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芭蕉花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芭蕉花》教案设计中的评价策略探析

《芭蕉花》教案设计中的评价策略探析

《芭蕉花》是一首经典的唐诗,其内容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也是教学中重要的评价对象。

本文将从评价策略入手,探究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芭蕉花》时的表现。

一、需求分析评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

对于学生学习《芭蕉花》这一诗歌来说,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评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评价策略1、看点分析看点分析是评价策略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学生学习《芭蕉花》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为什么要选取芭蕉花、芭蕉花的特点和芭蕉花的象征意义等方面,令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歌。

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看点是否准确、深度是否够、是否有批判性等进行评价。

2、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评价策略中的一种新颖方法。

在学生学习《芭蕉花》时,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出芭蕉花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握芭蕉花的核心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其思维能力。

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导图是否准确、完整、清晰、易于理解等进行评价。

3、问题式评价问题式评价是评价策略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学生学习《芭蕉花》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深化对芭蕉花的理解及象征意义。

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是否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等进行评价。

三、策略优化在进行《芭蕉花》教案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取评价策略,避免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的压力。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科学地确立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和准确。

四、总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芭蕉花》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看点分析、思维导图、问题式评价等策略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取评价策略,确定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公正和准确。

《芭蕉花》教学设计

《芭蕉花》教学设计

《芭蕉花》教学设计进入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在识字上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

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字义较难理解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

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本堂课中教师着重对“袖”字进行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部首容易搞错的字可以用换部首组新字的方法进行记忆。

对于词语“照实”的理解,教师先以课文中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词义,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理解很到位,有的说“照实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有的说:“不说假话,不夸张,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说就是照实”……学生的发言已经表现出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照实”这个词的意思。

教师再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再来用“照实”说一句话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了词意。

在朗读教学中,训练朗读并不简单。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心中明确每次读的目的,不要为读而读,要让学生明确每次读什么,怎样读。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或笼统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感受,教师却很少引导、点拨,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

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通过读母亲和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来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严。

有的学生在读后体会到了作者和哥哥虽然一心为了母亲的病能好起来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有的学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严厉的批评教育其实内心对我们充满了爱,在看似严格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正派人。

在朗读中,我们既反对“放羊式的朗读”,又反对“一个声音的朗读”,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启发、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真正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真情实感,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

这也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将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融会贯通与教学课堂之中。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芭蕉花》教案设计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芭蕉花》教案设计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芭蕉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芭蕉花》这篇短文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芭蕉花的形态特征,了解它在生命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芭蕉、芭蕉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清楚地描述芭蕉花的形态特征。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芭蕉、芭蕉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能否通过朗读练习,流畅地表达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芭蕉花”,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芭蕉花吗?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引入《芭蕉花》这篇短文。

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播放《芭蕉花》短文语音。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短文,并学生自读两遍。

3.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阅读短文,相互讨论交流,帮助理解。

4.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芭蕉花是什么样子的?芭蕉花有什么作用?芭蕉有什么作用?芭蕉与芭蕉花的关系是什么?第三步:语言理解1.向学生展示芭蕉花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芭蕉花的形态、颜色、特点等。

2.教师讲解芭蕉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来装饰家居、制作艺术品等。

第四步:朗读练习1.带领学生朗读文章,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分组朗读,比拼语音准确性和流畅度。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在朗读和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表达的清晰程度、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和声音的整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后延伸1.让学生自行查找与芭蕉花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

2.让学生到花店或图书馆参观、借阅芭蕉花或相关书籍。

3.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有关芭蕉花的作文,文章要求要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展示学生语言文化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芭蕉花》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芭蕉花》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芭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芭蕉花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3.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芭蕉花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美丽的。”
4.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作业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3.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会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感悟生活的美好。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芭蕉花的实物或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1)导入:展示芭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芭蕉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认识。
(3)细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如生字词、句子、修辞手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关爱自然、珍惜友情等。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情感教育在《芭蕉花》教案设计中的实践探究

情感教育在《芭蕉花》教案设计中的实践探究

情感教育在《芭蕉花》教案设计中的实践探究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情感与情绪发展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情感教育强调的是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塑造,通过课程、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芭蕉花》作为一篇优秀的中学阅读材料,其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的熏陶,还能够有效的辅助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实践。

一、《芭蕉花》阅读主题的定位《芭蕉花》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916年的《中央公论》杂志上。

小说讲述了一个学者发现一处芭蕉的花园中,有一株异常美丽的花朵,但是这朵花不断地遭到损坏和摧残,最终绝望而亡的故事。

小说深刻的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堕落和人性丧失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培养学生爱心、责任感、担当和承诺精神等情感品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之更加成熟和健康的成长。

二、《芭蕉花》教学策略的设计1.双向情感教育的开展情感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关系人际关系和情感能力的教育过程,是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芭蕉花》的故事情节饱含着感情因素,小说中塑造的学者、老僧等角色其实都是人性的投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缺陷和美好也贴近了学生的成长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情感教育双向延伸and 拓展,即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情感,同时也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情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

通过小说中各个角色的经历,学生可以理解人性本质的复杂性,挖掘情感内在价值,并将其中的情感元素与自身生活中的情感经验联系,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双向情感教育的目的。

2.情感课程的引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情感课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实践。

情感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

《芭蕉花》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情感课程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小说、观看电影或者艺术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开展情感感受和谈论,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控制。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芭蕉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芭蕉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芭蕉花教学目标•了解芭蕉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芭蕉花》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讨论芭蕉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进行课文的赏析和阅读理解练习。

教学准备•课文:《芭蕉花》•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将学习的新课《芭蕉花》。

学习新课(20分钟)1.使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芭蕉花》的课文。

2.阅读课文,教师念读,学生跟读。

3.介绍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段解读课文,讲解芭蕉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对芭蕉花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赏析与讨论(15分钟)1.针对课文,提问学生对芭蕉花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讨论。

3.分组讨论芭蕉花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4.学生回答问题并举例解释。

阅读理解练习(2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逐段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相互评价答案,并进行讨论。

小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记录和思考的习惯。

2.带领学生完成一道与芭蕉花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做简单的观察记录,拓展学习延伸。

师生互动策略•提出问题后,请学生先思考,然后选择两名学生回答,并请其它学生评价答案的好坏。

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口头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与肯定。

参考文献•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芭蕉花_沪教版-word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芭蕉花_沪教版-word

芭蕉花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回答。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读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观赏芭蕉花出示课题,学习生字:芭蕉(有什么共同点?)出示第一节,自己读,你知道了什么?(1)芭蕉花有什么作用吗?学习生字“晕”(2)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写的,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学生自己读介绍。

)(3)母亲托人买芭蕉花治病。

学习“托”理解在这里的意思是委托,还有一种意思在接下来的课文里会学到。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事?2、检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分小节分读课文,正音。

3、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填空:我和哥哥为母亲,但是,母亲却,父亲还。

我想不明白:。

读了这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三、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作上记号。

(用直线划出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在后面打上“?”)组内交流并讨论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

学习联系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1、当花拿回家后,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找出有关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随机学习“厅”和“训”)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3、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生气?但是,我和哥哥有什么感受呢?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

”那你们明白吗?同桌认真地读2、3节,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教师提示:这朵芭蕉花是怎么来的?)交流出示句子:(1)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

芭蕉花教案

芭蕉花教案

芭蕉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芭蕉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学习芭蕉花的绘画技巧;
3.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芭蕉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芭蕉花的绘画技巧;
3.芭蕉花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
1.芭蕉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芭蕉花的绘画技巧。

四、教学难点
1.芭蕉花的绘画技巧;
2.芭蕉花的创作实践。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示范法;
3.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介绍芭蕉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芭蕉花的形态、颜色、花期等方面的知识。

2. 讲授环节
教师讲解芭蕉花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内容。

3. 示范环节
教师进行芭蕉花的绘画示范,让学生观察和学习。

4. 实践环节
学生进行芭蕉花的绘画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5. 展示环节
学生展示自己的芭蕉花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
1.学生的绘画作品;
2.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芭蕉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了芭蕉花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有些学生存在绘画技巧不够熟练的问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芭蕉花》教案设计

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芭蕉花》教案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探索自身生命的真谛与意义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人生启示,教育家们一直在探索着一种能够深入课程内核的生命教育方法。

而《芭蕉花》正是一篇很好的文本,它可以通过内核生命的升华,将自然人情,情感世界,人生哲理等元素与学生内心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生命感悟。

下面我将以《芭蕉花》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课程为例,简要介绍如何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领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探索生命不能被阻挡的自然性和无常性,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本质特征。

2.学习目标(1)了解《芭蕉花》的主要内容、情节和内涵,掌握作品的基本结构,风格和语言特色。

(2)探讨自然、人情、生命等元素在《芭蕉花》中的升华,领会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性、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从“人生何处不相逢”、“生命何处不相聚”的话题出发,让学生思考人生及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2.进行文本解读(1)初读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氛围,领悟作品的情感基调。

(2)细读根据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结构、语言特点等,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

3.发掘生命教育元素(1)蕉、花、叶、石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

(2)生命旅途中同伴相遇、离别的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

4.培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无常性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

激发学生的哲思能力和探究精神。

5.知识扩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6.反思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再一次深入理解人生、自然和生命的本质,进一步感悟生命教育的含义。

三、教学手段生命教育是一种涉及智力、情感和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教育,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芭蕉花(说课)

芭蕉花(说课)
当我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第一,要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才能体会出文意;第二,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味道,不能上成品社课,在理解文意的同时,要从文本中挖掘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所以我接下去的设计是这样的:
先问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爸爸或妈妈生病了,你给他们端茶喝,或送上祝福的时候,他们会怎么说呢?这时再通读这一节,让他们寻找到描写父母表现的句子,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截然相反,就能吸引住学生去主动思考。在学习了面对父母的回应,“我”和哥哥的反应时,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因果倒装句的语言训练,这是我们以前就学习过的知识,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或自己想象去得出答案。最后再小组讨论父母生气的原因,得出中心思想,指导朗读。课文的重难点也就在这一点点的分析中,逐步解决,在老师指导引领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法手段
一、抓住生字特点,多种形式复习
在复习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在第一课时中学习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因为低年级语文教学还是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要让学生在课堂就第一时间牢牢掌握每个生字,所以我在所有的生字中,根据每个生字的不同特点,找到学生容易错的字,再加强巩固。例如:“矮”让同学们来说说它的反义词;“袖”的部首是“衣字旁”;“便”是多音字,让学生来组词。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设计,一来能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时的学习情况,二来能让学生在第二课时再次巩固知识要点。
2.当我兴高采烈地捧着花来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花是从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了。
(1)“照实”是什么意思?
(2)“我”会怎么说呢?借助老师给你的关键词,结合上节课学的第2小节的内容说一说。
出示关键词:看见、翻、摘、托
出示句式:
母亲问我们芭蕉花从哪里来的,我便照实说:“。”

芭蕉花教案设计

芭蕉花教案设计

芭蕉花教案设计合庆镇中心小学张凤英【教学背景】教材分析:《芭蕉花》这篇课文语句通俗易懂,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的一件事:五岁那年母亲的头晕病又犯了。

一天,“我”和哥哥发现人家院子里的芭蕉花开了,便翻墙摘了芭蕉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

可母亲知道事情后十分生气,父亲也训斥了我们。

当时的我和哥哥不明白父母的这些做法。

文章主要想通过事件的叙述,说明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教育,让我们懂得从小要有良好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然而这一文章主旨是隐藏于文中,蕴含在母亲斥责孩子的话语之中的,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真正读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感情的共鸣,同时也能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用上课文中的词句,能有效地培养说话和写话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重点。

此时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记字的方法。

识字量大了以后,更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最简洁的方法识记汉字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识字的快乐,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 能熟读课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3. 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重点:1. 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 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难点:1.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说说花的名称,积累描写花的词语。

2、出示芭蕉花图,简要介绍芭蕉花。

芭蕉又称大蕉,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栽种。

《芭蕉花》教学设计6篇

《芭蕉花》教学设计6篇

《芭蕉花》教学设计《芭蕉花》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芭蕉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芭蕉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

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解决。

4、通过学习明白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23、芭蕉花1、读题2、简介芭蕉花3、文中是怎样介绍芭蕉花,请学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

4、出示: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个别读,抽生读,齐读。

分析字形:栽,并正音。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一)自学课文1、轻声读文,边读边自学生字2、想想围绕芭蕉花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3、反馈(1)读词:衣袖、大概、搁好、掐下(2)各种形式读词(3)分析字形:袖(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自由读文,用“~~”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2、交流:说明自己划出的是什么词或句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做出相应反馈,选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1、抓重点句:“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展开学习。

2、小组学习:“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我”为什么不明白,想不通?3、大组交流,指导朗读有关语句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读出母亲的'生气与伤心)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狠狠需重读)4、齐读第1、2节,理解“我”摘花是源于对母亲的关心四、语言实践1、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2、小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

五、复习巩固1、分组接龙读文2、指导书写:栽《芭蕉花》教学设计21、识生字6个。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芭蕉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芭蕉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芭蕉花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知道芭蕉花的颜色、形状和特征;b.知道芭蕉花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方法;c.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意思。

2. 技能目标:a.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b.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a.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身边的花草植物;b.学生学会珍惜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紧扣教材,讲授芭蕉花的知识和特征;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芭蕉花的特点;3.练习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芭蕉花》,PPT课件;2.芭蕉花图片;3.与芭蕉花有关的语词。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a.将芭蕉花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花;b.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芭蕉花的特点;c.引入课文《芭蕉花》。

2. 阅读课文,讲解芭蕉花(20分钟)a.出示课文《芭蕉花》,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内容;b.重点讲解芭蕉花的生长环境、花朵形态、花语等知识点;c.用PPT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芭蕉花的特征。

3. 进行朗读练习(15分钟)a.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练习;b.老师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并配合手势来表达课文的语调和情感。

4. 情感体验,观察描述芭蕉花(20分钟)a.让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或公园,观察芭蕉花的生长环境,特别是花朵的形态;b.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芭蕉花的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

5. 课堂综合训练(15分钟)a.老师出示芭蕉花的五个字,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朗读和认知,并合理运用上下文;b.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6. 课堂总结(5分钟)a.提醒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b.教师再次介绍芭蕉花的特征和生长环境;c.鼓励学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热爱生命,热爱花草”。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的主题是芭蕉花,通过朗读、观察和描述芭蕉花的形态和特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芭蕉花,提高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欣赏和热爱。

《芭蕉花》阅读教案设计及其评价

《芭蕉花》阅读教案设计及其评价

《芭蕉花》阅读教案设计及其评价一、阅读教学目标1.听懂、理解《芭蕉花》这篇文学作品2.通过阅读,了解芭蕉花的生长习惯和美丽风采;3.能够剖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内容;4.通过细致的阅读和感悟,形成对自然、生命、爱情等多层次的思考;5.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欣赏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教授;2.真实感性理解和理性评价的教授;3.拓展感官之外的关注和思考。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朗读演绎法——教师会朗读作者创作的这篇文章,将表达、语调、节奏等产生美好的映像氛围;2.体验感性体验法——透彻深入把握作品生动而独特的感性体验,通过多样的口头和文字文字表达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建立与作品的情感联系;3.分析和解读理性解读法——紧密注视作品内在的情感联系,将描写、视角、结构等各种元素进行精细的分析解读;4.个性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思考出符合学生特点、充满激情和启发性的问题和作业,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建立对作品的感性体验和深入理解。

四、教学组织安排第一步、前导知识的导入 (10min)1、可播放视频、图片激发兴趣;2、导入有关草木之美和芭蕉花的知识。

第二步、感性阅读 (25min)1、交流个人与生命相关的感受和体验;2、老师朗读芭蕉花文章;3、教师组织小组间交流发表感性体验。

4、口头概述《芭蕉花》。

第三步、分析解读 (20min)1、教师简要说延续上一阶段的感性理解,向学生引导思考重点;2、重点关注文学作品中角色的特点、语言和情感表达、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3、促进思考,帮助学生思考作品及背景信息;4、在方便谈论和交流的情境下,重温整个文章。

第四步、个性阅读 (25min)1、以小组形式进行对接和讨论,共同深入学习作品;2、可以再次重温前面提出的阅读问题和课后训练题目,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3、在小组内,一起分享感性体验、思考的重点、人物角色的感受、语言、文化遗产等内容。

芭蕉花教案

芭蕉花教案

芭蕉花教案芭蕉花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芭蕉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花卉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芭蕉花【教学重点】1.学习芭蕉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花卉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花卉。

2.如何培养与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价值观和行为。

【教学准备】1.课件和图片资料。

2.芭蕉花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看芭蕉花的图片,引入话题。

2.提问:大家知道芭蕉花是什么花吗?有什么特点?在什么环境下生长?二、学习芭蕉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芭蕉花的特点:高大挺拔,叶子宽大如船,花小而黄,象征着坚强和勇敢。

2.让学生观察芭蕉花样本,感受其外观特点和触感。

3.了解芭蕉花的生态环境:原产于中国南方,主要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沼泽地带。

三、观察芭蕉花的生长环境(15分钟)1.带领学生到周围的湿地或水库附近观察芭蕉花的生长环境。

2.引导学生观察芭蕉花生长的地形、土壤、水分等条件,并记录下来。

四、研究芭蕉花的生长习性(15分钟)1.提问:为什么芭蕉花选择生长在湿地和水域呢?2.通过学生的研究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芭蕉花为了适应湿润的环境,改变了自己的生长习性和结构。

五、小结(5分钟)1.复习芭蕉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引导学生总结芭蕉花的适应策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介绍其他类型的湿地植物,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多样性。

2.与学生一起制作芭蕉花的手工作品,以加深他们对芭蕉花的印象。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芭蕉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观察和研究花卉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芭蕉花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芭蕉花沪教版

芭蕉花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熟悉10个生字,并能标准书写5个汉字,积存7个词语。

在语境中明白得课文中两个“托”和“如实”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诵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

通过“藏”、“捧”等词语明白得“我”和哥哥对母亲的爱。

3.熟读课文,体会母亲话语的意思,感受父母对小孩的爱。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能够明白,从小就要有良好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意拿。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在语境中明白得文中两个“托”和“如实”的意思。

二、联系课文,感受父母与小孩之间的爱。

难点:学生自己展开想象说话、质疑,并和同桌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揭露课题。

1、(示芭蕉林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明白那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吗?2、出示“芭蕉”两个字。

师:看这两个字的音节,谁来拼一下?师:观看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两个字都是草字头,都是形声字。

)师:小朋友们观看的真认真!3、(示芭蕉花图片)师:瞧,芭蕉树上长了一朵花,咱们叫——芭蕉花,若是给芭蕉花加上量词的话,确实是——一(朵)芭蕉花4、(示课题)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芭蕉花有关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录音,你对芭蕉花有了哪些了解?(出示描述巴蕉花的句子)芭蕉花的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芭蕉花的颜色:黄色芭蕉花药用价值:治头晕(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晕”字,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强调读音,部首“日”)二、自读课文并试探:课文中一共写到哪几个人物?围绕芭蕉花,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完成填空。

师据生回答,板书:“我”和哥哥母亲父亲师:围绕芭蕉花,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给小朋友一点时刻,依照教师的提示来讲一说。

(师示填空)(指名答题,齐读。

)二、研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学习一、2末节,体会小孩对父母的爱。

1、学习第一节。

咱们摘花是为了给母亲治——(头晕病)教师补充介绍:头晕病(师出示第一末节)师:她一犯病,咱们就——(四处托人去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芭蕉花教学设计
导读:23、芭蕉花
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芭、晕、托、株、摘、袖、捧、厅、训、掐、搁”;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并记住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熟读课文,理解妈妈说的话。

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3、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私自拿,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1个;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

2、能熟读课文了解妈妈为什么说“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能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备注
一、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1、观看图片,出示词语:芭蕉花(草字头、形声字)。

2、简介芭蕉花:芭蕉又称大蕉,属芭蕉科,原产热带亚洲,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等省区有栽种。

芭蕉花的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尖瓣的莲花。

它不但很美,而且还有药用和
食用的价值。

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它食物一起烧煮用以治病,如治头晕、心脏病等。

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呢。

3、出示课题:23、芭蕉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完成练习。

2、出示填空:
我五岁那年,妈妈,于是我和哥哥翻进围墙的窗子去,父母知道后,当时我俩都。

3、指名分节把课文读正确。

4、交流填空答案,朗读填空。

5、学习生字:晕。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2、3节
①四人小组读课文第2、3小节
要求:1、找到描写我和哥哥摘花过程的小节。

2、划出摘花过程的句子。

3、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一):
从围墙的窗口看见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

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

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a出示图片理解:一簇、一株、一朵;动作理解:托。

b指导朗读(读出“欢喜”的语气)。

c板书:见花(发现)。

③交流并出示句子(二):
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

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a学习动词:摘、藏、带、捧、跑。

b随机学习生字:袖、捧
c板书:摘花,拿花。

(师:是啊,这些动词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哥哥是那么的快乐,因为我们太爱妈妈了。


④师生合作读句子。

2、继续学习第3小节。

①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节,要求:爸爸妈妈看见芭蕉花时是什么态度?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a读句子。

b学习生字:厅
c板书: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训了一顿
③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我和哥哥那么辛苦为妈妈摘来了芭蕉花,妈妈不但不开心反而非常生气?为什么爸爸也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
④释疑:老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

a出示课后练习: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
理解:照实
b回应质疑:现在谁来说说母亲和父亲为什么都很生气?
c交流。

d分角色朗读两句句子,引导读出父亲和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气的语气.
⑤引读第三小节
理解动词:掐——换个词来说说:摘。

板书:还花(师:最终我们还是把花还了回去。


四、讨论交流,练习说话。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生命最宝贵。

那有没有什么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1、小组讨论。

2、交流。

3、老师小结:你们都很聪明,为兄弟俩出了那么多好主意。

你们的这些办法既没有损害别人的东西,又能治好妈妈的病,真不错!
四、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23芭蕉花——
(治头晕)
我和哥哥父母
见花非常生气
摘花连连叹气
拿花训了一顿
还花
爱(严格要求)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就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字词教学中,我突出了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出示课题后“芭蕉花”后,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知道了草字头的字大多数和植物花草有关系,学习“袖”,让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记,这样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让学生懂得了识字的方法。

鉴于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在学习第三节时,我试着让学生质疑,有学生说:母亲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连连叹气?我那么千辛万苦为母亲“偷”来了芭蕉花,母亲为什么还要说她生下了我们这两个不整齐的孩子?父亲还要把我们拉到客厅训一顿?于是,根据这一思路层层展开,帮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宗旨。

在教学安排上,我觉得还有些欠缺,在学生初读课文,
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如果这时让学生根据这个填空质疑,就会节省点时间,效果一定会更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