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记录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及方法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及方法一、引言在临床工作中,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的指导至关重要。
液体出入量的准确记录是临床护士和医生的基本工作之一。
本文将探讨液体出入量记录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并分享个人对此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二、液体出入量记录的临床意义1. 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液体出入量的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通过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判断患者的水分摄取和排出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液体不足或过多的问题。
2. 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液体出入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
患者的液体摄入减少可能是因为不适、口干或呕吐等原因,而液体排出增加可能是因为尿量增加或出汗等原因。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3. 指导液体治疗:液体出入量的记录可以指导液体治疗。
通过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临床需要,制定合理的液体治疗计划。
对于水负荷过多的患者,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量可以避免液体过负荷引起的不良反应。
4. 判断尿量和尿液性质:液体出入量的记录可以提供宝贵的尿量和尿液性质信息。
通过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可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代谢情况。
少尿、无尿或尿频等情况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
三、液体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常用的液体出入量记录方法:1. 准确计量液体摄入量:记录患者从各种途径摄入的液体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管饲液等。
在给予液体摄入时应使用准确的器具,如注射器、液体计量杯等,避免直接使用眼测或估计的方式。
2. 准确记录液体排出量:记录患者各种途径的液体排出量,包括尿液量、呕吐物量、引流液量等。
对于尿液量的记录,应当注意尽量减少误差,可以使用尿量计或尿袋,避免漏量或重复计量。
3. 注意各种途径的液体计量单位:对于不同途径的出入液体量,要使用相应的计量单位。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以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中常用的出入量统计方法和记录方式。
一、出入量的统计方法1. 现场观察法:通过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实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出入量变化较大的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但需要医护人员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2. 计量法:通过使用称重器、尿量计、引流袋等器械来直接测量出入量。
例如,测量尿液排出量时可以使用尿量计,测量呕吐物时可以使用称重器。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适当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巧。
3. 计算法:通过计算患者摄入和排出液体的数量来统计出入量。
例如,可以记录患者进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排尿、排便、呕吐等的次数。
然后根据相应的计量单位,计算出入量的总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较快地获取出入量数据。
二、出入量的记录方式1. 手工记录:在纸质或电子表格上手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手工记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容易出现记录错误和遗漏的情况。
因此,在记录时需要仔细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并及时修正错误。
2. 自动记录:使用电子出入量记录系统来实现自动化记录。
这种方法通过连接称重器、尿量计、引流袋等器械与电子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并计算出入量。
自动记录的优点是准确、快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需要适当的设备和系统支持。
3. 移动记录: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专门的出入量记录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需要保证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图表记录:使用图表来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
可以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将时间和出入量数量作为横纵坐标。
图表记录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入量的变化趋势,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结:出入量的统计和记录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摘要: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临床意义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2.排出量记录3.特殊情况处理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2.液体补充与纠正正文: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两部分: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2.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摄入量记录时,需注意记录每种液体的溶质名称。
如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其他液体依此类推。
若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
2.排出量记录排出量记录时,以毫升为单位,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3.特殊情况处理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对于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的患者,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起到关键作用。
2.液体补充与纠正通过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医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出入量情况,根据需要调整补液方案,避免水中毒或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出入量评价规范范文
出入量评价规范范文
1.出入量观察
出入量观察是指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入量和排出量,包括饮食、药物、静脉输液和尿液、呕吐物、大便的排出量等。
对于需要准确评价出入量的患者,应该使用量杯、尿壶等工具进行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出入量的记录
3.情况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出入量的评价,医务人员应注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对异常情况进行准确记录。
如有需要,应及时汇报给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注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包括患者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湿度、水肿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评价患者的体液状态。
4.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出入量评价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相关知识包括了解不同疾病导致的出入量异常情况、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药物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等。
医院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务人员对出入量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
5.准确性与标准化
出入量评价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操作步骤,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出入
量数据错误。
同时,医院应建立出入量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出入量评价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6.出入量评价与治疗方案的关联
7.多学科合作
总结起来,出入量评价规范的重要性在于准确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提供科学的依据进行治疗。
医务人员应注重出入量观察和记录,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与治疗方案相结合,多学科合作,以提高出入量评价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切实的贡献。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输入量:包括各种液体的饮食、静脉输液、输血等。
2.输出量:包括尿量、排出物、呕吐物、引导排尿的尿袋等。
3.出血量:包括术后出血、创伤出血、鼻出血等。
4.排便情况:记录病人的大便次数、性状、质地等。
5.其他漏出物:如呕吐物、引流物等。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使用专用记录表格: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表格,准备好记录项目的名称、单位和记录时间点。
2.记录频率: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要,通常每4小时或8小时记录一次。
对于重症和需要严密监测的病人,可以每小时记录一次或更高频率。
3.准确记录:护士在记录的时候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特别是关键数据,如输液量应该准确点滴滴数,尿量应该准确记录到毫升。
4.迅速反映变化:出入量记录是一个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累计和统计:根据每次记录的数值,把输入和输出的数值进行相加累计,或者进行统计处理,以及时评估体液平衡的情况。
6.交班记录:出入量的记录也是交班的重要内容之一,交班时应该把当天的出入量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变化、异常情况以及相关处理情况。
三、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在记录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好手套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隐私:在记录出入量的时候,护士需要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如拉好窗帘,避免他人的窥视。
3.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评估病人病情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在记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了解仪器操作:一些医疗设备如尿袋等,需要护士掌握正常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来说,科学、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出入量是护士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医护人员才能及时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出入量是指患者24h内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
出量: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包括:包括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引流液等。
记录患者出入量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导致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有误差,影响患者的治疗,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了解患者病情、协助诊治至关重要。
进行出入量管理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
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酎、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公式:出入量平衡=24小时入量-24小时出量(若为正值则为正平衡,负值则为负平衡)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临床记录液体出入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
临床记录液体出入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临床记录液体出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详细而准确的记录对了解病情、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是基础护理质量的标志之一。
在实践中记录出入量容易产生误差,我们抽取了2005年4~7月的48份病历296天的出入量记录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4~7月的住院患者中抽取住院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5~92岁。
了解其每日摄入、排出情况,并将病历中出入量记录单的填写内容与实际摄入、排出量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48例患者24 h液体出入量准确的评估,发现记录内容及计算准确的只有20例,占42%,记录不准确的28例,占58%。
说明此项工作的内涵质量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分析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对这项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多依赖患者和家属提供的资料,未正确掌握记录方法,以及在质量管理上未重视控制等因素所致。
3 记录出入量中出现的问题(1)未按要求及时总结出入量:调查中,该项问题最多,48例患者中14例存在此问题,未按时总结造成漏记。
(2)护理人员对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责任心不强、计算方法不准确,存在少记、多记、漏记,此项占8例。
(3)记录时添加1组液体时记录1组液体入量,总结时只将记录的液量相加,而未按实入量计算,致使总结的入量与实际入量不符。
特别是输入营养液的患者,交班时剩余液量可能在500 ml以上,实际入量不准确,影响对病情的观察。
(4)对患者出入量监控不严,出入量记录资料来源部分或全部依靠患者或家属提供。
(5)对粪便、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
(6)护士宣讲不够,导致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记录出入量,陪护间交代不清而错记、漏记。
量化管理在心内科专科出入量记录中的应用
专业实践拓展量化管理在心内科专科出入量记录中的应用一、背景液体出入量是指24h内摄入量与排出量。
入量是进入体内的量,包括液体、饮食、水等;出量是从人体排出的所有液体分为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显性失水包括患者的大小便、汗液、引流液、穿刺液、呕吐物、出血量等。
非显性失水是指皮肤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
出入量的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基础护理工作之一⑴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作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⑵。
心内科记录出入量的患者多,例如心衰心梗、病危患者均需记录出入量。
出入量的平衡对心血管患者尤为重要,因此准确记录并统计24h出入液量是护士的必备技能之一。
但我科目前记录出入量并不规范,而出入量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以便观察机体需要和消耗是平衡及治疗效果;可以调整治疗措施,对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供给等,随时进行调整,保证疗效。
准确的记录出入量能有效控制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果不能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将给病情发展造成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错误判断,给治疗措施带来不利,因此准确记录出入量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状调查针对心内科2016年4月11日至4月17日记录出入量399次,进行了调查,测量及记录不规范306人次,规范率仅有23. 4%,所以流程的制定刻不容缓。
主要存在问题:1、不能准确记录固态食物含水量,而且护士重视度不够;2、科室没有电子秤和食物含水换算量表;3、患者家属依从性较差,未认识到其重要性。
三、原因分析1、人员认知:护士对记录出入量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护士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人员提供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护士不能一直在患者身边,需要家属提供资料记录,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或少记。
部分患者家属不配合或不愿意买尿壶或量杯。
护理人员对出入量记录内容把握不一。
出入量记录解决方案
汇总丨出入量记录解决方案及赠书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刊日前在“中国护理管理”微信平台有奖征集解决方案。
经整理,今日将这些方案或建议汇总如下,感谢护理同道的积极参与!解决方案一方案提供者:陈盼盼,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出入量由谁记?大多数人认为,患者在医院住院,所有的护理包括记出入量理所应当由护士来完成,现实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其宗旨是通过医护人员教育、培训,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中的中心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医院治疗很重要,可后期的居家自我管理更为重要。
为住院患者记录出入量是护士的本职工作,可如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能让患者掌握此项工作,而护士只起督促、指导作用,能使此项工作准确地完成,对患者日后的疾病管理无疑是有益的。
因此,我觉得,在患者能够掌握记出入量的基础上,可以由患者来完成,护士在其中主要起指导、督促的角色。
2出入量怎么记?24h入量包括输液/输血/饮水和食物含水量,24h 出量包括显性失水量和不显性失水量,其中显性失水量包括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引流液、伤口渗出液,非显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每日约 300-500ml(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除外)。
入量:(1)放置固定的电子秤于固定位置,家属对每次摄入的固态食物进行称量,记录食物重量,根据食物含水量表进行换算。
(2)制定统一的食物含水量对照表,贴在电子秤旁边便于查找对照,并分发给每一位需记出入量的患者,增强其认知度。
(3)制作食物模型,加深对食物含水量的参照。
(4)饮水时使用带刻度的杯子。
出量:(1)准备一个小桶,排每日7 时至次日7 时的小便于桶内,次日7 时,测量总量。
出入量记录规范
出入量记录规范一、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记出入量的内容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所有液体量。
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即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显性失水:大小便量、出血、呕吐量、胃肠减压、穿刺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等。
非显性失水(隐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
(隐形失水量850ml:皮肤蒸发—350ml,体温每升高1度,皮肤蒸发增加3-5ml/kg; 呼吸失水—500ml,气管切开后呼吸道蒸发量是正常的2-3倍)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还要结合病理情况考虑:剧烈腹泻、大量呕吐、肠瘘、高热、出汗、气切等。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四、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量约1000~1500ml、固体食物水约700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ml、大肠排出约150ml、呼吸蒸发约350ml、皮肤蒸发约500ml,共计2000~2500ml正常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
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17ml/h 称为少尿。
尿量每日少于100ml则为无尿。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出入量记录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准确记录患者的输入和输出情况有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规范的出入量记录能够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下面我将从出入量记录的目的、要求以及操作流程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出入量记录的目的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是为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2.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等器官的工作情况;3.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4.预测患者的趋势,提前做好安排;5.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辅助诊断与治疗。
二、出入量记录的要求1.准确性:记录人员应该准确记录患者的所有出入量,如病人摄入的液体、食物、静滴的药物,以及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等。
不应疏漏,更不应私自篡改和伪造记录。
2.及时性:记录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不可拖延。
应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完整性:应记录患者的全部出入量,不可遗漏任何重要内容,及时添加补充信息。
4.一致性:记录人员应统一使用相同的单位、数值表示形式,避免产生混淆。
同时,所有记录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以保持一致性。
5.注明特殊情况:如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等情况,应在记录中注明特殊情况,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6.示意明确:应该用相应的符号、缩写等清晰明确地表示出入量类型。
并保证记录的易读性,避免产生歧义。
三、出入量记录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患者使用之前,准备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应包含: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输入项目(液体、食物、静滴药物等)和数量;输出项目(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和数量;特殊情况记录等。
2.出入量监测:记录人员要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尽量采取定时、定量、定部位的方式进行记录。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时间:参加人员;原则:明确重要性、选择好工具勤沟通记录、与时给反馈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
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入量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
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
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
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
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①固体食物含水量: 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出量出量,主要包括尿液,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渗出液等。
每班交班前,护士应清空尿袋与引流袋,将尿量、引流量和呕吐总量纪录在出入液量登记表上。
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对呕吐物、汗液、引流液与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与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等不易测量的无形失水量的漏记。
接下来汇总一下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出量:①尿量:用有容量的专用量杯量取,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或是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②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③粪便量:100~300 g/d 含液量约 150 mL, 若为稀水便应排入便盆, 再倒入量杯, 酌情加已知容量水, 量取总量后减去已知水容量既得粪便含水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一、出入量记录的要求:1.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每天至少记录4次,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增加次数。
2.出入量记录应准确、规范、全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每次记录应包括时间、出量、入量、特殊情况等内容。
4.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大便、胃液、引流液等,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血制品、胃管喂养、其他管路喂养等。
5.特殊情况包括输血、切口引流、剧烈呕吐、大量失血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二、出量记录的规范:1.尿量:准确记录每次尿量,包括尿量的颜色、味道以及是否有氨臭味。
如有尿失禁,可使用尿模进行收集,尽量减少误差。
2.呕吐物: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味道等,如有胃内容物呕吐,可记录胃液量。
3.大便:记录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等,如有大量腹泻,可使用尿不湿或便盆进行收集。
4.引流液:根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量,包括有管引流、引流漏、引流量等。
三、入量记录的规范:1.口服液体: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2.静脉输液:记录静脉输液的类型、输液速度和输液时间。
3.血制品: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量以及输血时间。
4.胃管喂养:记录胃管喂养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5.其他管路喂养:如胆囊引流、胸腔引流等,记录相应的输入量。
四、特殊情况记录:1.输血: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时间以及输血量。
2.切口引流:记录切口引流的量数和性状。
3.剧烈呕吐:记录呕吐物的量数和性状。
4.大量失血:记录失血量和输血情况。
五、附加说明:1.出入量记录要及时进行,每次记录后应在记录单上签名,并在记录单上写明记录人、记录时间和日期。
2.如果有多人参与记录,必须在记录单上注明每人记录的内容,并由各自签名确认。
3.出入量记录单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和核对。
记录单要整洁、规范,内容清晰易读。
六、出入量记录的意义:1.及时了解患者的水分平衡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脱水、水过负荷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床出入量计算存在问题分析
记录问题
护士问题
记录单不完善 量小易被忽略
对患者宣教不够 责任心不强
认识不足
不统一 不标准
测量工具问题
患者及 家属问题
不重视 不配合
未掌握计算方法
改进措施
护士问题
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
单位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饼干 油条 煮鸡蛋
83
菠萝 100
86
苹果
100
68
柚子 100
85
梨子
100
71
广柑 100
88
常见问题
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人员 提供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护士不能一直陪伴病人,需要家属提供一些资料, 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多记或少记。
2 使用不准确的量具: 临床引流袋虽有刻度,但实际数量并不准确,尤 其是两刻度之间更难估算准确。
2 12 30
松花蛋 藕粉 鸭蛋 馄饨 牛奶 豆浆
蒸鸡蛋 牛肉 猪肉 羊肉 青菜
大白菜 冬瓜 豆腐 带鱼
单位
含水量 原料重量(g)
(g)
1个
60
34
1 大碗
50
210
100
72
1 大碗
100
350
1 大杯
250
217
1 大杯
250
230
1 大碗
60
260
100
69
100
29
100
59
100
92
100
2 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向他们讲解记录 出入量的必要性。多次宣教,教会他们记录的具体 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临床医学中,准确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出入量记录可以提供医生和护士们患者体液平衡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准确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
首先,出入量的记录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出量记录和入量记录。
出量指的是患者的尿液量、呕吐物、大便、伤口渗液或引流液等从体内排出的液体量。
入量指的是患者通过口服、静脉输液、胃管、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或其他管路输入的液体量。
其次,对于每种出量和入量种类,需要准确记录其数量、时间和性质。
数量一般以毫升(ml)为单位,时间需记录完整的时、分,性质则包括颜色、质地、气味等信息。
例如,尿液量应记录为每次排尿的毫升数,呕吐物和大便量应记录为每次呕吐或排便的毫升数,伤口渗液或引流液量应按照每次更换或测量的毫升数记录。
第三,出入量的记录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般为每1小时或每4小时进行一次记录,并及时更新到患者的病历中。
如果监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或患者存在明显的液体平衡问题,出入量的记录间隔可以缩短至每半小时或每小时。
第四,为了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尿液量的测量,可以使用尿量计或容量尿杯进行。
对于呕吐物和大便量的测量,可以使用称重尿杯或称重纸巾等容器进行。
而对于引流液和渗液的测量,可以使用瓶装尿袋或瓶装标准容积管进行。
测量时应保持仪器干净、无菌,并在每次使用前后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第五,注意特殊情况下的出入量记录。
如果患者存在漏尿或尿失禁的情况,应借助尿布计算尿液的量。
对于吸入性肺炎或气管切开的患者,也需要记录气管分泌物的数量。
在给予静脉输液时,需要记录每袋输液的总容量,并监测滴速和输液剩余量。
最后,出入量记录需要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及时评估,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补液、调整输液速度或更换引流器等。
总结起来,准确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对于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非常重要。
出入量的记录
糊状 (5080&)
便秘 (5-15%)
正常排 便(20-
30%)
稀便 >80%)
大便失 禁
(>80%)
大便含水量
正常成人便量300g, 约含水150ml
每日摄入量的记录
• 饮水量 • 食物中的含水量 • 输液量 • 输血量
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
单位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饼干 油条 煮鸡蛋
96
100
97
100
90
100
50
常见水果含水量
名称 重量(g) 含水量(g) 名称 重量(g)含水量(g)
西瓜
100
79
葡萄 100
65
甜瓜
100
66
桃子 100
82
西红柿
100
90
杏子 100
80
萝卜
100
73
柿子 100
58
李子
100
68
香蕉 100
60
樱桃
100
67
橘子 100
54
黄瓜
100
常见问题
3 对于易收集的易记录,但对于难收集的或需要 进行换算的,记录比较困难。如:尿失禁、出 汗、切口渗液、发热、气管切开、呕吐腹泻等。
4 液体的计算错误:如重复记录或累加错误。
5 其他因素:如不熟悉事物的含水量,不重视静 脉注射或口服药液等。
采取的措施
1 护士要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工作。 不能单靠经验,要依据真实数据来记录。
Thank You!
2 12 30
松花蛋 藕粉 鸭蛋 馄饨 牛奶 豆浆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的出入量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反映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希望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工作。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记录表格。
通常情况下,出入量记录表格会由医院提供,护理人员需要仔细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并确保记录表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出量的记录。
出量通常包括尿量、呕吐量、引流量等。
对于尿量的记录,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尿量杯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在表格上。
对于呕吐量和引流量,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标准的容器进行收集,并及时记录在表格上。
在记录出量时,需要注意保持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次出量情况。
接着,入量的记录。
入量通常包括饮食摄入量和输液量。
对于饮食摄入量,护理人员需要记录患者每餐的摄入情况,包括饮食种类、摄入量等,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对于输液量,护理人员需要记录每次输液的种类、速度和总量,并及时记录在表格上。
在记录入量时,也需要注意保持连续性和准确性,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次入量情况。
最后,统计和分析。
在完成24小时的出入量记录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记录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出入量的总量,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同时,也可以根据出入量的记录情况,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输液计划,以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总之,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介绍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记录技巧,提高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24h出入量护理记录单
24h出入量护理记录单1.引言1.1 概述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是医疗护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工具,用于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出入量情况。
出入量是指患者所摄取的液体和排出的尿液、呕吐物、大便、引流液等生理液体的总和。
通过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摄入量、排出量和液体平衡。
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血制品输注、营养液等患者所摄取的各种液体,排出量则包括尿液、呕吐物、大便、引流液等患者排除的各种液体。
通过计算患者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医护人员可以得出液体平衡情况,进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使用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时,护士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
摄入量需要准确记录患者所摄取的各种液体的种类、用量和时间,排出量则需要详细记录患者排出液体的种类、量和时间。
在记录出入量时,护士需要保持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避免遗漏或错误。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出入量情况的监测和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液体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液体平衡失调的情况,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出入量记录也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重要依据,能够向他们直观地展示患者的液体管理情况。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系统将逐渐被引入临床护理中。
这将进一步提高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护理指导。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挖掘出入量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等之间的关联,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
在引言中,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为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