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利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合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内外部规则,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有效性,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氛围和文化。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操纵行为和道德标准、组织架构和分工、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等。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潜在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事务和流程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会计和财务制度、资产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包括业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内外部交流和报告机制。
5. 监督与审计: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制度1.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环节,确保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适度合理: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既要能够达到目标,又不应过度繁琐和昂贵。
3. 充分有效:内部控制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4. 分责分类:内部控制应该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审计核查:内部控制应该定期进行审计和核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规定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好处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好处:1. 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是建立在组织绩效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用于确保组织绩效实现目标的一整套政策、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可信度,实现有效、有效率和精确性的内部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构成了组织的报告和内部控制闭环。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目标设定、绩效测评、活动实施、反馈、信息与沟通、组织结构、管理者行为、财务和会计体系、审计体系以及监管体系。
这些体系指导组织具体的行为。
而且,这些体系的实施和审查有助于控制风险,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操作目标。
目标设定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确定具体活动如何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者可以实现正确的行为,避免误导和不必要的活动。
除了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管理者还需要确定以下内容:具体活动的实施、报告的内容和周期、具体控制环节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绩效测评是评估组织活动的有效性的过程,包括测量活动的如期实现、按时实现、实现的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等。
绩效测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活动实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组织战略和目标时需要定期监督和跟踪活动的进展。
组织应该使用适当的文件和记录,及时检查活动的完成状态,以及反馈和调整活动的进度,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
反馈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维持有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者应及时对活动的进展、实施和审查进行反馈,以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
反馈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也可以是反馈的结果,如活动是否及时完成,或活动是否有效实施。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活动的进展。
组织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审查。
组织结构定义了组织成员之间各自职责和权限,以及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流程。
组织结构可以帮助确保组织实施有效的活动,并及时捕获、反馈和处理信息。
内部控制的概念有哪些方面

内部控制的概念有哪些方面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机制来规范和管理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风险的有效控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以及达成良好的治理效果。
内部控制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将分别介绍。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层领导风格、道德价值观、组织结构、人员的素质和培训、绩效评价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识别风险,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管理风险和确保目标的实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预防性控制通过在操作过程中设置防范措施来防止错误和失误的发生,检查性控制则是在发生错误和失误后进行核查和纠正。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和保持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
它包括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报告等环节,以及与内外部各方的沟通和交流。
一个健全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够保证准确、及时地获取和传递信息,提高内控的效能。
5. 监督与评价:监督与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包括内部审计、独立性评价、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审计等活动。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和效率。
总之,内部控制的概念涵盖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同时保护企业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内部分工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
它在保护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企要建立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只限于形式上的,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发展、作用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现状(一)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 内部控制的现状。
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足,很多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框架性,多数停留在制度文字的编撰上,缺乏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一)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业改革的目标,企业改革改制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以现代公司制度为主体,主要包括公司法人产权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制度,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架构,其要求是“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关系很大,要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把企业经者行使权力和过程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摘要:一、引言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的三、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法律法规的遵守4.资产的安全5.信息的完整性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估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现状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七、结论正文: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施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制定一套制度、政策和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经营效率、资产安全、信息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应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以便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经营目标。
3.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4.资产的安全: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资产,防止资产流失、损坏或被盗窃。
5.信息的完整性:企业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等环节。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同时,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现状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许多企业已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风险频发。
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监督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它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风险的合理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营至关重要。
它对于企业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防范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类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等,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
3.标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各项经营行为,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高企业的合规性,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4.提升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建立评估机制等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具备合理性,即制度和控制措施应符合实际需要,既不能过于复杂、冗余,也不能过于简单、薄弱。
2.有效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具备有效性,即制度和控制措施应能够实际起到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3.统筹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具备统筹性,即制度和控制措施应统筹协调,各项制度和控制措施之间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4.及时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具备及时性,即应随着企业运营变化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道德伦理观念、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内部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流程和程序,旨在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并管理潜在的风险,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保护组织的利益。
1.内部控制环境:组织内部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层对内控的承诺程度,包括对道德价值观的关注、管理层的诚信水平和对员工道德行为的要求等。
3.控制活动:组织利用各种控制手段,包括授权制度、审计手段和行为准则等,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
4.信息和沟通:为了支持决策制定和内部控制,组织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5.监督机制:组织应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评估机制,以持续监控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保护组织利益:内部控制帮助组织预防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提高经营效率:通过规范流程和程序,内部控制帮助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3.提高决策准确性:内部控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加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5.提升企业形象:通过依法、规范地行使权力,内部控制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誉度。
6.促进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控和评估内部控制效能,组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度和适应能力。
1.有效的管理层承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承诺是实施内控的前提,他们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政策,并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适应性的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需要根据组织的规模、特点和行业特殊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此外,内控需要与组织战略目标和风险特征相一致,通过持续的监控和改进,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应性。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项组织机制,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它是一种通过确保管理责任、组织及程序等机制来确保及时、准确、有效的财务报告和数据可靠性的管理系统。
它也可以用来确保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得到遵守,其中包括现场、职位、组织和财务等各方面。
虽然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很多财务目标,但其定义还是有争议。
例如,一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即只要确保内部有效控制程序就可以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不仅是程序,而且是环境、文化等更宏观的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把内部控制的定义视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即一套内部系统,用于确保组织内部有效地实施程序,满足组织的财务目标和管理要求,并通过审计和相关流程以确保管理政策得到遵守。
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五大要素:有效规划、有效组织、有效指令、有效审计和有效保护。
首先,有效规划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组织活动,为具体的内部控制计划定义目标。
其次,有效组织的作用是确保内部控制计划的有效实施,这包括划分责任、分配资源,及时行动等等。
再次,有效指令是确保组织活动能够按照规定执行,及时满足组织目标的有效方法,这些指令包括政策、法规、规章等。
第四,有效审计是检查和评估组织活动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包括内部审计、现场检查、报表检查等。
最后,有效保护的重要性是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它包括确保安全的环境、限制权限、安装安全设备,以及阻止违规行为等。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项建立在有效规划、有效组织、有效指令、有效审计和有效保护之上的有效管理系统,旨在确保组织内部有效实施程序,满足组织的财务目标和管理要求,并通过审计和相关流程以确保管理政策得到遵守。
它不仅是程序、技术,而且还涉及到文化、环境等更宏观的问题,因此与上下级管理者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上下级管理者的有效合作,其中包括建立有效的流程系统、确保持续监督、提高风险意识等,这些都必须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能够保证企业达成经营目标。
2.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
3.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在成本可承受范围内实现最大效益。
4.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所有方面,包括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
5.连续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1.财务报告类:(1)会计核算准则的制定和执行;(2)会计档案的管理;(3)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4)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2.资产管理类:(1)固定资产的管理;(2)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3)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3.风险管理类:(1)风险评估和控制;(2)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3)业务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确定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企业经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2.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哪些潜在风险,对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风险进行识别。
3.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设计符合企业需要的内部控制程序,并明确职责分工。
4.实施内部控制程序:将设计好的内部控制程序落实到具体操作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监督内部控制程序: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内部控制的评价1.自我评价:企业内部自我评价,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外部评价: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浅析内部控制在企业招标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内部控制在企业招标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在企业招标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出发,结合企业招标管理的实际情况,浅析内部控制在企业招标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商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程序、政策和规定,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适时性,并促进经济效率。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护资产、维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经营目标的达成以及遵守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环节,起到保障企业利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
在企业招标管理中,内部控制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招标管理是企业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关系到企业采购成本、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等关键问题。
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持续改进,能够有效规范招标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的利益。
1. 规范招标流程招标流程是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招标流程能够有效保障招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而内部控制在规范招标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招标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招标程序、资格条件、标书要求、评标标准等,确保招标活动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招标文件审批流程,确保招标文件的合法有效性,避免因管理失误或操作不当导致招标文件不完整或规范。
2. 有效监督投标人资格在招标管理中,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投标人资格审查的制度和程序,确保投标人的资格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避免非法或无资质的投标人参与招标活动。
内部控制还可以规范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流程,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和合规性。
3. 加强招标文件管理招标文件是招标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制作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招标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知识普及

内部控制知识普及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可靠性和效率,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和问题。
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普及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规划、组织和控制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以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它是一套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以机构设置、职责划分、权限控制、审计监督等方式,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预防、纠正、控制和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1. 保护企业财产。
内部控制能够防止企业资产的浪费、损失和滥用,确保企业的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2.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规范业务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3.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可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和重大遗漏,提升会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4. 防范风险和问题。
内部控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内外部风险,防范欺诈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设定明确的责任和权限。
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边界,确保各级员工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2. 严格的记录和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的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记录各项活动和操作,及时报告和传递相关信息。
3. 双重授权和审批。
在涉及到风险较高的业务环节或重要决策时,实行双重授权和审批程序,增加监督和制约。
4. 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
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内部控制的实施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各项控制要求。
2. 分析和评估风险。
内部控制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确保信息披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举措
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和检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 和可靠性。
强化外部监管
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问责和处罚, 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 高风险领域。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 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 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成本效益原则
等级。
压力测试法
4
在极端情况下对系统进行 压力测试,评估系统的稳 定性和风险承受能力。
敏感性分析法
2
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对目标
的影响程度,评估风险敏
感性。
蒙特卡罗模拟法
3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
拟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 损失分布,评估风险大小。
风险应对策略及措施
风险规避
通过改变计划或策略,避免风 险事件的发生。
规范数据处理
企业应对财务数据进行规 范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 整理、分析和解释等,确 保数据质量。
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建设
明确披露标准
企业应明确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范 围,包括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 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平性。
完善披露流程
企业应建立信息披露的流程和机制, 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审核和发 布等环节,确保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保护资产、促进业务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涵盖了一个组织的所有业务和活动,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促进业务运作的高效性和效益,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于一个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资产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保护其资产,包括财务资产、实物资产和知识产权等。
通过确立适当的控制措施,组织能够防止盗窃、损坏和滥用资产的风险。
2. 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消除业务运作中的障碍和问题,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规范流程和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组织能够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和重复工作。
3. 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组织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
4. 防范错误和欺诈行为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机制,组织能够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
5. 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其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建立适当的合规程序和措施,组织能够防止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
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含以下几个组成要素: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意识,以及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支持和推动力度。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基础。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能够确定关键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防范和降低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对特定业务和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为了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法律合规以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实施要求企业明确的制度、流程和责任分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控制,达到防止和减少风险的目的。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这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2.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浪费和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务效益。
3. 提高信息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失真,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机制等基本要素。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情况。
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关键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减少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这包括内部审计、控制程序、监督控制等。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方式。
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 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指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全面监督和检查。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组织实现目标、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一系列控制活动和程序,以确保事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简言之,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政策和程序,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
它涵盖了组织内部的所有方面,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层的职责和义务、员工的行为以及信息系统和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和发现误差和欺诈,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组织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经济效益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风险,避免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2. 资产保护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保护其资产免受盗窃、损坏或滥用的风险。
通过建立健全的控制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其资产的使用。
3. 业务完整性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组织的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通过规范和监督员工的行为,以及建立有效的审核和审查机制,组织可以降低违规行为和不当行为的风险。
4. 信息可靠性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审计机制,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其重要信息,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整体控制氛围和文化氛围。
它包括组织的价值观、伦理标准和道德行为准则,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承诺。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其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授权和责任分离、访问控制、会计核算、审计和审核等方面的控制活动。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内部控制措施,合理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以及减少经营风险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管理层的制定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和解决日常经营中的风险和问题,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不受损失或滥用,防止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1.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管理理念、风险意识、内部控制的意愿和能力,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政策制度等。
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2.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内部控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实施的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以防范和管理各类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程序、访问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业务运营控制等。
4.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管理者建立和维护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包括对内对外的信息披露、报告和沟通,以及内外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及时有效实施和监督。
5. 监督评价:是指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
监督评价包括内部审计和其他监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估和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依据职业操守和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独立、客观和全面的审计活动。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针对组织目标、风险管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需要,通过内部的组织结构、审计制度、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监控和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保护组织财产安全、推动组织运行有效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的一种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确保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决策和运营的有效性,并减少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元素与要素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控制环境:指对组织运营的内部环境进行评估和改进,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风险意识、道德价值观等。
2. 风险评估:通过识别和评估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3. 控制活动:包括自动化的控制措施和手动的控制程序,用于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组织规定的流程和控制要求进行。
4. 信息与沟通:包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内外部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
5. 监控与评价: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层监督和自评等手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的是通过对资金的获取、利用和报告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组织财务目标的管理过程。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
内部控制提供了财务管理所需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手段,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财务风险;而财务管理则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在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各项要素都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和运用。
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财务政策、流程和制度,明确财务目标和职责,规范财务报告和决策,推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
同时,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也互为条件和前提,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财务管理的基础,而财务管理的推进也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持和保障。
四、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效益1. 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流程和程序,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关系一、引言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旨在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合规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而外部控制则是指外部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监控,通过外部审计、监管和评级等方式来保障企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互动。
二、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定义和特点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特点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在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方法,用于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其特点包括: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和自主性。
全面性:内部控制覆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包括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
系统性: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制度和措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
持续性: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控和改进。
自主性:内部控制是企业自主建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和实施。
2. 外部控制的定义和特点外部控制是指外部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监控,通过外部审计、监管和评级等方式来保障企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其特点包括: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独立性:外部控制是由独立的机构进行的,与企业的利益无关,保证了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公正性:外部控制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和监督时,必须遵循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权威性:外部控制机构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其评价和监督结果对企业的决策和信誉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性:外部控制机构通过对企业的监督和评估,可以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的效能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三、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关系1. 目标一致性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共同目标是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企业内部运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外部控制通过监督和评估,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控,保障企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实践方法和组织的概念,已经出现了数十年,而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而且还是一种组织文化,是组织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经营理念,在提高绩效、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资产、减轻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组织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运行基础和结构,把组织内部的权力、职能、责任和程序有机地组合起来,以确保组织的诚信、有效性和高效性。
内部控制的概念包括组织的决策结构、管理层的职责、控制措施的类型和水平、财务报告的准备程序以及管理系统的维护等内容。
内部控制不仅是组织有效管理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是组织自身安全保障、有效实施任务、更加有效利用资源以及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内部控制的内涵很广,是一种有效的组织理念,它涉及到管理层职责、控制环节、控制手段、财务报告准备和维护等内容。
内部控制必须经过详细的规划,实行高效的管理和经营,以保证其高效实施。
因此,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它,特别是在改革中心、财务部和法务部等部门,应积极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稳定增长。
内部控制需要重视控制环节,如预决策、决策、执行、审计等,并要求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将事前的审核、评估和控制环节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检查经营过程中的活动,以确保财务和经营的秩序和合规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确保组织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健全性、真实性和安全性,实现管理主体的责任和职责,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在实现管理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突出秩序性,提高经营及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管理者可以按照预定的规范、步骤和方法来利用资源,实施任务,并严格依据企业的制度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做出客观、合理、可控的决策,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运营环境的复杂化,内部控制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风险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对组织的财务、运营以及合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并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政策。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辨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制定规范流程和操作细节,企业能够有效地识别潜在风险点,减少风险可能对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错误和欺诈的风险。
通过规范会计和核算流程,企业可以避免误判和错误计提,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3.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设定合理的授权和审批程序,企业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操作和资源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4. 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为准则:内部控制要求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行为准则,建立合规的文化和机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三、内部控制管理方法1. 内控环境的建立: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
包括确定和传达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授权与责任相对应;重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员。
2. 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应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控。
通过制定风险清单、流程图和控制矩阵等工具,识别关键风险点,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和风险应对等,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貨錯誤(含送 客戶抱怨
➢調節銷貨單與出貨單
錯商品、數量或 不滿意銷貨服務 ➢應用條碼掃瞄器
地點)
增加商品輸送成 ➢資料輸入之應用控制
或引導之過程
『風險』指威脅實際發生之可能性,可以0~1之機率值
來表示
『暴險度』指威脅實際發生時,所造成之企業損失
企業在規劃與設計相關控制前,應先了解其所面臨之威 脅,才能制定出一套有效之控制制度
•
資訊系統面臨之威脅(一)
企業在規劃與設計資訊系統相關控制
前,應先了解其所面臨之威脅,才能 制定出一套有效之控制制度
➢主管承受預算之壓力 ➢控制造成短視 ➢過分強調短期因素 ➢過分注重容易衡量之因素 ➢有些控制造成權術運用 ➢控制可能引起內部衝突
•
內部控制的定義(一)
根據我國審計準則公報#5,內部控制係 指受查者之組織規劃及其所採用之各種
協調方法與措施,以保護資產安全、提 高會計資訊之可靠性及完整性、增進經 營效率、並促使遵行管理政策,所採行
•
一般之企業曝險
錯誤之簿記 錯誤之會計處理 企業停業 錯誤之管理決策 舞弊與侵占、盜用 法令之處罰 超額成本 資源之損失與破壞 不利之競爭力
•
舞弊與控制
『舞弊』:蓄意之行為,或不忠實之意 圖去獲取不合理或違法之利益
管理當局有責任去預防與揭露舞弊行為 『控制系統』:協助管理當局達成上述
任務
•
控制下之人性面與反作用
可能長久存在而未被發覺
(5)電腦系統提供許多資料分析工具,可協助管理者覆
核及監督系統運作,進而加強內部控制
(6)有些交易可能由電腦自動啟始或執行,這些交易的
授權可能因而缺乏書面的證據或在管理者接受系統 設計時就已確認 (7)電腦處理可能產生一些人工處理所需要的報表和其
他輸出,因此,其他控制的效果有賴於電腦處理控 制的完整性與正確性。例如:電腦產生的例外報告
是否正確,將影響人工覆核例外情• 況的有效性
電腦化資訊系統內部控制的 基本觀念(三)
為了確保電腦化資訊系統具備良好的控制環境 ,組織應該: ➢ 確實控管資訊系統開發專案
➢ 適當分配電腦資源的所有權 ➢ 落實電腦軟體、硬體及資料庫的保管與維護 ➢ 訂定與實施有效的電腦安全與災害復原計劃
•
內部控制之目的
資訊系統面臨之主要威脅為:
➢天然及政治災害 ➢軟體錯誤與設備失靈 ➢無心之錯誤 ➢有意之舞弊或犯罪
•
資訊系統面臨之威脅(二)
根據調查與統計,資訊系統最大之風險與損失 來自於員工無心之錯誤(約佔65%) ,其次為天 然災害之威脅,再其次為舞弊與犯罪
資訊系統面臨之潛在威脅,近年有增無減,主 要原因之ㄧ為主從式區域網路(企業內網路)與 廣域網路(企業間網路)之普及化,因而很多企 業更重視資訊系統之安全控管
•
內部控制VS.八大交易循環
銷貨及收款循環 採購及付款循環 生產及存貨循環 人事薪資循環 融資循環 投資循環 固定資產管理循環 研究發展循環
•
銷售循環之威脅&暴險與控制程序 (一)
威脅
暴險
控制程序
1)銷售給信用不 收不到貨款Fra bibliotek良之客戶
壞帳增加
➢由授信部門核准 賒銷
➢正確記錄客戶帳 款餘額
➢根據美國及我國內部稽核協會之內部稽 核執業準則公報第一號,內部控制之目 的包括:
資訊的可靠性與完整性 政策、計畫、程序與法令之遵循 資產之保障 資源運用之經濟有效 組織目的與營運或專案計畫目標之達成
•
具體之內部控制目的
➢以交易循環為例:
交易業經適當授權 已經發生之交易業已記錄 帳上所記錄之交易真實有效 交易之科目分類適當 交易之評價適當 交易在適當時點記錄 交易之過帳、分類、彙總、調節、及報告之過程適當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2020/3/21
為何需要控制?
確保目標之達成 降低意外之風險 提昇對醜聞之察覺 股東著重公司治理 管理當局之法律責任 高度的管理與員工舞弊事件
•
企業之威脅與控制
『威脅』指不利之潛在事情或情況,若實際發生時,
將對企業造成傷害及損失
『控制』指對於物件、有機體或系統之活動加以限制
保存
(2)交易處理過程由電腦程式控制,具有一致性,可避免
人為錯誤(但程式錯誤將產生交易處理錯誤)
(3)原人工分工改為電腦集中處理,故原分工達成之控制 目標須以其他控制措施取代
•
電腦化資訊系統內部控制的 基本觀念(二)
(4)資料處理過程中人工的介入大幅減少,電腦發生錯
誤及利用電腦進行的舞弊被發現的可能性降低。另 外,應用程式於設計及修正過程所產生的錯誤,也
在設計內部控制時,必須考量相關控制程序的
成本與效益。若要求絕對保證組織目標的達成
,則會使內部控制成本過高,超過其所能產生 的效益(也就是邊際成本大於邊際效益)。因
此,內部控制的設計通常以「合理保證」為目
標。
•
內部控制的基本觀念(五)
企業在設計內部控制程序之前,應先確
認其相關的控制目標,而控制目標又與 營運目標及其所面臨的潛在威脅有關。 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應與組織的目標相 結合,並合理保證將企業所面臨的威脅 與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水準。
•
內部控制的定義(三)
基本觀念:
✓內部控制是一種過程 ✓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受到人的影響,包括
董事會、管理階層及其他人員
✓內部控制設計之目的在於達成組織之目標 ✓內部控制只能合理保證目標之達成
•
內部控制的基本觀念(四)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之前,應先建立適當的內部 控制架構。內部控制架構係指組織建立的政策 與程序,以合理保證組織特定目標的達成。
的任何行動
•
內部控制的定義(二)
根據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readway Commission)研究報告 ,內部控制係指公司董事會、管理當局 、及其部屬為了合理保證下列控制目標 之達成,而採行的程序:
➢(1)營運的效果與效率 ➢(2)財務報導的可靠性 ➢(3)相關法令與規章的遵循
•
內部控制之重要性
降低錯誤及舞弊之可能性 減少違法事件之發生 減低企業失敗之機率 提高企業之競爭力
內稽主要功能 監視組織控制系統之運作
•
電腦化資訊系統內部控制的 基本觀念(一)
電腦化資料處理之主要特點:
利用電腦產生多樣化資訊
電腦化資訊系統與人工資訊系統之差別:
(1)交易(稽核)軌跡僅短暫保存或以電腦可以讀取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