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算式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算式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通过列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注意培养学生联贯地、有顺序地进行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应用题.难点:在列综合算式中学习正确地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复习(1)300减去180除以3的商,差是多少?(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师:根据我们刚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本题求的是差,那么要弄清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00是被减数,180除以3的商是减数.请同学口述列式,老师板书.300-180÷3=300-60=240师:同学们,我们要把这道题改编成求商是多少?想一想应该怎样叙述,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互相进行启发,发表个人看法.讨论后,请同学把改编后的题叙述一下,老师把事先写好的题,贴在黑板上. 300减去180,再除以3,商是多少?请同学口述本题分析过程.(这道题是求商是多少,首先弄清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300减去180是被除数,因为被除数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要加小括号先算.“再除以3”是除数.被除数÷除数=商.)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列综合算式解两步运算的文字叙述题,大家掌握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三年级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默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独立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300-180=120(棵)120÷3=40(棵)请讲一讲300-140是什么意思? (剩下多少棵)再说一说120÷3是什么意思? (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师:请同学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发现了什么?(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根据题意要求“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应该怎样理解呢?(也就是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应该用除法计算.被除数是300-180的差,除数是3,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次要浇的棵数) 请同学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300-180)÷3=120÷3=40(棵)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订正时老师板书)请同学讲一讲这个等式的意义.(三)巩固反馈投影出示:1.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列综合算式解答)读题、审题,弄清把哪些树平均栽5行?(58+67)÷5=125÷5=25(棵)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列式.2.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默读题,独立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订正.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人62+62×2=62+124=186(人)请讲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用三年级人数(62人)加上四年级人数(62×2).就可以求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师:很好,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图后讲一讲:(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也就是三年级的人数是1份,四年级人数是2份,三、四年级一共是(1+2)份,求一共去了多少人,也就是求(1+2)个 62人是多少)62×(1+2)=62×3=186(人)有哪些同学用这种方法解的?很好,肯于动脑筋.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列分步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还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3.在正确列式后面画“√”,错误列式后面画“×”.(1)中、高年级听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A.84+84×3 B.84÷3+84( ) ( )C.84×(1+3) D.84×3-84( ) ( )(2)把20个鸡蛋放在篮子里,称得鸡蛋和篮子一共重1250克.如果篮子的重量是350克,每个鸡蛋平均重多少克?A.1250÷20-350 B.(1250+350)÷20( ) ( )C.(1250-350)÷20 D.1250-450÷20( ) ( )(3)某机床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机床850台,下半年生产机床980台,全年生产机床的台数是计划生产的2倍,去年计划生产机床多少台?A.850+980÷2 B.(850+980)÷2( ) ( )C.(850+980)×2 D.850+980×2( ) ( ) 作业:第 97页 7, 8小资料〔应用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是指取材于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科学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通常是指用四则运算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简化和模拟.应用题作为一种数学问题,就要具备要求解答的数量方面的问题和能够解答此问题的必要条件.这种问题和条件,以及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决定了应用题的解法.应用题能够体现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用数据说明问题,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素材.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所学的内容,对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有重要作用.〔应用题的分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两大类.在复合应用题中,按解题方法分类,又可分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通常把只要用一步计算就能求出答案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把要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求出答案的应用题叫做复合应用题.在复合应用题中,按照传统的算术解法,有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或有特定名称的应用题,习惯上称为典型应用题;其余的称为一般应用题.引入方程以后,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则典型应用题和一般应用题的区别就不大了.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的基础上学习用综合算式解答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所以这节课着重放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讲授时采用例3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笔.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⒈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⑴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⑵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5001505(500150)5=50030=3505=470=70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⑵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⒉以旧引新出示: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
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1203=40(棵)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① 教师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②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⒈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演示课件出示例4)下载例4: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
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提问: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说出: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
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
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教师提问: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学生独立动手列式)订正并且板书:(300-180)3=1203=40(棵)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的是什么?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所以这样列式。
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doc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应用题,依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出示下面文字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75与25的和乘78,积是多少?二、探索知识,领悟方法1、学习例4,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如果学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就让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解答这样的两步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
如果学生都是分步解答的,教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用综合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应该怎样列算式?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做出补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议。
最后教师小结: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实际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独立思考: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和解答两步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题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知识,掌握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300-180=12031203=40=1203=40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苏教版数学《两导两练高效学案》六年级上册试卷
苏教版数学《两导两练高效学案》六年级上册试卷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苏教版数学《两导两练高效学案》六年级上册试卷1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页情境图)。
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想,怎样设计调查表?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导言本教案专注于教授学生如何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解题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一般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问题首先,向学生介绍一般两步应用题的题目,并通过与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并通过列出综合算式的方式进行求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将提供一些范例,并逐步分解和解答。
范例一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
他又买了4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2元。
请计算小明总共花费了多少钱。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将小明购买苹果和香蕉的费用分别表示为两个算式:苹果费用 = 2个苹果× 3元/个香蕉费用 = 4个香蕉× 2元/个然后,我们将这两个算式相加,得到小明的总花费:总花费 = 苹果费用 + 香蕉费用将具体数值代入算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小明总共花费了多少钱。
范例二问题:小红有一些钱,她花了四分之一买了一本书,又用剩下的90元花了五分之三买了一架飞机模型。
请问小红原先有多少钱?解答:我们可以设小红原先有x元钱。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算式:购买书的费用 = 小红拥有的总钱数× 1/4 购买飞机模型的费用 = (小红拥有的总钱数 - 购买书的费用) × 5/3然后,我们将这两个算式相加,得到小红原先的总钱数:小红拥有的总钱数 = 购买书的费用 + 购买飞机模型的费用将具体数值代入算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红原先有多少钱。
步骤三:练习题为了巩固学生对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掌握,我们将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刚学的解题方法,逐个解答练习题,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和核对答案。
三年级数学: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三年级数学: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一)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文字题,并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难点: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和、差、积、商等术语。
在□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和、差、积、商都等于16.□+4=16 □-4=16□4=16 □4=16填出后,请依次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
例: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综合算式)请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这道题求什么?(求差是多少)师:要求差是多少就必须知道什么?(被减数和减数)师:请找出这道题里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50是被减数,80乘以3的积是减数)师: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应该先求出减数,也就是 803的积。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道题不能一步求出差是多少,必须先求出减数,再求差。
如果把这两步合起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怎样列?350-803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义:因为求的是差,所以用被减数(350)减去减数(803)。
然后根据列式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350-803,先算乘法803=240,再算减法,用350减去240,求出的是差。
符合题意。
师:如果我们把上面的题,改成求积是多少?应该怎样叙述。
(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
老师巡视时可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集中讨论请学生叙述。
(写在黑板上)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师:请根据上题的分析方法,试着说一说怎样列式。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动笔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统一认识:这道题是求积是多少,首先确定谁是被乘数,谁是乘数。
根据题意,被乘数是350-80的差,乘数是3,被乘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计算350-80,所以要加上小括号。
(350-80)3=2703=810师生共同检查。
深化理解根据350-803如果不改变计算结果,能不能换一种叙述方法,想一想,怎样叙述,互相讨论一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答:在一个混合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2、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2)454=180 280+180=460(3)2706=45 99045=2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后,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例4。
三年级学生要浇300棵树,已经烧了180棵。
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训练;三年级浇300棵树,分两次完成:先浇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浇完。
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2)让学生独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浇? 300-180=120(棵)②平均每次要烧多少棵? 1203=40(棵)答:平均每次要烧40棵树。
(3)引导列综合算式。
先由学生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
然后提问: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
如300-180=120,1203=40。
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议论并指导列综合算式。
议论300-1804:①在这个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除有减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②按照题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减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数)③题目要求先、后算的顺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一致,怎么办?(加小括号)2、小结。
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用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今天教学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两步计算的算式组合起来,这就叫列综合算式解答。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复习:
1、一支钢笔30元,4支钢笔多少钱?
答:4支钢笔元。
2、学校组织36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9辆车,每辆车可以坐多少名学生?
答:每辆车可以坐名学生。
练习:
1、在15×10÷3中,先算()法,再算()法;630÷90×4 先算()法,再算()法。
乘除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依次计算。
15×10÷3 630÷90×4
= =
= =
2、光明小学买来6块磁性黑板,花了432元。
学校计划再买20块,需要再花多少钱?(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需要再花元。
3、体育用品厂2个车间2天生产乒乓球拍380个。
照这样计算,2个车间15天生产多少个乒乓球拍?(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2个车间15天生产个乒乓球拍。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五课时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教材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例题通过“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提出问题“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借助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理解不同综合算式的含义,并在运算顺序有争议时让学生明确算式中有加法,乘法这两级运算的运算规则。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体会到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在练习时循序渐进,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答,再到直接列综合算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53-54例4。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应用的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法与学法:师: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
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全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投影仪,堂练本。
一、复习引入1、把下列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45-40=5 5×4=20(2)35-28=7 14÷7=2(3)87-63=24 24÷6=4列出一个式子,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说说列式的方法,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复习列综合算式,找准新知生长点,体会小括号的用途,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四解决两步运算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四解决两步运算问题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四涉及到解决两步运算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和计算,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个示例问题及其详细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问题一:一桶水有32升,小明用了5升水浇花后,一共剩下多少升水?解答一:首先,我们计算小明用了5升水后,剩下多少升水。
这可以通过32减去5来得到答案。
即32 - 5 = 27。
因此,小明用了5升水后,还剩下27升水。
问题二:小红有一些糖果,她分给小明4颗,然后自己还剩下8颗。
原来小红有多少颗糖果?解答二: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小明得到的糖果数量(4颗)和小红还剩下的糖果数量(8颗)来计算小红原本有多少颗糖果。
为了得到小红原本的糖果数量,我们可以通过小明得到的糖果数量和小红还剩下的糖果数量之和来计算。
即4 + 8 = 12。
因此,小红原本有12颗糖果。
问题三:一本书原价是48元,现在打8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解答三:这个问题同样包含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打完折后的价格。
打8折意味着价格将以80%的价格出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原价乘以80%来计算打完折后的价格。
48 * 80% = 48 * 0.8 = 38.4因此,打完折后的价格是38.4元。
问题四:小明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是200元,商家打了9折后,又额外减价50元,最终小明花了多少钱买自行车?解答四:这个问题也包含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打完折后的价格,然后再减去额外的减价。
打9折意味着价格将以90%的价格出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原价乘以90%来计算打完折后的价格。
200 * 90% = 200 * 0.9 = 180然后,我们再从打完折后的价格中减去额外的减价。
180 - 50 = 130因此,小明最终花了130元买自行车。
通过这些示例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两步运算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将问题分解成多个步骤,然后依次计算即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运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能够解决简单的一步计算问题。
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列式计算、综合运用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教学难点:1. 分析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式。
2. 理解并掌握综合算式的运用。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引导学生回顾一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师讲解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问题、列式计算,逐步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4. 巩固: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拓展提高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2. 板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例题、练习题、拓展提高题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3. 拓展题:布置一些拓展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解决两步运算问题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解决两步运算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综合算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运算符号的使用和数学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解决各种复杂的运算问题。
其中,两步运算问题是综合算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两个运算步骤,得出正确的答案。
一、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算1、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一个算式中完成多次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17 + 22 - 15 + 10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运算的先后顺序。
根据数学运算的结合律和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我们可以将上述算式进行拆分,然后按照顺序进行计算:17 + 22 - 15 + 10 = (17 + 22) - 15 + 10 = 39 - 15 + 10 = 24 + 10 = 342、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一个算式中完成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如:50 - 20 + 15 - 5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学运算的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50 - 20 + 15 - 5 = 30 + 15 - 5 = 45 - 5 = 40二、乘法和除法综合运算1、乘法和除法连乘连除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一个算式中完成多次乘法和除法运算。
例如:5 × 2 ÷ 4 × 3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运算的先后顺序。
根据数学运算的优先级原则,我们可以将上述算式进行分段计算:5 × 2 ÷ 4 × 3 = (5 × 2) ÷ 4 × 3 = 10 ÷ 4 × 3 = 2 × 3 = 62、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一个算式中完成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例如:8 ÷ 2 × 4 ÷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学运算的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8 ÷ 2 × 4 ÷ 2 = 4 × 4 ÷ 2 = 16 ÷ 2 = 8三、综合运算综合示例1、综合加减乘除运算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一个算式中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综合运算。
列综合算式解两步计算文字题
题组(一) 1、填 空
用文字叙述 20减去7的差
16加4的和
10乘5的积
30除以6的商 40与60的和
用算式表示 20-7 16+4 10×5 30÷6 40+60
2、填 空
加数 + 加数 = 和
= 被减数 - 减数
差
因数 × 因数 = 积
= 被除数 ÷ 除数
商
题组(二) 1、说一说运算顺序
540-150×2
1
80-45+5
1
2
2
50×20÷5
1
2
2、列式计算
(1)80乘3的积是多少?
80×3=240 答:积是240 。
(2)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350-240=110 答:差是110 。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特征。 2、懂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基本运算关系。 3、学会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能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1)思考:问题求什么?必须先算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积
(350-80)×3
因数 因数
=270×3 =810
想 ;“350-80”所得的差是因 数,3也是因数。要先算“350- 80”,就要加上小括号。
1、列出综合算式,算出结果。 题组(四)
500减去60与80 的和,差是多少?
500-(60+80)
情感目标:进一步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
题组(三) 想一想 合作学习
1、例3 350减去80乘3的积,差是多少? (1)问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已知哪个条件?哪个条件没有直接
告诉? (3)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怎样列综合算式?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两步运算的解题思路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两步运算的解题思路在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中,两步运算是一个常见的考察内容。
解题思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介绍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两步运算的解题思路,并举例说明。
首先,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应该注意关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如果没有理解清楚题目,学生极有可能解答错误。
接下来,解题思路的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步骤。
在解答两步运算的题目时,学生应当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确定需要进行的运算步骤。
可以根据题目中的顺序进行运算,也可以根据运算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步骤顺序。
举例来说,假设题目为:求24的一半再加上12的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答:首先计算24的一半,即24÷2=12;然后将12与12相加,得到的结果为24。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和运算规则。
例如,先进行乘法和除法,再进行加法和减法。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规则,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解答两步运算题目。
另外,解题思路的第三步是进行运算,得出结果。
在进行计算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计算方法。
例如,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要注意进位和借位,乘法的运算要注意对齐和竖式计算,除法的运算要注意整除和余数等。
最后,解题思路的第四步是进行结果验证。
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应该对结果进行检查,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逆运算、估算和代入验证等方法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两步运算的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步骤、进行运算和结果验证等步骤。
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关键: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递等式计算。
(1)942-136divide;8times;20 (2)146times;13-360divide;6(3)73586-16940+40780-50245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
2、文字式题。
(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2)37加上16,得多少?(3)350减去80,差是多少?(4)350减去80,得多少?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二、新授。
1、引言。
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
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2、教学例3。
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
(2)提问:这一道题与刚才口算的第(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50减去了什么?减去了多少?怎样列式?被减数减数350-80times;3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times;3。
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times;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doc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2、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分析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依题意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出示下面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23-15312+30-1520+103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通过谈话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方法1、学习例3,出示题目: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组织研讨,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小组汇报,进行总结。
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时,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1从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所以先算出803。
○2从条件入手分析,350减去的是80与3的积,所以先算803。
......教师根据小组间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
教师:如果我们将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弄清方法。
观察例题和改编后的题目,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三、反馈练习,掌握方法1、从练习二十一中选两道题目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被减数-减数=差被乘数乘数=积350-8033=350-240=2703 =110=810。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总第节教学内容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时间第周第课时月日课前准备PPT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奠定基础。
2、如何分析文字题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题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问题,理解并掌握如何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要考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还有多少个没烤?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好!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去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授新知1、出示完整的例4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生:一共要考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烤9个,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学生举手发言学生就着图说一说题意及问题已烤考好36个剩下的一共要烤90个面包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烤了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那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所以这道题,我们要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每份是9,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每次烤9个,烤几次?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4。
(1)90-36=54(个)还记得我们前边列这个算式时,求得是什么?(没拷的面包有多少个)(2)54÷9=6(个)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个我们用的是分步解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90-36÷9 (90-36)÷9 = 54÷9 = 54÷9=6(次) =6(次)讨论:第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的列式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文字题,并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难点: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和、差、积、商等术语.
在□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和、差、积、商都等于16.
□+4=16□-4=16
□×4=16□÷4=16
填出后,请依次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例: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请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这道题求什么?(求差是多少)
师:要求差是多少就必须知道什么?(被减数和减数)
师:请找出这道题里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50是被减数,80乘以3的积是减数)
师: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应该先求出减数,也就是80×3的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道题不能一步求出差是多少,必须先求出减数,再求差.如果把这两步合起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怎样列?
350-80×3
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义:因为求的是差,所以用被减数(350)减去减数(80×3).
然后根据列式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350-80×3,先算乘法80×3=240,再算减法,用350减去240,求出的是差.符合题意.
师:如果我们把上面的题,改成“求积是多少?”应该怎样叙述.
(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老师巡视时可有目的的进行指导)
集中讨论请学生叙述.(写在黑板上)
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
师:请根据上题的分析方法,试着说一说怎样列式.(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动笔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统一认识:这道题是“求积是多少”,首先确定谁是被乘数,谁是乘数.根据题意,被乘数是“350-80”的差,乘数是3,被乘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计算350-80,所以要加上小括号.
(350-80)×3
=270×3
=810
师生共同检查.
深化理解
根据350-80×3如果不改变计算结果,能不能换一种叙述方法,想一想,怎样叙述,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归纳几种叙述方法:
(1)350减去3乘80的积,差是多少?
(2)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
(3)350减去80的3倍,差是多少?
(4)350减去3个80,差是多少?
师:根据一道文字叙述题,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但不论怎样变化,分析思路仍然是从问题入手.
做一做: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400-(170+80)=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16+24)÷8=
每个同学在本上做,几个同学做在玻璃片上,订正时备用.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思路.
师生共同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时,要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弄清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没有直接给出的,哪部分要先算.列式时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反馈
1.在□里填上数,再列综合算式.
列式:________列式:________
列式:________列式:________
2.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17+18)×7=245
(2)35×4=140
280+140=420280+35×4=420
(3)270÷6=45
990÷45=22990÷(270÷6)=22
(4)47+18=65
65÷13=5(47+18)÷13=5 3.判断.(准备“√”“×”反馈牌)
(1)325比8除416的商多多少?
325-8÷416
()
(2) 416除以8的商比325少多少?
416÷8-325
()
(3)24与26的和,乘以8,积是多少?
24+26×8
()
(4) 18加17的和,除以5,商是多少?
(18+17)÷5
()
4.列式计算.
(1)130加上15乘以18的积,和是多少?
130+15×18
(2)130加上15的和乘以18,积是多少?
(130+15)×18
(3)14乘35的积,除以70,商是多少?
35×14÷70
(4)14乘以35,减去70,差是多少?
14×35-70
思考题
1.12乘32的积减去240除以181的商,差是多少?
32×12-240÷18
2.1008除以42的商加上65与14的积,和是多少?
1008÷42+65×14
解这样三步运算的文字叙述题,也是从问题入手分析.
1题是求“差是多少”,弄清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用被减数-减数=差.
2题是求“和是多少”,弄清谁是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加数=和.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基本解题思路的一种,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其他的解题方法.
作业: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初次学习两步文字叙述题扫清障碍,首先复习和、差、积、商的意义,(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理解两步文字叙述题搭桥铺路.
学习新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讨论、探索、试说、试做等方法,使学生从中悟出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的分析方法:“从问题入手”寻找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
最后的思考题是为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教学时,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