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美学概念之建构理路
建筑美学概论
“客观美论”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 社会本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 美“要依靠体积和布置,凡是大小得体,比 例适当,能休现出“秩序、匀称、明确”的 形式就是美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
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
◆
◆
科林斯柱式
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壮,
开间比较小,檐部比较重,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 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 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 宅。基座的简洁厚重与檐部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 生稳定与优美感。
伍重对中国建筑的速写,他认为:“在西方,重力朝 向墙体。而在东方,重力朝向地面。” 这种想法来自于 喜仁龙 ( Osvald Siren1879-1966) 十年代对中国建筑的 诠释。
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 圆锥台, 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从台 基面上拔地而起。 粗壮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之 间的处理比较明显。
波塞多尼亚 的 第一 希拉神殿
爱奥尼式柱子比例修 长,开间比较宽,檐 部比较轻,柱头是精 巧柔和的涡卷,柱础 复杂,看上去富有弹
性,爱奥尼式柱子纤
巧而又柔和。
科林斯式柱子的柱头宛如一棵 旺盛的忍冬草, 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作为人们审美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是社 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人类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审美 标准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 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标准也必然随它的发展变化而具 有暂时性、相对性。审美评价存在着客观标准,他是 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审美差异:民族性
地方性
个体差别。
-伍重悉尼歌剧院的空间意象诠释:“屋顶与平台” - U t z o n ’ s interpretation about Sydney Opera House: “Roof and Plateaus”
论建筑美学的理论价值
论建筑美学的理论价值建筑美学属于一门理论课。
尽管“建筑”在先,“美学”在后,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建筑的侧重点是明确的。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国建筑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其中汉族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的主流。
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艺术。
建筑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求使人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表现形象本身所包涵的伦理的、政治的内容。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有关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建筑美学具有价值独特的科学与人文两重性即建筑语汇所表达的意义建立在整个建筑功利性空间系统的基础上,空间系统之存在是实用功利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
因此,建筑美学价值的独特性表现在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这是其他一切艺术所不具备的:建筑美学价值的另一方面就是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术美学价值的共性,具有感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也是艺术所共有的多元化的人文特色,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建筑应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建筑设计应遵循适用与价值观的原则。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二、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
中国建筑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体美、序列美。
这种总体的艺术气氛又都以满足礼仪和生活实用的要求为基础。
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体量也都体现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长幼、内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级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
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刨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现代建筑理论课件精品》
新兴科技的运用
• 传感器技术 • 生物仿生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
现代建筑的功能与美学并重
1
建筑形式复杂多变
形式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的建筑形式成
建筑造型逐渐简化
2
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形式多元化的同时,建筑造型却逐渐
趋向简化、抽象,整体呈现出简洁、开
放、轻盈的美感。
3
建筑功能更加丰富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完善性, 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 需求。
现代建筑理论在国际建筑领域 的地位和影响
现代建筑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全球 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参考和研究文献。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奥运会的主 体育场馆,坚固的外壳设计来自 于采用了自然界的水泡理论,促 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石子教堂
著名建筑师周大福先生设计的石 子教堂,采用巨大的石子形体钢 筋混凝土结构,新奇独特的造型 和灰白色泽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
现代建筑理论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展望
现代建筑理论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更加人性,更加绿色,更加数字化, 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现代建筑 设计的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正朝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设计精品和 生态适应,注重人的需求,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用建筑作品展示现代建筑理论
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现代建 筑的代表之作,其独特的垂直螺 旋式建筑,让人赞叹不已。
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对现代 建筑理论的影响
建筑设计者必须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把建 筑设计与人文、社会、自然相结合。
美学的第四条道路
美学的第四条道路关于《美学的第四条道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迄今为止,在人类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人们基本认为开创了三条道路,即:一、客观唯心主义道路。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道路。
三、主观唯心主义道路。
这三条道路在当代人们的理解上明显存在“扩大化”问题。
实际上,还有一条道路,即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但来自客观,这开创了美的本质问题探讨上的第四条道路,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唯物主义道路。
不幸的是,这条道路由于当代长期以来人们在第三条道路认识上的“扩大化”而一直处于被遮蔽状态,几乎不为人知,遑论人们对它展开应有的开拓和创新了。
现在把它从这样一种状态彻底解放出来,进一步加以深化和拓展,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载论文网美学;第四条道路1.迄今为止,在人类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人们基本认为开创了三条道路。
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实体”,美的事物所以美,在于分有了这种“精神实体”,这开创了人类美学史上美的本质探讨上的第一条道路,即客观唯心主义道路,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普洛丁、黑格尔等。
首开先河者,是公元前六世纪末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物质”,而是“数”。
“数”是什么呢?“数”是非物质的东西,先于人们的认识。
“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
以“数论”这种哲学世界观为基础,他们对“美”和“美感”以及艺术现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解释和探讨,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1),提出艺术依靠数的关系。
把这种美学思想发扬光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不过,柏拉图以为,世界的本原,不是“数”,而是“理式”。
“理式”乃非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
在这种“理式论”哲学世界观的支配下,欧洲美学史上,他最早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哲学探讨,代表作为《大希庇阿斯》。
世界建筑美学主流审美观点
世界建筑美学主流审美观点以世界建筑美学主流审美观点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美学的主流审美观点。
建筑美学是关于建筑艺术的研究,它涉及到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色彩等方面,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美学观点各有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西方建筑美学主流观点西方建筑美学主要强调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追求简洁、对称和比例的完美。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建筑师们注重对称和比例的运用,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建筑作品,如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竞技场。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受到古典建筑的启发,追求对称和比例的完美,代表作品有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布鲁内莱斯基的圆顶。
2. 东方建筑美学主流观点东方建筑美学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有庭院式建筑,布局合理,注重空间的透明和流动性。
日本的传统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的联系,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形式简洁,注重室内外的连通性。
3. 中东建筑美学主流观点中东建筑美学注重建筑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建筑是中东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斯兰建筑以清真寺为代表,注重装饰和细节的精美,以及空间的开放和宏伟。
著名的代表作有埃及的金字塔和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4. 印度建筑美学主流观点印度建筑美学注重色彩和装饰的丰富多样。
印度的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装饰,体现了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著名的代表作有泰姬陵和德里的红堡。
5. 拉丁美洲建筑美学主流观点拉丁美洲建筑美学融合了欧洲、印第安和非洲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墨西哥的玛雅和阿兹特克文化对拉丁美洲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墨西哥的宫殿和金字塔常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装饰。
总结起来,世界各地的建筑美学主流观点各有特色,西方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完美,东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东注重与宗教的关系,印度注重色彩和装饰的丰富多样,拉丁美洲融合多种文化元素。
这些不同的审美观点丰富了世界建筑的多样性,并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立文《当代中国美学》
立文《当代中国美学》一、引言当代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也日益丰富。
当代中国美学不仅仅是传统美学的传承,更是融合了现代元素,体现了时代特色。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的核心观念、实践领域以及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总结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二、当代中国美学的核心观念:融合与创新1.融合:当代中国美学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各种美学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2.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当代中国美学致力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焕发出时代光彩。
三、当代中国美学的实践领域1.文学:当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强调思想内涵,形式多样,展现了丰富的审美风貌。
2.艺术:当代艺术创作追求个性与独特性,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交融,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趋势。
3.设计:设计领域强调人性化、绿色环保等理念,将美学与实用相结合,提升产品品质。
四、当代中国美学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1.文化交流:当代中国美学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2.文化传播:通过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当代中国美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国家形象。
五、当代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1.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2.机遇: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美学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六、结论当代中国美学在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它融合创新,传承发展,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展现了时代的风貌。
在国际交流中,当代中国美学发挥着积极作用,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现代美学原理简介及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过去的旧美学,严重脱离现实人生,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贵族化的、少数人玩弄思维游戏的杂耍,越搞越虚玄。普通大众以至大学生们,都是学了之后,莫名其妙,谁也说不清“美的本质”是什么。不仅对人生无用,反而加深了知性的困惑,禁锢了人的生命活力。但是,现代美学的科学原理则是回到人类生存的事实之中,深入探究人生的内在真实,揭开审美意识结构与运行的规律,指出人们审美与创造的内在原理,也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的规律。它就成为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学问,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可用于指导人生、发展人生,从而通过每一个体的发展支撑起社会的发展。它有助于人们形成完整的人生观或健康完满的生存观念,也有助于形成科学完整的社会人生发展观。
(2)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在人类思想文化与美学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推陈出新,现已基本上形成美学的科学原理体系。这是走在美学课程革新前沿的、具有鲜明的科学创新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原理体系。
随着社会历史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人文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化,美学原理的研究与教学必须适应发展的现实,不然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障碍。美学的科学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美学科学化改造的工程是美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现在,这门学科已经经历了由不科学到科学化、由不成熟不完善到较成熟和体系化、由脱离社会现实人生到贴近社会人生实际、由高高在上的贵族化的玄学转变为具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和社会历史发展意义的平民化的应用性极强的科学。美学的这一转变必将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文化意义、思想意义和人类生存与社会超越发展的意义。
一、美学原理教材与教学由不科学到科学化的转变
美学原理研究与教材建设,应当理解并参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观和整体观,站到美学和历史的高度,以整体的观点或方法审视人类自古以来的审美与创造的整体事实,从中提升出科学的、可证实的美学原理,构成美学的科学原理体系。美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民主制时代,哲人们思考人生价值和审美创造的意义,人自身的完美发展已经成为美学的核心问题。18世纪,德国的鲍姆嘉通提出“感性学”这一学科,正式出现了学科意义上的美学。但由于研究方法落后,审美心理研究薄弱,人生的分析研究不能深入;长期以来一直将美学研究定位于“美”的概念研究,出现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自19世纪中期以后,美学研究发生重大转折,“自下而上”的审美实验研究与心理研究,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与人生体验的研究,将美学研究导入科学化的轨道,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原理体系。在我们这里,大胆引入科学实验方法,强化科学实证观念上的学科体系建构,现已初步完成了美学科学原理体系的建构,形成专著或教材,教学实践过程已证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生命价值意识惊醒的效应,为学生以后在追求创新发展中同时塑造自身美好形象奠定了美学价值意识的基础。
美学绪论知识点总结
美学绪论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盖(1741-1801)的著作中。
在他的著作中,“美学”一词首次被用于指代一种新兴的哲学学科。
其后,美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与伦理学、逻辑学、心灵哲学等一样成为世界哲学界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
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美的本质、审美体验、艺术三个方面。
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一直是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
美学家们对于美的本质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的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理性的和完美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定义为一种感知经验,即我们在感官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和兴奋。
这种愉悦和兴奋不是来自于某种事物的功用,而是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形式和结构的完美性。
2.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艺术作品来获得美的享受的过程。
审美体验在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感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艺术家能够通过创作来感染人们的情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愉悦、享受和赏识艺术作品的情感。
3. 艺术艺术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审美体验的来源。
艺术是人类文明和精神成果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形式美、内涵美等方面展现出来。
以上便是美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美学对美、审美和艺术这三个方面的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对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总的来说,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四个阶段。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被认为是美学的萌芽期。
在古希腊时期,美学概念的出现和初步探讨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是古希腊时期美学思想的代表。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体现,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完美存在;亚里士多德则将美看作是一种感知经验,这种感知经验来源于事物自身的结构和形式使人们产生的情感共鸣。
当代世界美学概念之建构理路
当代世界美学概念之建构理路
现代世界美学是当代艺术、文化和哲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角,它
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理论、思想和实践。
其中,一种核心概念—“现代世界美学”——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视角,它着眼于当代思考和实践当中的美学概念
的建构。
第一,现代世界美学强调人性化的价值,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尊重。
这里
的社会包括人类社会、动物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它们形成了地球上最完整的
生态系统体系。
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互动方式,人们以感性的方式感受它们,以积极的方式塑造它们。
第二,现代世界美学强调的视角是启发式的。
它不局限于视觉美学,而
是将各种触觉体验放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结合各种感受。
它强调从一个主
体的视角来看待审美,同时也结合外部的文化环境去审美,以追求一种艺术
意识的完善。
以这种方式,一种独特的美学精神得以建构出来,它也把所有
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建构在一起,使得这种美学精神往往是更加真实可靠的。
第三,现代世界美学也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强调有认知、理解、规
范和评价等社会行为来实践艺术。
它不再局限于社会底层和上层阶级之间的
美学,而是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以追求文化多样性的提升。
总之,现代世界美学建构在一种对价值的尊重之上,通过视角和认知的
拓展去审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它探索的是一个生态稳定的、多元的、高度
开放的世界,以此实现一种和谐的艺术精神。
资料来源:网络。
美学的第三条道路
美学的第三条道路彭富春 (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2)在国内,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主要围绕美和美感的本质及其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和深人的研究,并形成了以朱光潜、蔡仪和李泽厚等为代表的美学派别。
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观点,但其争议的核心始终是美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0年代持续了美学的讨论,不过问题集中于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解读,尤其是关于“美的规律”的阐释。
这次讨论使更多的人趋向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于是“实践派美学”成为显学。
与此同时,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美学的介绍,为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90年代以来,新生代的学者越来越不满实践美学的局限性,提出建立“后实践美学”,如存在美学、生存与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修辞论美学等等。
它们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多元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实践美学主要囿于物质生产领域而忽略了个人生活世界来解释美学现象,而后实践美学则主要援引了西方的话语,缺少自己思想的根基。
因此需要对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综合重建,走出新的道路。
在国外,从近代到现代和后现代的美学主要经历了理性美学、存在美学和语言美学等阶段。
美学作为感觉学只是近代的产物。
感觉总是我的感觉和关于一个对象的感觉,因此它的语言表达式为:我感觉对象。
我感觉对象就是我规定对象。
我不仅规定对象,而且我规定自身。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先验主体的我是自由的。
所以近代美学尤其是德国古典美学总是将美的本质规定为自由。
这样近代美学的感觉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先验主体的我的自由设定,而这正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主题。
在此范围内,审美规定了理论和实践理性,由此德国古典哲学作为设立的思想就是一种审美思想和诗意思想。
当然,现代思想也谈论美学,但是美学的意义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如同哲学一样已经终结。
它不再是基于“我感觉对象”这样的主客体分离的模式,而是据于“人生存于世中”这样的主客体合一的本原。
当代美学建构视野中的境界本体论美学
53当代美学建构视野中的境界本体论美学陈国雄(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境界本体论是一种在全球化过程中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
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与提出对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境界本体论;全球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8-0053-03境界本体论是一种在全球化过程中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也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一个理论与范畴在历史上的延续性必然会增加理论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境界理论也不例外,#境界理论在中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境界的理论资源很丰富,有道家学说的∃自然%论、儒家学说的∃比兴%论、玄学的∃言意象%论、佛教学说的∃心性%论与∃境%论&。
由此可以看出:境界理论的延续性是以整合性为前提的,没有其他理论的渗入,理论会失去生命力;同时整合性是以延续性为基础的。
抛开延续性就失去了整合性;而无视整合性去谈延续性,这也是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陈望衡清醒地认识到了延续性与整合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且通过说明两者的关系来凸显其互渗互生的过程,在整合与延续中,展示了境界本体理论的生成。
在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中,陈望衡认真分析了价值本体、形式本体与情象本体,并且认为三者是统一的,并将情象作为审美的初级本体;然后进一步从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中凸显#境界&作为美学本体的高级形态。
并且认为从#情象&到#境界&有一个靓化、深化、泛化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提升与质变的过程,境界作为美学本体的高级形态,它是感性、哲理、空灵、自由的统一体。
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与提出对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建筑美学课件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解构主义建筑,如巴黎的拉·维莱 特公园等,可以说明这一点。
17
第二部分
§1 §2 §3 §4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5 建筑形象的起止和交接 §6 空间布局 §7 建筑与色彩
18
第二部分 建筑美的艺术规律 §1 造型 §1.1 立面形象
一、几何分析法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析或控 制建筑形象,使它符合形态 逻辑性。
二、数学比例
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 1:1.618或0.618:1,古希腊哲 学家毕达哥拉斯究出来,后 来广泛运用于建筑、绘画、 音乐等领域。
巴黎圣母院 纵横三段式构图,钟塔,中间玫瑰 窗,尖券形窗。 黄金分割比,最美的立面。正立面 采用黄金分割比,8个小矩形合成 一个大矩形,矩形比例均为黄金比。
16
第一部分 概论 §2 建筑美学与其它美学的比较 §2.3 建筑美学与文学美学
建筑美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使建筑与文学有了更多的共同内涵。 后现代建筑的最重要性质就是讲究语言,把建筑作为一个 语言对象来看待。把建筑的各个部件作为词汇和句子来看 待,本着某种主题思想和结构系统组合成一篇“文章”。 解构主义源自语言学,把原来结构主义的严密系统解开, 再行组合,甚至反传统反到更深层,企图否定整个西方文 化。这种文学理论更带有哲学性,所以当然也更影响到其 它文化艺术门类。
中国北京天坛祈年殿
22
第二部分 建筑美的艺术规律 §1 造型 §1.1 立面形象
一、几何分析法 上海大剧院,立面几 何分析,运用两个三 角形,下部是正三角 形,上面是倒置等腰 直角三角形,建筑形 象舒展。
中国上海大剧院
美学的第四条道路
关键 词:蔓学 ;第四条道路
I 迄今为止 。在人类 美学 史上 .关于美的本质 的探讨 人们基本认 克利特 。 , 为开创7三条道路。 德谟克 利特讲 :“ 的美 ,若不与聪 明才 智相结合 ,是某种动物 身体 认为美是客观的 ” 精神实体“ ,美的事 物所以美 ,在于分有 了这种 性 的东西 。 ” 少说话对于女人是 一种装饰 ,而装饰 简朴 , ” ‘ 在她也是一 ” 精神实体” 这开创 了人类美学史上美的本 质探讨上 的第一条道路 。 , 即 种美 。 等。 在人 类美学 历史上 ,他首先把 “ 美”确 定为客观的 ,是客观 客观唯心主义道路 ,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柏拉 图、普洛丁、黑格尔 事物 的性质或特 点。 接着 , 有英国的被马克思称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 实验科学
问题 的探讨和研究 在美的本质问题上 , 他认为美是客观 的, 是物本 身
。
西,是客观存在的 “ 精神实体” 。在这种 “ 理式论”哲学世界观的支配 的属性或特点。他讲 :“ 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
下・ 欧洲美学史上 , 最早对美 的本 质问题进行 了广泛而深入的哲学探 的某 一性质或某些性 质。 -一美大半 是物 体的一种性 质 通过 感官的 他 - . 讨,代表作为 < 大希庇阿斯 > 。他认为 , 美是 “ 式” 理 ,美的事物之所以 中介 ,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 用 - 并且通 过对各种审美现象的认真 细 -
使它在 变化中得到淡
- - ,
。
费尔 巴哈是德 国古典 哲学中最杰 出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
。
1 9世 纪 四
美学原理PPT 第二章 美的建构及其形态
第一节 美的含义和特征
从主观方面探索美,充分地突出了人的作用,从而显示了相当的合理性;但这一思路同样也 有难以摆脱的困难:如果离开了客观的物质以及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有主观感觉和精神, 你能看见那美吗?其实,单从主观方面去建构美,或单从客观方面去建构美,都是片面的,其 中所包含的一些真知灼见,也只能是一些片面深刻的真理。
(四)社会论
中华民族远古的“龙凤图腾”显然就是美的建构与独特生活方式建构而成的象征体系。“鲧死化 身为黄龙”,“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两则神话乃是源始华夏民族的图腾,留给后世的美, 便是上古先民建构的象征体系及其所再现的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美的建构就是理想 生活方式的建构,美的事物总是令人想起理想生活的事物。
第一节 美的含义和特征
坚持从客观方面来建构美的思路的代表, 他的基本论点是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 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本质就是 典型性,即美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 类的一般”
文艺理论家蔡仪
第一节 美的含义和特征
从客观方面建构“美”的思路,坚持美的客观物质根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法回 答一个非常简单的质疑:从物质性说,落花本无意,流水实无情,它们何以在人心中以及诗人 笔下显得如此凄婉和哀伤呢?足见单从客观方面建构美,确实难以自圆其说,为了纠正这种片 面的逻辑,有必要从主观创造性方面去探索美的建构。
(三)主客观统一论
当代世界美学的基本走向及其影响
当代世界美学的基本走向及其影响在整个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流派。
并且,我们所谓的西方,也包括欧洲、北美,以及其他一些众多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之间,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有着不同的发展线索,呈现着纷繁复杂的图景。
然而,正像我在一些文章中也一再提到的,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学转向,第二阶段是语言学转向,而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学转向。
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世纪之交,一直发展到20世纪中叶的美学主潮是心理学美学。
在当时,美学界的一个重大任务是摆脱19世纪的一些大的哲学体系,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
这种思想上的努力,在哲学史上被称为“走出形而上学”。
人们不再追求一个包罗万象的,从一些虚设的概念引申出来的关于世界或关于心灵的大体系,并从它出发,对世间一切作出一些大而无当地解释。
这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克罗齐。
克罗齐仍在试图建立哲学上的大体系,但他已经将体系作了大大地简化。
他的“直觉即表现”的公式显示许多过渡时期的特征。
桑塔耶那将美视为客观化的快感,从而将解决审美问题的思路指向对人的情感的解释。
在当时,还有几位重要的心理学家提出了重要的美学学说,这就是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和以爱德华·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
这些心理学美学的学说强化一种从19世纪就有的关于“审美态度”的理论,即对象的美依赖于主体对它的态度,在20世纪前期的西方美学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的方法直到20世纪中期仍有两个重要的代表,这就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和恩斯特·贡布里希。
阿恩海姆主要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方法,论证人的视觉的整体性特征,而贡布里希则从大量的艺术史材料出发,论艺术风格的历史与人的视觉的主动性的关系。
美学的心理学转向是以科学主义追求为背景的。
当时的研究者希望能从对人的心理学研究来探究美的秘密。
这种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就心理学在当时,甚至在今天的发展水平而言,要想对审美与艺术的课题给出一个彻底的回答,是相当困难的。
走向整生理想的学术路线——论袁鼎生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建构
乡 村 风 光 在 现 代 性 的 商 品 社 会 中迅 速 瓦 解 ,成 为
日渐 遥 远 的 田 园 旧梦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生 态 矛 盾 逐 渐 成 为 全 世 界 关 注 的 中 心 。 生 态 美 学 关 注 日常
生 活 的 审 美 化 , 注 人 与 自然 的 生 态 和 谐 , 使 了 关 促
以追 求 两者 的和 谐 、 调 为最 高 最 终 目的 。人 与 自 协 然 的关 系 一 直 以 来 是 人 类 科 学 研 究 关 注 的 焦 点 ,
关 注 人 与 自然 的辩 证 关 系 使 生 态 美 学 找 到 存 在 论
的哲 学 基础 成 为 可 能 。“ 态 美 学 是 美 学 的 当代形 生 态 ,是 近 现 代 的 主体 美 学 向 当代 转 型 而 形 成 的 主
界 环 境 生 态 危 机 的反 思 .也 正 是 美 学 领 域 一 些 有 识 之 士 为 摆 脱 目前 美 学 研 究 困 境 、推 动 学 术 发 展 的一 种 新 尝 试 。许 多 从 事 生 态美 学 研 究 的专 家 学 者 认 为 ,生 态 美 学 研 究 有 着 巨大 的 理 论 空 间 和 广 阔 的 研 究 前 景 。应 当 以锲 而不 舍 的 科 学 求 真 的精 神 , 它进 行 全 面 深 入 的研 究 , 之 真 正成 为 一 门 对 使 服 务 人 类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和人 类 自身 审 美 化 的新 学 科 。在 生 态美 学 的 哲 学 依 据 上 , 鼎 生 教 授 认 为 , 袁
生命与美学研究的理路与脉络
5美学论坛・生命美学专题早在1985年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创办的《美与当代人》(后更名为《美与时代》)第一期上,刋发了28岁的潘知常的与生命美学有关的文章《美学向何处去》。
当时他明确呼唤,美学应该有一场真正的革命,在高度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现代科技来临的时候,应大力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随后,他在1991年出版了《生命美学》专著。
在改革开放年代,他开拓的生命美学,取得了巨大成绩。
当今步入新时代,紧密结合十九大对“强起来”包括“美起来”新发展目标的强调,生命美学将进入新的境界!2018年,《美与时代》杂志为潘知常教授设立一个“生命美学”专栏,约请全国许多美学家对“生命美学”展开深入探讨。
现在我也将昔日论著中相关的文字撮录为《生命与美学研究的理路与脉络》,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美、审美、美学的定义与生命早在1995年8月,我们就明确指出,与传统的中西美学对美、审美的定义不同,美和审美不是单纯的心理活动,而是人的生命体全身心的一种体悟和操作。
究其实质,乃是生命对生命的启动,生命与生命的拥抱,生命向生命的超越。
这种审美观,源于中华先人对人的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看法,十分强调人的生命体的本体属性和潜在属性、运化属性和可操作属性,认为生命赖以构成的阴阳之“气”,既充溢于人之生命体的内宇宙,又充溢于人之生命体的外宇宙。
审美实践活动就是人的心与身、灵与肉、体悟与操作的有机统一。
以此实现人之生命与生命的亲和、人之生命向生命的超越,亦即生命主体间或生命创造物间“精”与“精”的感应、“神”与“神”的交流、“气”与“气”的融通。
同时,在美学史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民族只有当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审美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具有独特的生命形态;也只有当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
就是说,一个民族的生命形态、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总是互相生成、互为因果、结伴运动的。
对人类理解自身曾作出划时代贡献的达尔文的学说,其核心是“适者生存”。
探索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之道
探索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之道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创造性活动,它旨在为人们提供美观、实用和舒适的建筑空间。
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和技术性,还要注重美学,并且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展示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探索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之道,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功能和美学的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将功能与美学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师要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空间分配和材料的运用来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和审美效果。
例如,大型商业中心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流量和商业活动的需求,同时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来打造独特的建筑形象,以吸引顾客和提升商业价值。
二、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建筑师要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手法来呈现建筑的形式美,并且保证功能的有效实现。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简洁、流畅、有机的造型,同时追求动感和立体感。
例如,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住宅设计,充分体现了几何形状和自然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三、材料和技术的创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借助于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
建筑师可以利用新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来实现建筑的美学效果。
例如,现代建筑常使用的玻璃幕墙技术可以使建筑获得更多自然光线,同时还可以展示建筑的透明感和轻盈感。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师要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来满足一部分能源需求;建筑设计可以合理运用自然通风和光线,减少对空调和照明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五、文化融合和地域特色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还要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建筑师要通过对当地文化、历史、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了解,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相融合,打造既具有现代感又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 当代美 学 概念 的审美 直观 主义 路线 。
存在领域 , 它居于 自然领域与 自由领域之上 , 构成康
循 着这 一路 线 , 我们概 略地 考察 一 下当代美 学 与 德美学的新领域 。这一新概念的提出, 突破 了西方传
不可 能在客观 有限时 空 中完全 实现 , 只能在主 观 内在 的超越性 领域 中实现 。 在关 于康德美 学 的权威 性 阐释 中, 多数人 片 面地 略 了其 超越性 内涵 , 实 , 其 内在 性超 越 也是 其 重 要 内 涵 , 是康德 在解释 客观合 目的性概念 的二律 背反情 这 形时一再 申明了的 。 依康德 看 , 自然界诸 多 自然事 物是一个 相互联 系 诸机能 的一致性 ( 这些 机 能不 是通 过 和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一致 , 而是 通过情感 , 来决定 的) [3 。23 1 () 2 美感 判 断力 的理 性 主义 坚 定 而 明确 地 主张 光之点 , 它构 成 批 判 美 学概 念 的合 理 内涵 和 逻 辑 起 点 。但 他始终不 能摆脱 二律背 反思维 的纠缠 , 当他 进 一 步将 主观 合 目的性提升 为人 的最 高 目的 , 赋予人 并 本 主义精神 时 , 又退 回到理 性 主义 路线 , 取 了与 他 采
5
无法统一。这种二律背反现象在主观 目的性领域被 是审美的基础 , 判断力是超验原理与直观性情感的综 克服 、 消除 了。所 以 , 观 的合 目的性 概 念不 属 于美 合统一 。“ ( 客 它 超验 原 理—— 引 者 注 ) 审美 的判 断 让 的范畴 。康德 如此立 论的更 深意 旨是 , 的绝 对价值 力在鉴 赏里决定 这成果 ( 它的形 式 中 ) 我 的认 识 人 在 对
异化 , 沦为 一个 丑恶 的世界 。对 理性 的批 判和 否定 越 的鸿 沟 ” 沉 。康 德 说 : 判 断力 以其 自然 的合 目的性 “
只 能诉诸 逻辑 之上 的直 观 。因此 , 当代 美学 的 出发点 的概念在 自然诸概 念 和 自由概 念 之 间提 供 了媒介 的
只 能奠立 于认 识 和实 践 经 验领 域 之 外 的 自我 直 观 经 概念 , 它使 纯粹 理论 的过 渡 到 纯粹 实 践 的 , 按照 前 从
主 义
黑格尔在评价康德美学的伟大意义时指出, 康德 () 1 美感 判 断力 的 内在 超 越 性 主 观合 目的性 与 美 学 的基 础 概 念— — 自由—— “ 种 对 理 性 本 身 绝 客观合 目的性概 念有 实质性 的差 别 : 自然 的 目的性 这 在 范 围之 内, 自然 的机 械 性 和必 然 性 与 目的性 相 背反 , 对性 的认 识 , 是 “ 代 哲 学 转 折 点 ”和 “ 对 出发 ” 近 绝
魏 久 尧
( 延安大学 文 学院, 陕西 延安 7 60 ) 100
摘
要: 当代世界 美学概 念是对近代 理性 主义美学概念的积极 的扬弃 , 其基本概念—— 审美直观——保 留了世界理性 主
义 美学的合理环 节。康德 的“ 美感判 断力” 为其逻辑起 点 , 海德 格 尔的工具理 性批判 和福科 的文化 一历 史批判 为其奠定 了经
近、 现代美学所发生的逻辑与历史的内在批判继承关 统美 学 的局 限 , 将美 学推进 到一 个崭新 的阶段 。西方 因而 系 , 中清 理 出当代 美 学 的 合理 组 建 环 节 , 清 当代 美 学一 直在 机 械论 与 目的论 的僵 硬对 立 中徘 徊 , 从 理 美 学 的建构 理 路 。这 一考 察着 眼于 近 、 代美 学史 的 最终 不能解 答人 的绝 对价 值到底 能否 实现 的问题 , 现 康 德则 将 这一 问题 置 于一 个 全新 的领 域—— 能将 机 械 内在发 展逻 辑 和世 界性 质 , 以 , 所 它不 以时 间 先 后论
验性 实证基础 , 王夫子 天人合一 的天道观 为其提供 了形而上的生命本体论 , 美直观综合 了这 两个方面。从“ 审 美感判 断力” 到
审 美直观 , 间贯 穿着一条超越 经验理性 的直观主 义路 线 , 其 这就是 当代 美学概念 的建 构理路 。
关键词 : 判 美学; 德海 ; 格 尔; 夫之 ; 科 批 康 德 王 福 中 图 分 类 号 :8 0 B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9 5 2 1 ) 2 10 -9 7 (0 0 0 删 - - 5 -6 -0 收 稿 日期 :09 - 1 1 20 -0 - 0 -
2 1 4月 00年 第3 2卷第 2期
・
延安 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Y nnU iesy( ol c n e or l f aa n r t Se l i c) n v i aSe
Ap ,01 r2 0 、 2 № U 3 2
哲学研 究 ・
当代 世 界 美 学 概 念 之 建构 理 路
作者简介 : 魏久尧 (9 3 )男 , 15 一 , 陕西横山人 , 安大学文学院教授 , 延 硕士研究生导师 。
” 美感 判 断力 ” 主 观合 目的性 ) 自 ( 是 当代 世 界美 学 ( 以下 简称 当代 美 学 或批 判 美 学 ) 点 , … 而 他 的“ 是 对筑基 于 经验理 性 之上 的现代世 界 的否定 和超 越 。 由的现 实形式 , 只有通 过 这一 形 式 才 能真 正 沟通 “自 ” 之 不 因为工具 理 性 主宰着 的现 代世 界 已经 发 生 了全 面 的 然 概念 的领 域 ,和 “自由概 念 的领 域 ” 间 “ 可逾
验 。当代美 学 的 宗 旨是 , 明 自我 与 世 界 存 在 之 经 者 的 规 律 性 过 渡 到 按 照 后 者 的 最 后 目 的 成 为 可 澄 ”2 J康 其 验 , 终归 复人 性 之本 真 , 最 它不 仅 诉 求 于形 而 下 之 理 能 。 【3 德所 说 的判断 力 , 实质 是 必然 性 与 目的
高低 , 以民族 文化划 界域 。 不
一
论 与 目的论 统 一 起来 的感 性直 观 领 域—— 中加 以解
、
从 康德 到海 德格 尔
答, 从此美学别开生面。其新意于今灿然可见 , 它不
起点。
1 .康德 “ 美感判 断 力” 概念 的超 理性 精神 与 理 性 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转折点 , 而且是当代美学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