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中药学基础-解表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解表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解表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解表药,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解表药◆含义:发散表邪、治表证◆性能特点:◇性味:辛、轻扬◇归经:肺、膀胱◆功效应用:◇发汗解表:表证(太阳经证、温病卫分证)◇分类:●辛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辛凉:发散风热→风热表证◇兼:●利水消肿:水肿●止咳平喘:咳喘●透疹:麻疹、风疹●止痛:风湿痹痛●消疮:疮疡初起。
◆运用配伍:◇寒热不同,药性须合。
◇正虚邪实:配补虚药。
◇温病卫分证: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久用,免耗气伤津。
◇因时因地而宜。
◇不宜久煎。
◇忌用:自汗、盗汗。
慎用:失血、淋证、疮疡日久。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
◆功效应用:◇发散风寒:风寒表证麻黄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宜喘咳者。
配桂枝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宣肺平喘:喘咳证。
辛散苦降◇风寒咳嗽◇寒痰咳喘◇肺热咳嗽◆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桂枝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风寒表证。
发汗力缓,温通卫阳◇表实证:配麻黄◇表虚证:配白芍◇阳虚外感◆温通经脉:寒凝血滞痛证。
◇胸痹心痛◇中焦虚寒,脘腹冷痛◇经寒血滞,月经不调,癥瘕积聚◇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心悸,心阳不振,血脉不通◇奔豚气,阴寒内盛、寒水上冲紫苏、生姜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
生姜:辛,温。
归肺、脾、胃经。
◆共同点:◇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力缓宜轻证。
◇止呕:呕吐。
◇解鱼蟹毒: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不同点:◇紫苏:兼行气、化痰:宜胸闷、咳痰者●行气宽中、安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气滞胎动不安○痰凝气滞,梅核气证●附:紫苏梗○辛、甘,微温。
归肺、脾、胃经。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胸腹气滞;胎动不安◇生姜:●温中止呕:○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多种呕吐,呕家圣药,宜胃寒●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名词解释解表药
名词解释:解表药1. 引言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用于解除表面症状的药物。
表面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咳嗽、鼻塞等,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解表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体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面症状等方式来缓解疾病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2. 解表药的分类根据中医药理论,解表药可以分为外感解表药和内伤解表药两大类。
2.1 外感解表药外感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由外邪入侵所致的疾病。
常用的外感解表药有羌活、防风、藿香等。
这些药物具有辛散发散、温通解表的作用,能够促进汗液排出、舒展经络、缓解恶寒、发热等表面症状。
2.2 内伤解表药内伤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阳明互结等由内伤引起的疾病。
常用的内伤解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表的作用,能够降低体温、清除病邪、改善表面症状。
3. 解表药的作用机制解表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调节体温解表药能够通过调节体温来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在感冒等疾病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外邪的刺激而失去正常调节功能,解表药可以通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回归正常。
3.2 促进血液循环解表药能够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表面症状。
在感冒等疾病中,表面症状常伴随着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解表药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式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3.3 缓解病情解表药能够通过缓解病情来促进病情康复。
在感冒等疾病中,表面症状常伴随着身体不适、乏力等症状,解表药可以通过改善表面症状,减轻身体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4. 解表药的应用解表药广泛应用于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治疗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4.1 感冒的治疗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表面症状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时,常用的解表药有羌活、防风、藿香等。
这些药物能够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促进汗液排出,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药学:解表药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紫苏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祛风散寒:藁本、白芷 发散风寒:羌活、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定义: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 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 热药。
适应证:风热表证
薄荷
一、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 用麻黄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二、透疹解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纲目》
菊花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
二、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目暗不明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通窍--鼻渊
苍 耳 子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辞源》
一、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风寒表证 鼻渊
二、除湿止痛--风湿痹痛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中药学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解:解除、解散之意。
表:表邪、表证之意。
解表:即解散表邪、解除表证。
“凡是具发散表邪之功,以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根据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可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本章药物多具辛味,故都具发散解表之功。
辛温解表药味辛性温,故能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药味辛性凉,故能发散风热。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及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
表证兼正虚患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同用。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
“凡具发散风寒之功,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或辛温解表药。
”以辛温为主,多归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温-能祛寒肺-合皮毛,肺气通于卫。
膀胱-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
风寒表证。
又可称表寒证、外感风寒、感冒风寒、感受风寒。
味辛、微苦,气温。
主归肺、膀胱经。
功在“宣发”,在解表药中发汗力最强,被称为发汗峻品。
长于发汗、平喘,是治疗表寒实证和肺实咳喘的要药。
⒈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配桂枝(麻黄汤)⒉止咳平喘:用于肺实咳喘,可随症配伍。
如:风寒犯肺配杏仁、甘草(三拗汤);寒饮伏肺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邪热壅肺、肺气失宣。
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
⒊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主要症状腰以上水肿,头面为甚、恶风(类似现代医学急性肾炎初起) 配连翘、赤小豆。
⑴麻黄辛能宣温能祛寒、因此,麻黄具有发汗解表之功,可用治表寒实证。
⑵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温能祛寒。
入肺经宣发肺气,又具止咳平喘之功,可用治肺实咳喘。
⑶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小便通,水肿消。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中药师培训资料----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 定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活于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2. 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本类药物多有辛味,气芳香,质轻扬,或温或凉,以入肺、膀胱经为主。
2)作用以发汗解表为主,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透疹,止痛,消疮。
3. 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2)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咳喘;当。
3)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者得4)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5)疮疡初起,营卫不和,病位在表;6)外感风寒湿痹痛。
总之,凡邪在肌表,需要发散而解表者,皆可用之。
4. 分类及特点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发汗力强,止痛作用好,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寒湿痹痛。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发汗力缓,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5.使用注意1)辨证用药,适当配伍。
2)中病即止,避免发汗太过耗损阳气津液。
3)气血阴阳不足者慎用。
4)用量方面应因地因时而异。
5)一般不宜久煎。
6.解表药功效(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又称发表药。
[解:解除,祛除.┃表:表邪,表证.]
┍ 发散风寒药:外感风寒表证(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
┕ 发散风热药┍外感风热表证(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
┕温病卫分证. [ 卫 (表)┃(里) 气营血 ]
【配伍】:体虚外感需配补益药;表证风热较盛需配清热药;挟湿配祛湿药;痰多配化痰止咳药。
【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不可过汗;②表虚自汗、体虚盗汗,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③入汤剂不宜久煎,多后下。
┍阳明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多见于火热上攻证。
┝少阳头痛: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
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中药学-解表药
葛根
• 性味:性凉,味甘、辛。入脾、 胃经 。
•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生津, 透疹,升阳止泻。
•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 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 透、热痢、泄泻。
柴胡
•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胆 经。
•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 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 痛,阴疽,痰核。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香薷
•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 经。
•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 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
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荆芥
•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 肝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 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 肿,心悸,奔豚。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昧中药第一章解表药【性能特点】四气——有偏温者,有偏凉者;五味——多味辛,辛散轻扬;升降浮沉——多升浮;归经——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毒性——多无毒。
【功效】发汗解表;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范围】主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事项】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气伤阴。
2.自汗、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配伍方法】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性能特点】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部分药物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适应证】1.主治风寒表证。
2.部分药物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辛散质轻,苦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
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
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本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配伍】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中药学图表-解表药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表虚有汗证;酸痛;痰饮;温通胸阳;经寒3.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4.荆芥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风寒表证防风相须;疹痒或疹发不畅;疮疡初表5.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还可用治风热表证;风湿痹痛;破伤风证6.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外感风寒证;风寒湿痹痛(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7.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寒湿带下;疮痈未溃阳明头痛要药。
又为治鼻渊头痛要药8.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风寒客肺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9.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夏季外感风寒证;暑湿证;水肿,小便不利。
10.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要药3~10g有毛刺激咽喉纱布包煎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头痛连齿及偏头痛,风寒湿痹痛。
12.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1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轻透力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中药学--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概念: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表邪(引起表征的六淫外邪,主要是风);温性比较重的叫发散风寒药,如麻黄、桂枝。
温性比较弱的药,叫疏风解表药。
药性比较寒凉叫疏散风热药。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一、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
二、兼有功效:止痛,祛风湿。
(温性药)歌诀:麻桂紫苏荆防羌,苍耳辛夷香薷姜,白芷藁本葱白柳,细辛芫荽鹅不食。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麻黄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汤《伤寒论》,三拗汤《和局方剂》。
2.用于咳嗽、气喘: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寒表证兼气滞 胸脘满闷,恶心或咳喘痰多者。 风寒表证兼气滞, 1.风寒表证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或咳喘痰多者。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脾胃气滞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 来源] 来源 植物姜 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的 新鲜根茎 根茎。 新鲜根茎。
药性
【药性】辛、微苦,温。 药性】 微苦, 归肺、膀胱经。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 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表实证。 1.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与桂枝相须为用,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 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 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 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 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 寒论》 寒论》)。 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2.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2.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芷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 来源] 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Hook.f.或 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 杭白芷 杭白芷A.dahuriea (Fisch. ex Hook.f.var. Hoffm.) 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formosana Yuan的干燥根 的干燥根。 Yuan的干燥根。
辛夷 《本经》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药性】 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药性特点: 药性特点: 多辛苦而偏寒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辛苦而偏寒凉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适应证: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 起邪在卫分者。 邪在卫分者。
[来源 为樟科 来源]为樟科 来源 (Lauraceae) 植物肉 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 嫩枝。 嫩枝。
药性】 归心、 膀胱经。 【药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 1.风寒感冒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 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 。(与麻黄鉴别 者,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 2.寒凝血滞诸痛证 2.寒凝血滞诸痛证 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①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多与当 吴茱萸同用; 归、吴茱萸同用;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 ②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 通痹止痛。 通痹止痛。
归肺、 胃经。 【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药性】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适应证】 适应证】 风寒感冒轻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 1. 风寒感冒轻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 发汗解表之力。 发汗解表之力。 2. 胃寒呕吐。 胃寒呕吐。 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3. 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用法用量】 煎服, ~ ,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来源 为唇形科 来源]为唇形科 来源 (Labiatae)植物紫苏 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 的茎、 的茎 其叶称紫苏叶, 叶,其叶称紫苏叶,其 茎称紫苏梗。 茎称紫苏梗。
【药性】 药性】 【功效】 功效】 【适应证】 适应证】
辛,温。归肺、脾经。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荆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 来源] 来源 物荆芥 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 的干燥地上 部分。 部分。
微温。归肺、肝经。 【药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 药性】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适应证】 适应证】 1.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1.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外感表证 均可广泛使用。 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疹不透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药性】 药性】 【功效】 功效】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归肺、 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适应证】 适应证】 1.风寒感冒。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2.阳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2.阳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阳明头痛 3.鼻渊。 3.鼻渊。 鼻渊 4.疮痈肿毒。 4.疮痈肿毒。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煎服, 煎服,3~9g。外用适量。 9g。外用适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 《本经》
【药性】 药性】 功效】 【功效】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有小毒。归肺、 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 《本经》
【药性】 辛,温。归膀胱经。 归膀胱经。 药性】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羌活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 来源] 植物羌活 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incisum Chang或宽叶羌活 或宽叶羌活 Chang或宽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 的干燥根茎和根
防风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 来源] (Umbelliferae)植物防 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干燥根。 schischk. 干燥根。药 材习称“关防风” 材习称“关防风”。
【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药性】 微温。归膀胱、 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适应证】 适应证】 1.外感表证。 1.外感表证。为“风药之润剂”,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外感 外感表证 风药之润剂” 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 祛风解表为主 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2.风疹瘙痒。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 2.风疹瘙痒。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 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尤宜于风邪偏胜之行痹。 3.风湿痹痛。尤宜于风邪偏胜之行痹。 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用。 煎服,4.5~9g。 煎服,4.5~9g。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
【药性】 药性】 【功效】 功效】 【适应证】 适应证】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风寒感冒。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 1.风寒感冒。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 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善于治疗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2.风寒湿痹。善于治疗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风寒湿痹 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煎服, 煎服,3~9g。 9g。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麻 黄 《本经》 本经》
[来源 为麻黄科 来源]为麻黄科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中 植物中 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 的干燥草质茎。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 用法用量】 煎服, 9g。发汗解表宜生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 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名医别录》 桂枝 《名医别录》
薄荷 《新修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 来源]为唇形科(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 药性】
辛,凉。归肺、肝经。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适应证】 适应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兼头痛目赤,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兼头痛目赤,咽喉 风热感冒 或有汗不畅者。 或有汗不畅者 2.麻疹初期不透,风疹瘙痒。 2.麻疹初期不透,风疹瘙痒。 麻疹初期不透 3.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3.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肝郁气滞 此外,用于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 此外,用于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 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煎服, 煎服,3~6g;宜后下。 6g;宜后下。 肿痛, 肿痛,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