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2公开课展示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深入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进行审美鉴赏;探讨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意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荷塘月色的美好意境。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荷塘月色的描绘;文章的情感意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荷塘月色的图片、文章重点内容、写作技巧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月色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荷塘月色的描绘。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进行例句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对荷塘月色进行描绘。

5. 审美鉴赏: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进行审美鉴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艺术境界。

6. 情感分析: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内心的思想意蕴。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写作技巧和情感意蕴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荷塘月色2.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3. 情感意蕴:宁静、淡泊、哀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荷塘月色为题材,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描绘性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荷塘,让学生亲身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

2.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例题讲解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涵盖文章中的主要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 荷塘月色2-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 荷塘月色2-人教版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初中学过:《背影》《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 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 “我是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诗坛。 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 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 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 版散文集《背影》,成了 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品有《背影》《春》 《绿》《威尼斯》《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 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 文的模范”。
月色:月光。点明了 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 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 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 的境界。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 国大地的时候。朱自清在青年时代参加过 “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 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 介石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 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火热的革命 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本文所 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 地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 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文章结构:
求宁静
小径






小径 出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感情变化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统筹(shòu) 裨益(bì) 络绎不绝(luò) 重峦叠嶂(zhòng) B.记载(zài) 河堤(tí) 别具匠心(jiàng) 千头万绪(xù) C.鉴赏(qiān) 干涸(hé) 沧海一粟(sù) 暴风骤雨(jù) D.怯懦(nuò) 邂逅(xiè) 游目骋怀(chěng) 隔靴搔痒(sāo)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程内容
朱自清简介与《荷塘月色》创作 背景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荷 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荷塘月色美景呈现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 色美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感受。
作品鉴赏与写作指导
课堂互动与拓展阅读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和写作练习 。
该课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 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荷塘月色 》一文的基本知识点,了 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 景。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 析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审 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 和文学之魅力,培养热爱 自然、热爱文学的情感。
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
REPORTING
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用 词精准,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节奏感强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排比句 和对偶句,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
诗意盎然
朱自清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 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意。
结构特色
层次分明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朱自清其他 文学作品。
PART 02
荷塘月色的主题分析
REPORTING
主题解读
荷塘月色主题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 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主题内涵
荷塘月色所蕴含的意境深 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

2024年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2

2024年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2

2024年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课文描绘景物的方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课文描绘景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b.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c. 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荷塘月色进行描绘。

5.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描绘荷塘月色的文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夜晚”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夜晚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语言特点和描绘景物的方法。

但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背影》、《春》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3. 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夜晚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夜晚的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a.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静谧”、“朦胧”等,这些词汇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荷塘月色》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分析课文写景手法、情感表达以及文章结构。

我们将从字词句品味,逐步拓展到对文章整体意境领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写景状物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感受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热爱。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表达出思想感情,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情感变化,以及如何准确把握课文写景手法。

重点是培养学生细腻文学感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课文重点内容、图片以及相关背景资料。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相关资料搜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塘月色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美好自然景色共鸣。

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2.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同时注意字词准确发音。

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教师领读,强调重点字词。

3. 分析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景状物技巧和作者情感变化。

逐段分析,讲解写景状物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作者情感波动。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例句,讲解修辞手法。

学生模仿,创作类似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景手法,进行小练笔。

教师提出练习要求。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清晰展示文章起承转合。

3. 作者情感变化:以时间轴形式,标注作者情感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写景手法,描述一幅你心中美好景色。

答案示例:“月光洒在波光粼粼湖面上,犹如一片片碎银。

微风轻拂,荷叶轻轻摇曳,好似绿裙舞者。

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

”2. 课后思考:如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荷塘月色课程教案授课题目荷塘月色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一、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

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

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点拨:绘画美。

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

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回忆以前学过有关朱自清的篇目《春》、《背影》等篇目。

三、写作背景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jie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jie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而写出此篇文章四、解题并理清思路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什么短语?明确:题目“荷塘月色”是一个互相修饰的联合短语,意思即“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详细内容为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及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

重点分析朱自清先生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以及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分析荷塘月色的描绘手法。

2. 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荷塘月色的描绘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荷塘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对第三、四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描绘手法和修辞手法,讲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荷塘月色进行描绘,提高写作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范文,讲解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对荷塘月色进行描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第三、四自然段2.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等3. 作者情感:宁静、美好、怀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荷塘月色”为题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答案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他们仿佛笼着轻纱的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春》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第三、四自然段描绘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2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阐述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这种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领会文章中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和想象,以及文章的表达技巧。

重点:荷塘月色的描绘、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文章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荷塘月色的图片、文章重点句段等。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入本课内容。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等表达技巧的作用。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分析荷塘月色的描绘和作者情感。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技巧,描述自己心中的美景。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分享感受。

互动环节:选取几名学生代表进行分享,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段落衔接: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荷塘月色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句段: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运用比喻、拟人等技巧,描述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美景。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美景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优质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优质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优质课件《荷塘月色》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荷塘月色》。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与主题分析,句子赏析,写作手法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3. 学会赏析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句子赏析,写作手法。

难点: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黑板:板书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3.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字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章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5. 句子赏析:挑选精彩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写作手法探究: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进行实践演练。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写作手法列表3. 重点句子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写作手法,表达出自己对荷塘月色的感悟。

2. 拓展延伸:阅读其他写景抒情的文章,分析其写作手法,并做好读书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尝试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课外活动,如观赏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中的“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朗读”、“句子赏析”和“写作手法探究”。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2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荷塘月色》 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荷塘月色》,选自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

本文以荷塘月色为背景,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3. 提高朗读、感悟能力,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重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描绘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荷塘月色的印象。

作者简介: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散文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荷塘月色?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荷塘月色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讲解修辞手法: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

体会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5. 朗读感悟让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主题: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描绘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荷塘月色》读后感: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荷塘月色的感受,以及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荷塘月色2全面版课件

荷塘月色2全面版课件

煤屑路 : 幽僻、寂寞、阴森森、怕人,(苦闷)
今我下且晚)却受很用好这(无自边由的的荷人香,月独色处好的了妙(处承)上,启( (喜喜悦悦))
(月下)荷塘
(喜悦)
(荷塘)月色
(荷塘)四面--(灯光)没精打采,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苦闷)
(江南)采莲—热闹 风流 有趣
可惜无福消受
(向往、遗憾)
“便觉”只是主观感受,这“自由的人”的片 刻的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 本句说明作者想躲开恼人的凡世,求得短暂的 安宁和自由。
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 最终得到解脱了吗?
回到家中,“什么声息也没有”,与开头 的环境相比,此时更加死寂。作者的忧愁 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陷入更深的寂寞与痛 苦。一方面在结构上与开头形成呼应,另 一方面又强化了内心的“不宁静”。
(1)她笑得很甜。 (2)人靓歌甜。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 到歌声了?
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 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 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 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 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 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
探究作者对景物的描写
(素淡 宁静)
荷塘上的月色 (朦胧 柔和)
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月光 泻 浮 洗 笼 月影 画 光与影 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 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 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知识积累
• 叠字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 多而密的特点。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 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 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 叠词节奏鲜明,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自主思考,巩固提高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主题探究
感情变化的句子依次是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心里颇不宁静
把握结构
明线 暗线
去途
寻宁静
不宁静 出宁静 归途
得 宁 静
荷 塘
那么作者内心这种“颇不宁静”到底 是为何?又为何要月下游荷塘?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 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 尘的绝妙世界。
课堂总结,小组评价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 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 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幻 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 闷、凄苦之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技法。 2、品味作品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表达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自主学习,质疑提问
荷塘上的月色
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 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借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 飘渺的特点。
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 传神的动词: ( “泻”“浮”“洗”“画”等), 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 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视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 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上奏着的名曲。 听觉
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荷塘四周
作者还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 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 约约等),读第六段,试结合语境, 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既写出树的多而 密的特点,又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 阔又有立体感。用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 了这几个方面,但给人的感觉不如叠词强 烈。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 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 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 生活,但又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l
内心矛盾与冲突
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 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 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 于此。„„他们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 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 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 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 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 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 《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 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 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 冲突。 ——钱理群 《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
既照应了“流水”,又写出 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 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以动景写静景,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 突出了恬静朦胧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写“叶子和花”在月 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 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 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 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一个画字,大自然为画师,以月光代清水,以 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轻点晕染,明暗 有致,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