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戊戌变法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 1896 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教育上,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C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A B请回答: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

⑵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戊戌变法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识记百日维新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失败的标志。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发起“”。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全国。

从此揭开序幕。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又叫戊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活动二:阅读材料,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加深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的认识。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戊戌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谁?他甘愿为变法一死,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什么运动,促进了人们哪个方面的解放?【检测反馈】()1.通过“举人”“签名”“1895年”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到A.公车上书B.百家争鸣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戊戌变法》篇1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

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

1.主要内容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由六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辩论)2.实质与作用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

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还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

(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

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

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⑶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中考在平时】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
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
革命
4/6
2、“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
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3、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5/6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快乐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6/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6
【学习目标】
1、 知道“公车上书”,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公车上书””,完成下列问题:
⑴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 年春,《
》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历史学案编制人:刘继溢检查人:审核人: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2.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3.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预习案】1.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史称戊戌变法。

2.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人签名上书,要求拒绝条约,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从光绪帝发布诏书开始变法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这次变法进行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戊戌六君子是维新志士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

【我的疑惑】【探究案】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答: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挺身而出,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②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③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又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7、变法结果如何?新课学习: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行一时。

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探究合作、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社会背景
发展水平较高
相对薄弱;
发展不充分
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
①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的狂潮;
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次工业革命,进入时代。
⑵政治上:英美等国的建立。
说明:变革,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②新思想的演进:表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表二:见学案40页
③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3、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4、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5、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说出公车上书的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简述百日维新的开始、失败标志,归纳百日维新的内容。

3.归纳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说出维新变法的进步性,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

4.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1.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经过: 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③你知道“公车上书”的影响吗?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维新①创办报刊:维新派在创办《中外纪闻》;在某某创办《时务报》;在某某创办《国闻报》;在某某创办《湘学报》来宣传维新变法,宣传新思想。

②成立政治团体:维新派还组织创办学会、学堂宣传变法,如的强学会、某某创办南学会、时务学堂等。

2.百日维新(1)背景:“公车上书”后, 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自强。

(2)时间:1898年6~9月。

(3)主要内容(4)名称: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就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

(6)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四个方面了解变法内容,逐条分析四个方面变法内容的意义,并写出变法的影响及我们得到的启示。

*问题二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仍会失败。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国际局势:已是大势所趋。

国内局势1、政治: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共识。

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

(根本原因)3、阶级: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1)时间:(2)条件: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4)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兴办学校(5)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6)局限性:没有,也没有。

二、维新变法的经过;(一)宣传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

【延伸拓展】①康梁思想最根本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②康梁思想最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③维新派的两大目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1)内容:①要不要。

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3、上书皇帝:。

(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2)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4)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③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戊戌变法学案(教师用)

戊戌变法学案(教师用)

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师讲解参考用)课程标准:⒈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⒉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⒊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⒈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⒉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⒊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一、历史背景㈠国际局势:⒈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⑵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使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⒉说明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㈡民族危机: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成为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苛不平等条约,加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

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㈢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㈣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㈤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

⒈代表: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⒉主张:⑴认为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

⑵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3.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二、维新变法经过㈠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⒈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⒉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B.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C.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⑶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⑷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3、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主⼲知识梳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2、侵华国家增加:⽇本、德国等。

3、侵略⽅式发⽣变化:(1)经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掀起⽠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分享侵略权益;●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然经济进⼀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1、早期改良(维新)思潮(19世纪70年代)(1)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根本原因、经济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阶级基础); [3]西⽅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思想基础)。

(2)代表⼈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3)主张:[1]向西⽅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设议院,实⾏君主⽴宪;(4)评价:●进步:[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局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成熟); [2]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3]民族资产阶级⼒量壮⼤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4]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2)代表⼈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5]1895年,成⽴强学会(北京):中国第⼀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梁启超[1]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导“公车上书”;[2]1896年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

●谭嗣同[1]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宪; [2]协助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优选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优选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为变法做了那些事?3.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4.什么叫百日维新?维新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出卖变法的是____________ 5.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二)、问题探究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 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三)系统总结:时间人创办报纸政治序幕:公车上书准备变法内容经济组织强学会文化意义失败:戊戌变法通的。

(四)巩固训练: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失败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下诏变法4.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开明地主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D.维新派策略失误6、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7、“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学案)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1、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学习难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材料图片信息法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解释下列问题:(一)公车上书1、原因:年春,《____》的签订。

2、领导者:____和____。

(教材中的画像要求掌握√)3、影响:从此,_________。

4、维新派形成:①创办《____》,后改名为《____》。

②组织____。

(二)百日维新1、戊戌变法:①时间:_______,②皇帝:____③内容:(画在教材上,了解√)④结果: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____”。

2、戊戌政变:清朝的大权掌握在_____为首的____手中。

1898年9月,她发动政变,囚禁了____,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____、____逃往国外,____等六人被害,戊戌变法失败了。

3、戊戌六君子:指被慈禧太后杀害的_________________六位维新人士。

展示提升1、试析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2、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迁移拓展一、巩固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中外纪闻》创办2、右图是百日维新时的清帝,他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3、强学会成立后,它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D、《湘学报》4、“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言论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袁世凯D、光绪帝5、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D、《中外纪闻》的出版6、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8、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9、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接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10、某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相同点是()A、学习西方B、维护清朝统治C、起思想启蒙作用D、挽救民族危机12、戊戌变法的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势力的内容是()A、发展农工商B、训练新式海陆军C、开放言论D、任用维新人士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绝命诗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主题: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目标:1. 了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3. 培养思辨能力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强调晚清末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为戊戌变法事件的发生提供背景。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戊戌变法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原因和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列强的压力。

2. 介绍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废除科举制度、新设西学,实行变法措施等。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改变了传统封建制度、开启了近代化的起点、激起了保守势力的反抗。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戊戌变法是否成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理由支持。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或提问。

四、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推荐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事件。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相关信息。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2. 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善于提问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醒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1. 戊戌变法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图片素材。

2. 教材中关于晚清戊戌变法的相关章节。

3. 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对戊戌变法核心内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互动表现。

4. 学生相关阅读或研究的深度和成果。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公车上书;
②知道了解《时务报》与严复的《天演论》;
③百日维新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33-37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公车上书★:
1、历史背景:
2、主要参与者:
3、主张:
4、结果与历史影响:
二、《时务报》与严复的《天演论》★:
1、《时务报》★
时间:
宗旨:
2、严复与《天演论》★
时间与主要思想:
重要的历史影响:
四、百日维新:
1、起止时间:
2、主要内容:
探究1:纵观维新措施,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分析在维新措施中,是否体现了康梁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有,请举例说明;没有请
说明根源在哪里?这将对戊戌变法起到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果:戊戌政变
探究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析有哪些?戊戌变法的失败反映了怎样的客观现实?
4、历史意义:
【收获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戊戌变法
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充分准备(基础知识巩固,找出重要的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1、年春,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2、1895年“”,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定期集会演讲。

4、戊戌政变发动政变。

戊戌六君
子:等六人被杀害。

探究点拨:
5、列举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

6、.列举维新派为了变法维新而做的活动。

7、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定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B.同治帝C.光绪帝D.宣统帝
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6.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B.发展资本主义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7.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8.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
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10.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11.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2.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均与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人有关。

你知道他是谁?
②材料二中“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③你应该学习作者怎样的品质和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