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囚徒困境与社会的基本问题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经典对局,在经济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中得到广泛讨论和运用。
其大意是:两个被指控共同参与了某种罪行的囚徒被检察官分隔开来提审。
两人都知道如下选择:1、如果他们都不坦白,根据已有证据,两人都将判一年的监禁;2、如果两人都坦白,每人都将判两年监禁;3、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个不坦白,坦白的人将被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3年的监禁。
谁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
对每个人来说,合理的选择是什么?如果每个囚徒要求得到他的最大效益,经过缜密推理,合理的选择应是坦白,但这样每个人都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而是最坏的结果,即每人2年共4年的监禁。
“囚徒困境”通常被用以说明这样的道理:一个人自私地寻求最大效益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也不意味着由此可以促进公共的善。
相反,只有合作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这一道理被许多事实印证。
如我国家电销售商为使消费者多买自己产品,时常竞相降价、引发“价格大战”,其结果是“各败俱伤”,不仅谁也得不到最大利益。
而且利润日益走低甚至赔本。
可是如果他们在较高价格上形成某种默契,就都会得到不错的利润。
又如冷战时期超级大国起先不合作,都想凭军事实力压倒对方,结果被拖入昂贵的军备竞赛并面临核屠杀的危险,后来有了一些合作(如签订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这种恶性竞争的“囚徒困境”才有所缓解。
“囚徒困境”揭示的道理显然是从对局者即“囚徒”的立场说的,所以所谓没有促进“公共的善”,其实是指没有促进两个“囚徒”的共同利益。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设局者,即检察官、法官、警察等社会管理者出发,结论则恰恰相反,“囚徒困境”的结局不是没有促进,而是促进了真正的“公共的善”,即社会利益。
这样说的依据之一是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社会正义得以维护和伸张;依据之二是罪犯坦白意味自新的开始,这就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减少其以后再次犯罪或危害社会的可能。
令我感兴趣的是,设局者是如何让囚徒做出有利于社会的选择的?简单说来,这里靠的是两个制度安排。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囚徒困境”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囚徒困境”【摘要】新时期道德建设面临着“囚徒困境”,在道德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环境对道德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
个体的选择往往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新时期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强调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解决“囚徒困境”,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步入新阶段。
【关键词】新时期道德建设、囚徒困境、道德价值观、社会环境、个体选择、集体利益、长期性、艰巨性、对策、现实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囚徒困境”在新时期,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所谓的“囚徒困境”。
这一概念源自博弈论,指的是当每个个体都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时候,最终结果却对每个个体都不利。
在道德建设中,个体往往选择追求短期私利,而不考虑对整个社会以及未来的影响,导致道德标准的下降和价值观的扭曲。
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囚徒困境”具有以下特点:道德标准因为多元化和相对化而变得模糊不清,个体往往难以确定正确的道德选择;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使得道德建设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个体的追求短期私利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道德观念的混乱和不稳定;长期性和艰巨性使得道德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寻求突破。
面对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囚徒困境”,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推动道德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2. 正文2.1 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观点也在不断改变和多样化,这也直接影响了个体对道德的认识和认同。
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对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中,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个体对道德的理解和观念。
在一个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中,不同的宗教对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个体对道德的理解和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03囚徒困境专题
第三讲纳什均衡应用---囚徒困境两个嫌犯受到指控,但除非至少一个招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A和B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囚徒困境反映了囚徒困境的意义“囚徒的两难选择对经典经济学的冲击《国富论》中,斯密认为,在利己心的驱动“———从“研究囚徒困境问题的目的生活中的例子1 商家价格战大厂商合谋将彩电价格维持高位,他们搞了一个“彩电厂家价格自律联盟”,并在深但是,尽管政府当时无力制止这种事情,公众也不必担心彩电价格会上涨。
例子为私人没有积极性出资修建公共设施修路博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大多数路、桥等公共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例子源经常被过度利用的原因。
由于草地的产权没有界定,政府也没有对放牧作出规模限制,每家牧民如果其他牧民约束放牧规模,我单独一家人过度放牧不会破坏广褒的牧类似的例子还有:渤海中的鱼愈来愈少了,工业化中的大公共资源悲哀公共资源悲哀 例子车鸣喇叭?但当对方缓行时,自己抢行会占便宜,获得支付9。
例子WTO是一个自愿性申请加入的自由贸易“囚徒困境”的一般表示用法律解决“囚徒困境”公共产品与税收制度因为私人没有积极性出资修建公共设施如果恰当进行机制设计,前述囚徒困境还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一个商战中的真实例子。
机制设计:如何走出囚徒困境冻结价格战的博弈机制有人卖得比我们更低,我们的价格最低廉,我们保证价格最低,而且是超级疯你一生中于任何本地的销售商(本行销区内)那里发现相同的广告款式而价格争,根本不可能形成价格联盟,即使形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它们之间似乎是在但是,对手的战略锁定了“疯狂艾迪”的行为,因为“疯狂艾迪”的这一计划如果对手不想以250美元一台出售录相机,他也可以将价格降到275美元一这样,“疯狂艾迪”就没有进行价格战的意愿了,自然形成价格联盟。
在福州国美电器从谁价比我低,差价两倍还42智猪博弈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按一下,位于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
博弈论考试答案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社会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什么是“囚徒困境”,举出你对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囚徒困境” 的例子。
答:囚徒困境是指在力求获得自己最好的结果时,却选到了不那么好的结果。
它说明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同,也说明了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时会导致失去最大利益。
故事中两个囚犯面对的境况,就形象鲜明的说明白了。
举例:在此想特别说下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众多成就,经济实力也越来越雄厚。
但是我们在各种领域却没有什么创新。
在中国各种政治会议、科技会议、学校会议等等可以说都在说要有创新,可是有谁去创新了。
当官的所在科技上要创新,却不给科学家多少科研经费。
这难免成了一句口头语而已。
另外还有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与广告战、中国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世界各国之间的核军备与核裁军等等事事只为己而不利人的事,就是“囚徒困境” 。
二:什么是非合作博弈?什么是合作博弈?分别举出它们的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合作博弈的情况越来越多。
答:1、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时完全不考虑其他博弈者的利益,只考虑如何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并且常常是通过占有对方的利益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当利益有限而博弈各方都只为自身着想时必然是合作博弈。
举例:下象棋、围棋、篮球、足球等双方性的比赛,以及法庭控辩、疆域之战等都为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未考虑对方的利益,就是非合作博弈。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那一代人不喜欢赌博,而赌博就是非合作博弈的最极端的一种。
在中国人的心里就根深蒂固着有“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思想。
2、合作博弈是参加博弈的各方固然是要争取自己的利益,但又要注意他人的利益。
是在各方共同遵守一些约定,并在考虑整体利益的条件下去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同时在争取自己最大利益时,不会去破坏约定,不会不顾及整体利益。
因为只有在合作博弈中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现实可行的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与他人利益的最大化的理性结合的部分叫做合作博弈。
“囚徒困境”的引申与启示
“囚徒困境”的引申与启示作者:丁华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1期周洋韩雪峰什么是囚徒困境亚当·斯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因巨额盗窃而正在服刑的囚犯A和B。
区检察官c 正在调查一宗悬而未决的银行抢劫案,并且他相信A和B就是罪犯。
区检察官c正在计划竞选州长,所以希望A和B认罪,因为这样会在他的记录中增加一项重要的定罪案件。
他依靠监狱警卫的帮助,对A和B的牢房进行了突击搜查,发现了隐藏的武器和毒品。
他知道可以利用这一信息控告他们犯有藏匿武器与毒品的小罪而使之被判刑,他将A和B隔离起来并分别对他们作出了如下承诺:如果无人坦白银行抢劫,他将以藏匿武器与毒品罪起诉并使两人各被再判2年监禁:如果两人都认罪,则都因银行抢劫罪而被再判5年监禁;如果只有一人坦白并将对方揭发出来,则对坦白者的抢劫银行与藏匿武器与毒品行为不予起诉并释放他,而没有坦白的人则会因抢劫银行与藏匿武器与毒品而被再判20年监禁。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
如果选择抵赖,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对囚徒困境的引申与分析警惕公权力的滥用。
在上边的囚徒困境中,区检察官构造了一种情势,使得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会导致对A和B都不利的结果,两个囚徒都会坦白,从而每个人都达到一个双方都认为是差于双方都不坦白的结果。
事实上,检察官所构造的这个困境对A和B的激励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很容易想象A和B被迫承认抢劫银行,甚至即使他们是清白的。
我国“文革”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之所以能使一大批人承认自己的“罪行”,其奥妙即在于此。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即理性人的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
很显然,A和B双方都抵赖(各判2年)比双方都坦白(各判5年)要好,但是,作为理性人的A和B都想占对方的便宜,结果谁也没占到。
囚徒困境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囚徒困境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重要的经典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两名罪犯被警方逮捕,但警方缺乏证据,因此只能依靠两人的口供来定罪。
由于两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互相指责,如果两人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们将会被判处重刑。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只能被判处轻罪。
如果一个人坦白,而另一个人坚持沉默,则坦白者可以获得从轻发落的待遇,而沉默者则可能会被判处重刑。
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最优的选择应该是沉默,因为这是不论其它人如何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优的选择。
博弈论的解说明了这种情况下的悖论:每个人都会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果,但最后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却是最糟糕的。
这个例子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决策理论的思想:1. 不合作的博弈可能会导致不太理想的结果。
由于沉默是一个合作的选择,缺乏协调和互信可能会导致不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种策略能够保证结果最好,因为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
3. 因果关系可能是相反的。
在囚徒困境中,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是坦白,但这个选择却导致了最糟糕的结果。
结果并不是因为这个选择本身是糟糕的,而是因为两个人的选择相互影响。
这个例子表明,博弈论分析中因果关系可能是相反的。
4. 某些限制可能有助于改善结果。
在囚徒困境中,不全面的逮捕和刑罚规则可能导致最糟糕的结果。
如果警方有足够的证据来确认每个人的罪犯身份,或者刑罚规则可以鼓励合作,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囚徒困境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指出了协调和信任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不同策略的影响和结果可能出现的悖论。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原则对于政治、商业和经济决策的制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解决囚徒困境?通过政策制定:囚徒困境中最优的结果是两个人都沉默,因为这可以降低整体刑罚程度。
当两个人不能沟通的情况下,这种结果很难得到。
相应的,制定政策可以引导人们采取更合作的选择,以奖励为中心的刑罚制度可以促进合作和信任。
共同合作的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和社区监管来建立,并创造更利于信任的环境。
浅析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浅析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浅析生活中的囚徒困境电信学院15211082杨哲一.囚徒困境的基本概念“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二.囚徒困境的意义囚徒困境指出市场是残酷的、无情的。
你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追求效用最大化,你就难以存活下去。
同自然界“物竞天择”一样,从这个方面讲,人类社会似乎是一个“利”者生存的社会,没有利润,企业生存不了,工人存活不了。
所以,自利的原则还是存在的。
不可能使得最终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想最大化其利润,个体理性、个体利益最大,不一定能导致集体理性、集体利益最大,“囚徒困境”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典型。
它揭示了非合作的自利行为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前景。
三.生活中囚徒困境博弈①公共设施修建的囚徒困境设想有两户相居为邻的农家(双方都是理性人),十分需要有一条好路从居住地通往公路。
修一条路的成本为4,每个农家从修好的好路上获得的好处为3。
如果两户居民共同出资联合修路,并平均分摊修路成本,则每户居民获得净的好处(支付)为3-4/2=1;当只有一户人家单独出资修路时,修路的居民获得的支付为3-4=-1(亏损),“搭便车”不出资但仍然可以使用修好的路的另一户人家获得支付3-0=3。
修路博弈的得利如下图所示:表1修路博弈我们看到,对甲和乙两家居民来说,“修路”都是劣战略,因而他们都不会出资修路。
囚徒困境PPTPPT课件
面对囚徒困境,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和变革,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制度限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制度应该鼓励和促进合作,减少囚徒困境的发生。例如,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等手段,来引导个体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做出更有利于社会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
制度设计与监管
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全球化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囚徒困境的启示有助于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简介 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 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 囚徒困境的实际案例 囚徒困境的启示与思考
contents
目 录
01
囚徒困境简介
囚徒困境是一种博弈论模型,描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捕后,在不能互相沟通的情况下,各自选择最优策略时所面临的困境。
定义
囚徒困境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囚犯困境问题,即两个同谋的囚犯在接受审判时,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则可能获得较轻的判决;但如果他们互相背叛,则可能获得较重的判决。
合作
在囚徒困境中,参与者可以通过选择合作的方式,共同达成更好的结果。合作可以避免被对方背叛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关系和互信。
长期视角
参与者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认识到合作带来的长期利益,而不仅仅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建立长期关系和互信,可以降低囚徒困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合作策略
有效沟通
沟通与信任
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可以对囚徒困境中的参与者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他们采取不合作或背叛的行为。监管机制可以提供公正的裁决和惩罚,维护游戏的公平性和规则的执行。
囚徒困境的根源与启示
• 所以,要破解囚徒困境,就要跳出这个 模型本身,从更高的层面上给以制度性 的约束,或让大家都明白合是说,我是供应商,你是大超市,
你可以选择拖欠货款,我也可以选择延迟发 货或较低的质量,套用上面的模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 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 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 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 须符合以下黄金定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 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 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 于我。
判断分析题
• 3.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 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 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 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错误。结论恰恰相反,也就是囚徒的困 境博弈中两囚徒之所以处于困境,根源正 是因为两囚徒很在乎坐牢的绝对时间长短。 此外,我们一开始就假设两囚徒都是理性 经济人,而理性经济人都是以自身的(绝 对)利益,而不是相对利益为决策目标的。
囚徒困境的解释力——农业增产不增收
• 所以,上述粮农困境实际上也是囚徒困 境,对于每个粮农来说,都是丰收比歉 收好,但是合在一起,两家农户都丰收, 不如两家农户都歉收。
上述粮农博弈没有体现参与人的策略 选择,丰收歉收是老天爷的安排。所以 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定的改造:变成假设 两家农户都丰收,但是两家农户都很有 商业头脑,他们会盘算向市场供应多少 稻谷能够实现最大利益。
囚徒困境的解释力——农业增产不增收
乙
多卖 少卖
多卖 0
甲
0
中国社会的三重囚徒困境
中国社会的三重囚徒困境—中国社会的“三重囚徒困境”2013年7月17日,湖南临武县瓜农邓正加被城管活活打死。
邓正加先在违规摊点被扣四个西瓜,后在合法摊点与城管发生冲突;被骂为“土匪”的城管高喊“要打就打死”,最终导致了“头有两血印,颅内有淤血”的惨死悲剧。
《人民日报》在同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说:“不可否认,城管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好的,只是少数不文明现象被媒体放大后变成‘一地城管出事,全国城管蒙羞’。
”2011年国内首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也有“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中的行为失当,造成其网络形象妖魔化”的说法。
如果城管真的是被妖魔化了,那么,延安城管双脚跳踩一男子头部、西安城管殴打70岁卖水老人、江西城管酒后闹事、武昌城管十几人殴打开颅手术者、昆明城管殴打怀孕妇女、安徽淮北城管打伤高考学生致其放弃高考、湖北天门魏文华拍照时被城管打死、江苏南京刘师傅被城管喷辣椒水、江苏连云港城管群殴村民、湖北监利县城管殴打被误成拍照的接电话者、云南昭通城管将盲人乞丐打伤丢人水池、广州城管掐女商贩的脖子、兰州城管围殴残疾人、福建泉州城管殴打流动商贩、长沙城管群殴业主父子、哈尔滨城管街头殴打卖西瓜的商贩吴伟,等等等等,这些又作何解释?当然,在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城管被打的现象,如武汉一城管遭殴打并被当街扒裤、哈尔滨城管暴力执法导致千人围殴、沈阳商贩夏俊峰刺死两名城管等等。
最滑稽的,还得算深圳城管遭街道办同行当街扒裤的事件。
夏俊峰的案例早发生在2009年5月16日,由于目击证人被禁止入庭作证,夏俊峰的自卫杀人一说成为孤证,最后法庭判其死刑,最高法院至今仍在复核。
2013年7月22日“新浪网”有一条热门微博是这么写的:“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城管暴力执法,真是往死里打啊!一群年轻力壮的城管围殴一个板车小贩,而且下死手,根本不管是不是要害。
图中人已经被按在车上了,后脑、脊柱等致命部位暴露无遗。
如果不是围观群众上来解围恐怕非死即残。
囚徒困境理论
论“囚徒困境理论”“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
其中对于囚徒困境的描述: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
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
但是,他们都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
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由警察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
警察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
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
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半年的***,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
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半年的***。
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囚徒甲和乙该怎么办呢?他们作为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他们都有两个选择——坦白或抵赖。
很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
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
所以,根据个体理性原则,两个博弈方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于囚徒甲来说,囚徒乙有坦白和抵赖的两种可能的选择,如果囚徒乙选的是抵赖,则对于囚徒甲来说,他应该选择坦白,因为抵赖的得益为-1,坦白的得益为-1/2;,如果囚徒乙选的是坦白,则对于囚徒甲来说,他应该选择坦白,因为抵赖的得益-10,坦白的得益为-5。
因此,在本博弈中,无论囚徒乙选择何种策略,囚徒甲选择坦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最大的;同样的,囚徒乙和囚徒甲的情况一样,因此囚徒乙的选择和囚徒甲一样。
因此,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博弈双方同选择坦白策略,同时获益-5,都判五年刑。
乙囚犯可能采取的策略坦白抵赖甲囚犯可能采取的策略坦白-5-5 -10 -1/2抵赖-1/2-10 -1 -1囚徒的困境该理论其中的意义在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个体追求的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算法社会的“囚徒”风险
算法社会的“囚徒”风险随着算法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
本文将探讨算法社会中的“囚徒”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算法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算法。
从搜索引擎优化到推荐系统,从自动驾驶到医疗诊断,算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算法的不透明性导致人们无法了解其决策过程和结果,从而无法判断其是否公正、合理。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算法可能会对某些人群存在歧视,这给人们带来了不公平的待遇。
由于算法的复杂性,人们也无法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这给人们的生活和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算法也存在着数据偏差和错误。
由于数据本身的局限性,算法很可能会忽略某些重要的信息,从而产生误导。
例如,在医疗诊断中,如果算法只考虑了患者的某些症状,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就可能会导致误诊。
由于算法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很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失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需要提高算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这需要开发人员对算法的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充分解释,以便人们能够了解其运行机制。
同时,开发人员也应该采用公正的数据集和算法,避免出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需要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这需要开发人员对算法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便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和漏洞。
同时,开发人员也应该采用多种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来降低数据偏差和错误的可能性。
人们也需要对算法社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虽然算法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也不能完全信任其决策结果。
人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便能够对算法的优劣进行评估,并对其决策结果保持一定的质疑。
算法社会中的“囚徒”风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人们需要提高算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并对算法社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
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实例引言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概念,用于描述在合作和背叛之间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实例,这些实例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现实中囚徒困境的存在及其影响。
实例一:环保与经济发展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常见的囚徒困境。
让我们以一个虚构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某国政府面临着两个选择:A. 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B. 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该国采取A,将会对工业企业施加更严格的环保限制和监管措施,以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如果该国采取B,则会放松对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鼓励更多投资和增加就业机会。
两种选择都有其利弊。
如果该国政府选择A,即采取严格的环保政策,工业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限制,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无法承受而倒闭,从而造成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的改善将有益于整个社会,减少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果该国政府选择B,即推动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来扩大产能和利润。
然而,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消耗的增加,给未来带来更大的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希望其他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以便它们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然而,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很少有企业愿意主动采取环保措施。
这就形成了一个囚徒困境:如果每个企业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则整个社会将面临更大的环境问题;但如果一个企业单独采取环保措施,它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解决这个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企业遵守环保要求。
只有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与监管的平衡,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例二:合作与背叛合作与背叛是囚徒困境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关于囚徒困境的几个问题(有标注)
关于囚徒困境的几个问题摘要:囚徒困境是博奕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广泛的领域。
本文简要地介绍和评述了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进行解释时提出的多种见解。
囚徒困境提示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人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关系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本文最后介绍了用计算机比赛方法研究重复的囚徒困境和合作问题的成果,分析了“一报还一报”程序取得成功和合作得以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囚徒困境理性道德合作一、什么是囚徒困境1994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约翰·纳什(J.Nash)、约翰·豪尔绍尼(J.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以表彰他们把博奕论(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或游戏论)应用于现代经济分析所作的卓越贡献。
以此为契机,我国在1995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介绍博奕论的“热潮”。
许多读者大概已经注意到:在介绍博奕论的文章中几乎篇篇都会提到所谓的囚徒的困境。
囚徒困境的原文为the Prisoner's Dilemma,又译为囚犯的两难困难,囚犯难题等。
这个问题是大约在1950年首先由社会心理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Merril M.Flood )和经济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提出来的,后来由艾伯特·W.塔克(Albert W.Tucker)明确地叙述了这种“困境”[1,p.3]。
纳什有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奕的重要文章分别发表于1950年和1951年。
有人认为:塔克的这项工作同纳什的著作一起“基本上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奕论的基石。
〔2 〕囚徒困境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由此就不难想象了。
所谓囚徒困境可简要地叙述如下:两个涉嫌共谋犯罪的嫌疑犯被捕后被警察关在相互隔离的牢房中。
他们面临的选择是:或者坦白或者保持沉默(即不坦白)。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课件
提高信息透明度与沟通效率
总结词
信息透明度和沟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误解和猜疑,促进囚犯们选择合作策略。
详细描述
在囚徒困境中,信息的透明度和沟通效率决定了囚犯们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提高信息透明 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以及提高沟通效率,能够让囚犯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策略选择, 从而促进合作。
总结词
在社会学中,囚徒困境常被用来研究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
详细描述
在社会学中,囚徒困境常被用来研究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 它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 结果。囚徒困境在社会合作、公共品供给和社区规范等问题 中都有应用。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总结词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通过建立互信,囚犯们才可能选择合作策略。
公共品博弈与囚徒困境
将公共品博弈与囚徒困境进行比较, 探讨在公共资源利用中的合作与竞争。
囚徒困境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
研究囚徒困境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如市 场竞争、产业组织等领域。
VS
社会心理学中的囚徒困境
探讨囚徒困境在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 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合作与信任。
目录
• 囚徒困境简介 • 囚徒困境模型 • 囚徒困境的应用 •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的未来研究
囚徒困境简介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囚徒困境是一种博弈论模型,描述了两个囚犯在面对合 作与背叛的抉择时,尽管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最终往 往导致双方都选择背叛的结果。
背景
该理论常用于解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体理性可能 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现象。
政治学中的囚徒困境
总结词
在政治学中,囚徒困境常被用来分析国家间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第1讲 囚徒困境及道德、文明、制度和
教学目的对博弈论产生兴趣并初步了解博弈论教学大纲第1讲囚徒困境及道德、文明、制度和社会发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2讲许诺与威胁及胡萝卜和大棒(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3讲公共知识与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第4讲学习机制和有限理性第5讲你的权力有多大--夏普里值(合作博弈)导论在经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革命”,分别是“边际分析革命”、“凯恩斯革命”与“博弈论革命”。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学革命,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新概念、新方法和一种全新的思想。
一、重要性应用广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日常生活博弈论对社会福利的意义:制度设计博弈论对个人:做人做事都有启迪,避免鼠目寸光、注重长远利益和个人声誉以及合作精神。
博弈论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它能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素养,因为博弈论研究策略的互动和利益依存,从而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萨缪尔森: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经济学,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
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引申说:要成为现代经济学,这只鹦鹉必须再多学一个词,这个词就是“纳什均衡”。
Stigilz《经济学》:中国改革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构建市场框架,第二个阶段是制度设计。
我认为,博弈论对社会福利的意义正在于制度设计。
1994 博弈论:对非合作博弈理论中的均衡问题进行了开创性分析约翰•豪尔绍尼[美籍匈牙利裔] John C. Harsanyi: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原理、贝叶斯纳什均衡与混合策略、合作博弈问题。
约翰•纳什[美国] John F. Nash:非合作博弈与纳什均衡、纳什讨价还价解、两人合作博弈、纳什程序。
莱因哈德•泽尔滕[德国] Reinhard Selten: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颤抖手均衡、博弈均衡的选择。
1996 信息经济学: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经济理论作出了基础性贡献詹姆斯•米尔利斯[英国] James A. Mirrlees: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优所得税结构与激励相容约束、“道德风险”与最优激励合同、信号筛选理论。
从“囚徒困境”谈起——全球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述评
从“囚徒困境”谈起——全球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述评肖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人类活动和环境公共物品的供需关系上往往无能为力,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原则地说,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各国必须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在合作的基础上谋求集体理性的解决之道。
本文拟从一个著名的博弈论案例出发讨论这个问题。
(一)由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运作,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看似无规则的经济行为,通过市场关系的调节作用,总体上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
在古典经济学看来,每个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对自己利益有最好的判断,亦无不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但其总的效果是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配置,客观上增进了社会的福利;而推动人类命运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就是贯穿于此的基本理念。
通过市场导向集体有序,固然皆大欢喜,但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失灵”,特别是个体深思熟虑的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后果,就是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
从日常生活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经济人”(指受经济理性驱使,根据趋利避害原则行事的“人”;扩大到任何经济实体、利益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斤斤计较、以邻为壑,乃至发生冲突而两败俱伤的例子亦屡见不鲜。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工业化和国际分工使各“人”扮演的角色逐渐到位,但同时也正由于他们各行其是,互不合作,竟使人类陷入诸如全球环境退化的困境之中。
作为博弈论的一个经典例子,“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A. W. Tucker,约1950 )就描述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是怎样陷入自己埋设的困境的。
简单地说,所谓“囚徒困境”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两个被怀疑有罪但证据不足的囚徒,被地方检察官分别告知:如果两人都不坦白,他们将以携带作案工具而被指控,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了,他们将被各判处5年徒刑;但如果其中一人坦白了,而另一人不坦白,坦白者开释,而不坦白者将被判处10年徒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友谊对基于回报的合作的产生并不是必要的:“在
合适的环境下,合作甚至可以在敌对者之间产生。”
3. 合作的基础不是真正的信任,而是关系的持续性。
从长远来看,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的条件是否成 熟比双方是否相互信任来得重要。 4. 在适当的条件下,合作确实能够从没有集权的自私 自利的世界中产生。
(一)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的支付矩阵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策略j C(合作) R=3,R=3 D(背叛) T=5,S=0 S=0,T=5 P=1,P=1
(二)第一届竞赛
策略j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C(合作) R=3,R=3 S=0,T=5 D(背叛) T=5,S=0 P=1,P=1
Oligopolistic Supergame”一文中指出,当发现对 方有不合作行为时,对对方的惩罚足够长、足够 大,并对实施处罚的人来说是最优的,即“严厉 可信惩罚战略”(the strongest credible
punishment)。
(二)合作与惩罚
• 6. 不确定性下的最优惩罚 • 在确定的情况下,惩罚越严厉,越有助于合作。
因为确定情况下,欺骗从来不会发生,所以惩罚
实际上是没有成本的。 • 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即使每个人都选择合作, “坏结果”也会出现。如果坏结果总是触发惩罚, 就会冤枉好人,过重的惩罚反到导致不合作;但 如果总是原谅,合作也不会发生。这就有一个 “最优惩罚”的问题。
系安全带会导致事故概率提高吗?
• 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立法强调要求司机系
(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由具有自利倾向的理性“经济人
”组成的集体中,因“搭便车”
行为而难以实现合作:人人都想
分享集体行动的成果,但不愿分
担集体行动的成本。集体越大,
越难克服“搭便车”行为。
(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
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
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三)第二届竞赛
策略j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C(合作) R=3,R=3 S=0,T=5 D(背叛) T=5,S=0 P=1,P=1
• 2. 结果
整体而言,“善良”的策略再次普遍表现得比“狡诈”的
策略好。前15名中只有一个不是“善良”的策略,最后15
名中只有一个不是“狡诈”策略。 其中,“一报还一报”策略再次获得第一名,并且获得了 基准分的96%;而“两怨换一报”的策略“死的很惨”。
谢谢聆听!
• 1. 过程
14个策略程序+1个随机程序(随机选择“合作”或“背叛 ”); 225场比赛,每个比赛200回合; 最大收益:15场×200回合×5分=15000分((D,C)或 (C,D)); 最小收益:15场×200回合×0分=0分((D,C)或(C ,D)); 基础收益:每场200回合全部选择(C,C),即双方合作 ,收益为600分;
(四)第三届竞赛
策略j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C(合作) R=3,R=3 S=0,T=5 D(背叛) T=5,S=0 P=1,P=1
• 1. 过程
原63个策略程序输入计算机迭代模拟,作为演化 博弈的第一代,在随机PK后根据每种策略产生的 “后代”数量来决定胜负。 经过1000代后,策略比例基本稳定。
囚 坦 白 -5, -5 徒 1 不坦白 -8, 0
囚徒1:坦白 囚徒2:坦白
0, -8 -1, -1
两个罪犯的支付矩阵
(三)囚徒困境的模型的意义
一般意义:
•
囚徒困境博弈既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
性之间的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不 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 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
(二)合作与惩罚
• 4. 但是不是所有的惩罚都有效:①惩罚对方 的同时也惩罚了自己(触发策略);②实施 惩罚的条件不可信。 • 案例:惩罚不可信博弈
(二)合作与惩罚
• 5. 严厉可信惩罚战略
• 究竟什么样的惩罚最有利于鼓励人们合作?
• Abreu(1986)在“External Equilibria of
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
益,甚至会得到相当差的结果。
二、社会的基本问题
• 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群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运用个人理性而达致某种
形式的合作。合作能产生“合作剩余”。
• 但是问题在于:在每个人都具有自利动机的情 况下,人们怎样才能通过社会博弈而自发产生 合作?换言之,社会合作能否从有着自己利益 最大化推理逻辑的个人的行为互动中自发产生 的?
(二)合作与惩罚
• 3. 重复博弈中惩罚的两种策略: • 针锋相对(tit-for-tat):每一次的行动都建 立在对手前一次行动的基础上。
(二)合作与惩罚
• 3. 重复博弈中惩罚的两种策略:
• 触发策略(trigger strategy)或冷酷策略:合作 中如果有任何一方采取一次背叛或不合作行为 ,其他博弈方就永远不与其合作。 • 以上两种都是对不合作行为的惩罚,根据博弈 论专家的社会实验,第一种方法有效性更高。
will),在公意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某种“社会契
约”,就可以达致并维持某种人类社会之间的某 种合作。
(一)西方古典社会契约理论
• 3. 西方古典社会契约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会在某种外在强制力量 和社会安排下为实现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 并且这要么导致君主专制,要么达致共和独裁。 亦即,只有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确保自利的 个人实现社会合作。
没有利维坦(“作为国家政府的集权体制机构”
)的存在,人类合作将使不可能产生的,因此一
个强权的政府机构是必要的。
(一)西方古典社会契约理论
• 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自由人之间的“公意”+“社会契约”→“公意
”的代表、社会契约的维护者(个人或组织)→
社会合作
自由人之间相互交往会产生“公意”(general
• “囚徒困境”模型是是博弈论中最经典、最著 名的模型,由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塔克( Tucker)1950年提出的; • 该博弈本身讲的是一个法律刑侦或犯罪学方面 的问题,但可以扩展到许多经济问题,以及各 种社会问题,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合作失败的重 要原因。
(二)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
囚徒 2 坦 白 不坦白
五、合作与激励和惩罚
(一)合作与激励
合作问题的实质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个人行为与社会利益的冲突
如何把个人行为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即实现合作?
• 激励(incentive)
• 物质手段(实施条件:掌握财富、信息、能力、公 正的第三方)
• 非物质的手段
(二)合作与惩罚
• 1. 在长期的重复博弈关系中人们之所以可能会实 现合作,是因为重视未来收益,不会为了短期利 益而做出有损未来收益的当前行为。换言之,对 未来的态度决定了当前的行为; • 2. 正因为此,如果在长期的重复博弈关系中有背 叛或不合作行为的出现,惩罚可能会成为实现合 作的有效手段;
(三)第二届竞赛
策略j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C(合作) R=3,R=3 S=0,T=5 D(背叛) T=5,S=0 P=1,P=1
• 1. 过程
62个策略程序+1个随机程序(随机选择“合作”或“背叛
”)
其中包括“一报还一报”策略,以及著名的生物学家、演 化博弈论的奠基人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的“超级宽恕”程序——“两怨换一报”策略。
安全带的争议
(二)合作与惩罚
• 6. 不确定性下的最优惩罚
• 在现实社会中,当出现对方不合作行为时,人们会尽
量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判断这种行为多大程度上是
故意的,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然后再决定
是否惩罚以及多大的惩罚。 • 刑法上讲量刑必须适度,社会治理上讲“宽严结合”, 管理上讲“恩威并施”,其本质都是“最优惩罚”的 问题。
进一步阅读的材料
①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1974. ② 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2012. ③ 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2011. ④ 霍布斯. 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 ⑤ 卢梭.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11. ⑥ 阿克塞尔罗德. 合作的复杂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⑦ 阿克塞尔罗德. 合作的进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⑧ 谢识予. 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⑨ 赫伯特〃金迪斯等.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上海世纪出版 集团,2005 ⑩ 赫伯特〃金迪斯. 理性的边界,格致出版社,2011
三、关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思想
(一)西方古典社会契约理论
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利维坦”理论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社会契约论
”。
(一)西方古典社会契约理论
• 1. 霍布斯的“利维坦”理论
人类的自利与欲望→避免“自然状态”下的“所
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利维坦”→社会合作
(四)第三届竞赛
策略j
策略i C(合作) D(背叛) C(合作) R=3,R=3 S=0,T=5 D(背叛) T=5,S=0 P=1,P=1
• 2. 结果
所有“狡诈型”策略都在200代左右完全消失。 “一报还一报”策略和另外5种“善良但不怯弱”
的策略获得了成功。
(五)三届竞赛的结论
1. 善良的策略总不首先背叛。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
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