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一).docx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a;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BF=C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CD∴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BO=∠OBC,∠NCO=∠OCB,∴∠MBO=∠BOM,∠NCO=∠CON,∴BM=OM,CN=ON,∵△AMN的周长为18,AN=AB+AC=18.∴AM+MN+AN=AM+OM+ON+AN=AM+BM+CN+【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AD=AE,求证:BD=CE.【答案】证明:∵AB=AC,AD=AE,∴∠B=∠C,∠ADE=∠AED,∵∠ADE=∠B+∠BAD,∠AED=∠C+∠EAC,∴∠BAD=∠CAE,∵AB=AC,AD=AE,∴△ABD≌△ACE,∴ BD=CE.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1)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恰为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为AB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BDE,BC=BD,当点D恰为AB的重点时,AB=2BD=2BC,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AB,可证D为AB的中点;(2)在Rt△ADE中,根据∠A及ED的值,可将AE、AD的值求出,又D为AB的中点,可得AB的长度,在Rt△ABC中,根据AB、∠A的值,可将AC和BC的值求出,代入S△ABC=AC×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点折叠后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BE平分∠CBD,∠BDE=90°,∴∠EBD=30°,∴∠EBD=∠EAB,所以EB=EA;∵ED为△EAB的高线,所以ED也是等腰△EBA的中线,∴D为AB中点.(2)∵DE=1,ED⊥AB,∠A=30°,∴AE=2.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22213,∴AB=23,∵∠A=30°,∠C=90°,∴BC=12AB=3.在Rt△ABC中,AC=22AB BC=3,∴S△ABC=12×AC×BC=332.【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B的垂线,过点N作O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就是∠AOB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OCM与Rt△ODN中,依据ASA得出OC=OD;在Rt△OCP与Rt△ODP中,因为OP=OP,OC=OD得出Rt△OC P≌Rt△ODP(HL),所以∠C OP=∠DOP,即OP平分∠AOB.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OCM和Rt△ODN中,COM DONOCM ODNOM ON∴△OCM≌△ODN(AAS),∴OC=OD,在△OCP与△ODP中,∵,OC OD OP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 △OCE 与Rt △OD E 中,∵OC OD OEOE,∴Rt △OCE ≌Rt △ODE (HL ),∴∠EOC=∠EOD ,∴OE 为∠AOB 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 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BC ,AB=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AC 于E .(1)若∠ABE=50°,求∠EBC 的度数;(2)若△ABC 的周长为41cm ,边长为15cm ,△BCE 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 ,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 的周长=AC+BC ,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 与底边等于15cm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2016秋?兴化市期中)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D=PM,同理可得PM=PN,从而得到PD=PN,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BE平分∠ABC,点P在BE上,∴PD=PM,同理,PM=PN,∴PD=PN,∴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平行垂直的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平行垂直的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面几何定理总结1、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7)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8)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9)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10)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1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3)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14)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15)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16)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17)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18)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19)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0)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2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2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24)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8)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9)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10)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12)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3)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4)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6)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证明平行的方法(1)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7)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4、证明垂直的方法(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三角形两边a、b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c的平方,则此三角形直角三角形(5)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7)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8)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9)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10)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1)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5、证明全等或相似的方法(1)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6)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7)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8)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0)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1)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1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6、有关比例的定理(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4)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7)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8)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1)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7、几何不等式(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中考二轮复习之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中考二轮复习之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OA ECD B 中考二轮复习之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相关定理或常见结论】 1、相交线、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 〔4〕凡直角都相等;〔5〕角的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 2、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中线〕平分顶角〔三线合一〕; 〔3〕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角之和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2〕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4、圆〔1〕在同圆或等圆中,假设有两条弧相等或有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圆心角相等.〔3〕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圆接四边形的性质:圆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每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对角. 〔5〕三角形的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心与角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个角. 〔6〕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中心角.〔7〕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5、利用等量代换、等式性质 证明两角相等. 6、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角的度数相等【典题精析】〔一〕 利用全等相关知识证明角相等例1 :如图,CD AB ⊥于点D ,BE AC ⊥于点E ,BE 与CD 交于点O ,且BD CE =. 求证:AO 平分BAC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是四边形一点,ED ⊥AD ,BE=DC ,∠ECB=45 求证:∠EBC =∠EDC例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BD ,CD ∥BA ,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D =∠ABE .〔二〕利用平行、三角形的角和、外角关系证明角之间的关系 例4.:△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 ,G 是垂足, 求证:⑴G 是CE 的中点;⑵∠B=2∠BCE.例5 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与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局部,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局部.当动点P 落在某个局部时,连结PA PB ,,构成P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 落在第①局部时,求证:APB PAC PBD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局部时,APB PAC 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 在第③局部时,全面探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三〕利用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证明角的有关问题例6:如图,在△ABC 中,AB =AC ,E 是AB 的中点,以点E 为圆心,EB 为半径画弧,交BC 于点D ,连结ED ,并延长ED 到点F ,使,连结FC .求证:∠F =∠A .A B C D①②③A B C D P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④〔四〕利用圆的相关知识例7如图,BC 是直径,AB AG =,AD ⊥BC.求证:〔1〕∠EAF=∠AFE 〔2〕BE=AE=EF例8 :如图,AD 为锐角△ABC 外接圆的直径,AE ⊥BC 于E ,交⊙O 于F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方法总结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方法总结

《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专题复习一.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中点: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4借助中介线段二.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对顶角相等2.等式的性质3.角平分线4垂直的定义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6.全等三角形7.同角的余角相等8等角的余角相等9.同角的补角相等10等角的补角相等1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三.证明垂直的方法1.证明两直线夹角=90°2.证明邻补角相等3.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4证明三角形两内角之和=90°5.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必定垂直于另一条6.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经典题型:.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例题1.如图,已知AB=AC,AD//BC,求证2、基本图形“双垂直”本节常用辅助线是围绕角平分线性质构造双垂直(需对其对称性形成感觉)。

例题2.如图,,与的面积相等.求证:OP平分.例题3、如图,,E是BC的中点,DE平分.求证:AE是的平分线.3.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例题4.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E=DC+CE,求证:AF平分∠DAE。

4.利用定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5.如图,已知ΔABC的两个外角∠MAC、∠N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B的平分线上。

5..和平行线结合使用,容易得到相等的线段。

基本图形: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D∥AB,则有∠1=∠2=∠3,所以AD=DP。

例6.如图,ΔABC中,∠B的平分线与∠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D,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6.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

例7.如图,已知在ΔABC中,AB>AC,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P是AD上一点,求证AB-AC>PB-PC。

7.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综合例题8、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于G,DE⊥AB于E,DF⊥AC延长线于F.(1)求证:BE=CF.角平分线专题复习(解答部分)一、平分线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一、全等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即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边、角及其对应线段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中点连线等于其一边。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在数学、几何、物理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四、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策略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判定方法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能够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中。

4、多做练习题,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5、注意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避免出现常见的错误和失误。

全等三角形动点专题在数学的世界里,全等三角形和动点问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和角度都相等,可以完全重合。

动点问题则涉及到在给定的图形或轨迹上移动的点,以及这些点的变化和规律。

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研究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即全等三角形动点专题。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2)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2)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2)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2)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1)一、常用定理梅涅劳斯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C B A 三点共线,则.1''''''=⋅⋅BC AC A B CB C A BA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条件同上,若.1''''''=⋅⋅BC AC A B CB C A BA 则',','C B A 三点共线。

塞瓦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CC BB AA 三线平行或共点,则.1''''''=⋅⋅BC AC A B CB C A BA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1''''''=⋅⋅BC AC A B CB C A BA 则',','CC BB AA 三线共点或互相平行。

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 ',','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则',','CC BB AA 平行或共点的充要条件是.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BAB CBB CBC ACC AC A BAA 广义托勒密定理 设ABCD 为任意凸四边形,则AB •CD+BC •AD ≥AC •BD,当且仅当A,B ,C ,D 四点共圆时取等号.斯特瓦特定理 设P 为ΔABC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P 不同于B ,C ,则有AP 2=AB 2•BC PC +AC 2•BCBP -BP •PC 。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四川 侯国兴证明两角相等与证明两线段相等都是证明题中的常见题型,本文将举例介绍证明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供学习参考.一.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例1.已知:如图1,12,C D ∠=∠∠=∠.求证:A F ∠=∠图1 图2简析:可考虑由AC ∥DF 而得到结论.. 证明:因为 12,32∠=∠∠=∠(对顶角相等)所以 13∠=∠所以 BD ∥C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D B 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C D ∠=∠,所以 DBA D ∠=∠所以 AC ∥D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 F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2.已知,如图2,在ABC 中,90ACB ∠= ,AC=BC ,AD 为BC 边的中线,CE AD ⊥于E ,交AB 于F ,求证:ADC BDF ∠=∠.简析:考虑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典型辅助线是作底边上的高(作CH AB ⊥于H ,交AD 于G ),也是底边上的中线,这样,可设法证CGD BFD ≅ 而得到结论. 证明:作CH AB ⊥于H ,交AD 于G ,则45ACG B ∠=∠=因为 CE AD ⊥,所以 CAG BCF ∠=∠又因为 AC=BC 所以 AGC CFB ≅ (ASA )所以 CG=B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因为 45DCG B ∠=∠= ,CD=BD 所以 C G D B F D ≅ (SAS )所以 A D C B D F ∠=∠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三.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3. 已知 :如图3,AB=AC ,,,CE AB AD BC ⊥⊥且DEB B ∠=∠,求证:12∠=∠.图3 图4简析:因为1∠、2∠是DCE 的两内角,可证ED=CD 而得结论.证明:因为 DEB B ∠=∠ ,所以BD=ED (等角对等边)因为 ,AB AC AD BC =⊥,所以 BD=CD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所以 ED=CD , 所以 12∠=∠ (等边对等角)四. 利用等量代换证明例4.如图4,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且OG BC ⊥,垂足为G .求证: BOD COG ∠=∠.简析:当用上面三种方法都难以奏效时,可考虑所要证明的两个角都等于第三个角,利用等量代换而得结论.证明:由已知条件得:12BOD ∠=∠+∠1122BAC ABC =∠+∠ 11(180)9022ACB ACB =-∠=-∠ 又因为 OG BC ⊥, 所以 1902COG ACB ∠=-∠ 所以 B O D C O G ∠=∠. 待同学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知识以及在九年级学习的部分知识后,还有别的方法证明两角相等.在此不再赘述.【热身练习】:1. 已知:如图5,点C 是AB 的中点,AC=CE ,12∠=∠,求证:34∠=∠.(提示: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2. 已知:如图6,AD 是A ∠的平分线,E 是AB 上的一点,且AE=AC ,EF ∥BC 交AC 于点F .求证:EC 平分DEF ∠.(提示:利用等量代换证明)图5 图6。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初中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初中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初中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摘要:平面几何证明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证明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学生对于几何证明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本文在介绍证明线段相等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分别讨论了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何种方法最为合适,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解决证明线段相等的这类问题。

关键词:平面几何;线段相等;分类思想Abstract: The plane geometr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students,and that line segments equal plane geometry proof problem often encountered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pecific image thinking period, the geometric proof of the problem students often do not know how to st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basic knowledge of that segment is equal the last, sums up the common methods that line segment equal, and examples are discussed in what circumstances should use what kind of method is most appropriate, help students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that is equal to the line.Key words: plane geometry; reasoning proof; line segment几何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

求线段相等的几种解题思路

求线段相等的几种解题思路

在证明线段相等的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廖大渭【摘要】证明线段相等是初中平面几何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运用证明线段相等的具体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反思证明线段相等的教学过程,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关键词】线段相等;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平面几何证明题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来用时多,收效少。

如何打破这种尴尬的教学现状,更好地解决这个一直困扰着数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 在平面几何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解题方法单一,思路无法拓展,在解答推理说明性问题上不够严谨。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拓展思路,是平面几何教学的必由之路。

现以证明“线段相等”为例,来谈谈如何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平面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性证明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初中阶段,学生所遇到的几何问题多为证明线段、角的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解决线段相等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应用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中垂线性质及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

因此,对于初学几何证明的学生而言,能否很好地掌握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既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要求,也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平面几何求证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证明线段相等的具体方法在平面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看懂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清楚求证结论,正确判断求证结论的关键方向。

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告诉学生,平面几何中两条线段分布的位置主要有三种: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②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③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专题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巩固】如图所示,已知∆A B 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F E
D
C B
A A
C
E
D
F
B
A
B
D
C
E。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

⒍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重点解读】证明两线段相等或两角相等是中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其综合证明难度有所降低,但增加了探索的思维过程.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几何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判定,正确添加辅助线,进行几何证明的叙述.⒈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⑴ 三角形①两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通常证明等角对等边;②证明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形包括平移型、旋转型、翻折型;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④线段中垂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⑤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⑥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⑵ 证特殊四边形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⑶ 圆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②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③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④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⑷ 等量代换:若a=b ,b=c ,则a=c ;等式性质:若a=b ,则a -c=b -c ;若cb c a ,则a=b. 此外,也有通过计算证明两线段相等,有些条件下可以利用面积法、相似线段成比 例的性质等证明线段相等.⒉ 怎样证明两角相等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⑴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⑵ 证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⑶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⑷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⑸ 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⑹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⑺ 同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相等;⑻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⑼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⑽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⑾ 通过计算证明两角相等;⑿ 等量代换,等式性质.【典题精析】例1已知:如图,分别延长菱形ABCD 的边AB 、AD 到点E 、F ,使得BE =DF ,连结EC 、FC .求证:EC =FC .分析一要证明EC =FC ,可通过证明△BCE ≌△DCF ,条件为边角边 证明一 ∵菱形ABCD ,∴BC=DC ,∠ABC=∠ADC ∴∠CBE=∠CDF (等角的补角相等) 又∵BE =DF , ∴△BCE ≌△DCF , ∴EC =FC. 分析二 连结AC ,证明△ACE ≌△ACF ,条件也为边角边证明二 连结AC ,∵菱形ABCD ,∴AB=AD ,∠BAC=∠DAC ,(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E=DF ∴AE=AF (等式性质),又AC=AC∴△ACE ≌△ACF ,EC =FC.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线段(或两角)相等是常用的方法,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及图形找到对应的三角形和满足全等的条件,图形有的翻折全等,有的旋转全等,有的平移全等,有的是三者的综合形式,该问题是翻折型全等.例2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连接AC ,过点C 作直线CD ⊥AB于点D ,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与⊙O 交于点F ,连结A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求证:⑴∠ACD=∠F ;⑵AC 2=AG ·AF.分析 要证明∠ACD=∠F ,可通过角之间的转化,已知中AB 是⊙O 的直径是关键的条件,连结BC ,得∠ACB=90°, ∠ACD=∠B (直角三角形母子三角形中的对应角相等), ∠F=∠B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证明:⑴连结BC ,∵AB 是⊙O 的直径, ∴∠ACB=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即∠ACD+∠DCB=90°∵CD ⊥AB ∴∠DCB+∠B=90°,∴∠ACD=∠B (同角的余角相等)∵∠F=∠B ,∴∠ACD=∠F (等量代换).⑵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如果没有三角形全等,我们常找与它们都相关或都有联系的线段或角作为桥梁,实现线段之间的转化或角之间的转化,从而证明它们的等量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母子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成比例的线段要熟悉.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过点A且∠ADE=∠BDC. ⑴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⑵若AE=6,BC=12,CD=5,求AD 的长. 分析 条件∠ADE=∠BDC 的转化:∠ADE=∠ABC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BDC =∠BA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BC=∠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DE=∠ABC ,∵∠BDC =∠BAC ,又∵∠ADE=∠BDC∴∠ABC=∠BAC ∴CA=CB (等角对等边)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例4已知: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a, D 为AC 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 至E使BE=CD ,连结DE ,交BC 于点P.⑴ 求证:DP=PE ;⑵ 若D 为AC 的中点,求BP 的长.(略)分析 要证明DP=PE ,DP 、PE 不在同一三角形中,考虑证三角形全等,但两线段居于的三角形不全等, 故考虑添加辅助线——平行线,构筑全等的三角形. ⑴ 证明:过点D 作DF ∥AB ,交BC 于F∵△ABC 为正三角形 ∴∠CDF=∠A=60∴△CDF 为正三角形,DF=CD 又BE=CD ,∴BE=DF 又DF ∥AB ,∴ ∠PEB=∠PDF在△DFP 和△EBP 中,有:∠PEB=∠PDF ,∠BPE=∠FPD ,BE=FD∴△DFP ≌△EBP ,∴DP=PE.添加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和计算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作平行线、作垂线、连结两点、延长线段相交等,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问题中添加平行线有多种方法,可以自所证线段的各分点处作平行线,如:过点D 作DF ∥BC ,过点E 作EF ∥AC 等.思考:若将条件正△ABC 改为等腰△ABC ,AB=AC ,结论DP=PE 是否仍成立?若将条件正△ABC 改为等腰△ABC ,CA=CB ,结论DP=PE 是否仍成立?例5已知:△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 ,G 是垂足,求证:⑴G 是CE 的中点;⑵∠B=2∠BCE.分析:⑴已知中多垂直和中线条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要证明G 是CE 的中点,结合已知条件DG ⊥CE , 符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中的两个条件, 故连结DE ,证明△DCE 是等腰三角形,由DG ⊥CE 可得G 是CE 的中点.⑵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BE=DE ,∠B 转化为∠EDB.证明:⑴连结DE ,∵∠ADB=90°,E 是AB 的中点,∴DE=AE=BE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又∵DC=BE ,∴DC=DE ,又∵DG ⊥CE ,∴G 是CE 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⑵∵DE=DC ,∴∠DCE=∠DEC (等边对等角),∴∠EDB=∠DEC+∠DCE=2∠BCE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不相邻内角的和),又∵DE=BE ,∴∠B=∠EDB ,∴∠B=2∠BCE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其特殊性质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通常有以下变形形式:已知等腰和高、已知顶角平分线和高、已知等腰和底边中线. 特殊三角形与线段和角的相等、线段和角的倍半关系有着密切关系.例6如图,⊙O 的内接△ABC 的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O 于点足为F ,DE ⊥BC ,垂足为E ,给出下列4个结论:①CE=CF ;②∠ACB=∠EDF ;③DE 是⊙O 的切线;④D A =D B ; 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 ①②④分析 ①可证得△CDF ≌△CDE ,得CE=CF 成立;②∠ACB 和∠EDF (无直接关系,找相关的角):∠ACB 与∠ACE 邻角互补,∠EDF 也和∠ACE 互补(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同角的补角相等,即∠ACB=∠EDF ; ④D A 所对的圆周角为∠DCA ,D B 所对的圆周角为∠DAB ,∵∠DAB=∠DCE (四边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又∠DCA=∠DCE ,∴∠DCA=∠DCE ,D A =D B ,故选D.一般的,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可根据条件寻找三角形,证三角形全等;无三角形全等时,可找与之相关连的线段或角,探索等量关系;证明弧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弧所对的圆周角或圆心角相等,即转化为证明角相等的问题.【智能巧练】⒈ ⑴如图,△ABC 中,∠B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D 与∠A 的比是________AB C E D B CPP'A⑵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 如果AP=3,那么PP '的长为_______.⒉ ⑴如图,∠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则( )A. EF=EB+FCB. EF>EB+FCC. EF<EB+FCD. EF 与EB+FC 的大小不能确定⑵在Rt △ABC 中,AF 是斜边BC 上的高线,且BD=DC=FC=1,则AC 的长为( ) A. 3 B. 33 C .2 D.32 P F EC B A F DCB A⒉⑴ ⒉⑵⑶在△ABC 中,∠B=2∠C ,则( )A. 2AB=ACB. 2AB>ACC. 2AB<ACD. 不能确定⑷在⊙O 中,如果D C 2B A ,那么弦AB 与CD 的大小关系是( )A. AB=2CDB. AB>2CDC. AB<2CDD. 不能确定⒊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A 延长线上的点,F 是AC 延长线上的点,且AE=CF求证:⑴∠E=∠F ;⑵BE=DF⒋ 如图,△ABC 中,高BD 、CE 交于点F ,且CG=AB ,BF=AC ,连接AF ,求证:AG ⊥AFF GEDB C A M D E FC B A第4题 第5题 第6题⒌ Rt △ABC 中,∠A=90°,AB=AC ,D 为BC 上任意一点,DF ⊥AB ,DE ⊥AC ,垂足分别为F 、E ,M 为BC 中点,试判断△MEF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之.⒍ 如图,AB 是⊙O 的直径,DC 切⊙O 于C ,AD ⊥DC ,垂足为D ,CE ⊥AB ,垂足E 求证:CD=CE.⒎ 已知:如图,AD 是△ABC 外角∠EAC 的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延长DA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F.⑴求证:FB=FC ;⑵若FA AD ==FB 的长.H N M C D B A第7题 第8题⒏ 梯形ABCD 中AB//CD ,对角线AC 、BD 垂直相交于H ,M 是AD 上的点,MH 所 在直线交BC 于N. 在以上前提下,试将下列设定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 ①AD=BC ②MN ⊥BC ③AM=DM【探索创新】⒈ 探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并证明: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已知:如图,AB=AC ,P 为BC 上任意一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探求证明:PE +PF 为定值.分析 探索定值由P 在BC 上任意性知,当P 移动到顶点C 时,PE 即为C 到AB 的距离,PF 为0, 此时PE+PF 等于C 到AB 的距离.故作高CD ,猜想PE+PF 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定值截长或补短法 过点P 作PG ⊥CD 于G ,易证得矩形DEPG ,得PE=DG ;同时易证△CPG ≌△PCF ,得PF=CG , ∴PE+PF=DG+CG=CD.面积法题中有多个与高有关垂直关系,又AB=AC ,联想面积法连结AP ,21S ΔABC =AB ·CD ,21S ΔABP =AB ·PE ,21S ΔAPC =AC ·PF ∵ΔABC S =ΔABP S +ΔAPC S ,即AB ·CD= AB ·PE+ AC ·PF又AB=AC∴PE +PF= CD.运用动点移动的方法构造特殊的图形位置,是探索定值问题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⒉⑴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差是定值⑵求证: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答案点击】F3;⒉⑴A ⑵⑶B ⑷C;⒊证明△ABE≌△CDF,或连结⒈⑴1∶2 ⑵2ED、FB,证明平行四边形EBFD;⒋证明△CAG≌△BFA,∴∠G=∠BAF,∵∠G+∠GAE=90°,∴∠BAF+∠GAE=90°,∴AG⊥AF;⒌△MEF是等腰Rt△,连结AM,证△AME≌△BMF ⒍连结AC,由DC切⊙O于C,得OC⊥DC,∵AD⊥DC,∴AD//OC,可证得AC是∠DAB的角平分线,得CD=CE ⒎⑴∵∠DAC=∠FBC,∠EAD=∠FAB=∠FCB,∵∠DAC =∠EAD,∴∠FBC=∠FCB ⑵证明△FBA∽△FDB,得FB=6 ⒏题设①②结论③证明略⒎怎样证明关于线段的几何等式【重点解读】线段的几何等式,主要涉及线段的倍分关系式、和差关系式、比例式、等积式等.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定理和方法有: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探索、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式,一般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采用的方法通常有折半法、加倍法、比例法.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式,一般思路将线段加长或截短,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利用等量代换或等式性质.证明线段比例式的一般思路是:把比例式中涉及的四条线段放入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且所给线段是对应线段,则问题得证;如果找不到两个三角形,或者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可考虑将四条线段中的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按上述方法探求证明;如果明显没有等量线段可替换,可找中间比.证明线段等积式的一般思路:先看等积式是否满足有关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如果满足,则结论成立;如果不满足,可把等积式化成比例式、或替换部分后化成比例式,再按比例式的证明方法证明.证明过程中常用的定理和性质有:比例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射影定理、圆幂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典题精析】例1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结Array 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O,连结OF,求证:AB=2OF.分析题中平行四边形条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中点条件居多,可考虑用中位线证明:连结BE,∵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O=CO,∵CE=DC ∴AB∥=CE,∴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BF=FC,∴OF∥AB,∴AB=2OF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式,常联想用中位线定理.例2已知:△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BD ⊥AE 于D ,CE ⊥AE 于E ,求证:⑴若B 、C 两点分别在AE 的异侧,BD=DE+CE ;⑵若B 、C 两点分别在AE 的同侧,其余条件不变,则BD 与DE 、CE 的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猜想.DE BC AC B EA D分析 ⑴一条线段等于两线段之和,这里可找到与BD 相等的线段AE ,易证得△BAD ≌△ACE ,同时AD=CE ,故BD=AE=AD+DE= CE + DE (等量代换),问题得证.⑵同理,易证得△BAD ≌△ACE ,故BD+CE=AE+AD=DE.证明:略例3如图,△ABC 內接于圆,D 是弧BC求证:ACAD AE AB = 分析 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可放入两三角形△ABD 、△AEC ,证三角形相似,条件有两个:∠D=∠C ,∠BAD=∠CAD 证明:∵D 是弧BC 的中点,∴∠BAD=∠CAD ∵∠D=∠C ,∴△ABD ∽△AEC ∴ACAD AE AB = 例4已知:如图,等腰△ABC 的顶角为锐角,以腰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D ,交AC 于E ,DF ⊥AC ,垂足为F 求证:FA FE DF 2⋅= 分析一把线证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一 连接AD 、DE , ∵AB 为直径, ∴∠ADC=∠ADB=90°,在△DEF 和△ADF 中,∠AFD=∠DFE=90°∠DEF=∠ABC=∠C ,∠ADF=90°-∠DAC=∠C ,∴∠DEF=∠ADF ,∴△DEF ∽△ADF ,∴FDEF FA DF =,即FA FE DF 2⋅=.分析二 由射影定理知FA CF DF 2⋅=,转化为证明EF=FC证明二 连结AD 、DE ,∠ADC=∠DFC=90°,∠C=∠C ,∴△ADC ∽△DFC ,CFDF DF AF =,即FA CF DF 2⋅=. 在△DEF 和△DCF 中,∠DFE=∠DFC=90°,∠DEF=∠ABC=∠DCF ,DF=DF ,∴△DEF ≌△DCF ,∴EF=FC ,∴FA FE DF 2⋅=分析三 证明DF 是切线,由切割线定理即得证明三 连结OD ,则OB=OD ,∴∠ODB=∠OBD=∠ACB ,∴OD ∥AC ,又DF ⊥AC ,∴OD ⊥DF ,DF 是⊙O 的切线,∴FA FE DF 2⋅=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中的特殊条件更要发掘其内涵,注意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运用.例5已知:BC 为圆O 的直径,AD ⊥BC 垂足为D ,过点B 作弦BF 交AD 于点E交半圆O 于点F ,弦AC 与BF 交于点H ,且A 为弧BF 的中点.求证:⑴AE=BE⑵AH ·BC=2AB ·BE.分析⑴AE 、BE 在同一三角形中,易证等角对等边 ⑵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分散在很多三角形中, 可将它们相对集中在两三角形△AFH 、△BCH 中, AB 转化为AF (等弧对等弦);系数2的思考:Rt △ABH 中, AE=BE ,反之易证BH=2BE证明:⑴略,⑵连结AF ,可证得△AFH ∽△BCH ,BHAH BC AF =, 又可证得AB=AF ,AE=EH=BE ,BH=2BE , ∴2BE AH BC AB =,∴AH ·BC=2AB ·BE 例6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为H ,点P 是C A 上一点(点P 不与A 、C 两点重合),连结PC 、PD 、PA 、AD ,点E 在AP 的延长线上,PD 与AB 交于点F ,下列四个结论: ⑴C A D A = ⑵∠EPC=∠APD ⑶DP DF AD 2⋅= ⑷BH AH CH 2⋅=正确的有_____.分析 ⑴直径AB 垂直于弦CD,由圆的轴对称性得C A D A =;⑵∠EPC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EPC=∠ADC∠ADC=∠AP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EPC=∠APD ⑶若DP DF AD 2⋅=成立,则△DAF ∽△DPA , 但两三角形显然不相似(∠DAF ≠∠DPA ),故⑶不成立; ⑷由圆内成比例线段知,⑷显然成立; ∴正确的有⑴、⑵、⑷.【智能巧练】⒈ ⑴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DAB=60°,E 为AB 的中点,F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EF+B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⑵已知:O 为△ABC 内的一点,过点O 作EF 、、CA ,交AB 、BC 、CA 于点P 、E 、H 、Q 、F 、G ,则=++AB PE CA FG BC HQ _______. ⒉ 选择: ⑴如图,将△ADE 绕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 ,连接EF交AB 于H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 ⊥AFB. EF ∶AF=2∶1C. FE FH AF 2⋅=D. FB ∶FC=HB ∶ECHA DEC B F AD第⑴题 第⑵题 第⑶题⑵如图,正△ABC 内接于⊙O ,P 是劣弧BC 上任意一点,PA 与BC 交于E ,有如下结论:①PA=PB+PC ②PA ·PE=PB ·PC ③PC1PB 1PA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⑶如图,已知⊙1O 与⊙2O 外切于点C ,AB 是两圆的外公切线,切点为A 、B ,分别延长AC 、BC 交⊙2O 于点E ,交⊙1O 于点D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个①AD 为⊙1O 的直径 ②AD ∥BE ③AC ·BC=DC ·CE ④AC ·AE=BC ·BD A.1 B.2 C.3 D.4⒊ 已知:如图,设D 、E 分别是△ABC 外接圆的弧AB 、AC 的中点,弦DE 交AB 于点F ,交AC 于点G ,求证:AF ·AG=DF ·EG..GFDBC EABFA第3题 第4题⒋ ⊙O 的两条割线AB 、AC 分别交⊙O 于D 、B 、E 、C ,弦DF ∥AC 交BC 圆于G . 求证:⑴AC ·FG=BC ·CG;⑵若CF=A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⒌ ⑴如图,已知直线AB 过圆心O ,交⊙O 于A 、B ,直线AF 交⊙O 于F (不与B 重合),直线l 交⊙O 于C 、D ,交AB 于E ,且与AF 垂直,垂足为G ,连结AC 、AD . 求证:①∠BAD =∠CAG ;②AC ·AD =AE ·AF .⑵在问题⑴中,直线l 向下平行移动,与⊙O 相切,其他条件不变. ①请你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并对照图,标记字母;②问题⑴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探索创新】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M ,点E 是B C A上一动点.⑴ 如图1,若DE 交AB 于N ,交AC 于F ,且DE=AC ,连结AD 、CE ,求证:①∠CED=∠ADE ②2DN =NF ·NE⑵ 如图2,若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F ,且DE=AC ,那么2DN =NF ·NE 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O A 图(2)· 图(1)BO A FD C GE l·EA图1 图2⑴证明:①∵DE=AC ,∴C A E D =,D C E A=∴∠CED=∠ADE ②连结CN∴CN=DN , ∠NCF=∠ADE (圆的轴对称性质) ∵∠CED=∠ADE ,∠CNF=∠ENC ∴△NCE ∽△NFC ∴NCNE NF NC =,NF NE NC 2⋅= ∴2DN =NF ·NE【答案点击】⒈⑴连接DF ,由菱形的轴对称性知DF=BF ,要使EF+BF 最小,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E 长就是,DE=33 ⑵1 ⒉⑴ B ⑵ B ⑶ D ⒊连接AD 、AE ,证△ADF ∽△EAG ⒋连结CF ,证△ACB ∽△CGF ⒌⑴①略,②连结DF ,可证得△ACE ∽△AFD ,⑵结论仍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可编辑可修改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如在一个三角形中或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或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根据角或边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等的方法过程中,体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提取、存储信息,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图形的形状特征,识别角或线段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方法.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学案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相等的线段和角是构成特殊几何图形的主要元素,也是识别特殊图形的主要依据;运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常出现在中考 15 题左右的位置,是北京市中考必考内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寻求经过图形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元素间的关系,常与特殊图形结合,出现在综合题中.(二)例题:例 1 已知:如图 1,△ ABC中, AB=AC,BC为最大边,点 D、 E 分别在 BC、AC上, BD=CE,F 为 BA延长线上一点, BF=CD. 求证:∠ DEF=∠ DFE .分析:要证在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考虑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v1.0可编辑可修改段相等.证明:∵ AB=AC∴∠ B=∠C.在△ BDF和△ CED中,BD CE,B C,图 1BF CD ,BDF CED.DF ED.点拨:抓住图形的特征(两角在一个图形中)DEF DFE .常用等边对等角证明,这是证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例 2 已知:如图 1,在△ ABC中,∠ ACB=90, CD AB 于点 D, 点 E 在 AC 上, CE=BC,过 E 点作 AC的垂线,交 CD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AB=FC.分析:观察 AB与 FC在图形中的位置,发现这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个三角形中,考虑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准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已知一对角一对边对应相等,还需证另一对对应角相等;已知条件有直角,故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来证.证明:∵ FE ⊥ AC 于点 E,ACB90°,∴FECACB 90°,易证A F .∴ △ ABC ≌ △ FCE .∴AB FC .点拨:根据图形特征,要证明相等的两边分别在两FDBA CE图1个三角形中,常利用证明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在证明两角相等时,利用了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也可用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但较复杂.例 3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1 所示放置,图1-2 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B,C,E 在同一条直线D上,连结 DC .求证:∠ ABE=∠ ACD.图 1-1v1.0可编辑可修改分析:图 1-2 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构成的旋转图形,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条腰,夹角为等角加同角,就可构成边角边对应相等的△ABE 与△ ACD 全等,从而可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 ABC 与△ AE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C , AE AD ,BAC EAD 90 .易证BAE CAD .△ABE ≌△ ACD .∴∠ ABE=∠ACD.点拨: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证夹角相等时常用等角加同角的和相等.此题可以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例 4 点 A、B、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CE.取 AF、CE的中点 M、 N,连接 BM,BN, MN.(1)如图 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E FBC90 0,则MBN是三角形.(2)如图 1-2 ,在ABE 和BCF 中,若 BA=BE,BC=BF,且ABE FBC,则MBN 是三角形,且MBN.(3)如图 1-3 ,若将( 2)中的 ABE 绕点 B 旋转一定角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 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F FFEEMMEM A NN NA B C分析:( 1)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三角形一般是特殊三角形,由已知易知BM 1AF1 EC BN ,又可证得∠MBN=90°,所以△MB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2)图形中是两个等腰三角形以公共顶点为中心旋转而成,则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腰,构成两个边角边全等三角形.解:(1)等腰直角(2)等腰(3)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 1-3 ,易证△ABF≌△ EBC.∴AF=CE,∠ AFB=∠ECB.∵M,N分别是 AF、 CE的中点 ,∴FM=CN.∴△ MFB≌△ NCB.∴BM=BN.∠ MBF=∠ NBC.∴∠ MBN=∠MBF+∠FBN=∠FBN+∠NBC=∠FBC= .点拨:在图形形状发生变化时,抓住影响结论的主要条件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则结论不变;如主要条件变,则结论变.在证明此类问题时,图形变化后的证明思想或证明方法,常可由特殊(变化前)的证法类比得到.(三)练习:1.如图 1,四边形 ABCD是矩形,△ PBC和△ QCD都是等边三角形,点 P 在矩形上方,点 Q 在矩形内.求证:( 1)∠ PBA=∠PCQ=30°;(2)PA=PQ.PA D2.如图 1,正方形 ABCD的边 CD在正方形 ECGF的边 CE上,连接 BE、DG.(1)求证: BE=DG; (2) 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 FA DB C G图13.如图 1,在△ ABE中,AB=AE,AD=AC,∠ BAD=∠ EAC,BC、DE交于点 O.求证: (1) △ABC≌△ AED;(2) OB =OE .AD COEB图 14.如图,将一三角板放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 P 在对角线 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 DC相交于 Q. 当点Q在边 CD上时,线段 PQ与 PB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A DPQB C图 15.如图 1-1 ,在△ ABC 中,∠ACB 为锐角,点 D 为射线 BC 上一点,连结 AD ,以 AD 为一边且在 AD 的右侧作正方形 ADEF .(1)如果 AB AC ,∠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v1.0可编辑可修改重合),如图 1-2 ,线段 CF、BD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线段CF、BD 的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3 ,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 AB AC ,∠BAC 是锐角,点 D 在线段 BC 上,当ACB 满足什么条件时, CF BC (点 C、 F 不重合),并说明理由.FAAE F F AB D EC BD CB C DE图 1-1图 1-2图 1-3(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例题、习题分析、证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体验根据线段和角的位置关系证明角等和线段相等的方法,即当两角或两边在一个三角形中时,利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当两角或两边在两个三角形中时证明他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验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通过练习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结论仍然成立.老师在用时可将例习题变为学案使用,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学生情况增减习题使用.教案设计程序简单,易于使用者直接使用或改变.欢迎提宝贵意见!谢谢!(五)反思:本节课例习题编排按照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课上的体验、总结、交流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希望达到教学目标.附练习参考答案:1.证明: (1)∵四边形ABCD是矩形,v1.0可编辑可修改∴∠ABC=∠BCD=90°.∵△PBC和△ QCD是等边三角形,∴∠PBC=∠PCB=∠QCD=60°,∴∠PBA=∠ABC-∠ PBC=30°,∠PCD= ∠ BCD-∠ PCB=30°.∴∠PCQ=∠QCD-∠ PCD=30°.∴∠PBA=∠PCQ=30°.PA DQB C图1( 2)∵AB DC QC,∠ PBA ∠PCQ,PB PC,= ===∴ △PAB≌△ PQC,∴PA PQ.=2.(1)证明:如图 1,∵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ECGF ,BC CD,CE CG, BCE DCG 90°.在△ BCE 和△ DCG 中,E F BC CDA DBCE DCGCE CGB C G△ BCE ≌△ DCG (SAS) .图 1BE DG .(2)存在.△ BCE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DCG (或将△DCG 逆时针旋转得到)A 90°△ BCE3.证明: (1) 如图 1,∵∠ BAD=∠ EAC,∴∠ BAC=∠EAD.D C在△ ABC和△ AED中OAB AE B E图 1BAC EADAC AD∴△ ABC≌△ AED(SAS) .v1.0 可编辑可修改(2) 由(1) 知∠ABC=∠AED .∵AB=AE ,∴∠ ABE=∠ AEB .∴∠ OBE=∠ OEB .∴OB=OE .4.解: PQ PB=证明: 过 P 点作 MN ∥BC 分别交 AB 、 DC 于点 M 、N在正方形 ABCD ACAD中, 为对角线,AM PM .MP∴=N又∵AB MN ,=Q∴MB=PN .C∵∠ BPQ 0 ,B=90 NPQ∴∠ BPM +∠0 .MBP +∠ =90 0 ,又∵∠ BPM=90图 1-1∴∠ MBP ∠ N .= PQ∴ R t △MBP ≌Rt △ NPQ, .∴ P B=PQ .5.(1)①垂直,相等;②如图 1-2 ,当点 D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 ADEF 得 AD = AF ,∠ DAF = 90o .∵∠ BAC = 90o ,∴∠ DAF =∠ BAC ,∴∠ DAB =∠ FAC ,又 AB =AC ,∴△ DAB ≌△ FAC ,∴CF =BD , ∠ ACF =∠ ABD .∵∠ BAC = 90o , AB =AC ,∴∠ ABC = 45o ,∴∠ ACF = 45o ,∴∠ BCF =∠ ACB+∠ACF =90o .即 CF ⊥BD.FAEGB DC图 1-2(2)如图 1-2 ,当∠ ACB =45o 时, CF ⊥BD .理由:过点 A 作 AG ⊥ AC 交 CB 或 CB 的延长线于点 G ,v1.0可编辑可修改则∠ GAC=90o ,∵∠ ACB=45°, ∠AGC=90°—∠ ACB=45°,∴∠ ACB=∠ AGC,∴ AC=AG,∵点 D 在线段 BC上,∴点 D 在线段 GC上,由( 1)①可知 CF⊥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