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相同 点
内容 性质 作用
选择题——锁定热点考向 热点考向一 [命题视窗] 综合考查维新思想及其影响[5 年 2 考] 19 世纪 90 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
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 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就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 行新法。命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如郑观 应、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思想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 思想解放的贡献。
时期 特征 表现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 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 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 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 学习西方仅停留在 至甲午战 “器物”层面上 争 戊戌变法 从学习制度到思想 至五四运 文化,用资本主义 动前夕 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热点考向一
2.(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Ⅰ)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 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
联系百日维新的内容可知,废除的只 是科举制度中以八股文“取士”的传 统选官方法,改试“策论”,并未废
人, “闻启超等此举, 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谣言, 除科举制度本身,简言之,废除八股 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B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取士不等于废除科举制。因此 A 项中 的“断送”明显错误, B 项正确。 “知 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的说法本 身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中 均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新旧学之间的矛盾 是否不可调和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 涉及,C、D 两项可以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托古改制”讲义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2.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基本上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起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
5.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课题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托古改制”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必要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为了解西方,挽救民族危亡。
(2)可能性: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
2.代表人物(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介绍世界地理、历史和政情。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夷”字的使用说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理念。
3.评价(1)学习西方从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潮。
(2)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补]“师夷长技”之论,既有“开眼看世界”的宽阔胸怀,更有贯通古今、察时知变的学术底蕴。
唯其如此,“师夷长技”才不仅从一般的时论层面,而是从深刻得多的社会—文化变革层面,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梁启超称其“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高效整合新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 .历程 时期 特征表现 鸦片战争至甲午 中日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 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 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至五 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 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 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 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 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 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 道路的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 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2.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⑵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議立新屮国. 确立社令主 义制度20世纪中国 的第一出巨变20世配中国的 第三次巨变先进知识分子"0世纪以来中国审大思想理论底.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诫讷流地主阶级邓小平 理论 去主义道琏⑶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三、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中外关联]比较项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占八、、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任务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1)
1.(2017·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年之前,故均可排除。
答案:D2.(2015·上海单科)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答案:A3.(2014·广东文综)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可知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与毛泽东的意思相反,B项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D项与材料意图没有关联,故均可排除。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 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其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 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 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 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 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 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 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 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 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 【典题例证】(2017·全国卷Ⅰ·T41)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 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 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
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 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 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 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 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 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 族。
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运
1.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 相反: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 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D.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解析】选D。
材料中“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表明,传统文化为了适应中国近代空前的民族危机不得不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与历史使命的改变。
故D正确。
【加固训练】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
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
”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解析】选D。
题干中“该夷船止有两只……以后势必狡焉思逞”的大意是:英国的船只有两条,大约有三四百人,他们没有其他的优势,但是他们的铜炮非常厉害,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摧毁坚固的东西,并且这些人素来凶残狡猾,经常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蚕食其他国家,一旦他们受到重创,必定不会甘心,以后肯定还会竭尽脑汁思考如何得逞。
这表明卢坤认识到英国坚船利炮的威力,中英之间的差距,产生了防范心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选B。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卷: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1.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创刊的《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早年提出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到1924年他又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这一变化客观上()A.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割据状态B.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革命性的一面D.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3.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
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 A.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 B.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C.开启了外交理念近代化D.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4.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
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5.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
1916年 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巴黎和会引发关注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社会时局出现变化6.1942年以后,延安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于工农兵群众中,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热情地向群众学习流行于陕北农村的一种歌舞形式一秧歌。
这类作品以“军民团结、对敌斗争、组织劳动力、增加生产、破除迷信、提倡卫生”等为主题。
这类作品的出现( )A.塑造了为抗战服务的革命文化B.体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7.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 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 到空前解放。
要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运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探究】 (1)史料二反映出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真正 目的何在?
(2)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到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 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 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 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 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教,解 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提示】 (1)态度: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实现真正民主 政治的最大障碍。目的: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 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2)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程度不同,导致 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归纳拓展]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比较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与实质。 阅读史料时,要特别注意史料中的出处,据史料出处可以 给史料定位,有效地节省审读史料的时间。①处划线信息 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②处划线信息说明陈 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
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实质 [史料探究]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评估检测(十四)(专题十四)(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徐州模拟)徐继畬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 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 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鄙视西方转向崇洋的心理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解析】选A。
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受到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故A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由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故B错误;“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C错误;材料所处时期确实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错误。
2.(2020·南通模拟)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文学革命论》【解析】选B。
《海国图志》宣扬“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排除A;结合所学,《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攻击,故选B;《变法通议》宣扬变法图存,排除C;《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且当时清朝统治已被推翻,排除D。
3.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 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折,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
这反映了李鸿章( )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解析】选C。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
”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B.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C.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D.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C[根据材料“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X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冲击传统的观念,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洋务派主X学习西方科技,并不是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
材料强调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与权力转移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在当时顽固派反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A[根据题目中“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得出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涉及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牵涉的是目的,并未涉及思想理论水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某某模拟)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
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43
2019/5/1
17
(3)确立:2002 年,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地位: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 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 器。
2019/5/1
18
[发掘教材·想一想] 1.下图所示思想主张的局限性是什么?
解答:缺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2019/5/1
19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吗? 解答: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 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但二者 有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 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 有这些内容。其不同是由其阶级性所决定的。
2019/5/1
5
主干整合·夯实基础01 考点解读·活化思维02 创新微课·以微知著03 随堂训练·知能巩固04
课时作业
2019/5/1
6
自主学习
主干整合·夯实基础 01
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 双基落实
2019/5/1
7
一、三民主义 1.形成
2019/5/1
8
(3)内容
2019/5/1
9
二、新三民主义
13
2.影响 (1) 理 论 方 面 :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中 国 革 命 实 际 相 结 合 的 __第__一__次___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了 _承__上__启__下__的作用。 (2)实践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_革__命__胜__利__的理论武器,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27
[史论要旨·背一背](先填后背) (1)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 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领导下,__辛__亥__革__命____推翻 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__中__华__民__国____。 (2) 新 三 民 主 义 实 际 确 立 了 _联__俄__、__联__共__、__扶__助__农__工___ 三 大 政 策,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 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平待遇,故 A 项正确。
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比较项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所处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
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
面成就突出
改革开 全面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
放以来 繁荣 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 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对点训练] 3.(2019·福州质检)1978 年 10 月 31 日,中共中央 宣布,不再实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来的对知识分子“团 结、教育、改造”方针。这是基于( ) A.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认识 B.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的现实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D.贯彻“双百”方针已达成了预期目标的判断
“中体西用”不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故 B 项错误;“中体
西用”不能体现“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故 C 项错误;根据
所学可知,近代思想的萌发,均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致,
其目的均是救国救民,故 D 项正确。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 三民主义
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核心或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单元综合提升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特征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14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主线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及特点
1.演变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特点 (1)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 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参与的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提 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 (3)在西学的影响下发展,向西方学习是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为主流,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迫切愿望。 (4)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思想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并呈现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5)由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 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发展,影响深远。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对应训练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
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 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解析:解题关键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再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 命与启蒙运动各知识要素,归纳其相同的精神核心和意识,注意所选需要同 时符合四个运动。 答案: A
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得到进 一步发展 指导革命和建 设,使中国人民 站起来
社会主义本 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和谐 社会理论
指导改革开 放,使中国人 民富起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4.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毛泽东思想中不少哲学命题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如“实事求是”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矛盾”来自《韩非子》,“相反相成”首见于《汉书·艺文志》。
这反映了( ) A.毛泽东思想主要来自传统典籍B.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C.马克思主义基本符合中国国情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
”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国民革命3.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 )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4.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唯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5.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那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租田,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 )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6. 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新文化运动一个中心:北京大学两大口号:民主、科学三大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个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中共理论成熟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1.(2017·株洲模拟)新文化运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C.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D.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解析:新文化运动时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知识分子更重视“社会改造”,说明此时期知识分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热度减少,要求改造社会,故C项正确。
答案:C二、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第一种,走西方人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第二种,走俄国人的路。
1918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论”来夺取政权。
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城市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也失败了。
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针对训练]2.(2017·汕头质检)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中山( )A .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B .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C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 .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解析: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 项正确。
答案:B一、比较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其原因3.(2016·武汉模拟)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
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
”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宣扬“中体西用”B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减少变法阻力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梁启超认为“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主张将西学与中学结合起来,否则无法挽救民族危亡,实际上是论证了传播西学、推行政治改革的合理性,从而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
答案:C二、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4.(2016·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相比,不同点是( )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两者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 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和理性,两者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C 项不符合题意;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观点评述类非选题答题模板真题展示(2015·北京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
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审题模板阅卷分析1.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2.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地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它涉及的范围有天文、历法、炮术、物理、水利等应用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具体说来,第一次是两汉、魏晋、隋唐时期印度文化的传入;第二次是明末清初以利玛窦、汤若望等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的东来。
第二次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宗教改革、文化复兴以及当时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西学”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始于明末,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有了西学东渐的活动。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为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社会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正是西学东渐两重性的表现。
为了挽救垂亡的民族、彻底恢复国家的主权、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进步的中国人在与西方殖民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吐故纳新,推动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新道路。
3.严复与《天演论》。
《天演论》分正文和导言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较正文还长些。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发挥。
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发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
《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作用。
新文化运动不仅表现为文化核心理念的重构,还表现为文化改造推进机制的重建,即通过文化设施和组织,把这种新的思想观念体系全面地推进和落实到社会运作的层面,用媒体、学校、学会乃至政党等组织机构的制度形式确保新的观念的传播、落实、生根,整合到中国文化的整体构成之中去。
新文化的建构,既是新的价值体系(思想文化、道德规范)的建设,又是相应的文化规范与表达形式的建设,而且也是相应的文化组织和推广机制的建设。
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基础。
5.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
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科学无禁区。
凡是超越于实践并自封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到的必然王国。
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 7.邓小平的经典语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
发展就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