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环流学案
季风环流导学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四)一、目标展示二、知识体系构建(六)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切断成,而南半球的气压带仍基本上呈。
这是因为北半球;南半球。
2.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分布的原因——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形成,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
3.大气活动中心:亚欧大陆在冬季盛行(冷高压),在夏季盛行(七)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盛行风向随而改变的现象。
2.季风的类型:东亚季风:包括和(气候类型),冬季吹,夏季吹南亚季风:是(气候类型),冬季吹,夏季吹3.季风的成因:东亚季风主要是引起的,南亚季风则是由引起的。
(3)亚洲南部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南半球的风北移越过,在力的影响下向偏转而成。
三、重、难点突破1.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的辨析:关键是把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2.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与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关系的辨析:关键是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来理解。
3.季风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4.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比较:①成因:②风向:③气候特点:四、典题剖析[例1] (2008江苏必修测试)图5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例2](2008江苏必修测试)2008年1月底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有()①交通严重受阻②电力供应部分中断③引发地震④农作物普遍绝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例3](高考题)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 B. 春末 C. 冬季 D. 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五、学后反思——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
季风环流教案
季风环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原因。
2.掌握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影响。
3.理解季风环流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能够分析季风环流的地理分布。
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原因。
2.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影响。
3.季风环流地理分布的分析。
教学难点:1.季风环流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析季风环流的地理分布。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互动。
2.多媒体展示。
3.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季风环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季风的思考,了解季风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讲解概念与原因(1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原因,重点介绍季风的产生是由于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引起的。
三、讲解特点与影响(15分钟)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影响,包括降水、气温、气候季节性变化以及农业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区的季风环流特点以及对当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回答课前目标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季风环流的短文,重点描述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原因,掌握其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分析地理分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探究环节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还需要加强,以确保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和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要确保作业的量和难度适当,以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季风环流导学案
季风环流1.回顾海陆气压特征时间温度气压被切断的气压带突出的气压中心七月陆_海_陆_海_____陆地:____海洋:____一月陆_海_陆_海_____陆地:____海洋:____2.季风(1)、概念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2)、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思考:在什么地方最典型?为什么?(4)、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分布赤道说明: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注意季风环流的三种图示:风向示意图、水平气压场图、等温线分布图。
课堂练习1、读下面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图中A 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该地气候类型是(2)图中B 处盛行 季风,附近的洋流名称为 。
(3)图中C 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5) 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
2、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1.夏季A 半岛的盛行风向是 _________,其形成与 南半球的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 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南 亚 季 风名称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 地区 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 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 东 亚 季 风风越过赤道产生偏转有关。
2.在图中的直线上添画箭头表示上海夏季的盛行风向。
3.B海域位于________洋海区,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在冬季,该海域洋流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3、读北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⑴根据图中气压中心的分布判断,本图为_____季的形势图。
⑵图中气压中心A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气压带。
图中气压中心B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季风环流教案
初中季风环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环流的定义、特点和成因。
2. 掌握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重点:1. 季风环流的定义和成因。
2. 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
2. 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表。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季风吗?我国有哪些季风区?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季风环流的定义:季风环流是一种季节性的风系统,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
2. 讲解季风环流的成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海陆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讲解季风环流的特点:季节性、周期性、区域性。
三、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降水、温度、湿度等。
2. 分析季风环流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影响: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析季风气候对当地经济、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季风环流的定义、成因、特点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 强调季风环流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季风环流示意图,标注季风环流的主要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季风环流的定义、成因、特点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季风环流对我国经济、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解释和引导。
初中地理季风环流教案
初中地理季风环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提高学生对气象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 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2.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 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2. 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2. 地球仪或地图;3. PPT或黑板;4. 教学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地区的特殊气候现象;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亚洲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现象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2. 讲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 利用PPT或黑板,展示季风环流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的过程。
三、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分析季风环流对亚洲地区气候的影响,如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出现;2. 引导学生思考季风环流对农业、水资源、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3. 举例说明季风环流对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如中国的梅雨季节、印度的农业生产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如印度的季风灾害案例;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分析的结果。
五、小结与作业(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季风环流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导入季风环流的学习。
在讲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时,利用地球仪、PPT或黑板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的过程。
通过分析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季风环流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季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季风环流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季风环流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季风区的认识,了解季风对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季风的定义与形成原因2. 季风的特点3. 季风环流的基本规律4. 我国季风区的划分5. 季风对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季风环流现象。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为例,分析季风环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季风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动。
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季风环流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季风现象。
2. 讲解季风的定义与形成原因:简要介绍季风的定义,解释季风形成的原因。
3. 分析季风的特点:从时间、空间等方面阐述季风的特点。
4. 讲解季风环流的基本规律:介绍季风环流的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季风环流在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应用。
6.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季风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季风区的分布图,并简述季风环流对该区域的影响。
2. 搜集有关季风环流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4. 思考如何利用季风环流知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季风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季风环流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季风环流的动态图像和案例资料。
季风环流教案
季风环流教案季风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2. 掌握季风环流的分类和分布特点;3.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季风环流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2. 季风环流的分类和分布特点;3. 季风环流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季风环流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季风的分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季风是怎么形成的?2.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季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于大陆与海洋等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而导致气温和气压的差异,从而形成的周期性的风系统。
季风环流一般由大陆性气候和大洋性气候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
3. 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季风区的气候数据和资料,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季风环流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资料中的温度、降水和风向等数据,找出季风区的特征,并将其绘制在地图上。
4. 案例分析:教师以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为例,讲解季风环流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和季风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方式,分析季风环流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季风环流的概念、分类和分布特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季风环流的变化趋势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6. 小结评价:教师布置一道小练习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季风环流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填空题、选择题或写简答等形式作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季风环流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分析气候数据和资料,讨论季风环流的分类和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
季风环流教案
季风环流教案时间:60分钟年级:初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季风环流对气候、农业和人文等方面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和解释季风环流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2. 地图、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示范和讲解。
3. 季风环流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 (5分钟)利用一张全球地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并提问他们是否听说过季风环流。
步骤2:呈现 (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或地图展示季风环流的分布图,并讲解以下内容:- 季风环流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出现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由冷暖空气的差异和地球自转引起。
- 季风环流主要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两个季风区,分别是副热带高压气旋和副热带低压气旋的影响下形成的。
- 在不同季节,季风环流会引起不同强度和方向的风和降水。
步骤3:解释 (20分钟)使用案例或示例,讲解季风环流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包括:- 气候影响:季风环流带来的季节性风和降水,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
比如印度、中国南方等地的夏季降雨量大,冬季降雨量少。
- 农业影响:季风环流的风和降水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重要影响。
如在亚洲一些地区,从南方吹来的夏季季风会给水稻的生长提供充分的雨水。
- 人文影响:季风环流对人类活动和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印度的人们在季风来临之前会修筑水利设施,以备夏季丰收时的用水。
步骤4:讨论与练习 (15分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季风环流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影响特别明显?2. 季风环流对当地的农业有何影响?请以某个地区为例进行说明。
3. 季风环流有没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请解释原因。
步骤5:总结与评价 (5分钟)立即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要求学生答题或完成一个小练习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季风环流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气候、农业、人文等方面的影响。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掌握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3)能够分析季风环流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象图表,分析季风环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季风环流过程;(3)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季风环流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地球自转与太阳辐射的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3)季风环流的特点。
2. 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夏季风与雨带的推移;(2)冬季风与干燥气候;(3)季风环流与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3)季风环流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2)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
四、教学措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2)案例分析法:分析季风环流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考察当地季风环流现象。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季风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2)气象图表:分析季风环流的规律;(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季风环流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季风环流知识的掌握;(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季风环流应用的理解;(3)课后实践:考察学生运用季风环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内容:(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2)季风环流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3)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季风区的气象变化视频,引起学生对季风环流的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1季风环流学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季风气候学案学习目标: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理解东亚季风的成因。
学习重点:理解东亚季风的成因。
学习过程:探究问题一.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热力差异是怎么样的? 亚欧大陆 太平洋作图:亚欧大陆太平洋探究问题二.夏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热力差异是怎么样的? 亚欧大陆太平洋作图: 亚欧大陆 太平洋思维导图小结:东亚季风或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课堂练习1.图1为局部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气压单位:百帕)。
读图1,回答1~3题。
图11.图1所示的季节是()A.冬季 B. 春季C.夏季D.秋季2.图中甲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3. 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地面反射率不同4.冬季,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的生成源地是()A.北冰洋水域B.青藏高原C.蒙古---西伯利亚D.北极地区5。
北京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多雨6. 在下图中,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A B C D7。
关于第6题的图下列说法判断对错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B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了A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④分布在赤道附近、受单一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4季风环流导学案
响水县第二中学“315”和合课堂导学案季风环流(第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预习案复习热力环流,海陆风知识。
探究案一、(针对问题研习,突出重点)1.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⑴北半球:气压带成___状分布,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⑵南半球基本上呈___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2. 季风环流⑴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典型季风——___________:A、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风向:夏季盛行___________,冬季盛行___________。
⑶南亚季风:A、夏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风向:夏季盛行___________,冬季盛行___________。
二、(针对辨析破学,突破难点)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季的气压和风向图,此时东亚盛行_______风,风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季的气压和风向图,此时东亚盛行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风,风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该地区不同季节,气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学案1. 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B.东亚的西北季风C.南亚的东北季风D.南亚的西南季风2. 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4.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知识链接】我的收获与反思:。
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4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2019.4高中地理 2.34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重要大气活动中心。
2.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
【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难点】季风环流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① ,海洋热容量② ,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
③ 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④ 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气⑤ 压。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压中心的影响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也在变化: (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对世界各地的⑯ 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⑰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⑲___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____________【基础知识梳理】①小 ②大 ③冬 ④夏⑤低 ⑥热低 ⑦冷高 ⑧海陆热力差异 ⑨高低气压中心 ⑩带状 ⑪北 ⑫亚洲 ⑬副极地低 ⑭蒙古—西伯利亚 ⑮海洋 ⑯天气 ⑰异常 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⑲季节 ⑳东南 ○2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2西北 ○23寒冷干燥 ○24西南 ○2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6东北 ○27低温干燥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材料】打开世界地图,沿着北纬30°纬线查看,我们就会发现,非洲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是面积辽阔的阿拉伯大沙漠;北美大陆上有著名的亚利桑那大沙漠;唯独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山大川广布、物产人文荟萃,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 1.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中地理一:2.3季风环流学案
《季风环流》学案
❖自主学习:1。
贴一贴:请在圆圈处分别贴上1月、7月亚欧大陆和太平
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
❖同桌互助:2.摆一摆:借助模型模拟季风环流,分析环流圈中近地面
1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图
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图
二、季风环流的影响
➢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在2001年荣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
枇杷喜温、喜湿,花期在11-12月,以花果越冬,不耐寒。
材料二:图1为云霄县地理位置图。
图2为云霄县气候资料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云霄县种植枇杷的优越条件。
(提供图片材料见信封)。
季风环流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学案
知识复习:热力环流——海陆风
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角度,画一画冬夏季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自主探究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如图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小组合作探究一:读P51图3.13和3.12
1、比较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差异并描述成因。
2、找出北半球1月份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1月份陆地和海洋高、低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二:找出7月份北半球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7
月份陆地和海洋高低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知识小结: 小组合作探究三:东亚和南亚季风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 夏季 成因
小组合作探究三: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冬夏季季风
澳大利亚西北部
季节 风向 成因 特点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的气压
带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1月 7月。
3.1课时3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学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3课时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自主预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①使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北半球(1)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②切断;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③切断→气压带呈④分布。
(2)⑤季,陆地为高气压,海洋为低气压;⑥季,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
3.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呈⑦分布。
二、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地区⑧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
2.东亚季风由⑨形成。
冬季吹⑩,寒冷干燥;夏季吹,高温多雨。
3.东南亚、南亚季风由的季节移动和形成。
季吹东北风,为旱季;季吹西南风,为雨季。
【答案】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亚洲低压③亚洲高压④块状⑤冬⑥夏⑦带状⑧盛行风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⑩西北风东南风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合作探究】情境导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3月27日08时至28日20时,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先后有4~6级风,阵风7~9级,东北地区东部、江淮南部、江汉、重庆、贵州中东部、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6~10 ℃,其中,湖北西南部、湖南中西部、贵州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超过12 ℃。
此次冷空气南下与哪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增强有关?主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主题探究情境1 在均质地球的情况下,全球形成三圈环流。
但事实上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使得气压带和风带并不那么完整,发生了断裂。
特别是地球表面上辽阔的大陆和浩瀚的海洋,对气压带有很大的“破坏性”。
图甲图乙任务1 图中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有差异?该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差异: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北半球陆地比重较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比较均一。
季风环流学案(5)
季风环流学案(5)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反思归纳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3.亚洲季风(1)季风环流的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学以致用:例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 D.10月(2)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3)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例题2.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4).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二.单选题如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季风环流 (06)导学案
季风环流导学案【课前准备】必修一教材、季风环流课件、笔记本、双色笔、导学案、地图册。
【复习回顾】绘图:三圈环流示意图。
【激情导入】今年夏天不寻常,我国大部分地区酷暑高温炙烤;东北黑龙江水患肆虐……。
播放视频,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学内容】1、东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2、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东亚季风分类、特点、成因、分布。
2、南亚季风成因、分布、特点。
3、季风移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4、理解季风环流给我国带来的利和弊,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绘图:1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场,做出风向,注意东亚和南亚风向差异;分析气候特征:注意北方、南方、南亚的区别。
活动二:绘图:7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场,做出风向,分析气候特征。
活动三:绘图:7月份,气压带风带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西南信风,分析气候特征。
探究一:其他各州的季风气候分布?为什么亚洲季风最典型?【师生小结】板书小结【当堂练习】.读下面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季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压中心的形成使北半球的________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3)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点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季风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季风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季风环流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季风区的认识,了解季风对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季风的定义与成因1.1 季风的定义1.2 季风的成因2. 季风环流的特点2.1 季风环流的基本概念2.2 季风环流的分布规律3. 我国季风区的划分与特点3.1 我国季风区的划分3.2 我国季风区的特点4. 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4.1 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4.2 季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5. 季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1 季风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5.2 季风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 结合地理实例,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季风环流的理解和应用。
4.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运用季风环流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季风定义、成因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见解。
3. 课后实践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季风环流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季风环流示意图、季风区分布图等。
2. 地理实例:提供我国不同季风区的农业、气候等方面的案例。
3. 课后实践作业:布置相关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六、季风与气候变化1. 季风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6.1 季风对我国温度带的影响6.2 季风对我国降水分布的影响2. 季风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6.3 季风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6.4 季风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系七、季风与生态环境1. 季风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7.1 季风对我国植被分布的影响7.2 季风对我国水文循环的影响2. 季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3 季风区生物多样性特点7.4 季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八、季风与人类活动1. 季风对我国人类活动的影响8.1 季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8.2 季风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2. 人类活动对季风环流的影响8.3 人类活动对季风区生态环境的影响8.4 人类活动对季风气候的调节作用九、季风与应用案例分析1. 季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9.1 季风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9.2 季风对农业灌溉的影响2. 季风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9.3 季风在风能开发中的应用9.4 季风在太阳能开发中的应用1. 季风环流的特点及影响10.1 季风环流的总体特点10.2 季风环流对我国的影响2. 季风研究的发展趋势10.3 季风研究的未来方向10.4 季风研究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季风的定义与成因补充说明: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加热不均匀导致的,特别是在大陆与海洋之间的温差,形成了大气压力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季风环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 大气环境 季风环流学习目标:基本要求:知道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说出季风环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断季风的风向发展要求:理解季风环流下形成的季风气候的特点温故知新:(默写)1、图中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2、近地面的低气压带是图 和 ,其上空盛行垂直 (上升/下沉)气流,因此该两地带在气候上的共性特点是 。
3、近地面的高气压带是图中的 和 ,其上空盛行垂直 (上升/下沉)气流,因此该两地带在气候上的共性特点是 。
4、在图中画出气压带之间近地面的风向并写出名称 。
合作探究一 :季风环流的表现1、由于海陆分布不均,存在海陆热力差异,所以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观察上图:1月份,北半球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 ,陆地上形成 气压; 7月份,北半球夏季,陆地比海洋增温 ,陆地上形成 气压。
2、若上图表示欧亚大陆,它则与东侧太平洋形成明显海陆热力差异,1月份, 欧亚大陆的北部形成强烈的 压,在图标出名称,其切断了 气压带。
此时,亚洲东部的风向是 ,亚洲南部的风向是 。
在图中用铅笔画出。
3、若上图表示欧亚大陆,7月份,欧亚大陆的南部形成强烈的 压,在图 标出名称,其切断了 气压带。
此时,亚洲东部的风向是 ,亚洲南部的风向是 。
在图中用铅笔画出。
7月份合作探究二:季风环流的成因 材料一 2015年4月15日,京城被沙尘染黄。
此次大范围沙尘暴是近13年来北京遭遇的 最强沙尘天气材料二甲 乙 1、沙尘暴的动力是 ,对应的时间是材料二的图 (甲/乙),形成我国 季风的原因是 。
2、与我国不同,位于南亚的印度夏季风势力远强于冬季风,观察图一探讨南亚 夏季风的原因。
课堂总结:课内检测:1.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
A.亚洲的山区最高大B.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C.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D.东亚的海洋最深2.形成东亚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海陆热力性质B.亚洲地形状况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D.地面反射率不同3读北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⑴根据图中气压中心的分布判断,本图为季的形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
学习目标:1、掌握季风的成因
2、记住季风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一、季风
1、概念
2、成因
(1)
(2)
3、典型季风环流分布区:和
【动脑&动手】
请在图中标出高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季风风向及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课堂练习】
1、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
1.夏季A 半岛的盛行风向是 ,其形成与南半球的 风越过赤道产生偏转有关。
2.在图中的直线上添画箭头表示上海夏季的盛行风向。
3.B 海域位于 洋海区, 小林暑假赴日本旅游,拍摄了富士山的风景照,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14时30分(北京时间)。
回答:
1、小林拍摄照片时,东京正值 ( )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晚上 2、富士山顶部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3、拍照季节日本的盛行风向是 (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4.形成这一盛行风的主要原因是 。
5.此时,在北太平洋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A .亚洲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亚洲高压 D .阿留申低压 【科普知识】 1、季风与气候 冬季风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从高纬、内陆吹来 ——干、冷 夏季风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从低纬、海洋吹来 ——暖、湿 2、季风与农业
雨热同季、水田农业、鱼米之乡、水稻、甘蔗 3、季风与灾害
季风的进退——锋面雨带的进退 季风的不稳定---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冬季风——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