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寺家庄井田含煤地层特征
寺家庄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规律研究
于 1 4 m3 / t , 但“ 2 . 1 2 ” 煤 与瓦 斯 突 出事 故 , 突 出点 垂
深达 到 5 4 6 m, 瓦斯 压力 仅 为 0 . 4 8 9 MP a , 小于《 防
治煤 与瓦斯 突 出细则 》 所规 定 的临界 值 0 . 7 4 MP a 。 ④突 出 的直接原 因 以综掘 割煤 ( 采煤 ) 为 主 。割 煤 诱导突出 1 5次 , 占7 1 . 4 %; 放炮 诱 导突 出 5次 , 占 2 3 . 8 %, 施工 排放孔 时 发生 突出 1 次, 占4 . 8 %。
1 寺家庄煤矿煤与瓦斯 突出特征
1 . 1 煤与 瓦斯 突 出现 状
突 出事 故都 是在 煤巷 掘进过 程 中遇到 断层 而发 生 的 。③ 发 生突 出的 区域瓦斯 含量 高 , 瓦斯压 力低 。 从 突 出 的能量来看 , 发 生突 出 的采 区瓦斯含 量 高 , 最 高达 到 2 4 . 6 2 m 3 / t , 但 瓦斯 压 力相 对较 小 。经 统
2 0 1 7年第 4 2卷第 2期
V0l | 42 No.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7 . 0 2 0 0 5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E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y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1 5
瓦斯 突 出煤矿 ;矿井 主采 l 5 煤 层 ,开采 深 度为
3 2 0 ~ l 0 0 0 m, 煤层 平均 厚度 为 5 . 4 8 m。 随着 1 5 煤 开采深 度 的不 断增加 , 煤层 瓦斯 压力 、 瓦 斯含 量也
寺家庄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山西 阳煤寺 家庄矿井 位于 山西 省晋 中市昔 阳县 境 内 ,井 田南北 长约 17 km,东 西宽约 9 km,近似 梯形 ,面积 约 120.2525km 。矿井开采方式为主斜井 、 副立井 、单水平 开拓 。该 矿井为 瓦斯突 出矿 井 ,采 用综 合机械化 开采 ,其 特点是 由于生产集 中 、开采 强度 大 ,瓦斯 涌 出量上 升速度快 、数量大 ,进 而造 成矿 井 回风 流瓦斯超 限 ,采空 区瓦斯 局部 聚集 。在 矿井建 设和生产 中应加 强通风管理 和瓦斯治 理 ,确 保矿井安全生产 。
区 内断层 较少 ,落差 不大 ,多为走 向北 东 ,倾 向北西之正 断层 。集 中分布在勘探 区 的东部 及东南 边界 附近。地面所见落差 5m 以上者 20多条 ,施 工
60
童堪茬钭技
2016年第5期
中有新 旧钻孑L 14个 孑L遇见 断层 。井 田范 围 内落差 太原组 煤系地层 高于 山西组煤 系地层 ,煤层埋 藏较
收稿 日期 2016—01—26 作者简介 李 霞(1986一),女 ,山西昔 阳人 ,毕 业于中国矿 业大学 , 本科 ,地质助理工程师 ,研 究方 向: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 瓦斯赋 存 规 律 分析 。
曲, 由背 向斜 相 间组 成 ,轴 向为 NNE向 ,与 地层 走 向一致 ,背 向斜两翼倾 角在 5 ̄ ̄20。之 间。至本井 田南端 逐渐消失 ,本 井 田南端 呈一单斜 构造 。构造 复杂程 度 中等 。主要 有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斜 交替 出现的褶 曲构 造 ,其 中井 田内断层较少 ,一般落差多在 20m之 内; 而北部陷落柱相对发育 ,对煤层 的破坏性较大 ,
LiX ia
(Shanxi Yangquan Sijiazhuang Coal Mining Co.,Ltd.,Xiyang,Shanxi,045300)
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太原组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第47卷 第3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7 No.32019年6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Jun . 2019收稿日期: 2018-05-25基金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12003,2016012012);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MQ2015-02)Foundation ite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2015012003,2016012012);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Shanxi Province(MQ2015-02)第一作者简介: 于振锋,1986年生,男,山西晋城人,工程师,从事煤层气勘探工作. E-mail :yzf860206@引用格式: 于振锋,郝春生,杨昌永,等. 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太原组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3):91–96. YU Zhenfeng ,HAO Chunsheng ,YANG Changyong ,et al. Genesi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from Taiyuan Formation in Sijiazhuang mine field of Yangquan mining area[J]. Coal Geology & Exploration ,2019,47(3):91–96.文章编号: 1001-1986(2019)03-0091-06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太原组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于振锋1,郝春生2,3,杨昌永2,3,姚晋宝2,3,王 维2,3,季长江2,3(1. 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048204;2. 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晋城 048000;3. 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 为了研究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问题,系统开展了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主力产气煤层(8、9和15煤)煤心样品的现场解吸实验,并收集气样进行组分和碳同位素分析。
寺家庄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简析
2 区域构造位置及特征
寺 家 庄 井 田 区域 构 造 位 于 沁水 坳 陷 的 东 部 边 缘北段 . 太行 山隆起 之 西翼 。基 本构 造 形 态 为走 向 北北西 。 向南 西 西 向倾 斜 的单 斜 构 造 。在 此 单斜 上 又发 育次 一级 呈 “ ” “ S 型 的波状 褶 曲 。地 层倾 S 、反 ” 角不 大 . 般 1 。 右 。 部 受 褶 曲影 响可 达 2 。 一 0左 局 0 以 上 。断层 、 曲轴 向为北 东 , 数为 北西 。陷落柱 较 褶 少 发育 。
纬 3 。0 ~ 7 3 全井 田南 北 走 向 长 2 k 东 西倾 7 3 3 。9 , 2 m。 斜 宽 6 9 i。 田面积 14 m 。井 田含 煤 地 层为 石 ~k 井 n 2k 炭 系 ( 陆交 互相 含 煤 建造 ) 溪 组 , 石 炭 系太 原 海 本 上
组 和 下二 叠 系 ( 陆相 沉 积 ) 山西 组 , 主 要 含煤 地 层 其 为太 原组 、 山西 组 。含煤 6 1 ~ 9层 , 中可 采 和局 部 其 可采 煤层 有 2 3 6 8 9 1 、3 1 煤 层 ,其 中 2 、 、 、 、 、 2 1 、5号 、
制 , 今 后 的 矿 井设 计 、 对 建设 和 生产 均 有 一 定 的指 导 意 义 。
关键 词 : 质 构 造 ; 育 特 征 : 家 庄 井 田 地 发 寺
中图分 类号 :P 1.1. 6 8102
文献标识码:A
1 概 况
寺 家庄 井 田位 于 山西 省 昔 阳县 境 内 , 阳煤集 属
维普资讯
第 l 卷 增刊 2 9 20 年 l 月 07 0
文章 编号 :0 49 7 (0 7¥ -0 80 10- 17 20 )2 0 2— 3 -
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井田概况 (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8)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11)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3)第四章井田开拓 (14)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14)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19)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0)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0)第二节井底车场 (21)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23)第六章采煤方法 (24)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4)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25)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7)第四节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3)第七章井下运输 (36)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6)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7)第八章矿井提升 (42)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53)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53)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5)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57)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59)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61)第十章经济部分 (68)第一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68)第二节矿井设计概算 (69)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0)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寺家庄矿井隶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地在县城西南约7km处,昔阳县城距阳泉市约30km。
本区铁路交通条件优越,石太铁路沿桃河经过阳泉矿区,石太线为阳泉矿区煤炭外运的主要干线,经电气化改造和完善自动闭塞后,年运输能力可达70Mt。
石太线上白羊墅站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最大日解体能力3000车。
另外,阳涉铁路通过本区,该线已全部建成通车,采用内燃机车牵引,并预留电力牵引条件,该线最大年输送能力为17Mt,为阳煤集团部分煤炭分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直接为该矿的建设和煤炭的外运服务,本矿井铁路专用线在阳涉铁路昔阳站接轨,目前就接轨事宜已达成初步协议。
十矿地质特征
1、地质特征1)、主要地层:井田上石炭统太原组(C2t)、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为含煤地层,总厚785m。
含煤41层,煤层总厚36.30m,含煤系数4.62%,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八层。
共划分为九个煤段,自下而上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一煤段;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煤段;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划分为三、四、五、六共4个煤段;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划分为七、八、九共三个煤段。
2)、构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总体为一倾向北北东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沿倾向发育的十矿向斜和郭庄背斜组成了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断层以郭庄背斜轴与十矿向斜轴之间的原十一矿逆断层、牛庄逆断层为主,它们共同构成了井田的主干构造,褶皱轴向、断层走向基本平行,呈北西向展布,规律性明显,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两向一背两断层”,主要构造形迹描述如下;3)、褶皱(1)李口向斜:位于北部扩大区边界,为平顶山矿区主干构造,是一宽缓的复式向斜,向斜轴部走向300°~310°,轴面近直立,向北西倾伏,两翼基本对称。
向斜轴部地层倾角较为平缓,向两翼倾角逐渐变大,两翼倾角4°~14°。
二1煤层-650m底板等高线以深的地质构造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该块段处于李口向斜轴东部收敛仰起端的过渡区,属于应力集中带。
(2)郭庄背斜:位于井田中部,沿老沟村、北翼进风井、郭庄一线展布,向西消失于一矿28勘探线附近,东延纵贯十二矿,延伸长度6km以上,该背斜轴北距李口向斜轴约3.5km。
走向300~310°,与李口向斜基本平行,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5~8°,北东翼稍陡,倾角5~27°,在-320m标高附近倾角最大,轴部转折端处平缓。
背斜南东端仰起,北西端倾伏,倾伏角4~6°。
背斜轴部五、四煤段煤层产状变化不大,并且基本平行协调一致,二1、二2煤层产状则波状起伏,在轴部常产生次生小褶皱。
寺家庄井田8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寺家庄井田8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王剑英【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9(028)011【总页数】5页(P5-8,80)【关键词】寺家庄井田; 8号煤层; 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作者】王剑英【作者单位】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 048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煤层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据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结果资料,我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05万亿m3,可采资源量12.50万亿m3,位居世界第三[1]。
煤层是煤层气的源岩和储层,其物性特征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可开发性和开发效果,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历来是煤层气开发领域广泛关注和热点研究的内容之一[2-4]。
我国煤矿区成煤期多,聚煤地域广阔,成煤环境多样,煤的物质组成复杂,多煤阶,成煤期后构造运动频繁,导致我国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复杂,煤层气储层物性差异显著[5-6]。
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东缘成熟的煤层气开发技术难以适应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储层物性条件,已开发区域仍存在煤层气开发效果不理想情况。
鉴于不同煤矿区煤层气储层物性条件的显著差异性,要提高煤层气开发成效,必须有针对性、系统研究煤层气开发区的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为此,本文基于寺家庄井田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相关煤层气储层物性参数测试资料等,应用煤层气地质理论对井田内8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以期为后期煤层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可靠技术参数。
1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寺家庄井田位于沁水盆地东部边缘的中北部,太行隆起之西翼[7],行政区划隶属晋中市昔阳县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2′09″-113°39′28″,北纬37°30′52″-37°40′19″,井田面积120.252 5 km2。
其基本构造形态为倾向SWW 的单斜构造。
在此单斜上又发育次级的波状褶曲,地层倾角一般约为10 °,区内断层较少,分布集中,次级褶曲发育,轴向不一。
最新寺家庄矿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
寺家庄矿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题目:寺家庄矿1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前言矿井毕业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其目的是使我们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而进行的矿井开采设计,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演练。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寺家庄矿井150万t初步设计,是在寺家庄矿井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参考《采矿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井巷工程》、《通风安全学》等参考资料,在指导老师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循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完成设计的。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侯千亮老师,同时还得到了蔡永乐、姜有、孟瑞泉、周贵全、王凯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自己感觉在大学期间看的书还是太少,钻研得还是不够深刻,这激励我以后要再接再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翟俊伟2012年5月摘要寺家庄矿井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距县城约8km,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昔矿区的一个大型矿井。
随着我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对煤炭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集团公司规划,寺家庄矿井需尽快开发建设。
矿井的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特别是适合本矿井特点的工艺及设备。
阳煤寺家庄煤矿矿井构造特征研究
寺家 庄 井 田位 于 山 西 省 晋 中 市 昔 阳 县境 内 , 南北 长约 1 7 k l i 1 , 东西宽约 9 k m. 近 似梯 形 , 面积约 1 2 0 . 2 5 2 5 k m! 。此 矿 井
区 内大断层较少 , 落差不火 , 多 为走 向北 东及北北东 , 倾 向
北 西 之 正 断 层 集 中 分 布 在 勘 探 区 东 部 及 东 南 边 界 附 近 。 地 面所见落差 5 I l l 以j 二 者2 0多 条 施 工 中 1 4个 孔 遇 见 断 层 。 其中L 。 : 、 L 及 L 孔 见层 间逆 断 层 , 产 状 为 走 向北 3 5 。 东, 倾 向 南东 , 倾角 2 2 o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l i . 1 0 0 6—8 5 5 4 . 2 0 1 5 . 0 2 . 0 3 5 0 引言
1 5 0 0 r I l ' 有 向北东 收敛 , 方 向偏 北及 向南西 撒开 , 方 向偏西 之
趋势 , 两 翼 亦 多不 对 称 , 南 东翼 较 陡 , 北 西翼 较 缓 的特 征
的构 造 如 1 所 示
寺家 戊 井 田 区域 构 造 位 于 沁 水 坳 陷 的 东部 边 缘 北 段 , 太 行 山隆 起 之 两 翼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 区 内褶 曲 发 育 , 轴 向 主要 为
近南北 向及北东 向两组 ; 其次 , 有北 西 向及近东 西 向。南 北向
8 4、 9上 、 9、 1 1 、 1 2 、 1 3、 1 4、 1 4下 、 1 5及 l 6号 .1~ 6号 产 于 山 西
组, 8 l~1 6号 产 于 太 原 组 . 煤 层 总 厚 1 3 . 4 6 m, 煤 系 总 厚
寺家庄矿井(含选煤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20)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2000年10月;
(2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
(22)《土地复垦规定》1998年10月;
(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3)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
(5)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寺家庄矿井建设项目包括设计能力6.00Mt/a的特大型矿井、同规模矿井型选煤厂及配套铁路专用线。寺家庄矿井田位于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地处太行山北段西侧,行政区划分属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所辖。矿井工业场地选址在昔阳县城西南约7km处的下秦山村南面。寺家庄煤矿主要开采15号煤层,煤质有发热量高,洗后灰份低,硫、磷有害物质含量少等特点。
(4)矸石堆放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矸石处置措施及综合利用途径分析论证。
1.2编制依据
1.2.1任务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4年8月2日(附录1)。
1.2.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
PM10
日平均
0.15
年平均
0.10
地
表
水
寺家庄矿
1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矿区概况. 1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寺家庄矿井隶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地在县城西南约7km处,昔阳县城距阳泉市约30km。
本区铁路交通条件优越,石太铁路沿桃河经过阳泉矿区,石太线为阳泉矿区煤炭外运的主要干线,经电气化改造和完善自动闭塞后,年运输能力可达70Mt。
石太线上白羊墅站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最大日解体能力3000车。
另外,阳涉铁路通过本区,该线已全部建成通车,采用内燃机车牵引,并预留电力牵引条件,该线最大年输送能力为17Mt,为阳煤集团部分煤炭分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直接为该矿的建设和煤炭的外运服务,本矿井铁路专用线在阳涉铁路昔阳站接轨,目前就接轨事宜已达成初步协议。
本区公路交通便利,阳泉至黎城的二级公路通过本区,公路以昔阳县城区为枢纽,呈放射状伸向四方,除阳泉至黎城公路外,昔阳至左权、赞皇、寿阳、邢台、长治等均有公路相通,区内公路遍布,97%以上的村庄可通汽车。
附矿井交通位置图。
图矿井交通位置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侧,从外围地形来看,西部石千峰地层的地形较高,组成太岳山,东部则为奥陶、寒武系地层组成的太行山脉,昔阳县境内的白羊山、沾岭山、菜岭山均系太行山支脉。
沾岭山东部为松溪河流域,一般河窄谷深,沟谷纵横发育,切割甚深。
井田内地形为西高东低,最高处为龙王庙山,海拔+1613.3m,最低点在巴洲乡附近,标高+863m,高低相差750m左右,一般相对高差100~200m,属构造剥蚀成因,河谷、高山相间的低中心地形。
河流及水库本区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松溪河及其流经本井田的支流安坪河、巴洲河、洪水河均为该水系。
现分述如下:松溪河:发源于和顺县窑上村附近,经昔阳县的杨家坡村南入境,向北经县城东侧,东流至水磨头村,再经井陉、平山县汇入滹沱河,干流在昔阳县境内长,流域面积,该河受水面积大,河床宽,杜庄至县城一带宽达500~800m。
平时水少,雨季时一般流量为1~3m3/s,最大洪峰流量达1200m3/s(1963年8月流经昔阳县城一段),年平均径流量s。
寺家庄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浅析
寺家庄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浅析陈鹏宇【摘要】为预防矿井水害,对寺家庄矿的综合水文条件及水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矿井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水、周边矿井积水及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充水水源通过采空区、断层、陷落柱、导水裂缝、封闭不良钻孔等进入矿井.提出了未来防治水工作重点.【期刊名称】《江西煤炭科技》【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3页(P79-80,83)【关键词】充水水源;防治水;导水通道;采空区【作者】陈鹏宇【作者单位】山西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中 04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1寺家庄矿为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昔矿区的一个大型新建矿井。
矿井采用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井下揭露面积较小,开拓范围有限,全井田15号煤层用一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确定为+510 m(辅助运输大巷标高)。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型。
2013~2017年生产主要区域为中央盘区。
井田南北长约17 km,东西宽约9 km,近似梯形,面积约120.2525 km2,设计生产能力5.0Mt/a,可采煤层为81、84、9、15号煤层。
现开采15号煤层,15号煤层厚度平均5.12 m,含矸厚度平均5.67 m。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h,最大涌水量为106m3/h。
做好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对预防水害的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要排查隐蔽致灾因素,措施落实,治理效果验证,还要对综合水文条件及水情进行综合分析。
1 充水水源矿井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水、周边矿井积水(预计有23152m3自采采空区积水)及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
1.1 大气降水井田内各煤层没有直接出露,且煤层埋深较深,根据涌水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在雨季主要为7~8月(山西地区)降雨量较大,矿井涌水量曲线仍然呈现平缓的状态,分析认为大气降水不是矿井充水的直接水源,见图1。
寺家庄矿安全验收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家庄矿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公司各单位:王处通知:在24日中午12:00前过完善下面报告,后面附着安全专篇验收的汇报材料供参考,黑的为没问题的,红的需修改,蓝的为原稿。
相关部门:机电工区、地质部、生产技术部、运输、通风、抽采。
一、矿井概况(一)矿井灾害因素及安全开采条件1. 井田地理位臵、地形地貌(地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家庄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地在县城西南约7km处,行政区划属晋中市昔阳县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3°32′09″~113°39′28″,北纬37°30′52″~37°40′19″。
东西长约12.5km,南北宽约3.5km,面积120.2525km2。
该项目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
本区地处淮河中游,属淮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2.4~+23.4m,东北部有明龙山低矮山丘,最高点标高126m。
2. 主要可采煤层赋存及储量(地质)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
井田内二叠系含煤层段揭露厚度649.95~799.10m,平均730.83m,共含煤28层,煤层总厚28.58m,含煤系数为3.91%,自下而上依次可分为7个含煤段。
可采煤层共有13层,分别为17-1、16-2、13-1、11-2、11-1、8、7-2、6、5-2、5-1、4-2、4-1和3煤层,平均总厚为21.58m。
其中13-1、11-2、8、5-1和4-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2.80m,约占可采煤层总厚的59.3%;17-1、16-2、11-1、7-2、6、5-2、4-2和3煤层为次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8.78m。
主采煤层赋存情况分述如下:(1)13-1煤层:含煤面积37.04km2,可采面积36.57km2,仅11-5孔因岩浆侵蚀不可采,赋存标高在-350~-960m之间,煤层厚度0.77~6.43m,平均4.00m,属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其中七线~二十一线赋存标高在-810~-920m之间,大部分赋存于-850~-870m之间。
寺家庄井日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地质特征
21年 1 0 第 期 0
是指煤层上方不包括第 四系地层的古地层厚度 ,其 大小往往 直接 影响 成煤 过程 中产生 的 瓦斯 在煤层 中 保存条件的好坏。对大多数矿区而言,煤层瓦斯含 量 随着埋 藏深 度 的增加 而增 大 ,而 在少数 矿 区 ,由 于地表存在厚度分布差异明显的第 四系地层,煤层 瓦斯含 量虽然 具有 随着 埋藏深 度 的增 加 而增大 的整 体趋势 ,但与埋藏深度的相关程度明显不如基岩厚 度的相关程度 ;此时 ,煤层瓦斯含量沿倾向方向分 布规律需用瓦斯含量与基岩厚度间的关系来表明。 井 田内煤层虽被厚度为 9 .~17 7 9 6 .m的第 四 8 纪冲积层覆盖 , 但煤层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剥蚀 而 存 在 瓦 斯 风 化 带 ,瓦 斯 风 化 带 深 度 在 基 岩 下
越大。就寺家庄井田而言 ,煤系地层中所含煤层为
山西组陆相地层为正 比例关 系,随深度增加瓦斯压 力亦增加 ,而太原组近海相地层石灰岩裂隙溶洞发 育 ,局部积聚大量来 自煤层 的瓦斯 ,因煤层瓦斯运
无烟煤 ,按光茨洛夫的研究成果每 t 无烟煤在形成
河 北 煤 炭
移 ,煤层 瓦斯含 量随深 度加 大呈 增大 趋势 。 煤 系地层在 形成过 程 中 ,由于地 层 自身 的圈 闭
L u -ln ICh n a
1 煤层瓦斯 的 “ 、 “ " “ 生" 储 、 盖"条件
山西省沁水煤田寺家庄井田煤层瓦斯具有 良好 的 “ 、 “ 、“ 生” 储” 盖”条件 ,这既是今后开发利 用煤层瓦斯资源 的有力条件 ,也是矿井生产期间通 风 瓦斯管理 上 的不利 因素 。 煤层瓦斯是古生代植物遗体变质成煤过程中的 伴生气体 , 成煤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是巨量的,据俄 罗斯学者光茨洛夫的研究成果 :古代植物每变质生 成13 褐煤可产生 6 3 m 8 甲烷 ,1 3 m 长烟煤可产生 m 18 3 6 甲烷 ,1 ’ 煤可产生 22m 甲烷 ,1 m 气 m 1 3 m 肥煤可产生 2 9 3 2 甲烷 ,1 m 焦煤可产生 2 0 m 7 m 甲烷 , 1 3 烟煤 可 产生 49m 甲烷 。然 而 ,由 无 m 1 3
阳泉寺家庄矿6.10事故分析-09-06-15(终稿)
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6.10”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技术原因分析(专家组)山西晋中煤矿安全监察分局‚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6.10’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调查专家组,通过事故现场实地勘察、查阅相关原始资料、访问有关人员等工作,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事故技术原因分析如下。
一、矿井及事故概况1、矿井概况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寺家庄煤矿)是由阳煤集团与国家电力燃料公司合资的股份制企业,寺家庄煤矿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距县城约7km,属昔左矿区的一个大型矿井。
寺家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0Mt/a,服务年限88.2a,设计为高瓦斯矿井。
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方式。
迄今为止井巷工程已完成32716m。
矿井的各大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矸、供电、供排水、压风、瓦斯抽放系统已经基本形成。
寺家庄煤矿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由东向西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
井田东部区外大面积出露奥陶系地层;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地层零星分布;区内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广泛分布,二叠系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地层出露于本井田西缘;新生界覆于各个时代基岩之上。
寺家庄煤矿主采15#煤层,15#煤层位于K2灰岩下18m左右,属全区稳定可采的厚煤层。
石亭、北掌城一带较薄,北部上庄一带最厚。
煤层厚2.79~7.40m,平均5.12m。
一般含夹矸二至四层,最多可达六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及炭质泥岩,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常为炭质泥岩,有时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15#煤层软分层位于顶板下0.2m左右,一般厚0.15~0.30m,局部可增加到0.5m以上,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设计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2、煤层瓦斯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批情况2007年3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原抚顺分院)对寺家庄煤矿进行了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寺家庄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简析
寺家庄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简析
魏志明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07(019)0z2
【摘要】山西省昔阳县境内寺家庄井田在构造上处于阳泉矿区地层走向由北西向南北方向的转折地带,先后经过三次应力作用.先期为南北向的挤压应力,其后是东西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后期为南北向的扭动应力作用.三次应力作用致使井田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新华夏构造、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三大体系形态.根据山西阳泉寺家庄井田综合勘探所获得的地质构造成果,探讨和分析了该井田内褶曲、断层、陷落柱以及滑坡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对今后的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魏志明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河北,邯郸,05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0.2
【相关文献】
1.寺家庄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J], 李霞
2.肥城国家庄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研究 [J], 崔拥军;李辉;胡戈
3.贵州新店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 [J], 温书鹏
4.贵州新店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 [J], 温书鹏;
5.寺家庄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简析 [J], 魏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寺家庄矿15301进风底抽巷冒顶事故救灾处理技术
ISSN 1671-2900采矿技术第19卷第3期2019年5月CN 43-1347/TD Mining Technology,Vol.19,No.3 May 2019 寺家庄矿15301进风底抽巷冒顶事故救灾处理技术张 韧(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山西阳泉市045000)摘要:寺家庄矿15301进风底抽巷发生一起冒顶事故,5名矿工遇险,事故发生后救护队及时对冒落区附近采取锚杆支护,及时给被困人员送入水和食物,随时检查气体,排放瓦斯等情况,经过近15 h的救援确保了被救人员安全,为今后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实践数据和经验。
关键词:冒顶事故;救灾处理;自救寺家庄矿位于晋东太行山区的昔阳县下秦山村南孤山脚下,井田面积124.08 km2,高瓦斯矿井,年设计能力为600万t,井田内煤层构造复杂。
15301工作面进风底抽巷,设计长度2392 m,从巷口起算已掘进1245 m。
巷道为矩形断面,宽为4.8 m,高为3.3 m,顶部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联合支护,锚杆、锚索排距1 m,第一排布置4根锚杆、2个锚索,间距0.88 m,第二排全锚杆,以此循环布置,每帮布置4个锚杆,间距0.8 m。
锚索规格为Φ17.8 mm×6200 mm,顶锚杆规格为Φ20 mm×2200 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帮锚杆规格为Φ18 mm×1800 mm圆钢麻花锚杆,巷道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
冒落处距巷口处约930 m,巷道顶板距15#煤层底板为8 m。
1冒顶事故救灾处理措施阳煤集团寺家庄公司开四队2组掘进施工的15301进风底抽巷3部皮带机头往里30 m处全断面冒顶(巷道总长约990 m处冒顶),风筒已压扁,压风管有风,有5人遇险,现场冒顶情况见图1。
图115301进风底顶抽巷冒落现场救护队接到报警电话,驻矿三中队立即出警,携带救援装备于04:37下井,06:05到达事故地点,整理装备,并对冒落区进行侦查,同时总部副总工程师带领四中队一小队共8人于04:30到达寺家庄矿,党总支书记带领四中队二小队共11人于05:15到达寺家庄矿待命,06:00四中队一小队共10人携带液压起重垫、轻便支架等救援装备入井,07:00到达事故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泥岩 、 中~粗砂 岩组成 。 底砂岩K ( 7 第三砂岩s ) 井田北 部及东北 3, 部 比较发育 , 中南部变薄 及尖 灭 。 为浅 灰 、 灰色 中~ 粗砂岩 , 分选 、 圆较差 , 磨 泥质胶结 , 含少量
植物碎片化石及泥岩包体 , 含大量菱铁质鲕粒 。 其 上为粉砂岩 、 质泥岩 及6 砂 号煤组 。 段地层 这 ( 回Ⅵ)为三角洲相沉积 。 旋 。 向上逐渐过渡为河 流及湖沼相 ( 回Ⅶ 、 ) 成煤环境越 来越差 , 旋 Ⅷ , 砂体及煤 层变 化较大 。
可 采 煤 层
关键 词 : 寺家庄井 田 含 煤地层 二叠 系 石炭 系 标 志层 中图 分类 号 : 1 . 1 P6 8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3 9 ( 0 ) 1b 一0 2 1 1 2 7 1 2 1 0 ( ) 1 —0 6 O 3
段 。 图 l 见薄 。 ~ 层泥灰岩 , 由3 4
石灰岩组成 , ~3 夹2 层泥岩 , 质泥岩 , 钙 含蜓 、 层 孔虫 、 放射 虫及海百 合茎等 化石 。 K3钱石灰岩 , 区分 布广泛 , 全 仅个别点尖 灭或 因砂岩发育而使 灰岩变薄 。 为1 号煤之 其 3 顶板 , 质较纯 。 含大量海百合茎 化石为其 突出特 征 。 灰岩 , K4 俗称猴 石灰岩 , 在勘探区的东部普 遍发 育 , 中西部零星 发育 ; l号煤 的顶板 , 为 1 顶 部和底部含泥质较多 , 中部质纯 , 顶部含大量方 解石 细脉 , 显波状 层理 。 l 号煤和 1 号煤 之 在 4 5 间, 有一层细砂岩 , 好, 圆中等 , 分选 磨 上部含炭 质 和植物 碎片化 石 , 中部色 浅 , 小型 交错层 具 理, 下部夹砂泥岩条带和方解石细脉 。 砂岩不稳 定, 当沉积一层细砂岩时 ,4 1号煤和 l号煤之间 5
耀 代 孝 暑 牲 压 铲 钎 艇
2 1 下段 . K1 岩 底 至 K4 岩 顶 , 括 I、Ⅱ 、 砂 灰 包 Ⅲ、 Ⅳ四个旋 回, ll 、3 1 、4 、5 1 号 含l 、2 1 、4 l下 1 、6 七 层煤 。5 1号煤全区稳定可采 , 其它各煤层仅个 别点可采 , 极不稳定 , 无经济价值 。 本段地层以海相、 过渡相为主 。 有三次规模 较 大的海侵及 一次局部海侵 , 反映地壳 升降频 繁 。 砂 岩岩性 一般为细砂岩 , K1 在本 井田北 部、 东部及南部 , 较厚 , 砂体 最大厚度可达2 .7 2 5 m, 为 中~粗粒砂岩 , 底部含砾 , 砾径达3m, c 含包裹 体, 具斜波状 层理 。 属三角洲 、 分流河道相沉积。 砂体两侧及前方 , 为较细粒度沉积 , 为灰色粉砂 岩及砂 质泥岩 , 含有植物碎屑化石 , 属边滩及洪 泛平原沉积 。 向上逐渐过渡为湖沼相沉积 。 l 在 5 号 煤有一层灰岩 , 岩性致密 , 坚硬质较纯 , 海 含 百合茎化石 。 发育在本区中部寺家庄及北部 , 为 次范 围不广 的海侵 。 此后 , 海水退 出, 广大的 滨 海平 原上形 成 了沼泽及 泥炭 及泥炭 沼泽 环 境, 地壳亦相对稳定 。 地壳的缓慢下沉与有机物
寺 家庄 井 田位 于 山西省 晋 中市昔 阳县境 内, 南北 长 约 1 k , 西 宽 约9 i , 7m 东 k 面积 约 n 1 4 m 本 井 田位 于 太行 山北 段 西侧 , 势 2k 。 地 西高东低 , 南高北 低。 形复杂 , 地 切割剧 烈。 的 大 沟谷为近 东西 向及j 东向, h 较小沟谷纵横 发育 。 基岩大面积裸露 , 山顶 有黄土 残存, 仅 属低 中山 地形 。 区主要含煤地 层为二叠 系下统山西组 本 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 共含 煤l 层。 8 由上而下编
层 间距 增 大 。 和 K3 间 , 时 发 育 一 层 灰 色 K2 之 有
1 、4 、 5 l 号 。 ~6 煤层属 于 山西 组 , 4 l下 1及 6 1 号 8 ~1号煤 层属于太 原组 。 1 6
1二叠系下统 山西组
本组 平均 6 i 与太 原组 连续 沉积 。 括 l n, 包 Ⅵ、 、 Ⅶ Ⅷ三个旋 回 , 图1每 个旋 回为 一个含 见 。 煤组。 主要 由灰黑色泥岩 , 质泥岩 、 灰色铝 砂 浅
农 业 科 学
山西省寺家庄 井 田含煤地层特征 ①
李春 兰 ( 中煤地质 总局 1 9队 河北邯郸 1 060) 5 0 4
摘 要 : 家庄井 田舍 煤地 层 为二叠 系下统 山西组及 石炭 系上统太 原组 。 系厚度 稳定 , 回结 构 与枉度 韵律 清楚 , 区含 煤地层主 要 寺 煤 旋 该 为太 原组 , 西组在 本 区范 围 内基 本 没有 可 采煤 层 ; 原 组可 采和 局 部 可采 煤层 为 8 、 4 9 1 号煤 层 , 中1 号煤 层 为本 区主要 山 太 1 8 、 , 5 其 5
号 为 1 2 34 5 6 8 、2 8 、2 、 、 11 、3 、、 、 、 、 、 18 、4 9 9 l 、2 1 、
的堆积协调一致 , 形成 了全 区唯一的稳定煤 层 本组 平 均 l 0 0 m , 要岩性 为深 灰 、 1 .0 主 灰 1号煤 , m左右 。5 5 厚5 l号煤沉积以后 , 地壳振荡 黑色砂质 泥岩、 泥岩 、 石灰 岩及灰色砂岩 组成 。 频繁 , 连续出现三次规模较大的海侵, 广泛沉积 为本区主要含煤 层段 ,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 可划 了K2 K3 、 及K4 三层石 灰岩 。 分 为五个旋 回。 按其岩性 、 岩相特征分为上下两 K2 四节石灰岩 , 1号煤顶板 , 为 4 全区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