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结构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言近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动。
在19世纪末,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体系,然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工业出口国。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传统农业经济在19世纪以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
农业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支柱。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土地关系也十分复杂。
传统农业经济的特点是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劳动力过剩、生产水平低下等。
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导致农业收益不稳定。
农业产出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进入现代工业时代近代中国迎来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兴起,这是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资本和技术开始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占据了经济的重要地位,而农业的比重则相对下降。
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新兴的制造业和工业部门。
例如,轻工业、纺织业、钢铁业等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这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在20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扮演着经济的主导角色。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占据经济的重要地位,但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企业和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政府的指令来进行。
农民大多从事集体经济,农田归集体所有,而工业和服务业则由国有企业掌控。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经营不灵活等。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2春 形势与政策章节测试答案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个方面分领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
[单选题] *A.15B.12C.13√D.142.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2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左右。
[单选题] *A.6.1%B.5.5%√C.5.3%D.6%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单选题]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伟大复兴中国梦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共产主义远大理想4.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收官,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
[单选题] *A.9金4银2铜√B.9金5银2铜C.10金3银2铜D.9金4银3铜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概括。
[单选题] *A.“八个明确”B.“九个明确”C.“十个明确”√D.“十一个明确”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
[单选题] *A.“两个维护”B.“两个确立”√C.“四个自信”D.“四个意识”7.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单选题] *A.山区B.边疆C.农村√8.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养懒汉,要坚决落实()。
[单选题] *A.吃大户B.等靠要C.躺平主义D.多劳多得√9.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超越发展阶段、超出国家财力许可搞过度福利,结果寅吃卯粮、入不敷出成为经济乃至政治危机的导火索,落入了()。
[单选题] *A.修昔底德陷阱B.流动性陷阱C.中等收入陷阱√D.塔西佗陷阱10.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经济承压前行,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两年平均增长5.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把握形势划出重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中国发展观察宏观把握形势划出重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记者 高妍蕊12月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在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的基础上,为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为“十四五”开局划出重点。
会议指出,2021年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中央对当前形势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判断?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继续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又将做出哪些政策部署?对此,《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解读和探讨。
“十三五”圆满收官,成绩可载入史册2020可谓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受此影响,一季度G D P同比下降6.8%,创下自1992年公布季度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值。
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中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断加码,二季度我国经济快速由负转正,恢复至3.2%的增长率,三季度进一步走高至4.9%,而四季度则有望继续回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复杂背景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也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画上了句号。
2020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环境下,我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着力稳定住产业链供应链。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时,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不仅为全球提供重要防疫物资和日用商品,而且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二是中国在稳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等重要任务,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经济体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形势与政策2022年秋季期末考试
形势与政策2022年秋季期末考试形势与政策(2022年秋)一. 单选题(共40 题,40.0分)1. (单选题,1.0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C. 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D. 动荡浮躁的社会环境答案:D2. (单选题,1.0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形成背景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B. 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C.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C3. (单选题,1.0分)关于中国外交,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B.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C. 坚持拉帮结派是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D.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鲜明品格答案:C4. (单选题,1.0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所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 片面追求速度规模B. 发展方式粗放C. 世界经济完全复苏D. 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答案:C5. (单选题,1.0分)下列做法中,属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是()。
A. 按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B. 搞霸权主义C. 借多边主义之名拼凑“小圈子”D. 搞意识形态对抗答案:A6. (单选题,1.0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至()。
A. 1.5%B. 3.5%C. 5.5%D. 7.5%答案:C7. (单选题,1.0分)()把“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 马克思B. 列宁C. 毛泽东D. 邓小平答案:D8. (单选题,1.0分)()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A. 新加坡B. 香港C. 瑞士D. 新西兰答案:B9. (单选题,1.0分)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年中观察: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
年中观察: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作者:龚六堂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21期【关键词】扩大内需宏观经济双循环【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多重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恢复经济发展,并在中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2021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得以逐季改善,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百万亿,占世界的17%;人均GDP达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業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
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19.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
2021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和机遇
2021年,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
在经济领域,我国成功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顺利跨入了“十四五”规划的实施阶段。
我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势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我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
我国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潜能。
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的双向水平,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再次,2021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扎实推进之年。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为主导,主要是指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
要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遵循市场规律,扩大开放领域,促进全球化发展。
这一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是我国应对外部挑战、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一年。
面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挑战,我国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利益,保持了战略定力和战略定力。
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1年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外部挑战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未来,随着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我坚信我国的成就和机遇将会更加辉煌,在新的征程中谱写出新的华章。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21年的成就固然值得骄傲,但也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重重挑战和难题。
在2021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稿
在2021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稿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形势前景令人兴奋。
随着新冠疫
情的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的经济活动已逐步恢复,世界经济复苏的阶段正在加快。
同时,全球贸易也在出现回暖的态势,经济合作和交流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在这一期间,中国经济表现突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稳定性和发展态势给国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支撑。
中国GDP
在2020年达到2万600多亿美元,世界前四强,经济实力超
越了欧盟,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耀星。
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工业增加值和出口继续上涨,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中国政府采取了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增长,推动经济结构定向调整,积极开展金融稳定性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结构调整的深度融合,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
此外,第三季度中国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2.8%,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中国政府采取
了消费升级政策,激发消费者更多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支出增长。
综上所述,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形势前景良好,中国经
济也将继续以良好的态势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断改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新动能,把握好经济发展节奏,以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1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1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0.27•【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一)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二)贯彻新发展理念(三)以人民为中心(四)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一)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二)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三)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五)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六)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支撑水平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一)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三)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高(五)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四、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二)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三)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倡议结束语前言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企业未来五年十大发展趋势(1)
中国企业未来五年十大发展趋势(1)未来五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力图挖掘新动能与新的增长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传统战略的对接必将面临新旧战略转换所带来的调整成本,导致一些企业短板效应显化、局部风险增加,企业面临新的抉择。
今后五年,我国发展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判的,大体上将呈现十个方面的趋势。
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趋势一至趋势五,明天继续向您介绍趋势六至趋势十。
一、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国企重组继续加快,并且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到2025年,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万亿元俱乐部成员继续增加。
然而,企业组织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得企业必须面对转型的挑战。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国企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重组将是结构调整中的重头戏。
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是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杜绝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更大可能是出现兼并潮;对于民企因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部分国企将参与并购;并购使很多企业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整合将在今后五年持续不断地推进,向重要行业集中,加大钢铁、煤炭、化工、交通运输业重组,而A股上市公司对海外高科技企业实行股权并购,仍然是有效途径。
国企还将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
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由中低级向高级转变,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今后五年企业改革的主题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发布与贯彻落实,使得十四五时期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1年,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活动几乎停滞,全球贸易下滑,投资锐减,消费萎缩。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在2020年通过果断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成功实现了经济回升。
然而,由于疫情反复,中国的宏观经济复苏仍面临着新的挑战。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然而,今年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国内外需法上仍存在很大风险,中国的宏观经济复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结构性调整的挑战,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
面对疫情反复和结构性调整的冲击,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复苏提供必要的支持。
今年中国政府提出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明确了六个重点工作任务,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民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党的领导等。
首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线。
在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稳定和扩大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今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创业,支持自由职业者。
此外,还将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02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之
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将加大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恢复,以确保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
的增长。
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增长政策,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促进经济活力的增强。
政府将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扩大进出口,改善供给结构,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2021年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将大力发展新经济,充分发挥新动能,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新势力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拓宽增长动力,为实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奠定基础。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以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政府将加强金融监管,加强财政政策协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和保障机制创新,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以保持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总之,中国政府将采取积极措施,确保2021年国内生产
总值可以实现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全体中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2021年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功能お目前不少人认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资本重组就是抓住那些盈利企业,放开那些亏损企业,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国有资本的结构。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我们是应当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优化其资本结构,但目前是否盈利不应是衡量国有企业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它是否发挥了功能。
盈利并不是国企的唯一目标,换言之,我们搞国有企业并不仅仅是因为盈利,否则其他所有制的企业亦可盈利,有什么必要搞国有企业呢?应当看到,国有企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的。
首先,国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支撑的功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与上游工业的低价产出对整个经济的刺激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次,是国企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部门,它们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而这些部门往往在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回报周期长、风险大。
国企在此方面责无旁贷。
第三,国企在中国还要发挥产业组织的功能。
中国不像发达国家,产业组织不够发达,即便是我国的台湾地区,市场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大企业的比重在国际上也是低的。
现代市场经济呼唤大企业,否则在国际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国企凭借着它的优势,可以克服中国民营企业组织规模偏小的弱点。
第四,某些公共工程、福利部门和某些自然垄断部门。
这些部门或产出的公共产品,不易收费,或不易盈利,或可以凭借垄断地位无限涨价。
对此,政府需要用国企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最后,国企还发挥着国家财政税赋主要来源的功能。
目前国企上交的税收还占着全社会税收2/3的比重。
但上交利润已是逐年下降,数额较小了。
即便是税赋来源的这一功能以后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国企产值占全社会比重仅为1/3,而税收占全社会2/3比重。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不能长久的比例关系,说明国企负担过重,税收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次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意义、实践以及未来展望。
背景中国经济在30多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
然而,这一转变并没有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得到彻底的改变。
很多行业仍然面临着低效率、产能过剩、萎靡不振和疲软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中国经济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供给侧不足和供给质量低下的问题。
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市场形势,传统的资源面临逐渐枯竭的危机,并且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逐渐变得紧缺。
因此,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企业效率低下、技术跟进迟缓等问题,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中国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改善企业服务环境、深化能源资源革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
实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推动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协同升级。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遏制低端产能过剩,推进去产能和关停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近年来,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创新驱动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政府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企业要进一步拓展全球化研发合作,推进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轮训班第三期 考试
成绩
当前进度
88
50/50
答题卡
一、单选题 (共40分)
123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选题 (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判断题 (共40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2021/6/28
考试
A.做优
B.做快 C.做强
提交试卷
D.做大 标准答案:A , C , D
成绩
当前进度
88
50/50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 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 标之一是建成(),国民素质和社 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 软实力显著增强。
标准答案:B
https:///dsfa/dsfa/exam/views/index.html?u=eb4826846af34a8dbe4cf21053e86887&e=0d3bbbc0416d4a559ac88e9a0e2f346d&s=35949295… 4/16
2021/6/28
考试
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
整带来的影响。
A.延长 B.更改 C.固定 D.缩短
标准答案:A
19、 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 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A.改革 B.发展 C.开放 D.创新
标准答案:D
提交试卷
成绩
当前进度
标准答案:A , B , C , D , E
23、 构 建 新 发 展 格 局 要 贯 通 ( ) 各 环 节。 A.生产 B.消费 C.流通 D.分配
2021年《文档:中国当今面临的三大挑战》优秀教案
中国当今面临的三大挑战
中国当今面临的三大挑战是: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第一: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性全面调整、创新阶段,面临体制性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革命。
要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的状况,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阻力大,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还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困难。
第二:中国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为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模式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融入国际社会,以实现互利共赢,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和平崛起,实属世界空前。
无论中国政府如何宣讲,人们总会用历史上英、美、德、日崛起的发展模式看待中国:英国用炮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德、日用对外侵略扩张壮大自己。
而中国是否也要走这条老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问号,因而疑虑重重。
第三:泰国、缅甸、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西部边陲安全突出,三股恶势力活动猖獗;南海争端加剧;朝核六方会谈搁浅。
许多周边国家大都采取“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政策,故美国军事战略部署东移,打造亚洲式北约,以图包围中国,牵制中国发展建设。
2021年gdp目标
2021年gdp目标2021年GDP目标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民众生活水平。
2021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和稳定增长。
具体的GDP目标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局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速的同时,保障就业和民生。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行压力,但在全面防控疫情和积极刺激经济的政策下,经济逐步恢复,实现了全年经济增长。
因此,2021年GDP目标的制定中,将适度提高增长速度,以支撑经济发展和实现更高的就业率。
一方面,2021年GDP目标将着重促进内需,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和进口。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提高消费能力和拉动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扩大内需,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促进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投资。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资。
政府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扩大进口和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将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签订更多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同时,继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鼓励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扩大业务,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机会。
综上所述,2021年GDP目标的制定将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政府将通过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内需和投资,加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合作和共赢的机会。
2021年gdp增长目标
2021年gdp增长目标
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是“超过6%”。
这一目标是在全国两会上确定的,考虑到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这一增长目标被认为是相对谨慎的。
中国政府在制定这一目标时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实际可行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中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从经济角度来看,6%的增长目标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被视为一个稳健的目标。
中国政府在设定这一目标时考虑到了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因素,力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另外,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政府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总的来说,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是“超过6%”,这一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的基础上确定的。
政府
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
数字经济重塑中国经济结构
数字经济重塑中国经济结构作者:***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22年第06期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正在悄然改变国际经济格局。
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重塑中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数据分析机构 CB Insights 日前发布的《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球共有1066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涉及金融科技(20.8%)、互联网软件和服务(18.9%)、电子商务(10.4%)以及人工智能(7.8%)等领域。
其中,中国企业排名全球第二,约占16.3%,这些上榜企业基本都属于数字经济企业。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正在悄然改变国际经济格局。
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重塑中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按照其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出台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将数字经济分为5类,即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等。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生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国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
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初步估算,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2011-2021年的10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4.12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截至2021年,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占网民整体的79.1%。
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络支付使用率近九成,数字货币试点进程全球领先;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为3.42亿、2.15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结构1979—2020,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以2021年为起点,中国经济将开辟下半场。
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哪一方,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
世界处在在巨变中,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只能让变化加速到来。
这场疫情的到来,将加速推动中国经济下半场的进程。
从上半场到下半场,赚钱的逻辑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简而言之两句话:上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资本”型增长;下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运营”型增长。
先来搞清楚什么叫资本?比如土地,房子,股票,各种优势资源(矿产,厂房等等),也就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初期,往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可以盘活整个社会的资本,还可以加杠杆,带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都必须经历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跑马圈地”。
一旦生产力得到解放,就加足马力直往前冲,谁的马力大谁抢的地盘就多,属于野蛮生长阶段,“跑马圈地”时代主要有两大红利:第一大红利:“人头红利”,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
第二大红利:“流量红利”,针对的是互联网行业。
这两大红利让中国完成了三大基建任务:第一是实体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第二是网络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第三是产品的丰富,主要靠制造业。
三大基建任务的完成,让中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也就是1979——2019的这40年,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放眼世界,只有中国的原始积累过程是在没有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的情况之下完成的,而英国/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是依靠对外殖民掠夺去完成和加速这个过程。
比如为什么会有一战和二战?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开始分赃不均,以及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等)需要重新瓜分世界。
那么中国凭什么在短短40年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呢?这得益于现代贸易的全球化,尤其是我们加入WTO之后,本国产品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地,这是我们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种状态,中国接下来该怎么走?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那样: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资本”驱动,切换成“运营”驱动。
那么什么是运营呢?就是靠管理、优化、配置去盘活这些资源,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比如,现在已不缺房子,缺的是如何把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的办法;现在已经不缺产品,缺的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送到合适的人手里去的渠道。
也就是说,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必须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了。
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
之前我们都是依靠资本的增长赚钱,比如房价翻了多少倍,股票升值了多少,然而现在资本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想按照之前的那种逻辑,占个坑就坐等升值,无异于守株待兔。
按照这个逻辑,如何衡量一个城市、企业、个人的未来前途呢?就看这个主体的运营收入如何:比如很多城市的GDP依然很高,但是公共收入很低,这说明这个城市正在走向衰落;比如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依然挺高,但是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开始亏损,这说明这个企业也在走下坡路;比如很多一线城市的人坐拥上千万的房产,但是年收入还不足20万,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家庭的运转,说明这个人也在入不敷出。
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趋势一旦发生,很难逆转,甚至还会加速……这些主体总有一天会遇到危机,然后开始变卖自己的资本(家产)度日,直到消亡。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的人、企业原始积累很低,但是轻车上阵,他们的运营收入非常高。
未来一大批靠运营赚钱的个人和企业将诞生,他们不靠资本的坐享其成,就靠新经营、新模式、新渠道赚钱,他们才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中流砥柱。
有大破必有大立。
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来。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各有各的任务:上半场,在资本的推动下,要先通过“模式+技巧”的创新,给社会搭好骨架。
下半场,在运营的推动下,要再通过“产品+内容”的填充,让社会有血有肉。
先资本,后运营,这往往就是个人、企业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也是一个“先硬后软”的过程:比如我们前些年大兴土木修桥修路,建房子,这是一种硬性设施的搭建,目的是为了做好社会的框架,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更好地搞科研,做产品。
比如我们前些年诞生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电商、社交、交通、餐饮等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给社会搭建框架,这些平台大大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给很多人带来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当我们通过资本的力量把社会的基本框架完善到一定阶段,我们接下来的精力就要放在运营内容上。
因此,中国经济的上半场,通过资本的累积完成了两大任务:用钢筋混泥土做好基建和房子,推出各种互联网平台提高社会运转效率。
在搭建框架的时代,发展比较粗放,秩序不够完善,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模式和技巧,因此投机者更容易赚钱,这是现实。
所以运作这两种资本的人最赚钱,第一种就是搞房地产的,第二种就是成功搭建各种平台的。
而到了下半场,随着商业框架的完善,只有运营好产品和内容才有出路!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或者说在一个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时代,所有的模式和技巧,都会变的没有门槛,资本越来越无处落脚。
未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产品和内容或服务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种捷径或者投机,不再依赖资本的动力。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真正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因为从“资本”到“运营”的升级,其意义不仅再在于社会的逻辑不一样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能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一个人人都在沉下心来做产品、内容,重运营的时代,才是健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再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大家靠投机赚钱,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大家要靠努力赚钱。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只有勤奋的好人才能赚到钱。
这句话非常通俗,却大道至简。
纵观人类社会,可以发现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短期拼机遇,中期拼能力,长期拼人品。
人的成功,刚开始要靠机遇,但是到一定阶段就得靠能力。
一个人如果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过硬的人品,否则一定会栽倒。
也可以这样理解:出身决定了你的起点有多高;能力决定了你的发展有多快;人品却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同样的逻辑,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规律:短期拼声势,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产品。
企业的成功,刚开始往往需要借势,要站在风口上。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得靠模式,模式必须是最先进、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然而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远发展,必须得能提供过硬的产品或服务,否则一定玩不下去。
我们身边已经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黄太吉、乐视这样的企业,都曾无限风光,它们要么靠风口,要么靠营销,但是现在的状态,大家都看到了。
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短期拼政策,中期拼人口,长期拼服务。
城市的成功,一开始需要关注政策扶植,后来流入人口是关键,能不能吸引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是核心。
但是一个城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它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办事效率,医疗,教育,交通,福利等等,才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长远发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社会规律:1: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
2: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在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很多人的发家看似是能力,其实更多是投机的产物。
可笑的是,这些人总以为自己成功了就大功告成了,就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全然忘了“勤劳致富财运久,投机取巧必招灾”的规律。
所以说,很多人返贫表面上看是时运不济,背后却是因果报应,规律使然。
一定有人会说:不对啊,身边很多人品端正,价值观很正的人,都被那些歪门邪道的人排挤了。
的确,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必然造成了粗鄙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下,人人都在追求短期利益,都在奉行捞一把就走的理念,人要变得粗鄙才能生存,才能生活地更好,很多人变得厚颜无耻,而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反而被排斥。
我想说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从来都是曲折的,甚至总是出现局部的倒退,不走很多弯路反而是不正常的。
但是大方向从来不会出错。
这个世界看似不公平,有人得势就一冲上天,有的人才华横溢却被埋没的无影无踪。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站的高一点、远一点再看待这个社会,就会发现它真的很公平。
因为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必然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财富的重组。
财富重组的逻辑是:财富永远只留给配得上它的人。
中国社会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一旦一个人的智商和财富不匹配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个方法收割你。
比如那些在庞氏骗局上的接盘者,其智商往往处于社会底层,因为他们的智商根本不足以驾驭他所占有或继承的财富,所以要让高利贷、传销分子们去收割他们的财富,增加社会财富的“流动性”。
所谓击鼓传花的游戏,是从高智商向低智商依次传递的,传到你这里是必然,除非你还能找到一个智商比你还低的人。
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个时代不断的去识别各种蠢人,将他们打入社会底层,使他们遭受奴役。
同时,这个时代还不断地去发现聪明人,把这些人往上托起,让他们掌控财富,然后去管理和引领社会。
因此,一个人靠运气赚来的钱,往往都会凭实力亏掉。
世界看似变幻莫测,时代日新月异,然而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操控着社会的运行!这就叫“天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