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合集下载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

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

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

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

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

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

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

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

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

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

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

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

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

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

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

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为实现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中央红军分两路前进。

其部署是:红3、红8军团为右纵队,经保和圩、青和圩向嘉禾方向前进;红1、红9军团为左纵队,经梅田向临武、蓝山前进;军委第1、第2纵队及红5军团为中央纵队,随后跟进。

至25日,红军从道县和水口间全部渡过潇水,随后为了调动敌人,寻机渡过湘江,以一部兵力西进永明(今江永)。

桂军副总司令白崇禧为防红军攻取桂林,令其主力南移至龙虎关、恭城一带,阻止红军西进,并防止蒋军乘机进入广西。

这样,全州、兴安-线守军兵力比较薄弱。

据此,中革军委于25日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

当日,红1、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

27日,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的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次日,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

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

此时,后续部队距湘江渡口仅80余千米,但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渡口。

此时,国民党“追剿”军第1路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2路进至零陵(今永州)、黄沙河一线;第3路进至道县;第4、第5路进至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1934年11月28日-12月3日,中央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张 猛 沙彬阳战略转移,欲与湘鄂西的红2、6军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从东面将中.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017.05军事文摘壮烈牺牲。

30日上午,兴安县的桂军增至4个团并对界首渡口浮桥进行轰炸,红军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又再次架起浮桥,确保军委一、二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师参谋长杜中美接替指挥10团后,战至下午也不幸中弹牺牲。

12月1日,红4师在完成新圩阻击任务的红5师配合下,又连续阻击光华铺和兴安北上之敌数十次的进攻,直至中央红军主力过江后才组织部队撤退,向西转移。

全州脚山铺阻击战 11月28日-12月1日,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红军牺牲最大的一场战斗。

刘建绪指挥湘军携紧随其后的薛岳5个师,于27日经黄沙河进占全州。

红1军团长林彪率2个师,兵力不足1万人,于28日全部进入脚山铺阻击阵烈。

红5团2个连伤亡殆尽,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因不愿当俘虏而开枪自杀。

12月1日中午,红1军团按照军委要求完成阻击任务,1师和2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

红1军团与占绝对优势的湘军鏖战4天,英勇的完成了把湘军挡在脚山以北的阻击任务,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团政委聂荣臻和红4团政委杨成武负伤,红5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4000人。

水车地区后卫阻击战 11月26日-12月3日,湘江战役中,红5军团34师作为总“后卫”部队,一直担任殿后的重任,边走边打,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向西进行突围。

11月26日,师长陈树湘受领作战任务:坚决阻击尾随之敌,掩护红8军国民党军企图凭借湘江之险将中央红军消灭. All Rights Reserved.李德、博古采用大搬家似的战略转移方针,使得中央红军在突破湘江时蒙受巨大损失2017.05军事文摘。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

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过境广西,在桂林市全州、兴安、灌阳三县经历了7天的湘江战役。

数万英勇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最终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经由资源、龙胜、灵川向西北进发。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红军在至暗时刻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当时的壮烈场景。

1934年11月底,红军被压在桂北东西纵深8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锥形地带,急迫需要渡过湘江。

12月1日凌晨,光华铺阻击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当天凌晨3︰30,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来一封紧急电报,命令红一、红三军团不惜一切代价抢渡湘江:“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这句军令,至今镌刻在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的墙面上。

“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上到军团总指挥、下到基层指挥员,全都冲锋陷阵、一马当先。

”黄利明介绍说。

据记载,共有14名团以上干部倒在湘江两岸。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在脚山铺阻击战中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

敌人手持刺刀冲过来的时候,他不愿做俘虏,一把夺过警卫员手中的枪,朝自己扣动扳机,献出了年仅26岁的宝贵生命。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部队负责全军后卫,腹部被子弹打穿,昏迷中被俘。

醒来时,他从腹部伤口处把肠子掏出扯断,为革命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军在敌众我寡的湘江战役中能突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部队领导身先士卒,全体战士视死如归,在最危急的时候众志成城,最终得以突破湘江封锁线,为革命胜利保留火种。

经湘江一役,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江。

战斗结束后,群众在江边挖了个大坑,掩埋红军英烈三天,更多的烈士则沉入江底,“其惨烈空前,悲壮绝后”。

面对生死存亡,红军指战员在至暗时刻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湘江之战:红军长征时期最惨烈、最悲壮的历史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双方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集25个师沿湘江构筑了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第四道封锁线。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4师参与了这场战役,红一军团在脚山用阵地战硬顶着国军湘军的进攻,损失6000人。

湘江战役的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0日-12月10日) 湘江战役简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战前概况:1934年11月中旬,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行,向湘桂边境前进。

蒋介石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湘江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湘江战役前,根据蒋介石的安排,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15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由薛岳指挥,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4纵队、湘军李韫珩的第5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

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

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

长征中哪些重要战役战斗的小结

长征中哪些重要战役战斗的小结

长征中哪些重要战役战斗的总结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四路,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这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红25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红6军团(红二方面军)。

长征期间,四路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里,选取四路红军的几个典型战役战斗,从中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绝境求生——血战独树镇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

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26日,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

这一仗,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天气极端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

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得意之笔"这四个字,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给他听的。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湘江战役论文

湘江战役论文

关于湘江战役的调查报告摘要:湘江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以来最险恶、最惨烈的一仗, 也是中央红军整个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虽然中央红军最终以血肉之躯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湘江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信知道点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过湘江是在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说的远些,因该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悲惨的一仗。

是解放军战史上最悲惨地悲壮地一仗。

中央红军从长征初的八万六千人,过湘江后剩下三万余人。

青山绿水桂北大地成了腥山血岭。

在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机械的指挥下,中央苏区丢城失地被步步蚕食被迫长征。

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李德拒绝了毛泽东的不入桂境直入湘境宝庆(今邵阳)诱敌决战的建议后。

下令红一军团抢占道县,并派部队潜入桂境全州一带的渡口侦察。

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得知全州县城空虚只有少数的民团,原因是早在前一天桂军就找借口调走了,于是他亲自一军团二师师部报告了情况。

师参谋长李棠萼当机立断地上报军团部,军团长林彪不敢擅自下令,便向红军总部请示。

博古对军事半懂不懂,向李德请示。

李德对红一军团的请示置若罔闻,很久不予答复。

他说:“进攻全州,既震动湘军又激怒桂军不利于我军乘隙湘江”。

毕竟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内情不熟悉且又一意孤行。

在红一军团二师待红三军团接防界首后火速的赶往全州南面的脚山铺占领公路两侧的山头构筑工事,准备迎击南下湘军。

红三军团同时也在兴安界首的光华铺构筑工事以阻击北上的桂军。

以拱卫和掩护界首,大坪,凤凰嘴等一线的湘江渡口。

悲剧就是这样的开始了.......在红一三军团左右两个轿夫完全摆开构筑好阻击阵地后的三天后,中央纵队还刚入桂境。

不论是红军的前头阻击部队还是后卫的部队都遭到了重创,几乎都是伤亡过半。

很多的后卫部队被堵解在了湘江东岸,没能过江。

其中就有两支大家都熟知的部队:红三十四师和少共国际师。

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用手绞断了自己伤口处的肠子自杀。

长征最惨烈一战的故事

长征最惨烈一战的故事

长征最惨烈一战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那么关于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长征最惨烈一战的故事吧!长征最惨烈一战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当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于北、南两线与湘军和桂军展开殊死战斗的时候,湘江上那条关乎红军命运的通道依旧敞开着。

尽管各部队指挥员已经因部队出现的巨大伤亡而十分焦虑,但是,军委纵队距离湘江渡口仍有二十公里的路途。

二十公里仅仅是野战部队一个短促冲击的距离,但是中央红军各军团接到的电报显示:“军委纵队要完全渡过湘江,至少要在十二月一日的晚上。

”十一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周恩来和朱德赶到了湘江边上的界首,并在湘江东岸开设了指挥部,指挥红军主力阻击国民党军在南北两面的夹击,同时指挥陆续到达湘江边并开始在浮桥上渡江的庞大的军委纵队。

此刻,他们已了解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各个阻击阵地上的情况,他们也收到了各部队催促军委纵队尽快渡江的电报。

但是,根据他们的计算,即使到十二月一日,军委纵队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湘江。

为了确保军委纵队的安全,周恩来和朱德要求红一、红三军团无论如何要把敌人阻击住,以确保湘江上那条通道的完整和畅通。

三十日,天气晴朗。

就在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开始从官山附近向湘江渡口接近的时候,红一、红三军团的阻击阵地在敌人猛烈的进攻下被严重压缩。

红一军团在退守到第二线阻击阵地后,湘军八个师的进攻在火炮和飞机的支援下更加猛烈。

红军前沿阵地上的各团指挥所都已基本失陷,各团团长根据炮弹坠落时发出的声音判断出落点的远近,然后他们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继续指挥战斗。

红军官兵俯在被炸弹炸松的灰土中躲避着弹片,那些还没来得及转移下去的伤员不少被埋在了坍塌的工事里。

红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在向团长们通报要动用师预备队的时候,团长们突然问:“中央纵队渡江了吗”陈光师长回答:“渡了一半!”红一军团指挥部也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了。

原来的后方,现在成了前沿。

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将反击的命令直接下到了团、营,甚至是连。

湘江战役,8.6万红军剩3万: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8.6万红军剩3万: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8.6万红军剩3万: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再没有像湘江战役这样惨烈了,也没有哪一支队伍像红34师这样壮烈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实行战略性转移。

在长征途中,湘江战役无疑是中央红军经历的最为惨烈的一战,出发时的8.6万人,渡过湘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后,只剩下了3万人,损失极其惨重。

而负责为整个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突围殿后的红5军团34师,更是红军作战史上无法述说的惨烈与悲壮。

经过激烈的战斗,除最后只剩下寥寥3人跳崖幸存外,自师长陈树湘以下6000热血将士几乎全部阵亡牺牲。

导致湘江战役历史背景从1933年9月25日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的参谋下,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以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调集了100万兵力(其中50万主攻中央苏区),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步步为营,逐渐压缩中央红军的战略生存空间,力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影响,加上李德、博古“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指挥路线,在国民党军50万兵力“围剿”下,中央苏区损失惨重,不得不于1934年10月放弃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这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发生的原因。

1934年10月10日夜间,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从瑞金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只为渡过湘江为了阻止红军战略转移,蒋介石部署了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是由陈济棠的粤军防守,第二道封锁线,北路为中央军,南路是粤军,由于在1934年10月5日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秘密的《筠门岭协议》,所以,这两道防线均被红军顺利通过。

第三道封锁线同样也是由粤军防守,在守军放弃防地以后,红军主力得以顺利通过,进入湖南零陵地区。

突破这三道封锁线,红军也是付出巨大牺牲的。

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

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

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希望能够帮到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地区,湘江战役爆发。

此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红军最终突破了国x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到11月,已连续突破国x党军三道封锁线,进入了湘南地区。

此时,蒋x石判明了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以薛岳、周浑元两部16个师组成“追剿”军紧紧追击,以桂军、粤军共9个师在湘江两岸进行封堵,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

国x党军虽然调集了25个师的兵力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这些部队派系林立、各有其主,各打各的算盘。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曾向中共中央建议,乘各路国x党军调动之际,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寻歼国x党军一部或一路,变被动为主动。

但博古、李德等人拒绝采纳这些正确建议,一味要求中央红军避战西进,丧失了可能在湘南一举歼灭国x党军一部的有利战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强渡湘江的命令。

为了迅速渡江摆脱危局,中央红军主力昼夜兼程向湘江急进。

11月27、28日,红1、红3军团各一部抢在国x党军之前赶到湘江边并成功渡江,控制了湘江西岸界首至脚山铺一线的渡河点,架设起5座浮桥。

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等地区,迟滞追击的国x 党军。

此时,纵队已进至文市、桂岩一带,距离红军控制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

如果轻装急行,完全可以迅速渡过湘江。

但是,博古、李德采取的是大搬家式的战略转移,甬道式的行军队形,纵队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用了4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

这不仅丧失了有利的渡河时机,而且使负责掩护渡江的红军各部队不得不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致使各路红军都陷入了以少对多、以弱对强的险境,战况惨烈,牺牲惨重。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湘江战役,指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寻访湘江战役古战场,被深深地震撼。

敌我力量悬殊,在被动的情况下,红军硬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了30万敌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聚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迷梦。

那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无数烈士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

湘江战役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意义重大。

湘江战役是长征的转折点,它不仅在军事上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更重要的是,红军开始反思战略思想的错误,开始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

湘江战役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70余年过去了,历史的沧桑早已淹没了昔日的硝烟,但湘江精神的旗帜却跨越历史的时空永恒地飘扬,那样光彩照人!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震撼:湘江突围:生命创造的奇迹湘江无语,默默流淌。

这条不宽也不大的河流因为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而闻名于世。

那一年的寒冬,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

2006年8月下旬,湘江战役发生后72年,记者驻足在湘江岸边,心潮澎湃。

碧绿的湘水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

然而,72年前,就是这条波澜不惊的河流,几乎葬送了年轻的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八万六千余人撤离苏区,连续打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界。

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包围全歼于湘江东岸地域”。

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作者:李蓉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02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0月21日至25日,中央红军各部从江西信丰南北先后渡过桃江,突破由粤军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

因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此前派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同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的代表在江西寻邬(今寻乌)进行会谈,达成必要时相互借道等协议,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进入广东境内时,陈济棠部基本上没有堵截。

11月5日至8日,红军分三路纵队,由湖南汝城和广东仁化县的城口之间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11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湖南郴县、良田、宜章和广东乐昌之间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

此时,国民党军为把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先后调集国民党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由何键的“追剿军”与粤军、桂军相配合,凭借湘江天险,设置第四道封锁线,组织五路部队,从四面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湘江战役的主要作战地是兴安、全州、灌阳3个县,均属广西桂林地区,是湘江的上游。

因为湘江的名称,许多人误以为湘江战役发生在湖南。

敌军不仅在广西灌阳、兴安以北至全州地域集结了桂军5个师准备进行堵截,还有湘军刘建绪率领的第一路“追剿军”4个师、薛岳率领的第二路“追剿军”4个师又1个支队,日夜兼程分别由黄沙河、东安及零陵地区急赴全州地区沿湘江布防;周浑元率领的第三路“追剿军”4个师占领道县,尾追红军;李云杰率领的第四路“追剿军”2个师和第三路相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尾追;第五路“追剿军”李韫珩部1个师协同粤军、桂军,由郴县向江华、永明(今江永)开进。

长征途中的故事:血战湘江

长征途中的故事:血战湘江

长征途中的故事:血战湘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而壮阔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壮丽凯歌。

那你知道长征途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长征途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途中的故事: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

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

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

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

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

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

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

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征文

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征文

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最惨烈的一站--湘江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而开展的战役。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湘江战役异常的惨烈,但其历史意义也非常巨大。

通过查阅资料等了解,发现历史与意义具体为以下: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

“兵贵神速”本为兵家常理,渡河作战尤其如此!遗憾的是,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为此却做了一个反面注脚。

离开中央苏区之后,由于李德、博古等人指挥呆板,以致红军的动向很快被敌军所察觉。

为了防止中央红军前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在横亘湘桂两省的湘江沿岸布下重兵。

即便如此,红军仍有迅速通过这道封锁线的机会:由于国民党军之间的内部矛盾,桂系首领白崇禧曾私自修改作战计划,使得整条防线一度出现了缝隙。

而这个情况,也曾为红军侦察部队获悉并向上反映。

然而,由于此时的红军高层毫无时间观念,加之队伍中非战斗人员比重大,“坛坛罐罐”太多,以致每天行军不过十几华里。

如此拖沓的如果就是:红军将士虽经浴血奋战并最终渡江西去,但付出了伤亡过半的惨重代价不说,还被迫改变最初的战略计划改去贵州。

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第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的结果。

在干部中强烈要求改变错误领导的情绪,经过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第二,湘江战役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

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并非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得很清楚的。

李德是洋人,有一套错误军事理论,红军干部被视为“土包子”,除了像彭德怀这样的人敢顶撞他外,许多干部是敬畏他的。

如果说第五次反“围剿”像广昌战役的失败使一些干部开始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有所认识的话,那么湘江战役的惨烈结局则使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改变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形成了共识。

在1934年的什么战役中

在1934年的什么战役中

在1934年的什么战役中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它是红军将士英勇血战的英雄篇章,影响深远,教训深刻。

蒋介石在湘江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1月中旬,实施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利用和粤军陈济棠达成的“借道”协议与蒋介石部署围堵的国民党军不到位的空隙,相继突破了国民党在江西、广东、湖南等地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向既定目的地湘西前进。

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蒋介石搞不清楚红军的战略意图,举措犹疑,但在红军通过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前,他判明红军突围的战略意图是“仍取肖党旧径”,即循肖克率领红八军团西征路线前往湘西与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于是,在11月1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追剿西窜股匪,务须歼灭湘、漓水以东地区。

”为此,他部署16个师77个团近30万人的兵力,配备空军实施侦察和轰炸,利用宽阔的湘江“天堑”构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一举将红军歼灭。

由此,在中央红军周围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左有粤军数万人布防在连州、星子一带;右有薛岳率“中央军”五个师正向零陵与红军作平行前进;前有湘江,已被湘、桂军阀近十个师封锁;后有周浑元“中央军”四个师,湘军李云杰两个师、李韫珩一个师追击。

征程中的中央红军面临非常严峻的军事形势。

“大搬家”错失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有利时机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继续西进,11月22日先头部队长途奔袭占领潇水西岸的最大渡口——道县,24日又攻克江华水口圩。

25日,中央红军大部从湘南道县与水口间渡过潇水。

蒋介石在潇水“围歼”红军的计划破产后,严令桂、湘两军按原定计划,对已过潇水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潇水的红军余部进行堵截,务必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

11月25日,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了从湘南强渡湘江、进军桂东北的作战命令。

中央红军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军委纵队和八、九军团随后,五军团后卫的态势向湘江前进。

缅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湘江战役永垂千古”:血色湘江

缅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湘江战役永垂千古”:血色湘江

缅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湘江战役永垂千古”:血色湘江“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如血,此声呜咽。

”83年前的今天,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敌人对渡江红军发动全线进攻,最后过江的红八军团损失尤为惨重,碧绿的江水被红军的鲜血染得通红。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时战略转移以来最惨烈、最关键的一役,也是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以往战争题材的朗诵抒情诗作品较少触及。

十九大前夕,广西桂林军休中心50余名离退休干部,集体朗诵《血色湘江》,以真实的战争历史为依托,以湘江战役为主线,采用人声哼鸣和合唱等形势与朗诵巧妙结合,运用“立足当代,回望历史”的抒情方式,在时空交错和遥相辉映的背景中,重现红军长征途中最悲壮的历史影像,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展现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气概。

谨以此诗纪念湘江战役打响83周年。

血色湘江——12.1”纪念湘江战役83周年作者/高原红朗诵/一舟(“前进!前进!我们必须淌过这条滚烫的河流!必须赶在翻滚的浪花坍塌前,突出重围……”)领:那个拂晓,山林嘶鸣,江水咆哮,八万六千匹脱缰的战马,背着秋风桀骜地奔向远方……那个夜晚,寒风呜咽,落叶萧萧。

我手捧英雄的史诗,小心翼翼翻开一页又一页浸满泪水的稿纸我心中是满血复活的千军万马——挥师南下,左突右挡女合:踏碎一堆又一堆坚硬的白骨男合:撕开一道又一道铁桶般的布防……领:这一仗啊,好惨烈——敌人的机枪吐着饥饿的红信子!我看见那些无名的战友打翻求生的欲望,勇敢投入滚滚波涛!手挽手,唱着共产《国际歌》像一只只扑火的飞蛾,顺着风的烈焰,瞬间像钢铁一样熔化!这是我亲眼所见到的啊大刀一挥,肠子一拉,大地喑哑,空气瞬间石化领:我亲眼目睹了红艳艳的江水合:越来越湍急,哗啦啦,越流越快……领:我亲眼看见师长陈树湘,合:越战越勇,唦唦作响,箭步如飞……领:当枪炮声远去当湘江里的鲜血渐渐沉淀女合:当秋天的果实跌落大地的怀抱男合:当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合:当湘江的子孙沐浴着火红的霞光;领:请原谅我迈着仓促的步伐,像一叶扁舟,莽冲直撞!让我朝着湘江的源头三叩首吧!久违的故乡,我思念的爹娘,原谅我吧!来年枫叶红了,我就回家!合:回家!回家!红沉沉的厚土波光粼粼的江水,滴在左岸的片片血花,请原谅!原谅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原谅红八军团和三十四师;原谅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灭!原谅我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原谅一根根青冈木堵住了你万马齐喑的血管!那样一个夜晚,我躲在悲愤的角落里与湘江抒情,写一根飞天的红飘带写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突然,地壳颤抖,大地在裂变合: 地壳颤抖,大地在裂变鲜血红透的江水兀然直立起来一座巨大的石碑直指天穹!编后语: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

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

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

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

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

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

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

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

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
中央红 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 . 发生在 1 9 3 5年 5月 2 4 H、 2 5…州 . 2 5日上午 . 红 1 【 羽笫 1
营营长孙继先率 “ 十七 勇士” 在枪林弹雨 中, 以一条术舟 f } 强 从安顺场渡 ,
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 。 撕开了一个缺 口, 为红 沿大渡河两岸
地 位
渡办水之战 . 是遵 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 中央和红军的领
导地位 后, 毛洋东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 , 在毛泽东 的军事 生涯中具有重 要 『 J _ q 渡赤 水技, 一 i 在1 9 3 5年初 , 作 战区域主 要在贵州 、 四川 、 云 南三省交界 的办 水河一 带 = { 个多月时间里 , 毛泽东指挥 中央红军 , 按照机 动灵活的 拽l I l } } 战水, 打 得赢 就打 . 打 不赢就走 , 在办水河两 岸穿梭往来 , 纵横驰骋于 4 O l 厅敞 从一 . 往运动中创造 战机。红军 历经大小 4 0余次战斗 . 成功摆脱 了国 【 党军的 追堵戗 , 创造了 以弱胜强 的奇迹 , 也从根本上扭 转了长征 以来的
遇 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火 、
湘江战役 的惨重失利 , 促使 更多的红军指战 员认 识到 “ 左” 倾 险主 义给
党和红军 带来的危害 为后来召r 丌遵 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 得意之 笔” 这 4个字 。 是英国元帅蒙哥 马利在 1 9 6 0年访问中国时 , 毛泽 东说给他听I . I 勺
被动局晰 、
毛泽东军事生涯 的 “ 得意之笔 ”—— 四渡赤水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 9 3 5 年1 O月 , 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 , 毛泽东 写下 《 七 ・ 长征 》 这 一 壮丽诗篇。诗中写道 : “ 金沙水拍云岸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 } ] 一句i _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

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

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4天。

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

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

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

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

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

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