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肺主治节_理论的破译_张珍玉
关于“肺主治节”理论的研究概况
关于“肺主治节”理论的研究概况夏婧;刘晓培;王志红【摘要】“肺主治节”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多有探讨,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涵及应用.笔者现就对此理论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3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17)012【总页数】4页(P2652-2655)【关键词】藏象;肺主治节;研究概况【作者】夏婧;刘晓培;王志红【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8.21“肺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它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临床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围绕对“肺主治节”的理解,医家们见仁见智,各有发挥,形成了学术争鸣,丰富了中医理论。
笔者现重新梳理其脉络,分析各种观点,探讨其医理,以期对此问题深入剖析。
“肺主治节”的理论,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但因《内经》原文未展开论述,引起了后世医家的争议。
其中对关键词“治节”的理解是该问题研究的关键,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考证、分析、诠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1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林琳等[1]通过考证肺的设置及其职能,认为“治节”就是“治理”和“调节”之意,“治节”功能的表现是肺“主气”、“朝百脉”、“以行营卫阴阳”这些生理功能。
褚桂克等[2]从“节”的内涵探讨“肺主治节”,考证发现“节”为节气、节律、节制之意,均对应肺的生理功能,只有治节顺畅才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陈正平、刘利华、周慧生、李泽庚等[3-6]均持此观点,围绕肺的生理功能,将“肺主治节”概括为对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治节等几方面,即“肺主治节”就是对肺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但亦有学者认为,此观点文字证据不足、不符合医学原理、有违历史事实[7];且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其目的无一不在于“治理、调节”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平衡,而不应独冠肺脏以“治节”之用[8]。
浅析“肺主治节”
浅析“肺主治节”摘要:《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中医脏象学说的起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理病理概念。
脏腑之间分工合作在心的主导下肺的治节下进行着有条不紊,而规律不息的生命活动。
“肺主治节”是指肺脏有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各家先贤论述较多,在此发愚见以供同道共讨。
关键词:肺主治节;相傅之官;素问1 对“肺主治节”的认识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五行属性,相生相克,肺金肃降,肺能居高临下地管理一身,如相辅主宰一国,肺的这种生理作用称为“肺主治节”。
其以官职与脏腑功能相喻言简意赅,在当时那个时代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以封建国家行政官职来比喻人体的内脏功能活动,明确各脏腑间分工合作及功能的主次关系。
是对肺功能活动的概括,治节就是助心运行气血。
主呼吸之气全身之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
对水液的输布、排泄、宣发肃降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的治节”是肺本脏的主要功能;亦与它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关联与;主要在心的主导下行使其治节作用。
合皮毛助传导;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灵枢·本输篇》也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这就说明外邪犯肺,大肠传导失司皆是肺之治节失权所致。
2 “治节”机理经云: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
“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
心为君主,肺为辅相。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
故曰:“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因此称肺为“相傅之官”;“治”治理,”节”调节,节治;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是说明肺功能之重,具有宰相之职,在心这个君主之下发挥治理调节作用;先贤把十二官喻脏腑这就说明脏腑功能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有主次之分。
要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的运行,各脏腑间需要分工合作,肺的治节必须在心的主导下才能更好地为其所主。
张珍玉教授的学术经验--肺主宣降宣肺止咳
张珍玉教授的学术经验--肺主宣降宣肺止咳张老师深研中医基本理论,认为中医学通过五行学说将人体各组织器官以及人与自然界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
而五脏之中每一个脏腑皆有其主要生理功能,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其主要功能而治疗脏腑的许多病证。
如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宣降,所以病理上肺失宣降可以导致咳喘痰诸多病证,临床上肺病的治疗大则为宣降肺气。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嗽一症,病因多端,可有其它脏腑引起,不仅限于肺。
但其病位则在肺,其直接病机皆为肺气上逆所致。
故《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景岳全书·咳嗽》亦云:“咳症虽多,无非肺病。
”因此,临证对于咳嗽的辨治,还当从肺论治。
具体而言,应首辨其属外感与内伤。
外感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内伤咳嗽多影响肺的肃降功能。
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以宣肺散邪;内伤咳嗽,治以降肺下气。
外感咳嗽,多由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影响肺的宣发所致。
由于外感咳嗽以肺失宣发为其病机,故其治疗当突出“宣”字:风寒咳嗽,治以辛温宣肺,方选杏苏散或华盖散加减;风热咳嗽,宜辛凉宣肺,方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肺燥咳嗽,应清燥止咳,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外感六淫皆可影响及肺,而致咳嗽,但临证所见以风寒居多,即如张景岳所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由于气候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以及饮食条件、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今人们多体质壮实、阳盛有余。
故外感风寒,多从热化,而见发热、咽痛,咳痰黄稠等症。
依据中医学辩证求医的原则,外感咳嗽多为风热咳嗽治以清热疏风,宣肺止咳。
张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桑薄清宣汤”一方,临证加减,常获神效。
方药组成:桑叶9克,薄荷6克,桔梗6克,炒枳壳5克,前胡6克,牛蒡子6克,生白芍6克,紫菀6克,甘草3克。
小儿酌减,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
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
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
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
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
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
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
▲“诸病皆可从肝论治”--张珍玉学术经验
▲“诸病皆可从肝论治”--张珍玉学术经验张珍玉先生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验证,结合《内经》“百病生于气”及后人“肝为五脏之贼”的论述。
特别强调肝藏象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的认识。
1、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通过对一身气机的调畅,进而促进人体血与津液的运行,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和女子月经等。
肝主疏泄指人体只有肝藏象具有疏泄全身气机的作用。
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气的运动性最强,故肝气对其他脏腑乃至全身之气均有调畅作用。
为什么肝气的运动性最强?因为肝与春相应,春天体现了万物之始之生,即春天万物生机最强,取象类比,人体之春,即肝气,与其他脏腑之气比亦体现了生机最强的特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生旺盛,才能促进夏长、秋收和冬藏,所以肝气对其他脏腑之气具有调节和推动作用。
肝主疏泄----体现在调畅全身气机,一身气机调畅,则脏腑组织器官在相应气的激发和推动下,正常发挥生理作用;一旦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节全身气机,则一身气机不畅,进而影响相关脏腑组织器官功能。
因此从生理方面讲,肝主疏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其他脏腑无与比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2、肝失疏泄,分为逆郁两端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体现了肝气比任何脏腑之气生理功能的重要性和生理作用的广泛性。
因此,一旦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畅全身气机,一方面直接影响血津液等的代谢;另一方面可通过影响人体脾胃气机升降之枢,进而影响一身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因此肝失疏泄致病广泛。
导致肝失疏泄的因素虽然众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因情志因素而罹患的病症日渐增多。
而情志致病的特点是首先影响脏腑之气机,进而影响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
而肝主疏泄,对全身气机有调畅作用。
因此,情志致病往往首先伤肝气,进而影响全身气机,从而对全身产生病理影响:肝之疏泄失常细分:分太过、不及两端。
张珍玉从气机升降认知“水郁折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2019年10月第25卷第10期October 2019 Vol.25. No.10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1433【临证验案】张珍玉从气机升降认知“水郁折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杨晗,魏凤琴&(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摘要:张珍玉先生对“水郁折之”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其论著及医案的梳理,明确了从“气机升降”解析“水郁折之”的认知思路,总结提出了“水郁”即“肾部”,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贯穿“水郁”病机的全过程;“折之”即“挫其病势”,“折之”之法应重 视调理脏腑气机的学术思想。
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水郁折之”的病因病机理论,而且更加明晰了从气机升降指导“水郁折 之”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气机升降;水郁;折之;张珍玉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250(2019)10-1433-03“水郁折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其 本义是五运六气之水气之郁,内应于人所生之病及其“折之”的治疗措施。
对于“水郁”古今医家多有阐发,张珍玉先生对此亦有其独到见解。
张珍玉先生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是集临床与理论于一身的中医大家。
根据数十年的临床教学经验,提出“水郁”即肾郁的观点。
认 为肾藏精主水,肾郁即是指肾精不化、肾气不能升腾 等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水肿、腰痛、腰腿酸软等[1\并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水郁”的病因病 机和“水郁折之”的治疗法则做了进一步阐释,应用 于临床每获良效。
1重视气机升降学术思想张珍玉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理论家,在数十 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受经典启发总结出诸如重视脏腑辨证[2]、重视顾护脾胃、重视气机气化[3]等学术思想,而重视气机升降亦是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
他认为气机升降无处不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气机升降失常也是引起诸多疾病的重要病机,因此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诸多疾病的关键:4]。
国家级名中医张珍玉谈中药药性及其临床应用
国家级名中医张珍玉谈中药药性及其临床应用郑秀丽;张庆祥【摘要】张珍玉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坚持理论指导临床.认为中药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中药应用必须掌握中药药性,即要突出四气五味,重视升降浮沉,强调药物归经,注重辨别病势,时时培土固本.验以临床,辨治疑难杂证,常获良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张珍玉;中药药性;名中医【作者】郑秀丽;张庆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医院,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张珍玉(1920—2005),山东平度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传,学验俱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张老终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重视中药药性,坚持理论指导临床,辨治疑难杂证,疗效显著。
现择其要者,总结如下。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
中药又称本草,即以草为本,其的作用机制即利用药物本身的阴阳寒热、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之性及中药作用于人体的归经,即以药物之偏性,调节人体之偏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中药的应用,必须以中药理论为基础,中药理论又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1]。
因此,临床应用应当熟记中药的性味归经。
由于其生长季节、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不同,因而其药性各不相同。
为此,张老十分重视分析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等药性,并以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临床用药[2]。
中药不仅是人体感觉感知的到的真实滋味,更多的是对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其实际疗效的归纳与总结,是对药物众多调整作用的高度概括。
四气是主治,五味是功效。
寒凉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主治温热类疾病。
如黄芩、黄连、大黄、大青叶、板蓝根等,气味寒凉,故可主治发热口渴、咽痛口疮、大便干结等热性病证;而温热药物则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主治寒凉类病变,如附子、干姜、麻黄、桂枝等,性温或热,故可治疗腹中冷痛、恶寒肢冷、脉迟或紧等寒证。
张珍玉从燮理阴阳辨治心悸探析
张珍玉从燮理阴阳辨治心悸探析
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42)1
【摘要】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
实证治以祛痰
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总页数】3页(P9-11)
【关键词】心悸;燮理阴阳;炙甘草汤;张珍玉;名中医经验
【作者】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1
【相关文献】
1.肺主宣降与咳嗽证治——张珍玉教授治疗咳嗽经验探析 [J], 张庆祥
2.张珍玉教授脱发治肺的经验 [J], 阚诗云;邓兆岿;陈宪海
3.张玉萍辨治糖尿病经验探析 [J], 刘斌; 杨奕望; 汤晓龙
4.张珍玉辨治皮肤病经验摭拾 [J], 王小平
5.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J], 毛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珍玉教授临床用药经验述要
张珍玉教授临床用药经验述要张庆祥!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关键词*张珍玉+临床用药+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3’1/%3)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张庆祥!&10’4("男"山东沂源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5张珍玉教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从事中医临床6教学0%余载5笔者师从张老"侍诊左右"每见其临证用药"组方严谨"方小力宏"起沉疴于数剂之间5现将张老临床用药经验及特点总结如下57重视分析中药药性中药"古称本草"即以草为本5由于其生长季节6生长环境不同"药用部位6采集时间不同"因而其药性各不相同5为此"张老十分重视分析中药的四气6五味等药性"并以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临床用药5如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但经过统计发现"全部8伤寒杂病论9中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抵当汤6抵当丸6桃核承气汤6桂枝茯苓丸6大黄虫丸6温经汤6当归芍药散等方中"皆无红花5张老认为"仲景之所以不用红花"是因为其所治瘀血皆在下焦5古人有: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也;!8易传<乾9(之说5中药应用的原理亦源于此=植物之茎6叶6花向上6向外生长"故其性轻清向上"治疗上焦6体表病变+而其根6地下茎"向下生长"则可治疗下焦6体内病变5红花药用其花"主走上焦"仲景所治瘀血皆下焦蓄血"故不用红花5再如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可治疗各种类型黄疸"若治阳黄可加大黄6栀子"即茵陈蒿汤+如治阴黄可加干姜6附子"即茵陈术附汤5其治疗原理在于茵陈生于三月"阳春三月为万物生长之季"属于少阳"为肝胆所主5黄疸病主要是由于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所致"故茵陈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5再如有人认为"应用人参能补气上火5非也>人参生于山之阴面"性甘微苦6微温"但其微温而不燥"性禀中和"随温药则温补"随凉药则凉滋5如理中汤中用之补气温阳"白虎加人参汤则以其益气生津5张老还认为"任何病邪影响人体不外乎气血两个方面"或影响气"或影响血+同样任何药物的作用"亦不外乎气与血两个方面"或为气药或为血药5如解表药中麻黄为气分药"能发汗散寒+桂枝则为血分药"除发表解肌外"尚有温经通阳之功5另有血中之气药"如川芎6延胡索等+亦有气中之血药"如香附等5任何中药都有气味两个方面"所有的药物只有一种气"但多数药物则有多种味"如麻黄"辛6微苦"性温+桂枝"辛6甘"性温+五味子"则五味俱全等5因此"临床应用时必须气味相合"辨证运用5中药是指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而麻黄素6黄连素6青蒿素等等"虽然来自于中药"但其应用已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因此不属于中药"而属于西药5中药的作用是以四气6五味6升降沉浮为基础的"四气"温6热6凉6寒"是药物的主治"即温热药主治寒证"寒凉药主治热证5五味即药物的功效"如辛散6苦降6甘缓6酸收6咸能软坚散结等等5但药物的四气与五味必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5如8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9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5;但温药只是药物的:性;"而在具体运用中又需结合:味;"如苦温6甘温6咸温6辛温6酸温等等5即使是同一性味的药物"其主治也有不同5如大黄与黄连同为苦寒"但大黄能泻下"如大承气汤中用大黄即苦能泻下+黄连能止泻"如葛根芩连汤中用黄连即苦能坚阴5此外"健脾药皆有利湿作用"而利湿药未必都有健脾功效+助阳药皆有祛寒功效"但祛寒药未必都有助阳作用+滋阴药皆有清热作用"但清热药未必都有滋阴功效等等"亦同样体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51’3第#0卷第$期#%%#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A B C D E@FG H D C I @C JA C K L M B G K N O@FN P QR S T U #0"V S U $W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X Y Z U #%%#!认真研究治则治法临床上"张老十分重视对治则#治法的研究与分析"在充分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立法"据法选方"由方择药$如%补中益气&与%益气补中&"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方名的确立是有其道理的’补中可以益气"但益气未必能补中"脾与胃位于中焦"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即所谓%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补益中焦"自然能益气"但益气未必是补中气"故名%补中益气汤&而非%益气补中汤&$再如%中气下陷&与%脾气下陷&"许多人认为二者没有区别"其实不然$尽管脾位于中焦"但脾气下陷不等于中气下陷$脾气下陷偏于湿"即除有脾气虚证外"另有泄泻#便溏等水湿不运之症(而中气下陷则偏于气"即除脾气虚证外"另有腹部坠胀#内脏下垂等气机下陷表现$二者表现不同"治疗自然有别’中气下陷治以补中益气升提(脾气下陷则治以健脾益气除湿$)仔细推敲方药配伍张老在临床上注意推敲古方中药物组成与配伍关系"并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如当归补血汤"有人认为其主要药物与方名不相符’方为补血汤"主药却是补气药"且当归与黄芪的比例为*+,$因此"建议将之更名为黄芪补血汤或改变当归与黄芪的用药比例$张老认为"此方为元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为血虚发热所创"主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阴不制阳而发热$本方蕴含补气生血"阳生阴长之意$即如-医方考.所说’%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可见此方寓意深刻"不可更改$此外"还应注意当归补血汤与四物汤的区别’二者皆为补血方剂"皆可以治疗血虚不足之证$然而"二者的适应证是截然不同的$当归补血汤是以补气药为主"补气以生血"适用于气虚不足#气不生血之急性失血(而四物汤则用熟地黄#白芍以滋阴养血"当归#川芎以养血活血"静药与动药相互配合"滋补阴血"主要适用于慢性血虚$再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的作用"多数人认为是和胃降逆"是针对少阳证%心烦喜呕&而设$张老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为何麻黄汤证有%体痛呕逆&"桂枝汤证中有%鼻鸣干呕&而皆未用半夏"独小柴胡汤中用半夏呢/其实"小柴胡汤主治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方中用柴胡辛散解表"透邪外出(黄芩苦寒清泻少阳之实热$用半夏则取其性味辛开苦降之性"辛开散邪以助柴胡外散邪气(苦降泻热以助黄芩清泻里热"由此达到枢机调和#邪去正复的目的$由上可知"中药的应用必须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脱离了中医学基础理论则不仅不能体现中医特色"而且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如张老曾治疗一顽固性失眠患者"因过度劳累加之思虑太过"而致数夜不眠"神情疲惫$经过详细诊察"辨为气血两虚证"方以八珍汤加减$处方毕"其随行大夫问曰’病人严重失眠"为何方中未用酸枣仁/张老答曰’为何一定要用酸枣仁/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中药的应用是随证加减"而非随病应用$若单论安眠作用"二斤酸枣仁也比不上两片安定01根据脏腑阴阳辨证用药-内经.强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而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素问2六节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此理论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如治疗心热或心火"可用苦寒直折"可选黄连#莲子芯#栀子等苦寒药物(而肺热或肺火"则不能用苦寒直折"其治疗多用辛散祛邪之法$那么黄芩泻肺火如何理解呢/其肺火多为心火及肺"应用黄芩亦是防止心火太过"临床不宜久用"久用则伤肺阴$又对阴阳虚并存之病的辨治"张老则别有见解$如消渴病人"临床常见口干#口渴#舌质红绛等阴虚内热证"但多伴有腹泻#便溏等阳虚有寒之证$其治疗中若单用滋阴则伤阳"加重泄泻(若单纯助阳"则更易温燥伤阴$对于这种复杂病证"首先必须全面考虑"善于抓主要矛盾(其次要根据主要矛盾的需要或选择滋阴而不恋邪之药"如葛根#麦冬等"或选择温阳而不伤阴之品"如肉苁蓉等$3结合五脏功能组方用药张老认为"五脏为人体生理病理的核心"在临床辨证中以五脏辨证为纲"以精气阴阳#虚实寒热为目"每能达到执简驭繁#提高疗效之目的$如对于肺病的辨治"尽管肺的生理功能有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等不同"但其主要功能是肺主宣降$因此"在肺病治疗上主要是调整肺的宣降$外感咳嗽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治疗以宣散为主"风寒选取杏苏散#4下转第5,5页67,58778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8:卷第,期产物!具有始动及复发加重作用!贯穿疾病始终"湿热内蕴!外易招致风湿热邪侵袭!内外相引!同气相求!湿聚热蒸流注骨节!阻于经络!则骨骱烦痛"湿热痰瘀痹阻脉络!流注骨节!著于筋脉!攻冲脏腑!则病情反复发作"#$#治则治法探讨急性发作期拟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治疗大法&稳定期’是相对稳定期(往往正虚邪恋!遗邪内伏!若单纯补肾益精!恐有闭门留寇之弊!故宜补肾益精为主!辅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几点体会*明确诊断+本研究所参照的,-./标准!未对幼年和成年患者作分别处理!而实际上二者早期表现有很大差异"成年患者凡具有隐匿起病的腰痛或背痛或臀区痛持续0周以上!伴夜间痛或沉僵!12’3(%45,6789’:(或有,;%1<,%=>,等阳性家族史!放射学检查示双侧或单侧?级或@级骶髂关节炎者均可诊断为A;B,"若无放射学骶髂关节炎!需有骶髂关节检查阳性体征!下肢不对称性小关节炎或足跟痛或其他明确附着点痛者!亦可诊为A;B,"而幼年患者多无骶髂关节炎!病变关节也以外周关节为主!故对幼年患者!凡出现膝%跗骨和踝等下肢单关节或小关节非对称性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肌腱端炎’如足跟%腓骨外侧的肌腱附着点处肿胀%压痛或微红或微热(!12’3(!伴或不伴有45,6789’:(者!均可诊为A;B,"C中医中药治疗占有绝对优势+目前西医治疗A;B,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DE F的确切疗效很有争议!激素的应用更不提倡"而我们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指导下进行分期论治!疗效显著"急性发作期!幼年患者较少出现单独的关节疼痛!往往伴有关节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关节腔积液量大!滑膜增厚者少!病情进展可累及髋关节及上肢关节!但始终以下肢关节为突出表现"关节积液量大者!可加土茯苓%猫爪草%泽泻%车前草%薏苡仁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小儿G脾常不足H!故利湿当选健脾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成年患者可以表现为单独的关节疼痛!肿胀不甚!但胶着或沉僵感较明显!血沉多正常!I7J 不增高"关节疼痛的原因不外湿热痰瘀"K加强长期随访的研究+目前对A;B,乃至;B,的研究多局限于短期疗效的观察!而A;B,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后!只有通过长期随访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长期随访需要多中心协作!联合积累病例!才能更多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同时需要建立适合国人的病情活动性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以有利于总结治疗经验"L参考文献ML N M,-./7!O.A P Q R.>D!DS T S Q U QD!<V Q W$J/S V V</>R<X W Q>>S Y S X Q-R<>>B.Z R[W.Q V\/.B Q V\S<>L]M$1</1\<A-!N^^_!’‘9(+a‘$L8M汤建平$正清风痛宁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56b c Q水平的影响L]M$新中医!8___!d8’‘(+d‘$L d M曾庆馀$未分化脊柱关节病L]M$中华内科杂志!N^^^!d9’9(+ e^_fe^N$’上接第d‘_页(风热选用桑菊饮%风燥选用沙参麦冬汤!辨证准确!多数剂而愈"内伤咳嗽多影响肺的肃降功能!治疗以降肺为主!痰湿内阻所致可选二陈汤加减!肝火犯肺可选清金化痰汤或黛蛤散加减!肺阴亏虚可用沙参麦冬汤或麦味地黄汤加减"喘证亦是肺病常见证之一!主要是肺失宣降所致"但呼吸功能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如g难经h四难i所说+ G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H"因此!临床对于呼吸异常的病变!若为呼气困难者!病位多在肺&吸气困难者!多责之于肾"再如脱发的治疗!一般认为G发为血之余H%G为肾之外华H!临床多以滋肾%养血治疗!时或有效!但大多无效"张老根据g灵枢h经脉i G皮肤坚而毛发长H的理论!认为肺主皮毛!皮毛的营养源于肺!而且在临床上脱发病人多有肺气亏虚%过劳加重等特点!因而从肺论治脱发!获得较好疗效"又如对于肝病辨治!张老认为肝具有主疏泄与主藏血两个功能!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与促进脾胃运化三个方面"而肝失疏泄的病证亦常见于气机失调%情志失常%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三个方面!但应分清是疏泄太过还是疏泄不及"疏泄太过!则见月经不调!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等!治疗以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上前列腺病变%乳房病变及少腹痛%巅顶痛等!多从肝论治"若疏泄不及!亦可出现胁痛%腹胀%纳呆等!治疗以逍遥散加减"疏泄太过以气为主!疏泄不及常偏于血"此外!肝主疏泄与胃的关系密切!胃病多伴见肝病!但要分清是肝病及胃!还是胃病及肝!治疗或疏肝兼和胃!或调胃兼疏肝"肝主疏泄与女子胞的关系亦很密切!因而妇女月经及胎孕病变多从肝论治!故有G女子以肝为先天H之说"d‘d8__8年^月高燕等+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e8例第80卷第‘。
张珍玉治小儿咳嗽的用药特点
咳嗽 连声 ,痰 多、鼻塞, 二 使正常 。查 :舌 苔
薄 白 ,指 纹 , 鲜 红 如 水 纹 状 :诊 为小 儿 外 感 咳 嗽 , 药 用 :桑 叶 6克 ,炒 杏 仁 、 薄 荷 、桔 梗 、枳 壳 、 生 白芍 各 3克 , 陈 皮 4克 甘 草 、 川 贝 各 3克 (- S ,艰), 每 日 l剂 , 分 3次 服 。 l 剂 热 退 , 3剌 后 咳嗽 痰 多 基 本 痊 愈 , 夜 间偶 有 阵 咳 数 声 嘱 原 方 继 用 , 药 量 减 半 , 药 后 病 尽
差 较 大 ,此 时 是 小 儿 外 感 咳嗽 发 病 的 主 要 季
二 必 用理 气 , 夺 其 痰 源 方 药 》载 :
杨 仁 斋 《直 指
疗 痰 之 法 , 当 先 理 气 , 和 胃 次
节 。 咳 嗽 的 发 病 一 般 是 风 寒 外 袭 ,从 皮 毛 、 口 鼻 内 伤 于 肺 , 郁 }肺 气 而 致 , 其 病 因 病 机 单 纯 j j 易 辨 ,据 此 张 老 治 外 感 咳 嗽 的 主要 用 药 宗 旨 是 :宣 散 祛 邪 。既 然 是 风 寒 为 患 依 理 当辛 温 解 表 , 何 以 桑 叶 , 薄 荷 轻 清 宣 透 ? 张 老 认 为今 之 患 儿 与 古 往 不 同 往 往 饮 食 肥 甘 有 余 衣 着
者 与 痰 的 生 成 密 切 相 关 , 《河 问六 书 ・咳 嗽
论 》日: 咳为 无 痰 而 有 声 , 肺 气 伤 而 不 清 也 。 嗽 是 无声 而有 痰 脾 湿 动 而为 痰 也 。 咳 嗽 谓 有 痰 而有 声 ,盖 因伤 于 肺 气 , 动 于脾 湿 , 咳 而 为 嗽 也 。 ” 小 儿脏 腑 成 而未 全 , 最 易 感 受 邪
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140810-0826
(一)深研《素问·咳论》理论
2、咳嗽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肺主气,肺主宣发肃降,调理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先生总结多年的理
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提出:肺之宣发,宣中有降;其肃降,降中有宣的辩 证观点。并提出《灵枢·决气》所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之言,即已提示肺宣而后降之理;而《素问·经脉 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 行”之论,明示了肺降中寓宣之机。
宣降相因,则气机通畅。因此,不论何因,一旦影响到肺之宣降,气机 壅滞,外不能达,内不能降,则生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所言:“皮毛 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 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
先生认为,临证对于咳嗽的辨治,当首辨其外感与内伤。 咳嗽虽有肺失宣降而致,但失宣多由外邪所闭,不降常因 内伤劳倦所为,故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端。究其治法, 亦不外两途:外感重在宣发,佐以肃降;内伤重在肃降, 佐以宣发。宣与降的侧重,既应注意药味的比例,又须留 心宣降剂量的比例,还需根据肺失宣降的程度,酌配升降 药对、参以调理气机的动药,格成一方。据此先生明确提 出了“治咳之要在宣降”之独到见解。
(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
1、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 外感邪气,不管属寒、属热,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气不得宣,冲
逆激荡,即发为咳嗽。故治重在宣,一则通过宣,以驱散外邪;一则 借宣,助肺之宣发。肺为相傅之官,助心治理全身,助脾肾行水,助 肝调气。外感六淫邪气,从肌表皮毛口鼻而入,导致肺的宣发功能失 常,气机郁滞,则见鼻塞流涕,胸闷气促,肺气上逆,故咳嗽;外邪 束肺,肺失宣散,津聚成痰,故咳嗽多有痰。由于外感咳嗽以肺失宣 发为病机,故其治疗当突出“宣”字:
关于“肺主治节”
4 声音开发
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灵枢.忧恚无言篇》说:“会厌者,声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户也。”因肺脉通会厌而肾脉挟舌本,肾之精气充足上承于会厌,加以肺气鼓动声道而发音。故《直指方》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关于“肺主治节”
更新日期:2009-08-09 点击: 陈正平
关键词:肺主治节;生理功能;理论探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者,辅助之谓也;治节者,治理调节之功也。虽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之功,但必须依靠肺之辅助,才能保持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笔者结合文献学习,对肺的治节功能作以下探讨。
1 水液代谢
人体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焦及膀胱协作完成。肺主气,通调水道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饮入于胃,由脾上输至肺,通过肺气宣发、肃降,使水液通调,充养全身,下达膀胱。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天热人体汗出多而小便少,天冷则汗出少而小便多。这一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活动,与肺对水液代谢方面的治节有着密切关系。故后人又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临床上,遇痰喘之症,重用利水之品多可取效;见癃闭之象,提壶揭盖法每能应手,均可作为佐证。
2 血液循环
人体藉血液以濡养,凭其循环以维系各脏腑之正常生理功能。血之运行,为心所主,但肺主一身之气始能贯心脉而通达全身。故《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同居上焦,心血赖肺气以行。“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可证肺主气的重要意义。
张珍玉教授对中医有关理论的感悟
张珍玉教授对中医有关理论的感悟
王仁忠;马月香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04()6
【摘要】张珍玉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着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谙经典 ,倡导学生力争做一个“大医” ,崇尚:“医乃仁术” ,学习经典体现一个“悟”字。
对阴阳学说、气血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挥 ,对《内经》、《难经》有关条文常有独到的感悟 ,并能用这些独到理论解释和治疗临床疾病。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张珍玉;治疗;山东中医药大学;《难经》;气血理论;《内经》;中医理论;感悟;教授;导学
【作者】王仁忠;马月香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221
【相关文献】
1.张玉珍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中医妇科教学经验述要 [J], 庞震苗;赵颖
2.中医妇科学理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探讨--评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兼与张玉珍主编商榷 [J], 马宝璋
3.中医妇科学理论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探讨(续)--评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兼与张玉珍主编商榷 [J], 马宝璋
4.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张珍玉学术思想研究 [J], 魏凤琴;王小平;张安玲;吴建林
5.张玉珍教授继承、创新中医调经法的思路与方法 [J], 廖慧慧;赵颖;张玉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珍玉教授处方用药特点介绍
二、处方简练,主攻明确
• 中医治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治病求
本,只有准确辨证,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 如果辨证不明,理法不清,仅仅对症治疗, 用药必然杂乱赘繁。
用药简练的“秘诀” 用药简练的“秘诀”:
• 严格遵循中医理法:抓住病机,有的放矢 • 熟练掌握中药理论:发挥药物的多重功效 • 分清标本主次先后:急病治标,缓病治本
张珍玉教授处方用药 特点介绍
王小平
张珍玉 处方简练,主攻明确 • 善用对药,长于调和 • 顾护脾胃,药偏温补 • 擅长治肝,喜用柴芍 • 及时调方,护正避邪
一、量小力宏,配伍严格
• 中医中药治病的原理在于:利用药物的气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调动人体自 身调和能力,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机制, 从整体上补偏救弊,从而达到扶正驱邪之 目的。中药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整体的、 全方位的,难以用单一的药用成分加以解 释,因此运用中药,首先考虑的不是单味 药物的剂量,而是如何通过药物之间的配 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节人体的作用,所 以中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合理的配伍。
常用药物剂量
一般成人剂量:6 一般成人剂量:6—9g 矿石介类质地坚硬者:12g 矿石介类质地坚硬者:12g 轻清质松气味淡薄者:12g,黄芪25g 轻清质松气味淡薄者:12g,黄芪25g 儿童用量减:4 6g(成人剂量的1/2-1/3) 儿童用量减:4-6g(成人剂量的1/2-1/3)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
常用配伍:
• 配人参、白术可升发补中。 • 合丹皮、栀子可清热平肝。 • 伍当归善入血分。 • 佐香附长于理气。
六、及时调方,护正避邪
• 及时了解病人服药后的反应 • 针对疾病的动态变化而调整 • 防止用药太过而致药邪伤正 • 适当停药休整以利病人恢复
“桑薄清宣汤”--百大中医临床家张珍玉先生治咳良方
“桑薄清宣汤”--百大中医临床家张珍玉先生治咳良方“桑薄清宣汤”是已故的山东名老中医张珍玉先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良方之一,治疗咳喘、感冒等疾病良效。
“桑薄清宣汤”内含十味主药,以桑叶、薄荷清宣肺气统领诸药。
宣发肺气自古即为咳嗽的治疗原则之一,首先明确提出“宣发”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为宋《太平圣惠方》一书。
其“治肺气喘急诸方”中指出:“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
宋朝朱肱所撰《类证活人书》也讲到“肺为天,其位甚高,其体至轻,故用轻清顺利之剂投之,使肺气清肃而火易散也”。
故治咳嗽当“清肺” 与“宣肺”并举,方名中取“清宣”二字以说明治疗原则。
方药组成:桑叶,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前胡,白芍,紫菀,川贝,甘草。
临症加减:咳甚,加炒杏仁;痰多色白者,加陈皮、姜半夏;痰黄质稠者,加青竹茹、青果;干咳无痰者,加沙参、麦冬;发热者,加二花、连翘;兼恶寒,鼻流清涕者,加芥穗。
组方分析桑叶擅长清肺疏风,《温病条辨》中记载“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
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泄风利肺,亦可治疗骨蒸潮热。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用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且两者相配,宣降有度。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且清热养阴。
芍药、甘草泻肝胆之火,以解胃腑之实热,有汗则发之。
紫菀苦辛,川贝化痰,二者合用,治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总结咳嗽发病机理也是复杂多端,故有六气皆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说。
然由外感引发的咳嗽却是最为常见,外感咳嗽虽属小疾,但治之不当往往缠绵不愈。
肺主气,咳嗽的根本病机是肺失宣降,治疗咳嗽当以恢复肺之宣降为治本之法,肺气宣降则咳嗽自除,故“治咳之要在宣降。
张珍玉教授脱发治肺的经验
张珍玉教授脱发治肺的经验张珍玉教授脱发治肺的经验作者 /1阚诗云 1邓兆岿 2陈宪海1山东中医药大学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脱发作为临床常见病,常发于中青年男女。
一般认为,发为血之余,且《素问·五脏生成》有言:“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故中医论治脱发,常从肝肾入手。
张珍玉教授为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入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全国百名中医专家之一,其精研经典,结合临床实际,在补肾养血效果不明显时,提出脱发从肺论治,颇有见地。
1 脱发治肺的理论基础《说文解字》谓:“毛乃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所以“发”应属于“毛”之范围。
故“毛”、“皮毛”可以包含头发。
脱发之病名,《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诸病源侯论》称“鬼舔头”,《外科正宗》称“油风”(斑秃)。
《黄帝内经》指出:肺主气,为气之总司。
《素问·五藏生成篇》言:“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肺者,气之本”。
肺主皮毛,可体现于生理病理中。
皮毛之所以常连用,因为生理联系密切,《灵枢·经脉》言:“皮肤坚而毛发长”。
生理方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言:“肺生皮毛……在体为皮毛”,《素问·经脉别论篇》言:“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病理方面,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言:“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言:“太阴终者……皮毛焦而终矣”。
除《黄帝内经》原文论述外,后世医家对肺与皮毛的关系、治法亦有阐发。
《黄帝内经太素·伤寒·五脏痿》言:“肺热即令肺叶焦干,外令皮毛及肤弱急相著”。
李东垣谓:“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
”《张氏医通》言:“脉弦。
皮毛枯槁。
是营卫气衰。
黄芪建中下六味丸。
张珍玉学术经验简介
张珍玉学术经验简介
李志安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0(19)8
【摘要】对导师张珍玉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①熟谙
经典,重视气血理论。
张老强调学习经典著作要师古而不泥,辨疑而不苟,对气
血理论提出“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到”的观点。
②处方遣药,意蕴玄妙深奥。
张老治病,精究组方配伍,药味简、药量轻为一大特色,是谓牵动四两拨千斤。
③精究藏象,重气机升降出入。
张老对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尤为重视,临床中把协调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作为治病的关键。
④心悸怔忡,治在燮理
阴阳。
对此病临床应根据阴阳之偏颇进行调理,方获佳效。
【总页数】3页(P487-489)
【关键词】张珍玉;气血理论;组方特点;临床经验;学术思想
【作者】李志安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中药具性味配伍见疗效-一张珍玉教授学术经验点滴 [J], 郭蕾;郝志
2.张玉珍同志简介/刘兴友同志简介 [J],
3.张玉珍同志简介 [J],
4.张珍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J], 刘西建;魏凤琴
5.山东中医药大学举办张珍玉百年诞辰学术思想研讨会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主治节”新解》
《“肺主治节”新解》2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推拿科4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药剂科102200【摘要】“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首次通过结合案例,从新的视角探讨“肺主治节”的含义,并指导临床诊疗。
【关键词】肺主治节;基础理论;从肺论治肺主治节理论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许多医家均对其“治节之能高度评价,张介宾曾注:“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1]。
李中梓曾曰:“肺主气,气调则脏腑诸官听其节制,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2]。
高士宗曰:“位高近君,犹之相傅之官,受朝百脉,故治节由之出焉”[3]。
“肺主治节”理论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4]的学习中,肺主治节,是肺有辅助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和调节的作用:①司呼吸②调节气机③朝百脉④调通水道。
传统医家通常把“治节”单纯理解为治理调节,未与“肺”、“相辅”并列分析,造成了对“肺主治节”理解的偏差。
学生期间,笔者师从于杨道文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对原有治则进行应用外,对“肺主治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用之指导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一、节——关节:临床中许多肺系疾病患者伴关节病变,或见四肢肘、膝关节作痛,或腰骶关节疼痛,患者常表现为沉脉。
常通过宣利肺气的方法,每每获益。
案例:①张某某,男,76岁。
咳嗽、痰白,时有黄痰,四肢关节痛,纳一般,泛酸午后重,腹胀,大便干。
脉滑,舌红苔薄黄,舌下瘀。
治则:同降肺胃,方示如下:陈皮10g,橘红10g,姜半夏10g,炒紫苏子20g,醋青皮10g,茯苓30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鸡内金30g,焦神曲30g,7剂。
患者咳嗽、咳痰,舌红苔黄,脉滑,患者偏于实证,以降肺胃之气之品。
患者复诊素关节痛较前有所减轻。
②叶某某,女,71岁。
焦虑貌,干咳,少痰,便滞无力,于阴雨关节作痛,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后,大肠、膀胱脱垂;舌暗苔白乏津,舌下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
体卫 气 白天趋 旺 于 表 夜 间潜 谧 于 里 的 昼 夜 运行 规
律 这 一 规 律 实 际 上 是 由肺 气的 宣 发 肃 降来 完成 的 宣 发肃 降一 如 阴 阳 二 者平衡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消长 平 衡
, , ,
。
“
,
”
主 生 成诸 气
。
合成 宗 气
, ,
宗气 ( 走 息
’
李如 辉
△ 山 东 中医 药大学 )
提要
分 析 了将
、
“
治节
,
、
”
诊释为
“
对 肺 的主 要 生 理 功 能 的 高度 概 括
,
”
的 种种 错误之后
”
,
继之
,
将
“
治 节 功 能放 在 肺辅 心
”
”
行 血 生 理 过 程 中进 行 考 察
参 合 《 内经 》 前 后 各 篇 有 关 内 容
提出
。
“
治节
,
具有 重大 的理 论 和 临 床价 值
: “
。
,
气 机 升 降 出入
:
“
动而 不 息
,
并 行不悖 推
即
, ,
③ 卫 气 节律 和 痞 寐 节律 《 灵枢
”
,
·
营 卫 生 会 》指 出
。
动 肺脏 有 规律 地 一 呼 一 吸 天年 》 所谓
: “
呼 吸 节 律 自然 而 成
昼 精夜 寐 的 生 理节律 与 卫 气 循行密 切相 关
, ,
,
“
皆润 利而 气 不 亢
莫不 受其 制节 也
”
《 素 问 吴注 》 云
,
行之 再动 者
,
,
其行 也 以 息往 来 故 人一 呼 脉 再 动 一 吸 脉
呼吸不 已
·
肺 主 行 荣卫
焉
“
。
,
犹之 调 燮 阴 阳 而 赞 化 理
。
故 曰 治节 出
,
,
故 动不 止
“
。
”
”
可见
”
,
以 上 思 辨 说 理 和 阴 阳 升 降等 哲 学 思 想 的
第
卷
991 8
第
8
4
期
浙
JO U R N A
江
O F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
o
l
u
.
No
u
.
4
年
月
H E J I A NG C O
E G E OF T C
A
991 8
·
博 士 翻含大云
.
`
.
“
月 市兰 巨弃 台
( 浙 江 中 医 学院
.
.
节
杭州
”
王 里 七仑白 勺 句支乍黔
指导
00 10 9 民笔知月民△ 引
《 素问
五 脏 生 成论 》 诸 血者
,
,
皆属 于心
”
,
诸气 潮汐
渗透 强 化 有 关 治节
义 的差 别
。
从肺主
“
治节
“
”
的源 流 发 展 可 见
”
,
对
皆属 于 肺
。
此 四 肢 八 溪 之 朝 夕也
,
(朝夕
。
:
的理 解 实 际 上 存在 着 《 内经 》 本 义 和 后 世 释 而 目前 所论
”
之谓
则 从 调理 宣 降 着 手 最后
,
。
因此
,
治疗 肺 失 治
”
,
识 到 以 上 节 律 及 比例 的 存 在 律
、
而且 成功 地 将这 种 节
、
比 例 用 于 临 床诊 疗 等
,
。
关于 肺 参与 心 率
心律 的
,
为 了 进 一 步 明确
”
“
肺主 治 节
”
我们提 出
。
调控 这 一 点 乍 看起 来似 乎 缺 乏 临 床 的 依 据 其 实 并
,
“
”
联 系上 述文 献及肺 主呼 吸 的节律性 生理特 点
( 这一 特点 显 而 易 见
,
既无
。
“
治节
“
。
”
失 常 的病 机证 候 内 容
”
,
也
对 于 擅 长 观 察 的 《 内经 》 时 代
。
找 不 到 相 应 的针 对 所 谓
《 内经 》 本 义
治节
失 常 的方药
,
也 不合
医家
,
应 当 早 已 有 深 刻的 体 会 )
氏 以 麻 黄 入 少 阴散 寒 作 了解 释
“
“
’
李 恒敏
、
学 院学 报
4一 5
.
1 993
,
;
26
(2)
,
29
”
。
〔6 」
但 普遍 的观 点却
、
张淑 云
.
等
.
中药 治疗 缓慢 型 心律 失常临 床疗 效 观 察
,
是
:
麻黄 辛 温
、
,
归肺
、
膀肤 经
〔7 〕
,
,
具 有发 汗
,
解表
宣
北 京 中 医学 院 学 报
综 上 所述 吸 节律
。 、
。
次
,
一难 》 关 于 一呼 一 宗气
“
,
我 们认 为 对 以 上 生 理 节律 尤 其是 呼
:
吸 ( 一 息 ) 脉行 六 寸 的 比 例
等 病理 状 态 下
:
心律
,
、
心率
、
心 率 / 呼 吸 频 率 之 间 的 比例 的
,
发病
,
则 可 出现 心 搏 节律 以 及 心 率 / 呼 吸 频 率 这 一 正
不 尽 然 辽 宁 中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 曾 报 道 用 升率 汤 ( 麻
狭 义 之 治节
、
和
:
“
广义 之 治 节
、
这 一概念 划 分
,
狭 义 之 治节
助
是 指 肺 主 持 呼 吸 节律
。
并以此 辅
黄
、
细辛
、
红参
、
丹参
、
麦冬
。
、
当归
、
郁 金 ) 治疗 观
,
影 响 和 维持 心 率
:
心 律 以及 心 率 / 呼 吸 频 率 之 间
潮 汐 涨 落有 时
·
寓节律 性
。
。
.
笔者 注 )
,
治节
。
绝 大 多数 以 后 世 释
”
《难经
一难 》
,
“
人 一 呼 脉 行三 寸
”
一 吸 脉 行三
义之
“
治节
为说
,
均 把 肺主
’
“
治节
理解 为
“
对肺
寸
,
呼吸定 息
脉 行六 寸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的高 度 概 括 利
但 以 上 理 解 使 治节 功 能处 于 与 临 床 完 全 脱 节 的虚 悬 状 态
,
1 99 2
;
15
(4 )
,
5 5一 5 7
.
6
肺平 喘 利 水 等 功效 率
、
。
因此 我 们认 为 麻黄 治 疗 缓
、
.
邓德 明
医杂 志
,
等
.
.
0 例观 察 升率 汤 治 疗缓慢性 心 律 失 常 5
;
中
。
`
198 7
28
(2)
,
38
.
以 上 报道 具 有 一 个 值 得 注 意 的 共 同 特 点
。
:
即均 以 麻
,
3
李恒 敏
麻黄 细 辛 附 子 汤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一 得
,
北京 中医
黄 为 主 药 尽 管 张 氏 认 为麻 黄 温 通 心 阳 , s ] [
协 助 心 主 血 脉 作 为联 结 心 肺 功 能 的 中
。
,
心 环 节 或 中介 宗 气 的运 行 具 节 律性 并 受 呼 吸 节律
卫 气 主 于 肺 白天 肺气 宣发 长而肃 降消 故卫 气得 以 趋
,
参 与 心 搏 节律 的 形成 和 维持
,
。
正 因 为这 样
·
,
不
旺 于 表 ; 夜 间 肺气 肃 降 长而 宣 发 消 卫 气相 应 潜 谧 于
。
机体 白
,
·
呼 吸 微徐
。
气 以度 行
,
”
《 灵枢
天 精 神饱 满 夜 间 睡 眠 酣 畅的 生理状态 的维持 取 决于 卫 气 的昼 夜节律 通天 论 》 观 察 到
, ,
动输 》 所 谓
,
以 息往 来
,
”
若 宣 发 肃 降乖 而 无节
“
关 于 卫 气 的昼 夜 节律 《 素间
,
生气
则 呼 吸频 率 越 于常度
,
0 例 缓慢 型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察 5 心 率 增 快 总 有效 率 为 8 6 %
( 麻 黄 细 辛 附子 汤 ) 而 立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