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喻句的欣赏策略
【作文】高分作文范文赏析: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引言在写作中,通过比喻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比喻手法可能会导致语义模糊、误导读者甚至引起笑话。
因此,正确运用比喻手法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通过赏析高分作文范文,探讨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
比喻手法的基本原理比喻是一种运用隐喻或类比的修辞手法,旨在通过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点或意义。
比喻手法在写作中常用于形容、解释和强调,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手法的运用场景1. 形容事物的外观或特征比喻手法在形容事物的外观或特征时,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作家可以用“脸色苍白如纸”的比喻来形容一个人的面容。
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苍白和面色如纸的特征,增加了描述的感知度。
2. 解释抽象概念比喻手法的另一个运用场景是解释抽象概念。
有时候,我们难以直接理解某个抽象概念,而通过比喻来解释,可以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我们可以用“时间宛如白驹过隙”来描述时间的飞逝之快。
这个比喻将时间比喻为一匹白马,形象地表达出了时间流逝的迅速感受。
3. 强调观点比喻手法在强调观点时,可以起到提升语义的作用。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更有强烈情感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凸显观点的重要性和威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知识就如同灯塔,能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这个比喻强调了知识对于人们的指导作用,使其看起来更加重要和有力。
比喻手法的要点与技巧1. 保持清晰明了在运用比喻手法时,要保持清晰明了的表达。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比喻或隐喻,以免使读者产生困惑。
比喻应该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2. 增加感知度比喻手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加感知度。
通过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写的事物或情感。
为了增加感知度,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结合具体的细节来进行描述。
3. 注意比喻的合理性比喻手法不能过于牵强附会,要确保比喻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赏析句子比喻答题技巧i
赏析句子比喻答题技巧i1. 语文阅读赏析句子题有哪些解题技巧做阅读第一篇时,赏析分三步骤: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最常用)2.写出了。
3.表现了某物。
的特点(品质)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记住,答题要往中心靠,中心一般在结尾那几段。
说明文要看分答题,这个你自己领悟。
把每一段开头句子都画下来,在概括方面会有用的。
其实说明文比较简单,但一定要有原文意识(回原文找)作文,建议你再考试前先背几篇好的文章,到时候再套上去用。
字迹一定要清晰。
开头最好用优美的排比,也可以尝试新颖的写作形式。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我是初三的。
希望你考出好成绩吧!加油!2. 句子赏析的答题技巧①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 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作用)②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③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1、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2、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格式;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⑤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一般有;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
.、为下文。
..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3. 比喻句的答题技巧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在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课文中的比喻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点。
比喻句常常用来描写事物的特点或者表达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然而,由于比喻句的隐喻性质,很多孩子对其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导孩子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时,教师、家长或者辅导者要采取一些引导措施,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比喻句的含义和运用方式。
第一,帮助孩子理解比喻句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表达出一个隐喻意义。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如“他像狮子一样勇敢”,解释比喻句的作用。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
第二,注重分析作品中的比喻句。
将孩子们引导到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帮助他们找到其中的比喻句。
可以通过标出该句子中的描写词或动词来进行。
然后,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比喻句的作用,为什么作者使用了这个比喻句。
通过分析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内涵。
第三,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喻句常常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汇,可以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想象和描绘一些场景,加深他们对比喻句的理解。
例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海岛之上,观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通过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比喻句的意义。
第四,拓展孩子们的比喻句运用能力。
一旦孩子们理解了比喻句的基本意义和作用,就可以逐渐引导他们尝试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
在写作时,提醒孩子们多思考一些形象生动的词汇,尝试用比喻句来进行描写。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总结起来,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需要师长们采取多种引导策略。
通过理解比喻句的基本含义和作用,分析作品中的比喻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比喻句运用能力,孩子们可以逐步掌握比喻句的含义和运用方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修辞手法的鉴赏与应用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修辞手法的鉴赏与应用技巧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给语言赋予丰富的感情色彩,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将对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通过鉴赏与应用技巧,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鉴赏与运用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表达,使得抽象的事物更具体、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阅读优秀的比喻作品,引导他们理解比喻的艺术魅力。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红豆词话》中的比喻:“词比喻之妙,寥尽毫芒,毫子之间,照见海棠。
”(明代张炎《红豆词话》)这样的例子,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比喻的魅力,又能够启发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喻。
二、拟人的鉴赏与运用拟人是一种将生物特质赋予非生物事物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能够使非生物物体更生动,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拟人作品,如杨绛在《我们仨》中对树的拟人描写:“我每到风里,都会打颤,庆幸生而为文人。
”(杨绛《我们仨》)这样的例子,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激发他们在写作时拟人的创作灵感。
三、夸张的鉴赏与运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教导学生欣赏这样的夸张作品,如明代冯梦龙在《世说新语》中所写的:“一生中,爱情只有七星不离手,无懈可击”(冯梦龙《世说新语》)。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夸张的艺术之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反问的鉴赏与运用反问是一种通过反问疑问句的方式加深表达的修辞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经典的反问句为例,如唐代李商隐的“不愿盈己而薄人,不愿广己而狭人”(李商隐《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通过欣赏这样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反问的戏剧性和影响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理解。
赏析比喻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赏析比喻手法的角度和方法。
1. 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某种共同点。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注意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所要传达的含义。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月亮如玉"来形容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月亮和女人的共同之处,比如光彩照人、清明、神秘等特性。
2. 理解比喻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将一个具体的事物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来代替,以达到象征的目的。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尝试理解比喻所隐含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政治演讲中,领导者可能用"团结的火炬"来比喻人民的力量,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火炬象征希望和团结的意义。
3. 分析比喻所创造的意象和情感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创造生动的意象和激发情感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分析比喻所创造的意象和情感。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效果和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色时,作者可能用"山如黛眉"来形容山的形状,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黛眉所描绘的柔美和山的形态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赏析比喻手法可以从比较相似之处、理解象征意义以及分析意象和情感等角度进行。
通过对比喻手法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修辞的赏析方法
修辞的赏析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修辞赏析这个事儿。
一、比喻的赏析。
咱先说说比喻这玩意儿。
你看啊,要是句子里有比喻,就像“月亮像个大圆盘”。
那咱咋赏析呢?你就可以说这个比喻超级形象啊。
把月亮比作大圆盘,一下子就把月亮又大又圆的样子给描绘出来了。
就好像画家拿着笔,几笔就勾勒出了月亮的轮廓,让人脑子里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这比喻啊,就是把那种抽象的或者不太好形容的东西,变得像咱身边常见的东西一样好理解。
二、拟人。
拟人也很有趣呢。
比如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这时候你赏析就可以说,哇塞,把风儿当成人了呢。
本来风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这么一写,风就像有了生命,像个温柔的小伙伴在跟你互动。
这种写法让整个句子都变得特别生动,就好像大自然都活过来了,能跟咱们聊天、玩耍似的。
三、夸张。
夸张就更逗了。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
赏析这个的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作者可真敢想啊。
哪有瀑布真的能有三千尺啊,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的气势给放大了好多倍。
就像给瀑布装上了一个超级大的扩音器,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震撼。
这夸张啊,就是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某个东西的特点,让你想忘都忘不掉。
四、排比。
排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
比如说“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赏析的时候呢,你可以说,这排比句读起来就特别有节奏感,就像敲鼓一样,咚咚咚的。
而且啊,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心灵,让我们对心灵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就好像从不同的方向给心灵拍照片,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美。
修辞赏析其实没那么难啦,只要咱用心去感受这些修辞带给句子的魔法,就能轻松搞定啦。
宝子们,加油哦!。
赏析比喻句子的方法与格式
赏析比喻句子的方法与格式1. 赏析句子的格式与技巧有哪些格式:这段句子运用了(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某个词语表现出了(什么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什么什么的)情感。
技巧:(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
理解这类句子并不难,首先从文章位置入手,找准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寻找其含意。
但这个管辖范围不是那么容易找准的,非下力气不可。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抓住相邻句,挖掘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阐释。
(5)从分析句子所在的语境入手。
一篇文章由多个语义相对独立的意义群构成,每个意义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同一个意义群中的所有句子,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意义。
那么,我们就要联系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语境句的含义。
具体的理解方法是:第一步,确定句子所在的意义层,思考层意;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定信息”,联系层意具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扩展资料理解句子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
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
(2)不要人为地“遗漏”。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的意思没有解释全面。
有些句子解释含意时确实是需要解释句中的重点词语,但除去重点词语,剩下的内容也要和解释后的重点词语加以连缀后才是整个句子的含意,不能把重点词语之外的信息遗漏,有时候只需要照搬上其他的内容即可。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在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方面,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或复杂事物。
让小学生理解并运用比喻手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想象力、丰富表达方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来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第一,解释比喻的概念在引入比喻手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为学生解释比喻的概念。
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比喻的含义,比如:“比喻就是用一个相似的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让读者或听者更好地理解。
”同时,要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世界上的巨人,突然笑了”这个句子中,巨人的笑与世界上的巨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一个人笑得非常大声,像巨人一样。
”第二,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在介绍比喻手法时,我们需要强调比喻与被比喻之间的相似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帮助他们理解比喻的依据和意义。
例如,当我们说“她是个太阳,照耀着我们的生活”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她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都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喻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阅读中去。
第三,举例讲解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比喻手法。
选取一些富有比喻的句子,一起探讨比喻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喻的目的和效果,帮助他们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使用比喻来表达某个概念或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使用比喻,展示他们对于比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游戏与练习除了课堂讲解,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和练习来帮助小学生巩固对比喻手法的理解。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比喻接龙游戏,学生们依次发挥想象力,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某个事物。
这样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加深他们对比喻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课文比喻技巧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比喻技巧教学策略研究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课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其中的比喻技巧更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文比喻技巧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比喻技巧的基本概念比喻技巧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相似或类比的描述,来达到对概念、感情或想象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比喻技巧的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事物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喻技巧在运用中需要学生自主发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喻技巧在写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丰富作文的形象性,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比喻技巧的教学策略1. 寓教于乐,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
例如,通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植物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树枝像是大自然的疙瘩”。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用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来展示比喻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比喻技巧的理解。
3. 情景模仿,亲身体验: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实际的景点或场所,或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比喻中所描述的事物,增强他们对比喻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4. 赋予学生创作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尽可能地使用比喻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比喻技巧,并且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评价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比喻技巧的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掌握比喻技巧的状况进行评价:1. 学生对比喻技巧的认知程度:通过测试或作业来考察学生对比喻技巧的理解程度,包括理解比喻句的含义以及能够找出和运用比喻技巧的能力。
比喻的赏析要点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比喻词如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不出现,一般写作: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体会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3、作用:
用比喻来描写,可使人或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观点鲜明,使语言形象化。
用比喻来抒情,语言形象,感染力强。
用比喻来说明,语言形象,准确生动
【理清要点】
先写出修辞类型。
再用下面的形式来表述: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三)测试评价
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描写对象+对象特征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原本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效果、塑造形象等目的。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喻的用法。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的方法和技巧。
一、概念讲解与示例引导在开始培养学生对比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比喻的概念。
教师可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比喻的定义,并适当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比喻句子:“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她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等。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比喻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二、比喻鉴赏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学作品或文章中的比喻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比喻意义以及与原义之间的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句子:“他是个铁人。
”。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个句子,理解其中的比喻意义,即指这个人非常坚强勇敢。
三、积累比喻词汇要想正确运用比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比喻词汇。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比喻词汇,如“像”、“如同”、“宛如”、“好像”等,并示范使用这些词汇构成比喻句子。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积累并熟练运用比喻词汇。
四、创造比喻句子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喻的能力,还需要锻炼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要求他们创造出符合主题或情境的比喻句子。
例如,主题可以是“家人”,情境可以是“早晨的阳光”。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想象,创造出如“家人是生活的太阳。
”、“家人如早晨的阳光,温暖整个家庭。
”等比喻句子。
五、阅读与分析比喻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比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喻。
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语言优美、比喻运用巧妙的作品,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其中的比喻句子。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比喻之美,并思考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浅谈如何赏读文章中的比喻句
浅谈如何赏读文章中的比喻句比喻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往往离不开比喻修辞,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对文中比较重要的比喻句加以赏析,对于理解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比喻形式,是赏读的门径在阅读时准确而明确地认知比喻的形式,是进一步深入地赏析比喻的门径。
按照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否出现,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三部分皆有)、借喻(无比喻词)和暗喻(只有喻体)三种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喻体是必须出现的。
比喻和其他语言形式一样,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知晓比喻句的类型就能深入赏析其中蕴含的美、事理和情感。
二、与表达方式联姻赏读不管何种体裁的文章都可以用到比喻,各种表达方式中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用到比喻。
在不同的文体或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比喻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喻所涉及的对象与角度不同,比喻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如有的比喻用在写景的句子、段落中,表达方式是描写,比喻的作用即是描摹景物的形、色、香、味、态等。
三、知晓比喻表达的作用效果,结合语境赏读阅读时,应将文体或表达方式与比喻的对象结合起来,了解比喻的作用效果,在具体语境中赏读。
1、描绘景物、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在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自然景物为主要对象的散文、诗歌和叙事文中,比喻通常是生动、细腻、形象地描摹景物的形态、声音、气息、气势等,充分体现景物特点。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比喻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形象明确的隐喻,通过将一种对象或事物与另一种不同的对象或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明确表达和形象化描述的效果。
赏析比喻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比喻的寓意、意象、语言形象以及其在推动文本主题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首先,从比喻的寓意角度进行赏析。
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主题与一个具体的形象进行比较,用具体的形象来阐述或解释抽象的概念,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通过将时间比喻为一条奔腾的河流,揭示了时间的如梭、不可逆转的特性,使人们对时间的流逝产生更深刻的感悟。
其次,从意象角度进行赏析。
比喻手法在文本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形象或场景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所表达的意义。
比喻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生动的动作描写、场景的描绘等手法来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从而使得文本更生动、更具有表现力。
例如,用“如躁动的海浪一般”来形容人群的喧闹声,使整个场景变得栩栩如生,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群声音的嘈杂与混杂。
再次,从语言形象角度进行赏析。
比喻手法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形象地表达出来。
比喻中所使用的形式语言,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喻常常使用的修饰词、形容词等,具有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使文本更富有吸引力。
例如,“如痴如醉”这个比喻,通过语言的修饰,使人们对于爱情的痴迷和沉溺感到了身临其境。
总之,赏析比喻手法需要从比喻的寓意、意象、语言形象以及其在推动文本主题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角度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比喻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比喻修辞赏析句
比喻修辞赏析句比喻修辞赏析。
比喻作为修辞手法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的目的。
比喻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通过对比喻修辞的赏析,来探讨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比喻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具有感染力。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宝玉的比喻,使宝玉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在小说中,宝玉被比喻为一枚明珠,这样的比喻使宝玉的形象更加鲜明,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宝玉的美好和纯洁。
因此,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比喻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比喻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比喻为齐天大圣,这样的比喻使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孙悟空的英勇和威武。
因此,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再次,比喻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
比喻可以运用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宝玉的比喻,使宝玉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比喻为齐天大圣,这样的比喻使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可以说,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它可以运用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最后,比喻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具有感染力。
如何写比喻句赏析
如何写比喻句赏析一、比喻句的定义和作用。
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出某种含义或者形象。
比喻句的作用是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喻句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喻句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比喻对象,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动物、植物等;其次,要注意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最后,要注意比喻句的语言表达,要求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
二、比喻句的类型和举例。
比喻句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两种类型。
直接比喻是直接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者间接的方式进行比较,如“她的眼睛是一汪清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喻句的举例:1. 他的眼睛如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 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动听。
3. 这个城市是一座沉睡的巨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
4. 他的心情如同风筝般自由自在,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
这些比喻句都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出某种形象或者含义,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三、比喻句的赏析方法。
赏析比喻句首先要注意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比喻的含义。
其次要注意比喻句的语言表达,要求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
最后要注意比喻句所处的语境和作品的整体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意义和作用。
比喻句的赏析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注意比喻句所表达的形象和含义,以及与作品整体的关系;其次,要注意比喻句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对读者的影响;最后,要注意比喻句所处的语境和作品的整体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以上的赏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比喻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形象,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四、比喻句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比喻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喻句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语文(心得)之 浅谈比喻句的教学
语文论文之浅谈比喻句的教学探讨比喻句的教学,得先看看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比喻从它的作用来分,可分为说理性比喻和描写性比喻两大类。
说理性比喻的作用,古人说,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就是用已知事物说明未知事物,用熟悉事物说明生疏事物,让人清楚明白。
如“(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
小艇是怎么样的,小朋友没有见到过,把它比作新月,大家就明白了。
小朋友不仅明白了小艇的模样,而且脑海中浮现出一勾新月,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
这类比喻句大多出现在知识性说明文中,教学时比较容易把握。
描写性比喻的作用就不同了,比喻的作用不是重在说明什么,而是用描写来突出事物的形象。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文学性,文中的比喻大多是描写性的。
那么这类比喻句该如何教学呢?首先得注意年级特点。
一、二年级教学不必太在意比喻句,比喻句早就存在于学生的口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教师只要重视对优美生动词句的朗读指导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是了。
三年级以上可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欣赏比喻句。
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浮现形象、体会情感。
千万不可进入以语法修辞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感悟体验的误区。
如《秋天的雨》一课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让学生想象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体会祖国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可以有选择地适当地进行句子的比较。
那么什么是比较?如何进行比较呢?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从比较中辨同异,从同异中辨特征。
这是比较的主要功能。
有时同类事物通过比较还可以分辨出它们的高下和优劣。
首先通过朗读和思辨区别两种表达形式的同异。
相同的是两句话的基本意思没有多少差别,不同的是拿来比较的句子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让学生从比喻句中感受形象,体会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在,是宏观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微观教学细节中的整合体现。
浅谈散文中的比喻句赏析
浅谈散文中的比喻句赏析散文中有很多精美的比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句子,是我们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无法绕过去的坎。
我们教师在赏析比喻句时,常常会交给学生这样的格式: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这种近乎机械化的格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但事实上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体会比喻的妙处,也无法深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因为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追求喻体与本体的形似,还着眼于比喻的神似,甚至还力求出“新”,特别是在散文当中的比喻句,往往还烙着作家极其鲜明的印记。
那么,比喻句该怎样品味呢?一、比较,凸显出比喻的个性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在散文中,作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
比喻往往就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甚至体现了作者的个性。
我们发现在教学中用比较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辨别咀嚼中深入理解那打上作家深深烙印的比喻。
贾平凹《风雨》一文中的比喻非常有特色,如文中首段:“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在这句话中,首先作家将树林子比作面团,喻体别出一格。
其次,贾平凹写面团子的变化,不是三言两语写完,而是将喻体的形象延伸再延伸,从而写出树林在风的作用下狂乱而无法自持的状态。
这种风体现出来的品格与江南的风截然不同,在赏析时,我们可以将其与梁衡《夏感》中的热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就会发现喻体的选择是受地域影响的。
再者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原句中的喻体延伸部分删去,改动为:“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狂风刮来,面团子飘忽不能固定,已經完全没有方向了。
”然后让学生比较改句与原句不同的表达效果,很明显原句更为具体可感,具有感染力。
赏析句子比喻句的方法技巧
赏析句⼦⽐喻句的⽅法技巧1. 如何赏析句⼦(修辞⽅法)【⽐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疏的事物,即打⽐⽅。
⽐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动具体形象,给⼈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疏事物解说、帮助⼈深⼊理解。
⽐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犹如如:那⼩姑娘好像⼀朵花⼀样。
暗喻甲是⼄出现是、成为如:那⼜浓⼜翠的景⾊,简直就是⼀幅青⼭绿⽔画。
借喻甲代⼄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把物当做⼈写,赋予物以⼈的⾔⾏或思想感情,⽤描写⼈的词来描写物。
拟⼈可把禽兽鸟⾍花草树⽊或其他⽆⽣命的事物当成⼈写,使具体事物⼈格化,语⾔⽣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
夸张可提⽰事物本质,烘托⽓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程度等加以夸⼤柏油路晒化了,甚⾄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程度等加以缩⼩我家门前只有巴掌⼤的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致,意思相关联的句⼦或成分排列在⼀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可增强语⾔⽓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对短语或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度概括,易于记忆,有⾳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重复某个词语句⼦。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其他词语间隔。
如何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如何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享受。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比喻和象征的方法。
1. 提前引导在引导学生读课文之前,可以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提前提到比喻和象征的概念,让学生有对比喻和象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可以说:“今天的课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它们用来描述事物或情感,我们称之为比喻和象征。
你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明白它们的意思,为什么作者要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
”2. 解释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在学生遇到比喻和象征的时候,及时解释相关的概念。
比喻是通过两种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意义。
象征是用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遇到“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这样的句子,老师可以解释说:“这句话中的笑容并不是真的像阳光一样明亮,而是通过比较来形容笑容的美好和愉悦。
”3. 创设情境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和象征,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
找一些具体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可以找一幅描绘花海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花海的美丽之处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似之处。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比喻和象征的特点和作用。
4. 分析课文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进行分析。
可以将这些句子放在投影仪上并阅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比喻和象征的核心意思,以及作者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5. 练习理解和运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比喻和象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
可以选择一段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比喻和象征,并解释其意义。
或者给学生一些词语,要求他们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进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 应该 明 白, 在文 学作 品 中, 比喻不仅
仅 是 一 种 修 辞 学 中 的 修 辞 格 , 的 比喻 是 作 者 好 对 客 观 对 象 的 描 形 与 主 观 感 受 的统 一 , 贴 合 应 文 章 的 题 旨情 意 , 蕴 含 着 作 者 的 情 意 与 巧 妙 它
比喻 。
交
流
救人 的崇 高精神 。课 文在刻 画哈 尔威船 长 随
这 才是问题所在 。在教学 比喻句 时, 我们
客 轮沉 人 大海 的 高大 形 象时 , 了一 个 比喻 往往把 它撇在 文本 之外 , 立 地进行 教学 , 用 孤 凡 皆 凡 皆 句 :人 们透过阴森可怖 的薄雾 , 视着这尊黑 是 比 喻 句 , 语 三 要 素 ; 是 比喻 句 , 语 生 动 “ 凝 色 的雕 像 徐 徐沉 人 大 海 。 ”
么 ? 比 喻词 是 什 么 ? 四 、 句 话 好 不 好 ? 好 在 有 以下 四个 策 略 : 这
哪里 ? 当然 , 四环节还 有一些 变式 , 出示 第 如
一
1 欣 赏喻体。从 比喻句欣 赏的角度来说 , .
组 句 子 , 句 是 比 喻 句 , 外 一 句 不 是 比喻 好 的比喻形神兼备 。陈望 道说 :修辞 , 一 另 “ 以适应
我 时 的 比 喻 教 学 实 际 上 就 是 在 教 修 辞 学 中 的 比 联 想 , 们 知 道 在 通 常 情 况 下 只 给 伟 人 塑 像 , 喻 。第 三 环 节 之 中 的 “ 什 么 比 作 什 么 ? 喻 词 这 是 第一 ; 二是 雕像 能 够长 久保 存 并完好 把 第
进而感受作 有 三 个 基 本 的 要 素 , 别 是 本 体 、 体 和 喻 时候就应该先 了解该喻体 的特点 , 分 喻
词 。 比 喻 又 可 以 分 为 明 喻 、 喻 、 喻 等 。运 者所融人 的情 意 , 暗 借 从而理解作 者选择该喻体的
用 比喻的修辞效果修 辞学上也有说 明 , 其好处 巧 妙所 在 。 有 二 , 为能够“ 深奥的道理浅显 化 , 一 使 抽象 的 还是 以《 长》 船 为例 , 作者 为 什么 要选 择 雕像 ” 这个 意 象为 喻体 呢? 雕 像 ” 什 么特 “ 有 事 物 具 体 化 , 念 的 东 西 形 象 化 。 二 为 可 以使 “ 概 点 呢?从 心 理学 的 角度讲 , 辞 格 的产生 依 修 语言形象生动” 。 两 相 比较 , 细心 的读 者不难 发现 , 们平 赖人 类 的三 种心 理 动 因 , 我 其一 是 联想 。通 过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象; 凡是 比喻句 , 皆语 巧妙。我想 , 分析到这 里, 王荣生教 授的意思也应该水落石 出了 :学 “
而 是 指 学 生 不 会 欣 赏 比喻 句 , 才 是 重 点 所 这 在 !如 果 我 没 有 理 解 错 误 的话 , 认 为 以 此 为 我 基 点 重 新 审 议 比喻 教 学 是 很有 必要 的 。
学 生 :这 样 写 使 文 章 更 加 生 动 了。 “ ”
我 们 试 着 分 析 一 下 这 段 关 于 比 喻 句 的 教 的 构 思 。 因此 比喻 教 学 最 重 要 的 任 务 是 教 会
感受 蕴藏 于其 中的情感 , 体 学 。首 先 归 纳 出这 段 教 学 的 层 次 。一 、 出示 比 学生欣 赏 比喻句 , 会 作 者 构 思 的巧 妙 所 在 。 我 认 为 , 赏 比喻 句 欣 喻句 。二 、 一读 。三 、 读 这句 话把什 么 比作什
浅谈 比喻 句的欣 赏策 略
许继 忠
苏教版 六年 级上册 第七 课《 长》 了哈 是什 么” 船 讲 实际上 就是在渗透 比喻 的三个基本 要
尔 威 船 长 在 “ 曼 底 ” 客 轮 遭 到 “ 丽 ” 大 素 。第 四环节之 中的 “ 不好?好 在哪里 ” 诺 号 玛 号 好 实 轮 船 猛 烈 撞 击 即将 沉 没 的 时 候 , 定 自若 地 指 际 上 就 是 让 学 生 明 白 比 喻 的 修 辞 效 果 。 也 镇 挥 6 名乘 客 和 船 员 有 秩 序 地 乘 救 生 艇 脱 险 , 就 是 说 , 们 平 时 的 比 喻 教 学 , 仅 是 在 教 O 自 我 仅 己却 坚 守 在 船 长 岗位 上 , 着 客 轮 一 起 沉 人 深 修 辞 学 中 的 比 喻 , 生 学 的 也 是 修 辞 学 中 的 随 学 渊 的 故 事 , 颂 了 哈 尔 威 船 长 忠 于 职 守 、 己 歌 舍
句 , 思 不 变 , 学 生 进 行 比较 体 会 , 案 基 本 题 旨情 意 为 第 一 义 。 不 应 仅 仅 是 对 词 语 的 修 意 让 答
上 不 是 生 动 就是 形 象 。
饰 , 不应是 离开情 意的修 饰 。 也就是 说 , 更 ” 喻
静: 蝴
其 次 让 我 们 分 析 一 下 这 些 环 节 在 教 什 体 不 仅 仅 是 形 象 , 是 意 象 。 所 谓 意 象 , 指 还 是
么 。在 修 辞 学 当 中 , 这 样 定 义 比喻 的 : 比喻 寓 “ 之“ ” 这个喻体不是普通 的形象那 么 是 “ 意” 象 ,
是 借 与 甲事 物 本 质 不 同 而 又 有 相 似 之 处 的 乙 简单 , 而是经 过作者 的主观 选择 , 并且 融入作 事 物 打 比方 来 说 明 甲 事 物 的 一 种 辞 格 。 比 喻 者思 想感情 的物象 。那 么我们 在欣赏 喻体 的 ”
位 教 师 是 这样 教学 的 。
教师 :同学们 自由读一读 , “ 这是什么句子? 生 仍 然 学 不 会 ” 非 指 学 生 不 会 区 分 比 喻 句 , ” 并
学 生 :这 是 比喻 句 。 “ ”
教 师 :在这 句 话 中 , 把什 么 比作 什 么? “ 作者 ” 学 生 :作 者 把 船 长 比作 黑 色 的雕 像 。 “ ” 教 师 :这 句 话 好 不 好 ? “ ” 学 生 :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