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农村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更新建设、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等手段,对农田、草原、水域、山地等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和优化配置的一项工程项目。

土地整治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

二、项目内容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排灌渠道、建设水库、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灌溉效率和排水能力。

2. 土地改良:改善土壤质量、修复退化土地、进行土壤治理等。

3.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对受损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5. 农田坡改造和防护:修建沟渠,进行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三、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 环境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3. 社会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改善乡村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风险分析1. 资金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2. 技术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环境风险:土地整治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项目可行性结论综合分析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因素,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整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改造手段,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成为了城市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概述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理方案,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关信息。

(2)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3)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该项目对于城市经济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

(4) 社会效益评估: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本研究将通过野外调查、档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其中,野外调查将重点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信息,实地考察将对现有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揭示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借助专业软件和模型,模拟土地整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结果与建议基于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土地整理的可行性:根据研究结果,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较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2. 整理方案提出:结合研究数据和相关政策,提出合理的土地整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等。

农村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

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

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

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XX土地整理项目2.项目类型:土地整理⑴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⑵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

3.项目性质: 惠民项目。

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XX 公顷。

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XX镇境内XX村、XX村范围内, 其四至是东至XXX、西至XXX、南至XXX、北至XXX。

6.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项目区位于沂蒙山区, 属于丘陵地貌;项目区的形状如XX.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为临朐县XX镇XX行政村村集体所有, 土地权属界线清楚,面积准确。

集体所有权已在XXXX年进行了所有权登记发证.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和林网建设三个方面。

⑴土地平整: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对零星地类、废弃的坑塘、沟渠、断头路及零星的不毛之地进行整理, 使其变为耕地,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土地平整, 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此需平整土地面积XX亩,完成土石方工程XXX万立方。

⑵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 拟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 分别布置硬化渠道和机井。

7.为解决排涝问题、提高防涝能力, 需要在项目区建立通畅的排水系统工程, 使项目区内容各田块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向项目区外。

8.⑶道路交通与林网工程:项目区的田间路网布局不合理, 路窄坡陡,断头路较多, 农作物的运输很不方便。

因此本着利用和改造现有道路、节约占地的原则, 按照规范标准修建田间道路, 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要配套完善项目区林网工程的建设。

9.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项目区整理前, 耕地质量按照高产田和中低产田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来讲, 高产田占面积的5%左右, 通过项目实施后高产田面积将增加到总面积的30%以上, 原有低产田全部改造为中高产田。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性改革和管理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环境质量。

方法为了评估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我们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概念、原则和成功案例。

2. 实地调研:我们对一些示范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和需求。

3. 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村土地资源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潜力。

可行性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潜力。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

2.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中,需要关注农民利益和生活改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 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投入和支持,激励农民参与和支持项目。

建议为了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综合规划:制定长期和综合性的农村土地综合治理规划,明确项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2.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项目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3.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结论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规划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地整理逐渐成为重要的任务。

土地整理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旨在对某地区进行土地整理可行性的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考虑。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土地整理的潜在问题和需求,明确整理的必要性;2. 评估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包括土地增值、农业产值和就业岗位的增加;3. 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 评估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包括水源保护、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研究:搜集相关的土地整理和农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土地整理的经验和成功案例;2. 实地调研: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农民收入情况等;3. 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模型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方法构建模型,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

四、研究结果基于以上研究方法,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 土地整理的必要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存在大量的农田荒芜和散乱的建设用地,需要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经济效益评估:根据收集的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结果,预计土地整理后将显著提高土地增值率,增加农业产值,进而带动更多就业岗位的创造;3. 社会效益评估:土地整理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4. 环境效益评估:土地整理将有助于提升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整备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旨在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农村土地资源整备。

首先,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体现在其经济效益方面。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能将零散分散的农村用地进行整合和利用,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村土地资源整备还可以为农村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还表现在其社会效益方面。

农村土地资源整备可以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城乡融合,加强农村社会发展。

通过整合农村用地,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道路、供水、电力等,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农村土地资源整备还有助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品质。

第三,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还体现在其环境效益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土地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碎片化程度,减少农田的边角地、小块地等,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整备土地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资源,减少土地退化和沙化的发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然而,要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可行性,必须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土地所有权和流转问题是农村土地资源整备的难点。

由于农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手续繁琐,限制了土地整备的实施。

其次,农村地块分散、土地质量差异大,给整备工作增加了难度。

此外,农民对土地整备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也是一个问题,需要加强农民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对整备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为了有效实施农村土地资源整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土地资源整备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鼓励农村地块流转和整合。

其次,政府应制定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具体方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布局。

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可行性分析
总结词
环境上可行
详细描述
对项目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分析应注重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环境影响的可持续性管理,确保项目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
04
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经济效益
通过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财务分 析、成本效益等指标的综合评估 ,得出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将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 会稳定和农村发展。
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 和生态修复,减少对当地自然环 境的影响。
项目实施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完善项目规划
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 加大,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 来,将更加注重项目的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多功 能性等方面的拓展和创新。
03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技术可行性分析
总结词
技术上可行
详细描述
对项目的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实施方案等进行详细的技术评估,确保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考 虑到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应注重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避免技术过于复杂或过于保守。
经济可行性分析
总结词
经济上可行
详细描述
对项目的投资成本、收益预期、经济效益 等进行全面的经济评估,确保项目在经济 上具有合理性和盈利性。乡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应注重考虑土地利 用价值、投入产出比等因素,为项目的投 资决策提供依据。
社会可行性分析
总结词
社会上可行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土地整治项目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和实施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2.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3. 提高土地产业化水平;4. 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不规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市场对土地整治项目需求旺盛。

2. 技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已经存在一些成熟的土地整治技术,可以在本项目中借鉴和应用。

3. 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初步测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20%以上。

四、实施方案1. 项目规模:本项目拟在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进行试点,以总面积5000亩为目标。

2. 时间计划:项目预计在3年内完成,按照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3. 技术方案:通过对土地资源、植被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

运用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整治工程实施。

五、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治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项目实施的困难。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可能面临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六、投资计划本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与设计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等。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

七、结论本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实施,将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仍需关注政策和市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土地整治是指对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质量低下的土地进行整治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质量。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选取位于某县的XX乡作为样本地,通过对该乡的农田进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以期达到增加农田年产值,并改善农民收入的目标。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经过调研分析,该县农田利用率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因此有提升农田产能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田整治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技术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目标地区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结合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土地整治费用、沟渠建设费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费用等。

通过提高农田年产值和农民收入,可以使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目标,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社会各界对此项目普遍抱有积极态度,有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四、项目实施方案:1.调查研究阶段:了解目标地区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农民利用情况,确定整治方案。

2.土地整治阶段:通过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肥力和利用率。

建设沟渠,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农田设施建设阶段: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畅通,提高农田生产力。

4.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建立土地管理机构,负责土地整治后的运营和管理,监测土地利用效益和农民收入情况。

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技术风险:有可能存在土壤改良技术不成熟或不适应目标地区的情况。

可通过广泛调研和合作,引进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和相关专家。

2.资金风险: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存在资金筹集和管理风险。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地整理是指对于城乡未利用土地、闲置土地或低效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大量的土地被低效率利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成为迫切的任务。

三、目标和方法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理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合现有经验和实践,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等相关知识,评估土地整理的潜力和影响。

四、可行性评估4.1 社会、经济因素在社会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减少废弃土地的存在,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在经济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价值,提高土地的市场流通性,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2 技术、环境因素土地整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土地调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整理效率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效益评估5.1 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市场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率,可以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5.2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

同时,整理后的土地可以用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

六、风险与对策土地整理涉及多方利益,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土地权属和产权问题、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等。

为了降低风险并保证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七、结论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在实施前已进行了充分的调 研和论证,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 力支持
02
项目实施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
包括雨量、蒸发量、气温、积温、湿度、无 霜期、光照等。
包括地形起伏变化、海拔高度、坡度、切割 密度等。
水文条件
土壤类型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分布情况及水文特 征。
包括土壤种类、肥力、厚度、质地等。
土地利用效益
包括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土地对农民的收益等。
土地利用制约因素
包括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等。
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
03
项目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类型与内容
土地整治类型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土地 类型的整治。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 类型的土地进行整治。
物价上涨风险
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可能增加项目实际投资。
市场需求风险
可能因市场变化导致农作物价格下跌,影响项目收益。
社会风险
01
公众参与风险
可能存在部分群众对项目不支持或阻 碍施工的情况。
02
土地纠纷风险
可能存在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流转困 难等问题。
03
社会稳定风险
可能因项目实施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 定因素。
环境风险
水资源破坏风险
可能因土地整治导致水资源流失 或污染。
生态破坏风险
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生 物多样性。
土壤污染风险
可能因化肥、农药等使用造成土 壤污染。
06
项目结论与建议
项目结论
土地整治潜力
根据调查和分析,项目区具备较大的土地整治潜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整治,可有效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整改是指通过对土地进行规划、调整和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农业生产力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地整改工作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一定地区进行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为政府制定土地整改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本报告选取某省某县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农村土地使用现状为基础,分析土地整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土地整改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与整理: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农民收入等。

2. 经济分析: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评估,分析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潜在价值。

3. 社会效益分析:考虑土地整改对于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 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当前技术水平对土地整改工作的支撑程度。

5. 政策法规分析:分析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对土地整改的支持程度。

四、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该县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存在着大量的农村闲置土地,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2.经济效益分析:通过综合评估,土地整改后的经济效益预计可以提升20%以上。

3.社会效益分析:土地整改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就业。

4.技术可行性分析:当前技术水平支撑土地整改工作,但需加大对技术装备的投入。

5.政策法规分析: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改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五、研究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土地整改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完善的土地整改政策和措施,推动土地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将农村闲置土地合理配置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地利用率。

4.加强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注重土地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土地整理是指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的过程,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对地区土地进行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并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分析: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利用程度,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土地整理的必要性:根据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阐述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4.土地整理的方案设计:提出针对性的土地整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

5.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不利因素对整理项目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等方式,收集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

2.经济分析方法: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3.社会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4.环境评价方法:运用环境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5.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

四、预期成果和效益1.为土地整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为土地整理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决策依据。

2.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整理,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计划安排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初步收集和整理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成为了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土地整理是指在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对土地进行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1. 土地资源紧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压力。

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 土地利用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规划和管理上的失误,部分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造成土地浪费和资源破坏。

土地整理可以矫正这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三、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分散利用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这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b. 促进城市建设:土地整理将存在的农村闲置土地整合进城市用地,通过合理的规划进行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 社会可行性a. 改善土地环境:土地整理可以通过整治土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减少土地污染和土地退化。

这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b. 调整土地利益关系:土地整理将合理调整土地利益关系,强化土地使用权,改善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农村土地经济的发展。

3. 环境可行性a.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土地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b. 节约资源:土地整理可以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减少土地的浪费和破坏,促进可持续利用。

四、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对目标区域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数据。

2.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目标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 方案设计: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土地整理方案。

4. 模拟评估:利用模型和软件对土地整理方案进行模拟评估,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近年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加剧,土地整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本次土地整治项目旨在对某个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整治,并通过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该项目总面积约为1000亩,包括两大用地类型: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二、项目定位1.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农田生产和城市建设,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项目的建设,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和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2.项目优势本项目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交通便利,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同时,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使用率低、浪费率高,整治后的土地利用率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3.项目风险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土地整治涉及到多部门的协同,横向和纵向的难度较大,需要克服政策层面的阻力。

三、项目模式本项目将采取PPP模式。

投资方将负责项目的整治和建设,运营期间可进行管理和维护。

财政部门将给予政策支持,并与投资方签订补偿协议,确保项目稳定运营。

四、项目实施1.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00万元,由PPP投资方负责投入800万元资金。

2.项目进程本项目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勘探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

预计总周期为5年,其中勘探阶段和设计阶段合并,用时2年。

施工阶段预计用时2年,验收阶段用时1年。

3.实现途径本项目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由PPP投资方投资建设,并由政府负责引导和监管,促进项目更快、更好地推进。

五、市场前景本项目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随着土地整治政策的深入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将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同时,整治后土地利用率将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效益也将显著提高。

六、总结本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分析该项目的概括、定位、模式、实施、市场前景等方面,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该项目是旨在解决土地浪费和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就业问题,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1.2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与整治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本项目旨在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3 项目地点:该项目将重点关注国内城市及乡村土地资源整治需要,首先在具体地点实施小范围试点,通过实证案例为城市土地整治提供经验借鉴。

二、项目目标2.1 项目目标: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治方法,并制定实施方案。

2.2 项目设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整治方案,并在实际中进行试点和应用,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提供整治土地资源的有效办法。

三、项目内容3.1 土地资源现状调查:了解各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包括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

3.2 可能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土地资源的需要与供给状况,包括农地占用、城市用地拆迁等问题。

3.3 整治方法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土地整治的方案与建议,包括土地资源再利用、城市更新、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3.4 实施方案制定: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推进计划、经费来源、合作配套等。

四、可行性分析4.1 市场需求分析:城市土地整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市场需求大。

4.2 技术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4.3 经济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4 社会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城市乡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社会普遍认可。

五、项目成本估算5.1 项目前期调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调查。

5.2 项目实施成本: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实际投入。

5.3 项目后期维护成本:制定一定的经费用于后期维护与监测。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整理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中。

本报告将对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可行性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文件、法规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数据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评估土地整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

3.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走访相关单位和个体农户,了解土地整理的可行性情况,并进行实地考察。

4.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

四、研究内容1.土地整理的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的评估主要包括土地整理技术的前沿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通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评估土地整理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土地整理的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的评估主要涉及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收益风险评估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财务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并提出经济指标优化的建议。

3.土地整理的环境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的评估主要考虑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等方法,研究土地整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同时提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土地整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整理技术成熟度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不同地区和规模的土地整理项目。

2.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投资回收周期较短,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土地整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有限,并可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最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2项目简介 (3)2 报告编制依据 (7)3 项目区概况 (8)3.1自然条件 (8)3.2自然资源 (11)3.3社会经济条件 (14)3.4土地利用现状 (14)3.5基础设施条件 (17)4 项目分析 (18)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8)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9)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21)4.4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1)4.5公众参与分析 (22)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4)5.1规划原则 (24)5.2规划依据 (24)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 (25)5.4项目的主要工程内容 (29)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40)6 投资估算 (42)6.1投资估算依据 (42)6.2取费标准 (42)6.3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42)7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4)7.1土地权属现状 (44)7.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4)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47)8.1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置 (47)8.2工程建设管理 (47)8.3资金使用管理 (48)9 效益分析 (49)9.1社会效益 (49)9.2生态效益分析 (49)9.3经济效益分析 (50)10、可行性研究结论 (53)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53)10.2问题与建议 (53)1 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县位于**省最北部,西北、东北与**市之**市、**县、**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县、**县接壤。

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居)。

全县总人口337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县城所在地距**区200公里,**市350公里,**市230公里,经**到**200公里进入长江航运,北至**县97公里,至****90公里,两处均可与乌江航运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

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

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

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应加强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综合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大对土地整理的科技与资金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

项目实施后将对田集街道及潘集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都起到积极作用。

1.1.2可行性1.1.2.1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随着潘集区田集街道经济发展,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土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已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田集街道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土地整理的思路清晰,群众要求搞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很高,自愿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理。

1.1.2.2优越的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的东南部,南有淮阜铁路,北有淮潘公路,古田路穿区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南有淮河,北靠顾高新河,水源充足。

项目区西临架河南北总干渠,区内现有支渠3条,斗渠16条,排涝沟12条,供、排水框架基本形成。

1.1.2.3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注入科学技术力量。

几年来,田集街道通过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办法来壮大自己技术力量,通过学习总结其它乡镇土地整理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周密、合理、科学安排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得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科研等单位技术支持;通过对广大干群进行土地整理技术培训,充分调动全街道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全力以赴投入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中,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

1.1.2.4可操作性强项目区水利设施及道路规划均在原有水利设施和道路基础上,不占用耕地,同时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还可以节约土地。

废弃沟塘填平所用的土方,均来自沟、塘边原有弃土及顾高新河弃土,所以可操作性强。

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名称及性质项目类型为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2.2项目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南部,东至古沟於湖村,南到架河许岗村及田集电厂,西邻天柱山路,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 48'25"—1160 50'14",北纬320 44'02"—320 46'08"。

涉及田集、朱圩、吴湖3个行政村,7226口人。

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1.2.3项目规模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

项目概算投资575.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1万元/公顷。

1.2.4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

1.2.5项目治理目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量357.96公顷,新增耕地74.4公顷,新增耕地率12.49%。

疏浚排涝沟14.71千米,新建防渗渠9.95千米;修建土渠3.1千米;桥、涵、闸等各类配套建筑物169座;修建泥结石道路5.33千米;植树造林5.22万株。

通过林、路、渠、沟、塘、及老村庄的综合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生态区,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

1.2.6整理后农业生物措施利用情况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土地整理后针对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低的现实,推广农作物秸秆“生物剂”堆腐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项目竣工后就能实现农、林、副业综合经营,向多功能特色农业转化。

2.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7)《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9)《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2编制过程(1)立项审查。

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潘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勘测调研。

确定项目的类型、性质、范围和规模。

(3)规划设计。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考虑与项目区对外排、灌水系及道路的衔接,合理进行水、路、林的规划布臵。

(4)概算编制。

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概算。

(5)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沿淮平原地貌,南北略低,中部略高,高程从海拔22.1米到23.9米不等,地势起伏不大。

3.1.2气候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3.1.3植被项目区林木以意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

果树资源有柿、梨、枣、葡萄等。

3.1.4土壤资源项目区的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

土壤质地粘重板结,易旱易涝,养份含量较低,土壤耕作层较浅,适宜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中等,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现状为:有机质12.49g/kg,全氮0.29g/kg,速效磷5PPM,速效钾131PPM。

土壤PH值在6.5-8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

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

土壤耕作层容重1.38g-1.61g/cm3,孔隙度39%-48%,由于土壤渗漏量较低,对保水保肥较为有利,但排水不良易形成渍害。

从项目区的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项目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少,见效快,利用范围广,经过开发整理后,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3.1.5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淮北大堤保护区内,其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但土地渍害较明显,排涝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排涝功能较差。

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十年一次,但项目区水源有保证,通过治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后,该灾害将得以彻底解决。

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2.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23.1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3%,气温21℃期间的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4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活动积温为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气数213天,有效活动积温为4752.1℃-4755.7℃;无霜期长达215-22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37毫米(1951-2001);多年平均蒸发量1613.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

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

田集街道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多种适应性,有利于综合治理,发展农、林、副各行业生产。

3.2.2水资源3.2.2.1水源情况项目区水资源以淮河为主,顾高新河、自然降水、地下水为辅。

灌溉水源以河流取水为主,自然降水为补充,居民及牲畜用水使用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

3.2.2.2水资源情况分析a、需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需水量202.64万立方米,包括灌溉用水量(水稻、小麦)、居民及牲畜需水量,具体为:(1)灌溉用水量项目区规划新造耕地74.4公顷,全部为水田。

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357.96公顷,全部为稻麦轮作耕地,复种指数1.88。

水稻生育期概化为:泡田、返麦、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期和黄熟期。

小麦生育期概化为插种出苗、分蘖迫麦、拔节孕穗、抽穗杨花、灌浆成熟,经淮南地区试验农作物各阶段净用水量。

(详见下表1)表1 水稻、小麦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表则:①水稻的灌溉需水量:107万立方米;②小麦的灌溉需水量:68万立方米。

灌溉用水量为175万立方米。

(2)居民及牲畜用水按照《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30升/人〃天,涉及项目区总人口7226人,年用水量为27.58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30升/头〃天、2升/头〃天,项目区2005年大牲畜存栏数0.05万头,小牲畜存栏0.02万只,牲畜年用水量0.06万立方米。

项目区居民及牲畜年用水量合计为27.64万立方米。

b、供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总供水量495.28万立方米,包括地面径流量、地下水和客水三部分。

具体为:(1)地面径流量:项目区建设面积481.67公顷,椐田家庵站1951年2001年50年的降雨资料统计,设计水平年降水量9314.71毫米,年降水总量292万立方米,年地面径流量78.84万立方米(径流系数α取0.27)。

(2)地下水:街道、村居民及牲畜饮年用水量为27.64万立方米,直接在村庄内打井取水,满足生活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