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合集下载

古文常识试题及答案高中

古文常识试题及答案高中

古文常识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左传》的作者?A. 司马迁B. 左丘明C. 班固D. 司马光答案:B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部古文?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尚书》答案:A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二、填空题4.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_________所著。

答案:司马迁5. 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__。

答案:《孟子》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_________》。

答案:《短歌行》三、简答题7.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的歌。

《诗经》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8. 请简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政治理念和社会伦理等方面。

《论语》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9.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由司马迁所著,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它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的史学方法和思想观念,对后来的史学家和文学作品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古文常识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价值。

学习古文常识,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试题,进一步加深对古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简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4. 阐述《诗经》、《楚辞》、《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5.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常识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描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阐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4. 请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几位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5. 简述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外国文化常识1.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的特点。

2. 描述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阐述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4. 列举几位著名的外国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5. 简述现代奥运会的起源及其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

3. 阐述现代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 描述中国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五、文化与社会1. 简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描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阐述文化创新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4. 简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5. 描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综合应用题1.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 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论述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 简述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

5. 请以一个具体文化现象为例,分析其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考文化常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常识高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高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是:A.《呐喊》B.《红楼梦》C.《围城》D.《平凡的世界》答案:B.《红楼梦》2.下列哪位作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A.鲁迅B.杜牧C.杨绛D.郭敬明答案:A.鲁迅3.以下哪个是《红楼梦》的作者?A.曹雪芹B.杨绛C.茅盾D.余华答案:A.曹雪芹4.下列作品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是:A.《西游记》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活着》D.《围城》答案:A.《西游记》5.以下哪位作家被尊称为“诗仙”?A.杨绛B.杜甫C.鲁迅D.余华答案:B.杜甫二、判断题1.《骆驼祥子》是鲁迅的作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红楼梦》的作者是明代作家。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陶渊明是唐代文学家,被称为“田园诗人”。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曹雪芹是元代作家。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杜甫被尊称为“诗仙”。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简述鲁迅的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答:鲁迅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以鲜明的写实风格、辛辣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他的作品犀利地批判了道德底线的沦丧和社会现实的虚伪,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简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答:《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其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乾隆时期的康熙年间,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对贾宝玉的成长与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3.简述杜甫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答: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登高》、《春望》、《月夜忆舍弟》等。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诗思深邃,充满激情,独特而内涵丰富,被誉为“诗史”。

四、综合解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题材和主题。

答: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2015——2019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2015——2019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 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2017年全国2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 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 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 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 师”,现代泛指首都。
“尹”,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私禄”,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下车”和“ 官职科举
收考”,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状元”“近侍”和“告老”,2016年全国Ⅱ
卷考查“吏部”,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有司”,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礼
部”“教坊司”,2015年全国Ⅰ卷考查“兵部”“登进士第”。
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诏令”“礼乐”“就国”,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黥” 2018年全国Ⅰ卷考查“赴阙”“践祚”“逊位”,2018全国Ⅱ卷考查“顿首”, 礼制常识 2018年全国卷Ⅲ考查“陵寝”“株连”,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姻亲”和“母忧 ”,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移疾”,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建储”,2016年 全国Ⅲ卷考查“致仕”2015年全国Ⅱ卷考查“嗣位”“诣阙”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 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 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 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 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_涵盖全面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_涵盖全面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_涵盖全面及答案)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涵盖全面)及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 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历届语文高考试卷中国古代文学

历届语文高考试卷中国古代文学

一、基础知识
1. 请写出以下文学作品的作者、朝代和作品类型:《诗经》、《楚辞》、《史记》、《红楼梦》、《水浒传》。

2. 请简要介绍以下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以下《离骚》节选,回答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解释“摄提贞于孟陬兮”中的“摄提”和“孟陬”。

2)分析“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 阅读以下《庄子·逍遥游》节选,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解释“北冥”、“鲲”、“鹏”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作文
请以“传承经典,弘扬文化”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以上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历届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中国古代文学题目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基础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

3. 写作能力:通过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经典。

总之,历届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中国古代文学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文化常识试题(附部分参考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文化常识试题(附部分参考答案)

语文文化常识试题(历年高考真题、模拟试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豪右,指旧时得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就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就是古代京城得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得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得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就是又可用作帝王得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得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中宫就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就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得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就是借用为对帝王得尊称。

C、吏部就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就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得委婉说法。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就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得,字就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得。

B、谥号就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得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得儿子继承。

D、阙就是宫门两侧得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学1. 下列哪个朝代被誉为“诗的盛世”?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3. “唐宋八大家”中,不属于唐朝的是哪位?4. 下列哪部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5.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神仙?二、中国古代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2. 下列哪个节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3.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4.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什么?5. “五岳”中的南岳是指哪座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2.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3.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哪位皇帝的故事?4. 诸葛亮去世的地点是哪里?5.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四、中国古典诗词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2.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3. 《将进酒》的作者是谁?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首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出自哪位词人?五、中国现代文学1. 《围城》的作者是谁?2.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3.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4.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哪些作品?5.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六、中国文化常识1. 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元宵节”的是哪一天?2.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国粹?3. “五行”指的是什么?4.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哪四位?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七、中国历史名人1. “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2. 下列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3. “精忠报国”是哪位民族英雄的典故?4. 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5.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位历史名人?八、中国地理常识1. 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流?2. 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九朝古都”?3.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一个?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哪个省份?5. 下列哪个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九、中国哲学思想1. “仁者爱人”是哪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2.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兼爱非攻”?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4. “格物致知”是哪位理学家的主张?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十、中国语言文字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下列哪个字是“六书”中的象形字?3. 汉语拼音的创始人是谁?4.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什么?5. “仓颉造字”的故事中,仓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十一、中国艺术1. 中国古代绘画中,被誉为“画圣”的是哪位画家?2. 下列哪种戏曲起源于江苏昆山?3. “高山流水”典故中的琴师是哪位?4.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2.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3. “端午节”的习俗中,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地方被誉为“中国功夫之乡”?答案一、中国古代文学1. 唐朝2. 曹雪芹3. 韩愈4. 《离骚》5. 唐僧(玄奘)二、中国古代文化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2. 清明节3. 笔、墨、纸、砚4. 状元5. 衡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公元前221年2. 隋朝3. 宋太祖赵匡胤4. 五丈原5. 唐朝四、中国古典诗词1. 《诗经·郑风·子衿》2. 李白4. 王维《使至塞上》5. 苏轼五、中国现代文学1. 钱钟书2. 《呐喊》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 《雾》《雨》《电》5. 路遥六、中国文化常识1. 农历正月十五2. 京剧3. 金、木、水、火、土4.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5. 温故而知新七、中国历史名人1. 越王勾践2. 王勃3. 岳飞4. 张衡5. 苏轼、苏洵、苏辙八、中国地理常识1. 黄河2. 洛阳4. 安徽省5. 成都平原九、中国哲学思想1. 孔子2. 墨家3. 老子4. 朱熹5. 《周易》十、中国语言文字1. 商周时期2. 日、月、山、水等3. 周有光4. 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替换的字5. 黄帝时期十一、中国艺术1. 吴道子2. 昆曲3. 伯牙4. 汉朝5. 敦煌莫高窟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为了避邪驱恶2. 七夕节3. 为了纪念屈原4. 清朝5. 河南省(尤其是登封市)。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训练题详解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训练题详解

4月24日文化常识训练题参考答案中华文化常识浩如烟海,如何备考?哪些知识考得多?哪些知识基本不考?下面将近五年的文化常识题汇编在一起,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关键词屡次出现:有关“皇帝、京都、官职、礼仪、称谓”的内容占比最大,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

以下就是全国卷中近五年的文化常识试题。

1(2019·卷I)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

2 (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汤武革命是指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

商汤王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

商纣王时的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成功。

后人把夏商周之间的两场革命称为汤武革命。

故选B。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2015-2021年高考全国卷文化、文学常识试题整理

2015-2021年高考全国卷文化、文学常识试题整理

2015-2021年高考全国卷文化、文学常识试题整理(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 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极端刑罚。

C. 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 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2021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祖逖的私人军队。

D. 传微,指搬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2021八省联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2017年高考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形容自己。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化常识和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子夜》前三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2018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2018年江苏卷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D)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2017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年全国卷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2017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2017年江苏卷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D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2016年全国卷12.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16年全国卷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6年全国卷3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016年江苏卷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E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学.科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016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2015年全国卷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知识拓展】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015年全国卷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14年全国卷大纲卷(文化常识从2014年开始有,2014年只有大纲卷有此题型)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