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氧”的症状

合集下载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不少朋友计划长足到西部、到高原,体验旅途,放飞心情。

其中一些人因从未到过高海拔地区,心里没底,压力很大;在过去的活动中,也曾出现因缺乏足够的高原适应知识而引发的危险事例。

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岛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⑦HIV的增殖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A.①⑥⑥⑧B.①④⑥⑧C.②③④⑥D.②④⑤⑧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T细胞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C.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具有抗原处理等功能3.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D.脑脊液中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4.科学家在寻找激素,并确定其分泌部位的实验中,用了很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可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C.研究公鸡性腺功能的阉割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D.沃泰默认为盐酸刺激胰腺神经,促使胰腺分泌胰液5.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B.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C.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D.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可促进细胞b分泌激素③6.图表示受刺激后,某时刻神经纤维上①~⑨连续9个位置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mV。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假期作业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假期作业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假期作业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一、单选题1.新冠疫情当前,通过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维持健康状态的必要条件。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肺泡腔内的CO2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刚烈运动时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血浆中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D.浆细胞识别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2.“醉氧”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B.醉氧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醉氧的发生与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D.醉氧患者输入生理盐水时,大多数Na+进入细胞内液3.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下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B.严重腹泻导致人体血浆渗透压下降,出现稳态失衡C.在生物体内部,负反馈调节机制是机体能够自我调节的基础D.稳态失调常见有高烧、中暑、空调病、高原反应等症状4.下列与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CO2是机体代谢产物,需及时排出体外,不参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系统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中只有血浆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6.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态平衡中。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内环境所有理化性质的维持都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内环境稳态可通过反馈调节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杀菌属于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激素的合成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作用⑤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 ②④⑤B. ①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3.空气中的O2要进入的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A. 8B. 9C. 10D. 114.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B. 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 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 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HCO3-,HPO42-的含量有关B. 缺水状态下,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直接导致的疾病D. 内环境中的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与能量代谢没有关系6.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图乙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 ②→①→②→③B. ②→③→②→①C. ③→②→①→②D. ③→②→①7.2019年成都“世警会”的赛场上,运动员听到枪声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 电信号→电信号B. 电信号→化学信号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 化学信号→电信号8.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分别是()A. K+外流、Na+外流B. K+内流、Na+内流C. K+外流、Na+内流D. Na+外流、K+内流9.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

醉 氧

醉  氧

醉氧文章来源:老顽童家用制氧机氧疗团队,研究欧美最新氧疗科技、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注重家庭氧疗的方向、方法。

通过翻译解读大量文章,希望站在氧疗科学的前沿。

同时也把这些文章呈现给大家,共同分享。

补氧切忌过急、过量。

家用氧气机的氧浓度一般93%左右,每天早晚半小时到一小时,调节氧气流量从低到高渐进。

因为人使用鼻插管吸氧,伴随着大量空气,并非纯氧,氧流量≤4升时,不会涉及醉氧和氧中毒问题。

使用高流量氧气每分钟≥4升,属于医疗用氧,剂量一定遵照医嘱。

纯氧实际上是一种保健和康复药物,补氧必须有原因。

W. Spencer博士发表在《美国医师协会杂志》上:“氧气不足意味着生物能源不足,可能导致任何威胁生命的疾病,从轻微疲劳到癌症。

氧气不足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已经牢固确立。

”补氧的原因很多:1. 刺激大脑活动2. 更高的警觉性3. 提高能量水平4. 提高身体强度5. 耐久力6. 血液排毒7. 减轻压8. 平复焦虑9. 缓解紧张性头痛10. 解决不规则的睡眠模式11. 帮助心血管活动12. 防止乳酸堆积13. 加强免疫系统任何物质摄入量过多,对人体都能产生不好的影响。

过多的氧气会让人感觉眩晕,就是我们常说的醉氧。

人体已经适应了大气中氧的水平,空气中氧含量是21%左右。

当氧气水平提高时,人体需要适应,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应环境),平均1到3天。

也就是说人在补氧时,氧流量的设置应该从低渐渐转高。

这个结论可以得到反向证明,从高原到平原,人容易醉氧,因为人体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低气压以及低水平的氧气,到达平原后对正常的氧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适应。

假设在正常大气压力下,得到太多的氧气,会导致血液中的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是正常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因为细胞使用二氧化碳维持最佳pH值(酸性)。

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必须平衡,氧气过度会导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降低。

这种低水平的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向大脑,这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和情绪变差:包括头痛、嗜睡、混乱、醉氧。

醉氧的血氧值

醉氧的血氧值

醉氧的血氧值
醉氧是由于从高海拔地区回到低海拔地区后,身体需要适应变化的气压和含氧量,而产生的类似醉酒的症状。

在醉氧的情况下,血氧值会下降,但通常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具体来说,醉氧的血氧值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在正常范围之内,也可能会低于正常范围。

如果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就属于低氧血症,这是需要进行治疗的。

醉氧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胸闷、呼吸急促、喉咙疼痛等,通常在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几个小时内出现,并在数天内逐渐消失。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为了避免醉氧的发生,建议在回到低海拔地区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同时,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充足,以帮助身体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

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中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症状判断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

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醉氧和高反的区别?

醉氧和高反的区别?

醉氧和高反都是高原反应的表现,但是它们在症状和发生的原因上有所不同:
1. 高原反应(AMS,Acute Mountain Sickness):
-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失眠等。

- 原因:高原反应是由于身体暴露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导致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引起的生理反应。

通常在登山或高原旅行时出现,尤其是突然升高到较高海拔地区时容易发生。

2. 醉氧(HAPE,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和高山性脑病(HACE,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 症状:醉氧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咳嗽、发绀等肺部症状,而高山性脑病则表现为严重头痛、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 原因:醉氧和高山性脑病是高原反应的严重形式,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氧气稀薄导致的身体器官水肿。

醉氧主要影响肺部,导致肺部水肿,而高山性脑病则影响大脑,导致大脑组织水肿。

总的来说,高原反应是指身体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不足
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而醉氧和高反是高原反应的严重形式,分别主要影响肺部和大脑,症状更为严重并可能危及生命。

在高海拔地区活动前,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应该谨慎防范并尽量减缓升高的速度,以避免出现高原反应及其严重后果。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3.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5.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物质一般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醛固酮、神经递质B.胰蛋白酶、钠钾泵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D.CO2、尿素6.图1表示向清水中分别滴加HCl、NaOH后,清水pH的变化;图2表示向血浆中分别滴加HCl、NaOH后,血浆pH的变化(图中HCl、NaOH的浓度均为0.1mol/L)。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所用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C.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7.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和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甲状腺中的细胞和下丘脑中的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C.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减小D.机体在寒冷环境下通过血管收缩等方式途径减少散热,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下的散热量2、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B.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3、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

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甲图,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受体分布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受体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乙图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B.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增加,避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有关C.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D.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多巴胺与神经元a轴突末梢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性下降,将增加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4、乙酰胆碱(ACh)的受体有M、N两种类型,位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与ACh 结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肌苷、红景天、西洋参等一些抗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药物,还是有一定辅助效果的。

但此类药物不建议多种同时服用。

就个人实践和感觉,“肌苷口服液”对于抗高原反应效果更快、更直接,价格更合适,一般可在启程前2-3天服用,并可在高海拔一直服用。

尤其高原反应较重时,配以心脑舒口服液、葡萄糖口服液,缓解效果较好,也是藏区医院对待高反常开的药方之一;红景天(在药房常称为“诺迪康胶囊”)从生物和医学实验、应用上证明对抗疲劳、缓解高反肯定有益,但效果潜在缓慢、价格不菲。

如果使用红景天,一般建议在上高原之前提前7天以上服用,并可持续服用。

建议1、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不要因高原反应而造成心理负担。

2、切忌激动,如运动喊叫等,这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增加心肺负担,加重高原反应。

3、及时补充水分,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水分补充合理与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浅黄为判断标准。

可以在水中加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等),能够较快地补充能量,增加口感;加入一定的Na、K、Ca、Mg离子,有助于改善体液离子平衡;加入维生素泡腾片,能够补充维生素,并减轻“碱中毒”现象;西洋参切片和板蓝根冲剂等。

4、注意保暖,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做到“宜暖不宜凉”。

尽量少洗澡、洗头。

高原病

高原病

高原反应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一、简介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高原反应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

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中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二、症状判断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氧气治疗[指南]

氧气治疗[指南]

氧气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将医用氧的浓度定为≥99.5%,这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医院中,氧气是用流量这个概念的,浓度很少用,就算临床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都会概念不清。

高流量吸氧、高浓度吸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经鼻导管吸氧时,FiO 2 (%)=21+4×氧流量(L/min);氧疗时,根据FiO2的高低分:(1)低浓度氧疗:指FiO 2 <30%的氧疗。

(2)高浓度氧疗:指FiO 2 >50%的氧疗。

(3)中浓度氧疗:指FiO 2 ≥30%,而≤50%的氧疗。

根据氧流量的大小分(1)低流量吸氧:指氧流量在4L/min以内的吸氧。

(2)高流量吸氧:指氧流量≥4L/min的吸氧。

一般病人用的是低流量吸氧,在2L/min左右,也就是30-40%。

上面的网友说的都是买来的氧气的浓度,都很正确,但它们是和空气混合后用的。

国家强制性标准医用氧的浓度定为≥99.5%无杂质和水份其他0.5以下为其他气体。

滥用氧气也就是人体内氧含量提高,红细胞仍然在高效率高质量的运送氧,这样就会“醉氧”了。

症状和缺氧非常相似,头痛,乏力,纳差。

氧气治疗氧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及氧含量以纠正低氧血症,确保对组织的氧供应,达到缓解组织缺氧的目的。

氧气如同药物一样应正确应用。

氧疗有明确的指征,有其流量,并应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帮助估计适当的流量。

一、氧疗的指证(一)心脏、呼吸骤停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停搏或呼吸骤停者,在进行复苏时应立即氧疗。

但应注意,如患者无呼吸,可用简易呼吸器,或气管插管可用呼吸器或麻醉机加压给氧。

(二)低氧血症无论其基础疾病是哪一种,均为氧疗的指证。

从氧解离曲线来看,PaO2低于8.0kPa(60mmHg),提示已处于失偿边缘,PaO2稍再下降会产生氧饱和度的明显下降。

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分为两种。

①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氧疗可纠正低氧血症,但无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如应用不当,反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海拔低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海拔低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海拔低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海拔高的话大家一定是知道高原反应的,对人体的影响大家应该也是熟悉的,那幺海拔低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呢,和高海拔对人体的影响又有什幺区别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以供大家参考。

1低海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对心血管的影响,生长在不同海拔的人的心脏大小和跳动频率是不同的,对心肌的厚度要求也不同,因此,海拔低的人到海拔高的地方会发生缺氧;海拔高的人生活到海拔低的地方会发生心肌炎等。

人体对低海拔产生的影响又叫做平原反应(醉氧反应),是指从高海拔地区下到低海拔地区、从缺氧状态进入氧饱和状态所产生的眩晕或迷盹感觉。

会产生以下症状:
患有“平原反应”的身体会有种种不适应感,如胸闷、恶心、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等。

所以协调性、负重能力、承受力都会减弱。

适应期:
人类在高原生活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高血红蛋白血症。

这是因长期的高原缺氧会使血液中血红细胞增高,血红细胞的浓度因而代偿性升高。

人体红细胞的代谢周期是120天,因此血红细胞要从较高浓度降至正常,最少也需要4个月。

尽管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们适应“平原反应”需要4个月的周期,但
年轻人会适应得快一些。

不过,与高原世居者相比,从平原到高原定居的移居者适应“平原反应”更困难,因为他们可能已在上高原后因心脏扩大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1高海拔对人体的影响高海拔对人的健康影响,高海拔地区氧含量低,可引起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增加携氧。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细胞代谢加快B.渗透压升高C.内环境的成分改变D.细胞内酶活性降低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乳酸与碳酸氢钠结合形成乳酸钠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C.血浆蛋白、胰高血糖素和多巴胺的合成D.DN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转录为RNA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胰岛素C.呼吸酶D.氨基酸4.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20倍,当[HCO3— / H2CO3]<15时,将发生酸中毒。

此实例说明无机盐能够()A.调节血浆的渗透压B.调节血浆的pH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5.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A.B.C.D.6.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7.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互相渗透转变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液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淋巴8.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呼吸酶、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淀粉、血浆蛋白、H+、载体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胰岛素、葡萄糖、血红蛋白D.Ca2+、HPO42-、尿素、氨基酸10.下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D.a、b、c中HC0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高中生物选修一内环境稳态测试附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内环境稳态测试附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内环境稳态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血液中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肺水肿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含量基本相同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有利于细胞有氧呼吸的正常进行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三个主要方面B.人体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D.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已失调4.“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下列关于对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B.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C.长跑比赛时,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D.稳态只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等个体层次,其他生命系统层次不存在稳态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⑥长期服用性激素的人可导致性腺萎缩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⑧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成不变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是有利的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10.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醉氧是什么意思

醉氧是什么意思

醉氧是什么意思
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后,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

1.醉氧一般指从平原地区去高原地区后,因为身体适应了低氧环境。

如果再从低氧高原回到高氧的平原地区。

身体因为不适合高氧环境,会表现出现一些疲倦、嗜睡和胸闷、头晕和恶心、腹泻等症状。

因为类似醉酒症状,所以被称为醉氧。

2.醉氧根据在高原地区停留时间长短,以及高原缺氧程度不同等,回到平原后出现的醉氧症状也不一样。

在高原地区呆的时间越长,或者越高的地方回到平原后,出现醉氧的症状也越严重。

3.身体出现醉氧症状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大概1~2周左右可以自然消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重返平原居住后,觉得特别懒洋洋,人也会晕乎乎的,想睡觉,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这就相当于“醉氧”。

原因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 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

在医学上,也俗称“醉氧症”。

对于这种情况无需惊慌,因为短期旅游后产生的“醉氧”一般不严重,医生建议,“回来休息几天再工作,就能恢复。

”另外,有条件的游客可以“循序渐退”,采取“台阶式”撤离高海拔地区,有助于缓解“醉氧”。

我们知道,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种代偿反应,即血红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久而久之,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

从高原来到平原地带,又产生了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机体原来对高原的生理适应成为过去,“历史任务”已完成,就会逐渐地解脱或消退。

这一变化就是所谓“脱适应”。

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个别人因体质原因,血液、心、肺等生理异常参数,恢复到平原值后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平原值。

有些人在平原连续居住两年后,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醉氧”,最有效的办法是延长机体的代偿时间。

我们建议,从高原下到平原,应当采取“循序渐下”的预防措施。

比如,先从5000米下到3000米,休整一段时间再往低处走,必要时还可以进高压氧舱进行1—2次治疗,“醉氧”的症状就可以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