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
3 中朝板块(一)w
华北地台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1. 前寒武纪(太古代-古元古代) 基底形成阶段;
1. 晚前寒武纪(中—新元古代)—三叠纪 -地台稳定发展阶段;
2. 中-新生代:主要是侏罗纪——新生代 “地台活化”阶段,或者说西太平洋构 造带活动阶段。
原先的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 地轴(地盾):内蒙地轴、鲁东(胶辽)地 盾;
• 台背斜:山西台背斜、鲁西台背斜、辽东台 背斜;
• 台向斜:鄂尔多斯台向斜、辽冀台向斜; • 台褶带:燕山台褶(台陷)带、豫-淮台褶
(台陷)带、贺-六台褶(台陷)带; • 新生代上叠凹陷:河-淮凹陷、汾-渭地堑。 • Bj • cc
•基底组成与大地构造演化
古太古代(Ar1)
下太古界迁西群是我国迄今最古老的岩群,为一套麻 粒岩,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夹条带状磁铁石英 岩,实际是残留在花岗岩中的麻粒相高级变质表壳岩, 代表了陆壳发育早期的产物。 • 1978年中科院地质所钟富道 在迁安县太平寨迁西群 上川组中取样,测得3.67±.23 Ga, 引起中外学者的关 注。从1978-1983年各家在迁西群取得了三组年龄3.43.6,2.4-2.5,1.68 Ga…… • 辽宁的鞍山群也获得2.9-3.0±Ga数据。
• 经历3.0-2.9±Ga的迁西、鞍山运动,并伴随大规模钠 质花岗岩(奥长花岗岩)侵入,岩浆以幔源物质为主 (87Sr/86Sr0.703),形成片麻岩和一些超铁、镁质基 性-超基性岩包体(或与科马提岩相似)组成以绿岩-花 岗岩地体为主的基底杂岩(TTG岩系),在冀东、辽北 形成以绿岩-花岗岩地体为核心的古陆核。
新太古代(Ar3)
• 上太古界以山西五台群和辽东辽河群、山东的泰 山群为代表.
五台群 是一套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和绿泥 石片岩夹含铁石英岩.原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属 于裂陷槽型建造;
华北地台典型的地层情况
华北地台典型的地层情况一般钻探,都钻到石炭系,就可以了,煤田上是这样的。
所以只需要了解石炭纪以前的地层就可了。
一、石炭系C (一)中石炭统C2 本溪组C2b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铁矿、粘土岩(G层),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上石炭统C3 太原组C3t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
下韵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成黄褐色,具大型球状风化。
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
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
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明显,标志层是底部的具大型球状风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分布稳定,过去称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二叠系P (一)下二叠统P1 1.山西组P1s山西组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
以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最好,是本区重要的含煤、粘土矿层位。
山西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
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单层厚度大,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可采煤层),上韵律顶部为B层粘土层位。
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其分层标志是其底部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但在横向上有时变为含砾中粗粒、或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颜色由灰白色变为黄灰色,但层位稳定。
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2.下石盒子组P1x本区下石盒子组在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石岭等地较为发育。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
本组与山西组分界清楚:山西组顶部为粘土矿;下石盒子组底部为黄褐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湖泊沼泽相沉积。
(二)上二叠统P2 1.上石盒子组P2s上石盒子组出露局限性较大。
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
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地层分布及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 号 : P 5 4 4 . 1
1绪 论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0 6— 0 l 1 8— 0 2
展、 消亡 的全 过程 。这个 阶段 可分 为 三个 旋 回 : 即兴凯 旋 回、 加里 东 旋 回和 华 力 西 旋 回。每 一 旋 回均 使 部 分 地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返 , 最 后 导 致 西 伯 利 亚 地 台 和华 北 地 台 向 洋增 生 的陆壳 对 接 , 形 成 统 一 的 古 亚 洲 大 陆 。太 古 一早 元 古代 的变 质岩 构成 了华 北 地 台边 缘 的统 一 基 底 。华北 地 台北缘 的古 裂谷带 就 是在此 基础 上发 育起来 的 。
征判定了他们的沉积相 , 恢复 了其 沉积环 境 , 并 比较 了两 分区之 间的区别与联 系。通过对 相关文 献的查阅和古环 境沉积过程 的特点 相 结合对两分区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分别进行 了分析 , 并与北部槽区作 了比较 , 判定 了槽区与台区的分界线。 关键词 : 早古生代 ; 地层系统 ; 沉积环境 ; 构造演化
2 区域 地质 概 况
研究 区 为 东 经 1 0 8 。~1 2 0 。 , 北纬 4 0 。~4 2 。 之 间。 古生 代及 其 以前 地 层 大致 以北 纬 4 2 。 的 白云鄂 博 一赤 峰 裂谷 为 界 , 南、 北 的 沉 积 建 造 和生 物 群 特 征 差 异 明 显 。王 荃 ( 1 9 9 1 ) 认 为 白云鄂博 一赤 峰裂 谷 为华北 地 台 北 缘与槽 区的边 界 线 ( 如 图 2—1 ) 。南 部 为 华北 地 台 , 北 部 为中 亚 一蒙古 地 槽 。 晚古 生代 末 期 , 地 槽 回返 , 使 华 北地 台与其 北 部 的西 伯 利 亚 地 台连 为 一 体 , 构 成 古 亚洲 大陆 。此后 , 中、 新生 代沉 积差 异不 大 。 地 槽 区与地 台 区 地 层 出露 差 异 很 大 , 主要 根 据 震 旦 亚界 和 古生界 地层 的特点 将 研 究 区划 分 为 三个 地 层 分 区。地层 区的划 分大致 以 白云 鄂博 一赤 峰 断裂 和 固 阳一 集 宁 一隆化 断 裂为 界 。 白云 鄂博 一赤 峰 裂谷 以北 属于 内蒙 古草 原 地 层 分 区 , 两 断裂 之 间 为 阴 山 一努 鲁 尔 虎山地 层分 区 ; 固 阳 一集 宁 一隆 化 断 裂 以南 被 划 分 为燕 山地 层分 区 。 2 . 1区域 大地构 造背 景 本研 究 区位 于华北 地 台的北 缘 , 在 早 古 生代 , 本 区 相对 稳定 。古 生代 时 的地 台区 , 大 体上 为 隆 起环 境 , 局 部有 陆表 悔 的 稳 定 型 沉 引 和 海 陆交 互 相 沉 积 , 形 成 第 二、 三套 盖层 。而古 生 代 的地 史 主要 是 小 亚 一蒙 古 地 槽 的兴 衰 史 , 其实质是 南、 北 两 大 地 台 间 板 块 运 动 发
浅谈华北地台北缘老变质岩中金矿的成因
金 矿 矿 源 层
地 台北缘的大多数 金矿 均处于燕 山期岩体
附近或岩体 以外几公里范围内 ,有一 些金 矿床附近未见燕山期岩体 ,但燕山期脉岩 在金矿床 中非常发育 ,矿脉一般产于岩脉
一
金 矿 是热 液 矿 床 , 已 是 公 认 的 观 点 , 这
华 北地 台中金 矿绝 大 多数 产 于太 古 代 、 代老变质岩地层 中 ; 元古 部分产于侵入 老变质岩 的燕 山期侵入体 中,它们都处于 老变质岩区,华北地 台北缘绝大多数金矿
扭 性 断 裂 ,或是 张性 断裂 叠 加 在 韧 性 剪 切 带
作为成 矿断裂 的实例可属常见 。金矿在燕 山 期成矿 ,燕 山期及其燕 山期前形成 的断裂构
造均可成为成矿物质 富集 的空 间。老变质岩
断层糜棱岩 ,可见到张性断裂叠加在韧性剪 切带和断层糜棱岩之上 。
3 金矿 与成矿 断裂关系的特殊性 .
《 论文天地 l
从 这 里 了 解 西部 资 源 从 这 里 了解 西 部经 济
0 4 9
浅谈华北地 台北缘老变质岩 中金矿 的成 因
蔡 瑞 清
内蒙古 自治 区有色地质勘查 局
呼和浩特 0 0 1 10 0
摘要 : 华北地 台北缘金矿绝大多数产 于太古代 、 元古代老变质岩中 , 成矿物质来源于老变质岩 , 在燕 山期 构造一岩浆活 动中迁移 、 并 富集成矿。同时深层 区域构造对金矿具有 明显的控制作 用 , 该类金矿称为“ 燕山期层控热液型金矿 ” 。 关键词 : 金矿床 老变质岩金矿床 燕山期层控热液型金矿
R S R E 0 5 E OU C 密切 是 内生金属矿床 的共性 ,而金矿与断裂构造
对华 北地 台老变质岩 中金矿 的成 因 , 大 多数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成矿 ,但 是许多重 要现象表 明, 它们是燕 山期成矿 的。
华北地台本溪组—山西组层序古地理及煤层变化规律
华北地台是我国古地理构造中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本溪组—山西组是华北地台上的地层序列之一。
它记录了华北地台在中生代纪中、晚期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地质资源之一。
通过对本溪组—山西组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华北地台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还可以为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地层分布及发育特征1. 本溪组—山西组地层分布本溪组—山西组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西部及北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层序列的地理范围广阔,地层发育较为完整,是华北地台上重要的地层之一。
2. 本溪组—山西组发育特征本溪组—山西组包括本溪组、三道庙组、兴和组、鲁山组、文水组等多个地层单元,地层统计厚度较大,发育特征明显。
其中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层的数量和产煤条件较好。
二、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1. 本溪组—山西组古地理环境初步概述本溪组—山西组地层的堆积环境主要包括湖泊相、河流相、河口相等。
这些地质特征表明华北地台在中、晚期的古地理环境主要受陆相沉积环境影响,煤层的形成大多与湖泊、河流沉积环境有关。
2. 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本溪组—山西组的研究发现,华北地台在中生代纪中、晚期主要经历了陆相向湖相演变的过程。
在湖相发育时期,煤层形成条件逐渐成熟,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的积累。
三、煤层变化规律1. 煤层的数量和产煤条件本溪组—山西组地层序列中煤层的数量较多,产煤条件较好。
其中以三道庙组、兴和组等地层单元的煤炭资源为主,厚度较大,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2. 煤层的储量和分布特点本溪组—山西组地层中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分布区域广阔。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地区,不仅储量大、品位高,而且易于开采利用。
四、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1. 对华北地台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的认识通过对本溪组—山西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华北地台在中生代纪中、晚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为认识华北地台的地质演化历史,探讨古地理构造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华北地台
1、太古宙—古元古代:原生陆壳块体形成 2、中元古代古劳亚大陆的形成 3、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西伯利亚地台与古 劳亚大陆的分离 4、中寒武世(536Ma):古劳亚与 Rodinia 构造拼接并形成 Pannotia 5、寒武纪末(510Ma):Pannotia 超级古 陆的解体 6、奥陶纪晚期(440Ma):古劳亚大陆分裂
1、克拉通化及其意义 2、华北的克拉通化与陆块形成 2.1、陆核与巨量陆壳形成 2.2、 新太古代末的克拉通化过程与标志 2.2.1 新太古代晚期微陆块拼合 2.2.2 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化 2.2.3新太古代末克拉通化的标志 3、古元古代活动带与克拉通再造 3.1、活动带、高温高压变质与板块构造的雏形 3.2、华北克拉通再造及其标志
二、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破坏
华北克拉通具有 38 亿年的漫长历史。在太古宙,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 3.0 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 形成; 2.7~ 2.9 Ga的陆壳增生; 2.5 Ga 的岩浆、 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 2.3~ 1.9 Ga的古元古代活 动( 造山)带; 1.8 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 -非造山岩 浆事件。在新元古代-古生代, 华北克拉通处于相 对稳定的地台状态, 其南、北缘受到秦岭造山带和 中亚造山带的影响; 在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则经历 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和克拉通的破坏 与重建;在新生代, 华北克拉通的东缘属于环太平 洋构造带的一部分。
一、华北克拉通与全球构造 二、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破坏 三、华北克拉通的主要西伯利亚地台、 加拿大地盾与中国的华北地台具有特殊 的渊源关系。三者由太古宙原生陆壳块体, 于古元古代 末通过造山运动碰撞聚合在一起 ,形成了古劳亚大陆 (王荃,2011)。此即中国的长城系、蓟县系,俄罗斯西 伯利亚的里菲系和北美洲的层群 A、层群 B。中寒武世之 初(536Ma)古劳亚大陆与形成于 1000~1300Ma 的 Rodinia 发生构造拼接,缔造了超级大陆———Pannotia。 寒武纪末期 510Ma,Pannotia 解体并一分为二,在古劳 亚大陆与古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地域形成了南太平洋。 直 到奥陶纪晚期即 440Ma 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北地 台也才分离出来。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我国降雨辽阔,占据东亚的中心部位,西伯利亚和印度的构造关系、特提斯域与环太平洋域的相互制约着我国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的空间配置。
根据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及同位素测年资料,我国共有5个前震旦纪地台和4个显生宙期间发育起来的、位于上述地台之间的褶皱系,晚中生代以来的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叠置于其上。
这种配置在不同地史阶段的演化导致了我国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根据这种地史演化及其有关大地构造的发展阶段可以相应地概况出5个成矿期。
1.前震旦纪成矿期华北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克拉通,距今18亿年前的吕梁运动后即出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
华北地台展示了我国前震旦纪成矿期矿化富集的特点。
鞍山式铁矿(奥尔戈马型)是这一成矿期最显著的特征,条带铁建造从吉林东部的板石沟经辽宁鞍山地区,一直西延伸至河北迁西一带,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我国太古界铁矿资源的全部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带内。
2.加里东成矿期进入古生代后,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南海—印支地台等都已经先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则逐渐活跃起来,开始了褶皱系演化程序,这一成矿期富集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地台的被动边缘形成重要的沉积矿床,包括昆阳式磷矿、襄阳式磷矿、湘潭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宣龙式铁矿等。
塔里木地台去内稳定的海相沉积提供了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岩系组合。
(2)祁连山褶皱带是这一成矿时期内生金属矿化最集中的区域,曾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与海底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镜铁山铁矿、白银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等大型、超大型矿床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3)华南褶皱系也表现出显著的金属富集特征,包括湖南桃林铅锌矿、潘家冲铅锌矿、七宝山多金属旷田、黄金洞金矿、沃溪金矿、龙山金矿等。
3.海西成矿期海西成矿期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加里东成矿期的特点,华北地台内部属陆表海环境、塔里木地台。
中国地质地质构造区的划分华北地台...
地质构造区的划分地台区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陆间增生褶皱区准噶尔-兴安褶皱区秦祁昆仑褶皱区青藏-滇西褶皱区喜马拉雅褶皱区陆缘增生褶皱区乌苏里-锡霍特褶皱系华南褶皱系台湾褶皱系边缘海盆拗陷带地层建造特征太古宇中、下太古界上太古界元古宇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及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准噶尔-兴安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华北地层区秦祁昆仑地层区青藏-川滇地层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区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层区乌苏里地层区台湾地层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岩浆岩发育特征准噶尔-兴安构造岩浆岩区塔里木-华北构造岩浆岩区秦祁昆仑构造岩浆岩区青藏-川滇构造岩浆岩区扬子构造岩浆岩区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区大陆岩石圈结构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地壳结构特征地壳厚度分区岩石圈厚度━━━━━━━━━━━━━━━━━━━━━━━━中国大陆的构造格架,是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建造起来的。
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属欧亚板块;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褶皱区和冈底斯褶皱系属印度板块;台湾东海岸台东山脉属菲律宾板块。
地质构造区的划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大陆之一。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等时空发育的总体特征,中国大陆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区:地台区、陆间增生褶皱区、陆缘增生褶皱区。
地台区包括前寒武纪形成的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扬子地台,它们构成中国大陆的3个核心。
基底多为复杂的变质杂岩系,盖层主要为稳定类型沉积。
华北地台包括阴山-燕山与秦岭-大别山之间,贺兰山以东以及渤海及黄海北部广大地区,北与乌拉尔-蒙古褶皱带东段接界,南与秦岭褶皱带相邻,东南部与扬子地台相连,向西过贺兰山与阿拉善地块相接。
若包括朝鲜北部广大地区,则称中朝地台(见亚洲地质)。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地台,形成于18亿年前后的吕梁运动,有3套建造系列:太古宇和下元古界构成它的基底;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构成它的盖层;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叠加在不同时代岩层之上。
古隆起基底地层中的金矿化及伴生金金矿化发育特征
古隆起基底地层中的金矿化及伴生金金矿化发育特征华北地台北缘是一个长期的隆起区,分布着大量的铁矿和金矿资源。
其北缘太古宙克拉通市由绿岩—花岗岩地体和深变质岩区构成,与金矿的形成背景关系密切。
我国的主要金矿成矿区都集中在片麻岩—混合岩—花岗岩穹窿分布区内,各地的金矿大部分产在绿岩带里,各地的金矿大部分产在绿岩带里。
我们找金矿最有远景的地区,离不开绿岩—花岗地体的发育地区。
标签:古隆起区;金矿化及伴生金金矿化发育特征华北地台北缘是一个长期的隆起区,西起张家口,东至通辽一带,长达上千公里,分布着大量的铁矿和金矿资源,遵化、迁西、青龙是其中的重要铁、金成矿区之一。
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克拉通市由绿岩—花岗岩地体和深变质岩区构成,与金矿的形成背景很有关系。
各地的金矿大部分产在绿岩带里,我国的主要金矿成矿区都集中在片麻岩—混合岩—花岗岩穹窿分布区内。
地台区穹窿的形成、地体抬升无疑与基底活动起来的物质产生深熔作用上涌有关,它是因结晶岩的导热性能强,聚集能量大,最终可导致岩石的部分熔融,并引起超变质作用。
可以想象本区的长期隆起(从中太古到早中元古)也是深熔作用的结果,受温度和热熔效率的影响,在平面和垂向上均可形成变质相带,由深部到浅部垂向上的表现更为明显,由深到浅表现为超变质带→角闪岩相带→绿片岩相带,当隆起处的剥蚀程度慢,差时长,绿片岩相带得以保存。
相反目前见到的只是角闪岩相带和部分麻粒岩相带,唐(山)秦(皇岛)承(德)地区的迁西群可能就处于这样的岩相带中。
这一时期的地壳旋回期主要是迁西运动,并又经历了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的叠加,形成了变质、混合岩化和重熔作用,使本来在前(迁西期)克拉通初始阶段就已形成的金高背景的岩石地层(初始金的矿源层)产生再活化、迁移和再分配。
但要考虑到不同期的不同强度的构造—热事件对地体产生的变质、混合岩化和重熔作用是不同的,当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本地区的金矿床从本质上看,均属于变质热液型,受韧脆剪切或断层控制,成矿的峰期在韧脆性构造的转变期,有利的构造环境为拉伸区,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起到了进一步改造变富或变贫作用。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_范炳恒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范炳恒 何锡麟 张 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 要 通过对华北地台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的全面系统研究,认为全区腕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具有一致性和阶段性,可清楚地分为5个阶段,即田师傅期(C 13—C 21)[1]、本溪期(C 22)、太原期早期(C 23)、太原期晚期(P 11)和山西期(P 12)。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同期腕足动物群的对比和腕足动物生物古地理分析,确立了华北地台东北部田师傅期腕足动物的生物地理归属,命名为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同时阐明了研究区内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划特征。
关键词 华北地台 天山—辽吉 腕足动物群 生物地理第一作者简介 范炳恒,男,1958年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层古生物、古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华北地台作为一个地质构造单元,长期以来一直为世人所注目,尤以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更是研究热点。
以往的地质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没有解决。
作者自1983年以来从事区域内含煤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古地理研究[2],系统测制石炭纪至早二叠世断代剖面(传统的本溪组至太原组)8条,系统地采集腕足图1 工作区内化石点和实测剖面点分布略图Fig .1 Brief distribution map of fossils -collecting locations and measured sections in research area动物化石10000余块,同时进行了区域性补采(图1),从而对断代时期内华北地台腕足动物的时空变化及生物古地理特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下面仅将工作的概要内容进行介绍,期望会促进对华北地台断代史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1 腕足动物群特征地域广阔的华北地台区在早、中奥陶世开始隆起并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自石炭纪早期开始先后下沉接受沉积,早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早期多次海侵均带来腕足动物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推覆构造-王新亮
在本区考察后指出本区南北向相向滑移的两大推 覆构造并非对冲, 但形成时代相近。 !++’-!+++ 年内 蒙古地质调查院在本区开展 !&’ 万区调,在填图过 程 中 首 次 发 现 并 确 认 本 区 存 在 二 叠 纪 末—三 叠 纪 初由北向南滑移的大型推覆构造 (而由南向北推移 的大型推覆构造形成于侏罗纪, 图 !) , 推覆距离大 于 .(’ )*
理 产 状 BE"J !F"J , 与前述劈理斜交, 交 角 约 !"J , 说 明该糜棱面理是早期形成的。 (!) 上盘灰绿色绿泥绢 云糜棱片岩, 发育一组劈理, 微劈理有规律斜列, 间 距 #KB L., 与 内 部 小 型 揉 皱 组 成 M— ? 组 构 , 指示剪 切运动方向为逆冲型。说明该劈理带是本次推覆构 造的产物, 该带宽约!" L.。 (B) 断层泥、 碎粉岩带, 宽 延伸稳定, 呈黑色, 主要由碎粉及泥状物质组 #KB .,
[8 ]内蒙古地矿局 J 内蒙古区域地质志 [B ] 地质出版社, J 北京:
大青山组紫红色砾岩、 砂岩不整合覆盖, 推覆体下盘 的最新地层为二叠系大红山组和脑包沟组,且在蒙 古寺附近发现该断层被三叠系二长花岗岩侵入 (图 , 该侵入体的年龄为 !S8 B, (/*=V 法) , 所以, 该推 8) 覆构造发生的时代应在晚二叠世末至早三叠世。
!
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依据
前 人 认 为 该 推 覆 构 造 形 成 于 晚 侏 罗 —早 白 垩
擦痕、 断层带内 *—= 组构、 下盘地层 牵 引 褶 皱 及 褶 皱倒向, 断层旁侧劈理带等。
世,原因是断层西端切割下盘大青山组并为白垩系
图#
晚二叠世末推覆构造剖面图 ($ — % )
华北地台地层
华北地台地层华北地层华北地台地层Q 第四系J2l 兰旗组:火山岩,颜色较深,角砾较大的岩石J2b 北票组:砾岩,有较大的底砾岩,可达10cmTs 石千峰组:紫红色岩屑杂砂岩,含紫红色泥岩,有很少砾石,磨圆不好,长石含量较多,为运移少,沉积快的成因P1sh 上石河子组:底部为黄褐色砂岩,最底部有含量不足10%的砾石,磨圆度较差。
P1x 下石河子组:黄褐色砂岩,含有砾石,含有长石类物质,为杂砂岩。
岩石较碎,无明显解理P1s 山西组:黑色炭质页岩,局部有铁质结核,轻微污手,代表还原环境。
顶部为B层铝土矿C2t 太原组:黄褐色砂岩,里面含有粒石,粒石为灰褐色,含有小孔,又叫小孔砂岩C2b 本溪组:黄褐色粉砂岩,下伏岩层为碳质页岩,有铁质结核O1m 马家沟组:深灰色灰岩,风化面橙红色,有较明显深灰色燧石结核,微层理较发育,刀砍状构造明显,有大块方解石团块O1l 亮甲山组:底部碎屑灰岩,黄色黄绿色钙质页岩,碎屑比冶里组明显较大,颜色较杂,岩石风化面为紫红色O1y 冶里组:青灰色,发育有方解石细脉,含有古生物,具有虫孔,有碎屑灰岩∈3f 凤山组:出现灰绿色泥灰岩,刀砍状较发育,顶部为紫红色钙质页岩。
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后往往成黄色土状,砾屑成为小团块凤山组与长山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3c长山组:含有竹叶状灰岩,顶部发育藻灰岩,有刀砍状裂纹。
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崮山组与长山组接触部位是灰色厚层状藻灰岩∈3g 崮山组: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上部与中部,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灰色的灰岩(包括泥质条带状灰岩、鲕状灰岩、藻灰岩等);底部为紫色砾屑灰岩或紫色粉砂岩互层∈2z 张夏组:鲕状灰岩,呈灰黄色,顶部是灰色藻灰岩∈2x 徐庄组:底部紫色、暗紫红色页岩,云母较多,上部呈黄绿色,含云母较少∈1mo 毛庄组:暗紫红色页岩,粉砂岩∈1m 馒头组:鲜红色紫色泥岩、页岩,海陆交互相环境形成∈1f 府君山组:灰岩,颜色较深,呈沥青色,较软,可用小刀刻划,里面有细小方解石脉,灰岩有两组解理Qj 景儿峪组:紫色砂岩和页岩,局部为互层,页岩主要为粉砂岩,泥质含云母下马岭组:石英净砂岩,灰黄色,石英含量达90%γ 花岗岩。
华北地质成煤期历史演化
• 晚古生代 • 华北地块的抬升剥蚀,一直持续到C1,之 间的O3、S、D、C1全部缺失沉积。直到 C2开始,华北地块才开始下降,开始接受 沉积。 • 此时地壳升降频繁,导致海水多次进退, C3晚期-P1早期海侵达到最大。海退时植物 茂盛,沼泽发育,构成成煤环境;海侵时 形成海水灌入互沉积的煤系地层。 加之剥蚀后华北形成准平原,构成良好的 聚煤条件。 • C2本溪组,C3太原组是煤系地层
• 经历O2-C2的抬升剥蚀后,C3晚期-P1早期, 华北地块沉降,海侵至最大,此期间华北 地块海陆交互环境创造了良好的聚煤环境, 成为华北地区的主要聚煤期。 • 在P1晚期华北地块海水退出后,之后进入 陆相环境接受沉积,至此华北的聚煤期结 束 • 之后印支期华北地块与北部西伯利亚板块、 南部华南板块拼合,南北挤压导致华北地 块沉降,厚度数千米的陆相沉积。燕山运 动和喜山运动一起,造就了华北地区现今 残留盆地
• 晚古生代 • P1早期,时期气候湿润,华北为海陆交互 沉积,蕨类植物繁盛,形成森林,具备极 好的成煤条件,所以P1的沉积成为华北最 重要的成煤地层 • P1末期华北地块开始海退,进入陆相环境, 且气候变的干燥,蕨类植物衰退,沉积红 色地层,不利于成煤,
• 由此可见,华北地区的第一个重要成煤期是C2P1,煤系地层包括C2本溪组, C3太原组,和P1 山西组,P1下石盒子组 • C2本溪组限于华北北部和中部,因煤层较薄且不 稳定,仅局部可采,故不是主要的含煤地层; • C3太原组遍及华北全区,分布最广、最稳定,是 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在北部厚层数少,南部变 薄层数增多; • P1山西组同样遍及华北全区,是最重要含煤地层。 北部仅有少数薄层,中部则10余层较厚稳定煤层, 南部变为中厚层稳定煤层。 • P1下石盒子组同样遍及华北全区,南北厚,中部 薄,是华北南部区域的主要含煤地层,可采10余 层中厚煤层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国区域地质学》结课论文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任课教师:***开课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崔晓歌摘要: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块,其形成发展过程迄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研究的对象。
华北古陆的形成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2)地台的稳定发展阶段(1700Ma-250Ma),(3)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250Ma至今)。
关键词:华北地台,陆壳演化,克拉通破坏0 引言在地质历史中,任何一个地质单元的区域构造发展与演化都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华北地台的分布面积约有300000 km2,是中国境内保存较好的古陆块。
华北地台有大于 3.8Ga的古老历史遗迹,构造演化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极具特点(翟明国,2010)。
由于其具有复杂的多阶段构造演化史,几乎涵盖了大陆演化中所有的科学问题,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
概略的讲,它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大致反映了地球演化天文阶段和地质阶段的重要特征,这种周期现象或节律规律应是地球和宇宙系统的普遍规律(牛树银,1997)。
1资料收集与整理1.1上网查阅(例如中国知网CNKI)1.2 老师及同学介绍1.3 图书馆查阅文献2结果与讨论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分别做讨论。
1.1 华北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在此阶段中,华北地台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 Ga的陆壳增生;2.5 Ga的岩浆、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2.3-1.9 Ga的古元古代活动(造山)带;1.8 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翟明国,2010)。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 关键 词 ] 华北地 台南部; 寒武系; 潮坪; 碳酸盐岩台地 [ 中图分 类号 ] T El 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3 — 5 9 3 5 ( 2 0 1 3 ) 0 1 — 0 0 0 3 一 O 4
灰坪、 砂泥坪、 砂坪 、 灰 云坪 、 泥云坪、 云 坪 等 6个 亚 相 蜘 ( 表 1 ) 。
要 亚 相 组 成 部 分 。如 果 其 中 白 云 岩 占地 层 厚 度
2 沉 积 相 类 型 及 特 征
2 . 1 潮 坪 沉 积 相
4 0 ~6 0 9 / 6 , 则 为灰 云 坪 , 主要 岩石 组 合 为 白 云岩 、 豹皮 灰岩 , 白云质 灰岩 夹泥 晶灰 岩 ; 白云 岩厚 度 占组
钻井较 少, 因 此 选择 一 些 露 头 良好 , 地层 出露 完整 的野 外剖 面进 行 考 察 。 通 过 野 外 沉 积 剖 面观 测 , 结合 室 内镜 下鉴 定、 区 内井 资料 、 区域 构 造 、 沉积背景分析 , 研 究 区寒 武 纪 沉 积 相 类 型 可 以 划 分 为 潮 坪 、 局 限碳 酸 盐 台地 、 开 阔 碳 酸 盐 台地 、 台地 边 缘 斜 坡 、 鲕粒滩 、 浅 海 陆棚 、 盆地相及风暴岩沉积等 类型 , 以潮 坪 相 和 台地 相 为 主 要 沉 积 类 型 。寒 武
( 1 .中 国 石化 胜 利 油 田 分公 司 西 部 新 区研 究 中 心 , 山东 东 营 2 5 7 0 0 0 ; 2 . 中 国石 油 大学 地 球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5 8 0 )
[ 摘 要 ] 华北地 台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 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由于钻遇下古生代地层
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2 0 1 3 年0 9 月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0L0G I CAL SUR VEY AND RESEARCH
Vo 1 . 3 6 No. 3 S e o. 2 01 3
华北地台南缘苏一 鲁一 皖地 区中一 新元古界的 重新划分与对 比
牛绍武, 辛后 田, 林 晓辉
似可对比 ; 与五岗集组相 当的陕西罗圈组上段 泥质 岩 R b — S r 年龄为 7 2 2 M a ; 凤 台组冰碛层 出现古磁极倒转 , 与扬子地 台也有磁 极倒转 的古城 组冰碛 层大体 相 当, 围干组一 风 台组一 五 岗集组分别 可与扬子地 台的莲 沱组~ 古城 组一 大塘坡
组对 比, 其 时代 应 划 归 南 华 纪 为 宜 。 据 此 , 笔 者 全 面调 整 了 苏 ~鲁 一皖 区 中 一新 元 古 界 的 划 分 与 对 比 , 并 首 次 将 华 北地 台南 缘 的冰 碛 层 划 3 - 南华系下部 , 实 现 了华 北 地 台 与 扬子 地 台 南 华 系 的 直接 对 比 与衔 接 , 初 步解 决 了华 北 地 台
( 中国地质 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 中心 , 天津 3 0 0 1 7 0 ) 摘 要 :近 些年来 , 燕 山地 区青 白口系下 马岭组斑脱岩锆 石 S H R I M P 法U — P b 测年 获 l 3 6 6 ~1 3 8 0 M a ,下马 岭组的时 代 已属 中元古代 。华北地 台南缘苏 一鲁 一皖地 区与下马 岭组相 当的地层 当属徐 淮群 上部史家 组至望 山组 , 也 有属 中元古代 的可 能。 淮北地 区出露 大面积的基 性岩墙群 , 并侵入于徐淮群 中, 辉绿岩单颗粒锆石S H R I M P 法U — P b 年龄为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的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23, 13(3), 292-303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g https:///10.12677/ag.2023.133028华北地台金伯利岩的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司博文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收稿日期:2023年2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 要金伯利岩因携带地幔捕虏体,使得人们得以研究地幔动力学、探讨岩石圈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因携带金刚石,使得工业、珠宝业等各行各业经济得以发展。
但由于受到研究思路与手段的限制,金伯利岩的研究始终停滞不前。
非洲、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至发现金伯利岩以来,金刚石产量遥遥领先,2016年全球的金刚石产量达到1.28亿克拉,排名前五位分别是俄罗斯、博茨瓦纳、加拿大、安哥拉、南非,中国金刚石的产量似乎一直没有突破。
国内,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产出背景主要在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大地构造单元。
其中,具有重大开采经济价值的仅蒙阴与复县两处的含矿金伯利岩岩区,又以50号岩管的金刚石质量为上等。
本文综述华北克拉通的发展与演化、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区域地质构造与华北地台各岩区含矿金伯利岩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旨在通过描述各岩区的金伯利岩的不同偏差,与金刚石的品味和质量是否具有关联性。
关键词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华北克拉通,蒙阴,复县Petrography,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mberlite in North China PlatformBowen Si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Hidden Metallic Ore Deposits Explor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 Feb. 24th , 2022; accepted: Mar. 25th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司博文Abstract Because kimberlites carry mantle traps, people can study mantle dynamics and explore major scientific issues such as the evolution of the lithosphere. It is also because kimberlites carry di-amonds, and industries like the jewelry industry have developed their economie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research of Kimberlite has always been stagnant. Since the discovery of kimberlite in Africa, Canada, Russia,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diamond output has been far ahead. In 2016, global diamond output reached 128 million carats. The top five are Russia, Botswana, Canada, Angola, South Africa, and China. Production seems to have not broken through. The prod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Kimberley-type diamond deposit is mainly in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Yangtze Platform and the Tarim Platform. Among them, those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exploitation value are only the ore-bearing kimberlite rock areas in Mengyin and Fuxia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iamond of No. 50 rock tube is the highes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Kimberley Rock. It aims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deviations of the Kimberley rocks in each rock area from the taste and quality of diamond is it relevant. KeywordsNorth China Platform, Kimberley Rock, North China Craton, Mengyin, Fuxia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金伯利岩是起源最深的火成岩,它因携带的大量地幔捕虏体使得人们得以窥探地幔深部的各种科学问题,同时也携带大颗粒金刚石,引起各行业专家的重视。
华北地台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类型及构造古地理演化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 确立及其构造演化
刘正宏, 刘雅琴, 冯本智
(长春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
摘要: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 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 """ 余 )*。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 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 + " ,- 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 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 ./0121- 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 ./0121- 超大陆时期华北 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造山带; 中元古代 中图分类号: 3%4& + 4 文献标识码: 5
形成于陆缘拉伸构造环境, 如固阳北部六顶帐房 武纪结晶基底相接触, 局部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其上。 套,
伴有钙碱性中基性火山岩, 如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
图! "#$ % !
内蒙渣尔泰山地区中元古代裂谷和被动陆缘岩相古地理简图 (据文献 [!"] 简化)
&’( )*+, -.+#(/ .01 2.3.(*$(*$).2’#+ 4.2 *- )#-5 .01 2.//#6( +*05#0(05 #0 4#113( 7)*5()*8*#+ #0 900() :*0$*3#.
其原岩建造为陆缘碎屑岩、 碳酸岩和火山沉积岩, 形 成于被动陆缘到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中。在华北板块 北缘东段龙岗地块北部边缘也发育一套中元古代变 质地层, 即色洛河群, 西从山城镇, 经色洛河、 五间 房, 向东延伸到海沟一带, 全长 !#" )*。向西进入 辽北开原清河流域, 向东进入朝鲜青岩一带。该群 由变质沉积地层、 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组成, 不整合在 太古宙夹皮沟群和古元古宙集安群之上, 同时又被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_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1000-0569/1999/015(02)-0190-98A cta Petr 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邓晋福1 吴宗絮2 赵国春1 赵海玲1 罗照华1 莫宣学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 eij ing 100083;2.I nstitute of Geology ,State Seismological Bur eau ,B eij ing 1000291998-08-28收稿,1999-03-10改回.Deng Jinf u ,Wu Zongxu ,Zhao Guochun ,Zhao Hailing ,Luo Zhaohua and Mo Xuanxue .1999.Precambrian granitic rocks ,continental crustal evolution and craton for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 orm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5(2):190~198Abstract Based o n study o f Pr ecambrian gr anitic ro cks,this paper sugg est s that T 1T 2,T 1T 2G 1G 2and G 1G 2associat ions repr esent inmature ,semi -mature and matur e continenta l crustal com po sitio n ,respect ively .Co ntinental r oo t and its natur e ar e discussed .T en A rchean continental nucleuses hav e been r eco gnized .Fo rmat ion of M ezo ar chean initia l co ntinental nucleus ,A rchean co nt inent al nucleus in Neo ar chean,tw o micr o -co ntinental scale continental nucleus in t he latest Ar chean,a nd fo r ma-tio n of the N o rth China cr aton by tecto nic assemblag e of the tw o mat ur e co nt inent al nucleuses in P aleopro tero zoic are dis-ussed.Key words N o rth China P latfo rm ,G ranitic ro cks,Continental evo lution,Continental r oot ,Continental nucleus,Cra ton for mation摘 要 通过华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研究,提出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T 1T 2)代表不成熟陆壳组成,T 1T 2G 1G 2代表半成熟陆壳组成,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G 1G 2)代表成熟陆壳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华北克拉通与全球构造
西伯利亚地台、 加拿大地盾与中国的华北地台具有特殊 的渊源关系。三者由太古宙原生陆壳块体, 于古元古代 末通过造山运动碰撞聚合在一起 ,形成了古劳亚大陆 (王荃,2011)。此即中国的长城系、蓟县系,俄罗斯西 伯利亚的里菲系和北美洲的层群 A、层群 B。中寒武世之 初(536Ma)古劳亚大陆与形成于 1000~1300Ma 的 Rodinia 发生构造拼接,缔造了超级大陆———Pannotia。 寒武纪末期 510Ma,Pannotia 解体并一分为二,在古劳 亚大陆与古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地域形成了南太平洋。 直 到奥陶纪晚期即 440Ma 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北地 台也才分离出来。
1、克拉通化及其意义 2、华北的克拉通化与陆块形成
2.1、陆核与巨量陆壳形成 2.2、 新太古代末的克拉通化过程与标志
2.2.1 新太古代晚期微陆块拼合 2.2.2 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化 2.2.3新太古代末克拉通化的标志 3、古元古代活动带与克拉通再造 3.1、活动带、高温高压变质与板块构造的雏形 3.2、华北克拉通再造及其标志
1、太古宙—古元古代:原生陆壳块体形成 2、中元古代古劳亚大陆的形成
3、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西伯利亚地台与古 劳亚大陆的分离
4、中寒武世(536Ma):古劳亚与 Rodinia 构造拼接并形成 Pannotia
5、寒武纪末(510Ma):Pannotia 超级古 陆的解体
6、奥陶纪晚期(440Ma):古劳亚大陆分裂
二、华北克拉通的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破坏
华北克拉通具有 38 亿年的漫长历史。在太古宙,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 3.0 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 形成; 2.7~ 2.9 Ga的陆壳增生; 2.5 Ga 的岩浆、 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 2.3~ 1.9 Ga的古元古代活 动( 造山)带; 1.8 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 -非造山岩 浆事件。在新元古代-古生代, 华北克拉通处于相 对稳定的地台状态, 其南、北缘受到秦岭造山带和 中亚造山带的影响; 在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则经历 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和克拉通的破坏 与重建;在新生代, 华北克拉通的东缘属于环太平 洋构造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