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寓居数年的太和场钟家院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41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释文: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卷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南缓,何用风牵上濑船,蜀人张爰写并题。
天才画家张大千(1899—1983)是近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
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
这张《高士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远山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以及钤有‚摩耶精舍‛印章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八十岁左右的作品。
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
图中的高士倚坐在山石间,脚下‚江静潮平‛,遥望逶迤连绵的远山,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
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比如本图录第220号拍品《竹林高士图》作于1935年、第120号《幽篁高士图》作于1945年)相比较,可见作者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构成任何障碍。
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尔‚苍深渊穆‛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4102.张大千深山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款识:蛰庐老友求正弟爰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41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季、大千题识:斜阳外,寒鸦数点,一湾流水绕孤村。
大千居士。
张海若、高毓浵、陈云诰、邵章边题,张、高二题署年甲申(1944年)。
4104.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爰印、大千题识:笔端突兀走千军,墨落能生米壑云,惭愧东坡仰后辈、却无玉带镇山门。
张大千连屏巨幅《西园雅集图》赏析
张大千连屏巨幅《西园雅集图》赏析张大千《西园雅集图》最初成稿见于四川省博物馆所藏的甲申(1944年)为严谷声所作之四屏此作地坡不着色,竹树以水墨为主,芭蕉用没骨法,画面素净,留空较多。
至乙酉(1945年)又见数本大千《西园雅集图》,已可考的有高岭梅先生的“梅云堂”本和本拍品。
此两件作品基本构图源于甲申本,但画面已作润饰更显富丽,人物及细部处理以臻完善。
芭蕉修竹皆采用双色勾填青绿法,地坡设色,衬出婉涎流泉,以及重青绿和朱砂服饰。
终成巨制。
比较“梅云堂”本和本拍品,人物构图、题款非常类同,应为同一稿本,两件均有乙酉(1945年)与壬寅(1962年)双年款。
其题款从字迹断,均为壬寅年同时落笔。
据此,以上两幅均为1945年稿,1962年成并题款。
题款中“去年有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而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佳”,应指《西园雅集》甲申本。
至明年“损益旧稿,复制此本”实指创作此本。
1945年,稿本完成后,因处战后,时事变迁巨大,画成此两稿而束之高阁。
直至1962年,“因展旧作为加数笔” 重新润饰于香港完成并题款。
其一遗赠好友高岭梅先生。
1945年正是张大千大风堂鼎盛时期,其作品出产颇高。
盖凡鸿篇巨制,皆有弟子协其完成,据张大千之子张保罗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亲自勾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
如“梅云堂”本上即有“张玉比德补裙花”款及“‘张玉之印’、‘比德’”钤印。
另有1945年作《蟠桃献寿》亦有张玉款印。
张玉,即张心德(约1922—1953),亦名比德。
他是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过继给张善孖,曾有很长时间都跟随张大千,大千在敦煌数年,张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张心德是张氏第二代中画艺最高者,张大千借助手之力,在短期内能完成如此数幅大作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题识:1、去年冬友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为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继,顷者逭暑昭觉禅林,古树阴凉复制此本,要不入明清一辈也。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35)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35)3025.张大千 1947年作晴霭仙阁立轴题识:晴霭翠纷纷,溪桥水乍分。
山家何处走,松外万重云。
丁亥嘉平月师北苑,蜀人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3026.张大千 1947年作秋林晚霭镜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款识:清水石罅咽轻流,晓霭林边溪远眸。
绛黛山峦秋欲暮,江南回梦旧林丘。
丁亥夏写秋林晓霭图用宋人法并拈二十八字时,将归于蜀中也,大千张爰。
3027.张大千夏山萧寺镜心题识:夏山萧寺。
巨师真迹惟故宫雪图、秋山问道图、日本山居图、寒斋江山晚兴卷,他无传者,此图参合秋山、江山二图为之。
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说明:现藏家购自于台湾画廊,据画廊主人说,此作为香港几位士绅,本来要连名送给即将返英的港督,但由于港督没有收,最后由孔祥熙的女婿拿来的。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张大千前期山水主要学习和临抚石涛、石溪和渐江诸家,四十年代的敦煌之行,促使张大千的山水画发生丕变,呈现新的风貌,四十年代中期起,他上溯宋元,宗尚‚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等名家,融入宋元文人画笔墨蕴藉的意趣。
该幅作品为张大千汲取巨然山水画法所作,画面左上侧题识‚巨师真迹惟故宫雪图、秋山问道图、日本山居图、寒斋江山晚兴卷,他无传者,此图参合秋山、江山二图为之。
‛即为明证。
巨然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他的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透,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贡献尤大。
张大千在该幅画作绘制中,细笔皴擦,并以淡赭敷染,画面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且山石顶部的墨点点苔,都延续了巨然画风之精髓。
然该幅画作中,张大千并非对巨然笔墨的完全追摹,他于巨然笔墨之外,能融入己法,笔法纯熟率意。
3028.张大千秋山秋水镜心一九六三年作题识:秋山在望,秋水无边。
扁舟载酒,寻我诗仙。
癸卯(1963年)二月,写似梁年老长兄法教。
台北访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台北访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十一月的台北,骄阳依旧炎炎,空气中渗透湿热的因子。
突然而降的一阵雨,淅淅沥沥,带来了些许清凉。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焦躁的情绪不翼而飞,惬意舒心之下,顿感自然造化的高深莫测。
郎静山题写的“摩耶精舍”摩耶精舍,为艺坛宗师大千先生台北的寓所。
紧邻市郊外双溪溪水双分之右侧,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相距不远。
1976年1月,78岁高龄的大千先生,万里迢迢从海外归来定居台北,选择这片青山簇拥、绿水环绕的坡地,作为自己最后的栖居地,许多人佩服大师过人的慧眼——这里曾是一片荒废的鹿苑,选址时,大师发现乱石墙角边,孤立着一棵白梅树,风姿绰约,偏爱梅花的他当即拍板。
建筑模式按照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精心设计,花时近三年,择林点丛,叠石理水,随冈营墅,才有了今天花木扶疏、精巧玲珑、风格典雅极富园林之胜的摩耶精舍。
取名“摩耶精舍”,源于佛经典故。
“摩耶”为释迦牟尼母亲之名,传说其“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大师也曾短暂出家为僧,师父为其取名“大千”,故后以“大千居士”自称。
大师仙逝后,摩耶精舍被无偿捐献,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
此次临来台北之前,对之早已心往神驰。
幸有当地好友细致安排,让我得以一窥摩耶精舍神秘之境,欢喜之外,亦非常感激。
进入庭院,就像身临大师所创造的山水画境之中,处处可以欣赏到奇巧的构思。
宅院中央一方天井,两个相连的小池塘,白、橘、黄、黑四色锦鲤戏水池中。
盆景中的松、柏、梅、榉,树干姿态雄伟苍劲。
特别是入口玄关处被称作迎客松的黑松盆景,枝态泻如飞瀑,以四十五度角下坠,又似向正在进门的访客鞠躬欢迎,情致憨厚。
四盆铁柏,蟠曲矫劲,据说树龄都已在200年以上。
沟渠旁,几棵挺拔的梅树,虽无初春蓬勃娇艳的花朵,却枝繁叶茂,形姿古朴。
正屋,以木材架构。
沿中庭通道,可进入客厅、画室及餐厅。
客厅布置素雅,一帧与毕加索合影的旧照,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他们的会晤被艺术界视作东西两大家的峰会,意义重大,大师也被尊为中国美术的对外传播者。
万里还归故国山
万里还归故国山张大干先生是名噪中外的一代绘画大师,四川省内江市人,名爰,又名季、季菱,号大千居士,生于1899年。
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
1984年4月病逝于台湾。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世所罕见,誉他为一代绘画大师,可谓当之无愧。
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几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家、宫廷画家和民间艺术家于一身,雅俗共赏。
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深的研究。
他画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
他与齐白石被并称“南张北齐”,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先生晚年对陶瓷艺术颇感兴趣,他居住在台北外双溪大风堂时,觅得烧窑技艺较佳窑厂一处,嘱窑厂按照其设计的造型限量生产了四种瓷器,一是青白釉三足炉10件,二是白釉粉彩梅花纹玉壶春瓶10件,三是墨绿釉瓶lO件,四是淡黄釉瓶10件。
其中白釉粉彩梅花纹玉壶春瓶十件为大千先生亲自手绘,成品多赠给挚友及门客,台湾国语日报社前社长羊汝德获赠一套,香港画商、鉴定家徐伯郊获赠一套。
2D07年春节央视《鉴宝》栏目组织的赛宝大会征集参赛藏品时,曾担任大千先生秘书5年的冯幼衡博士托人送来两件大千先生的陶艺作品,是当年大千先生赠给其父冯放民先生那套作品中的两件。
一件为青白釉三足人面纹炉,造型为大千先生设计,釉色仿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色泽纯正,造型规整,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大家风范。
另一件为粉彩梅花纹玉壶春瓶,该瓶为大干先生亲自手绘,瓶的一面绘一枝梅花,另一面书大千先生咏梅花诗一首:“万里还归故国山,溪边结得三屋椽。
种梅买鹤余生了,月下花前伴鹤眠。
”诗后注:“壬戌年佳平月写摩耶精舍小诗”。
署名:“八十四叟爱”。
左下角有两方印章,上为白文方印“张爰”,下为朱文方印“大千父”。
在梅花和诗之间另有一方朱文方印“春长好”。
底有青花篆书“大风堂”款。
【张大千】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张大千简介张大千(中国泼墨画家)张大千,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详细介绍张大千简介张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
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名闻尔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
张大千艺术生涯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
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
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1/ 1。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34)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34)29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金底备注∶此作由藏家直接得自画家本人张大千(1899-1983),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
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
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
1919年回国后从人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
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
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
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晤华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
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
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著述。
张大千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高士图》构图简洁明快,线条古雅流畅,设色淡雅古韵,人物微抬头上抑,一枝梅花悬于头部上方,使画面高古而又幽远,可见大千功力非凡。
2902.1949年作高士图立轴设色纸本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款识:省斋仁兄法家正之,己丑秋日大千居士爰。
说明:《高士图》题材起源于《竹林七贤图》,多为文人画高士以自况,历代作品或者以远古高贤圣哲自拟;或者绘陶渊明以示归隐田园,向往隐居生活;或为画家自画像,但又不写实,多是描绘成进可以修贤治国平天下,退则以贤人自居。
此图即张大千以陶渊明自喻,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29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款识:壬辰二月,大千张爰。
印鉴:张爰印、大千鉴藏印:刘少旅藏、南海潘博文藏2904.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爰之印题识:虞琴仁丈即乞教正张爰2905.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款识:丙子闰三月写似昌猷吾兄法教大千弟张爰同客巴西钤印:大千唯印大年2906.张大千高士图镜心纸本设色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信题识:(1)、少有道粲,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
张大千绘画作品题跋涉及人物考(下)
张大千绘画作品题跋涉及人物考(下)打开文本图片集张大千日常交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本文继续讨论其绘画作品题跋所涉及的人物。
15、《岁朝清供图》为张大千1941年43岁时所作。
画中铭记题跋为:“岁朝清供,叔文三兄辛巳开福。
大千弟爰。
”叔文:即张叔文(生卒年不详)。
江浙人。
抗战时期四川灌县中央银行任职。
16、《东坡居士笠屐图》为张大千1941年43岁时所作。
画中铭记题跋为:“余旧藏元僧写坡公象,颧隆面削,宛若臞仙。
兹大千抚本,乃尔广颊丰。
意公自海南得佛印书后,悟得丧齐生死,心与造化游,故尔心闲体逸如是耶!今披此图,可想见别黎子云家,风雨归途,野服萧然,妇孺追随,邑犬群吠之状也。
辛巳新秋,沅叔傅增湘书于藏园之石斋。
”“心香一瓣散馥芬,不用海南兰麝薰。
升阶自集乡人笔,冠剑杂沓会风云。
时事摧肝笔砚焚,碧血成晕苔生纹。
岷江浩渺万派分,哪得和气含氤氲。
暮颐山头长髯君,芸窗早岁窥皇坟。
万斛源泉发高文,下眎百家如蠛蚊。
黄惠迁谪实足云,绣寰画袁铭殊勋。
我欲笔阵扫千军,老拙不学兼不勤。
燕市酒薄难为醺,胡不归去躬耕耘。
万里何尝异乡枌,肴擾罗列旌旗分。
迎神一曲声凄焄,去天尺五公应闻。
张朝墉。
”傅增湘(1872—1950),字叔和,一字润沅,号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
四川江安县人。
近现代藏书家、学者、教育家。
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曾入内阁任教育总长。
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是晚清以来继陆心源皕宋楼、丁丙八千卷楼、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之后的又一大家。
他无论是在藏书、校书方面,还是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堪称一代宗主。
张朝墉(1859—1942),字北墙,一字伯翔,晚号半园,以蓄长须,又被称为张髯。
四川奉节人。
清廪生,精通宋代理学。
张大千为何放弃北京王府住成都小院
张大千为何放弃北京王府住成都小院张大千一生,有名的住处很多,巴西辟建"八德园",美国购置"可以居"、"环荜庵",中国台北建造"摩耶精舍",俱是奇花异卉、精巧绝伦。
在成都市金牛宾馆内,有一处普通的青砖黑瓦民居建筑,外表并不起眼,却因是张大千第一处自己的房产而显得特别。
1947年到1950年,他在这里度过了在成都、在故乡的最后一段时光。
艺术界公认,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高峰期。
对于他个人来说,那时同样是他人生中值得铭记的一段时日。
这段时光里,他与伴随自己走完余下人生的四夫人徐雯波完婚,最后一次日夜教习后来艺术成就颇高的弟子何海霞、刘力上等人。
成都金牛坝,这座名为"税牛庵"的小院,见证了张大千的这段人生经历。
地理坐标张大千故居"税牛庵",位于金牛区金泉路2号金牛宾馆内。
2013年10月,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故居为一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由两个偏厅和一个大厅组合而成。
门前有宽宽的走廊,青砖大立柱将屋顶稳稳托起,显得格外大气。
院落右边有一凸出的花园式建筑,拾级而上是一个宽敞的半圆形露台,地面石块拼缀的花朵与浓密的青苔交错。
露台尽头是一个小土坡,隔断了背后的世界,让这里有几分"依山而居"的意味。
据成都档案资料记载,抗战期间,张大千故居所处的金牛坝,曾是国民政府的行营疏散区,便于居住于城内的显贵躲避日机轰炸。
当年金牛坝还保留着田园风光,长满青松、银杏、古楠。
由于水丰土沃,地涌甘泉,是居家上风宝地,备受达官贵人青睐。
张大千当年在买下该处时原本是一木制建筑结构的房屋,后经过其自建成了现在保存下来的中西合璧的民居。
痛快的决断不要北京王府要"夜宴图"在金牛宾馆工作了30多年的胡开俊回忆:"提到这处居所的资料很少,但我很早以前就知道,这里是张大千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张大千ppt
春水扁舟
款书:六十八 年己未秋摩耶 精舍写 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 "大千居士"、" 摩耶精舍"
秋山悬泉
款书:千山渴雨秋如赭, 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 银河天一尺,石溪六绕 復清湘。 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擬 石溪石涛两家法合写此 于外双溪摩耶精舍 八十一叟爰 钤印:"法匠"、"摩耶精 舍"、"张爰私印"、"张大 千长寿大吉大利"
1923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3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更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行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逝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巴西八德园一角
款书:不栽栗芋不栽桑,凿个陂塘一顷方; 脩竹万竿尘隔断,老夫胸次有潇湘。 八德园小诗之一 六十八年秋摩耶精舍漫图 八十一叟爰 钤印:"摩耶精舍"、"己未"、"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谢谢观赏
溪山古寺
款书:溪山古寺 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听泉图
款书:六十九年庚申夏四月摩耶精舍写 八十二叟爰 世嚣飞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 风客,金丹还未长。 四十年前与南海黄君翁同游候山三叠瀑之作,书于画上。 钤印:"庚申"、"西川张爰"、"金石同涛"、"大千居士"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6)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6)1501.张大千 1948年作山居杂咏图立轴款识:一月春风卧病中,癯形转与鹤相同。
读书饮酒年年事,决水栽花日日工。
损益由来知向子,安危元自识庞公。
江南鸟兽多余粒,却怪山妻笑釜空。
戊子二月大风堂作,大千张爰。
钤印:张大千、蜀客、大风堂鉴藏印:松骏斋主、孙公心赏、天玺堂藏1502.张大千沧浪垂纶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题识:清水沧浪濯足时,扁舟便有五湖思。
素书未抵烟波远,斜竹还抽独茧丝。
戊子十二月,欧湘馆作。
大千居士爰。
画家自书签条:沧浪垂纶。
1503.张大千 1948年作林木耸翠立轴设色纸本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款识: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综横,何人晏坐心无事,静看秋云隔峤生。
戊子十月既望欧湖馆写,大千张爰。
说明:张大千一生所作山水面目多样,在长期摸索中直至晚年才形成自己泼墨泼彩的山水画作风。
此为张大千1948年即其中年创作的一件山水,该作构图平中见奇,以俯瞰的视角展现山水景致的平远、深远和高远之姿,画面既有对宋人结境山水可卧、可游、可居观念的保留,又有对元明山水丘壑形式的汲取,更有作者个人对自然风光的真切生动感受,因而此作能在笔墨、造型方面综合前人时又出以己意,不离现实根据又特别吸收和发扬董其昌的笔墨造型构成了这件作品的视觉特点。
出版:《侨岷华园藏画》第32页,1944年,台北鸿禧美术馆出版1504.张大千 1948年作赠龚沅山水立轴款识:(1).(1948年初题)戊子五月与礼平仁兄同舟自海上入蜀,行箧中检得乾隆内府纸片幅,过渝州时写此,即乞法教。
大千张爰明日又将西上成都。
(2).(1968年再题)礼平兄携此见示,忽忽已是二十年事。
具如羊叔子之识环,可胜慨叹。
戊申元月同在台北,大千弟爰。
(3).(1974年三题)六十三年二月十日重返台北题记,爰。
(4).(1976年四题)六十五年二月一日病后归国,故人握手,神为之至,胜服良药矣!爰。
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张爰、大千居士、丙辰说明:上款龚沅,字礼平、礼凭。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 (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 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 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 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 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 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 为"大千居士"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 一),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一个书香门第的 家庭。 1912年,开始接受了近代教育。 1917年在重庆读书回内江的途中被一帮土匪掳去, 竟然要求他留下来作师爷,百日后出逃,年底, 他告别故乡经重庆抵达上海,结束了他富有传奇 性的少年时代,真正踏上了他的艺术人生。 1918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0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改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张大千仿石涛笔意
林窈清秋
款书:穿连林窈下清秋,逝去 秋来贯百流。 行遍秋山爱幽树,高怀惟是有 巢由。 六十八年己未冬十一月 八十 一叟爰 钤印:"己未"、"张爰之印"、" 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பைடு நூலகம்1×34cm
海棠--花卉册页之九
款书:我家香国为隣国,天 下海棠无香,独吾蜀昌州有 香,志称海棠香国,与吾邑 接境。想到花时意便消,长 恨少陵无(逸)性,一生不 解海棠娇。 大千居士写并题 钤印:"张爰"、"大千" 29×40cm
在摩耶精舍读张大千
小组讨论 • (1)通过“游览”摩耶精舍, 谈谈从摩耶精舍你读到的大千 先生是怎样的?(先画出文中 的相关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来 概括总结)
小组讨论 • (2)文中的前三小节和第十四节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别用了什么 写作手法?
• 朗读第十四小节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到底读 到了大千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在摩耶精舍读张大千
作者:冯骥才三ຫໍສະໝຸດ 中学王晖•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 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 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 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 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 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 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 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 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 千居士”。 人们称其为:“五百年间一大 千”
拓展练习 • 由“杜甫草堂”读杜甫其人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摩耶精舍
• 摩耶一名出自佛教典故,取 自释迦牟尼母亲——摩耶的 腹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 之意,故“摩耶精舍”即 “大千精舍”。
• •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浏览课文,请你谈谈从文中你读到 了关于大千先生哪些方面的内容。
理清思路:
• 第一层(1-3)作者对大千先生的敬仰之情, 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 第二层(4-13)描写摩耶精舍,重点描写 了后园和大千先生的画室。 • 第三层(14-16)在摩耶精舍读懂了大千先 生。
百年巨匠张大千
百年巨匠张大千作者:向东来源:《世界博览》2019年第09期2019年适逢张大千诞辰120周年。
4月1日至6月25日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携手台北历史博物馆推出“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以此纪念这位中国画坛的“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为四川内江人,名爰,字季爰,别署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赴东瀛学习,一度入寺为僧,战火中还远赴敦煌临摹壁画,1949年后旅居海外,在亚、欧、美洲均举办过画展。
张大千长年沉浸于古代诸名家,尽收传统笔墨技法之精髓,从山水到人物、花鸟、畜兽等画科,无一不精。
热衷于古书画的研究、学习与收藏,使他成为重要的鉴赏家,对中国绘画史也能提出精辟见解,晚年更发展出气势撼人的泼墨泼彩,开拓传统水墨的新境界。
长达60多年的画龄,加上勤于创作,使其传世作品数量空前庞大,为世人留下可观的文化资产。
在中国近代画坛上,论综合成就,恐怕没有一个超过张大千的。
他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是不世出的天才;同时他又有着极高的情商,为人仗义豪爽,人情练达,三教九流都能谈得来。
把视野再放大,也可以看到,往往在被历史潮流裹挟的重大关口,他也总能凭自己判断作出最有利的选择——这一切已被历史证明。
所以,他已经比单纯作为一个画家的境界要高了,徐悲鸿称赞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实非过誉。
张大千是当今艺术市场上作品拍卖价格极高的艺术家,也是兼容传统与创新的20世纪国画大师。
他的足迹虽然遍及中国和欧美日,但是晚年定居台北“摩耶精舍”,将许多重要的作品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先生逝世后,“摩耶精舍”交由台北故宫管理,并且成立了张大千纪念馆,所以张大千与台北故宫渊源颇深。
在其诞辰百年之际,台北故宫举办了“张大千、毕加索东西艺术联展”,轰动一时。
此次展览遴选了张大千及其旧藏书画精品87件、张大千自用印等173件文物精品,通过8个不同主题,全面反映张大千从敦煌临摹到摹古创新,再到泼墨泼彩,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4)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4)2111.张大千 1940年作红荷立轴设色纸本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题识:庚辰九月,翼之二哥命写,以颂锡光仁兄嘉礼。
大千张爰。
说明:上款人“翼之”当为张大千的好友肖翼之。
1939-1940年,张大千为躲避日本人,回到四川,居住在青城山上清宫和成都骆公祠严公馆。
在成都,常与叶浅予、谢稚柳、沈君默、于右任及肖翼之等相聚。
1941-1942年,大千在敦煌期间开支极为庞大,他一边临摹壁画,一边创作,并将画作寄回成都,由肖翼之变卖筹资,维持在敦煌的生活。
2112.张大千 1934年作红叶小鸟立轴设色纸本钤印:张爰私印、蜀客题识:仿宋人滕昌祐笔。
甲戌十月,大千居士爰。
本幅汪溶(1896-1972)题:大千老友专工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诚所谓贤者无所不能也。
因题数字以志钦佩,雒彬吾兄鉴正。
汪溶。
钤印:慎生2113.张大千 1936年作虾立轴一则关于张大千画虾的故事:徐悲鸿曾在家里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张大千二人。
那一天,由夫人廖静文亲自下厨,热情款待,菜做得很合老人口味,大家吃得很高兴。
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片荷叶,又用赭红色画了两朵荷花,送给廖静文,以示答谢。
张大千随之也应廖之请,欲在此图上补画几只小虾,在荷下水中嬉戏。
但张大千画着画着,忽觉得有人在暗暗地拉他的衣袖,回头一看,是齐白石。
齐白石将张大千拉至一边,轻声地说:“大千先生,虾子只有六节哟!不论大小,其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
”张大千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刚才画得入神,只顾追求美了,而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虾子的节数不是画多了,就是画少了。
尽管他这时还搞不清楚虾子究竟有多少节,但深信齐白石说的不会错。
于是,他在画上又多画了些水纹与水草,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遮盖了起来。
回到旅馆后,张大千立即请人买来活虾,倒在盆中,并亲手将虾放在手中仔细观察,详细数节。
白石老人说得果然不错,不论大小,虾身通通只有六节。
他更加敬佩了,想起刚才的情景,不禁又惭愧又感激。
浅析张大千书画市场与作品鉴赏方法
浅析张大千书画市场与作品鉴赏方法作者:高霞来源:《中国美术》2013年第04期张大千(1899—1983)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师。
他的作品亦古亦今、刚柔并济、独具创新,由于具有巨大艺术价值与投资潜力成为众多藏家和拍卖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1925年张大千在宁波会馆举行第一次画展开始,他的书画作品就备受追捧。
其后的数十年间,他的书画作品价格在国内外艺术市场节节攀升。
1965年,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荷花通景屏》,创出了当时中国画最高价。
1987年《泼墨桃源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70万港币成交,创出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最高价。
到了21世纪,张大千的书画作品随着内地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迅猛升温。
2010年,张大千晚年的巨幅泼墨泼彩作品《爱痕湖》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00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2011年他的早期转型之作《嘉耦图》在香港苏富比“梅云堂藏”专场拍卖会上以1.9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书画作品的最高价。
纵观张大千书画作品市场行情,会发现其所具有的明显特征。
首先,他的书画作品上拍量与成交量巨大。
这说明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场认同度广,有众多的藏家与投资人钟情于他的作品。
其次,张大千书画作品的成交额与平均售价逐年提高。
一般情况下,作品成交量与成交额多为反比关系。
成交量的增长会影响到成交额的提高,但是张大千的书画作品显然没有受到这一规律影响,其书画作品成交额一直成稳步上升趋势。
截止2012年,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张大千书画作品近10年的总成交额已经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尤其是2010、2011年他的书画作品拍卖会成交总额达到了42亿元人民币,每平尺价格超过了百万元人民币。
这项统计数字还仅仅只是拍卖会的纪录,并不包括私下的买卖收藏纪录,可见张大千书画作品雄厚的市场基础与投资价值。
同时,张大千书画作品的市场潜力也十分令人期待。
因为近期他的成交作品多为早期的山水、花鸟及仕女画,而晚年的泼墨泼彩书画作品拍卖量较少,不过屡创佳绩的多为泼墨泼彩书画作品。
张大千(百年巨匠)《黄山文殊院》
张大千(百年巨匠)《黄山文殊院》
张大千黄山文殊院嘉德2011春拍估价500万元
大千自1927年初游黄山,对黄山情有独钟。
其画山水之渊源,亦自黄山各家所出,且深有体悟。
大千尝谓:“黄山皆峭立而瘦,上下皆松,前人如渐江、石涛、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
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精,瞿山得其变,近人尝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
此幅作于1935年,反映出大千对黄山三家的研习综合,及写生体验,云气蒸腾,壁立千尺。
整幅敷色淳厚,山石均以金笔勾勒,富丽堂皇,极具装饰性。
大千同年作有一本《黄山九龙潭》,皴染与此幅相类,可相互参证。
题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
朝元杖侣若可睹,手折荒茎归去来。
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
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
乙亥七月,大千居士爰。
马成名题签条:张大千金笔勾勒青绿山水神品,黄山文殊院。
马成名署。
张大千寓居数年的太和场钟家院
在翻腾着银波雪浪的府河之滨,在郫县团结镇的永定村里,有一座令人瞩目的钟家院。
乡亲们都记得,在抗战烽火熊熊燃烧的岁月里,院内曾寓居过一位名扬海内外的画坛大师。
大师姓张名大千,1940年后,他从甘肃敦煌临摹壁画归来,与家人一起寓居成都。
老家在内江的张大千,选择住在成都的初衷,一是便于与抗战时云集成都的文化界人士聚会,二是便于以大都会及周边的风土民间为素材,虔心创作一批绘画作品。
可那时大后方的成都也不安宁,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不时对成都狂轰滥炸。
许多市民为了躲避轰炸,纷纷迁出市区。
见此情状,张大千的好友林教授建议大千先生到他郫县太和场蔡家桥的亲戚家去借居避难。
张大千了解到这儿当时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有利于安居和进行艺术创作后,决定举家迁往钟家院居住。
这一住就整整住了四年之久,一直到抗战胜利,才离开这里。
在这四年期间,大千先生不仅在府河之滨绘制了大量画作,还与当地乡亲结下深厚的友谊。
至今太和乡(今团结镇)的老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怀念的美事。
当时的钟家院,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有房数十间。
房屋全是小青瓦盖顶,粉白墙壁。
房架及门窗,都是用上等柏木构造。
门、窗、梁、柱还上了优质红漆,表面明光湛亮。
整个房舍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风韵。
前后两院的坝子上,都筑有花坛,种植着各种花草。
大院左右两侧及后边,都有一片幽深的林子。
林中除了慈竹还有柏家竹、斑竹及一些高大树木。
整个院子四周,是由就地取材的竹子枝桠,编织成比土墙更结实耐久的生态篱笆墙。
这种典型川西竹林院落,是最适于居住和艺术创作的绝佳环境。
大千先生一家,住在钟家大院的前院内时有两间画室。
一间画室里面,安有一张大画案,另一间竖着一张大型木板,都是些绘画时的用具。
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国画。
画荷花是他的特长,画大幅荷花时,不管枝干多长,都是两笔完成。
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了无痕迹,看起来好像矗立在水中央一般。
画佛像是大千先生的另一特长。
他在钟家大院画了一幅大型观音菩萨像,高达8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翻腾着银波雪浪的府河之滨,在郫县团结镇的永定村里,有一座令人瞩目的钟家院。
乡亲们都记得,在抗战烽火熊熊燃烧的岁月里,院内曾寓居过一位名扬海内外的画坛大师。
大师姓张名大千,1940年后,他从甘肃敦煌临摹壁画归来,与家人一起寓居成都。
老家在内江的张大千,选择住在成都的初衷,一是便于与抗战时云集成都的文化界人士聚会,二是便于以大都会及周边的风土民间为素材,虔心创作一批绘画作品。
可那时大后方的成都也不安宁,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不时对成都狂轰滥炸。
许多市民为了躲避轰炸,纷纷迁出市区。
见此情状,张大千的好友林教授建议大千先生到他郫县太和场蔡家桥的亲戚家去借居避难。
张大千了解到这儿当时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有利于安居和进行艺术创作后,决定举家迁往钟家院居住。
这一住就整整住了四年之久,一直到抗战胜利,才离开这里。
在这四年期间,大千先生不仅在府河之滨绘制了大量画作,还与当地乡亲结下深厚的友谊。
至今太和乡(今团结镇)的老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怀念的美事。
当时的钟家院,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有房数十间。
房屋全是小青瓦盖顶,粉白墙壁。
房架及
门窗,都是用上等柏木构造。
门、窗、梁、柱还上了优质红漆,表面明光湛亮。
整个房舍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风韵。
前后两院的坝子上,都筑有花坛,种植着各种花草。
大院左右两侧及后边,都有一片幽深的林子。
林中除了慈竹还有柏家竹、斑竹及一些高大树木。
整个院子四周,是由就地取材的竹子枝桠,编织成比土墙更结实耐久的生态篱笆墙。
这种典型川西竹林院落,是最适于居住和艺术创作的绝佳环境。
大千先生一家,住在钟家大院的前院内时有两间画室。
一间画室里面,安有一张大画案,另一间竖着一张大型木板,都是些绘画时的用具。
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国画。
画荷花是他的特长,画大幅荷花时,不管枝干多长,都是两笔完成。
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了无痕迹,看起来好像矗立在水中央一般。
画佛像是大千先生的另一特长。
他在钟家大院画了一幅大型观音菩萨像,高达8尺。
面部表情慈祥可亲,衣衫长达七尺,其线条自然流畅,中间无停顿连接的痕迹。
观音画像完成之后,慈眉善目,光彩照人,附近村民前来观看菩萨造像者,终日络绎不绝。
他的画案上,还放有一张特
制的竹丝极细的竹簾,用来遮盖刚画好的画面,以防衣袖污染。
他对作品,要求很高。
稍微画得不如意,就废弃了重画。
他的家人和邻居小孩时常帮他焚烧废画,往往一烧就是许多张。
他认为满意的作品,就交给家中雇用分裱画工人精心装裱。
成品挂满两间画室。
当画积累到一定数量,就送到成都开办画展。
尽管参观画展的门票售价颇高,但每次都还很快即被销售一空。
大千先生在乡间居住了四年,离他家仅一里路的太和场居民,却很难在街上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他从事艺术创作,没有停过一天笔,没有一天懈怠过他的绘画事业。
张大千寓居数年的太和场钟家院
陈治安
作者
郫县乡土作家责任编辑
吴帆
60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