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管理的三化
管理的三化: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1.三化是什么关系:平行?层次?A:层次B:平行一、标准化1、什么是标准:是对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综合成果,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是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标准在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的含义:现实中怎么做得好就怎么编制标准文件,文件怎么编制就怎么实际操作。
标准的建立来源于大量同类业务所产生的最佳实践活动的总结。
标准有以下四大作用: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2、什么是标准化:建立标准的过程以及建立以标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的过程,具体说,标准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标准,以文件形式进行贯彻、实施、监督的一种过程要求。
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对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在企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具有指导作用。
管理标准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它是以专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事项为对象,包括对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分工、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等所制定的规范以现行工作为内容,把承担的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工作标准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即在执行相应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工作(操作)岗位的工作范围、责任、方法等有关的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实现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管理的过程。
3、什么是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标准来规范、指导执行者业务活动的管理方式。
基础管理涉及到的标准包括:流程中的标准操作、表单样式、基础数据的格式和口径、工作行为规范等。
在采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更注重过程的考核,而不是结果的考核,因为标准化管理认为:如果过程是按标准执行的,且标准本身是正确的,则结果是必然的,如果结果不理想,那么企业需要改进标准,而不是让执行者承担执行标准后的结果损失。
二、制度化1、什么是制度:在企业中,制度是为形成员工、岗位、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规则,包括这些规则及其执行机制。
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规范化管理
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规范化管理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不仅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同时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错误,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那么,规范化管理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首先,规范化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流程,以明确各类业务活动和操作的具体要求。
这些规定和流程应该是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而制定,并保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些规定和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
其次,规范化管理还要求企业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业务部门的职能分工来设定,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从而鼓励员工积极担责、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达到企业整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规范化管理还要求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和平台。
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思维、数字化管理、数据驱动决策等新型管理理念的转变,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规范化管理还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监督各项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和企业的规定,防止内部控制失灵或者违规操作等风险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外部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
总的来说,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才能实现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稳健有序地运营和高效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将规范化管理作为自身管理的核心要求,注重培养和完善自身的管理平台和机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赢得优势并获得稳健的发展。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控制标准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效率、效益.规范化管理的特征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系统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员工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体系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制度健全: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也就必须对应于每一个员工在圆满地做好工作的六个方面的条件上付诸努力,并堵住和避免三个推论所分析界定的可能造成的管理漏洞和失误。
何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就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整体出发,对各环节输入的各项生产要素、转换过程、产出等制订制度、规程、指标等标准(规范),并严格地实施这些规范,以使企业协调统一地运转。
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证明是极为严重的。
首先,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只有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把成百上千人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其次,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变人治为法治的必然选择。
每个员工都有干好本职工作的愿望,但在没有“干好”的标准的情况下,往往凭领导者的主观印象进行考核和奖惩,难免出现在管理中时紧时松、时宽时严的现象,并很简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严格管理,人和人之间可以公正比较、平等竞争。
最后,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员工总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规范使员工明确企业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标准,必然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员工还可以对照规范进行自我管理。
因为规范是在系统原则下设计出来的,管理人员依据规范进行管理,也能提高立足本职、纵观全局的管理水平。
二、标准化管理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
它是根据例外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详尽标准。
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
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
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引言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规范化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从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明确的行为准则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完成工作。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错误率,有效地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2. 规避法律风险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如劳动法、税务法等。
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罚款等后果。
3. 提升企业形象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规范化管理,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形象,充分展示企业的专业素质和良好行为规范,增强客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架构管理组织架构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企业应该设立明确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和良好工作状态。
2. 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操作规程和准则。
例如,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需要规范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有序进行,并遵循合规和风险控制的原则。
3.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库存控制、资产折旧与报废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利用和合理流转。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精选.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Standardized management)规范化管理概述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
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
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
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
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
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控制标准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流程管理的四化原则
流程管理的四化原则流程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在流程管理中,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是四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下面将对这四个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规范化规范化是流程管理的基础,它是指对流程的制定、执行、监控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规范化的目的是确保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流程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规范化过程中,需要对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流程的目标、输入、输出、资源需求等要素,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二、标准化标准化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流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标准化的目的是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可复制性,使得流程在不同的执行者手中都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在标准化过程中,需要对流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梳理,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如流程步骤、流程接口、流程数据等。
三、精细化精细化是流程管理的关键,它是指对流程的执行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精细化的目的是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使得流程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精细化过程中,需要对流程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时间、资源需求等要素,并制定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四、信息化信息化是流程管理的支撑,它是指对流程的管理过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流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得流程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对流程的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实现流程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总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是流程管理中的四个重要原则。
只有将这四个原则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流程管理的全面优化和提高。
同时,这四个原则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管理中,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操作,在确保生产效率、管理效果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以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它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规范化管理可以为企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的生产事故和质量问题。
其次,规范化管理可以对人员素质进行培训和考核,并通过考核的结果来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最后,规范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各种资源的投入和消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规范化管理应该具备的特点是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这些特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应该是科学性的,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且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法应该具有标准化的特点,因为标准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
标准化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偏见和盲目性,提高企业内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应该是系统化的,因为一件事情不可能从单独的一个角度去考虑。
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从整体上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实用性: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可实用的。
管理方法不仅要正确,也要实用。
实用性是指企业在使用管理方法时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并且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获得实际的效益。
时效性:规范化管理应该具有时效性,在市场竞争剧烈的环境下,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更快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可操作性:规范化管理方法应该是可操作的。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方法1.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一种建立统一标准和规则的方法,以确保组织的活动符合要求。
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可以统一流程、规范工作方式,并提供一致的服务品质。
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组织内部的最佳实践。
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2.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指通过设计、改进和监控组织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强调对流程的测量和优化,以确保流程能够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完成所需任务。
流程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流程识别、流程绘制、流程改进和流程监控。
3.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以及监督和评估员工绩效的方法。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和员工的工作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绩效管理包括设定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目标管理、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进行绩效评估等。
4.审计管理:审计管理是一种通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的方法。
审计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它们通过检查组织的流程、制度和记录,评估组织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5.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方法。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潜在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并确保组织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营。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步骤。
6.沟通管理:沟通管理是一种通过有效沟通来确保组织内部和组织与外部间的信息传递的方法。
沟通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组织对外沟通的效果。
沟通管理包括确定沟通目标、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介、制定沟通计划和进行沟通评估等。
总之,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制定标准、规章制度和流程,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风险,确保组织可以按照预期的方式运作。
以上介绍的几种规范化管理方法都可以帮助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
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
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
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
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
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控制标准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效率、效益规范化管理的特征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系统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
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按照一定有关法规、标准和规程进行管理,保障企业运转的合法、合规、高效、稳定。
规范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形象。
因此,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
但是,如何制定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才能使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呢?本文就此给出以下建议:(一)制定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制定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和指标是第一步,它可以使得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变得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有助于衡量和评估规范化管理实施的效果。
在制定目标和指标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根据行业规定、国家标准、相关法规,以及过去经验和现实情况,确定并落实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如落实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荣获行业咨询认证等等。
(二)制定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制定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是指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进行详细和具体的分解和操作指南。
在实施措施中,应该建立清晰的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同时要动员和引导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实施。
实施措施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而不是盲目照搬他人的做法。
(三)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规范化管理需要的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如果员工不了解、不能理解和不能落实,规范化管理就变成了一个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宣传,使员工认识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和实施要点,同时支持员工积极参与规范化管理。
(四)开展规范化管理的评价和检查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和检查是确保规范化管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手段。
评价与检查可以促进规范化管理中的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发现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评价与检查也可以为下一步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具体制定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规划,同时需要具体指导、周密执行和逐步推进。
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什么
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壮大,管理已经成为组织运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之而来的是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呢?管理的科学化管理的科学化是指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管理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过程。
它体现了管理活动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理性性质。
管理的科学化的出现是为了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和有效。
科学的理论方法管理的科学化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包括各种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
管理学理论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指导管理者在实践中做出科学决策。
科学的理论方法还包括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科学方法,帮助管理者从客观事实出发做出决策。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管理的科学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减少管理者对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避免盲目决策和管理失误,从而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的规范化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确保管理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管理的规范化是对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和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建立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是在管理活动中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求。
这些规范可以是来自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制度和规章、管理学理论等方面的规定。
遵循管理规范可以保障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规范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流程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管理。
规范管理流程可以确保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也有利于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估。
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意义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至关重要。
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化管理资源的配置,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另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还可以提高组织的内部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概述规范化管理是指在组织或企业中制定并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以及管理流程,以实现高效运作和良好的内部控制。
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建设、管理标准、流程规范等方面。
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制度是指规范组织内部运作和管理的规则和要求,它可以是企业章程、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
制度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1 设立组织架构: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权责清晰、协调一致的管理。
1.2 确定管理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责任能够层层到位。
1.3 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1.4 建立考核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
1.5 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流通。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管理标准可以是对操作流程、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管理标准:2.1 ISO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规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2 工作流程标准化:制定工作流程标准,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安全环保标准:建立安全环保管理标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 成本控制标准: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流程规范流程规范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规范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错误和重复劳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流程规范:3.1 采购流程规范:规范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和合规。
管理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流程化
管理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流程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规范化和规范制度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管理规范化和规范制度化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并确保组织内部各方的协调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管理规范化和规范制度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流程。
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管理规范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基于规则和标准的管理流程,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可控和高效。
规范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管理效率: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和系统化,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2.降低风险:规范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各种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员工协作: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可以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和权限,促进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整体团队绩效。
规范制度化的重要性规范制度化是指将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制度化,确保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指导和执行标准。
规范制度化对企业的意义在于:1.建立秩序与纪律:规范制度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秩序、纪律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推动员工遵守规定、遵守制度。
2.规避管理漏洞:规范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管理漏洞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
3.推动企业发展:规范制度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流程要实现管理规范化和规范制度化,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1.制定管理规范和制度:企业应该明确制定管理规范和制度,包括工作流程、责任分工、权力范围等,确保每个管理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2.培训和宣贯:企业需要开展员工培训和宣贯工作,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了解企业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做到知法懂法遵法。
3.监督和检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项规范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纠正问题和加强管理。
4.持续改进: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规范和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力。
管理的三化 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管理的三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管理的三化,即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管理的三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实现这些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
标准化标准化是管理的第一步,它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在同一水平上进行。
在企业中,制定标准化流程可以帮助减少混乱和错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标准化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实现标准化管理,企业需要首先明确工作流程和规范,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
管理层要不断监督和反馈,以确保标准化流程的有效实施。
此外,定期的培训和评估也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标准化要求。
制度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中的第二个关键要素。
通过建立制度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制度化不仅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等方面,还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制度、政策和决策机制。
要实现制度化管理,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制度化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确保每个层级都能及时了解企业状况并作出相应决策。
另外,持续的制度化培训和监督也是制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化规范化是管理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一套明确而严格的规范标准,企业可以确保各项工作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规范化管理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要实现规范化管理,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和企业规范。
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和监控机制,确保规范标准的有效实施。
此外,定期的外部评估和审计也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改进规范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管理的三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化管理制度
五化管理制度首先,规范化是五化管理制度的基础。
规范化是指在组织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保障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利益和发展方向。
规范化可以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实践中,规范化包括组织机构设计、岗位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以确保员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目标和规范行为。
同时,规范化也包括组织文化的塑造,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其次,程序化是五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序化是指在组织中建立统一的工作程序和流程,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决策,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
程序化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干预,避免偏见和误解,提高组织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
在实践中,程序化包括工作计划、会议程序、报告制度等方面,以确保员工按照流程和步骤进行工作,并及时上报进展和问题,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第三,自动化是五化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自动化是指在组织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和工作失误,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在实践中,自动化包括信息系统的应用、生产设备的更新、质量管控的改进等方面,以确保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
第四,信息化是五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是指在组织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信息化可以实现组织内外部的实时数据传递和分析,提高组织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
在实践中,信息化包括建立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等方面,以确保组织能够根据最新的信息快速反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人性化是五化管理制度的灵魂。
人性化是指在组织中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福祉,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员工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人性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规范化管理,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规避风险、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组织架构、流程规范、人员管理等,下面将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组织架构在规范化管理中,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基础。
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有效地分工合作。
通常,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顶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各个层级之间有条不紊的沟通渠道和决策流程。
流程规范流程规范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管理制度,确保各部门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流程规范涉及到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等多个方面,每个流程都应当有明确的负责人和执行步骤,以避免工作中出现混乱或错误。
人员管理人员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产,因此人员管理也是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企业需要建立人员考核、激励制度,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资源管理规范化管理还包括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包括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
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
同时,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物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市场管理最后,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市场管理。
企业需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随时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涵盖了组织架构、流程规范、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和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规范地管理各个环节,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实现长远目标。
规范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确保每个环节都运作良好,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区别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区别在讨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区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规范化和标准化都是管理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和含义。
首先,规范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则进行管理和操作,以确保事物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协调。
规范化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的管理规范,也可以是对个人行为或社会行为的规范。
无论是哪种形式,规范化都是为了使事物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行,减少混乱和错误。
而标准化则是指将某种事物或行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以达到统一、规范、高效的目的。
标准化可以是针对产品、服务、管理流程、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统一规范。
通过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个体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规范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应用和含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规范化更侧重于管理和操作的规范,它强调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以确保事物的正常运行和协调。
规范化更多地关注的是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规则和规范,以保证事物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而标准化则更侧重于事物本身的规范,它强调的是将某种事物或行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以达到统一、规范、高效的目的。
标准化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事物本身的规范和统一,以实现不同事物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
其次,规范化更注重于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化,它强调的是对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规则和规范的遵循和执行。
规范化更多地关注的是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规则和规范,以确保事物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而标准化更注重于事物本身的规范化,它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身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
标准化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事物本身的规范和统一,以确保事物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规范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应用和含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规范化更侧重于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强调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而标准化更侧重于事物本身的规范,强调的是将某种事物或行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化管理成为了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规范化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实施步骤和益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范化管理的概念规范化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以及行业标准,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规范化管理涵盖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
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决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再者,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企业盈利。
总的来说,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三、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步骤要实施规范化管理,企业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
首先,企业应该确定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和重点工作。
其次,企业要建立规范化管理的体系和框架,包括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
然后,企业应该进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执行规范化管理要求。
最后,企业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
四、规范化管理的益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诸多益处。
首先,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信誉度,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其次,规范化管理可以规避潜在风险,防范经营危机,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再者,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协作和团队合作,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的来说,规范化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好处,值得企业重视和推广。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
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
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
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
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
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控制标准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效率、效益规范化管理的特征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系统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员工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体系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制度健全: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也就必须对应于每一个员工在圆满地做好工作的六个方面的条件上付诸努力,并堵住和避免三个推论所分析界定的可能造成的管理漏洞和失误。
这也就是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
1. 对应于使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三个个人条件——意志动因条件、能力素质条件和热情耐心条件,就是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
即通过意志管理使岗位角色形成做好工作的意志意愿,通过能力管理保证每一个岗位角色都具备与其岗位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通过情感管理和情绪管理,使岗位角色在不断强化外在激励的同时,强化内在激励,以不断提升岗位角色的信心和责任感,形成其做好工作的稳定意志意愿和热情耐心。
2.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标准条件和资源条件,是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的规范化。
这也就是通过明确地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承担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授予获得支配、使用权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3.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条件,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
即至少要通过工作流程管理,事先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完成的工作的具体承担方法和程序,使之只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问题,不必在方法程序上摸着石头过河,作不必要的探索。
4. 对应于零碎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
即通过自主进行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构建,为企业创造一个强势企业文化,以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5. 对应于单向的管理沟通,是决策制定管理的规范化。
即通过企业决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保障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的权力,以使每一个岗位角色的尊严、价值、地位和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强调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都必须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基础上,以共同约定的形式形成。
6. 对应于粗放的管理方式,是企业整体规范化管理。
即全面导入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五个构成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分别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构建出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区别标准化管理更多地是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接近制度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除了强调要贯彻体现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使所制定的目标和行为标准不再是孤立的只零破碎的制度规范之外,重点强调的是,对管理行为和标准进行统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上,要求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上,来实施被管理者具有一定价值选择自由的管理。
它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组织运行的活动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四个重要特征1.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整合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不能是只零破碎的。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直接是他的价值观念。
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套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
这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特征。
百衲衣式地把其它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东搬一点,西凑一点,是不能获得理想的企业管理效果的。
一套系统的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构成企业组织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基础。
企业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组织的运行提供指导思想,任何有违于企业发展正道的行为和作法,才能被及时纠正,避免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为和作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之后再“肃反”纠正。
2.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吸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管理就是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诱导,以服务于管理者的意志目标。
中国有延续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积累和发展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协调处理的思想理论。
中国文化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理论,相对于利益关联主体多样化的企业管理,相比欧美的机械主义的管理理论,就显得从容而有效得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出版至今是盛誉不衰,被称作“90年代企业管理的圣经”。
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经典论著的思想理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吸取了营养。
彼得圣洁本人也不隐讳这一点。
他明确表示过,他这一书的思想理论直接是由台湾文化学教授南怀瑾先生的著述媒介,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得到了启发。
甚至他出行东方世界时,总要挤出时间去拜访拜访南怀瑾教授。
这可能是一件让那些挂“洋头”的经理人和商学院的中国教授们感到难堪的事。
他们所效法的居然是来自于被他们视作破烂丢在厢房无人问津的东西。
中国历史连续 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关系,而且直接与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协调多方面利益关系的文化直接相关。
因此,如果我们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必须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3.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要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而不单是服务于投资人的赚钱赢利目的当代企业不再仅仅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而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多种利益主体的一种公共组织。
强调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必须和必要的。
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企业也就必须赚钱。
并且到任何时候,企业也是赚钱赢利的工具。
只不过这所赚的钱不能为投资人所独占。
如果企业投资人和经营人置企业其它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甚至掠夺侵犯他们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就不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利益受到掠夺侵犯的人,还会全力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近10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
拥有连续百年辉煌发展史的世界医药巨头美国强生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约翰逊,1908年就明确把服务顾客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1943年,小罗伯特·约翰逊在他为公司制定的经营方针——《我们的信念》中更是明确地把客户、员工、管理人员、社区的利益放在了股东利益之上,而股东利益仅仅居于第五位。
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如此。
企业发展在当代社会不再是仅仅依赖于资本这一单一要素,甚至在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它连一个主要的要素也算不上。
在企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素的被忽视,都会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却直接是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途径。
像美国人一样,想用枪杆子打出安定、打出和平,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不仅如此,而且还会陷入相反的危机之中,越打越不安定,越打越不和平。
4.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完整地承认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个性这也就是必须消除过去关于人的本质特性假定的片面性,整合经济人、动物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复杂人多种片面性假设,认定人的主体性,以主体人原理为理论基础。
主体人原理,也就是管理学的第一原理——“人性定理”。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的。
”人性定理强调:1).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明白自己是不同于他人、它物,并且独立于他人、它物之外存在;2).人的所有行为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哪种由自己完成的行为,是他人强加的;3).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谋求自我肯定,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4).人在任何时候都只是根据自己所寻求的目的和目标来关注世界、关注他人,与自己所寻求的目的、目标不相关的人和物都是视而不见的; </P< p>5).强调人不仅仅寻求自我肉体保全的“有”的欲望的满足,而且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能”的欲望和自我立法的“善”的欲望的满足,并且“能”和“善”两种欲望是无限的;6).人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被肌肤之利和短期利益所迷惑而放弃和忽视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走向自我异化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