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到两极分异经度地带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陆地地带性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水 平 地 域 分 异 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
分布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明显 的纬度带
热量,水 东西延伸 高纬和低纬 分亦有影 太阳辐射 地区 南北更替 响 水分,温 南北延伸 度也有一 海陆位置 中纬度地区 东西更替 定的影响
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
由基带向 山地垂直地域分 山顶垂直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低纬高山地 异 区 分布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布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④ ③ ④ ④ ① ② ④
气温,雪线高
雪线是永久积雪的下界
降水多,雪线低
北
南
迎风坡雪线低, 背风坡雪线高
阳坡雪线高, 阴坡雪线低
降水影响更大
15.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甲
(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 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甲图中a自然带有丙、丁两处的分布,其中________ 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 因有哪些? (3)指出乙图中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的最主要原因。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一)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二)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汇总
的 分 异 规
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5 规律)
基础的经度地带 性差异)
律
2、乘火车沿陇海—兰新线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
途看到的地理环境的变化属于(B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3、读“坡向与自然带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
响的是(B )
3)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如图:
北半球温带某山地的南坡
坡
坡
和北坡垂直带的分布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B、C的垂直带谱中都有针叶林带,哪座山的针叶林分布 的海拔高度高?
4)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D C
A
B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4000 3500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成因: 随海拔高度的
变化
水热条件 变化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
②分布特征:
1)山体所在的 纬度位置决定了 基带类型。
2)山地所在的 纬度越低,海拔 越高,垂直带数 目越多,垂直带 谱越完整。
北坡
南坡
基带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
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
积雪冰川
积雪冰川
高山垫状植物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
南坡
3000 2500 2000
针叶林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5草)原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
荒漠
荒漠草原
从赤道到两极的
分异(以热量为
基础的纬度地带
考点14 自然地理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什么叫陆地自然带?(二)主要陆地自然带[例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西部D.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105106① ② ③④ 三、地域分异规律(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规律) 1.自然景观或自然带分布模式2.形成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 3.最明显的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 [例2]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 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A .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 非地带性分异D . 垂直地域分异2.M 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A . 受南北走向的高大海岸山脉的影响B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 . 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 . 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例3] 读图14,分析下列问题。
(1)X 至Y 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名称是。
(2)由X 至Y 自然带依次由森林、草原到荒漠, 这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规律。
[例4] 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 则① 带, ② 带 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 气候,④ 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变化规律, 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107(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规律) 1.自然景观或自然带分布模式2.形成原因——受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影响(以水分为基础) 3.最明显的地区——中纬地区[例5]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3题。
1.影响稀树草原(热带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A .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 B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 .终年受高压带控制D .受地形的影响 2.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属于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域性分异规律3.森林带、草原带、灌木带属于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域性分异规律[例6]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 [例7]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地域分异规律这事儿啊,就像大自然这个大画家画画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笔触呢。
有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叫纬度地带性。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长长的烤串上串东西,不同的位置放着不同的食材。
地球呢,从赤道向两极,就像这个烤串一样,热量是不一样的。
赤道附近啊,就像是在火炉边烤着,热得很,那里的气候就比较炎热,像热带雨林气候,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在里面穿梭,就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
而越往两极走呢,温度就越低,到了极地,就像进了大冰柜,冷得要命,那里都是冰天雪地的,只有那些特别耐寒的动植物才能生存,像北极熊啊,企鹅之类的。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呢?这热量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地球上画出了一道一道的风景带,从热带的繁花似锦到寒带的冰清玉洁。
再说说经度地带性吧。
这有点像在一条长长的河流里游泳,上游和下游的情况不一样。
在大陆内部,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是在不断变化的。
沿海地区啊,就像是住在海边的富裕人家,水分充足,气候湿润,植被长得那叫一个茂盛,像阔叶林,叶子大大的,绿油油的,看着就很有生机。
可是越往内陆走呢,水分就越来越少,就像一个人越走越渴一样。
到了内陆深处,就变得干旱起来了,植被也变得稀疏,很多都是耐旱的植物,像仙人掌之类的,这里的动物也都是适应干旱环境的。
这水分的变化就像一个调皮的精灵,在陆地上创造出了不同的景象。
垂直地带性也很有趣呢。
你有没有爬过山啊?爬山的时候就像在穿越不同的世界。
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高度在变化,就像在坐电梯,一层一层地上升,气候和植被也跟着变。
山脚可能是温暖的气候,植被是比较常见的阔叶林之类的。
往上爬呢,温度逐渐降低,就像进入了一个凉爽的小世界,植被变成了针叶林,那些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密密麻麻的。
再往上啊,到了高山草甸带,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毛茸茸的绿色外套,到处都是柔软的草甸。
到了山顶,可能就是冰雪覆盖了,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这山就像一个垂直的小地球,把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
巴塔哥尼亚高原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
树造林。
2、干旱地区: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
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区域: 退耕还湖
小结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形成 基础
热 量
影响 因素
太阳 辐射
分布规律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
雨的北坡雪线告诉要低。
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
,
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
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具体形成原因
随着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陆位置的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热量和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分布
特征
延伸
方向
东西延伸
南北延伸
水平延伸
更替
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垂直更替
典型
2.内陆: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1.农业生产上,造成作物种类、生长期、收获量随高度发生变化。
2.山地温度降低、空间狭小、交通不便、建筑困难、水土流失,使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地域分异规律
(差异性)
水平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名称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东岸: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西岸: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由沿海到内陆: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由山麓到山顶:
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高寒荒漠—苔原带—冰原带
形成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地区
自然地理大题
自然地理大题地带性分异的成因及其规律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出现南北(纬度)方向更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的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由于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出现东西(经度)方向更替、南北(经线)方向延伸的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垂直地带性:由于水热状况从山麓向山顶变化,出现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的分异规律。
请举例说明主要地表过程有哪些?1、人类过程:植树造林、开荒劈地、填海造陆、城市建设2、化学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溶蚀3、生物过程:光合、呼吸、蒸腾4、物理过程:大气环流、水循环、洋流岩浆岩的形成过程1、侵入: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2、喷出: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沉积岩的特征1、层理:岩石的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要垂直于层面方面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2、层面:上下层面中留下的与岩石成因有关的各种印模和痕迹。
如:上层中的波痕、雨痕、干裂,下层中的槽模、沟模等。
三大岩石区别和的互相转化过程一是成因不同。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为水成的岩石。
岩浆岩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为火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轻微变质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且约定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为压力、温度、热液等作用,改造原岩形成的。
二是构造不同。
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为具有层理和层面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特征为块状。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如果是沉积岩变质形成,则可以保留有层理或层面构造,也可能因变质程度深的缘故成块状,而由岩浆岩变质形成则成块状。
2021高考地理(全国乙卷9~11)——苔原、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知识点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纬度、经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热量与水分条件不同,生长的植被也会存在差异(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①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太阳辐射的热量逐渐减少,植被也会发生变化: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因此植被也会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并且阳坡和迎风坡的水热条件更好,因此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植被也会有差异,例如热带地区从山脚至山顶: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图1 植被的3种地带性分异规律例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10、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11、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D、B、D精讲精析:(1)分析亚欧大陆苔原带的变化。
①由题干可知:“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因此随着全球变暖,苔原会不断向北移动;②但是,苔原带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苔原带的北部为海洋(北冰洋),因此苔原带的最南端会向北移动,但最北端由于海洋的阻挡,并不会继续向北移动,因此不是“整体移动”,选项A、B错误;③苔原带最南端向北移动,最北端不动,因此苔原带总宽度减小,总面积减小,选项D正确。
地理学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体系架构]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水分湿润→干旱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________地区举例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土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土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带苔原冰沼土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一、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热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两侧,热量平衡大于75 kcal/cm2a,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亚热带分布在热带两侧的低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在75~45 kcal/cm2a之间,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南亚热带,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北亚热带;温带分布在亚热带两侧、中纬度地区,其热量平衡在45~35 kcal/cm2a之间,南北半球各有一个温带,分别叫做南温带和北温带;寒带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小于35千卡/平方厘米/年,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叫做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叫做北寒带(图13-12)。
由上可知,实际上地球上的热量带有7个,即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由于热量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地带的地表环境不同。
当然有时些热量带可进一步细分。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带性有时会受到干扰,显得没有这么理想,但纬度地带性规律却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地域宽广,南端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的纬度只有4oN左右,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纬度可达53o31'N。
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约5500 km。
因此地带性比较明显,跨越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南方暖热、北方寒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为什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2)请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说明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 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答案 一定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去体会、认识地理 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①不同区域 环境的差异性对比,找出区域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 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②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 据。
往往与该山体所在 纬度 和 相对高度 有关,通常 纬度越 低 ,山体越 高 ,自然带越丰富。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水热条件的地 域组合。但某些地区因受 海陆分布 、 地形起伏和 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 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叫 非地带性 地域 分异。
林、寒带苔原。在亚欧大陆东部,植被类型自南向北 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 林、亚寒带针叶林、寒带苔原。而在东西方向上,亚 欧大陆由于陆地面积宽广,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 渐递减,中纬度地带由东向西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 叶阔叶林。
2.自然带的概念及命名 (1)概念:不同地域由于所处⑤ 纬度 位置和⑥ 海陆 位置不同,⑦ 水热状况 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 的代表性⑧ 植被 和⑨ 土壤 ,并在地球上呈⑩带状 分布,构成自然带。 (2)命名: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 以自然带往往以⑪ 植被 类型命名。
3.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体现(地域分异规律) 体现了⑫ 气候 、⑬ 植被 、⑭土壤 等地理环境 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⑮水平 地域分 异规律和⑯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
思维点击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
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 遍存在的。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纬和 低纬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分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中纬地区 明显
低纬高山 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海拔 高度
水热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观图片按照 合理的次序放到底图相 应位置。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 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这种 规律的根本原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2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荒漠地区出现的绿洲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
连线!
由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1经度方向延伸 2纬度方向延伸 3经线方向延伸
1467
4纬线方向延伸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又存在地域差异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 对的,且地域分异是有 规律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 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 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 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 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降水量 与山地雪线成负相关,山地迎风坡的雪
线海拔比背风坡 低 。 4 坡度陡峭的山地雪线 高 。 5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例如全球变暖、沙漠化、粉 尘污染雪面……导致雪线 上升 。
半球?纬度?
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S N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N S
亚热带常绿林带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微专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地形,地形→河流等。
★★重难点突破★★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向透析]此考点的考题往往涉及两种问题,一是直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或某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地理要素或其他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二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
试题载体往往涉及到区域图、景观图、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等。
[学法指导]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要素进行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各种区域图、景观图,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特点。
从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地形,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多方面解析分析描述。
(2)分析地理环境变化: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产生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分析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找出哪一要素是联系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纽带,分析这一问题在两个不同区域产生的“因”和“果”。
通常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通过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4)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
专题8 生物与土壤1.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热量,大陆东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大陆西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①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水分;由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变化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中纬度最为明显。
①水平自然带与气候有着对应关系,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类型不一样,但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两种自然带。
2.垂直自然带①分异基础是热量和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和热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山地垂直自然带大致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①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与山脉的相对高度和纬度,纬度相同,山脉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相对高度相等,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①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相同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低。
①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雪线①山脉积雪的下线,称为雪线;雪线的高低受到温度、降水以及坡度的影响。
①阳坡的雪线高于阴坡,背风坡的雪线高于迎风坡;若一个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雪线较低,以迎风坡为准。
坡度越大雪线越高。
4.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水热条件较好;①兼有多种气候,气候类型多,生物种类多;①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较为封闭人类干扰小;①地域面积较广,纬度跨度较大等。
5.土壤特征①我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及性质:东北地区黑土,较为肥沃;华北地区棕色土壤,较为深厚,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肥力欠佳;黄土高原为黄色土壤,较为深厚肥沃,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南丘陵为红色土壤,土层较薄,呈酸性,肥力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深厚肥沃,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原因;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富含钾元素,较为肥沃。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纬度地带性(赤道 东西延伸,南
到两极分异)
北更替
经度地带性(沿 南北延伸,东 海到内陆分异) 西更替
热量 水分
D
1
4
C
B
A
2
3
C
B A
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1、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的自然带一致 2、越往高纬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
3、同一座山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垂直带谱也 不同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 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纬度地带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经度地带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垂直地带性
始盛开。
自然带的分布有何规律呢?
若作一次从西非至北冰洋的旅行, 沿途将会看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4
纬度位置—热量
E
D5CBA312
从中国往英国的过程中又会看到什 么样的自然景观呢?
1
水分
海陆位置
4
A
B
D
C
2
3
理
66°34′N
想
大
陆
23°26N′
自
然
0°
带
23°26′S
分
布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规律
4、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垂直带 谱越丰富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规律
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纬度地带性(赤道 东西延伸,南
到两极分异)
北更替
经度地带性(沿 南北延伸,东 海到内陆分异) 西更替
垂直地带性(从山 环山延伸,随 脚到山顶变化) 海拔更替
热量
水分
海拔(水分 和热量)
水平地带性
自 地带性
然
垂直地带性
带 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 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 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 现象( ) 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 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 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
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下列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