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

合集下载

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 动物和植物的互相依赖 C. 植物间的竞争关系 D. 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答案: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下面哪种生态类型被称为“水域生态系统”? A. 草原 B. 沙漠 C. 河流 D.森林答案:C. 河流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什么? A. 从植物转移到动物 B. 从食物链的下层到上层 C. 从阳光到植物再到消费者 D. 从消费者到分解者答案:C. 从阳光到植物再到消费者二、填空题1.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数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生态位2.一段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只有约________被高级消费者所利用。

答案:10%三、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种群密度与生态位宽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个体数量的密度,它会影响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影响生态位宽度。

种群密度较高时,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导致资源利用的增加和生态位宽度的减少;种群密度较低时,资源利用会减少,生态位宽度会增加。

2.解释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答案: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物种多样性还可以促进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平衡,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此外,物种多样性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四、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平衡答案:生态系统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能够得到保持和维持。

2.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域或整个地球上,各类生物及其遗传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

以上为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

基础生态学考试

基础生态学考试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生活型谱:指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的一个系列。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
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

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

牛翠娟基础生态学摘要:一、引言二、牛翠娟的生平介绍三、基础生态学的概念四、基础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五、基础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六、结论正文:【引言】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牛翠娟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对基础生态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牛翠娟的生平和基础生态学的相关知识。

【牛翠娟的生平介绍】牛翠娟,女,1936 年出生于四川资阳,1959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她长期从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生态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牛翠娟曾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生态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基础生态学的概念】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涉及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

基础生态学关注的问题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等。

【基础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基础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分布、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基础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生态规划与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通过应用基础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牛翠娟教授对基础生态学的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础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制定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生态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基础生态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 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
大气候: 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 气候,是由大范围因 素所决定,如大气环 流、地理纬度、距海 洋距离、大面积地形 等。
1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
大环境,如不同气候的地理区域,影响生物的生 存与分布,产生不同的生物群系。
反之,根据这些生物群系的特征,可以区分各 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3)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分为:
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4)按生态因子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为:
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性因子比较
种 群 出 生 率 变 化
非密度制约
导致种群出生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 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具有调节种群密 度作用
种群密度梯度
1、最小因子定律 稀少的又为植物需要的元素。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 的营养元素,即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 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 根本因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生物 种类或生态因子。
1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征——主导因子(非等价性) 春化作用:低温对越冬植物成 花的诱导和促进作用
冬小麦
1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征——阶段性作用
1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征——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1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
1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各 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 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因 子就是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可以是因为最小量,也可以是过量。

2024版基础生态学教案完整版

2024版基础生态学教案完整版

01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Chapter生态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数量、空间配置)和功能结构(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指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保存自然资源、推动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美学、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

02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Chapter群落概念及特征描述群落定义群落特征群落演替过程分析演替阶段演替概念通常包括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环境特征。

演替机制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湿地植被030201典型植被类型介绍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旨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类型包括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保护对象和管理要求。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包括划定边界、限制开发、监测巡护、宣传教育等,这些措施共同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03种群动态与调节机制Chapter种群概念及特征描述种群定义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模型解读J型增长模型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被称为J型增长。

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N0为初始数量,λ为增长倍数,t为时间)。

S型增长模型在自然界中,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增长往往呈现S型曲线。

其数学模型为:dN/dt=rN(K-N)/K(r为内禀增长率,K为环境容纳量)。

种间关系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种间关系类型影响因素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作用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被捕食者对捕食者的影响0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Chapter0102030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探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意愿调查法生态足迹法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分析05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安全问题Chapter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热浪等频发,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基础生态学相关课程设计

基础生态学相关课程设计

基础生态学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描述生态因素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学生能掌握生态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生态学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生态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等表达方式,清晰、准确地描述生态现象和解释生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在探究生态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态度,增强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对生态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生态学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理论,掌握生态学基本方法,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系统性的生态学知识尚需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培养其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述2. 生态因素:气候、土壤、光照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态因素3.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的定义、类型及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4.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的构成,食物网的结构与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教材章节:第四章 食物链与食物网5.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

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

牛翠娟基础生态学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牛翠娟
2.牛翠娟的研究领域:基础生态学
3.基础生态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4.牛翠娟在基础生态学领域的贡献
5.牛翠娟的学术影响
正文
牛翠娟,一位在生态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生态学。

那么,什么是基础生态学呢?
基础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表现。

具体来说,基础生态学关注生物群落结构、生态过程、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牛翠娟在基础生态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她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涉及植物生态学、水生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多个方面。

在她的众多研究成果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她对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她的这项研究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牛翠娟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生态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她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知名学者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讨生态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同时,她还致力于推动我国生态学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态学人才。

总的来说,牛翠娟是我国基础生态学领域的一位杰出学者。

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还为我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
1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是一门建立在生态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以及其他科学学科的基础上的研究。

它着眼于定量研究生物种类的分布、种群密度和过度变化,以及从动物到植物的行为和繁殖等方面,从而探讨动植物的环境生态变化特征。

基础生态学的原理是有关物种毒性,物种关系,生态体系功能和多样性,食物网结构,乔木植物熔炉,昆虫放大器,用藩篱过滤体系,森林核心保护,土地利用模式,土壤特性,区域用地变化,生物指标,物种和社区物理力学,气候变化等。

基础生态学的目的是分析和描述地球上不同类型的生物体系,探讨其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量化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变动,以及研究不同物种或种群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和适应能力。

研究基础生态学的作用在于:侦查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特征,查缉破坏生态系统质量的行为,辩析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生态学互动的基础理论;从而实现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延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基础生态学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学科,它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改善环境和贮备自然资源提供科学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基础生态学复习精华

基础生态学复习精华

二、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按交叉学科划分: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和生态经济学等。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可不必答下面的)1)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形态及体色有显着的影响。

2)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3)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动物对不同光质有不同反应。

4)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5)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6)光照强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在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4.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内后代个体的(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整理)基础生态学.

(整理)基础生态学.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的基本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后人的补充:(1)Liebig定律只在极严格的稳定条件下才能应用。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不能应用。

(2)各因子之间有替代作用。

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多或易于吸收,就会影响到数量少的那种物质的利用率。

耐受性定律:1913年美生态学家V.E.Shelford 认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后人补充:A每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

B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是不同的。

C不同的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是不同的。

D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时,对其他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

2、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如光强变化→温度改变→湿度改变→蒸发、蒸腾改变。

(2)主导因子作用:组成环境的所有生态因子不是等价的,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然有一个或两个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这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就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含义有二种:①从因子本身来说,当所有因子的质和量相等时,其中某个因子的变化,能引起生物全部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如静风→暴风。

②由于某类因子的存在与否和数量变化,从而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改变。

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光周期中的日照长度等。

(3)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也即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

如低温对某些作物的春化作用是必要的,但在后期是有害的。

基础生态学(第1章生物与环境)

基础生态学(第1章生物与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种群数量与环境
种群数量受环境资源限制
01
种群数量增长受限于环境的资源供给,如食物、水源和栖息地
等。
环境容纳量
02
在一定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被称为环境容纳
量。
环境变化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03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多样性和稳定性。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THANKS
生理适应
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 适应,如沙漠植物的节水 适应、动物体温调节等。
行为适应
生物的行为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动物的迁移、捕 食等行为。
PART 0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气候与生物
温度和生物分布
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的温度范围, 因此气候温度影响生物的地理分
气候因子
包括温度、湿度、降水 等,影响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分布。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包括土壤类型、pH值、 肥力等,影响植物的生 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
包括地形地貌、海拔等, 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
布。
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 系等,影响生物的生存
和竞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适应
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骆驼的驼峰、鸟 类的翅膀等。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4.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春化作用。

9.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会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而这个温度就是发育阈温度。

10.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11.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12.相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E)之比。

13.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4.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5.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绪论美国生态学家E. Odum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模型研究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第二章能量环境生物对光的适应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响应。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外温动物内温动物休眠形态上的适应第三章物质环境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集合种群:生境斑块中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生物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去逐步稳定地扩展。

1 种群和分布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均匀分布主要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在自然情况下,均匀分布最为罕见。

成群分布种群内个体分布不均匀,形成许多密集的团块状。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集群行为。

2 存活曲线●I型:凸型,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大型哺乳动物和人)●Ⅱ型: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如一些鸟类●Ⅲ型: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和松树●大多数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在Ⅱ型和Ⅲ型之间变化;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则接近Ⅲ型。

基础生态学全

基础生态学全

一、选择题1.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 )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2.3.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把“生态学”这一术语引入科学研究。

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答:①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还可细分,如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等。

②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新产生的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

③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

④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

⑤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

2.简述生态学发展经历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主要特点为;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朴素的整体观;(2)生态学的建立时(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主要特点:当时的科学活动强调科学调查和科学研究,生态理论开始形成,并有了明确的生态学定义;(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特点:生态学理论形成、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四大学派”出现;(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主要特点:研究层次向微观和宏观发展:分子、基因和生物圈及宇宙,研究手段的更新:便携式仪器出现、自记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同位素、“3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等,研究范围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基础生态学第四版开卷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生态学第四版开卷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生态学第四版开卷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生态学的重点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1.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层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研究可获得大量全面、过程复杂,条件不真实的资料。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获得的资料可靠性结果分析较可靠,有别于现实。

重复性强,过程简单,研究逼近现实。

4. 基础生态学的自学方法:首先,少买一堆没用的书,看的越多就越没方向。

自学更需要一份靠谱的预习资料。

其次,要确定一下提纲,从每个点去层层切入,别一下子跟翻天书一样过一遍。

重点来了,哪里不懂补哪里。

最后,建议学完之后加以练习测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

以上是基础生态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生态学绪论美国生态学家E. Odum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模型研究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第二章能量环境生物对光的适应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响应。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外温动物内温动物休眠形态上的适应第三章物质环境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集合种群:生境斑块中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生物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去逐步稳定地扩展。

1 种群和分布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均匀分布主要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在自然情况下,均匀分布最为罕见。

成群分布种群内个体分布不均匀,形成许多密集的团块状。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集群行为。

2 存活曲线●I型:凸型,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大型哺乳动物和人)●Ⅱ型: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如一些鸟类●Ⅲ型: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和松树●大多数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在Ⅱ型和Ⅲ型之间变化;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则接近Ⅲ型。

3 种群增长模型(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离散型增长模型种群连续增长模型(2)logistic 种群增长模型5 种群的波动及调节机制(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折衷观点(2)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行为调节——温一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内分泌调节——克里斯琴(Christian )学说遗传调节——奇蒂(Chitty )学说第五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种群中不能解释为自然选择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 生活方式的现象 选择系数的计算 )1(KN rN dt dN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地理隔离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种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

●独立进化两个被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

●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

第六章生活史对策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体型大小对策R-选择和K-选择●r-选择种类是在不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因而使种群增长率最大。

●K-选择种类是在接近环境容纳两的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因而适应竞争。

●r-选择: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K-选择: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r -对策和K -对策在进化过程中优缺点● K -对策种群竞争性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 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

但一旦受危害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由于其低r 值种群恢复会比较困难。

● R -对策者死亡率甚高,但高r 值使其种群能迅速恢复,而且高扩散能力还可使其迅速离开恶化生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种群。

r 对策者的高死亡率、高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更有利于形成新物种。

第七章 种内和种间关系生态位:指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 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 种间竞争: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 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能存能生能繁殖二维生态位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Lotka-Volterra模型(1)模型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dN1 /dt = r1N1(1-N1/K1- αN2/K1)dN2 /dt = r2N2(1-N2/K2- βN1/K2)竞争的结局:●物种1被挤掉,物种2取胜而生存下来●物种2被挤掉,物种1取胜而生存下来●物种1和物种2取的共存的局面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1 .K1>K2/ β K2<K1/ α1/K1< β/K2 1/K2 > α/K12. 1/K1> β/K2 1/K2 < α/K13. 1/K1> β/K2 1/K2 > α/K14. 1/K1< β/K2 1/K2 < α/K1第八章群落组成与结构1 同资源种团(guild):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2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机体论学派个体论学派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是基于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假设而推导出来的=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概率=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

第九章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水生系列、旱生系列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顺序发生的。

旱生演替系列环境条件极端恶劣的岩石表面或砂地上开始个体演替观和经典演替观第十一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的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生态金字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使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为止。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结构: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初级生产: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其提供的生产力为初级生产力。

●次级生产:异养生物再生产过程,提供的生产力为次级生产力●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水、淡水)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能量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单向流动的,不可逆。

第十三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2 碳循环包括的主要过程●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碳循环(carboncycle)氮循环(nitrogen cycle)泥碳 煤大气中CO 2CO 2碳化作用石油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腐烂扩散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第十五章 应用生态学人类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有1/3到1/2的陆地面积已被人类活动所改变 ● 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浓度提高了30% ● 人类固氮量已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了可用总量的1/2 ● 地球上大约1/4的鸟类物种已经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陆地陆地 其它 动植物蓝藻浅层死有机物溶解死有土壤中无机氮库丢失于深层沉积中动植物 活体共生或 自由生活 的固氮 微生物死有机体陆河流带生物固氮大气库 N 2大气库 HN 3,NO,NO 2,N 2O ,工业固氮(汽车,化肥,电厂)脱氮 闪电 化学反应海洋火 山 作 用降 水大气●接近2/3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过捕或捕尽水域生态系统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例如富营养化原因、危害、对策等●最大持续产量MSY模型的价值和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伦理或道德价值(ethical value)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