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19年秋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
3.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配乐欣赏:“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地泪如雨。
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
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过渡导入:随着19世纪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边疆狼烟四起,危机四伏,不屈的中国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
黄遵宪的《台湾行》更是描绘了台湾人民誓死保卫台湾的勇气和行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去体味民族的血泪与兴衰。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划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教师讲述:(一)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重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坚持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列强的瓜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件3.视频: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4.图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八(3)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视频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翻开课本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两则材料教师出示图片一、甲午中日战争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过程与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2.参考资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清国朝鲜日本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说出感想:日军残忍如禽兽,满清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6.教师提问: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列强的侵略本性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和瓜分的残酷。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问:“《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兴趣和探究欲。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学习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学习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难点:1)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如何启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探究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自然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甲午战争是什么吗?它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二、讲述甲午战争(15分钟)1.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发生了冲突。
2)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向中国宣战。
2. 甲午战争的经过1)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
2)中国军队在此战中战败,战争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3. 甲午战争的影响1)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2)甲午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
三、讲述列强瓜分中国(20分钟)1.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剥削。
2.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1)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施加压力。
2)列强各自在中国设立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瓜分。
3. 列强瓜分中国的结果1)中华民族的狂潮被更加激发。
2)列强的瓜分并没有使中国完全亡国,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四、练习与检验(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从而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和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认识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准备PPT,展示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分组学生,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介绍甲午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主要战役、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等。
通过呈现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损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民族危机、经济困境等。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甲午战争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历史学科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考试大纲描述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2.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3.了解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表现。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个子目之间是互为因果:《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遭受到的新一轮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丧失了大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
中国在甲午之役的惨败,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又激起新一轮救亡图存的高潮。
学习本课将为后面学习“戊戌变法”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好基础。
在第一子目中,教材叙述了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对于背景,教材明确指出“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教师需补充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迈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同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其具体表现就是大陆政策,并指出该政策分为“占领台湾—征服朝鲜—占领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五个步骤。
对于过程,教师可带领学生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进行讲述,并突出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中的片段。
在第二子目中,教师需重点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其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应作重点解析:其反映出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并对资本输出的含义进行通俗的解释。
在第三子目中,教师应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有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并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大借外债情况表》《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时局图》作深入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战败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不够清晰,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战争课件、战争相关资料、历史地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战败后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中国民族危机的严重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
2.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中国民族危机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详细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如角色扮演、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包括战役、重要事件等。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进行辅导。
学生可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认识。
教师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面临“瓜分”的危机?如何应对民族危机?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3.认识《马关条约》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一、导入新课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学习新课(一)甲午战争的背景1.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
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
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大家来看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
为了实现扩张意图,日本积极扩军备战。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学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学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基本情况。
2.掌握《马关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危害。
3.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情况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1.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
一路渡,占领等地,直逼。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
2.《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3.美国于1899年向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4. 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三、合作探究1.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2.提问: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讨《马关条约》的危害?四、随堂演练1.“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
”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5.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3.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国际形势)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战争经过
1.阅读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分水陆两路入侵中国;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感受爱国官兵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清朝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况
1.学生归纳思考: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的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强调:《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材料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割世界的潮流
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是在1860——1880年这个时期,并且在19世纪最后20年还在大量地夺取。
法德两国加紧夺取殖民地也正是在这20年间。
现在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2.教师讲述:19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它们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
局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资料展示: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4.教师提问:材料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
提示:号召中国人警醒起来,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
5.表格展示: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6.教师讲述:无暇东顾的美国没有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7.学生归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8.教师小结:“门户开放”虽使中国免于被瓜分,但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进一步加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黄海大战中以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地进行了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
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有技巧,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