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河流相油田井震一体化储层精细构型技术与应用

合集下载

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管理方法

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管理方法

质砂岩油田。

大庆油田历经60余年的开发,始终以高水平、高效益为目标;以解决“层间、层内、平面”问题为核心,在持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完善的油田开采理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开采技术。

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储采严重失衡,剩余油严重分散,液油比迅速上升,挖潜难度极大。

因此,应以“控含水、控递减、提高采收率、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作为精细管理的最终目标。

以大庆长垣油田为例,储层的非均质特点对最终的油田开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末,喇萨杏油田通过全面的地质调查,采用垂直上细分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的方式,构建了大庆长远油田的砂体沉积模式,并创立了“模式绘图法”,得到了大范围的实践应用。

步入21世纪后,无论是三次采油力度还是综合调整的力度都有了显著提升,调整对象也从层间逐渐转向了层内,厚油层底部的低效、无效循环和顶部的剩余油共存[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认识到河道砂体的非均质特点已经无法满足开采需求,因此开始倾向于河道类型划分、层次划分等河道砂体的非均质性描述的研究。

比如,关于曲流河型砂体的研究,分别从复合河道砂体识别、单一河道的识别、单一点坝、点坝内侧积体与侧积夹层识别、内部构型的三维地质建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加深了对曲流河型砂体平面和层内的非均质性特点的认知。

当油田的采收进入中后期,油水比会越来越高,粘结度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给注水开采带来困难。

该时期的油藏特点决定了无水采油的时间非常短,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可能是成片的油藏。

见水之后,油藏的含水率会迅速上升,然后便会呈现高含水、特高含水现象。

为了提高有产量,往往会采用强注强采的方法,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采收率,而且并不会立刻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但实际情况却是,地下油水的分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水油比越来越大,给后期开发、开采造成很大阻碍。

如果仍然用早期的油藏来描述这一阶段的油藏特点,显然无法达到开采要求,所以要针对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具体特征来构建剩余油的预测模型,利用精细化系统模型分析剩0 引言我国的油藏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阎存章、杜志敏、张朝琛等学者先后在江苏、胜利、中原等老油田进行了实践调查与研究。

特高含水开发期曲流河储层构型深化研究及应用

特高含水开发期曲流河储层构型深化研究及应用
[ 9 ] 徐安娜 , 穆龙新 , 裘怿楠. 我 国 不 同 沉 积 类 型 储 集 层 中的 储 量 和 可
曲流带 空 问组 合 模式 及 河 道 两岸 的组 合关 系 . 得 出 2 ) 根 据 储层 测 井 和 岩心 资 料 , 对 孤 岛油 田 中一 区
了1 1种单 一 曲流带 侧 向叠 加样 式 。
单元 [ J ] . 地质科学 , 2 0 0 2, 3 7 ( 2 ) : 2 1 9 — 2 3 0 .
曲流 带 内部 单一 曲流带 的空 间分 布 类 型 , 同时 根据 单

[ 夹 层 分 布 模 式 及 对 开 发 效 果 的影 响 [ J ]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2 0 0 3 , 2 2 ( 2 ) : 2 4 — 2 7 .
含油面 积 0 2 7 5 k m 2 , 地质储量 1 2 3 x 1 0 4 t , 含水率 9 8 . 8 %, 采 出程度 5 2 . 3 %, 采 收率 5 5 . 1 %。 根 据储 层 构 型深 化研 究
3 4 砂 组 高 弯 度 曲流 河 为 例 [ J ] . 油气 地质与采收 率 , 2 0 0 5, 1 2 ( 2 ) :
化 了射 孔 井段 和射孔 密度 。 通 过 近 2年 的试 验 . 中心 井
[ 4 ] 何文祥 , 吴胜 和 , 唐 义疆 , 等. 地 下 点 坝 砂 体 内部 构 型 分 析 : 以孤 岛
油 田为 例 [ J ] . 矿物岩石 , 2 0 0 5 , 2 5 ( 2 ) : 8 1 — 8 6 . [ 5 ] 殷建 , 林鑫. 特 高含 水 期 井 间 非 均 质 模 式 对 注 水 效 果 的 影 响 [ J ] . 断
4 5 . 4 8 .

井震联合精细标定技术在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井震联合精细标定技术在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2 井震联合精细标定 技术 流程
井 震联 合标 定技 术是 综合 应用 地震 、地 质及 测井 资料 ,把 钻井 地质 分层 与地 震层 位协 调统一 的一 种
[ 收稿 日期]2 1 一l 一O 01 1 4 [ 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0 9 。 基 4 62 8 )
[ 作者简介] 袁丽华 ( 9 6 ) 16 一 ,女 。1 8 年大专毕业 ,硕士 ,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勘探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研究工作。 98
之 间 地 层 不 统 一 的 问题 ,有 效 指 导 了井位 部 署 和 储 层 预 测 ,为 海 拉 尔盆 地 油 气 新发 现提 供 了技 术保 障 。
[ 关键词] 断陷盆地;井震联合标定 ;技术流程 ;地层对 比 [ 中图分类号]P 3 . 4 6 1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 10 00—9 5 (0 2 1 0 3 5 7 2 2 1 )0 —0 6 一O
海 拉 尔盆地 是 一个 较大 的 内陆裂 陷 型盆地 ,断裂十 分发 育 ,具有 相带 窄 、相变 快 的特点 。随着 勘探 程 度 的不 断深入 ,在许 多 凹陷发 现油 气 ,并 形 成 了一定 的储 量规 模 。在地 层 的统层 研究 中,存在着 同一
断 陷 内层位 及不 同断陷 间层 位难 以统 一 的问题 ,制 约着 海拉 尔盆 地 的勘探 与开 发进 程 。研 究 表 明 ,海拉 尔 盆地 层位 标定 难 主要存 在 以下 原 因 :① 多物 源 、近物 源 的沉积 背景 导致 沉积 相带 变化 快 ,没有统 一 的
具 有三 坳两 隆 的构造 格局 特 征 ,可进 一步 划分 为 1 6个 凹陷 ,断层 极其 发 育 ,盆 地较 为 破碎 ( 1 。 白 图 ) 垩 系为 盆地 主体 沉 积 ,从 下 至上划 分 为下 白垩 统铜钵 庙 组 ( t 、南 屯组 ( ) K ) K n 、大磨 拐河 组 ( ) Kd、 伊 敏组 ( y K )及 上 白垩统 青 元 岗组 ( ) K q 引。

地震相干技术在现河油田沙二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相干技术在现河油田沙二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以认 为 条 带状 高 相 干 异 常 主要 为 砂 岩 的反 映 , 席 状 和 团 块 状 高相 干 异 常 则 代 表 砂 岩 与 泥 岩 的 互 层 。 席状 低 相 干 异 常代 表 泥 质 岩 类 分布 区 ,线 状 低 相 干 异 常 则 清 楚 地 表 示 出断 层 的 位 置 。 并 由 此 开 展 了对 W3区 块 沙 二 上 亚 段 储 层 各 层 段砂 体 分 布 特 征 的预 测 。
井 名
庭 誊
图 1 W3区块 W5 - 7井 W 5 21井 过 井 地 震 剖 面 图 31 4-
到标 定 。
研 究 中 ,在 w3区块编绘 了 l 0条联 井大 剖 面 ,依 据录井 、岩心及 测井 资料进 行 了精细 的地层 对 比, 各剖 面所通 过 的 9 4口井的地 质层位均 得 以明确 。根 据三 维地 震资 料 ,作 了相 应 的 l O条过 井地 震 剖面 。
根据 “ 东营 凹陷 速度场 ” j ,将各 井 S ~S 各 砂层 组 的界线均标 于地 震剖 面上 ,这样 可清 楚看 出各 层组 ;
旷 红 伟 等 :地震 相 干 技 术 在 现 河 油 田沙 二段 储 层 预 测 中的 应 用
・5 ・ 5
界线 与 T ;和 T 辅 助 标准层 之 间的相互 关 系。然后将 T 和 T2 准层 的 位置 标定 于 联井 剖 面 图各 井 的 2 ; 标
相应深 度上 ,并 以 4 为间 隔按东 营速 度 把各 水平 切 片 的位 置 标 于各 井 的相应 深 度 上 。这 样 就 可 以清 ms 加 楚地看 出与各 水平 切 片相 应 的位 置属 于什么 岩性 ,据此 可 以判断过 井相 干异常 的地质 属性 ( 1 。 图 )

井-震-演联合地层对比技术在薄层复杂碎屑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井-震-演联合地层对比技术在薄层复杂碎屑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收稿 日期 :O O 5 5 2 1 —O 一l
充分 保 证砂 层组 、 组 及 小层 对 比划 分 的合 理 性 L 。 亚 3 ] 技术 流 程 图见 图 1 。
图 1 井 一震一演联合迭代 地层对比逐 级划 分技术流程 图
区别 于 以往 的 地 层 对 比技术 , 震 演联 合 地 层 井 对 比技 术 具有 如下 特 点 : 高 分 辨 率 储 层 反 演 成 果参 与 地 层 对 比 , 作 为 并 地 层 细化 对 比的 主要 参考 。对 于 薄层 且 横 向厚度 变 化大 的砂 岩 , 采用 传统 的 井震 联 合开 展地 层对 比 , 无 法 实 现 小层 级 别 的 地 层 划 分 , 能够 体 现多 数 薄 层 而 砂体 空 间展 布 特 点 的 高 分 辨率 反 演 成 果 , 可 根 据 则 井 间砂 体 的展 布 及 连 通 特 点 , 于 将 对 比细化 到 小 易 层 ( 至砂 体单 元 ) 因此 , 甚 。 该技 术 是井 震 联合 地层 对 比技术 在 高分 辨率 反 演技 术基 础 上 的进 一步 发展 。
随 着 油 气 田勘 探 开 发 实践 的不 断 深 入 , 层 复 薄 杂 碎 屑 岩油 藏 规 模 的 落 实及 有 效 开 发 , 油 藏 描 述 对 技术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薄 层复 杂碎 屑岩 油 藏在 地 层对 比方面 存 在 如下难 点 : 砂 体 单 层 厚 度 薄 , 震 特 征 对 砂体 变 化 反 映 不 地 敏感 。 , 河 油 田石 炭系 卡 拉沙 依组 砂 泥岩段 单 砂 如 塔 体 厚 度 一 般 为 3 8 远 低 于三 维 地 震理 论 分 辨 率 ~ m, (6 3m) 砂体 厚 度平 面变 化大 , 2~ 0 , 缺乏 地 层对 比标

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据 与 =波 进行 反褶 积 , 反演 出波 阻抗 ( 反射 系 数 ) 数
据 ; 后通 过测 井 曲线 和砂 泥 解 释 成 果 建立 波 阻 抗 然 与岩性 、 物性 ( 渗/ ) 孔/ 饱 的关 系 , 般 这 种 关 系 是 一
非线性 , 最终将波阻抗体变成地质体 ( 岩性体、 物性
应 用前 景 。
地震 反演 储 层 预 测 方 法 是 通 过 变 差 函数 建 立 统 计关 系 来 描 述 空 间数 据 场 中数 据 之 问 的相 互 关 系 。储层 预测 的重 点 是 井 问储 层 的变 化 , 层 空 间 储
1 井震 结合反演技术
该 方法 以测 井 数 据 为 主 , 间 变 化 用地 震 数 据 井
88 8
变 差 函 数







l 2卷
表 1 A一 1 2 5水 平 井 采 油情 况 一 览 表
3 结论
利用 井震 结合 地 震 反 演 技 术 进行 储 层 预测 , 能
有效 提 高储层 预测 精 度 , 在大 庆 长 垣 北 部 区 块 精 并
图 2 变 差函数理论模型示意 图

要 单纯依 靠测井进行井 间储层预测存在很 多困难 , 而地震 具有横 向密度 大 的优 势。采用 井震结合 反演技 术进 行储 层
预测 , 能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利用该 方法在 大庆 长垣 北部 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 开发应用 中见到 实效 , 根据 砂岩反 演剖面 布 置 了 A一 1 平井 , 2 5水 其砂岩钻遇 率为 9 % , 2 该井 目前累计产 油 96 6t展现 了良好 的应用前景 。 8 ,
的各 向异 性 用 变 差 函 数 表 示 。 变 差 函数 是 区域 化

多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及剩余油预测研究——以岔河集油

多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及剩余油预测研究——以岔河集油

收 稿 日 期 :2019-07-2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子 课 题 (2016ZX05026-007-007);陕 西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础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2017JM4013)。 作 者简介:韩蓬勃(199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藏描述、储层表征与建模。
研究区 发 育 X 型、Y 型 断 层,断 层 切 割 关 系 复 杂 ,理 清 断 层 的 平 面 和 空 间 切 割 关 系 至 关 重 要 ,精 细 雕刻断层模型应遵 循 以 下 原 则:① 充 分 应 用 断 层 精 细解释资料确定断 层 走 向 和 倾 向,对 于 过 井 点 的 断 层,利用井震约束地 层 对 比 确 定 断 点 在 空 间 的 准 确 位 置 ,进 而 约 束 微 调 断 层 的 走 向 和 倾 向 ;② 建 立 层 面 模 型 ,合 理 处 理 层 面 与 断 层 的 组 合 关 系 ,使 其 符 合 真 实 的 地 质 规 律 ;③ 针 对 切 割 关 系 复 杂 的 断 层 (如 削 截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 2.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河北 霸州 065709;3.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岔71断块东三段主力油层为典型浅水低能河控型三角洲沉积环境 ,经过多年开采,已进入 高含水采油阶段。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复杂特征。 基 于 钻 井、地 质、地 震 等 资 料,采 用“多 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深入剖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 割 关 系,建 立 反 映 油 藏 内 部 地 质界面三维空间形态的油藏构造模型,进而生成单砂层级别构造图,从 而 对 剩 余 油 进 行 有 效、准 确 地 预 测。研究成果不仅为后期属性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同时为 相 似 地 质 条 件 油 田 剩 余 油 挖 潜 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断层区域储层精细表征技术研究及应用

断层区域储层精细表征技术研究及应用

其详 细 解 释 了 全 区 l 2 条 明显 断 层 , 断层 的准 备 分
布为下一步 断层 区域砂体刻 画及剩余 油挖潜提供依
据。 4 建 立储层 三维 地 质模型
落 实 好 断 层 的 空 间 分 布位 置 , 即可 研 究 地 下 砂 体
的空 间展 布规 律 。储 层 属性 建 模是 在 构 造模 型 的基 础
种 类 型油 藏 中 , 动 用 比例 分 别 为 8 5 %、 5 0 %, 2 2 %, 动 用 程 度 差 异 大 。岩 芯 渗 透 率 统 计 结 果 表 明储 层 物 性 较 差, 5 0 %的岩 心渗 透率 小于 l nd。 i
2 井与地 震 精细 标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3 修 回日期 : 2 0 1 4 — 0 2 — 1 3
层 进 行 空 间组 合 和 归 位 , 对 于 存 在 矛 盾 的 地 方检 查 地
震 和井断点解释的准确性 , 反复修改 , 直至到达精确的
断层解 释 结果 。
截止 2 0 1 0 年底 , B油 田累计提交探 明石油地质储 量5 . 4 2 x 1 0 t , 平 均油层 埋 藏深度 为 2 1 0 0 m; 层 系跨 度 大, 最大跨度达 8 0 0 m, 主要分布于潜山、 砂砾岩 、 砂岩 3
期, 剩余油分布为“ 整体分散 , 局部集 中” , 主要集中在
井 网密度 相对较小 的断层边部 区域 和盆地边 地震是时 间域。首先 , 利 用声波速度 , 将测井曲线转为时间域 , 并且生成测井合 成记录 ; 其次 , 通过人 工寻找标志层的办法 , 进行进一
步 的精 细 标定 , 二 者相 关性 达 8 5 %为标 准 , 从 而保 证 后 期 反演精 度 的控 制 。

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对比分析与技术对策

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对比分析与技术对策

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对比分析与技术对策摘要:储层细分对比以传统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认为层、地层结构符合“层状”模式,即地层是全区分布、近于水平、相互平行的,并且层与层水平叠置。

然而,层序地层学等突破了传统地层学对层、地层结构的认识,认为地层不一定全区分布、不一定水平、不一定相互平行;层的空间位置变化大,相互间可呈超覆、退覆等叠置特点。

面对日益复杂开发对象,地质、物探、测井、油藏、采油工程等多学科结合才能做好油气田开发工作,才能更合理利用有限的储量资源。

关键词:分类油藏;成因层序;精细对比;技术对策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陆相盆地岩性岩相的多变性使油藏类型进一步复杂化,具有勘探对象、目标小而复杂的特点。

一是近年未投入开发动用新的优质储量,未形成产量的有序接替;其次是基本没有与低品位储量相配套的先进工艺技术来动用未开发储量;三是老区老井基本投入生产,井况问题严重,区块进入高含水期后,复杂的油水井井况不能支撑区块开发二次调整和针对性的油水井措施,整体开发效果不断变差。

本文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求得油气藏的储量,使油藏采油率得到提高。

对连通性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场的实用性。

文章提出的一系列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并对影响井间连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以指导科学挖潜。

1 精细地层对比不同类型油藏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Ⅰ类边底水天然能量充足,内部断层少,储层物性相对较好;Ⅱ类简单单个油藏含油面积大(大于0.5 km2),构造较简单,储层发育较稳定,能够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Ⅲ类复杂单个油藏含油面积较小(0.1<S≤0.5km2),断层较发育,油层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完善;Ⅳ类极复杂单个油藏含油面积极小(S≤0.1km2),低序级断层十分发育,油层分布极零散,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

地质特征的差异导致油藏开发原则及开发措施存在很大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效果,导致不同类型油藏之间采收率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油藏采收率进行评价,深入剖析影响油藏采收率主要因素,为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国外井震联合精细油藏表征技术进展

国外井震联合精细油藏表征技术进展
多学科集成化井震联合 油藏精 细表征技术 , 以降低 预 可 测 的多解性和误差 ,提 高地质 模型的精度 。
密结合 ,用动态 的历 史拟合修正静态 的地质模型 。
( 预测精度 高 。 4) 现代油藏精细表征不仅要把地下 油藏的三维特征描述 清楚 , 而且更重要 的是利用较少 的 资料 能准确 预测 出地下油藏空 间结构及各种流体动态变
和数值模拟技 术 ,以流动单元为单位 ,对剩余 油饱 和度
分布进行量化 表征 。
圈闭及微构造 与剩余 油的关系 。 () 2 储层单砂 体描述 。 过精 细地层对 比 , 通 以层序 地层学 、 测井地质学 、 储层地质学理 论为指导 , 依据 “ 区 标准层 ” ,选择 “ 相标 志段” ,以 “ 亚相单元 ”控制 , 进
性质 的变化 机理和规律 。
1 井震 联 合油藏 精 细表 征 的主 要 内容
由于不 同开发决策 的内容和 目标不 同, 与之适应 的 井震联合油 藏表征 的技术和方法也不 同 , 要表征 的重 所
() 5 建立 可视化精细 ( 到流动单元或单砂体 ) 三维 地质模 型。包括 构造模型 、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 。建模
( 流动单元研究 。主要通过 细分沉 积微相 、 3) 岩石
物理相及流动分层指标 , 结合动态 与静态 资料 , 平面上 细分出流动单元类型 , 再根 据渗透性 、吸水状况 、压力 变化 、含水等资料 ,分析剩余 油分布状况。
( 储层结构和 流体性 质变化描述 。 4) 研究 长期开发 后储层 物性 、微观孑 隙结构 、黏土矿物 、润湿性 、流体 L
过程强调地质 、 地震 、 测井 、 油藏工程人员协 同作业 , 对 地质 目标进行综合分 析 、判断和评价 。

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

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
HuGuangYi1,2 WangHaiFeng1,2 FanTingEn1,2 GaoYuFei1,2 ChenFei1,2 XiaoDaKun1,2 ZhangXianWen1,2
1StateKeyLaboratoryofOffshoreOilExploitation, Beijing 100028, China 2CNOOCResearchInstituteCo., Ltd., Beijing 100028, China
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
胡光义 1,2 王海峰 1,2 范廷恩 1,2 高玉飞1,2 陈 飞 1,2 肖大坤 1,2 张显文1,2
1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8 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摘 要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
Abstract Basedontheexistinghierarchicalschemeofarchitecturalunitsinclasticdeposits,taking accountoftheevolutionlawofnaturalriversedimentation, thedatabaseandeconomicdevelopmentscale ofoffshoreoilfields,andfollowingtheprincipleandbasisofthegeologicalbodiesclassification, anar chitecturehierarchyoffluvialcompoundsandbodyinoffshoreoilfieldisestablished.Inthispaper, the basiccharacteristicsof13gradearchitectureunitsoffluvialcompoundsandbodyaresystematicallyde scribedfrom theaspectsofgeologicalgenesis,maincontrolfactors,spacetimescale,etc., andthecor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矿业与水利工程总第872期第1期2024年1月收稿日期:2023-10-19作者简介:张军(1989—),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油藏建模数模。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张 军(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摘 要:【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

【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响应情况开展断层精细解释、断裂系统精细刻画,准确落实低序级断层发育及组合方式,在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与模型互检,迭代修正更新模型,尽可能保证模型精准,以便厘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后期开发。

【结果】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复杂断块区D 块、L 块等多个区块先后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断点吻合率均达到100%,数模含水拟合率达到90%以上。

【结论】该技术能够实现复杂断块构造的精细描述,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剩余油潜力认识、提高老区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中图分类号:P631.4;P61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1-0045-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1.009Research 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Based on Well-Logand Seismic DataZHANG Jun(Shengli Oilfiel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Dongying 257000,China)Abstract: [Purposes ] This paper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 such assmall reservoir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large number of low-sequence faults, difficulty 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low reservoir description efficiency. [Methods ] This paper will fully apply seismic data, logging data and other reservoir information,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Well-log and Seismic Data, us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combined with on-site production dynamic response to carry out fine fault interpretation and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fault system, accurately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combination of low-order faults,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fine stratigraphic comparative research, us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del mutual inspection, iteratively correct and update the model,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s much as possible, so as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remaining oil and guide the later devel⁃opment. [Findings ]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ple blocks such as D blocks and L blocks in the complex section area of Shengli Oilfiel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eakpoint kinetic rate hasreached 100%, and the digital mode water convergence rate has reached more than 90%. [Conclusions ] This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complex block struc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eaware of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natural breaks during the high -moisture period, and to improve the EOR of the Old Area Oilfield. And in addition, the technology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good pro⁃motion value for tapping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other similar reservoirs.Keywords: well seismic joint; integration of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0 引言近年来,复杂断块油气藏成为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之一,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建立精准油藏模型的基础,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周边滚动增储、老区断块群剩余油潜力认识与开发调整意义重大[1-2]。

井震联合储层预测技术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A区块扶杨油层为例

井震联合储层预测技术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A区块扶杨油层为例

井 震 联 合 储 层 预测 技 术
井 震联合 储层 预测 技术 以测井 数据 为基础 ,井 间变 化 用地 震 数据 作 为 约束 ,使 得 井 点处 与 井符 合 ,
井 间 能反映储 层 的横 向细微变 化 。该技 术可 以对反 映储 层变 化 的物 性参 数进 行模 拟 ,可 以在 垂 向上与横
油 田 A 区块 扶 杨 油 层 低 渗 透 单 井 产 量 ,进 行 了水 平 井注 水 开 发 先 导试 验 。 要 降低 开 发 井 特 别 是 水 平 井 的 钻 探 风 险 ,储 层 分 布 规 律 及 其 横 向连 通 性研 究尤 其 重 要 , 而 井 震 联 合 储 层 预 测 技 术 是 储 层 描 述 的 重 要 手
1 . 2 地震 属性 技术
岩石 物理 学研究 表 明 ,频率 属性 与层 理厚度 、地 震波 散射 和吸 收相关 ;时间属性 与构 造相 关性 较密 切 ;振 幅属性 与地层 形态 及岩性 变化 相关 ] 。在 地震属 性 预测 中 ,筛选 出能 够反 映研 究 区砂 体沉 积特 征 的敏 感属 性 ,然后 以井信 息为标 尺 ,达到 最大 相似 ,并外 推到 预测井 区。地震 属性 的横 向变化 可 以反映 岩性 的变 化 。在该 次研究 中 ,主要依 靠地 震属性 确定 砂岩 发育 区 。扶余油 层扶 一油层 组 6小层 ( F I ) ,
向上 比较好 地反 映储层 的非 均质 性 ,适 用 于开发 阶段对 油 藏及单个 砂 体的精 细描 述 。
1 . 1 测 井 反 演 砂 体 预 测 技 术
测井 约束地震 反演 是从 地质模 型 出发 ,将测 井与 三维地 震资 料有 机结合 ,以地震 解释 的层位 或层 序

井震结合精细刻画英东油田断块油藏构造

井震结合精细刻画英东油田断块油藏构造

井震结合精细刻画英东油田断块油藏构造梁晓宇;高树芳;高志成;李纲;邹卓峰【摘要】英东油田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油田,其油藏为一纵向叠置的多断块复杂背斜构造油气藏,构造解释的准确性对于油田的勘探、开发尤其重要.利用成像测井、倾角测井准确识别断层破碎带,提供较为准确的断点位置.平面上从单井到多井对比,从点到面与地震结合寻找断层规律,最终通过多轮次井震结合分析明确了断层组合方式,确定油田的构造形态及特征.【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5(039)002【总页数】4页(P232-235)【关键词】成像倾角测井;断层破碎带;勘探开发一体化;井震结合;构造形态【作者】梁晓宇;高树芳;高志成;李纲;邹卓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测井地震结合为断点的识别、断层的有效组合及构造特征的最终确定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特别是在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应用[1-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充分把测井与地震相结合,并应用该技术在英东油田精细成像、倾角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的基础上,加强地层对比,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断层展布,明确了英东构造特征。

1 地质背景英东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区英雄岭冲断隆起带南缘油砂山-大乌斯构造带[3]。

出露地层则由老变新,依次为下油砂山组(N21)、上油砂山组(N22),其中N22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岩性以棕灰色、棕褐色、棕黄色、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棕灰色泥岩和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互层为主;N21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砂质泥岩,棕褐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棕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为主。

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研究

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研究

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研究作者:张凌达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辽河油田是一个具有多种油品性质、多种储集类型、多套含油层系的复杂断块油田,是一个典型的“石油地质大观园”。

针对辽河地质结构复杂、破碎等特点,决定了对储层的研究技术也注定不会以一种技术包打天下,本文研究的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即以地质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从单砂体以及裂缝这两种储层类型出发,对其不同的表征参数进行精细刻画研究,成功指导了多个区块薄层水平井部署、岩性油气藏及兴古巨厚潜山油藏高效开发,在油田开发部署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储层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开发部署0 引言辽河油田主体位于下辽河地区,地跨辽宁、内蒙古两省区。

辽河盆地属于华北陆台东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按照不同构造级别可划分为35个二级构造带,83个三级构造单元,1000多个断块,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含油层系多、井段长,沉积体系类型多、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多样,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投入开发,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油田开发主力区块均已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需要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实现老油区长期稳产,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的发展,将为油田开发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1 储层精细刻画技术思路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即以地质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从单砂体以及裂缝这两种储层类型出发,对其不同的表征参数进行精细刻画研究,单砂体的刻画内容包括空间展布、空间形态、内部构型、大孔道识别、三维模型以及动态变化;裂缝储层刻画内容主要包括岩性特征、裂缝特征、裂缝预测以及裂缝储层综合评价(见图1)。

2 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研究2.1 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2.1.1 井震结合,等时对比由于大多数砂岩储层目的层比较薄,地震只能追踪砂层组的顶底,内部小层无法在地震上追踪。

因此应用Landmark一致性技术,可充分实现井震联合优势,利用地震层位控制井点以外趋势,进行小层延拓,从而合理而高效获得全区的小层构造,在研究中,还应充分考虑目标区域沉积特征,结合地层厚度,以沉积旋回为基础,砂体为单元,标志层作控制,以古生物资料确定时代,结合油水分布,在原来分层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岩性、电性特征由点到线再到面逐级对比划分,利用井震结合,开展相控等时对比,建立单砂体相控等时对比模式,研究各单砂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井网层系适应性评价,生产动态分析及剩余油细化研究提供了基础。

利用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层位王硕1张琼2

利用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层位王硕1张琼2

利用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层位王硕1 张琼2发布时间:2021-11-04T02:33:29.00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作者:王硕1 张琼2[导读] 准确地标定层位是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通过层位标定建立钻井揭示的地层与地震反射同相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震层位的追踪解释和地震相分析提供依据,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性1,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摘要:准确地标定层位是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通过层位标定建立钻井揭示的地层与地震反射同相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震层位的追踪解释和地震相分析提供依据,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选择多井标定,能够大大提高最终标定结果的可靠性。

由于井震精度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两者的闭合误差,为了有效地消除或减小这种误差带来的影响,采用了闭合差技术制作合成记录,实现井震标定统一。

关键词: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层位研究一、测井曲线标准化由于测井仪器的差异、采集年代的不同,或采集条件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测井数据的误差和各井之间同一标准层段的数据不统一,造成井震的闭合和各井之间的标定特征误差。

测井曲线标准化就是对测井曲线特别是声波时差曲线,通过调整基值和数据变化范围,使数据达成统一标准,消除系统误差,达到提高标定精度和解释预测精度的目的。

二、层位标定的技术方法—闭合差技术在层位标定的过程中,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产生是关键的一步,利用井的声波时差曲线来产生波阻抗,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性质参数有严格的定量关系。

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目的层在剖而上位置。

目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藏的描述与监控已成为地震勘探技术的主要内容。

由于地面地震与声波测井野外工作方法的不同,使得声波测井所获得的地层速度与地面地震以及VSP技术所获得的速度并不一致,地震资料与声波测井资料存在一定差异。

这突出地表现在由声波测井资料制作的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摘要:储层构型研究是推进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比较成熟。

本文着重介绍了储层构型研究的方法并将河流相作为实例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分析。

最后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构型单元分析;适用性前言储层构型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

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2]。

储层构型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首先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究。

过去沉积模式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是沉积模式是依据一维(钻井剖面)和二维(地震剖面或露头剖面)研究建立的。

有时也是仅依据二维研究结果,拟想勾画出块状图表示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三维的空间展布。

实践证明,许多沉积环境相当复杂。

用二维是不可能反映它的特征和复杂性,或者说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特征,特别是空间的几何形态。

三维构型的提出可以解决一维、二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储层的不均匀性是当今储层地质学中最大的难题。

构型研究方法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不少学者已采用构型研究方法对不同沉积体储层进行了构型研究,较详细地划分出不均一体。

这些构型研究的结果,对于各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都起着指导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构型研究方法是推进当今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

1 储层构型单元分析构型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水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

其中,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是关键所在。

构型单元分析的步骤如下[3]:①对露头照像,建立剖面的镶嵌照片,并记录剖面的尺度和方向:②划分岩石相;③进行古水流测量,并记录其在剖面上的位置;④划分界面;⑤结合岩相和古水流数据划分构型单元;⑤对露头剖面进行解释,恢复其沉积史;⑦综合岩石相、构型单元和古水流数据,推导该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⑧测量每个级别上的沉积单元的尺度和几何形态,并记录储层的非均质性。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的应用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的应用

tp s t e r l t n h p b t e n o l n tr s d me t r e oa i s s n b d ee o e et n O O .T e r s a c e r u h y e , h e ai s i e w e i a d wae , e i n ay mi r fc e , a d o yh tr g n i a d S 1 h e e r h s b o g t o y 3 .
中图分类号 : 6 1 6 文献标识码 : P3. 4 A
App ia i n ffnes im i n e pr t to e hno o y i h r -d v l p e tr s a c f lc to o es ci t r e a i n t c i l g n t e p e e e o m n e e r h o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 总院 , 北京 10 2 ) 0 0 7
摘要: 海上油 田开发前 期决定 了平 台位置 以及 油 田后续开发 的潜力 , 油 田生命 历程 中的一个特殊 阶段 , 是 精细地 震解释技 术在该阶段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为此 , 组织 了系地层格架建 立、 储层预测 以及 砂体描述技术等在 内的一系列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 中国海 上某 油 田开发 前期研究 中充分应用 了该 系列技术 , 对该油 田 油藏类型 、 油水关 系、 沉积微相 以及砂体 非均质性等方 面进行 了深入研 究, 出 了馆 陶组油藏类型新认 识, 立 了精 细地 提 建
n lg e r h n u e n t e p e d v l p n e e r h so o i il , n h e e r h sc v r d t e a p cs o e e v i o o i swe e t e s d i h r — e eo me t s a c e fs me ol ed a d t e r s a c e o e e h s e t fr s r or r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 够刻 画 出分 流河 道边 界 。 以渤 中 2 8— 2南油 田明 化 镇组 下 段 Ⅱ油组 1小 层 主力 砂 体 为例 , 对 本 次研
但地 下储 层构 型 分 析仍 处 于 探 索 阶段 ] 。 目前 , 已 开展 的 储 层 构 型 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 河 流 相 储 层 [ 5 ] 。 国内外对 曲流 河 点 坝研 究 最 多 , 辫 状 河及 水 下 分 流
震 资料 同相 轴连 续性 好 , 信 噪 比与分 辨率 较 高 , 断层 比较清 晰 。在开 发 井 实施 过程 中 , 利 用 地 震 属 性 预 测 的各 井钻 遇 目的层顶 面 海拔 深度 与实钻 误 差普 遍 小于 3 m, 地 震 资料 品质好 。因此 , 通 过 地震 属 性 资 料 对储 层进行 追踪 , 能 有效 表征砂 体 的叠置 关 系 , 并
第 l 7卷 第 3期
重庆科 技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5年 6月
海 上 河 流 相 油 田 井 震 一 体 化 储 层 精 细 构 型 技 术 与 应 用
张建 民 王 西杰 江远鹏
( 中海 石油 ( 中国) 有 限公 司天 津分公 司渤 海石 油研 究院 , 天津 3 0 0 4 5 2 )
分 布 的有 效 手段 , 是 制 定 提 高油 田最 终 采 收 率措 施 的重要依 据 J 。储 层 构 型 是 指 不 同 级 次 储 层 构 成 单元 的形 态 、 规模 、 方 向及 其 叠置 关 系 ] 。侧 重 于
露头 和现 代沉 积 的 河 流相 储 层 构 型研 究 由来 已久 ,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1 9 8 0 ( 2 0 1 5 ) 0 3— 0 0 0 1 —0 4
储层 构 型分析 是认 识储 集层 非均 质性 和剩 余 油
地震 上可 得到 较 好 的识 别 J 。在 油 田 目的层 段 , 地
的认识 。渤 南地 区新 近系 明化镇 组 主力油层 为浅水
本次构型研 究 主要使 用地 震 反演 资料 。因 1 1 6 7
砂体贴 近 Ⅱ油组顶界 面 , Ⅱ油 组顶界 面位于 区域 的一 套稳定 泥岩层底部 , 故 以 Ⅱ油组顶界 面为标志层将地 震反演 数 据层 拉 平 , 以便 在 地 震 剖 面上 进 行 河 道 的 识 别 刻画 。通过 地震 相 和河道形 态 的对 应关 系 总结
河道 次之 , 而针 对 浅 水 三角 洲 沉 积 的储 层 构 型 研 究
究所 采用 的储 层构 型研 究方 法进 行详 细 阐述 。
1 . 1 复 合河道 的识 别与 刻 画
较少 , 再加 上海 上 油 田井 网稀 疏 、 井距较大等特点, 使 得人 们对 这种 复杂情 况下 储层 内部 构型存 在 不 同
料 追踪 刻 画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的充 填 演 化期 次 , 进 而对 浅水 三 角洲 的 内部 构 型进 行 精 细 解 剖 , 为 解 决该 砂
出 5种地震 相识 别河 道 的接触 样式 ( 图1 ) 。
( 1 ) 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 : 剖 面 上 表 现 为 2条
河 道 不相交 , 但 是不 能确定 2条 河道 的演 化顺 序 。 ( 2 ) 切割、 分 离式 水 下 分 流河 道 : 地 震 相剖 面特 征表 现为左 边 的河 道 被 右 边 后期 的河 道 切 割 , 但 是 2期 河道并 不 连接 , 中间有很 厚一段 泥 岩隔层 。 ( 3 ) 单 向 天然 堤 连 接 式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 剖 面 上 表 现 为左边 的河 道 发 育 天 然 堤 , 并且 通 过 该 天 然 堤
摘 要: 针对渤海海上河流相油 田复杂地质情况 , 以渤 中 2 8— 2南 油 田明化镇 组下段 Ⅱ油组 1 小 层主力砂体 为例剖
析油 田内部构型。通过地震 相识 别复合河道边界 , 在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河道 内利用测 井相将其 细分至单河 道级别 , 再应用地震 波 形特征追 踪刻画单河道平面展布特征。井 震结 合追 踪刻画 水下分流 河道 的充填演 化期次 , 进而 对浅水 三角洲 的 内 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 , 从而为解决该砂体生产上 的突 出矛盾 以及油 田后期 的综合 调整 提供 有力 支撑。 关键词 : 浅水三角洲 ; 水下分 流河道 ;储层构型 ; 地震相 ; 单河道
三角洲 相沉 积 , 具 有分 流河 道十分 发育 、 河道 频 繁 分
叉 及改 道等 特点 , 在开 发 生 产 过程 中呈 现 出 含水 上
升 不一 致 、 压 力不 均等 现象 。据此 , 本 次研究 选 择渤 中2 8— 2南 油 田主力 砂体 , 综 合 运 用地 震 及 测井 资
体 生产 上 的突 出矛 盾 以及 油 田后期 的综 合调 整 提供
有 力支撑 。
1 储 层 构 型 研 究
渤海 海域新 近 系 明化 镇组 下段 为一套 浅 水 湖盆
砂泥岩互层沉积 , 整体上具有较低的砂地 比, 砂体在 将 2条 河道相 连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9— 2 8
基金项 目: 中石油创新基金项 目“ 深层优质火 山岩储 层成 因机理研 究” ( 2 0 1 3 D一 5 0 0 6— 0 1 0 4 ) ; 重庆市科委基金项 目“ 川渝地 区
页 岩 地 化 指 标 及 勘 探 目标 优 选 ” ( K . 1 1 3 1 4 1 9 ) 作者 简 介 : 张建 民( 1 9 8 0一 ) , 男, 硕士 , 研 究 方 向 为油 田地 质及 油气 藏 开 发 工 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