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任务单2
高一【地理(中图版)】地球的圈层结构2-学习任务单
(一)大气圈
【思考】:1.读“大气层景观图”和“大气垂直分层图”,说出地球大气圈的大致范围?
2.读“大气的组成成分图”,说出大气圈的主要物质组成。
3.比较地球和月球昼夜温差的大小?为什么?
4.举例说明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
(二)水圈
【思考】:1.水圈的有哪些特点?
2.读“地球上的淡水构成”图,反思自己在日常用水行为中,应该做出哪
些改进?
3.读“水循环示意图”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分析水圈的作用有哪些?
4、结合生活体验,读图分析水圈的作用还有哪些?
(三)生物圈
【思考】:1.生物圈是否单独占有空间?
2.它能占据哪些圈层?
3.读“自然界的平衡图”,分析生物圈有哪些作用?
【学习任务四】地球的自然环境
【思考】阅读“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任务六】完成“课后练习”中的习题
阅读《地球的故事》
课前学习任务
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地理外部圈层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内部圈层的”
【思考】:1.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
2.地球外部圈层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3.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习任务二】地球外部圈层划分
【思考】: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岩石圈属于外部圈层吗?
1.找出照片中主要地理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
2.将找出的地理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归类。
3.思考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任务五】案例研究
【思考】观察“生物圈2号”内的微型海洋”,思考:
1.“生物圈2号”涉及了哪几个圈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新版)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图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和食和屋.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多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森林资源丰富,但它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木材质地较软,不能有效利用.木材加工工业发达,木材的需求量大.非常注重环境保护.木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日本的海港城市多,大型满载货物的远洋船舶进出海港频繁,这些远洋船进港和出港所运载的货物最可能是().进港为工业产品,出港为农业产品.进港为农产品,出港为矿产品参考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故答案选D。
(2)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了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以及消费市场广阔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故答案选D。
3.答案:B解析:阪神工业区主要的城市是大阪和神户,京滨工业区主要的城市是东京和横滨,北九州工业区主要的城市是北九州,名古屋工业区主要的城市是名古屋,故选B。
4.答案:C解析:图中③表示的是日本海,但是由于日本海沿岸地区海岸线比较平直,海运并不发达,另外人口稀少,市场狭小,因此日本海沿岸不是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区。
故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以及地面沉降和用地用水紧张等原因,日本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特别是污染较多工业移往海外,投资建厂的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6.答案:D解析:选项为日本传统服饰──和服。
故答案选D。
B卷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解析:(1)日本缺乏矿产资源,国内市场狭小,企业外迁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迁入国来说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和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
故答案选A。
(2)日本海外建厂,主要是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且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向外转移的也有污染较重的企业;日本科技发达,具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向外大量转移的不可能是这种企业。
地理任务单
地理教学中最好前奏工作,为举一反三作保障(任务修改稿)2014年初中全员远程研修问题解决任务单研修组:寿光市化龙镇初级中学研修组长:王凤修改人:刘凤芹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不同地理区域中相同地理要素的辨析。
修改:同一知识点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修改理由:原课题问题有些大而笼统,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有些难度。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时,学生普遍反映不同的大洲,地区,国家中的相同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及人口语言宗教等知识很易混淆。
修改理由:不用地区间相同的地理要素稍多,实施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达到较好的实施效果。
(修改:世界的气候成因、特点和分布是一个综合性的难点问题,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这三个问题在学习上存在严重脱节问题,不明白气候特点和分布不是用来背诵的,需要先分析成因,再总结特点,然后归纳分布规律。
而上册教材中对气候成因少有涉猎,只是注重了气温变化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总结以及气候类型的图上分布,如果纯粹按课本教学,学生只是学到了气候知识的皮毛,不能从根本上分析气候成因,总结气候特点和分布,局限于表象知识,导致七年级上册即使学习了气候知识,下册分区地理气候和中国气候知识印象甚微,重新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
利用世界地理综合图,学习这些相同的地理要素,有利于学生辨析;再分别学习各地理区域不同的地理特征,效果更好。
修改理由:措施有些笼统,不够具体。
修改:在气候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将气候按“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类,然后再按成因分类分析:例如,季风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位置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与气候,尤其是气压带与风带分布与气候,课本没有涉猎,一定要补充详学,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气候成因,教师要充分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来导学:先让学生弄清楚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及与降水的关系,知道低气压带气候以上升气流为主,气流遇冷凝结易成降水,高气压带气候以下沉气流为主,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三类风带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由冷到热不易成降水;只有西风带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流遇冷凝结易成降水。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学习任务单]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美化校园
美化校园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通过对校园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的实践活动,培养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2.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了解不同校园植物的生长习性。
课前学习任务
预习教材41—42页内容;若条件允许,在课间游览校园,加深对校园建筑、绿化布局的印象。
课堂学习任务
【任务一】
1.阅读校园平面图,了解校园绿地的分布。
2.根据比例尺估算校园的各类绿地面积,完成下表。
1.植物的种类很多。
分小组,每组选取一类植物。
2.确定调查的植物种类后,按照“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表,完成校园植物调查。
1.结合调查结果,分组讨论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根据改进方案,绘制一幅校园绿化设计图。
(提示:绘图时要注意方位、距离、添加图例。
)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进行校园绿化设计的简单流程。
课后任务
通过本节课对校园环境的了解,在A4纸上画一幅校园平面图。
(比例尺、图例自行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自主学习任务单(第2课时)
5.从图中信息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6.当地球处在图中夏至日的位置时()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C.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D.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7.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
A.北温带B.南温带
C.热带D.北寒带
【拓展延伸】
哥白尼、伽利略对“地静说”的反驳
近代天文学奠基人哥白尼首先从理论上论证,“天旋”是由于“地转”。
他用几何方法严格地证明:“天比地大,其大无比”,如果让庞大无比的天穹,在 24小时内绕小小的地球旋转一周,那是令人无法思议的。
伽利略说得更尖刻:“如果有人认为,为了使地球保护静止状态,整个宇宙应当转动,是不合理的;试想有个人爬上你府上大厦的穹顶,想要看一看全城和周围的景色,但是连转动一下自己的头部都嫌麻烦,而要求整个城郊绕着他转;这两者比较起来,前者还要不近情理得多……地静说比起上述那个要求整个城郊围绕转动的例子,其荒谬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
地球运动相关参数。
七年级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第2课时)
(1)在图中用蓝色笔描出两条纬线,概括出纬线的特点。
(2)在图中用红色笔描出两条经线,概括出经线的特点。
2.小组探究根据上面“经纬线示意图”,比较经纬线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纬线经线(子午线)概念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长度最长,向两极递减所有经线长度都形状半圆,与对应经线组成圆方向指示东西方向任务四:探究经度和纬度1. 自我突破读“纬线和纬度” 图和“经线和经度”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2)什么是北纬和南纬?如何表示?(3)什么是东经和西经?如何表示?(4)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就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吗?2.小组探究(1)根据上面“经纬度示意图”,比较经纬度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纬度经度标注起点赤道(0°纬线) (也叫0°经线)度数划分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向南向北各分为90°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从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向东、向西各分为180°符号表示北纬(N),南纬( ) 东经( ),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半球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半球的分界线,20°W 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读下面“图”和“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为什么把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没有规定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预习检测】1.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规律是()A.由大变小再增大B.逐渐增大C.逐渐变小D.由小变大再变小3.属于中纬度的是()A.15°S B.71°N C.22.5°N D.55°S4.与120°E正相对的经线是()A.60°E B.60°W C.120°W D.80°W5.某 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D.西经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6.综合题(1)写出图 1 中A、B 两点的经度:(2)读图 2 回答问题①A、B 两点的经纬度是:A 、B②A、B 两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A 、B③写出A、B 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A ,B【拓展延伸】寻找经度尽管用天文方法确定经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达到有效精度,用起来也太麻烦。
《认识地球面貌》 学习任务单
《认识地球面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相关数据和测量方法。
2、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明确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3、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4、能够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5、探究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如板块运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
(2)主要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分布。
(3)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征。
2、难点(1)理解地球面貌形成的复杂过程和机制。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分析地理问题。
三、学习资料1、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2、相关科普书籍:《地球的奥秘》、《探索地球》等。
3、网络资源:国家地理网站、科普中国等。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获取关于地球面貌的信息。
2、比较法对比不同地形地貌、海陆分布等的特点和差异,加深理解。
3、归纳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探究法针对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五、学习过程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教材中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再到现代科学测量。
(2)观看相关视频,直观感受地球的形状。
(3)掌握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并通过计算和比较,加深对地球大小的认识。
2、地球的海陆分布(1)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2)分析海陆分布的特点,如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等。
(3)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如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等。
3、地球的地形地貌(1)学习各种地形地貌的定义和特点,如山地的高耸、平原的平坦、高原的辽阔等。
(2)观察地形地貌图片,进行区分和判断。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身边的地形地貌类型。
4、地球的内部结构(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部编版地理四年级上册1-3单元学习任务单
部编版地理四年级上册1-3单元学习任务
单
第一单元:地球和七大洲
研究任务一: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构造
- 观看教学视频《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构造》
- 阅读课本第一单元的相关内容,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的构造
- 完成练册第一单元的练题
研究任务二:探索地球的大陆和大洋
- 观看教学视频《地球的大陆和大洋》
- 阅读课本第一单元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上的大陆和大洋
- 使用地图册上的地球图,标注出七大洲和五大洋的位置
- 完成练册第一单元的练题
第二单元:中国的位置和地理特点
研究任务一: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
- 观看教学视频《中国的位置和边界》
- 阅读课本第二单元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
- 使用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标注出主要的地理特征和边界线- 完成练册第二单元的练题
研究任务二: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 观看教学视频《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 阅读课本第二单元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 完成练册第二单元的练题,加深对中国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的理解
第三单元: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研究任务一: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观看教学视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阅读课本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完成练册第三单元的练题,思考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研究任务二:了解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 观看教学视频《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 阅读课本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了解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参与班级和家庭组织的环保活动,体验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初一秋季《地理》(人教版)初一【地理(人教版)】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任务单
教育部资源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07DLRJ003
学科
地理
年级
初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地理(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5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2.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一个标注文字清晰规范的学生地球仪,复习纬线和经线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观察地球仪,学习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找出几条纬线的纬度。找出纬度的起点在哪里?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度数如何变化?纬度最大的地点在哪里?地球仪上有度数相同的纬线吗?
在地球仪上找出几条经线的经度。找出经度的起点在哪里?参照纬度划分的方法,你能说出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吗?
【学习任务二】回顾所学,填表并订正。
纬度变化
代号
【学习任务三】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地球仪上找到经纬度位置为(40°N,20°W)的A地,A地附近是陆地还是海洋?
利用地球仪查找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40°N,20°E)是图中的_____点。
2. 试写出A点的经纬度位置。
3. C点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学习任务单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 GIS 的数据获取、处理和管理方法。
3、学会使用常见的 GIS 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
4、能够应用 GIS 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二、学习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GIS 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GIS 与其他信息技术的关系,如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
2、 GIS 的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如拓扑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 GIS 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源的类型,包括地图数字化、遥感数据获取、实地测量等。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如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
4、 GIS 数据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在 GIS 中的应用。
空间索引和数据压缩技术。
5、 GIS 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基本空间分析方法。
地形分析、水文分析等专业空间分析应用。
6、 GIS 可视化与地图制图地图符号化、专题地图制作。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 GIS 中的应用。
7、 GIS 在各领域的应用城市规划中的用地适宜性分析、交通规划。
资源管理中的矿产资源评估、土地利用管理。
环境保护中的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评估。
三、学习资源1、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黄杏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在线课程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的相关 GIS 课程。
Coursera 上的 GIS 专业课程。
3、软件工具ArcGIS:功能强大的商业 GIS 软件。
QGIS:开源免费的 GIS 软件,适合初学者。
4、学术期刊和网站《地理信息世界》《测绘学报》等专业期刊。
GIS 相关的技术论坛和博客,如 GIS 帝国、地信网。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学术文献,理解 GIS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巴西学习任务单
微课学习任务单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的地形、河流、人口与城市。
2.达成目标:利用巴西地形分布图,让学生进行找图测试,进而熟悉巴西的地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位置和地形与气候的关系,突破难点。
3.学习方法建议:本节课涉及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注意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二、学习任务图片展示:巴西地形图教师:刚才我们是从宏观大体上认识巴西。
下面,我们再走近看一看。
读图活动:在课本图8-51中找到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
学生上台一一指图。
教师:学习区域地理,就是要掌握区域的地理特征。
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是巴西这个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代表,个个都是巴西之“最”,巴西引以为豪的地方。
具体来说: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占了巴西国土面积1/3左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3。
列图比较:气候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过渡:亚马孙河——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它发源于安第斯山,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下面,我们来一同领略亚马孙河的风光。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了解巴西地形之最学生上台一一指出 读图归纳巴西地形特征 介绍巴西人口与城读图归纳台湾的河流特征 梳理气候、地形、河流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伊泰普水电站——建成时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它位于巴拉那河上,是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建成的。
圣保罗——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也是巴西的旧都。
巴西现在的首都巴西利亚》(在图上指出主要城市的位置)想一想:巴西政府为什么要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呢?学生小组讨论。
展示: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学生:因为90%以上的巴西人都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1.2人口迁移学习任务单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什么叫人口迁移?
1.找出人口迁移找出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数据。
2.人口迁移必须满足的三大要素有?
【学习任务二】我国现代人口迁移表现出什么样的时空特点?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结合课本第14~15页内容,从时空视角综合分析我国现代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完成下表。
时间迁移方向迁移原因迁移特点
【探究活动3】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
材料1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期就有商人带着黄金、丝绸到现在的东南亚做生意。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此时的中国人口众多、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人地关系极其紧张。
与此同时,我国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鼠疫盛行,太平天国运动引发战乱,百姓不得不外出谋生,形成了第二波移民浪潮。
此时被英国、荷兰等殖民统治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劳动力,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读材料1,说出“下南洋”现象的原因,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探究活动4】人口迁移会带来什么影响?。
高一【地理(中图版)】地球的演化过程(1)-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三】读教材20页、21页“太古代”和“元古代”,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1.简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代生命现象从无到有的过程。
2.除了生命演化,太古代地球演化还有哪些表现?
太古代
元古代
距今年代
地壳运动
古生物情况
矿产
3.归纳太古代和元古代的特点,填写表格。
【学习任务四】完成“课后练习”中的习题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地理学科(中图版必修一)5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
课题
地球的演化过程(1)
教科书
书名: 地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 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地层、化石和沉积岩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演化过程的途径。
2.了解地质年代表的的划分,描述太古代、元古代的特点。
课前学习任务
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内容,将三张图片排序,描述地球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
【学习任务二】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思考】: (1)A—G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说出你的
《地理位置》 学习任务单
《地理位置》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2、能够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对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探究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
二、学习内容(一)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1、经纬度:介绍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划分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2、海陆位置:讲解一个地区是位于大陆内部、沿海还是岛屿,以及这种位置对气候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3、相对位置:分析一个地点相对于其他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等)的方位关系。
(二)地理位置对自然因素的影响1、气候:探讨不同纬度位置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从而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
研究海陆位置如何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2、地形:分析地处板块交界处、山地、平原等不同地理位置对地形形成和地貌特征的影响。
3、资源分布:了解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三)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学习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如热带种植园农业、温带谷物农业等。
2、工业:研究沿海地区、原料产地附近等地理位置对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优势。
3、交通:探讨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常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地理位置如何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4、城市发展:分析城市选址在河流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的优势,以及地理位置对城市规模和功能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位置研究中的应用1、全球定位系统(GPS):了解 GPS 的工作原理和在确定地理位置方面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学习如何利用 GIS 处理和分析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以支持决策制定。
三、学习资源1、教材:《地理》(必修)相关章节。
2、在线课程:推荐优质的地理在线课程网站,如_____。
3、地图工具:提供常用的地图网站或应用程序,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鼓励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地理位置。
二年级秋季《地理》(人教版)海水的性质(第二课时)-任务单
事件三:德军潜艇偷袭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通过关闭动力装置,避开盟军听测系统的搜索,
多次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给盟军以突然袭击。
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指出资料内容与海水性质的关系。
2. 说出这种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
【学习任务二】
迪拜的发展
迪拜位于西亚,是面向波斯湾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温暖的波斯湾中,渔业资源很丰富,盛产多种鱼类,珍珠和珍珠母著称于世。
迪拜,又被称为“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城市,这里的气候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也没有淡水河流,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迪拜气候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没有淡水河流,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但繁华的迪拜,需水量极大,年用水量已超过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资源的26倍之多。迪拜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由于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近些年迪拜地下水仅仅能满足该市0.5%的用水需求。因此迪拜大力开发海水淡化技术。
课前学习任务
1.自主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美国“长尾鲨”号潜艇遇难事件。
2.自主阅读教材52页活动栏目,尝试分析海水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事件一:“雪龙”号撞冰山事件
“雪龙”号在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
如迪拜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杰贝阿里海水淡化厂。它每日汲取波斯湾100亿升海水,通过蒸馏和反渗透等技术对海水进行淡化,但仅有9%的海水会成为饮用水,其余海水因盐分太高无法利用,会被重新排入波斯湾中。仅2015年,这座工厂就排放了近5万亿升高浓度海水。
问题1:请大家尝试分析不同时期,迪拜对海洋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高中地理学案:河流地貌的发育,任务单与评价量表
姓名班级使用时间目的:寻找家乡的河流地貌,学会描述河流地貌。
注意:拍照或画图记录。
任务一:找到家乡的河流。
观察并记录河流的水文特征。
调查地点、河流名称:流量较(大或小)、流速(大或小)、落差(大或小)。
任务二:观察河谷形态和河岸的物质组成:河谷呈V型还是槽型?,思考河谷形成原因?河岸的物质是泥沙,还是岩石?,岩石完整还是破碎?,思考形成原因?任务三:若河道有河曲,拍照或画图记录河弯形态。
观察并记录河弯两岸河流流量、流速、深浅、河岸陡缓,泥沙堆积多少?思考两岸存在差异的原因?①岸:②岸:任务四:用透明塑料瓶,取一瓶河水立即拍照,静置两小时后再次拍照,观察是否有水、沙的分层现象?思考,河流对沿岸泥沙会产生什么作用?【我的疑惑】【知识链接】河谷剖面图姓名班级使用时间目的: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识别各种河流地貌,并描述其主要特点。
认识家乡的河流地貌。
任务一:完成学案的自主探究案任务二:小组合作,完成流水地貌实验,理解流水作用。
识别河流地貌。
任务三:小组合作,分析总结任务单一的调查结果,观察河流地貌,并分别描述其成因、主要特点。
任务四:归纳总结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特点。
完成黄河流域典型地貌的对应题。
【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姓名班级使用时间实验目的:流水地貌的改进实验(模拟河流各个河段的地貌形成)实验地点:学校东门北侧大沙堆(学校浴室门口)实验要求:根据课上实验情况,小组间交流合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制定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选出代表完成实验。
实验思考:总结改进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思考原因?《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情况评价量表姓名班级使用时间个人最终得分=表1总分×60%+表2总分×40% 个人总分:。
初中一年级秋季学期《地理》(人教版)学习任务单(全册汇总)
初中一年级秋季学期《地理》(人教版)学习任务单(全册汇总)
单元一:地球与地理
- 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与构造
- 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研究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
单元二:地理位置与地理坐标
- 研究如何使用地理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 了解不同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区域
单元三:自然地理环境
- 研究各类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与分布
- 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单元四:地理资源与经济发展
- 了解常见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式
- 研究地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单元五:人类聚居与人口迁移
- 了解人类聚居的原因与分布特点
- 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单元六:城市地理
- 研究城市起源与发展的原因
- 掌握城市的特征与分布规律
单元七:旅游与地理
- 了解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 研究不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方式单元八:地理与人文环境保护
- 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单元九:地理与国家安全
- 研究地理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掌握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与维护
以上是初中一年级秋季学期《地理》(人教版)的学习任务单全册汇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