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
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掌握物理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物理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实验器材(烧杯、坩埚、温度计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复习资料、实验指导书。
3. 实验内容: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测量物理量、绘制数据图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这是什么过程?提醒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2. 出示图片:展示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探究问题:这两个过程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物质的升华和凝华?3. 学生讨论:分组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全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澄清和解答。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黑板和投影仪等方式,结合教科书,向学生逐步讲解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微观机制。
2. 教师强调物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列举示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升华和凝华是两个相反的过程,需要特别关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实验操作:1.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教师的指导,绘制数据图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质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问题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常温下会出现升华现象?如何利用凝华的原理制取纯净水?2. 学生展开思维,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概念拓展:1. 教师讲解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如干冰的制取和利用,空调的工作原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除了物质升华和凝华,还有哪些状态转变的过程?举例说明。
知识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回顾相关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实验:碘的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一.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的现象2.物态变化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3.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含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升华和凝华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下升华和凝华的神奇现象。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实验方法和物理原理来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升华和凝华的基本认识。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升华实验:取一块干净的碘石,置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b.凝华实验:将一块冰直接放在室温下,观察其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特点。
4.实验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与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并就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巩固提高(2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题目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其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五、教学延伸1.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2.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到自然界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性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起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实验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热量变化规律和应用。
2.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升华过程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2.理解凝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凝华过程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升华和凝华的观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升华现象:介绍升华的定义,分析升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升华现象,如干冰升华、樟脑丸挥发等。
4.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特点,了解物态变化中热量交换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3.学会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理原理。
2.实验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推理。
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2.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张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阐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过程的物理原理。
3.实验观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需要作出相应的推理和解释。
4.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其他相关现象。
5.扩展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扩展活动,比如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整理成报告。
6.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复习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提出问题。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可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知识,或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工具。
2.实验材料和仪器:冰块、碘片、净化棉、玻璃棒等。
教学评价及反思: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理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通过扩展活动,学生能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活动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
在设计这一节“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的互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显微镜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融化、霜的形成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
2. 知识讲解:我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他们能够理解并记忆。
3. 实验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4. 互动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了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5. 课堂练习: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成功,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孩子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方面,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解释。
2、教学难点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碘升华凝华实验装置、干冰、樟脑丸、玻璃片、热水、冷水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组美丽的雪景图片,提问学生:“雪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
接着展示干冰制造舞台烟雾的视频,提问学生:“舞台上的烟雾是怎么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新课讲授(20 分钟)升华的概念进行碘升华实验:在密封的玻璃管中放入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引导学生观察碘的状态变化,发现碘颗粒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讲解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的概念停止加热碘升华的实验装置,让其冷却。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紫色的碘蒸气又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颗粒。
讲解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展示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等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属于升华还是凝华,并解释原因。
展示霜、雾凇、冰花等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属于升华还是凝华,并解释原因。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学生: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教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妙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学生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后请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3. 分析特点: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讨论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吸热和放热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5. 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升华和凝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提示学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节能减排。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观察碘的物态变化雾凇(2)雾凇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雾凇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东北地区的自然现象,它既不是冰也不是雪,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 升华和凝华现象(1)升华现象①橱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②冬天,挂在外面的湿衣服上结的冰没有熔化,过段时间衣服也晾干了。
(2)凝华现象①霜的形成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
②“雾凇”的形成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③冰花的形成冰花是指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水蒸气在平滑表面凝结成冰片,似无数花朵镶嵌而成,故称冰花。
④雪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
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播放视频——《霜、雾凇、冰花、雪的形成》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干冰的升华吸热①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CO2),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特点:容易升华,有吸热致冷作用。
③干冰的应用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78℃的低温。
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2)凝华放热①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
②分析实验在观察碘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先向容器浇热水,可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向容器浇凉水,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18页作业第1、2题
板书设计
查阅领
导签字:
一、升华
1、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吸热
二、凝华:
1、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放热
查阅日期:
教后反思: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现象?
学论,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列举生活中的升
教师:前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发生物态
华现象
变化时,物质要吸热或放热,熔化、汽化过程要吸
热,凝固、液化过程要放热,那么升华或凝华过程
是否要吸、放热?
回顾前面的演示实验,点燃酒精对碘加热时才
学生回顾实验现
看到碘升华现象,碘蒸气遇到装水的烧瓶底,
总结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总
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结问题的能
学生阅读课本第26页图1-24的内容了解一些
力
升华、凝华的事例。樟脑球会变小是因为樟脑球从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散发到空气中,是升华现象;
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冰升华为水蒸
气;雪人没有融化就变小,是因为雪直接变为水蒸
气散发到空气中,也是升华的现象。
象,回答问题
时,遇冷才凝华成固态的碘,由此看来,升华过程
培养学生思
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考问题的能
教师接着举例:同学们观察用久了的日光灯灯
力
管两头,会发现有的部位发黑,这是由于灯管两头
钨丝受热升华,然后钨蒸气又在灯管壁遇冷凝华。
培养学生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复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 有其他物态变化吗?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验证猜想】看个图片,并观察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的温度变化.
【讨论】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 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有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
激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的兴趣
思
议
展
评
检
【图片】教材第22页图12-37图片
【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奈.这是由于固态的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萘,气态的萘遇到冷的树枝又直接变成固态的萘.
注意樟脑片与卫生球的区别.卫生球实际是萘丸,萘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1992年国家工商局为此发了“关于制止以萘丸冒充樟脑丸坑害消费者行为的通知”.可以穿插介绍这个知识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无色的玻璃管加热变成紫红色.
里面的固体加热后,变成了气态
没有.说明物质不一定先熔化再汽化才能变成气态,直接就可以从固态变成气态
交流各组的
解释、看法
【阅读】教材18页作业中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一段课文,全班讨论分析指出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一凝华一熔化.
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拓展】
①“升华干燥食品”: 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 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
学生分析
由于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升华和凝华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18页图1—27所示的实例.
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
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
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
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课题名称
升华和凝华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九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升华和凝华,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考试大纲描述
升华和凝华分辨
教材内容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沪科版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升华和凝华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评价设计
分组学习,共同得出结论,给与鼓励和褒奖。
本节教学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另外,还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
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
【验证猜想】看个图片,并观察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
【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
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