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性;2.了解盐和糖可以被沸腾的水蒸气带走;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理解盐和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课前准备1.准备盐和糖各20g;2.准备2个一模一样的容器;3.准备一把勺子;4.准备一把火源;5.准备一盛清水;6.准备一块纸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盐和糖,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盐和糖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一(10分钟)1.将盐和糖均匀地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2.将相同的清水倒入两个容器中,保持盐和糖的重量相等,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总结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相同。
3. 实验二(15分钟)1.将盐和糖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2.将盐容器中的水烧开,加入一块纸片观察;3.将糖容器中的水烧开,加入一块纸片观察;4.总结盐和糖能否被热水蒸气带走。
4. 制作实验记录(10分钟)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5. 学习拓展(10分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讨盐和糖的使用和作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课堂重点和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问题回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记录的准确性。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紧凑、环节丰富,同学们能够积极参加实验,课上也不乏思维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不过,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进行实验前未能充分掌握操作方法,需加强实验安全措施等方面需要再做一些细化和完善,力求更好地指导学生。
小学科学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
小学科学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教案】小学科学6:盐和糖哪儿去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盐和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 掌握盐和糖的特点、区别以及溶解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和糖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 盐和糖的特点、区别以及溶解性。
3. 通过实验观察盐和糖的溶解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盐和糖在生活中的用途。
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盐的作用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例如,盐可以用来调味,保鲜食物,融化雪和冰等。
3. 学习糖的作用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例如,糖可以用来调味、增加食物的甜味、提供能量等。
4. 盐和糖的特点、区别教师结合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盐和糖的外观、颜色、粒度等特点,引导学生比较盐和糖的区别。
例如,盐呈白色或透明,晶体形态均匀;糖呈白色或黄色,晶体形态不均匀。
5. 盐和糖的溶解性将一定量的盐和糖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水,观察和比较盐和糖的溶解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盐比糖容易溶解?他们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是否相同?6.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回答:盐和糖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是什么?盐和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盐比糖容易溶解?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辅助材料:1. 盐和糖的实物样本。
2. 实验器材:杯子、温水、盐、糖、勺子、计时器等。
六、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评价他们对盐和糖的理解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
《盐和糖哪儿去了》前置作业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二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3、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前置作业:
1、实践类
准备3个相同的杯子、水、相同的盐、红糖、沙子、搅拌棒
(2)往3个相同的杯子里倒相同的水,同时往杯子里放盐、红糖、沙子,再用搅拌棒搅拌,静置3分钟后观察,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2、实践类
(1)准备 1个杯子、水、面粉、搅拌棒
(2)往杯子里倒水,往倒满水的杯子里加面粉,用搅拌棒搅拌,静置3分钟后观察,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3、布置作业时间:提前一天。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6. 盐和糖哪儿去了(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根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言语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拟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愿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化,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化。
了解有些物质能够溶化在肯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化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良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良建议。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溶化是有肯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渐渐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化,也不能精确推断物质是否溶化在水里了。
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化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渐开展对溶化、不溶化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化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第—个活动,观察并比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化现象及特征,了解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化,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化。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6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
盐和糖哪儿去了一、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3.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3杯(盐、糖、沙子)分组材料二:3杯水、3根小棒、3袋(盐、糖、沙子)演示材料:1杯盐水、尝味勺演示材料:1空杯子、面粉、水、1根搅拌棒分组材料三:2空杯子、盐水、面粉水、2个过滤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仔细看,里面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播放动画视频2、谈话:咦,小毛驴背着的糖和盐变轻了,它们哪儿去了?生:1. 被水冲走了。
(那它还在水里吗?)2. 融化了、溶解了。
(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样的现象?哦,你是这样理解融化的。
)3. 没有了。
(这是你的想法。
)谈话:你们的想法不太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帮小毛驴找一找盐和糖哪儿去了。
(贴标题)(二)研究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观察与描述盐、糖、沙子的样子谈话:老师带来了小毛驴背的盐、糖、和河边的沙子。
这个糖跟你们平时用的糖不太一样,是红糖。
为了研究它们哪儿去了,得先知道它们放入水中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吧!等一会儿,每个小组都会领到这些物体,请你们用学过的方法,观察与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盐、糖和沙子是什么样的。
组长领取材料,小组观察,汇报。
谈话: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说一说。
评价: 你说的很全面很清楚。
你观察的很仔细。
你还说到了它的颜色。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2、研究它们的溶解谈话: 接下来,我们要干嘛?要像小毛驴那样,把它们装进布袋里,然后放入水中,进行观察。
提问(出示PPT): 夹,穿,悬。
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第一步做什么?谈话:夹这一步我已经帮你们夹好了。
接下来怎么做?提问: 什么叫悬啊?学生: 布袋既没有沉在水底,也没有在水外面,这就是悬在水中。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加了水的面粉1杯,搅拌棒1根,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1份,水1杯,搅拌棒1根,加了滤纸的杯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动画想看吗?(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谁能说说?2.同学们有不同的说法,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盐和糖哪去了。
(板书:盐和糖哪去了)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宋老师今天也带了些盐、红糖和沙子来,大家看看这三种东西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如果我们把这三样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你们觉得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了?什么是分别你知道吗?3.对,那你们觉得放入水中后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4.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猜想,在科学课上有猜想就要去验证。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观察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5.课件展示:实验名称:观察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实验道具:盐、红糖、沙子、装有水的烧杯、小勺、搅拌棒。
实验步骤:(1)把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
(2)用小棒轻轻搅拌后,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你还能看见它们吗?(3)画出盐、红糖、沙子在水中最后情况。
温馨提示:(1)小组长负责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6 盐和糖哪儿去了》 苏教版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溶解的现象及概念,逐步让学生认识溶解与不溶解的特征,从中体会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本课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逐步认识溶解的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不能溶解。
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
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清晰。
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二、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一探究性的欲望。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溶解这一现象和概念已有初步感知和体验,但并不能从理论的层面理解和表述清楚什么是溶解,对于有些物质有,也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本课通过让学生亲历实验操作,循序渐进地探究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把溶解额概念上升到理论层面。
三、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现象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学生材料: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滤纸、搅拌棒六、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生:想看师:看来老师料事如神,提前给大家准备了好看动画片,这个动画片不仅好看,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
2.师:小毛驴背上的糖袋和盐袋为什么变轻了呢,那么盐和糖哪儿去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找一找“盐和糖哪儿去了”(板书课题)(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师:谁来猜一猜小毛驴背上的盐袋和糖袋为什么变轻了?谁发现了这个小秘密?生:…师:大家说的可真好。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糖和盐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观察瓶子中的糖和盐的颗粒,理解它们的不同特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教学重点1.糖和盐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盐和糖的不同特性。
3.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盐和糖是如何通过加热变化了的。
4.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1.教师问学生平常在家里做饭加的盐和糖有什么不同。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盐和糖之间的不同特性。
5.2 实验操作1.教师将两个瓶子分别装上同样的盐和糖颗粒,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特性。
2.教师指导学生将两个瓶子放在热板上进行加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
3.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盐和糖的不同特性,以及它们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5.3 归纳总结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盐和糖在加热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2.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盐和糖的不同特性,并理解它们的差异性所在。
5.4 课堂检测教师设计测试题目,检测学生对于盐和糖加热变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它们不同特性的记忆情况。
6.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来让学生感性认识盐和糖不同颗粒的特性,并通过加热过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加热过程中的不同变化。
课程较为生动直观,同学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参与度较高。
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辅导。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盐和糖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习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盐和糖。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盐和糖的相关知识,学习分离混合物中的盐和糖。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盐和糖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分离盐和糖的实验方法。
3.关于食品安全的讲解。
2. 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盐和糖的样子,引导学生感知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提问:“你们在饮食或生活中常用到盐和糖吗?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展开探究•发放实验器材,老师示范分离盐和糖的实验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体验其中的乐趣以及操作难度。
•清理实验器具,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3)讲解知识•通过图片或PPT,让学生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盐和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购买不质量不过关的食品。
4)生活实践•让学生带回家尝试分离食品中的盐和糖,并记录整个过程。
•下节课展示答案和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实验操作课中情境教学。
3.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五、思考题1.如何识别食品中是否掺杂了盐和糖?2.除了分离盐和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检测食品掺杂的成分?3.想要保障家人的健康,你会如何挑选食品?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都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为主,使学生自己动手参与。
在学生体验实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难度。
带回家练习的任务,不仅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认识科学,让科学更加贴近生活,深受学生喜欢。
尽管反思过后还需要完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的学习将会更加精彩。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6 盐和糖哪儿去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6 盐和糖哪儿去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6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溶解现象,掌握盐和糖的溶解特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六课,主要介绍溶解现象以及盐和糖的溶解特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溶解现象和盐、糖的溶解特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特点,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盐和糖的溶解特性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盐和糖的溶解特性。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盐和糖的溶解特性。
难点:理解盐和糖的溶解特性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盐和糖的玻璃瓶,让学生观察盐和糖的状态和分布。
2. 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后,它们会消失吗?它们去哪里了?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1. 学习溶解现象(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后,它们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去哪里了?(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盐和糖的溶解特性(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和程度,了解盐和糖的溶解特性。
(2)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的溶解程度如何?(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盐和糖溶解特性的基本概念。
3. 学习实验操作(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操作。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水6盐和糖哪里去了教案苏教版
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教学建议:●教学时,在三个杯子中放一样多的水,分别在三杯水中放入盐、红糖和沙子。
放入前,让学生先描述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放入后先静置一会,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拌一会,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
(教师也可提前准备好已静置的三杯,学生先观察再搅拌再静置)引导学生细致实验、细致观察,通过比较、描述,知道盐、红糖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
●用问题引导:怎样描述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盐和红糖溶解了,而沙子没有溶解?帮助学生逐步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
注意事项:●提供的盐、红糖、沙子不能过多。
●沙子最好用洗净的。
“驴子过河”动画和“观察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二: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
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
教学建议:●面粉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这是一个可以引发学生争论的话题,给学生带来更多关于溶解问题的思考。
●通过问题引导: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更接近盐还是沙子?教学时,先把面粉放入水中静置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的判断及理由;再教给学生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滤纸上留下了什么?盐水和面粉水过滤后的现象一样吗?帮助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最终完善对溶解的认识。
注意事项:●如果静置的时间不够,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静置的面粉水,让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
电子教材中“面粉在水中会溶解吗”演示实验视频和“高锰酸钾溶解于水”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盐和糖哪儿去了》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发现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如何区分盐水和糖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对于溶解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对盐和糖的认识,以及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充满期待,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能正确区分盐水和糖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能正确区分盐水和糖水。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男孩把盐和糖混在一起,却找不到它们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哪儿去了?2.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提问:盐和糖为什么会消失?它们去哪儿了?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解释溶解的概念。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拓展实验,尝试用其他物质如沙子、米粒等进行溶解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分享。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强调溶解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了。
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
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
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各1份,水2杯,搅拌棒2根,布一块;分组材料二:面粉1份,水1杯,玻璃棒1根;分组材料三:过滤装置2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动画: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学生讨论)2.引导学生聚焦“溶解”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在水中的变化1.老师今天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盐和红糖,大家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你们觉得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了?3.学生预测盐、红糖在水中的变化。
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
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6.盐和糖哪儿去了(一)研究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研究单1份分组材料二: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板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引导观看动画,聚焦“消融”通过有趣的动入学生思考驴子背的盐和糖哪儿去这一话题。
了,并出示课题。
画,引导学生聚焦“消融”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2、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预测盐、红糖、沙子三将盐、红糖、沙比较盐、红引导学生预测:把这三种物质放入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子分别放入水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3、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物资是什么样的。
中,观察并比较的变化,初步建观察并描述三种物质。
它们在水中4、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资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5、指导学生充分搅拌三个杯子里的混合物,观察。
6、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
7、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水中。
XXX不及消融在水中。
观察并记录刚放入物质、充裕搅拌后、静置3分钟后3个杯子中的现象。
汇报观察到的征象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立溶解的概念。
8、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通过观察颜色和尝味9、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还在水中。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6 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
6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盐、红糖、沙子、面粉、水、烧杯、勺子、搅拌棒、滤纸。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但是老师早就听说咱们同学非常喜欢上科学课,而且做起事来又特别认真,都能当小科学家了。
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科学家一定要做到四点(出示课件):善于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倾听,动手实验。
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做到以上四点,和老师共同上好这节科学课,好不好?表现好的老师奖励小粘贴。
好,上课。
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他是谁呢?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森林里有一只小白兔,它也有许多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都有谁呢?他们之间有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故事我们就先听到这儿,小毛驴驮的盐和糖哪儿去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俩寻找糖和盐。
一场大雨过后,小毛驴驮的盐袋和糖袋变轻了,而小马的沙袋却没有变轻,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找生答。
大家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那该怎么办?老师告诉大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动手做实验,只有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怎样做实验呢?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步骤)老师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在老师做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看,大家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看得最认真,等老师做完实验后有问题要问大家,答对的同学有奖励。
(教师边做实验边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这回你们知道这个实验怎么做了吗?刚才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说过,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生答——老师还得给大家提个醒。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6.盐和糖哪儿去了3 苏教版
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盐、搅拌棒、三个烧杯、一杯面粉水和两张滤纸。
学生材料:每组四个杯子、盐、红糖、沙子、面粉、搅拌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故事的题目是《小毛驴过河》。
(播放视频)2.师:小毛驴过河时发生了什么事情?3.师:是呀,盐袋和糖袋变轻了,它们哪儿去了呢?生猜测。
4.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
好多小朋友的想法和你一样呢!大家的想法对不对呢?盐和糖到底哪儿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盐和糖哪儿去了)跟老师读。
二、实验活动活动一: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师:要知道盐和糖哪儿去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做实验)让我们跟着马小跳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寻找答案吧!看看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是盐、红糖、沙子。
在你们的材料盒里也有这三种材料呢!你能找出来吗?(生找)2.盐、红糖、沙子,你拿对了吗?把它们按顺序放在面前,拿好的小朋友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盐、红糖、沙子是什么样子的。
师:观察好了吗?谁来说。
生回答。
3.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一般我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观察物体。
如果把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猜一猜。
生猜测。
4.师:小朋友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
不过做实验之前有几个小提示,希望小朋友们注意:(1)弄清步骤,按步操作。
(2)一边实验,一边观察。
(3)相互合作,不要争抢。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单元 水 6 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课教学设计_39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观察盐、沙子、高锰酸钾颗粒、面粉等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描述物质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2.知道溶解的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不会沉淀,不能被过滤。
3.通过判断和举例,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4.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愿意认真观察、描述现象,在交流中会倾听。
二、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用过滤的方法认识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四、教学准备盐、沙粒、色素颗粒(高锰酸钾)、面粉、食用油、塑料吸管,塑料杯,过滤装置(过滤杯里固定两张深色的面纸巾),微视频等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㈠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引导学生思考驴子背的盐哪儿去了。
2.观看动画,聚焦“溶解”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
㈡观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让学生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说说哪个溶解了?你怎么知道食盐溶解了、沙子没有溶解?2.师生交流:食盐在水里化成了看不见的“微粒”,这种现象叫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而沙子能够看见颗粒,沉淀在水底,这种现象叫沙子在水里不溶解(或难溶解)。
【设计意图】通过食盐和沙子的对比观察,呈现学生对溶解的前概念——溶解的物质在水里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㈢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做出描述。
2.师生交流: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像食盐还是像沙子?3.小结:我们感觉面粉既像食盐,又像沙子,有些看不见了,有些还看得见,说不好是不是“溶解”了。
【设计意图】此处活动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对“溶解”的认知冲突——面粉算不算“溶解”。
㈣做过滤面粉、沙子、食盐的实验1.教师谈话:当我们用眼睛看的方法难以判断是不是溶解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的办法来帮助我们作出判断,我们使用的方法叫过滤。
2.教师播放微视频,讲解过滤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盐和糖哪儿
去了教案
1在两个杯子中放一样多的水,分别在两杯水中放入盐和面粉。
1)放入前,让学生先描述两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2)放入后先静置一会,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拌一会,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
3)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①怎样描述盐在水中的状态?揭示溶解概念。
②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理解溶解概念。
③通过过滤的方法,怎样得到盐水和面粉水?巩固溶解特征的认识。
2小结: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而盐可以溶解在水里。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茶水中,油不溶解在水中等,并简单说明原因。
2小结: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1 在空杯中放入相同的水量,然后加入面粉。
2 引导学生静置观察。
3 问题引导: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更接近盐还是沙子?请说
出你的判断及理由。
4 教给学生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
过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盐水和面粉水过滤后的现象是否相同。
5 小结: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
够溶解。
6 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
7 小结:静置一段时间有助于观察和判断物质是否能够溶
解于水。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来让学生进行辨析。
2 探讨:油能否在水中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滤纸、搅拌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生回忆一下水的特点?
【讲解】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会流动,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提问】我们知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物质,需要动用多种感官,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尝,谁能说一说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讲解】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
【展示】播放视频“巧克力豆溶解”。
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聚焦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1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引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红糖、盐、沙子,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展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引导学生预测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
变化。
【学生预测】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探究1】观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观察辨别。
(2)在三个杯子中放一样多的水,分别在三杯水中放入盐、红糖、沙子,放入后先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3)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拌,观察现象。
(4)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
(5)学生分别汇报刚放入物质、充分搅拌后、静置3分钟后3个杯子中的现象。
【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盐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成了;糖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甜了,但水仍然是透明的。
而沙子,则沉在水的底部。
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播放视频“这是溶解吗?”帮助学生巩固对溶解的理解。
学生活动2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提问】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溶解现象,面粉放入水中会溶解吗?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该问题。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1)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后观察。
(2)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
(3)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
(1)面粉在水中不会溶解。
(2)盐水过滤后在滤纸上没有留下物质;而加了面粉的水过滤后则在滤纸上留下一些面粉。
(3)静置一段时间,面粉会沉淀在水底,水的上部略显浑浊,能看到悬浮的面粉颗粒;盐水里没有沉淀物,清澈透明。
播放视频“高锰酸钾的溶解”和“过滤食盐、面粉、沙子三种溶液”
学生活动3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播放视频“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
【小结】醋和酒精都可以在水中溶解,食用油倒入水中,经过搅拌,油还是浮在水面上一层,说明油很难溶解在水中。
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