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f379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7.png)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1.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又称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yörgy Lukács)、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之侄希尔弗斯滕杰因(Hermann Schiefenhövel)等。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解构,关注民主、意识形态、社会控制、文化工业、大众媒体以及身份认同等课题。
他们试图通过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压迫和异化,同时也关注如何赋予个体以解放。
2.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概念2.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经济体制,其观点认为国家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家财富和国家实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重商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体制,强调个人私利,无视社会公益,将经济领域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工具。
2.2. 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
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塑造了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使得大众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泛滥,并将传统和真实的文化逐渐置于边缘。
2.3. 现代性与理性化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与理性化的讨论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理性,但也存在着理性化过程的副作用,如文化标准化和个人的异化。
他们呼吁重新思考理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的自由和解放。
2.4. 异化与心灵监禁法兰克福学派以异化和心灵监禁为核心概念,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陷入了对自身的异化和心灵的监禁。
异化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变为物与物的关系,个体成为了生产工具,丧失了自主性。
心灵监禁是指个体思想和精神受到了限制,被社会和文化所束缚。
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
![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dc6c315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2.png)
【文化论苑】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口于濯(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80)摘要:法兰克福学派依据霍克海默20世纪30年代的提法,自我标榜其理论是“批判的唯物主义”,后来马尔库塞称之为“批判的社会理论”。
奠定了其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础。
作为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学术研究组织。
因其成员多为犹太人,所以纳粹上台后纷纷成为迫害对象,不得已而转移到美国,本以为摆脱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却难逃美利坚的文化操纵,因而对文化的批判成了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40年代的主题。
本文力图以此为着眼点,从三个方面阐释大众文化的时代属性,并挖掘其得以形成的理论土壤,展示它继往开采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灵晕[中图分类号]c,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9)03-0172—02一、文艺风格的一致性样也可以被代替,是虚无中的个体。
萨特似乎赞同“存在与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和法西斯主义相同之处虚无”的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其中的个是,日益取消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差别,而这是通过利用人得以发展,而个人正是通过这种表面上获取的日益增多的和创造个人需要以支持某一特别的统治制度来达到的。
”【1)自由,而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机制的产物,个人的每一次进因而这种类似于法西斯的文化上的独裁正是机械复制时代步都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这种原本就充满矛盾的个性原则的特殊产物,工业生产的批量化、程式化,决定了大众文似乎从来未真正实现过,只不过以外在的个性保持住了内在化并非是真正服务于大众的,而是为迎合大众消费而刻意的类本质而已。
炮制的,进而具有了技术生产所带来的整体划一性。
垄断二、娱乐消遣的欺骗性时代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这种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首先,表现在将娱乐消遣的作品所对应的“轻松”的艺结构,这种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来的齐一性,弥合了普术吸引到严肃的艺术中去,使二者相互调和,波德莱尔和荷通的东西与特殊的东西之间的界限,因而它们变得几乎毫尔德林应该是严肃的,他们认真地反映存在的苦难和压迫,无差别了,表现在文化产品上就是有统一风格。
福柯和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改造和批判
![福柯和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改造和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24b32d2ce2bd960590c67765.png)
福柯和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改造和批判无可否认,法国当代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可以说得上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大师哈贝马斯则毫不吝啬地赞美福柯“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
福柯于1984年因艾滋病在法国病逝。
在福柯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三大思潮在欧洲风起云涌。
福柯受到了当时活跃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但又脱离与它们作出了思考,运用并批判各种思潮的核心观点以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与体系。
福柯通过对“身体”、“规训”、“性”、“非理性”等进行探究,从这些范畴出发,思考了人类自身、人类知识以及,提出了知识是被权力所产生的、身体是被规训的,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侵入等,从而以一种力求平衡理性与非理性,打破西方现代性的牢笼。
福柯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性经验史》等。
福柯认为生活也是艺术,因此生活是被创造的,如同艺术品一样是创造者所创造的。
而创造者就是生活的主体——人,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地创造生活。
然而福柯认为可悲的是人的本质长期以来是在一种规训被确定的。
在近代,现代性的“理性”拥有了一种劳动动物的话语,人在如此规训下必须处于时刻的劳动中,人也成了会劳动的动物。
福柯认为要复归人的本质,就必须打破“理性”的牢笼,把人从规训中解放出来。
他认为人应该改变自我,创造自我。
福柯认为这种艺术的生活是与快乐、死亡、性与非理性相联的。
“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完全的快乐是通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福柯所认为的快乐的本质。
福柯更把性的快乐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服饰的契约的诱惑已由性的安排注入我们的体内。
现在的服饰的契约是这样的:用全部生命换取性爱,换取性爱的真理和统治权,为性爱而死,死得其所”。
最终这位“疯子”哲人最终浪漫地死于艾滋病,而其艾滋病的得来与其沉淀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卡斯楚街那些形形色色的“性爱现代实验场”不无关系。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上)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上)](https://img.taocdn.com/s3/m/868b44bf58fafab068dc0263.png)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对批判理论三期发展的批判性反思(上)王凤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 在几十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致力于批判理论构建与工业文明批判,可以视为“早期批判理论”;第二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前期哈贝马斯、A.施密特、弗里德堡等人为代表)致力于批判理论重建与现代性批判,可以视为“新批判理论”;第三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后期哈贝马斯、维尔默、奥菲、霍耐特等人为代表)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可以视为“后批判理论”。
概言之,“批判理论三期发展”意味着: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政治伦理学”);从“早期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
“后批判理论”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体现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它不再属于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而是已经进入到与当代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
[关键词] 批判理论三期发展;早期批判理论;新批判理论;后批判理论;政治伦理转向众所周知,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闻名于世。
所谓“批判理论”,从广义来讲,是指思人们对文明历史、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反思而形成的理论学说,不仅包括康德传统的纯粹理性批判,更包括马克思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狭义来讲,是指法兰克福学派“以辩证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社会哲学理论。
在几十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这就是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政治伦理学”)。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批判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d473f5285901020207409cbe.png)
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张力失衡有关,而且 同当代西方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密切相关 。西方
马 克 思 主 义社会 批 判哲 学认 为 ,正 是 由于 大众 文
化的盛行 , 造成 了启蒙精神的裂变 , 当代西方 使
人 的精神信仰缺失和生命意义失落。由此 , 批判
锋 芒 指 向 了资本 主义 大众 文 化 。 文 化 是 人 的本 质 的体 现和 象 征 ,真正 的文 化 应 该 是有 利 于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 。但 是 ,商 品经济
海 默 把 大众 文 化概 括 为 “ 定 的文 化 ” 这 种 文 肯 。“
其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批判作批判性的考察 , 并简 要 介绍 哈 贝马 斯对 现 代性 危 机 的理论 探 索 。
一
、
法 兰 克福 学派 对 现代 性 的 大众 文化 批 判
当代西 方社 会存 在 的物 化现 象 , 仅同科 学 不
维普资讯
论法 兰克福学派对 现代 性 的大众 文化 批 判
方 敏
( 安徽 师范大学 政 法学院 , 安徽 疑 问是我 国学界最热 门的话题 之一 。法兰克福 学派对现 代性 的分析和批判 , 特别是对
收 稿 日期 :0 6—1 0 20 0— 8
作者简介 : 方敏 (9 9一 ) 男 , 17 _ 安徽潜 “ 人, J 安徽 师范大学政法 学院教 师 , 哲学硼士 , 究方 向为 马克思 哲学 与当代 研
中国。
4 0
维普资讯
化 的特 征 是 通 过 为人 们 提供 一 个 不 同 于 现 实 世
工 业 的标 准化 、 一性 扼 杀 了个 性 和创 造性 。 产 划 生
界 的幻 想的精神世 界而平 息社会 的内在反对性
20世纪的德国文化思潮及其影响
![20世纪的德国文化思潮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e8757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8.png)
20世纪的德国文化思潮及其影响20世纪的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不同的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也因此随之改变,形成了若干个重要的文化思潮。
这些思潮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了德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现代主义20世纪初,德国开始兴起现代主义运动。
该运动强调艺术的自由和独立性,追求原创性和创新性。
它推崇“形式即内容”,热衷于试验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技巧在当时颇具争议,但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还推动了德国文学的革新。
一些新生代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非传统的思想和情感,刻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是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卡夫卡等人。
这些作家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启示了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德国文化的一股重要思潮。
它强调通过各种形式的表现,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
表现主义文学通常采用夸张的形式和词汇,攻击社会的虚伪和冷漠。
表现主义艺术则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表现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情感。
表现主义还对音乐和戏剧产生了影响,它们在形式上更加简化和抽象,突出了情感和心情的表达。
表现主义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世界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反映了德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
此外,它还强调了人类个体在社会和历史大背景下的自我意识和自由,对后来的德国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中期德国哲学和社会学的一股重要思潮。
它由一些思想家和学者组成,致力于解析社会和政治现象,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而努力。
法兰克福学派反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压迫,认为他们克制了人类个体的自由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和文化领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理论和分析。
其重要思想包括综合性批评理论、批判理论和技术批判。
这些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社会、文化、技术和人类个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8ce14e2e647d27284b735177.png)
三、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由于科技进步带来了物质丰富,人和物的关系颠 倒了,人们把追求外在的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生 活的全部内容,“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 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 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 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 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 10页。)
16
四、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传媒的批判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已经完全资 本化了,成为国家机器和利润之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 马尔库塞所说:“在这个世界中,艺术作 品,同反艺术一样,即成为交换价值,成 为商品”。(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 联书店1989年版,第192页。)
17
四、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传媒的批判
14
三、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技术控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不诉诸暴 力,而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一 种舒舒服服、平平缓缓、合理而又民主的 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 术进步的标志”。(马尔库塞:《单向度的 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 页。) 马尔库塞指出,科技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 式同化起来,从而模糊了阶级界限。
(五)大众文化批判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早关注大众文化的人。 早在1932年,阿多诺就在该学派机关刊物《社会 研究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论音乐的社会情境》 一文,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8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理论特点
(六)文化工业
1944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辩证法》, 标志着法兰克福学派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批判 理论。 其中的《文化工业:作为欺骗群众的启蒙》一文,第 一次系统地、否定性地使用了“文化工业”这个概念。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广播不再 需要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因此他们就 以“文化工业”指代这些新的文化现象。该文被视为 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的开山之作,它奠定了法兰克福学 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基调。
课程编制的批判模式(布迪厄、弗莱雷)——《课程论》
![课程编制的批判模式(布迪厄、弗莱雷)——《课程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57898752d380eb62946dd6.png)
2020.0606 《课程论》施良方著学习笔记第十章批判模式批判模式是60年代西方出现的重要课程建构模式▪指出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揭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差异所引起的教育机会、权力、质量方面的不平等现象第一节批判模式概述▪不存在众人所认可的唯一的模式,是复数的理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批判模式的理论基础法兰克福学派与新马克思主义——否定资本主义社会,提倡批判的辩证思维▪50年代后,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对象从革命实践活动转向理论领域,重心从政治经济转向文化思想——引导教育研究者探究学校教育及课程中的文化关系,权力关系及对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依附性;如鲍尔斯、金蒂斯有关美国学校教育中隐性课程的调查;布迪厄有关符号暴力、课程霸权的分析▪70年代以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等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后现代主义与批判教育学模式——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消解认识意义的明晰性、消解真理的永恒性等,反对中心性、永恒性,重视活动本身而轻框架体系,不重视过去和未来注重现实本身二、批判模式发展的轨迹大体可区分出三种相对独立的、相互渗透联系的取向:概念重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取向、批判教育学取向;理论间有重叠之处(一)概念重建取向▪代表人物:平纳、麦克唐纳、吉尼等;▪概念重建取向可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两个重点:第一,强调“再生产”理论,学校通过课程再生产社会,代表性观点是阿普尔的《隐性课程与冲突的性质》,80年代转向抵抗理论;第二,自传式的课程研究,代表性观点是平纳的《自传与自我的建造》,强调学校课程的个人经验•90年代以后,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课程理论关注各种形式的定性研究而不是传统的重点课程编制,把课程作为政治的、审美的、制度化的、性别的文本来研究,与文学理论、现象学、审美理论等联系在一起;第二,公立的和私立的中小学课程也发生变化:知识基础扩大、课程中心偏离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加强、女权运动对特定学科的理解、减少标准化考试、关注教学的个别化、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学校结构重组。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3b23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9.png)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是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派别,其起源于欧洲,与美国的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有所不同。
它坚持批判观和批判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女性主义传播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
以下是这些流派的简要介绍:
1.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他们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
2. 文化研究学派:这一学派的研究重心是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 政治经济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4. 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以及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5. 女性主义传播研究: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以及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d815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1.png)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揭示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首先概述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技术统治论、大众文化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洞见。
在技术统治论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了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和控制,认为这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
大众文化批判则关注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如何传播和消费工具理性,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
意识形态批判则揭示了工具理性如何成为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背景工具理性,又称为功能性理性或技术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源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对于科学的崇尚和对理性的无限信任。
工具理性强调理性的计算和功效功能,将一切事物都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在这种观念下,人的行为和决策主要基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非道德、审美或伦理的考量。
工具理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理性来计算和控制自然及社会现象。
这种趋势导致了对效率和利润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种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存在深刻的危机,因为它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将人类降格为机器和技术的附庸。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中,工具理性批判旨在揭示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泛滥的弊端,并寻求超越这种单一理性的途径。
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843f8e84868762cbaed501.png)
批判理论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欧美学者罗伯特·考克斯、理查德·阿希利等人把批判理论应用到国际关系领域,使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批判理论得以成型;批判理论自80年代初开始激烈挑战和冲击西方国际关系的实证主义主流理论,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派。
批判理论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依据从批判哲学到批判理论的学术进路,可以分为受法兰克福学派影响和受葛兰西主义影响的两个分支。
前者主要在欧洲,后者主要在北美。
从概念上讲,批判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批判理论是指除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外对主流理论持批判态度的几乎所有国际关系学说,包括后现代主义、温和型批判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世界体系理论以及生态政治学等;狭义的批判理论则专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欧洲社会学传统(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国际关系理论。
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是:1、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反实证主义: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立场),拒绝实证主义及主流理论所提倡的理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宣扬理论的实践性与能动性,具有革命的、主体的自我意识。
2、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要反思国际关系中的压迫现象,追问现存世界秩序的起源、实质及其合理性,寻找更加适合人类解放的国际政治实践模式。
3、技术统治旨趣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大敌;技术统治的旨趣对于理论建设不是毫无意义,但它只是多种知识旨趣中的一种,在世界政治发生转折性变化和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理论旨趣应更多关注与批判理论相联系的解放旨趣。
4、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要高扬人类的沟通理性,将之从技术工具理性和社会战略理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重建理想语境下主体间自由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条件。
影响:批判理论使国际关系理论进入了多元发展、百舸争流的局面,其对国际关系研究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批判理论的发展不仅对国际关系元理论特别是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批判理论的认识论讨论揭开了国际关系本体论讨论的序幕;它提出了关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新界定;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为社会建构主义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并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提供了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20742adf3169a4517623a31a.png)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20、30年代之交建立至今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时期。
①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每一时期都表现为理论的转向与哲学基础(方法)的变动,从三个时期的显性与隐性的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进行双层考察,可从整体上把握批判理论的重要特点、分歧以及内在逻辑。
一、早期批判理论:从“启蒙辩证法”、否定性走入体系性颠倒与乌托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立场和政治主张强调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深刻危机:晚期资本主义的统治愈来愈依赖于“操作意识”和“文化工业”,无产阶级也被富裕社会的“消费控制”所同化,“异化”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批判意识的消失,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服务于神秘化和普遍性,因而他们将其意识形态批判扩大到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精神文化现象的批判。
因此,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以自由为目标,主张“批判现存的东西”,致力于“发展批判的辩证思维”,他们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思想结合在一起,建立起能唤起人们解放意识的社会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力图改变格律恩堡的研究思路,将社会哲学确定为新的研究方向,并与马尔库塞一道确立了批判理论的基本纲领,强调“批判理论”概念不是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辩证批判意义上使用的。
《走向工具理性批判》与《启蒙辩证法》是理解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重要著作。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与经验联系起来的,但是与传统理论不同,批判理论从作为人类活动目标的历史分析中,特别是从将会满足整个共同体需要的社会合理组织观念中推出某些观点,这些观点内在于人类劳动中,没有被个体和大众精神所正确把握,他把批判理论集中于对工具理性和启蒙的批判。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诺断言,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过程,最终启蒙精神就走向了自我毁灭。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085130daef5ef7bb0d3c9b.png)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孙莉*【内容提要】众所周知,后现代是以反总体性、反体系、反同一性为理论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的影响,最初是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
早期的批判理论作为“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理性主义,但后来批判理论对理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步表现出以批判工具理性、反对同一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从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到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完成了从理性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演变。
【关键词】批判理论总体性理性主义非同一性后现代主义一早期理论的反后现代性特征后现代的理论特征主要有三,即反对总体性、主张消解主体、批判理性主义。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源头上考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可见,早期理论的反后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孙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厂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7Vv---------------------------------------------------------2019年第1轉总第30辑(-)崇尚总体性的理论特征后现代理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反对总体性、反体系、反同一性。
早期人物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根本性分歧首先在于对待总体性的态度。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崇尚总体性,与后现代主义反对总体性、反对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不同。
卢卡奇和科尔施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总体性。
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产生,他们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关键原因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
而无产阶级之所以会丧失自己的阶级意识,主要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以及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和宣传。
所谓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丧失,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统治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发生了异化,无产阶级丧失了总体的、全面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卢卡奇称之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原子化”“割裂化”。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三篇)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787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e.png)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24年,哲学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突破,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理解。
在这些进展中,我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其中的总结: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实证主义在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2.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唯理主义在哲学和数学领域的影响持续增强。
3. 实体主义:实体主义认为存在和实体是最基本的概念,其他一切都可以从存在中推导出来。
在2024年,实体主义的思想成为哲学讨论的热点。
4.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和语义的重要性,认为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科学和哲学的真理。
在2024年,逻辑实证主义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辐射主义:辐射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真理。
在2024年,辐射主义的思想被广泛讨论,尤其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6.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在2024年,结构主义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7.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观点是任何意义和结构都是暂时的,可以被不同的解读和解构。
在2024年,解构主义的思想继续对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
8.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价值和道德是通过实际行动的结果来决定的。
在2024年,实用主义的影响在道德哲学和政治理论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在2024年的哲学讨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全面而详尽的总结。
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二)2024年,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原理和方法论,这些思想的出现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哲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
![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2b3cdf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2.png)
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科学管理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由泰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
这一原理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质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管理原理在现实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科学管理原理进行理论反思,并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批判。
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强调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原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通过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来提升生产效益。
科学管理原理倡导建立标准化和量化的管理体系,使得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和客观。
然而,科学管理原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它过于强调效率,可能忽视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环境。
科学管理原理在实践中可能遭遇困境,如刻板印象和组织僵化等问题。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基础可能存在局限性,例如缺乏对员工个体差异和组织文化的考虑。
在现实应用中,科学管理原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许多组织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忽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导致员工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
刻板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可能限制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科学管理原理的标准化和量化管理体系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为解决上述问题,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的员工福利制度和工作环境优化计划。
重视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组织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加强组织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科学管理原理在理论层面具有显著优点,但在现实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科学管理原理进行理论反思和现实批判,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原理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因此,组织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双重提升。
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应不断探索更加完善和适应时代需求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385294aa8956bec0975e380.png)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钮菊生 郭树勇=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各种非主流国际政治思潮汇成一场针对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风暴0,挫伤了新现实主义的锋芒,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为90年代建构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在这次/批判风暴0中,作为批判阵营内主力军之一的/批判社会理论0,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霍克海姆的/传统理论0启发了考克斯提出/问题解决理论0;哈贝马斯的/旨趣学说0被阿希利用来批评新现实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0还促成了林克莱特/道德实践理性0革命主义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国际政治理论;批判社会理论=作者简介> 钮菊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苏州 邮编:215021);郭树勇,洛阳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副教授、博士。
(洛阳 邮编:471003)=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3)09-0047-0620世纪7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加剧,并以爆发全球石油危机的特殊方式,全面挑战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震惊了整个国际政治学界,¹促使它不得不进行理论上的反思。
20世纪80年代初,居于国际政治理论正统地位的新现实主义越来越无法解释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现实,特别是诸如主权国家是否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惟一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研究要不要注重/过程层次0的分析和能否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权力究竟是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惟一目标、国际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还是社会建构、国际政治研究还要不要将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置于首要地位等问题,成了新现实主义的/阿基利斯之踵0。
由于其本身理论上的局限性,在上述问题面前,新现实主义显得力不从心、无所作为。
于是,各种非主流的国际政治思潮自动汇合成一股批判的洪流,猛烈地冲击了正处于话语霸权地位的新现实主义。
在这个批判的阵营中,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也有已经元气大伤的科学行为主义和与美国新制度经济学一脉相承的新自由制度主义º(或称新自由主义),还有受欧洲社会学和后现代哲学影响颇深的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166125bd64783e09122bc5.png)
• 批判的社会理论认为,价值中立的实证 主义社会学,通过再现现存社会秩序的 非历史的、合法的模式、并进而把它普 遍化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社会宿命来维 护现存的社会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价 值中立本身就是带有政治性的。 • 以社会而不是狭义的社会学为研究对象 的批判的社会理论家,寻求专业合法性 的目的在于获得批判的与政治的影响力, 但他们并不把知识还原为政治教条。
批判理论
• 批判理论( critical theory)或批判的社 会理论(critical social theory)有广义与 狭义两种。 • 狭义的批判理论是指法兰克福的社会理 论; • 广义的批判理论则包括:批判理论(法 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研究等。 • 批判理论致力于社会的解放,呼吁反抗 压迫,提倡跨学科的研究
第三节 批判理论与实证主义
• 可以说,对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的质疑 是各种批判理论的核心而持久的特点。 • 启蒙时代以降,实证主义的倾向逐渐在 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 • 马克思是批判的社会理论的创始人。 • 以后的批判的社会理论禀承了马克思的 传统,批判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历史观, 把历史描述为可能性的领域。
第五节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 重新思考
• 我们很难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串联为一个完 整的体系来阐述,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本身就不 是作为一个思想或学术体系而出现的。恰当地 讲,法兰克福学派是在2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 阐述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一种批判话语,法 兰克福学派无疑是以批判来寻求答案。这种批 判的最深刻意义就在于与占主导统治地位的思 想和理论传统进行彻底的决裂,始终以马克思 主义的批判精神为理论依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3.理论的演变与学派的解体 • 批判理论在诘难社会学将事实与价值分 离即“价值中立”时,把反对实证主义 发展到断言现代科学技术是一切剥削、 压迫和奴役的最深刻根源,把反对自由 主义推进到左派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的 立场,充分表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价值 取向。
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
![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774de1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d.png)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后来的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 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理论认为现实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压 迫和不自由等问题,理论应该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超 越。
02
法兰克福学派对生态危机的
认识
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
消费异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脱离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转而追求过度消费和炫耀消费 ,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德国哲学传统
德国哲学传统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哲学家们强调思辨、批判和超越,这种哲学 传统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
主要代表人物
要点一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对后来的生态学、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产生了重 要影响。他提出了“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 展应该以人类的自由和幸福为目标。
反对过度开发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过度开发是导致生态危 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应该限制对自然资 源的开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性。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提倡生态文明建设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生态危机的 关键。人类应该采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生 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点二
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法兰克福学 派的理论观点和贡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批判 理论”的观点,认为理论应该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超越,而 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
理论观点与贡献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是一种“批判理论”,这种理论认 为理论应该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超越,而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 。这种理论观点为后来的生态学、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共18页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4d8cfb03186bceb19e8bb86.png)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苏联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建构与解构 • 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突破传统、建构自己的完整秩序。 • 后现代主义用反叛打破整体性,强调世界的零散化、边缘化、 多元化。并试图消解一切区别和界限(艺术、文化)。
• 四、平面感 • 现代主义文艺大多晦涩难懂;后现代主义追求平面感(人物、 观点、时空),颠覆一切深度模式。使文化进一步向世俗化、 商业化、消费化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A.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 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 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 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 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 工作的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
• 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 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 青年黑格尔派M.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A.叔本华、F.W.尼采和W. 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M.韦伯的“文化 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K.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 和G.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 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 代表人物: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 斯等人
• 主要观点——“单面人”理论 •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 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 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 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 《电锯惊魂》 • 《立方体》 • 《搏击俱乐部》
特点 • 一、哲学基础 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后现代则主要是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悲观主义、非理性主 义和解构主义。 现代主义追求的是日神——光明、和谐、愉悦 后现代主义追求的是酒神——本能、反叛、破坏
• 二、人的主体性问题 现代主义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关注人的内在世界。 后现代主义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的丧失,反对一切中心,怀疑 一切。反抗世界对人的异化,渲染异化的死亡及死亡的漠视。
• 后现代主义催生了“垮掉的一代 ” (Beat Generation)
《电锯惊魂》 • SAW》,2004年出品的恐怖惊栗片,由詹姆斯·温执导。
• 年轻人亚当(雷·温纳尔 饰)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身处一间破败的地下室内, 两手被铐在一段锈蚀的铁水管上。同样是一位不知所措的被绑架者,罗伦斯·戈登(卡 利·埃尔维斯 饰),在两个人的中间有一具躺在血泊中的尸体,他的手里握着一把.38 口径的手枪。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绑架,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个 诡异的地方,没有人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但凶手却已将指示留给了他们。在那 具尸体的手里握着一部小型的采访机,里面录着绑架者的指令:戈登必须在8个小时 之内杀死他的难友,如果任务失败,不仅两个人仍然要死,而且戈登的妻子,艾莉森 (莫妮卡·波特)和她的女儿也都难逃厄运。 绑架者的这些做法不禁让戈登想起了警探泰普(丹尼·格劳沃)最近正在调查的一个凶 手,这个精神变态的凶手喜欢将自己认为没有珍惜的受害者绑架,让他们在相互残杀 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赫伯特·马尔库塞 • 简介: • 赫伯特·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1898年7月19日-1979年 7月29日),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 员。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依 德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的异化论)的很大影响。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 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从 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 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狄奥多·阿多诺 • 简介: • 狄奥多·阿多诺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1903年 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 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
• 主要观点——大众文化同化个性 • 1、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几位主要的法兰克福学派理 论家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将能抑制或冻结那些能 使其崩溃的力量,也就是说,可以将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 的革命时刻已经过去了。 • 2、阿多诺发现文化产业界缺乏内外批评,没有潜力。就他来看, 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 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 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 刻出来的。 • 3、文化的产元杀阵/杀人立方体/心慌方 • 六个素不相识的人莫名其妙地堕入一个犹如迷宫般的死亡陷阱, 他们既不知道怎样来到这里,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里面的 房间如出一辙,大家躲避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并且意识到必须 向同一目标努力,那就是设法逃跑。
《搏击俱乐部》 •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导演大卫·芬奇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 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 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 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 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 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