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5】晨读材料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早读课晨读材料
杏林子《生命,生命》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
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总有一些时刻属于自己佚名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
我们常常感慨自已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
可是有了名利后并不一定能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
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一位朋友风趣地给我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晨读材料
序言晨诵晚读,滋养有智慧的孩子人们经常说:读书使人聪明。
确实,智慧是阅读的密码。
人的启蒙、人的发展就是用钥匙去打开自己的心智大门,邀请智慧来到生活,来到语文学习场,让它生长、开花、结果。
诵读经典,就是利用孩子记忆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与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
晨诵开慧,晚读启智。
晨诵,是声音与黎明的共舞,是经典与美感的穿越。
声音信息比文字符号更具有可感性,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构成了直接情感对应关系,可以迅速拨动阅读主体感应的心弦。
在晨诵中,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
朱自清先生认为,晨诵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
对于熟读成诵的文章,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经过了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晚读,是宁静欣赏与理性思考,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智慧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能力在语感实践中训练与提升。
晚读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感知、表达方式的领悟、自我判断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
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晚读,积累了敏锐的语感、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这些养分在学生的头脑中积淀下来,就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读,善其身;读,行天下。
智慧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生长儿童的智慧要让智慧与培养儿童的美德同行。
我们的诵读也指向发展儿童的道德,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让学生学会感激,追求崇高,让学生充溢幸福感和责任感。
晨诵,我们除了名家经典的专题外,主要确立了自然、生命、平等、感恩、敬畏、游戏、艺术与爱等重大主题,反复吟诵,提供语言的养料。
初中语文晨读(早读)材料三
晨读材料(三)一、心香一瓣:1.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
——著名作家刘亚洲在给14岁儿子的信中写到。
2.“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出自《老人与海》(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中篇小说)。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他内心激荡的这句话是激励无数英雄强者在逆境中奋斗搏击的座右铭。
)3.10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4. 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5.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6. 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7. 我不是最美丽,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聪明,但我可以最勤奋;我不是最富有,但我可以最有情趣;我不是最健壮,但我可以最乐观。
8.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恰恰是由曲线构成的。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雄伟的山峦是曲线,滔滔的大江是曲线,皎洁的明月是曲线,人类的历史是曲线。
9.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让在生活中失去最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10.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的喧哗终于消隐。
11.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12.无知的人最骄傲,正如不开的水最响一样。
13.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1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晨读材料20篇
晨读积累晨读积累-甲子篇①一、文化常识(一)古代人的称谓【名和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等。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
【官爵】对为官之人称官爵的比较多。
如:孙讨虏(孙权)、杜工部(杜甫)、王荆公(王安石)等。
为尊称。
【郡望】包括出生地和住地。
如:韩昌黎(韩愈)、王临川(王安石)等。
为尊称。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长沙(贾谊)、柳柳州(柳宗元)等。
为尊称。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古代文人多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斋号或室号,于是称斋号或室号就成了尊称。
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等。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著名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分为美谥与恶谥。
皇帝的谥号为一个字,如:汉文帝、汉武帝。
其他人的谥号大多为两个字,如: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
【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称呼死去的皇帝的。
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立基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从汉代始,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宗”。
如唐代: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当然,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而唐玄宗开始的年号为“先天”,后又改元为“开元”,后又改元为“天宝”。
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在任内改元,所以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明代的万历皇帝、嘉靖皇帝,清代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语文早读资料
语文早读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1、论语第一则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二则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三则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则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五则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第六则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第七则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第八则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九则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第十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晨读(材料)范文
晨读(材料)范文晨读资料一、名句默写《孔子语录》(《论语》)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中,谈论孔子的治学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文言实词察①v.仔细看;观察。
普高第四册苏轼《石钟山记》:徐而~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v.看清楚。
必修二《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品类之盛。
③v.考察。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
【察纳】明察采纳,察纳雅言。
④adj.清楚;明白。
初中左丘明《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⑤v.考察举荐;选拔。
初中诸葛亮《陈情表》: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三、文化常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参军,官职名,东汉末有“参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
B.光禄官,光禄寺所属官员,如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
南北朝时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
C.洪武,年号,明朝以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
D.丙戌.此处指中国历法上白古以来一直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丙”为天干,“戌”为地支。
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
“是月丙戌崩”,此处指干支纪日法。
“干支”可以用于记年月日时,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语文晨读材料五(网友来稿)
语文晨读材料五(网友来稿)策划组稿:韩维加参加编写:朱建国赵敏陈家利杨军嵇学丽章婷婷石秀朱丽丽谢继合朱海燕第二周星期一哲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硝(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且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能够善于自省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诗词乡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极②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③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①“人言”句:化用《世说新语•夙惠》事: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人从太阳那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人常用这一典故,以天涯、落日比喻极远之地。
②望极:望尽,极力远望。
③碧山:青山。
【赏析】这首绝句写乡思,通过登高远望来抒发心中的感受。
前两句重点在“望”,先以落日即天涯作衬,使后句不见家的失望加重,运用了两个“天涯”反复吟咏的效果,给人以浓重的失望感。
后两句重点在“恨”,把前面强调的远移到“阻隔”上来,说家乡的方向被碧山所遮,山又被暮云所遮,更加深了离愁别恨。
晨读材料
晨读材料一:成语积累叹为观止:【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风声鹤唳: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一般形容某样非常珍贵的东西,含褒义。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二、古文背诵(理解积累)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语文上 晨读材料4 第一版
初一语文晨读材料4姓名:班级: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
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
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
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
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
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
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
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
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
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
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
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感悟: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
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
【2017.4.20】晨读材料(标注版)
引导小学生做菜,是跳出“奇葩作业”的一股清流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重庆市巴蜀小学6年级的学生能把一条鱼做出三道不同的菜,班里37个孩子每人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
这门“手艺”得益于他们从2年级开始的一项家庭作业。
该班班主任所说,做菜看似一个普通的活动,但通过坚持可以督促学生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通过生活小事的锻炼,能够自食其力,用行动来服务于家人,共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在小学生普遍忙于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课的当下,所谓“大厨班”的横空出世可说是一股清流了。
“班上37个孩子,人人会做20多个拿手菜”,光看结果许多人想必就已大吃一惊。
然而,倘若知道这项“计划”已经持续数年之久,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厨艺长进”之外的附加效应,此事所带给我们的认知冲击,或许更是巨大。
生活实用技能与学校正规教育的深度嵌合,这一由来已久的理念与实践,终于又有了一个颇有说服力的样本。
过去,对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一贯为主流教育观念所主张。
而最近一些年,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却陷入了一种“去实用化”和“脱实入虚”的趋势。
比如说,学校也会布置一些动手作业,但往往都是“养蚕”、“做PPT”之类,因其严重脱离小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故而往往都沦为了家长代劳。
受此影响,各式各样的小学生奇葩作业,已一再激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弹。
其本质原因,仍然在于所谓的“生活技能培养”,陷入了一种“偏、难、怪”的误区。
值得反思的是,如今很多时候,小学对于学生“非课业教育”的展开,为何总是伴随着显而易见的形式主义与表演色彩?一方面,诸如“帮父母洗脚”“社区捡垃圾”等尴尬作业层出不穷,并每每引发巨大争议;另一方面,一度作为家庭作业经典项目的“干家务活”却越来越不被重视,甚至不少学校索性对此一字不提……各种各样时兴的、流行的元素颠覆并重构了小学技能教育、价值教育的内容,而很多时候其显然难言成功。
在一个摇摆的、试错的年代里,重庆这所小学的“复古”式的教育实践,更显得难能可贵。
晨读材料成语
1、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因身陷“捐款门”,
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2、这是一篇不刊之论,因而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3、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
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4、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5、非洲有一些国家表示要筹建碳交易市场,欧盟也准备将交易市场进行扩展,碳交易虽未
形成气候,但正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
【优质文档】五年级下晨读内容...
bù dé qí zhènɡBiblioteka yǒu suǒ hào l è
zé bù dé qí zhènɡ
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yǒu suǒ yōu huàn
zé bù dé qí zhènɡ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美文欣赏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孔子是世界文化史上大名
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他雄才大展北
wù ér zhī qí měi zhě
故好 而 知 其 恶 , 恶而 知 其 美 者
t i ān xi à xi ǎn yǐ
ɡù yàn yǒu zhī yuē
r én mò
,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 人莫
zhī qí zǐ zhī è
mò zhī qí mi áo zhī shuò
cǐ
知其子之恶,莫知 其苗之硕。”此
题演讲。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三周
◆经典诵读——《大学》
suǒ wèi qí qí j i ā zài xi ū qí shēn zhě
r én zhī
所谓 齐 其 家 在 修 其身 者 : 人 之
qí suǒ qīn ài ér pì yān
zhī qí suǒ j i àn wù ér pì
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
chū j i ā
ér chénɡj i ào yú ɡuó
出家,而成教于国。
◆美文欣赏
做不了大江大河,就做一条小小的溪流吧,做不了参天大树,就做一株小
小的野草吧; 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就做一个平凡的百姓吧。 只要不停地奔流、
生长、努力,也一样走过山高水远,也一样绿遍天涯,也一样活得光明磊落。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一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一一、哲言智语1、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
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2、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
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
大臣士季进宫劝柬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
士季便说:“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二、风雅诗斋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三、文言读吧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四、大家文坊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
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演示教学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一、哲言智语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二、风雅诗斋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①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
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时称“元白”,但其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白居易。
有《元氏长庆集》。
②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地方。
③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
三、文言读吧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四、大家文坊又见橄榄树荷兰林湄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又见橄榄,又见橄榄!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
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早读材料(第五卷)
早读材料(第五卷)一、基础篇(一)《桃花源记》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2.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2017.4.25】晨读材料(标注版)
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
“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事实上,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
在互联网时代,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
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读书也好,读屏也罢,惟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
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困惑与惶恐。
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哪些消息才是有效的?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
诚哉斯言!当前,“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
更堪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所填塞。
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我们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是失去了自我。
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
阅读,是一个人的体验;而全民阅读,则与政策导向有关。
当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政府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本级预算。
相信未来,政府在全民阅读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比如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有大手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
距离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9年。
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
”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古人的诗句是彼时清明旧俗的写照,也使得清明有了寒食节和踏青节的别称。
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甚至,在去年12月底,“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时至今日,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清明节似乎已经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让昔日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多了些烟火味。
不只如此,网上祭奠、直播扫墓等迎合市场需求的墓祭方式,也频频引起争议。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曾经意义丰富、丝蕴悠长的清明时节,异化成了烟雾缭绕、喧嚣嘈杂的“斗秀场”?如何推陈出新,还清明节日以本来面貌?
实际上,清明节的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催生新的社会风尚,才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之举。
移风易俗,不仅意味着要用鲜花果品替代纸钱鞭炮,也要增加一些文化韵味。
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何尝不是一种缅怀逝者生平、传承清明文化的新风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窥探到清明节的全貌。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其实,不管清明节的形式如何衍化,无论社会文明如何变迁,这种内生于文化底蕴中的感情追忆始终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清明之际,驻足坟茔间,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勾连起现世与往世的情感对话,或许会让这个清明节过得更有意义。
(via人民网)
清明节:让“慎终追远”糅合更多现代内涵
清明习俗自带“传统”气质,而人们过清明节的方式,免不了要被“现代”观念渗入,被现实条件牵制:比如人口的强流动性,比如很多地方的严重雾霾,比如发达的网络,比如所谓的“洋节”兴起。
原本祭扫的仪式感承载着清明的气息,可难到墓前“祭之以礼”,却在渐次消解着这种仪式感。
这也带来疑惑:都说清明节要“慎终追远”,那慎终追远又该如何接纳移风易俗的现实命题,又该如何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中接续?
这就需要对“慎终追远”的价值内涵进行重新廓定:虽然以往人们对慎终追远谈得够多,可慎终追远的含义疆界,在现代生活方式版图中有着怎样的消长,却是很多人没法拎得清的。
我们很难对古人的祭祀习俗原样复制,但也不应舍弃内含文化传承意味的仪式感。
而清明节从“编入五礼,永为恒式”至今,又该有着怎样的习俗沿革,方能照应“移风易俗”的诉求?
而对慎终追远“再定义”,关键还是在于,对传统文化、社会新风尚在兼顾基础上的适当扬弃。
既看到清明墓祭的核心人文精神,也看到它亟待“更新”的一面,最终将传统文化精髓置于现代语境中进行传承和发展创新,让慎终追远有着更丰富的意涵。
慎终追远是与厚养薄葬对应的。
“行孝尽哀”,不意味着要“厚葬”,而是要“厚养”。
鼓励“生态葬”,也与之相契合。
在当前墓地稀缺,苏州还实施了墓地限购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有必要用殡葬改革来降低丧葬成本,在顾及民众亲情诉求和治丧习惯的前提下,“因情利导”地鼓励生态节地葬;“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公众也该逐渐从逝者“入土为安”的观念中扭转过来。
还有网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扫墓等“遥祭”现象,本无损情感表达分量,也无碍向祭祀内核回归。
以敬献鲜花、培植常青树、撰写追思留言等代替焚纸燃炮,以“集体公祭”“家庭追思”“网上祭奠”等代替舟车劳顿,这些都重在“真诚”,而非形式。
清明节还是个把祭祖、怀人与寄情山水有机结合的节点。
这天既是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的节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哀与乐两种氛围是其底色,也概括了清明节的本质:追思逝者,勿忘生者。
因而对其不必做片面理解。
要知道,追思逝者,本就该基于生命伦理,而生命伦理的内核是“人本位”,它不只是指要追怀死者,更指要善待生者。
这也是清明节本身承载的生命伦理教育价值。
“慎终追远”的最大价值,就是对生命伦理的关切。
它糅合的现代内涵,也该是源于这个核心出发点。
所以说,清明节不止是个生者祭悼逝者的日子,也是
生者通过逝者境况领悟生命伦理并关怀生者的时点。
(via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