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习共同体理论来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1. 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学习共同体理论是以社会学家杜威为代表,对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它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文化性的活动,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合作来实现学习。
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2. 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实践性不强,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存在问题1. 师生互动不够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
教师通常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实践性不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重点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对于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深入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对策建议1. 建立学习共同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将学生视为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学习圈子。
学生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自由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入案例教学法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实践问题,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1.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上进行综合培养。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涵盖思想政治理论的各个方面。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论等内容,并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案的重要环节,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
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适应性的教材,结合课程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参考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以提高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案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讨论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
评价内容应覆盖教学目标和基本知识,既要注重定性评价,又要注重定量评价,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7.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应创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营造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步骤。
包括导入、知识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等环节,注重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9.教学延伸教学延伸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10.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 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 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 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完整版)思政课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____年5月, 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 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
贯彻这一要求, 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 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 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
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 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 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 第一, 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 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从本 科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现 有 学 分 中 划 出 2个 学 分 、 从 专 科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现 有 学 分 中划 出 1个 学 分 开 展 本 专科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 要探 索 实 践 育 人 的长 效 机 制 ,提 供 制 度 、条 件 和 环 境 保 障 ,确 保 不 流 于 形 式 ”。 因 此 ,学 校 应 将 理 论课 实 践 教 学 放 在 与 理 论 课 课 堂 灌 输 同 等 重 要 的位 置 上 ,将 其 “ 变 为 纳 入 学 校 教 学 体 系 和 学 分 管 理 规 程 的 课 程 - , ’ 。 要 求 理 论 课 教 师 从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需 要 出 发 ,制 订 理 论 课 实 践教 学大 纲 ,并根据 教育 的规 律性 , 为 不 同专 业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量 身 定 做 ” 实 践 教 学 的 内 容 、形 式 , 避免 “ 一刀 切”、 “ 超 前 ”或 简 单 重 复等做 法 。克 服随意 性 、盲 目性 , 确 保 实践 教 学 的 质 量 。使 学 生 在 整 个 求 学 期 间 能够 参 加 相 应 层 次 的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活 动 ;使 他 们 在 理 论 课教师 的指导下,能够 “ 主 动 地 探
一
、
教 学存 在 的不足
活动和 实践才能实现。就连 “ 学 会 学 习 ”也 有 个 理 论 与 实 际相 结 合 的 问题 。2 0 0 8 年 9月 中共 中央 宣传 部 、 教育 部联合颁发 了 《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高等 学校 思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认知教学设计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情境认知教学的基本原则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只有 在丰富的社会真实情境中运用,才能正确理解并灵活地使用 知识。基于社会情境的文化实践是个体知识结构形成的源 泉。学习在一定的情境或文化中发生才有效,真实的生活是 学习者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习不仅是为 了获得知识,还要积极思考并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真正的文化 实践。对于学 习 的 评 价 标 准 是 多 角 度 的,必 须 模 拟 真 实 任 务,才能引发学习者进行复杂、具有挑战性的思考,且更重视 认知过程以及学生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的发展。情境认知 教学设计的 中 心,是 学 习 者,不 是 传 统 意 义 上 知 识 的 传 授 者———教师。因此,在 高 校 思 政 理 论 课 情 境 认 知 教 学 中,应 遵循以下原则: ( 一)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理解学生。首先要调动 起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注重他 们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情境认知 教 学 中,教 师 应 首 先 表 明 自 己 的 态 度,以 朋 友的身份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学生加强 沟通,且不仅局 限 于 课 堂。 运 用 多 媒 体 手 段,展 现 学 生 身 边 的真实生活、典型事例、重要活动等,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示激 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个人能力, 引导学生挑战自 我、提 升 自 我,针 对 不 同 特 质 的 学 生 给 予 不 同方向的引导,使 其 各 自 发 挥 其 优 势。 其 次,在 教 学 中 要 注 重联系学生原有 知 识 和 经 验,将 新 的 知 识 和 原 有 知 识 衔 接,
学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
学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1.引言这是一个新时期的特殊年代。
在这个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学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案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丰富、深入、有效的教学方案。
2.课程目标与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它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当前社会问题,以及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教材选择选择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教材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内容深入、立意高远的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又能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4.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已经逐渐式微。
现代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性。
5.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知识、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如学习历史案例、政治经典著作的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当代政治风貌,同时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6.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独立思考题、小组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外延续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7.应试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考试形式也众多复杂。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应试指导,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
除了题型解析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考试、阅卷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8.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掌握课堂的节奏,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情境化教学探索
.
生 良好 的思想政治素质 、 优 良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 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切实发挥课程对高职生成长 成才的作用 , 笔者对《 基础》 课教学进行了探索 , 尝试情
境化教学。本文拟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 , 界定情境 化教学 , 分析情境化教学在《 基础》 课 中应用的价值 、 路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0 4
当代职业教育, 2 。 1 3 年第5 期
2 1
( 二) 基 于《 基 础》 课 的 思想性 、 实践性 的课 程 特 点 ,
生活 与成 长成 才并需 要解 决 的问题 。教师 根据这 些 问
情境化教 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心理认 同 《 基础》 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 帮助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 为培养大学
师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 , 从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 和知 识背景出发 , 引入或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境 , 为学 生提供充分 的学习和交流 的机会 , 拓展学生 自由思考 和体验的时空 , 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 的
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 , 加强道德修养 , 树立法治观念的 课程 。此课程定位规定 了《 基础》 课具有思想性 、 实践 性的课程特点 。基于此 , 第一 , “ 适合学生需要” 决定了 其教 学 目的 不是 以系 统掌 握 学科 理 论 为宗 旨 , 而是 着
眼 于解 决 问题 , 即针 对 学 生 实 际和 成 长 中 的问题 进 行
题, 创设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 学生才有接受教育的动 力, 也才能实现课程的针对l 生 和实效性。
( 二) 创设 情境 是 关键 根 据 问题 创设 情 境 , 这 是情 境 化教 学 的关 键 。这
政治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方案5篇
政治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方案5篇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接下来是关于政治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政治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方案1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创新与科技发展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二)教学难点:1.搭起创新的桥梁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3.公平、正义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活经 验 、 成 情感 体 验 , 而 实 现 知 识 、 力 、 感 的 发 展 , 到 思 想 政 形 从 能 情 达 治 知识 教 育 、 念 培 养 、 感 升 华 和 行 为 规 范 的 理 想 境 界 。 信 情
2 主体 性 学 习理 论 、
() 2 专题 演 讲 式 。根 据 各 门 课 程 的 特 点 , 日 地 开 设 一 些 专 题 演 适 寸
拟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照教学 的要求 , 置特 定的 情景 , 按 设 模 拟 案 例 发 生 过程 , 到 更好 地 掌 握 知 识 , 养 能 力 , 高 素 质 的 方 式 。 达 培 提 () 2 理论 应 用实 践 模 块 。学 习 主 体 在 课 堂 学 习 中 , 可 能 理 解 教 师 不 传 授 的 所 有 理论 知 识 , 们 要 掌 握 知 识 必 须 要 回 归 生 活 、 归 实 践 , 他 回 需 要 学 生在 课 外 时 间通 过 开 展 ~ 系 列 实 践 活 动 , 实 践 活 动 中 , 用 所 学 在 运 的 知 识研 究 、 讨 、 析 、 决 问 题 , 深 对 课 堂 知 识 的 领 悟 和 理 解 。 探 分 解 加 () 3 直接 参 与 实 践 模 块 。 学 生 直 接 参 与 实 践 , 身 体 验 感 受 社 会 , 亲
三 个 实 践教 学 平 台 ; 间接 知 识 学 习到 实践 与 从 实 践 到 内化 理 论 两 个 实 践教 学 环 节 。 强 化 这 一模 式教 学的 对 策 主 要 是 创 新 教 学 方 法 , 强 师 从 加
资 队伍 建想 政 治 理 论 课 ; 践 ; 学 模 式 关 思 实 教
三 ・ ・ 实践教学模 式是主体 , 习活动 的具体体 现 , 模 三 二 性学 该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ICE”实践教学模式
践教 学模 式 , 改善 高校 思 想政 治理论课 原 有的教 学模 式 。
关键 词 : 大 学 生视 角 ;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 I C E ” 实践 教 学模 式 ;研 究
思想 政 治理论 课是 高校 大学 生 的基 础必 修课 程 , 是 一个 内容庞 大的 知识 体系 , 其融 哲学 、 社 会学 、 法学 、 文学、 美 学 等 多 门学科 门类于 一体 , 对 大 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产 生 重要 作 用 , 在 帮助 大学 生确 立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生观、 价 值 观 过 程 中 产 生 重要 影响 。但 随着 时代发 展 , 大学 生群 体 自身特 点也 发 生 显 著变 化 , 原 有 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模 式 已 不 适 应 当 今 思
学 的 启 示
1 . 社 会学 习理 论 。社 会学 习理论 的代 表人 物 是 美 国社
会心 理学 家班 杜拉 , 他 的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行 为 主 义 理 论 基 础 之 上 的 。行 为主义 关 注人类 行为 的学 习过程 , 此 处 的行 为不 仅 包括 外显 的可 观察 的行 为 , 也 包括 认知 、 情感、 反 应 方 式 等 内 在心 理过 程 。同时 , 行 为 主 义 强调 教 育 和环 境 的重 要 性 , 即 人类 行 为是可 以 习得 的。通过 改变 外部 环境 和教 育手 段 , 能
增 强学 生之 间 、 师生之 间 的交 流 与 沟 通 , 增 强学 生 的团 结协 作 意识 , 这样 既有 利 于大 学 生 良好 个性 的形 成 , 又 有 助 于 大 学 生 自我认 知能力 的提 高 , 从 而达 到大 学生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学 的预期 目的。 3 .马斯 洛需 求 层 次 理 论 。“ 马 斯 洛 的需 求 层 次 理论 将 需 求从 低级 到高级 分 为 五种 , 分别 为 : 生理 需 要 、 安全 需 要 、
情景体验法 思政课
情景体验法思政课情景体验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或观察真实或虚拟情境来进行思政教育的方法。
利用情景体验法进行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情景体验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首先,情景体验法可以让学生实践思政知识。
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是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来进行的,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通过情景体验法,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具有真实性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讨论公共道德时,可以设置一个虚拟的道德困境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思考和讨论如何应对这一困境。
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情景体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思政课呈现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和抵触情绪。
而通过情景体验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或使用虚拟实景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些具体的场景,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再次,情景体验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在情景体验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情景体验法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解决办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情景体验法是一种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通过情景体验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思政知识,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和采用情景体验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思政情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方案旨在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本方案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需求。
四、教学情境设计1. 情境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纪念馆、博物馆等。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参观心得。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2. 情境二:模拟联合国大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联合国大会,每组代表一个国家。
(2)各小组讨论本国的立场,准备发言稿。
(3)模拟联合国大会,各小组进行辩论,阐述本国立场。
(4)教师点评,总结辩论过程,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 情境三:社会实践调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1)教师布置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如环保、扶贫等。
(2)学生分组,开展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3)各小组汇总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4)全班分享调查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成果。
2.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思政情景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根据课程大纲和学情,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政教学主题。
2. 教学内容:- 主题背景:介绍主题的国内外背景和相关政策法规。
- 核心概念:阐述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以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环节:- 讲解主题背景、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 情景模拟环节:- 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立场和观点。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互动讨论环节:- 鼓励学生就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和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环节:-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思政课程所倡导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主题背景、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和表现。
- 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结果评价:- 评估学生对思政课程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为 依托 , 情 景表 现相 关 的教 学 内容 , 分发 挥情 用 充 景 的感 染 、 引导 、 发等教 学功能 , 启 激发学 生 的情感 和求 知欲 , 引导学生 产生 问题 , 进入 学习状态 , 在情 景 中学 习 。二 是学生通 过情 景活动 , 实际参 与到教 学活动 中去 , 受情景 氛 围 , 会情景 意义 , 相 感 领 思考 关 的学 习主题 , 开想 象 、 展 思维 和探究 , 积极 主动 地 寻求真理 和答案 , 主动完成 知识 的意 义建 构 。 由此 , 情景 教学模 式 的运 作机制大体 包括三个 方面 : 第一, 创设 情景 , 兴趣 。 习兴 趣 的激发是 激发 学 情景 教学 的第 一要 素 , 也是 区别 以往教学方 式 的根 本特 征 。 名教 育家夸美纽斯 曾说过 :兴趣 是创造 著 “ 个欢 乐和光 明 的教 学环境 的 主要 途径之一 。” 教 师根据 教学 内容 、 教学 目标 、 生 的认 知规律 、 学 接受 水平 和 心理特征 等创设 情景 , 引起学生 积极情 绪反 应,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这种 教学方式 与传统 的 灌输 式教学 不 同 , 它是 以激 发学 生 的情感 内 因为 切 人点 , 以美 、 、 的情景来 引发 和强化学生 的好奇 智 趣 心和求 知欲 。 第二 , 究情景 , 探 以情促 知 。情景 教学 中 , 教师 通 过创设 情景并 依据情 景所 提供 的各 种线索 , 引导 学 生 多角 度 、 方位 、 多 多层 次地 对 情景 内容 进行 分 析、 比较 、 合 、 象概括 , 综 抽 开发创 新潜 能 , 构建新 的 认 知结构 。 每个认 知结构 的构建就意 味着一个 冲突 的解决 , 冲突的解决伴随着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 和树立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热情 , 提高学习效 率, 培养 和增强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 力。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活生生的社 会实践 , 助于学生 自觉理解 、 有 认同和接受科学理论。
说, 只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传授, 就等于把理论束 之高阁。学生
二、 高职 院校 思想政 治理论 课 实践教 学 的形式
使 实践 教 学 达 到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
并不能完全接受 和理解 ,甚至有 的学生觉得枯燥无 味,昏昏欲
睡 , 学效 果 不 理 想 。 教
新时期 , 社会对人才素质提 出了新的要求 , 顺应这种客观需 要 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新思想、 新观念 , 中表现为由应试 教育 向 集
关键词 : 治理论课 ; 政 实践教 学; 实践教学形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担 负
实 际的农村问题 , 指导学生有思想的生活 , 品德 的成长 。因为 有 教学因为真实性才有针对性 , 因为有针对性 , 才有完 整性 。 如农村存在 的多子者未必多福 , 贫富悬殊不和谐 , 传统礼仪 的丢失 , 爱家与爱国 , 爱父母 与感恩 , 学会分担忧愁和分 享幸福。
这 些 问题 , 村 学 生 有 自己 的生 活 经 验 , 大 人 教 给 的 观 点 , 农 有 教
正 确 的 理 论 。 如果 把 马 克思 主义 理 论 仅仅 作 为 一般 的抽 象 的学
“ 人脑” 成为一种信念 。 , 社会实践教学可 以充分激发 和调动大学
生的参 与意识 , 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 , 使大学生加深 对社会 、 对人 民群众 的了解 , 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 识国情和社
教条 , 应解 惑而不是背诵现成 的准则 。万不 可使思想 品德教育 课缺少 有思想 品德 的孩子 ,接受义务教育 却多 出几个没 有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简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理论篇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开始采用课内实践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课内实践教学的定义、目标、特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进行简述。
一、课内实践教学的定义课内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使学习更加具有意义。
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内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各自的任务以完成整个项目。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并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1. 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而课内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
2. 更加注重实践和探究:课内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改进知识。
1.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巩固。
4. 课题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思政课情景化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情景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思政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大学等阶段的思政课程教学。
三、教学时长1课时四、教学资源1. 教材及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情景道具、背景音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情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模拟、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情境中的问题。
3. 情景二:小组讨论,深化理解(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情景三:情景模拟,实践运用(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情境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教师点评,总结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
5. 情景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表演等。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责任感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情境创设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丰富等。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大 学 生 思想 政三 台理 论 课 实 足 蓑 教 学 研
南 大 媒 职 术 学 ◇ 湖南 大 众传 媒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州 、 华 。。 。
摘要 : 实践教 学是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课 堂教 学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也 是 巩 固理 论教 学成 果 的
理 论学 习 的积极 性 与主 动性 ,提 高参 与性 ,培 养他 们 的 理 论 联 系 实 践 的 习惯 ,锻 炼 他 们 的创 新 能力 、组 织 能
1 5 3<<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可 以充分 激 发和 调动 大学 生 的参 与 意识 ,让 他 们对 社会
社 会调 查 、志愿 服务 、公益 活 动 、专业课 实 习等 结合 起
来 , 引导 大 学 生 走 出校 门 ,到 基层 去 ,到 工 农 群 众 中 去。 ” 因此 ,很 有 必要 在 准 确把 握 实 践教 学 内涵及 功 能
极 性 。实践教 学有 别于 理论 教学 .是 一 次抽象 理论 具 体 化 的过 程 。学 生在 实践 教学 过程 中 ,会 意识 到 自己理 论 知 识 的欠 缺 和 不 足 ,体 验 到理 论 对 实 践 的重 要 指 导 作 用 ,从 而激 发其学 习理 论 的兴 趣和 热情 ,使 理论 学 习与
第 观 的培养 ,具有 积极 作用 ,能够 引导学 生成 为 全 面发展 的 人 。高 校思想 政治 教育 的 目的 ,在 于用科 学 理论 武装 大 学 生 的头 脑 。 “ 进 课 堂 、进 教 材 ” 是 必 要 的 途 径 和 手
实 践 教 学 形 成 良性 互 动 。
的基础 上 ,找 出存 在 的问 题 ,采取 必要 的措 施 ,进一 步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作者:李晓梅王鹤岩刘阳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最新学习理论,它强调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和个体学习者意义制定的社会建构性质,更新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
情境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既有它的适用性,同时又要注意它的限定性。
文章把情境学习理论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把创设情境看成实践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以情境引导实践教学设计,构建出实践教学的情境化设计模式,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策略等四个环节的情境化设计。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境化设计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4-0070-04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大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重要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思考和解决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以及知行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策略的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设计,是高校思政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情境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最新学习理论,它更新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和个体学习者意义制定的社会建构性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试图从西方情境学习理论中汲取营养,探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模式。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的学习观念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强调个体思维的信息加工转向重视认知和意义的社会性质。
情境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分享着一些重要观点,它们是与以往的学习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本体论、知识论基础之上的。
思政课案例式教学
思政课案例式教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思政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面发展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大多以讲授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案例式教学逐渐成为思政课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思政课教学中,案例式教学也可以被广泛应用,可以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案例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多以抽象的理论和知识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容易导致学习的passivity。
而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案例中的真实情境和问题,更易于投入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案例中的具体情境和矛盾冲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现实,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意识。
在案例中,学生能够看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了解不同群体的生活困境和心里冲突,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和同理心,培养他们的公民素质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作者:李晓梅王鹤岩刘阳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最新学习理论,它强调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和个体学习者意义制定的社会建构性质,更新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
情境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既有它的适用性,同时又要注意它的限定性。
文章把情境学习理论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把创设情境看成实践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以情境引导实践教学设计,构建出实践教学的情境化设计模式,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策略等四个环节的情境化设计。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境化设计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4-0070-04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大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重要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思考和解决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以及知行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策略的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设计,是高校思政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情境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最新学习理论,它更新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和个体学习者意义制定的社会建构性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试图从西方情境学习理论中汲取营养,探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模式。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的学习观念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强调个体思维的信息加工转向重视认知和意义的社会性质。
情境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分享着一些重要观点,它们是与以往的学习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本体论、知识论基础之上的。
按照传统的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知识观,知识是对外界客观实在的如实描述,是符号化的心理表征。
在这种知识观看来,文本有确定的意义,知识是意义传递的过程,学习和思维过程对不同的个体学习者来说都是一致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知识的情境观对这种实在论的知识观提出了挑战。
知识的情境观把知识看成是实践中的知识,认为没有脱离情境脉络的文本意义,意义来自于学习者的建构。
学习是发生于一定的物理和社会背景中的,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产物。
在这种知识观看来,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
情境主义的知识观通过语言哲学阐释其意义理论。
语言的意义依赖于社会性适应活动,语言并不反映和描绘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也并不代表个人思想的表达,语言的意义是参与者之间社会协商的结果。
语言的建构性质表明了认知的本质特征,认知不是依靠头脑中的规则,知识是情境化的,是通过社会性活动获得的。
布朗、可林斯和杜吉德等人指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成了学习和理解。
[1]从研究主题上看,情境学习理论已分化为心理学和人类学两种视角的研究。
心理学视角立足于个体学习者的情境化活动,他们把情境认知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它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学习的意义,教学目标从教师对概念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的学习。
这种视角下的研究提出了创设实习场的概念。
实习场不是真实场地,但是能够模拟校外的真实环境。
创建实习场首先必须明确行为发生的真实世界情境,然后选择其中某一方面为模拟目标。
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教学和认知学徒制是创建实习场的几种主要方法。
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关注的不是个体学习者意义的构建问题,而是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意味着什么。
实践共同体是有着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的诸多个体的集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实践和信念,追求着共同的事业。
个体学习者通过对实践共同体的合法性的边缘参与,在共同体中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真实的科学问题,在与社会的联系中发展自我,从而最终融入实践共同体。
心理学方法和人类学方法不是截然分割的,许多研究跨越了这两种方法。
情境学习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设计,并试图发展成为一种包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等各种观点的整合性框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情境化的教学设计。
Leigh ChiareLott在他所著的《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中概括了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几个特征:①将学习内容跟学习者的经验联系起来;②促使学生积极学习;③能够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④鼓励从个人经验和集体经验中构建个人化的意义;⑤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习结果,并允许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去解释多元的意义。
[2]美国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资助的一个项目提出了整体情境教学的定义:“整体情境教学是帮助教师将所教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一种教与学的理念。
它激发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他们作为家庭成员、社会公民、工人等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投身于学习所要求的刻苦努力之中。
”[3]情境化的教学观念认为学校教育创造了脱离真实世界的中性场合,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获得的是死板的、呆滞的知识。
情境化教学要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相衔接,克服知识的呆板性,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形成对意义的理解,为学生以后真正成为共同体成员做准备。
二、情境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的适用性与限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放在中国现实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大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来理解。
通过实践教学创建学习环境从而使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
作为提供一般教学设计策略的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既有它的适用性,同时又要注意它的限定性。
情境学习理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的适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学习理论为实践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
按照知识的情境观,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知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有抽象性,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武器,必须通过大学生的各种体验和活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必须是情境化的,实践教学更是要坚持情境化的理念。
只有具体的情境才能创造学习环境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在一定的情境脉络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其次,情境学习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实践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
必须把实践教学看成是情境驱动下的教学,创设情境成为实践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脉络中理解概念和原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式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策略的设计,都要坚持情境化的原则。
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大学生引入社会生活,为以后真正地融入社会做准备。
再次,情境学习理论给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和手段。
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如教学内容上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服务性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模式,教学方式上的小组调查模式、探究模式、5E研讨模式以及角色扮演、冲突解决、同伴学习、体验学习等各种模式。
通过引入这些模式,为实践教学设计增添活力。
把情境学习理论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时也必须注意它的限定性。
情境学习理论虽然是较新的理论,但它也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从认识论上来说,由于它在知识问题上的建构主义倾向,往往否认知识的客观性、确定性,把知识看成是学习者个人构建的,把学习者个体对意义的构建看成是学习的重点。
但是它对个体构建意义的研究缺乏实证性,对个体意义构建的限制性问题也完全忽略了,这弱化了它在实践中的操作意义,并且有导致教学的相对主义的危险。
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原则,必须强调教师的正面引导,而不是盲目地由学生主导。
在个性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情境化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情境化设计,就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方法论基础,把创设情境看成实践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以情境引导实践教学设计。
“…情境‟并不意味着某种具体的和特定的东西,或是不能加以概括的东西,也不是想象的东西,它意味着,在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许多层面上,一个特定的社会实践与活动系统中社会过程的其他方面具有多重的交互联系。
”[4]情境并不就是简单的特定条件下的活动场景,情境强调的是真实行为所发生的社会网络和活动系统。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世情、国情、党情蕴含着情境,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直接的情境。
情境要帮助学生使所学理论既与内部知识状况、思想特征发生关联,又与外部的社会现实发生关联。
情境要以个人经验为核心,体现出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个人道德与社会需要等各个方面的贯通。
具体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情境化设计包括目标制定、内容规划、形式选择及评价策略设计等四个环节。
1.情境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的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
”[5]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使这一总体目标具体化、情境化,使抽象的目标成为可检验、可测量的具体目标,可以把总目标分解为以下三个取向的分目标:知识掌握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情感发展的目标,对这几个目标分别进行情境化设计。
(1)知识掌握目标的情境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受已有知识的影响,要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个人已有的知识,结合个人体验,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个性化的理解。
为了达成和检验这一目标,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如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总结报告、调查报告、演讲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表达出来,并通过协商、互动,老师及时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不断修正学生的思想观点。
(2)能力培养目标的情境化通过学生探究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完成具体情境中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的能力体现在界定问题、搜集材料、组织调查、材料综合、形成结论并重新反思结论的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情境中,学生能力体现在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展开调研、成就表现的过程中。
要在具体活动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调查、组织、操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评价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3)情感发展目标的情境化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体现在特定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