全球创意指数 (65)7.2.3.2 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英国 (65)7.2.3.3 全球创意产业发展-美国 (66)7.2.4.1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发展水平 (66)7.2.4.2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城市 (66)7.2.4.3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园区 (67)7.2.4.4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品牌 (67)7.2.4.5 中国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67)7.3 电子商务产业 (67)7.3.1 电子商务 (67)7.3.2.1 网络营销的概念特征 (69)7.3.2.2病毒式营销(Viral marketing) (69)7.3.2.3搜索引擎营销 (69)7.3.2.4网络营销-电子邮件营销 (70)7.3.2.5网络营销-微博营销 (70)7.3.2.6网络营销-微信营销 (70)第八章新媒体的文化影响 (71)8.1 网络文化概念 (71)8.1.1 网络文化界定 (71)8.1.2 网络文化特征-技术层面 (72)8.1.3 网络文化层面 (72)8.2 网络文化建构 (73)8.2.1.1 网络语言 (73)8.2.2.1 网络作品-恶搞缘起 (74)8.2.2.2 网络作品-文字恶搞 (74)8.2.2.3 网络作品-视听恶搞 (75)8.2.2.4 网络作品-抵抗颠覆 (75)8.2.2.5 网络作品-政经制约 (76)8.3 网络文化影响 (76)8.3.1.1 个体涵化-涵化概念 (76)8.3.1.2 个体涵化-主流共鸣 (77)8.3.1.3 个体涵化-新媒体涵化效益 (77)8.3.2.1 群体分化-亚文化概念 (78)8.3.2.2 群体分化-芝加哥和伯明翰学派 (78)8.3.2.3 群体分化-亚文化转向 (79)第一章新媒体导论媒介技术:区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鲜明标志之一以电脑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工程新业态发展与应用》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工程新业态发展与应用》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工程新业态发展与应用》继续教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提出了(A)。

A. “再工业化”B. “工业4.0”C. “新工业”D. “新增长战略”2.根据本讲,AlphaGo Zero用了多长时间学习超过了其他AlphaGo的版本(B)。

A. 21天B. 40天C. 3个月D. 1年3.建设智能化的工厂涉及到实现三个互联与三个集成,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个互联”的是(C)。

A. 信息互联B. 虚实互联C. 端到端互联D. 内外互联4.智能化制造与装备是基于(B)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A. 计算机B. 科学或知识C. 先进技术D. 数字媒体5.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已上升到(C)A. 30%B. 32.8%C. 20.8%D. 22%6.我国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不包括(D)A. 高端发动机B. 智能控制系统C. 精密仪器仪表D. 汽车轮胎7.清洁及可持续发展制造技术的要求不包括(C)A. 轻量化B. 精密化C. 简单化D. 绿色化8.根据本讲,震惊全球的AlphaGo是以下哪个企业的人工智能产品(D)。

A. FacebookB. AppleC. IBMD. Google DeepMind9.根据本讲,下列哪项不属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D)A. 智能制造所依赖的信息基础设施,或者信息使用成本在快速下降B. 突出智能制造的作用,也是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政策的一个回应C. 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密度加大D. 生产效率的增速和资本回报下降10.根据本讲,影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关键参数是(B)。

A. 网站数量B. 网络深度C. 网络结构D. 网络主体11本讲提到,现代制造体系的依托基础是(A)A. 主体功能区B. 生产技术先进的行业C. 科技创新D. 国际顶尖制造企业28.由于“四基”是我国当前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要推动建设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下列有关创新中心正确的是(C)A. 是一个盈利性的创新实体B. 类似于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合组织C. 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D. 实行非会员制29.本讲提到,过去的拖拉机的换挡是(B)A. 动力换挡B. 机械型换挡C. 快速换挡D. 省力换挡30.本讲指出,网络化是智能制造的特点之一,其本质是(A)A.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B. 把产品的物理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C. 改变人机关系D. 让人们联系更密切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第(D)次的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生产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2020年08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山西市县卷)

2020年08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山西市县卷)

2020年08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市县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材料材料一“风物长宜放眼量。

”创新是百年大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历次工业革命均因重大技术变革兴起,逐渐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步入黄金期。

中国经历了40来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科研、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基础。

特别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技术,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5G通信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头。

有研究显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明显提升,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

当前政府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疑为这场工业革命提供了优良的政治环境。

日前,清华大学陈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着创新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中国在移动支付、无人机、生物医药、分享经济等方面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有着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

陈教授认为,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走出了一条从模仿、追随到引领的发展轨迹,而这背后的“秘诀”便是创新。

市场需求催生了中国民营企业对生产的创新、商业的创新,比如新零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

预言203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千人智库推荐】

预言203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千人智库推荐】

预言203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提要: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信息时代所孕育的科技爆炸,已悄然推动人类迈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大门。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依然保持飞速发展。

人们尽享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基于互联网,每件新鲜事,从流行的口头禅到新诞生的时代领袖都成为朋友圈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信息时代所孕育的科技爆炸,已悄然推动人类迈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大门。

工业革命4.0(Industry 4.0)首次提出是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

工业革命4.0,简单说即是利用网络和云科技,将更为庞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让机器之间自相控制,自行优化,智能生产,大大减少从事重复劳动和经验工作的人力数量,使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基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和它的五级结构(5C),即连接(Connection),转换(Conversion),中枢处理(Cyber),认知(Cognition)和构建(Configuration)。

1)连接:通过把数量庞大的机器和嵌入式系统进行全面无缝连接,达到机器向控制中心反馈,或者机器对机器交换数据的目的;2)转换:实现物联网建立意味着高度自动化的到来,机器之间可以直接传达命令甚至多级别命令来达到自相控制。

当然机器间传递必须准确,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交换,还要有通过数信转换将数字转为有意义的信息,使得控制、设备与智能生产应用之间相互理解;3)中枢处理:除去一般操作的全面自动化,工革4.0的另一大特点是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将以经验的形式存储于中枢系统中,而云端则拥有更多同类设备的历史记录。

通过大数据分析,中枢系统可以建立设备装置的经验运行模型,从而完成过程模拟、以及更为高级的设备行为预测,包括诸如老化、零件磨蚀等维护和经验问题的预判;4)认知:中枢系统还将不断向人类或自身进行经验学习,自我丰富知识。

系统会通过认知过程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和模拟决策结果进行评估,然后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具有专业经验的人或设计者,经由人判断后做出选择支持计算机的结论或为它更新问题分析标准;5)构建:人机交互结果反馈回到中枢系统,再由中枢积累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构建,自我完善后的系统会越来越精准地完成将来的工作。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目前我国仍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困境,那么你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吗?下面是由为你整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近来,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VR(虚拟现实)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图景徐徐展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正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悄然发生嬗变……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以智能化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把无人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列为核心推动技术。

工人在沧州中捷高新区一间汽车部件生产项目厂房内调试焊接机器人。

中国制造,正迈向中国智造。

在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努力追赶的中国,该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成为新的引领者?在无人超市“淘咖啡”,顾客可通过扫码进店,随意选购商品,离店时经过一道“支付门”,系统会进行自动扣款,并提醒用户扣款额度……专家表示,无人超市的新奇购物体验和节省成本只是表象,关键的是其可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掌握顾客的购物习惯,实现精准营销。

“我们实现了豆浆机、电饭煲等数十款智能厨电的物联网应用。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润说,在用户需求倒逼之下,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产品已销售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拥有专利技术2047项。

在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记者看到许多无人驾驶运输车、机械臂正在有序进行作业。

据介绍,进行智能化改造之后,生产车间的员工人数大幅下降,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反而有了很大提升。

专家表示,智能化改造升级会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无疑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Mckinsey麦肯锡-白皮书: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190228

Mckinsey麦肯锡-白皮书: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190228

2019 年 1 月世界经济论坛91-93 route de la CapiteCH-1223 克隆尼/日内瓦瑞士电话:+41 (0)22 869 1212传真:+41 (0)22 786 2744电子邮件:contact@ © 2019 世界经济论坛。

保留所有权利。

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不准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复制或传播,包括翻印、录音,或存储于任何其他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中。

本白皮书由世界经济论坛出版,致力于推动某一项目、某一洞察领域或某种互动的发展。

报告中的发现、诠释和结论均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促进和支持下合作完成,但未必代表世界经济论坛或其全部成员、合作伙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前言执行摘要1. “灯塔工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跑者曙光乍现:第四次工业革命领跑者的巨大飞跃识别“灯塔工厂”2. “灯塔工厂”网络概述3. 了解“灯塔工厂”:特征、差异和成功因素“灯塔工厂”特征人力资本注入器重设标准的行业领导者开放的创新者和协作者大企业和小公司来自新兴和发达经济体用最少的设备替换,实现较大的影响4. “灯塔工厂”如何实现大规模影响?路径绘制:两条路径产生大规模影响的价值驱动因素扩展推动因素“灯塔工厂”现状在生产中推广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并克服“试点困境”的 3 种工具5. 大规模部署的成功案例:解读两家“灯塔工厂”宝洁(捷克拉科纳):成本领先型增长工厂历史包容性愿景五大用例成就、影响和未来Rold(意大利切罗马焦雷):在中小企业实施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性变革:今昔对比关键推动因素五大用例成就、影响和未来6. 行动呼吁行动原因打破生产率的停滞状态来自各方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必要行动增加员工能力,而非取而代之通过投资来提升能力,并实现终身学习跨地区广泛推广新技术,海纳中小企业提升网络安全,保护企业和社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放平台上协作,妥善处理各种数据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5688810141414141515151617171818181920202020202122222222232424242424242424252525253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行动主体拥有“灯塔工厂”的组织缺乏“灯塔工厂”的组织技术提供商、新创公司和高等院校打造全新的全球学习平台附件:一窥“灯塔工厂” – 内部视角1. 价值驱动因素大数据决策博世汽车(中国无锡)Christophe Chapdelaine,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无锡)有限公司,制造和质量管理高级副总裁Babur Ozden,Maan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生产车间的科技民主化Natan Linder,Tulip Interface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elonee Wise,Fetch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敏捷工作模式Fast Radius公司(美国芝加哥)Lou Rassey,Fast Radius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世汽车(中国无锡)最小化增加用例产生的增量成本微软生产基地(中国苏州)Darren Coil,微软商业战略总监Melonee Wise,Fetch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新商业模式某欧洲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匿名)2. 扩展推动因素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和商业案例宝马集团Christian Patron,宝马集团生产系统创新和数字化负责人;Marcel Eigner,宝马集团战略数字化和智能数据分析生产系统负责人用于扩展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惠普公司Chen Linchevski,Precogniz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获取新技能以增强能力塔塔钢铁(荷兰艾默伊登)Hans Fischer,塔塔钢铁欧洲首席执行官Daiane Piva,塔塔钢铁能源效率改进顾问员工参与施耐德电气(法国勒沃德勒伊)Lilian Aube,施耐德电气勒沃德勒伊工厂工会代表Sophie Grugier,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运营高级副总裁贡献者项目团队尾注25 25 25 25 25 26 26 26 26 27 27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0 30 32 32 32 3233 33 33 34 34 35 35 35 35 35 36 37 37 384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5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灯塔与航海密不可分,它发出的强光可以刺破迷雾,照亮黑暗,保卫行船的安全。

科技创新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展开全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创了新的产业革命。

它对社会的影响甚至可能比以往的产业革命更大”。

罗马俱乐部主席奥雷里欧.佩切伊教授甚至认为,微电子学的出现“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以往的两次产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新科学技术革命必将使人类逐步普遍地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这点是普遍公认的。

随着超大科学时代的到来,超常规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暴发,它将导致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就意味着,过去工业化社会正向信息化、智能化社会迈进。

中国将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占主导地位,随后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创造大国、创新大国。

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文明中心。

1科技创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1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这场新科技革命,从本质上说是使用电脑的创新革命(也可以说是互联网创新革命)。

这一创新革命会使信息和电脑智能与机器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如果说以往的革命是用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使人们的感官和肢体延长,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话,那么,这场创新革命由于是人类的伟大的智力解放,那就会更加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为满足全人类的基本需要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手段就是电脑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分配。

因此信息就是一种抽象的资源,但是又是具体的实物的抽象反映。

比如能源、矿藏、基因、光束、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波的发射和接受,这都是有形的物质和能量。

然而,它们都可以表现为数字处理的信息与符号。

而这些信息在微电脑(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之下,都可以进行扩充、压缩、替代、存贮、输送、扩散和分享。

通过处理和转换,又变成新的有形的资源。

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又使原有的物质和能量得到加工产生出更多更新的产品。

未来30年科技产业革命变化趋势及我国创新发展的建议

未来30年科技产业革命变化趋势及我国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 :科技革命 科技创新 现代产业体系 作 者 简 介 :路红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 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
博 士 。
党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创新是 引领发 展 的第 一动力 ,是建 设现代 化经济体 系 的战略 支撑”,同时着眼于未来 ,提 出从 2021年到 2050年的 30年分两个 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 国家 的宏伟 目标 。而要 实现这两个 阶段 目标 ,需要 把握未 来 30年科 技产业革命 发展趋 势 ,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 型工业 化 战略 ,全 方位推 动创新 能力建设 、创新 人才培育 、 创新政策完善 、创新 效率 提升 ,构建 与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新 时代相 适应 的 “人 本化 、 自 主性 、共享式 、平 台型”科技创新体 系和知识化 、智能化现代产业体系 。
· 090 ·
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范 围内天然 气 、核 电、水 电、生 物质 能 、风 能 、太 阳能 等低 碳 清洁 能源将 大幅增加 。据 国际可再生 能源署 (IRENA)预测 ,到 2050年清 洁能源 的份额会 达 到 65%。
第 四,先进新材料技术得 到广泛开 发和应用 。在新一 轮科技 产业革命 中,智 能制造 、 机器人 、3D 打印 、生物产业等 的快速发展将对新材料产生极大需求 。未来 30年 ,以纳米 科技 和量子点技术 、石墨烯材料为代表 的新材料技术将展现 出诱人 的应用前景 。
未 来 30年 科 技 产 业 革 命 变 化 趋 势 及 我 国创 新 发 展 的建 议
路 红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到 2035年,我 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 ,跻身创新型 国家前列 ;到 2050年 ,把我 国建 设成 富强 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 的社 会主义现代 化强 国。要 实现这 两个 阶段 目标 ,必须把 握未 来 30年 科技产 业 革命 发展 大方 向、大趋势 ,大力培 育新技术、新产 业、新业 态、新模 式,构 建 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新 时代 相 适应 的 “人本 化、 自主性、共享式、平 台型”科 技创 新体 系和 知识 化、智 能 化新 型产 业体 系, 有效发挥创 新对 经济社会 发展 的驱动引领作用。

探秘“工业4.0” 计划方案

探秘“工业4.0”  计划方案

探秘“工业4.0” 计划方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让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XX、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

不过,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并非简单回归,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

上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的浪潮,被视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不过,各方对这场革命的理解不尽相同。

《经济学人》杂志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

XX《连线》杂志前主编、《创客》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实现创客运动,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

德国则将这场变革视为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因此将之命名为“工业4.0”。

德国工业4.0的内涵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这是由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使然。

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德国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Industry 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的新一代工业升级计划。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该概念。

制造业的数字化、虚拟化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制造产品的方式。

为此,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以及XX都打算大幅提升工业产值。

XX的通用电气(GE)于2022年秋季提出了“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概念,这是一个将产业设备与IT融合的概念,目标是通过高功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p 技术等的组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

而日本的各企业也在推进M2M (Machine-To-Machine无线通信)和大数据应用。

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及影响

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及影响

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及影响第一章: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数字化为核心,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向着智能时代进发。

本文将对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及其对经济、产业、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二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和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设备和设施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平台。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信息的海洋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通过大数据帮助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进行智能分析,并自行创建新模型和算法。

自主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提供更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服务。

3.5G网络5G联网的高速度和低延迟时间可以使网络连接更加快捷高效,可以帮助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在更短的时间内交流信息。

这对于实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的转移和变革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被自动化系统所取代。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产业的转移和变革。

一些传统工业可能会被淘汰,而新兴的数字产业将迎来发展的良机。

2.创新经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促进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加速了创新。

第四章: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种变革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但也会带来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2.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发展,一些传统工作将被机器取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首先,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更加便利。

这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整合。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购买全球各地的原材料,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和制造,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到全球市场。

这种无缝对接的全球供应链为国际经济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许多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以制造业为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取代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无人机等新兴技术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

这种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也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变革。

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工作岗位减少和就业机会减少的挑战。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许多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人工操作,使得大量的工人失去了工作。

然而,与此同时,新兴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人工智能的研发和维护、大数据分析等。

因此,各国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来适应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转岗机会,以缓解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压力,并实现更公平的就业分配。

第四,第四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复杂性。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在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同时,新兴技术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5G等关键技术的领域。

第四次工业革命五大领域是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五大领域是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五大领域是什么近年来,世界正陷入一场全球性的工业革命,有人称其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源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它基于数字技术,信息和智能技术,改变着生产力,商业模式和经济结构。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五大领域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自动化、能源和机器人技术。

信息技术(IT)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它是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又分为五大类: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智能系统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

它们分别用于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网络安全性、智能决策能力和人机交互智能化。

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主导因素,它为游戏化产品、物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智能制造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主要领域,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工业技术,其目标是控制、协调和实现自动化生产。

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智能地控制生产现场,加工设备,以及生产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等,以实现精确、高效、智能的生产加工,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以及控制系统等现代技术,自动完成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寿命,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拓宽市场的竞争优势。

能源技术是指能量技术,主要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水能技术和生物能源技术等,旨在从更有利可图、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资源中发挥更多的能源价值。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在诸如太阳能、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裨益了能源优化利用。

最后,机器人技术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技术不仅涵盖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控制和传感技术,而且还涵盖机器人视觉、智能感知和语音识别技术等技术,旨在模拟人类进行智能抓取和高效操纵任务。

机器人技术可以改变工厂的生产结构,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质量和精度,减少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的智慧制造、物流提升等都是难 提升

共同课题
信息安全,社会法律体系,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传感器技术等,谁在这方面行动更快,效果更好, 谁就会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开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根本原那么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 点突破;自主开展、开放合作〞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 世界强国 ✓ 强国领先地位
✓ 强国中位 ✓ 制造业强国
✓ 强国之列 ✓ 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2045 中国制造2035 中国制造2025
航空
4 航天 装备
海洋工 程装备 及高技 术船舶
先进 轨道 交通 装备
节能 与新 能源 汽车
电力 装备
新材 料
生物医 药及高 性能医 疗器械
农业 机械 装备
国家效益:20年3万亿美元GDP增量。企业效益:效率↑20%,本钱↓20%,节能减排↓10%。
10大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通
信技术产业
航空航天装备
2
3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21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方案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
体战略 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开展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根本方针
形成一批制造业创 新中心〔工业技术 研究基地〕
到 2020 年 , 重 点 形 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 新中心(工业技术研 究基地),力争到 2025 年 形 成 40 家 左 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业技术研究基 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言203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产业与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依然保持飞速发展。

人们尽享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基于互联网,每件新鲜事,从流行的口头禅到新诞生的时代领袖都成为朋友圈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信息时代所孕育的科技爆炸,已悄然推动人类迈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大门。

德国已经开始升级工业革命4.0工业革命4.0(Industry 4.0)首次提出是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

工业革命4.0,简单说即是利用网络和云科技,将更为庞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让机器之间自相控制,自行优化,智能生产,大大减少从事重复劳动和经验工作的人力数量,使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基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和它的五级结构(5C),即连接(Connection),转换(Conversion),中枢处理(Cyber),认知(Cognition)和构建(Configuration)。

连接(Connection)是实现整个生产结构变化的第一步。

通过把数量庞大的机器和嵌入式系统进行全面无缝连接,达到机器向控制中心反馈,或者机器对机器(M2M)交换数据的目的。

而要为基数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机器群建立物联网(IoT),则需要网络科技和设备制造工业的协同变革。

就网络而言,原始采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过渡为地址资源更加丰富的物联网网络协议(IPv6)。

硅谷早在2009年就已经提倡世界范围的网络协议升级,目前这一计划在诸多国家进展顺利,为工革4.0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制造业需要进行机器革命,为机器和设备植入合适的传感元件来帮助完成机器之间的生存感知和信息传递。

苹果为了给其移动设备添加支付功能Applepay,在iPhone和iWatch内植入的近场通信技术(NFC)感应卡就是一种低成本、且完全满足其功能特点的传感元件。

相应地,实现M2M需要为每台机器甚至机器的每个关键部件都植入既满足链接功能,又兼顾安装及运行成本的可读或读写功能传感器。

要带动这一大规模的机器革命,尤其需要机械与自控界旗舰企业(如西门子、通用电气)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实现了IoT意味着高度自动化的到来,机器(已可称为机器人)之间可以直接传达命令甚至多级别命令来达到自相控制。

这样一来,曾经的中间媒介——人,就可以脱离接受一台机器信息,分析决策然后为下一台机器进行相关操作的劳动环节,而将更多以远程化、分散化监控的形式存在。

人在接受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建立机器之间的直接传递还可以避开这一环节。

当然机器间传递必须准确,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交换,还要有通过数信转换(Conversion)将数字转为有意义的信息,使得控制、设备与智能生产应用之间相互理解。

既然如此,选择和使用通用的信息交流标准也就成为这一结构的关键。

现行技术中,08年开放的MTconnect已经作为信息交流标准被制造业广泛应用了,也就是说这一过程已经有了实现方法。

除去一般操作的全面自动化,工革4.0的另一大特点是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将以经验的形式存储于中枢系统(Cyber)中,而云端则拥有更多同类设备的历史记录。

通过大数据分析,中枢系统可以建立设备装置的经验运行模型,从而完成过程模拟、以及更为高级的设备行为预测。

不仅仅是问题的实时通报,计算机可以做到根据细微变化而自行完成健康监测,包括诸如老化、零件磨蚀等维护和经验问题的预判。

同时,中枢系统还将不断向人类或自身进行经验学习,自我丰富知识。

CPPS会通过认知(Cognition)过程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和模拟决策结果进行评估,然后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具有专业经验的人或设计者,经由人判断后做出选择支持计算机的结论或为它更新问题分析标准。

人机交互结果反馈回到中枢系统,再由中枢积累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构建(Configuration),自我完善后的系统会越来越精准地完成将来的工作。

机器自相控制管理、自动化与自优化大大强化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打破传统工厂集中控制的生产结构。

在自动生产前提下,具有高效和节能优势的微型反应器、微型生产装置将得以充分利用(细化生产规模)。

例如,庞大数量的微型反应器(Micro Reactor)可以取代单个大体积反应器,这样做的优势是微量反应相比大范围粗糙接触反应将进行得更加彻底,更加高效,降低投入、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

同时,细化生产规模还可以让生产更快地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量精确地调整生产量,最大程度消除生产过剩。

另一方面,人机交互的远程化和分散化也方便用户更近地参与生产,使得订单更加精确,并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参数而进行调整,变得富有个性化。

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便可以通过APP客户端选择模型或输入简易的构建程式来生产符合自己订制的产品。

最终,生产规模细化和精确生产,促使大型工厂将转化为更多更加灵活的小型自控工厂。

借助网络和云技术则可以实现跨越地区对这些散布开来的不同工厂进行生产同步调整,这样的跨越甚至是可以跨越国家界限和公司界限的,工厂内部不再集中大量的工人,员工也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直接根据自己的权限对工厂进行操作。

这些新的“无人作业工厂”被称为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和全球工厂(Global Factory)。

笨重臃肿的集中控制被灵活精准的智能自控取代,生产集中转为生产分散,生产资料重新分配并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产业资源比重的调整。

工业革命4.0对各行业会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新技术的到来,新行业和新技能人才将会分配得到部分社会资源,并逐渐增大持有比重,相对成熟的行业将慢慢衰退,而后维持剩余持有资源的平衡。

其中,二次工业革命诞生的产业如电力、化工、冶炼等行业,其发展在信息革命中到达顶峰,而在智能生产时代将逐渐减小社会产业比重。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产业比重并不与其社会重要性成正相关,例如农业(包括渔林牧)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无论在任何时代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生产力发展,农业在社会工作的占比越来越小。

同理,能源及基础工业随着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升级会占有越来越少的社会比重,其社会位置也逐渐趋向于工业革命之后农业和手工业所处的位置。

这样的转型必然导致基础工业原从业人员流向新兴领域,留下少部分人继续从事本行业工作,以分食和平衡新行业和现有行业结构重组带来的社会财富比重变化。

不过,从原有行业中脱离并不意味着增加社会就业压力或者社会负担,因为资源重组本身就带来了新的契机,部分人或许会因为社会分工重新洗牌而获得更好条件。

因此,学习新技能并积极完成转型是传统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心态。

下文将推测和列举工革4.0后教育发展方向。

留下继续从事传统工业的人,因为同行业者的离开而可以继续握有相同或者比之前更多份额的社会财富。

坚守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应顺从行业老化的趋势,而应该看到变革所带来的进步和便利,或许可以利用新模式把自家行业上升到新的高度。

典型的案例是手工业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利用新技术和新社会需求而重新变得“昂贵”起来,比如3D打印帮助完成了复杂、精细模具的建造,使得手工业者可以完成更为复杂和更具想象力的劳动;而新的社会需求衍生出的供给模式(比如离线商务模式,O2O)也为小型作坊的推广和供销带来了方便。

在集中工厂变为分散工厂之后,物流行业也面临全面转型的巨大挑战,传统以集中为主要模式的供应链管理将会因为要适应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生产而逐渐被打破。

与这次工业革命方式相同,供应链体系需要更多的实时数据追踪,并依靠数据分析帮助实现快速决策。

不过处在计划制定与决策层面的物流行业者并不会大幅减少,因为目前计算机还无法做出超越经验推断的更高级思维。

但是无人机技术包含在物联网和四次工业革命范围内,也就是说运输方面的人力将有缩减的趋势。

至于处在生产下游,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行业,随着客户直接介入生产进行订制,以及供应链依靠IT管理适应直接销售这两点的逐步实现,将变得越来越薄弱。

但零售行为本身作为人类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不会消失,B2B的销售方式和其所涵盖的资源关系网也依然会为这个行业继续提供便利。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网络革命中发展起来的行业,以IT为代表,将在工革4.0的进程中达到鼎盛,但也同其他行业的历史规律一样,会在四次革命的末期迎来衰退。

配置自动化、构建信息物理空间、编织更为庞大而有序的网络需要大量IT人才的努力和付出,在早期安全性薄弱,机器仍处于经验积累的阶段,其他各个行业都需要计算机信息领域人员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支持现在或以IT部门存在于各个公司中,或以外包形式交由专业的信息服务公司处理。

不过随着物联网络的建成,社会不再需要过多的基础建设者,企业也不再需要独立支付的IT 部门,此时就是行业衰退的开始。

多数企事业单位的IT人员需要考虑转行,剩余的人将集中于大型的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支持公司继续从事升级和维护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转行优势明显,因为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便是计算机化思维(ComputerizedMind)。

同样,最近两年来占据北美职业人才需求量前列的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行业,作为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角色,也会在工革4.0的完成过程中慢慢减小社会比重。

现在网络时代发展接近末期,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数据信息量变得比历史的任何时候都要庞大。

面对快速更新的巨大信息量,大多数行业过去以领导者个人经验为依据的决策,在未来将被更多时候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主要参考标准。

前述从中枢处理到自我构建(Cyber-Cognition-Configuration)的三级结构正是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实现,在帮助缔造这三级结构的过程中,数据分析行业起到了重要的先行和构建作用,而在其实现以后,需要的人力数量便会减少。

上述论断似乎带有当代领军行业正在奋力为自己挖掘坟墓的悲观色彩,实则并非如此,先进生产力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所以与其说为自己挖掘坟墓,不如说为整个社会建造地下宫殿,而挖掘开发的庞大空间资源,将会为建设者自身创造新的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在内,人类的生存活动都受到新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再赘述。

未来人应具备的能力和教育的方向作为工业革命4.0智能时代,科技人才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技能即是计算机化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

既然无论对于生产者、管理者还是用户,介入生产过程同机器直接进行交互是本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实现结果,那么只有对交互方法的正确理解才能有助于准确传达和接受信息。

就好比人们通过掌握外语来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一样,学习计算机的语言,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才能更好地享受物联网和计算机物理系统带来的便利。

在信息时代,人类发明并建造计算机,努力对其开发和优化,好让计算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模拟人类的学习和表达过程;在智能时代,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开始超越人类的个体经验,甚至可以为人类行为提供帮助和预测,所以人应该转变观念,从过去的驱使计算机理解人类行为变为主动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