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回顾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梳理复习

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 1、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叫音调,音调的高低 与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表示物体振动 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通过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乐器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 强弱 叫响度;响度的大小 与发声体的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 远近 、声音 的 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结构等因素决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材料、 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 此独立;
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 空气的 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 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2 、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 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实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试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你能否找到声音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例子?感受: a.制作土电话。

b.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所以把它叫做声波。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

2、声速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

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五、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

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3、回声定位(声呐、海豚、蝙蝠等)4、如回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我们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但回声起到了加大原声的作用。

(如室内讲话声音更响亮)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听到声音应具备的条件:(1)要有声源;(2)要有传声介质(3)人耳能感受声音。

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一)如图2.2-1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3、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 1.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 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依次从钢管、水、空气中传播。

4.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17m§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1.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2.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典型例题1.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3.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幅度_。

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的利用(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海底深度t v s 海水声2121==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m m s s 5.532)102045(21)(2121=+=+= 二、声与能量1.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V固>V液>V气。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6.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求发生体到障碍物的距离。

S=vt/2.7.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

例如人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8.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于发声体的四围。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要素为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来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人耳感受到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三:噪声与能量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接收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超声波(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正常人听觉频率上限,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超声波的特点A、方向性强;B功率大,能量集中。

3.次声波(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次声波的特点A、它的频率很低,波长比较长,传播的区域广,传播过程衰减少,可用来确定地震、核爆炸中心,预测风暴。

B、单向性强,所产生的能量较大,会使与其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产生共振,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如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探知海洋深度;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等。

乐器演奏的声音,人们唱歌的声音电锯、电锯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如图所示,是可预料的噪声的波形如图所示,是不可预料的控制变量法就是研究对象有三个变量时,需要在研究问题时人为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其暂时固定不变,而改变另一个物理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关于声现象的重要知识点,帮
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播而到达人的耳朵。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0m/s。

-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振动传递的,形成纵波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 高音和低音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

- 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和嗓音产生的波形
不同,因此音色也不同。

3. 声音的反射和干涉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 声音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
-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不同,吸音材料可以减小噪音。

- 共鸣是指声音与某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引起物体振动,增强声音的现象。

5. 声音的利用
- 声音可以用于通信、传递信息和产生美妙的音乐。

- 声纳是利用声音波的反射和回声来判断物体位置和形状的技术。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章节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

章节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装水的较长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4、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如果再次听到声音,称为回声。

(2)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时间要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

当障碍物太近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被加强,人们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还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在空气中,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听到回声。

(3)回声测距:s= vt/2 。

利用回声探测海洋的深度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的。

可以用音色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波、次声波和声音:(1)声音:人类能够听到的声,叫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到 20000 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4、音乐老师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小丽同学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听声音知道是物理老师在讲课,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八年物理上章节要点梳理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物理上章节要点梳理  第二章  声现象

要点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大音调 高,频率小音调低。 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和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音色又称音品,是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要点诠释: 关于声音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 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 音色。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 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 0.1S。
要点诠释: 1、有些振动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等效转换法”来感知,如拍桌子,桌子的振动 看不到,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细小物体。
要点四、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要点诠释: 1、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2、噪声的等级: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人刚能听到的最 微弱的声音。 3、噪声的危害:强度大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觉损伤;噪 声超过85dB,会使人心烦意乱,工作效率降低;噪声还会损害视力。4、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 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第二单元声现象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声现象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5.声音传播的速度:(1)声速大小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6.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听到回声的时间界限是0.1秒,距离界限是17米。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2)频率的定义: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3)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4)人的听觉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5)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音调。

(1)影响因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2)振幅的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3)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定义: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知识点3: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倒车雷达、深海声纳、次声波检测地质灾害等。

2.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机、清洗眼镜、雾化器等。

3.大象发出的声音是( ).4.根据蝙蝠捕捉猎物时的()发明了()知识点4: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概念: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物体产生声音。

吹奏乐器靠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2)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3)声速:与介质和介质有关,通常V固>V液>V气,在15oC空气中声速V=m/s(4)回声:是声波的现象。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s 以上。

人距障碍物至少17m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

(5)人耳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6)我们听自己说话声靠的是传导,听别人靠的是传导,如果患有传导性耳聋利用还可以听到声音。

3.声音的分类: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特性、、。

(1)音调:声音的。

取决于物体振动的。

越高,音调越高。

叫做频率,单位,符号。

低于20赫兹叫,高于20000赫兹叫,人耳听不到。

(2)响度:声音的。

以为单位,符号,是人耳听到的最弱音。

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越大越大,响度还和有关。

(3)音色:声音的品质。

和发声体的结构等因素有。

关于噪声:(1)来源: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

(2)等级和危害:保护听力应不超过,保证工作学习应不超过,保证休息睡眠应不超过。

(3)控制:因为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的振动。

所以控制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4.声音的利用:(1)利用声波传递例如: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2)利用声波传递例如:超声波体检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中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6.张强在家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张强想出了三种方法:(1)在被敲的地方放一块抹布,这是在处减弱噪声(2)把自家的门窗关的严实,这是在中减弱噪声(3)嘱咐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是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2、不能传声;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t是时间,单位是秒5、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___ 中传得最快,在__________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乐音乐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有可能相同,但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现象则是对声音的一种科学研究和描述。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声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当声波达到人的耳朵时,人就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高的声波对应高音调,频率低的声波对应低音调。

音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的声波对应大音量,振幅小的声波对应小音量。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携带能量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和传播距离有关。

三、声音的测量我们通常使用分贝(dB)来测量声音的强度。

分贝是一种相对单位,用来比较两个声音强度的大小。

分贝的计算公式为:L = 10log(I/I0),其中L表示声音的强度,I表示声音的强度,I0表示参考强度。

四、共振和声音的放大共振是指当声波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使声音得到放大。

共振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如音乐乐器的共鸣和声学共振。

五、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和介质,这些障碍物和介质会导致声音的吸收和衰减。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厚度和材质等。

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高,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低。

七、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音可以用于通信、音乐、语言交流、声纳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的声现象知识点,超详细的内
容如下:
1. 声是一种机械波:
- 声是一种通过物质传播的机械波,需要媒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 声波的速度取决于媒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速
度约为340米/秒。

2. 声的特性:
- 高低音的区分: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 响度的区分: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的声音
听起来较响亮。

- 音色的区分:不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由
声波的波形决定。

3.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的对象可以是弹性体也可以是流体。

- 声音通过物质中的分子间的振动传播,当一个分子振动时,会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形成机械波。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4. 声的应用和保护:
- 声波在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话、无线电等设备使用声波进行信息传输。

- 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与声波的接收有关,人类和动物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

- 长时间暴露在高响度的声音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应注意保护听力。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新甫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回顾: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都能发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5、利用回声可以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一半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

2.2 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

物体在1s振动的叫频率,物体振动越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和距发声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

5、音色:由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2.3 声的利用①可以利用传递,例如:②可以传递传递,例如: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

4、人们用(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处减弱、在中减弱、在处减弱。

1。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或就停止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4、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做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5、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进入耳朵的声音叫做回声。

我们能够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比原声晚至少0.1s或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6、回声的应用:(1)当不能分辨回声和原声时,回声起加强原声的作用,使原声的响度变大;(2)当能分辨回声和原声时,可用回声测距,距离是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7、停止响大钟时,余音缭绕是因为大钟还在继续振动;打雷下雨时,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因为房屋、高山等对雷声的反射产生的回声。

8、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空气传入耳朵的。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听到声音的方式叫做骨传导。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1)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或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振动得越快,振动的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3)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大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和海啸等要产生次声波,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海豚和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医学上的“B超”机发出的是超声波。

2、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即声音是大声还有小声。

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到发声体的距离,振幅越大,到发声体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

(1)影响音色的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敲鼓时是鼓面振动;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回声)。

2. 声音的传播。

-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宇航员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 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 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 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就大。

-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 定义: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 医生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病情。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02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 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 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 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 间的摩擦声等等;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 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Fra bibliotek三、回声: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 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 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 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 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 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 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 冰川到船的距离);
五、声音的特性
•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 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 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 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 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 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 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 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 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 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 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 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 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 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 立体声);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回顾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 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 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 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体的振动发 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 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 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 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 5、控制噪声: • (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 •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 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 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 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 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 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 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